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社交恐懼共有1筆結果

  • 停不下來的整形癮!淺談整形成癮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文/楊雅雲 圖/傅暄閔      摘要  愛美是人的天性,不分男女透過微整或整形手術改善外觀美貌,已是一件普遍的事。然而,有人願意砸大錢,一整再整,國際上就曾發生過度整形或重複整形,導致毀容或死亡的案例。中國年僅十六歲的網紅自十三歲起經歷整形手術上百次,即使整形手術會有風險,卻欲罷不能、停不下來!成癮與心理因素息息相關,美醫誌帶你認識難以抗拒的癮,別讓成癮整形誤了美麗,也傷害了身心健康。     「美」該由誰來定義?   由大陸女星趙薇所監製的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首集《魔鏡》內容即講述現代女性患有「容貌焦慮症」的故事,在這個看重顏值的年代,容貌美醜已然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標準,當被他人認定你長得美,你的自信心就會上升,反之,若被判定你長得醜,他人的言語會讓你變得痛苦、自卑,因而對容貌產生焦慮感。但並非人人都有著能夠與美麗自信劃上等號的姣好容貌,因此為了讓容貌看起來更符合時代的審美觀,就會採用化妝手法或是選擇醫美整形手術去做調整。       圖片來源:微博@騰訊視頻聽見她說     但使用化妝或是醫美整形就可以減輕容貌為你帶來的焦慮症嗎?在韓劇《我的ID是江南美人》中女主角就是因年幼肥胖遭到霸凌,做了整形手術,成為人人稱羨的校園女神,卻也因為整形讓她擁有人工美女、整形怪物的稱號,變美的同時,其內心更需要去承受外界的言語霸凌,究竟愛美有沒有錯呢?     整形成癮多與「身體臆形症」有關,屬強迫症,合併憂鬱症或焦慮症   愛美不是錯,適度的愛美都能達到心滿意足的效果。因為沒有完美無暇外貌,所以美顏相機、濾鏡功能大放異彩,基本上已成為大家手機裡的標配。透過微整或整形手術,也能有效改善自己身體不滿意的地方,有些多次整形者,一次又一次的歷經整形手術,還是無法達到自我滿意,只能無限循環的進行整形。精神科醫師陳柏豪表示,期待自己變得完美,而採用整形手術的人,有些人是為了解決現實事物,但透過多次整形仍無法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也可能是受到心理層面的影響,例如焦慮症、社交恐懼…等。           整形成癮多與「身體臆形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簡稱BDD)有關,患者過於放大或執著於自我察覺身體某些特定缺陷,出現強迫性的重複行為,而造成日常功能障礙。「身體臆形症」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DSM)》是屬於強迫症的類別,通常會合併憂鬱症或焦慮症,高達九成的人患有憂鬱症,七成的人患有焦慮症,也會造成強迫的行為。現在精神醫學並未將它劃分成先天或是後天原因,需從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共同評估。有些患者可能是先天基因造成容易焦慮的狀況,而影響社會適應能力,加上後天抗壓力較低,先天生物脆弱性強烈,就容易導致類似症狀出現。     心理壓力及心理受創,易造成情緒焦慮,誘發成癮行為   在心理影響層面,有各種不同的狀況,有些事物容易成為上癮的原由,例如酒精成癮、購物成癮、性成癮或整形成癮…等,大多是心理壓力或是心理受傷而產生的情緒事件,投射在某種物品或行為上,以減緩心理上的痛苦,減少情緒焦慮。成癮的患者會透過某種行為來緩解當下焦慮,利用重複的行為降低內在的焦慮感受。甚至有些人會在重複某種行為後而忘卻原始原因,而成為儀式化的行為。   從心理學上,一個人喜歡整形的上癮程度並沒有程度之分,雖然網路上有分成單純想美容變漂亮類型、外貌缺陷型、敏感多疑型、或是要求過高型…等,但精神醫學手冊(DSM)未對上癮行為的程度進行分類。一般可透過自我檢示方式察覺是否有上癮狀況—檢測接受整形行為後生活或情緒上是否有受到主觀性的改善,例如,在整形之後,主觀上是否覺得生活變得美滿又幸福?若整形手術後,自我愉悅感在短期內即消失,且焦慮感愈來愈高,急切的需要再進行整形手術,還會伴隨胸悶等生理反應,就可能是整形成癮了。     並非人人都有強迫症,緊張時也易產生類似的重複動作   每個人在緊張狀況下,可能會出現特定的反覆動作或行為,但並不構成強迫症。強迫症定義需包含持續足夠的時間,及造成重大功能的損失。嚴重者會影響生活作習,例如無法正常就學、正常上班。日本就曾出現案例,患者認為自己身上有某種難聞的味道,導致患者離群索居,閉不出戶。   強迫症主要由「意念」及「行為」構成,有某種意念時就會產生相對應的行為來緩解焦慮。臨床上強迫症表現出來的類型眾多,例如:勤洗手、反覆確認門鎖是否關好、瓦斯是否關好…等,性行為後的不潔感,需重複洗好幾次澡,而造成皮膚受傷,都是強迫症的行為表現。     雙管齊下—心理及藥物治療強迫症   強迫症患者可透過心理治療進行探索,但若症狀嚴重影響個人角色或是生活功能,也能搭配藥物進行緩解。成癮者或是符合身體臆形症診斷的患者,常合併憂鬱症及焦慮症,使用抗憂鬱症藥,能有效減緩症狀。若患者造成人際關係困難或社會功能受損時,需提早就醫治療。           繁忙的生活步調,容易讓現代人產生情緒壓力,心理學家林佳瑾建議深層探尋內在的需求及議題,若僅用外在行為緩解焦慮只會擴大症狀。學習覺察自我情緒,提供自己一個安全的時間及空間與情緒共處,調整自己的生活模式,能夠有效緩解外在的壓力。成癮行為是為緩解自我焦慮的一部分,出現成癮行為的患者較難察覺自我狀態,身為家人及朋友請保持溫柔的態度,並陪伴患者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專業協助,遠離成癮糾纏。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諮詢醫師:陳柏豪醫師    現職: 耕心療癒診所 醫師 學經歷: 台灣精神專科醫師 高雄長庚精神科總醫師 高雄長庚精神科住院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延伸閱讀 影片|整形真的能緩解容貌焦慮嗎?用修圖軟體竟是整形成癮前兆!?  影片|半夜睡不著覺?當心安眠藥讓你夢遊大吃!醫師告訴你這樣才叫失眠!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3.09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