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負面情緒共有4筆結果

  • 諮商心理師是什麼?情緒垃圾桶當久了,自己負能量也爆炸了?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當遇到生活困難、社會環境適應不良、工作學業家庭壓力或處於情緒低落狀況時,諮商心理師能幫助你探索內在焦慮、安撫不安情緒及找到自我覺察的方法,然而,諮商心理師又該怎麼排解這些長期接收的負面情緒呢?跟著美醫誌一起來深入了解諮商心理師的職涯甘苦吧!     咦!妳是心理師?該不會從一開始就在觀察我吧?   可別誤會了,諮商心理師沒有讀心術,諮商心理是透過心理科學的方式,研究人類行為背後的可能原因。諮商心理師是給予個案陪伴及人生洞察的角色,透過與個案數次對談, 推論個案行為動機,挖掘每個決定的隱藏因素,以溫暖的方式回應及支持個案,找到紓解情緒及壓力的方法,幫助個案進行自我覺察及處理人生難題。     「信任關係」是影響治療成效的關鍵因素   尋求諮商協助的個案,可以大略的分為主動型個案及被動型個案。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指出,主動型個案一般已認知到自己正經歷情緒低落的狀態,影響正常的生活節奏或造成社會適應困難,自願積極地尋找諮商心理師協助。而被動型的個案通常是透過政府醫療單位轉介或由家人、朋友要求就醫,這類型個案多為「被他人強迫諮商」,較缺乏治療意願。   如果要求心理治療的親友不願意共同參與或支持諮商,個案在諮商過程中容易感到孤軍奮戰,缺乏親友的支援系統,個案與諮商心理師更難以建立信任關係,進而影響治療效果。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表示,在心理治療中,「信任關係」至關重要,甚至可以影響80%的治療成效,因此被動型個案需花費較長的時間陪伴,才能與諮商心理師建立信任關係。     排解負面情緒的方式:從生活中發掘美好事物,平衡生活   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解釋,諮商工作就像清澈的湖水,會映照出個案的生命經驗,諮商心理師在諮商過程中,會以專業訓練將其分析及反饋,而諮商心理師作為陪伴者及協助者的角色,在與個案結束對談工作時,諮商心理師會在心裡設定一道界線,告知自己今日任務結束,讓情緒停在此時此刻不再隨行。   然而,長期接收各種生命中不如意的事情,諮商心理師偶爾會有「人生真的這麼慘,沒有什麼好事?」的認知偏差,是職業上較大的影響,因此「從生活中發掘美好事物,幫助生活平衡」,是諮商心理師排解負面情緒的方式。     從陪伴個案一路的成長中,獲得前進的勇氣   諮商心理師的職業生涯中會有工作疲倦的時刻,但同時也有令人感動的體驗。林佳瑾諮商心理師以自身經驗舉例年輕個案及年長個案令人感動的治療反饋:諮商室的個案年齡層相當廣泛,介於4歲~84歲,諮商期間,諮商心理師會與個案進行階段性的核對及討論,得知個案在治療期間是否有獲得生命中的改變或收穫。   林佳瑾諮商心理師發現,年輕個案起初通常追求有錢、有車及有房三大人生目標,但在過程中,年輕人的想法漸漸產生變化,開始思考「自己想要什麼?」,治療結束時得到「人生為自己的理想而活比在他人的期待中活著更為重要」,個案的回饋促使諮商心理師自我省思之外,同時感到特別溫暖。   而年長個案在諮商過程中重新回憶人生,提及單純追求「物質上的擁有」不一定會感到幸福,在生命中的每一刻都為自己的夢想努力著才是幸福的所在,年長者發現自己像是一本充滿人生閱歷的書,有些夢想在人生回顧時才會發現它的意義,曾經的努力比成果更重要。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指出,年長者認為幸福就在身邊不遠求,更關心自己在生命的尾端是否能身體健康,像普通人一樣地睡得著、吃得下、拉得順。   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提醒,對於目前擁有的一切心懷感恩,別把生活中的幸福當作是理所當然。個案的溫暖反饋通常能成為諮商心理師打氣,幫助他們持續向前,陪伴更多心苦的人生。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心理輔導諮詢委員 耕心療癒診所心理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師 國防部海軍艦隊及陸戰隊指揮部講師 國防部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講師 高雄市勞工局職涯發展講師 高雄市社會局培訓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進行心理諮商前一定要注意這些事!免費諮商資源怎麼找?24小時專線看這裡 影片|有好事不會來找我!諮商心理師該怎麼排解負面情緒?特殊技能像「廟公」能一眼看穿人心思?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3.14

  • 隋棠與鄰居的噪音糾紛!真的有對特定聲音敏感的「恐音症」?聽覺過敏原來要看醫生?

    圖、文/翁嘉妤      摘要  因《犀利人妻》爆紅的藝人隋棠,近期竟遭指控是惡鄰,放任三個孩子在深夜、清晨時奔跑嬉鬧,讓鄰居不堪其擾。對此隋棠昨(7)日晚間在個人社群寫下長文,反批鄰居歇斯底里、早有前科還長期騷擾。今(8)日隋棠鄰居也再發聲明和證據駁斥,怒轟隋棠夫婦仗著身為公眾人物一派胡言,惡鄰風波持續延燒。     樓上的聲音讓我快抓狂!真的有對聲音特別敏感的人嗎?   台灣居住密度高,噪音爭議不只發生隋棠的大直豪宅,相信也存在於許多人的生活周遭。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指出,其實根據研究真的有所謂的「恐音症」(Misophonia),又稱為「選擇性聲音敏感綜合症」(Selective sound sensitivity syndrome),顧名思義就是這類人對於不容易注意到的聲音特別敏感,例如咀嚼聲、口哨聲、按壓筆的聲音、敲鍵的聲音、呼吸聲等,這些聲音通常都擁有高重複性的特徵,並且會造成恐音症患者心理極度不適,更甚者還會影響患者的情緒管理,做出傷人的舉動。     這些聲音讓我崩潰!恐音症患者面臨的焦慮和恐慌   早期對於恐音症的研究甚少,大多都是將無法忍受「聽到他人製造的重複性噪音」判斷為強迫症,恐音症的症狀及治療也較不受重視。後來荷蘭的三位學者Nienke Vulink、Damiaan Denys 和 Arnoud van Loon編制了一個專門適用於恐音症的量表(Amsterdam Misophonia Scale, A-MISO-S),透過這個量表的評估及後續進一步的研究,團隊終於定義出了幾個明顯的恐音症特徵:   恐音症者反感的聲音,都是人類所製造出來的特定聲音。(例如吃東西、呼吸的聲音) 恐音症患者在發作時,會出現強烈的情緒反應和生理現象,例如憤怒、厭惡、噁心、焦慮、心跳加速、汗水直流等,嚴重時甚至可能失控攻擊發出聲音的人。 恐音症患者有自覺認為這種負面情緒是不合常理的。 恐音症患者會主動避免可能發作的社交環境,或者如果患者無法迴避的話,則會以強烈的不適、憤怒或厭惡來忍受造成恐音的情境。 恐音症患者會因為害怕聽到這些特定聲音,而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對日常生活有可能造成重大的影響。例如恐音產生的憤怒或厭惡,可能會讓人難以在工作中執行重要任務、結識新朋友、上課或與他人互動。 恐音症患者的憤怒、厭惡和迴避沒辦法用另一種疾病更好的解釋,例如強迫症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參考資料來源:Proposed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misophonia   雖然直至今日仍未發現恐音症的致病機轉,但根據過往研究結果指出,造成恐音症的原因可能是神經科學的影響,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解釋,也就是患者大腦中的自主神經系統(Autonomic Nervous System,ANS)和大腦的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會因為過度運作,而讓患者無法控制情緒,還會產生心跳加速、汗水直流的反應,所以當患者聽到特定的觸發聲音時,就會不由自主的有強烈的焦慮、討厭和憤怒的感受。     對咀嚼聲敏感的人,就連「看」到動作都會恐懼?   恐音症不一定是「聽」到聲音才會發作,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表示,恐音症並不只是單純累積噪音感到的厭惡,有的患者可能會因為「視覺」感受而觸發恐音症。例如該患者對於按壓的筆聲特別敏感,因此當看到他人準備要寫東西,拿起筆來的情景時,這時患者的恐音症就有可能會發作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恐音症並不是對所有聲音感到恐懼,而是聽到「特定的聲音」才會發作,這個特定的聲音會視每個患者的情況不同而有所差異。     恐音症都是順風耳?別與聽覺過敏搞錯了!   恐音症通常在青春期時出現,患者會逐漸意識到自己對某些聲音的反應較為極端,而且難以自制。一般來說恐音症患者對聲音都會比較敏感,但正如前述提到的,這種「敏感」並不是指能夠聽到很細微的聲音,恐音症患者有接受正常頻率和聲量的聽力,他們所敏感的是「特定的聲音」,這些聲音不會受到音量的影響。   如果你的症狀是對所有聲音感到恐懼,那可能是另一種經常與恐音症搞混的病症「聽覺過敏」。(Hyperacusis)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指出,聽覺過敏是指對聲音的音頻、音量等特別敏感的人。舉凡一些生活中經常聽到的空調聲、腳步聲等,這些一般人不以為意的細微聲響,在聽覺過敏症的患者耳裡,卻是讓耳朵感到不適的巨響,更別提如果有人突然尖叫,或是車輛狂按喇叭時,他們會有多抓狂了。   聽覺過敏除了對聲音的感受會比較大以外,也會引發其他問題,例如無法集中精神、經常感到頭痛、睡不好等等,也會因為想盡量避免社交情境、減少與他人交流的機會,進而變得自我孤立。如果對聲音的敏感更加惡化,聽覺過敏的患者也有可能會患上恐音症。   聽覺過敏可能與身體其他病症有關,例如顳頜關節疾病、頭部損傷、耳朵感染、壓力或抑鬱症等,因此若發現不對勁,應盡早治療,尋求專業醫師意見。     「噪音」讓人不堪其擾!正視聽覺病症帶來的困擾   如果家中有恐音症或聽覺敏感的患者,家人和照護者要多予以耐心和同理心,在發出聲音前可以先提醒患者留意,預先做好心理準備或迴避。林佳瑾諮商心理師也提醒,最好在早期發現不適症狀時就尋求治療,而不是放任這些憤怒、焦慮的感受持續累積、膨脹。我們的神經系統如果反覆經歷這些過程,聲音與負面情緒的連結就會越顯強烈,所以在發現問題時盡早處理。   雖然恐音症現階段無法治癒,但林佳瑾諮商心理師進一步說明,還是可以透過「認知行為療法」或「放鬆訓練」來改善,認知行為療法是針對聽到不舒服的聲響以及接連誘發的不適情緒,慢慢解除兩者之間的制約,讓患者不再將「不舒服的聲響」跟「負面情緒」做連結。而放鬆訓練則是讓患者重新回到身體感受,增強生理的控制感,慢慢能自主放鬆生理及心理,來減少焦慮和煩躁感,在專業治療的輔助下學習轉移注意力,像是聽音樂、把注意力放在其他感官上等,讓大腦漸漸淡化對特定聲音的反應,不要再讓聲音影響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 1. https://youtu.be/8Y5M_MD7i0Y 2. https://www.hearingaction.com/hearing-trivia/misophonia 3. https://kb.commonhealth.com.tw/library/678.html?from=search#data-7-collapse 4. https://hkincus.com/zh-tw/blogs/blogs/hyperacusis 5.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47257 6. https://www.facebook.com/GuangMingDR/posts/2952543931428438/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心理輔導諮詢委員 耕心療癒診所心理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師 國防部海軍艦隊及陸戰隊指揮部講師 國防部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講師 高雄市勞工局職涯發展講師 高雄市社會局培訓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進行心理諮商前一定要注意這些事!免費諮商資源怎麼找?24小時專線看這裡 影片|心理諮商開箱!瓶頸期超焦慮也可以去諮詢?原來這些都是免費諮商資源!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2.09

  • 有好事不會來找我!諮商心理師該怎麼排解負面情緒?特殊技能像「廟公」能一眼看穿人心思?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有好事不會來找我!心理諮商師該怎麼排解負面情緒?特殊技能像「廟公」能一眼看穿人心思?   我們會和諮商心理師分享自己在職場、生活中不開心的人事物,但是你曾想過每天不斷接受各方面負面情緒的諮商師,會不會覺得很厭世,又該怎麼排解這些不好的心情呢?如果你有一個諮商心理師朋友,除了擔心他的身心狀況外,是不是也會暗自覺得,他會一眼看穿你真實的心理?這次Ariel聊心室就真的要和大家聊聊Ariel的「心事」,一起來了解諮商心理師的心路歷程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8 諮商心理師是否有「讀心術」? 01:49 諮商心理師如何排解負面情緒? 04:06 諮商最怕遇到哪種狀況? 05:15 諮商有沒有成就及幸福感? 07:25 給對諮商師工作感興趣的觀眾的小建議       諮詢專家:林佳瑾心理諮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只准我愛你,不准你愛我!」性單戀者為什麼不想被愛? 影片|心理諮商開箱!瓶頸期超焦慮也可以去諮詢?原來這些都是免費諮商資源!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7.18

  • 「其實我沒有那麼好!」成敗論英雄,恐會掉入冒牌者症候群的空虛人生!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掌聲響起時,冒牌者症候群內心就會出現「我有那麼好嗎?」、「我值得這些稱讚嗎?」、「這一切也沒什麼了不起?」,這些自我藐視的聲音,讓人長期處於負面思想,就像捲入巨大的黑色漩渦越陷越深。諮商心理師林佳瑾告訴你,其實你不用那麼完美!翻轉人生信念,做自己最真誠的應援團。     過於追求社會價值的完美,人人都有可能有冒牌者症候群   我們往往會用世俗標準評斷一個人的社會價值,例如學歷、事業、頭銜、金錢、外貌或才能……等,「冒牌者症候群」會讓人在達到社會客觀上的成就時,認為自己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內心反覆出現自我懷疑的聲音。     冒牌者症候群的養成來自成長背景及家庭因素   成長環境是造成冒牌者症候群的主要原因,不論是高度讚賞或高度否認的家庭,都可能出現冒牌者症候群的小孩。高度讚賞家庭的小孩,會擔心自己無法達到家人心中的完美形象而感到挫折。高度否認家庭的小孩,長期處在謾罵、鄙視的環境,造成心理自卑或性格畏縮。   研究顯示,女性的冒牌者症候群的比例高於男性。大部分女性得到外在稱讚時,會將這些稱讚或好運歸咎於外在的條件或是來自外在環境的加分。男性通常會將獲得的稱讚內化,建立自信心。     三大人格特質,是冒牌者症候群的高風險群           (1)完美主義者 對於事事要求完美,過於苛刻或吹毛求疵。   (2)曾經遭受失敗嚴重創傷者 過往失敗的經驗,造成內心極大的陰影。   (3)低自尊 成長過程中獲得的稱讚多來自於外在能力,例如聽話、成績好或是外貌美麗等,而非自身特質受到肯定。     專注結果的價值觀,會忽略人生歷程中努力的自己   想達到目標而投入大量的時間及精神,然而當目標達成時,心裡為何會產生「我沒有那麼好」的懷疑呢?諮商心理師林佳瑾指出,為了達到目標而努力是正向的激勵,但卻以結果判斷自我價值,這是忽略努力的歷程,只專注成果的偏差價值觀,衍生的問題就是長期以成敗論英雄。冒牌者症候群會忽略自己艱辛努力的過程,忘記自己堅持不懈的意志。當把這些奮鬥的歷程視為理所當然時,就容易產生自我否定,吝嗇稱讚自己,或不曾感覺自己是很棒的。     渴望掌聲卻又害怕掌聲,自我懷疑的焦慮感逐漸擴散   冒牌者症候群會讓人無法內化自己的成就,無法認同外在對自我的評價是客觀且正向的。長期受自我否定的聲音干擾,在午夜夢迴時更顯孤獨。然而,冒牌者症候群是非常渴望被稱讚的,因為自我感覺永遠不夠好,即使得到了稱讚,欣喜感會變的短暫,「想要獲得稱讚」的心情反而因焦慮而變質。     永無止盡的負面循環讓人精疲力盡   冒牌者症候群也可能產生好的影響,能激勵一個人不斷在人生中追求想要的成就,例如外在的美麗或內在的知識涵養。但是,當這些追求永無止盡時,就可能引起負面的循環效應,在完成既定目標後,繼續追求下一個目標,持續追求成功而避開失敗,卻得不到自我肯定及滿足感,日復一日容易讓人精疲力竭,不僅懷疑自我,也會對人生感到質疑。     告別冒牌者症候群,重視每一刻努力的自己   如何解開冒牌者症候群的枷鎖呢?諮商心理師林佳瑾鼓勵民眾正視自己的不完美,面對事件的失敗,別讓人生中1%的不完美(或失敗),抹殺了自我的努力。回溯自己的高光時刻,回想成功事件中自我努力的歷程,建立自信心。同時,把外在的掌聲當成附加價值,所有的努力並非只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讚美,好好為自己的每一個時刻努力,你也可以為自己獻上掌聲。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八成婦女難逃產後憂鬱症 產後胯下痛、漏尿恐是憂鬱原因 影片|「我沒那麼好」不值得被稱讚?帶你揮別冒牌者症候群,找回自信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0.14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