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跨性別女性共有4筆結果

  • 【跨性別特別企劃】是他還是她?靈魂不自由的心情誰能懂?看跨性別者如何擁抱全新的人生!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還記得數年前看過的一部知名動畫片《你的名字》,劇中描述兩位男女一覺醒來彼此靈魂互換的故事,雖然已是老生常談的男女靈魂交換的故事,但當真正發生在你的身上,又會是何種感受?在我們的社會中也有少部分人深受生理及心理性別不一致的困擾,對她們來說就宛如被枷鎖綁住,無法得到應該擁有的自由。     在過去,我們對於跨性別者的認知,還是來自報章媒體上的所謂「變裝」、「偽娘」等稱謂,也因此我們對於跨性別者存有一種「擁有特殊癖好的一群人」的刻板印象。然而在近期製作LGBT的系列報導中,採訪了即將做手術的跨性別朋友以及已做過手術的跨性別朋友之後,讓我對於跨性別這塊領域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原來並非要經過變性手術才是跨性別,當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不同時會出現多大的困擾及痛苦並非一般人能體會。     厭惡「那個東西」,下定決心變成女生   軒姐是一位剛從大學畢業的跨性別者,有別於一般新鮮人急於投入職場,此時的她有一件非常想做的事-「接受變性手術改變性別」。從小就知道自己與他人有些許不同,對於身上擁有的男性器官充滿著厭惡感,明明是個男孩子卻嚮往穿上漂亮的洋裝,希望可以用女生的樣子見人,因此在國中了解自己的生心理性別不一致後即向媽媽表態,並於高中半工半讀賺取日後去做女性化手術的費用,在升上大學後,少了髮禁制度,開始留起長髮、穿女裝,訂下她的7年計畫,藉由漸進式的改變,讓旁人可以慢慢接受她的全新身分。今(2020)年本要去泰國做性別重置手術,卻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計畫延期,聽著她用帶著遺憾的語氣這樣訴說,但下一秒卻又帶著充滿期待的眼神說:「雖然無法把厭惡的東西拿掉,但下個月就要去做隆乳手術,外觀上就會更像女生了。」也為她能夠漸漸朝著成為女生的夢想更進一步感到開心。         在與軒姐的訪談中,可以發現她的言行舉止就和女孩一樣秀氣,說話時還會帶著些許的嬌羞感。也令人好奇當時和家人提出她想要變女生時,家人難道都沒有大吵大鬧嗎?軒姐說:「我算是幸運的。」回憶起當時跟家人說出她想要去做性別重置手術時,軒母一開始雖有嚇到,但可能是從小的行為舉止就較女性化,再加上7年計畫去慢慢改變,軒母並沒有出現無法接受的反應,反倒是對於要去做性別重置手術這件事,不免擔心手術會影響孩子的健康。軒姐也表示世俗刻板印象都認為做了變性手術會傷身,但事實上跨性別者的內心已長期深受性別不一致的困擾,手術對她們來說反而會是種釋放,常見新聞媒體提及的變性手術傷身大多是未依照醫囑用藥,出現內分泌失調造成情緒不穩等,經由一番的解釋之後,軒母也漸漸了解跨性別者的痛苦,對性別重置手術的疑慮也減少了許多。而軒姐也說到其實大多的家庭得知孩子性別認同不一致、要去做性別重置手術,多半還是抱持不贊同的態度。   軒姐也表示其實大多數跨性別者都是非常沒有自信的,當性別認同不一致時,行為及穿著改變或多或少都會讓外界投以異樣眼光,再加上家人的不諒解等等,因此建議跨性別者們放膽去做,對自己有自信一點。倘若家人無法諒解,也可以和她一樣訂立短中長期的目標,給旁人一點點心理準備去接受妳的變化,想要真正做自己就不會那麼難了。     經歷荊棘道路,才能擁有勝利人生   而另一位跨性別者張可芙,在尚未見到她之前,彼此可以說是以網友身分認識的,單單從文字訊息中就可以感覺到她是一位很隨和的人,因此當提出採訪的要求,她也很大方的接受了。實際見面後,她的個性就如同屏幕裡那般親切,但沒想到的是本人非常高挑,容貌、曲線簡直比女人還要女人,令人自嘆不如。張可芙目前是一位美甲師,同時也是醫美診所的諮詢師,另外還有一個身分就是泰國保養品的品牌大使,身分非常多重且看似人生勝利組的她,在成為真正的女人之前,也是有經歷一段煎熬的日子。         就和多數跨性別者一樣,可芙自小就有發現自己的行為、喜好都和一般的男生不一樣,了解自我的性向認同後,下定決心去做性別重置手術改變生理性別。她也提到:「在認知自己的性向不同時,向家人表態後,家人也並未出現任何打罵、不理解的現象,反而像是多了一位女兒一樣,對她的愛並未因此減少。」更加體會到家人的理解真的是很重要,若是自己的家人都不能了解,少了家人的支持,在跨性別的道路上就像是佈滿荊棘一樣難走。然而,看似一切都很順遂的她,在尚未完完全全變身之前,也曾經歷旁人的歧視眼光及誤解,像是就醫被醫護人員確認身分證時,當時雖已身穿女裝,但身分證上性別仍然是「男性」,因此被大聲呼喊先生,讓她尷尬萬分。經過了這些之後,當她去泰國做完性別重置手術,改了身分證上的性別,她才真正的感受到:「我是真的女生了!」成為女生後,她也真實感受到身為女生的麻煩之處,像是上廁所時要蹲著上,以及需要注意私密處的衛生清潔等等,這些都已不再像男生如廁時的輕鬆及方便,聽起來雖然像是在抱怨,不過從她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她很喜歡且享受身為女生的人生!」   在那之後她也當起了美甲師、成為醫美診所的活招牌,更是泰國品牌的品牌大使,這次的採訪僅僅兩個小時,從中卻可以感受到她好相處的個性以及正面的心態,也難怪她可以成為跨性別者的學習對象,都想像她一樣活出樂觀、做自己的人生。     找到自己,擁有精彩人生   在我的生活中很少有機會可以和跨性別者進行這樣的談論,以往大多只能從電影、電視劇中去了解到跨性別者,但這次的議題卻讓我能夠和她們有所接觸,訪談中也更加理解到她們的內心其實有著千瘡百孔,變裝、偽娘甚至是性別重置手術都是釋放自己的一個出口。一般人都會有自卑、不自信的時候,然而從軒姐及張可芙的身上卻讓我看到了「一個人應該勇敢做自己,不需去理會旁人眼光」,我們應該要去學習她們正面的心境,如同一本書名《這世界很煩,但你要很可愛》,不論是誰都要帶著正能量走向未來,想做什麼就去做吧~勇敢跨出那一步!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的身分都需要被尊重與包容*

    2020.11.11

  • 【跨性別特別企劃】我的性別我決定 理解讓跨性別者勇於追尋自我

    文/美醫誌編輯部       【跨性別特別企劃】我的性別我決定 理解讓跨性別者勇於追尋自我   白天不懂夜的黑,就像男人難懂女人心,對於跨性別者來說,內心中的煎熬也不是外人能夠想像的;有別於同性戀,他們受到的困難與不平等的歧視或許更多,尤其是家人的不諒解。而跨性別者如何掙脫心中的枷鎖,透過哪些管道可以尋求資訊和協助呢?其實社會漸趨多元化發展,越來越多人對於跨性別者不再抱持著刻板印象,相信跨性別者只要傾聽內心的聲音,就可以勇敢地成為心目中的自己。     各節重點: 00:00 引言 00:25 跨性別者遇到的困難 02:18 心理師給予跨性別者的輔導 03:14 同志諮詢熱線提供跨性別者的服務 05:38 跨性別者的生活經驗談 06:01 如何輔導跨性別者的家人 07:40 跨性別者自我探索之路 08:26 跨性別者家人對手術的擔憂 09:34 跨性別者的心路歷程       諮詢心理師:曾俊傑心理師    現職: 晴風心理治療所 院長 學經歷: 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士 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碩士 暘基醫院 臺安醫院 南光神經精神科醫院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的身分都需要被尊重與包容*

    2020.11.09

  • 【跨性別特別企劃】神奇的聲音女性化手術~讓跨性別姐妹能大聲說出我是女生~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神奇的聲音女性化手術~讓跨性別姐妹能大聲說出我是女生~   誰把誰的靈魂 裝進誰的身體~ 你知道其實在我們生活中,真的有人的靈魂跑錯了身體了,就是我們所謂的跨性別族群,她們除了是心理性別與生理性別不相同外,其餘都與一般人毫無差異,本集就讓美醫誌帶你來帶你認識,聲音女性化手術如何幫助跨性別姐妹提升她們的自信心,讓她們能夠更無阻礙的融入女性的社會裡,真正的為自己而活!     各節重點: 00:00 精選片段 00:15 聲音女性化手術術前須知 00:46 聲音女性化手術術後照顧 01:47 聲音女性化手術完後,可以反悔,再變回男聲嗎? 01:59 術後,聲帶受傷,可以修復嗎? 02:18 聲音女性化手術術後發聲練習 03:19 聲音女性化手術應先於性別重置手術 04:26 聲音女性化手術應棣屬性別重置手術 06:35 從古至今跨性別面臨到的困難       諮詢醫師:蘇志英醫師    現職: 英田耳鼻喉科診所 主治醫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長庚大學分子生物學學分班 美國Mayo Clinic耳鼻喉科研究員 長庚大學耳鼻喉科部定教授 高雄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任 台灣耳鼻喉科醫學雜誌總編輯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11.05

  • 跨性別者的選擇 不如先從變性手術認識起

    文/林聖錡 圖/游捷安   在多元化的時代,性別議題逐漸已成為普世重視的價值,即便每個人的認知和立場不同,在你我的身旁的確是有不同性別認知的聲音,我們都應該尊重,本期美醫誌就要帶你一窺變性手術,以正確的心態和認知來看待性別議題。 聽聞到變性手術,一般人的直覺觀念就是男變女或女變男,將生殖器官對調就好了,但其實並不是只有這樣而已。以醫學上來說,變性手術叫做Sexual reassignment surgery,至於為什麼要動此類手術,首先先了解到性別傾向,所謂性別傾向是指喜歡對象是同性、異性或是雙性,不同於性別認同,性別認同是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在某些情況下,有些人對於天生的性別特徵能夠清楚的了解,但是卻不能接受和認同,在科學上被定義成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所以才會產生想要改變性別的變性手術。 一般來說由男性變成女性,必須摘除原有的陰莖與睪丸,重建女性所需要的器官如陰道、陰核和陰唇等;而女性變成男性則須去除胸部、卵巢及子宮等細節,重建陰莖和男性所需要的部分;這兩種除了性徵之外,也有人會改善臉部,讓其外貌越來越符合心目中想要的性別。另外一點要了解的是,對於性別認同為什麼會出現與現實的落差,這就是性別認同障礙,普遍來說無法用心理學的方式或精神的方式來治療,所以必須靠手術來達到內外一致的情況,根據國外的統計,有性別不安的人有著40%極高的自殺率,這點是值得去注意及觀察,因此不論是周遭親朋好友,甚至家庭內成員,都應好好正視性別不安者的想法和需求。       做變性手術前,醫師的診斷方面就需要相當的嚴謹,目前都是由精神科醫師來做評估與診斷,這期間至少長達兩年,必須確定患者適合以另外一個性別來生活,外科手術醫生才能做這項手術,而在台灣則是需要2張精神科醫師診斷的證照方可執行。整形外科沈秉輝醫師指出,以台灣的例子來說,根據精神科統計,約2,000人之間會有1個人想要變性,他本身一年平均做20多例的病患,其中男變女的比例較高。 沈秉輝醫師表示,男變女大概一次就可以完成手術,但是女變男需要3~4次階段性才能完成,除了要埋尿管外,須摘除子宮及卵巢,待尿管長好之後還須做陰莖重建的顯微手術,以及最後龜頭的雕刻手術,整個時程大約需要花半年的時間;相對來說男變女只要5個多小時來說,的確時間上是差異蠻大的,所以不論是要變成哪種性別,術前與精神科醫師的諮詢和討論都是必要的。 變性手術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所以必須經過很多人同意,如同上述所說,除了兩張精神科醫師的診斷書外,手術同意書和麻醉同意書也缺一不可,沈秉輝醫師特別要求患者的父母親能夠同意,真的有去了解過自己小孩的狀況,以及術後的經濟和生活上的支持,他才會動此類手術。 術後的照護也是相當必要,以男變女為例,術後照護例如如何清洗傷口、如何擴張陰道、多久時間要定時回診等,這些都相當重要。另外一點就是心理狀態,患者本身是不是能夠以新的性別回到家庭以及工作崗位上,會不會有良好適應,其實這些都要配合社工來幫助他們,不過沈秉輝醫師也坦言,目前這部分仍有不足之處,希望政府及醫療單位能協助社工方面的訓練,期望能讓患者有更好的術後環境。   諮詢醫師:沈秉輝 現職: 昕彤診所院長 學經歷: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 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桃園榮民醫院外科系總住院醫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整形外科美容中心主任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外科系臨床講師 國立國防醫學院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中華民國外科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整形外科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燒傷學會會員 亞太整形美容醫學會會員(Oriental Society of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 國際整形美容醫學會會員(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12.06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