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跨性別者共有11筆結果

  • 你我的友善日常!同志線上大遊行,美醫誌過往主題集合啦!

    圖、文/郭佳語      摘要  2019年5月,婚姻平權法案通過,台灣成為了第一個亞洲同婚合法的國家。在那之後,已經渡過2年的歲月囉!今年的驕傲月,美醫誌將過往相關專訪整理起來,讓我們對彼此更加瞭解,落實友善日常吧!     性別認同(心理性別)   指的是個人對於「自己性別」的自我認知,我們相信自己是「男生」還是「女生」,即是你的性別認同。舉例說明:當出生性別是男生,但自己定義為女生,那你的性別認同就是女生。     ➦ 延伸閱讀: 【跨性別特別企劃】打破性別框架,教你了解什麼是性別認同?共同尊重多元性別文化     跨性別者   跨性別者(T,Transgender),指的是性別認同與生理性別不同的情況,即稱作跨性別。性別認同是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例如生理性別女性,對自己的性別認同為男性,即是跨性別者。     ➦ 延伸閱讀: 【跨性別特別企劃】是他還是她?靈魂不自由的心情誰能懂?看跨性別者如何擁抱全新的人生!     美醫誌跨性別專訪   我的性別我決定 理解讓跨性別者勇於追尋自我         延伸閱讀|美醫誌人物專訪   女跨男者親自分享變性手術心得!人造「老二」超威猛長度大公開!     大叔曾經是女人?!女跨男變性真實案例 做最真實的自己!     變性手術有多恐怖?生活還能照常嗎?     勇敢跨越性別的族群!何謂跨性別?     性別不安   對於天生的性別特徵能夠清楚的了解,但卻不能接受和認同,便是所謂的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   普遍來說無法用心理學的方式或精神的方式來治療,患有性別不安的通常是跨性別者,最終必須靠手術來達到內外一致的情況。根據國外的統計,有性別不安的人有著40%極高的自殺率。     什麼是變性手術   變性手術(Sexual reassignment surgery),亦即透過手術的方式改變生理性別。由男性變成女性,必須摘除原有的陰莖與睪丸,重建女性所需要的器官如陰道、陰核和陰唇等;而女性變成男性則須去除胸部、卵巢及子宮等細節,重建陰莖和男性所需要的部分。   根據精神科統計,在台灣約2,000人之間會有1個人想要變性。   (一)變性手術前的評估   根據中華民國法律規定,變性手術者須年滿20歲才可進行手術。   變性手術前,須由精神科醫師做評估與診斷,期間至少長達兩年,以確定患者適合以另外一個性別來生活,初期精神科醫師也會使用荷爾蒙治療,幫助患者先適應另一種性別的生活,確認後醫師才會開立診斷書,後續則由整形外科醫師進行進一步評估的動作。   在台灣需要兩張精神科醫師診斷的證照方可執行。部份整形外科醫師也會需要家長同意書,才能開始規劃手術。     ➦ 延伸閱讀: (1)變性手術不是說變就變?原來術前需要經過這麼多道手續!   (2)跨性別者的選擇 不如先從變性手術認識起     變性手術前   變性手術(Sexual reassignment surgery),亦即透過手術的方式改變生理性別。由男性變成女性,必須摘除原有的陰莖與睪丸,重建女性所需要的器官如陰道、陰核和陰唇等;而女性變成男性則須去除胸部、卵巢及子宮等細節,重建陰莖和男性所需要的部分。     變性手術前的心理建設!醫師會有什麼建議?     做變性手術前為什麼要簽同意書?!醫師出來講清楚!     (二)變性手術的執行與術後照顧   a.男變女   通常一次就可以完成,手術時間約5個多小時,必須摘除原有的陰莖與睪丸,重建女性所需要的器官如陰道、陰核和陰唇等。   術後需依指示清洗傷口、擴張陰道、定時回診。     b.女變男   則需要3~4次階段性,除了要埋尿管外,須去除胸部、摘除子宮及卵巢,待尿管長好之後還須做陰莖重建的顯微手術,以及最後龜頭的雕刻手術,整個時程大約需要花半年的時間。     美醫誌變性手術專訪   變性手術實際操作會是怎麼做?男變女篇解析!     變性手術實際操作會是怎麼做?女變男篇解析!     變性手術大揭密!做變性手術會因為性別而有很大的差別嗎?     變性壽命會減短嗎?想達到期望術後應該這麼做     腿骨竟能變OO!?變性手術顛覆你的想像!     性傾向   與性別認同不同,性傾向(sexual orientation)也稱作性取向,是指一個人被異性、同性吸引所產生的情感,當你喜歡的性別是什麼,你的性傾向就是什麼。   性傾向無關乎生理性別,而是與性別認同息息相關。   舉例說明:當我性別認同是男性,喜歡的是男性,那我的性傾向就是同性戀;當我性別認同是男性,喜歡的是女性,那性傾向就會是異性戀。   因此性傾向又有分為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等等的表現。       ➦ 延伸閱讀: 【同志驕傲月特別企劃】教你了解何謂性傾向!別再為同性戀貼標籤,認同、理解才是最公平的對待       表示天生的解剖構造在生物學上屬於男性或女性。   個體主觀上認為自己是男性或女性的心理認知。   指喜歡什麼樣(心理)性別的對象。     美醫誌同性戀專訪   別再標籤化同志 溫柔推翻世界的異樣眼光     我們常常聽見女生需要有什麼樣的特質,或男生又應該要展現什麼樣的模樣,並因此更加鞏固性別框架。然而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特質,不該被性別所限制,當我們認識更多特質與模樣,就對彼此「應該」要是如何有更多包容。   讓我們一起建立一個更友善溫柔的世界吧。     延伸閱讀 文章|石牆起義週年紀念日:同志、跨性別者齊聚,為平權發聲 文章|跨性別選手參加東京奧運?川普:女性運動員們注意了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0.29

  • 跨性別選手參加東京奧運?川普:女性運動員們注意了

    文/翁嘉妤 圖/傅暄閔      摘要  2021年上半年,除了新冠肺炎疫情難纏以外,美國各州的跨性別者權益也並不平靜。包括密西西比州、田納西州等地的議會紛紛通過「禁止跨性別女性參與學校的運動賽事」法案,只差在州長簽署發佈,引發美國跨性別者的不滿。而隨著東京奧運會7月23日正式開幕,本屆多位跨性別選手參賽也讓這項爭議正式被搬上公開談面,成為全世界討論的話題。     東京奧運歷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後,終於在7月23日迎來開幕儀式,33 個比賽項目,339 場賽事,都將在這場備受關注的奧運盛會中舉行。在嚴峻疫情中舉辦的東奧,除了是歷史上第一屆延期的奧運會以外,本屆賽場上也有許多跨性別選手公開參賽,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話題。     力推賽場性別平等,最多LGBTQ選手的一場奧運盛會   早期跨性別者要參與奧運賽事,必須接受變性手術後,再接受2年的荷爾蒙療程才能參賽。然而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在2015年更新了相關規定,跨性別者不用經過變性手術,就可以加入男子組的競賽;若是要參加女子組賽事,則只要在參賽前12個月,維持血清中的睪固酮含量低於10nmol/L以下,就具備參賽資格,雖然各個競賽項目分別有不同的細節規範,但比起過去已大大鬆綁了對跨性別者的限制。     ➦ 變性手術怎麼做?讓松松和智英為你揭密,來看整形外科醫師的超詳細解說! 影片連結:變性壽命會減短嗎?想達到期望術後應該這麼做     隨著世代演變,2021年的東奧,可說是歷史上最多元的一屆奧運會了,今年參與的 LGBTQ選手共超過163人,創下奧運會舉辦以來的歷史新高,相比起2016年巴西奧運會的56人,LGBTQ選手增加了將近2倍之多。除此之外,今年東奧也首度打破傳統,鼓勵各國派出1男1女的掌旗官,盼能傳遞性別平等的立意,並呼籲媒體在攝影時,避免拍攝特定的身體部位,以避免「性化」(sexualization)運動員。       東加王國的男旗手Pita Taufatofua和女旗手Malia Paseka 圖片來源:奧運官方Twitter     本屆奧運會中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就是來自紐西蘭的女子舉重選手Laurel Hubbard,現年43歲的她是奧運史上最年長的女子舉重選手,也是奧運史上第一位公開跨性別身份的參賽者。Hubbard曾在1998年參加紐西蘭男子舉重105公斤以上級青少年組的比賽,以抓舉135公斤、挺舉170公斤,共計300公斤的成績打破紐西蘭紀錄,之後她在2012年時進行了變性手術,並在2021年代表加拿大參加東奧的女子舉重87公斤以上級比賽。       代表紐西蘭參加今年東奧女子舉重比賽的Laurel Hubbard 圖片來源:BBC NEWS     自從紐西蘭奧委會宣佈她將角逐東奧起,Hubbard便遭到許多國家選手的質疑,認為跨性別運動員與女性競爭缺乏公平性。英國前競技游泳運動女將戴維斯(Sharron Davies)公開批評奧委會忽視女性運動員的權益,並預估本屆賽事將會有跨性別者奪冠。比利時舉重運動員Anna Vanbellinghen也曾表示,如果讓Laurel Hubbard參加奧運,簡直像就是一個笑話。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更是在亞利桑那州演說時發聲批評,「你看到那個舉重運動員了嗎?(指Laurel Hubbard)我不想告訴你們這件事,各位女性運動員們,但他打破了你們長久以來保持的記錄。這傢伙只要『砰砰』幾下,就打破了一項九年的記錄」,川普認為奧委會允許跨性別者參加女子組的比賽並不公平,是一種對女權的侵害。       美國前總統川普7月24日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發表談話 圖片來源:Yahoo新聞     運動場上的平權該如何規範?國際奧委會頭疼找答案   紐西蘭奧委會主席Kereyn Smith指出,跨性別運動員的確在公平性上存在很多問題,但Hubbard也已經達到了所有規定的標準。除了紐西蘭奧委會以外,LGBTQ族群也有人站出來為Hubbard發聲,美國鐵人三項運動員,自身也是跨性別者的Chris Mosier在推特表示,對整個跨性別族群而言,Laurel Hubbard能夠參與奧運,對跨性別族群有著極大的意義。同樣在今年東奧參賽的加拿大女子足球運動員Rebecca Quinn也在Instagram上發文坦言,跨性別女性經常被禁止參加體育競賽,在努力追求奧運夢想時,也常面臨歧視與偏見,但近期這項議題逐漸受到大眾重視,也開始產生了立法與規則上的改變,她為此感到樂觀。       代表加拿大參加今年東奧女子足球比賽的Rebecca Quinn 圖片來源:Sportowe Fakty     就連競爭對手中,也有人對Hubbard的參賽表示認同。代表英國參賽的舉重選手Emily Campbell在接受《獨立報》(Independent)受訪時說道「她是一個人,她和其他人一樣有資格參加這場比賽,遵守我們所有人都必須遵守的規則」,「我不是制定規則的人,我不會坐在董事會上做出這些決定,那不是我的工作。我的工作是成為一名出色的運動員,並參加比賽」,Campbell希望大眾將焦點放在賽事上,選手們也在這場盛事中力求自我突破,用運動表現為國家爭取榮耀。       代表英國參加今年東奧女子舉重比賽的Emily Campbell 圖片來源:Mirror     ➦ 跨性別者又是怎麼看待在兵役和運動賽事上的疑慮呢?看看男跨女跨性別者張可芙怎麼說! 影片連結:勇敢跨越性別的族群!何謂跨性別?能與同志劃上等號嗎?     針對Hubbard出賽引發的爭議,國際奧委會主席Thomas Bach於17日表示,「國際舉重總會在資格賽開始前,就決定了出賽資格相關的規則,因此這些規則適用本屆的奧運比賽,你不能在比賽進行中改變規則」,並表示往後會徵詢相關單位的意見,重新審視、調整這些規範。     資料來源: 1. https://tw.sports.yahoo.com/news/%E8%B7%A8%E6%80%A7%E5%88%A5%E8%80%85%E5%8F%83%E8%B3%BD%E8%A6%8F%E5%89%87-ioc%E4%B8%BB%E5%B8%AD-%E6%9C%83%E5%86%8D%E8%A8%8E%E8%AB%96-040406081.html 2. https://www.bastillepost.com/hongkong/article/4803598-%E8%B7%A8%E6%80%A7%E5%88%A5%E8%80%85%E5%B0%87%E7%8F%BE%E6%9D%B1%E4%BA%AC%E5%A5%A7%E9%81%8B%E5%A5%B3%E5%AD%90%E8%B3%BD-%E5%A5%B3%E6%80%A7%E9%81%B8%E6%89%8B%E6%86%82%E4%B8%8D%E5%85%AC 3.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a140f58b-ecf1-43c1-9219-bd36b5d806cd 4. https://www.gvm.com.tw/article/80967 5. https://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3617278 6. https://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3617534 7.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5819 8. https://equallove.tw/news/1769 9. https://www.nownews.com/news/5335028 10. https://udn.com/news/story/122349/5624331 11. https://gotv.ctitv.com.tw/2021/07/1835118.htm 12.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7-26/doc-ikqciyzk7757819.shtml     延伸閱讀 文章|石牆起義週年紀念日:同志、跨性別者齊聚,為平權發聲 影片|我的性別我決定 理解讓跨性別者勇於追尋自我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29

  • 石牆起義週年紀念日:同志、跨性別者齊聚,為平權發聲

    文、圖/翁嘉妤      摘要  每年的6月28日,是LGBTQ族群難以忘懷的節日,在1969年的這一天,美國紐約的「石牆酒吧」爆發了一場足以改變往後LGBTQ族群命運的衝突。52年後的我們,在歷經新冠肺炎的肆虐後,回顧當年LGBTQ族群發起的抗爭,更加珍惜得來不易的幸福,也讓社會大眾重拾對於平權和自由的重視。     沒有營業執照、販售昂貴的稀釋酒,卻仍然大受歡迎的石牆酒吧   1960年代,LGBTQ在美國大部份地區仍然是非法的,不僅遭到社會大眾嚴重歧視,和同性有親密接觸,甚至只有牽手,或純粹在同志酒吧什麼都不做的「待著」,都有可能是遭到警方逮捕的理由。更別提亮麗顯眼的扮裝皇后(Drag Queen)也是警方上銬的對象,跨性別者會被帶到廁所進行脫衣搜身,如果有發現任何男性性徵,或是穿著不到3件警察認為「適合你性別的衣服」,就會被逮捕。       圖片來源:homosensual     位於克里斯多福街(Christopher Street)的石牆酒吧(Stonewall Inn),在當時是由黑手黨經營,雖然根本沒有營業執照,卻是許多社會邊緣者的棲身之所。由於黑手黨賄賂當地官員,所以酒吧例行臨檢前都會有「事前通知」,當然這些黑手黨並不是為了支持這些長期遭受社會壓迫的族群,而是為了販售參水的酒,再用昂貴的費用敲詐顧客一筆,但即使如此,石牆酒吧還是LGBTQ族群難得的心靈慰藉,在這裡他們可以表達自我和情感,在舞池裡狂歡而不受拘束,因此石牆酒吧在當地相當受到歡迎。       2012年的石牆酒吧,右側的建築在1969年曾是酒吧的一部份 圖片來源:Daniel Case, CC BY-SA 3.0     1969年6月28日這天凌晨,石牆酒吧發生的事情,其實有許多眾說紛紜的版本,由於早期沒有充足的攝影紀錄,因此也並無完整的官方歷史資料,不少現場人員也過於難以勾勒清楚事件真實的原貌。   2019年,《時代》(TIME)雜誌的記者Jason Baumann,採訪了《石牆》一書的作者Martin Duberman,這本著作普遍被認為是當時較為可靠的歷史記載,而Duberman也在石牆暴動的50週年後,再次講述起那段代表美國LGBTQ權利運動發跡的關鍵事件。     傳統壓抑、歧視的社會,長期以來只缺一根導火線   當天凌晨,美國紐約市的石牆酒吧遭到4名便衣警察和2名穿制服的警察臨檢,沒有人知道為什麼警察會選在這個時候來到酒吧,Duberman表示,有一說法是酒吧老闆沒有繳交行賄費用給警方,間接促成了這場臨檢;而紀錄片《Stonewall Uprising》則指出由於那時臨近市長選舉時期,現任市長向媒體承諾要肅清這些場域,所以警方突襲的頻率增加。總之這6名警察針對酒吧中的特定顧客展開侵略性搜查,直接隔離現場「疑似」LGBTQ的人士,準備將這些人全部逮捕。   警察們無禮地將酒吧顧客甩在牆上,並把他們強制拖行到巡邏車旁,甚至毆打那些試圖反抗的人。一名來自Louisiana的Stormé Delarverie在酒吧外遭警方痛毆頭部後,在要被強行推進後車廂時,向旁觀者大聲喊道「你們都不做點什麼嗎?」,這句話讓LGBTQ族群壓抑已久的情緒終於爆發。       Stormé Delarverie 圖片來源:Wikipedia維基百科     兩名年輕的跨性別者Marsha P. Johnson與Sylvia Rivera,被公認是當晚率先向警方丟擲石塊、開創反擊的起義者,接下來警民雙方引爆了激烈的肢體衝突,這是當時LGBTQ族群做夢都想不到的景象,他們高聲唱著歌曲〈Gay Power〉,像在歷經一場革命般的群起反擊,而且還佔據上風。據稱在短短3小時內,酒吧外的抗議人數已經有4百多人,最後防暴警察趕來鎮壓這場衝突,費盡心力才終於平息了這場騷亂。   當時幾名示威者用粉筆在牆上、路面上寫下了「Tomorrow night, Stonewall」的訊息,並開始製作傳單募集有志之士,從這天開始,石牆酒吧就已經回不去了。       石牆暴動後,街上的緊張局勢升級 圖片來源:NY DAILY NEWS ARCHIVE     朝警方投擲的那一塊磚,促成了反權威意識的抬頭   酒吧的示威持續了至少5個夜晚,不只有拳頭上的衝突,這起事件也激發了LGBTQ族群爭取平等權利的意識。石牆暴動雖然不是歷史上LGBTQ人士們第一次反抗,但與1960年代其他抗爭相比,它成為了LGBTQ族群團結的理由,刺激新一代的年輕人積極參與政治,更進一步的改變了美國,甚至全世界。   在這場起義之前,大多數的LGBTQ人士的態度是希望低調的融入社會,不希望惹麻煩,但自從石牆暴動後,許多人都受到了鼓舞,紛紛投身了政治運動。他們的訴求其實很簡單,美國第一個同志權益組織馬太辛協會(Mattachine Society)創始人之一Martha Shelley說:「我想告訴大家一個重要的訊息,那就是走出陰影,活在陽光下」。   被認為是首位向警方做出反擊的Marsha和Sylvia,也是至交好友,身為石牆暴動核心人物,後來也都成為了知名的LGBTQ運動者,在推動平權上不遺餘力,但兩人身為少數族裔與扮裝皇后的雙重弱勢身份,讓Marsha和Sylvia在當時多以白人主導的同志社群間更加難以立足。不過即使他們要面對的高牆比他人還要厚重,Marsha和Sylvia依然積極參與許多同志平權抗爭,就算自身財力並不優渥,甚至還到拮据的地步,這兩位無畏的鬥士還是成立了「街頭扮裝行動革命陣線」(Street Transvestite Action Revolutionaries,STAR),幫助無家可歸的LGBTQ青少年們提供庇護,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為人所知的跨性別者權利組織。       左為Marsha P. Johnson,右為Sylvia Rivera Marsha P. Johnson和Sylvia Rivera都是同志解放陣線(Gay Liberation Front)和街頭扮裝行動革命陣線(Street Transvestite Action Revolutionaries)的創始成員,畢生都在為爭取平權而努力。令人惋惜的是,Marsha在1922年被發現浮屍於哈德遜河(Hudson River)中,儘管頭部有傷口,警方仍將死因歸於自殺,但此案普遍受到大眾認為是他殺,成為沉寂數十年而未決的懸案。Marsha離世後,好友Sylvia大受打擊,在1995年5月更是試圖走進哈德遜河自殺,最後Sylvia在2002年2月19日因肝癌併發症於Saint Vincent醫院過世。 圖片來源:IMDb、TIME     2016年6月24日,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宣佈將石牆酒吧指定成為國家紀念區,這也是全美國第一個紀念LGBTQ人權演進的國家紀念區。2019年,石牆暴動迎來第50個週年紀念,知名歌手Lady Gaga、Alicia Keys、Whoopi Goldberg皆齊聚石牆酒吧外,舉辦音樂會活動紀念這歷史性的一天。       圖片來源:WorldPride     距離石牆暴動發生至今,已過了52年個年頭,如今LGBTQ族群的能見度已經遠高於以往,雖然這並非石牆一役就達成的現況,但也證明了當年那場起義造成的深遠影響。     弱勢族群的心聲獲得重視,平權、自由並非只是口號   2021年,全世界都在經歷新冠肺炎的侵襲,雖然美國已有超過50%的成人施打疫苗,許多地方開始逐漸恢復往日的常態,但是當我們重新審視這段期間會發現,每當危機產生時,影響最深的經常都是社會中最弱勢的族群,因此在危機獲得控制後,追求正義的聲浪也再次受到重視。   2020年新冠肺炎在美國引發了「反歧視亞裔(Stop Asian Hate)」運動,同年6月,非裔男子George Floyd遭白人警員跪頸致死的事件,也引發了「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示威活動,一直以來存在於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又再一次的被搬上檯面,因此美國政府目前也正為了打造平權社會而努力。       圖片來源:Associated Press美聯社     2021年6月15日,美國聯邦眾議院便以壓倒性的票數通過,將6月19日紀念奴隸制結束的「六月節」(Juneteenth)訂定為聯邦假日,這項決策代表國家有一個「公認的日子」來慶祝奴隸制度的終結,象徵美國的奴隸制度正式走入歷史,具有相當深刻的意義。   2021年6月16日,台灣歌壇天后張惠妹(阿妹)做為音樂串流平台Spotify的代表歌手之一,她的照片在這天登上美國紐約時代廣場(Times Square)的巨型LED螢幕,為女性平權發聲,並提醒人們在疫情中要忠於自己內心的聲音,回歸最單純的樣貌。       圖片來源:張惠妹Facebook     歷經新冠肺炎疫情後,回顧石牆暴動52週年的今日,這場起義帶給我們的啟發,不僅是鼓勵大家勇敢追求自身的權益,也引發社會大眾關注平權議題,傾聽少數族群的心聲,不忘關心那些受到更大重創的人,讓我們可以更勇敢的去做出改變,能夠更無私的伸出關懷的援手,一起來幫助世界慢慢地從創傷中復原,變得比過去更好。     資料來源: 1. 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timefortune/119588 2. https://www.thenewslens.com/feature/timefortune/120613 3.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a140f58b-ecf1-43c1-9219-bd36b5d806cd 4. https://www.storm.mg/article/1434446 5. https://www.amnesty.tw/news/3217 6. https://www.giect.ntnu.edu.tw/index.php/2021/04/09/20210409-09/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F%B3%E7%89%86%E6%9A%B4%E5%8B%95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F%B3%E7%89%86%E9%85%92%E5%90%A7 9. https://ew.com/events/2019/06/05/remembering-stonewall-50th-anniversary/ 10. https://www.bbc.com/news/world-us-canada-48643756 1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ylvia_Rivera     延伸閱讀 文章|教你了解何謂性傾向!別再為同性戀貼標籤,認同、理解才是最公平的對待 影片|我的性別我決定 理解讓跨性別者勇於追尋自我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25

  • 女跨男者親自分享變性手術心得!人造「老二」超威猛長度大公開!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女跨男者親自分享變性手術心得!人造「老二」超威猛長度大公開!   你知道女跨男需要經歷哪些手術嗎?人工陰莖的長度又能做到幾公分呢?這集大樹將為我們分享他從女生到男生經歷的過程,以及這段時間中他所承受的社會眼光,你也想知道關於大樹的人生嗎?一起來聽聽他怎麼說的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7 跨男手術介紹 00:54 女跨男重建手術介紹 02:14 術後如廁不便之處 03:58 當男生好還是當女生好 03:46 受到社會的眼光 07:10 過去與現在的大樹 07:41 人工陰莖的長度與應用 09:09 性別認知與性取向 10:04 跨性前後的行為舉止 11:12 幕後花絮     延伸閱讀 文章|男網紅「追蹤人數達標」就隆乳?男性隆乳手術真有這麼單純? 影片|愛愛時聽到漏氣聲好尷尬!關乎性福的-女人的第二張臉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4.05

  • 大叔曾經是女人?!女跨男變性真實案例 做最真實的自己!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大叔曾經是女人?!女跨男變性真實案例 做最真實的自己!   粉絲敲碗許久的女跨男素人來囉!你知道台灣其實在50、60年代就已經有跨性別重置手術了嗎?想要知道在那個封閉的年代是如何去找出自己的性別認同嗎?本集邀請跨性別者大樹來與我們分享他的跨性別歷程,和我們一起來聽聽他是怎麼說的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0 跨性別者大樹的性別認同 02:20 了解到同志的過程 03:20 從同志到跨性別 05:20 對性別感到恐慌的過程 05:56 與初任男友交往過程 06:40 大樹性別認同的過程 07:41 動性別重置手術的契機 09:15 最支持大樹的親人 10:55 下集精華     延伸閱讀 影片|【跨性別特別企劃】勇敢跨越性別的族群!何謂跨性別?能與同志劃上等號嗎? 影片|【跨性別特別企劃】變性手術有多恐怖?生活還能照常嗎?術後照護點滴大公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4.01

  • 你所不知道的美國大選:身分不核可 40%跨性別者仍無法投票

    文/郭佳語、林聖錡 圖/傅暄閔      摘要  時序進入到年尾,2020年對於全世界來說,尤其是新冠肺炎感染者及死亡人數仍尚未停歇,今年的確不是好過的一年;不過在太平洋的彼岸美國,剛剛完成了四年一度的總統大選,選情就像是洗三溫暖一樣,雙方陣營都宣稱自己才是勝利的一方,然而在這場選舉的背後,有很多人其實是無法投票的,跨性別者就是屬於其中,究竟為什麼他們無法投票呢?跟著本期國際新知一同了解箇中的原因。     我們熟知的美國社會,是由多個族群和各國族裔融合而成,當然其中也包含了常聽到的同性戀及跨性別者,大多數的人都有身分證明可以行使個人及公民權益,而投票是一個民主社會中可以表達自己聲音的方式,無論當選者為何,都代表了民主價值的誕生。但是根據UCLA大學統計,全美目前約有42%的跨性別者因為沒有正確的ID識別,因此在這2020這場大選失去了他們想要發聲的權利,ID身分識別正確與否就成了重要的關鍵。     美國ID身分識別包含什麼?   必須要有照片、名字,當然還有性別,但是文件中並不會顯示跨性別者的性別,因為這會對他們在工作上、生活中如租屋或是遇到警察盤查和進入政府部門時造成困擾,因此若是跨性別者想要投票就會遇到無法辨識出正確性別的窘境。其實這跟美國的投票制度很有關係,當註冊投票時,投票者個人必須提供駕照或是社會安全碼的後四碼並填寫在註冊表格,第一次投票必須郵寄回選務機構,若投票者沒有辦法提供資料,就必須另外提出可以證明自己身分的文件;除了投票者文件之外,美國有35州制定投票者身分法律,最嚴謹的部分州必須提出政府核可的照片才能進行投票,因此在2020這場大選中,超過37萬8000名的跨性別者在投票時遭遇到了困境,而其中約8萬1000名的跨性別者因為沒有照片,當然也就沒有辦法投票。     目前針對跨性別者投票的因應辦法   為此,國家跨性別平等中心(National Center of Transgender Equality)提供了跨性別投票清單,讓無法投票的跨性別的朋友們,遇到相關情況時,能知道透過哪些方法保障自己的權益。若在該州投票須準備ID身分識別證明,跨性別者只需確認上頭的姓名與住址正確,無須擔心身分證明上的性別與自己現在看起來的性別有所不同,畢竟法律並未對此有所限制。另外,攜帶選民投票登記卡、水電費帳單,也都是能證明你登記地址的方法,能在選務工作者質疑你的身分或投票資格時,以此維護自己的權利。     在提出證明後,可能仍會遇到無法投票的情況,此時可以尋求投票站的志工律師協助,假若現場沒有人能給予幫助,也可撥打全國選舉保護熱線(National Election Protection Hotline)。此外,美國的選舉還有一種特殊選票——臨時選票(provisional ballot),能讓有投票意願卻被認為不符合選民資格的民眾,可以先進行投票,但所投的票須在幾天內證明選民資格後才算有效。     跨性別者看起來可能與身分證上所顯示的性別不同,但這並不構成無法投票的理由,只要能從身分證明上識別該投票者,就不該因其外貌(如穿著、妝容、髮型)質疑他們的投票資格。   跨性別者至今仍因許多限制而無法更新身分證明,當然,改變身分證明上的性別標記可能是許多跨性別者的希望,但要通過法律程序獲得修改,實際上仍非常困難,例如須請醫師開立診斷書或手術證明,或是需提出已修改過的出生證明等等,龐大金額開銷並非所有跨性別族群得以負擔。     以現況來看,儘管法律並未限制,跨性別族群面臨投票時仍會遭受許多阻擾,維護跨性別者的權利仍有漫長的路要走,儘管如此,目前仍有相對應的組織可提供援助與諮詢,以打造平等與友善的投票環境為目標,持續努力。     資料來源: 1. https://www.transequality.org/sites/default/files/docs/resources/voting%20while%20trans.pdf 2. https://williamsinstitute.law.ucla.edu/publications/trans-voter-id-impact/ 3. https://www.cbsnews.com/news/transgender-voters-id-laws-2020-election-barriers/     延伸閱讀 文章|豬脂肪可治療下頜關節功能障礙?你,想讓掉落的下巴輕鬆回原位嗎?  影片|變性壽命會減短嗎? 想達到期望術後應該這麼做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12.16

  • 【跨性別特別企劃】變性手術有多恐怖?生活還能照常嗎?術後照護點滴大公開!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跨性別特別企劃】變性手術有多恐怖?生活還能照常嗎?術後照護點滴大公開!   在上集張可芙和我們分享了跨性別者容易遇到的歧視及困境,讓人更加了解跨性別者。而本集她也將告訴我們從男變成女的感想,手術後下體空空如也的感受是什麼?真正成為女生後,又有多少麻煩的地方呢?想要知道更多跨性別者的心境以及手術之後需要做到哪些事呢?快點進影片和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8 張可芙性別認同的過程 02:12 性別認同為先生或後天 02:56 變性手術過程分享 04:50 選擇泰國動手術的原因 06:12 變性手術後照護 08:26 術後身理及心理調適 09:47 跨性別後的婚姻疑慮 12:05 精彩漏網鏡頭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的身分都需要被尊重與包容*

    2020.11.16

  • 【跨性別特別企劃】勇敢跨越性別的族群!何謂跨性別?能與同志劃上等號嗎?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勇敢跨越性別的族群!何謂跨性別?能與同志劃上等號嗎?   你知道跨性別是什麼嗎?當生理及心理性別不一致的情況下,一部分的跨性別者甚至會對自己的身體感到很厭惡,而去做了性別重置手術。美醫誌本集邀請到重磅來賓張可芙,她將和我們分享在尚未改變性別前遇到的歧視,她又是如何去調適的呢?以後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跨性別者,千萬不要再無理的去對待,也希望在這多元的社會,人人都能接受彼此不同的聲音~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45 跨性別與同志的差異 01:24 跨性別、變裝、偽娘分類歸屬 02:21 跨性別者定義介紹 03:12 跨性別者生活上遇到的問題 05:23 跨性別者兵役及運動賽事疑慮 07:34 跨性別者備受的眼光 09:10 跨性別者心態調適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的身分都需要被尊重與包容*

    2020.11.12

  • 【跨性別特別企劃】是他還是她?靈魂不自由的心情誰能懂?看跨性別者如何擁抱全新的人生!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還記得數年前看過的一部知名動畫片《你的名字》,劇中描述兩位男女一覺醒來彼此靈魂互換的故事,雖然已是老生常談的男女靈魂交換的故事,但當真正發生在你的身上,又會是何種感受?在我們的社會中也有少部分人深受生理及心理性別不一致的困擾,對她們來說就宛如被枷鎖綁住,無法得到應該擁有的自由。     在過去,我們對於跨性別者的認知,還是來自報章媒體上的所謂「變裝」、「偽娘」等稱謂,也因此我們對於跨性別者存有一種「擁有特殊癖好的一群人」的刻板印象。然而在近期製作LGBT的系列報導中,採訪了即將做手術的跨性別朋友以及已做過手術的跨性別朋友之後,讓我對於跨性別這塊領域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原來並非要經過變性手術才是跨性別,當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不同時會出現多大的困擾及痛苦並非一般人能體會。     厭惡「那個東西」,下定決心變成女生   軒姐是一位剛從大學畢業的跨性別者,有別於一般新鮮人急於投入職場,此時的她有一件非常想做的事-「接受變性手術改變性別」。從小就知道自己與他人有些許不同,對於身上擁有的男性器官充滿著厭惡感,明明是個男孩子卻嚮往穿上漂亮的洋裝,希望可以用女生的樣子見人,因此在國中了解自己的生心理性別不一致後即向媽媽表態,並於高中半工半讀賺取日後去做女性化手術的費用,在升上大學後,少了髮禁制度,開始留起長髮、穿女裝,訂下她的7年計畫,藉由漸進式的改變,讓旁人可以慢慢接受她的全新身分。今(2020)年本要去泰國做性別重置手術,卻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計畫延期,聽著她用帶著遺憾的語氣這樣訴說,但下一秒卻又帶著充滿期待的眼神說:「雖然無法把厭惡的東西拿掉,但下個月就要去做隆乳手術,外觀上就會更像女生了。」也為她能夠漸漸朝著成為女生的夢想更進一步感到開心。         在與軒姐的訪談中,可以發現她的言行舉止就和女孩一樣秀氣,說話時還會帶著些許的嬌羞感。也令人好奇當時和家人提出她想要變女生時,家人難道都沒有大吵大鬧嗎?軒姐說:「我算是幸運的。」回憶起當時跟家人說出她想要去做性別重置手術時,軒母一開始雖有嚇到,但可能是從小的行為舉止就較女性化,再加上7年計畫去慢慢改變,軒母並沒有出現無法接受的反應,反倒是對於要去做性別重置手術這件事,不免擔心手術會影響孩子的健康。軒姐也表示世俗刻板印象都認為做了變性手術會傷身,但事實上跨性別者的內心已長期深受性別不一致的困擾,手術對她們來說反而會是種釋放,常見新聞媒體提及的變性手術傷身大多是未依照醫囑用藥,出現內分泌失調造成情緒不穩等,經由一番的解釋之後,軒母也漸漸了解跨性別者的痛苦,對性別重置手術的疑慮也減少了許多。而軒姐也說到其實大多的家庭得知孩子性別認同不一致、要去做性別重置手術,多半還是抱持不贊同的態度。   軒姐也表示其實大多數跨性別者都是非常沒有自信的,當性別認同不一致時,行為及穿著改變或多或少都會讓外界投以異樣眼光,再加上家人的不諒解等等,因此建議跨性別者們放膽去做,對自己有自信一點。倘若家人無法諒解,也可以和她一樣訂立短中長期的目標,給旁人一點點心理準備去接受妳的變化,想要真正做自己就不會那麼難了。     經歷荊棘道路,才能擁有勝利人生   而另一位跨性別者張可芙,在尚未見到她之前,彼此可以說是以網友身分認識的,單單從文字訊息中就可以感覺到她是一位很隨和的人,因此當提出採訪的要求,她也很大方的接受了。實際見面後,她的個性就如同屏幕裡那般親切,但沒想到的是本人非常高挑,容貌、曲線簡直比女人還要女人,令人自嘆不如。張可芙目前是一位美甲師,同時也是醫美診所的諮詢師,另外還有一個身分就是泰國保養品的品牌大使,身分非常多重且看似人生勝利組的她,在成為真正的女人之前,也是有經歷一段煎熬的日子。         就和多數跨性別者一樣,可芙自小就有發現自己的行為、喜好都和一般的男生不一樣,了解自我的性向認同後,下定決心去做性別重置手術改變生理性別。她也提到:「在認知自己的性向不同時,向家人表態後,家人也並未出現任何打罵、不理解的現象,反而像是多了一位女兒一樣,對她的愛並未因此減少。」更加體會到家人的理解真的是很重要,若是自己的家人都不能了解,少了家人的支持,在跨性別的道路上就像是佈滿荊棘一樣難走。然而,看似一切都很順遂的她,在尚未完完全全變身之前,也曾經歷旁人的歧視眼光及誤解,像是就醫被醫護人員確認身分證時,當時雖已身穿女裝,但身分證上性別仍然是「男性」,因此被大聲呼喊先生,讓她尷尬萬分。經過了這些之後,當她去泰國做完性別重置手術,改了身分證上的性別,她才真正的感受到:「我是真的女生了!」成為女生後,她也真實感受到身為女生的麻煩之處,像是上廁所時要蹲著上,以及需要注意私密處的衛生清潔等等,這些都已不再像男生如廁時的輕鬆及方便,聽起來雖然像是在抱怨,不過從她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她很喜歡且享受身為女生的人生!」   在那之後她也當起了美甲師、成為醫美診所的活招牌,更是泰國品牌的品牌大使,這次的採訪僅僅兩個小時,從中卻可以感受到她好相處的個性以及正面的心態,也難怪她可以成為跨性別者的學習對象,都想像她一樣活出樂觀、做自己的人生。     找到自己,擁有精彩人生   在我的生活中很少有機會可以和跨性別者進行這樣的談論,以往大多只能從電影、電視劇中去了解到跨性別者,但這次的議題卻讓我能夠和她們有所接觸,訪談中也更加理解到她們的內心其實有著千瘡百孔,變裝、偽娘甚至是性別重置手術都是釋放自己的一個出口。一般人都會有自卑、不自信的時候,然而從軒姐及張可芙的身上卻讓我看到了「一個人應該勇敢做自己,不需去理會旁人眼光」,我們應該要去學習她們正面的心境,如同一本書名《這世界很煩,但你要很可愛》,不論是誰都要帶著正能量走向未來,想做什麼就去做吧~勇敢跨出那一步!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的身分都需要被尊重與包容*

    2020.11.11

  • 【跨性別特別企劃】我的性別我決定 理解讓跨性別者勇於追尋自我

    文/美醫誌編輯部       【跨性別特別企劃】我的性別我決定 理解讓跨性別者勇於追尋自我   白天不懂夜的黑,就像男人難懂女人心,對於跨性別者來說,內心中的煎熬也不是外人能夠想像的;有別於同性戀,他們受到的困難與不平等的歧視或許更多,尤其是家人的不諒解。而跨性別者如何掙脫心中的枷鎖,透過哪些管道可以尋求資訊和協助呢?其實社會漸趨多元化發展,越來越多人對於跨性別者不再抱持著刻板印象,相信跨性別者只要傾聽內心的聲音,就可以勇敢地成為心目中的自己。     各節重點: 00:00 引言 00:25 跨性別者遇到的困難 02:18 心理師給予跨性別者的輔導 03:14 同志諮詢熱線提供跨性別者的服務 05:38 跨性別者的生活經驗談 06:01 如何輔導跨性別者的家人 07:40 跨性別者自我探索之路 08:26 跨性別者家人對手術的擔憂 09:34 跨性別者的心路歷程       諮詢心理師:曾俊傑心理師    現職: 晴風心理治療所 院長 學經歷: 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士 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碩士 暘基醫院 臺安醫院 南光神經精神科醫院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的身分都需要被尊重與包容*

    2020.11.09

  • 跨性別者的選擇 不如先從變性手術認識起

    文/林聖錡 圖/游捷安   在多元化的時代,性別議題逐漸已成為普世重視的價值,即便每個人的認知和立場不同,在你我的身旁的確是有不同性別認知的聲音,我們都應該尊重,本期美醫誌就要帶你一窺變性手術,以正確的心態和認知來看待性別議題。 聽聞到變性手術,一般人的直覺觀念就是男變女或女變男,將生殖器官對調就好了,但其實並不是只有這樣而已。以醫學上來說,變性手術叫做Sexual reassignment surgery,至於為什麼要動此類手術,首先先了解到性別傾向,所謂性別傾向是指喜歡對象是同性、異性或是雙性,不同於性別認同,性別認同是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在某些情況下,有些人對於天生的性別特徵能夠清楚的了解,但是卻不能接受和認同,在科學上被定義成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所以才會產生想要改變性別的變性手術。 一般來說由男性變成女性,必須摘除原有的陰莖與睪丸,重建女性所需要的器官如陰道、陰核和陰唇等;而女性變成男性則須去除胸部、卵巢及子宮等細節,重建陰莖和男性所需要的部分;這兩種除了性徵之外,也有人會改善臉部,讓其外貌越來越符合心目中想要的性別。另外一點要了解的是,對於性別認同為什麼會出現與現實的落差,這就是性別認同障礙,普遍來說無法用心理學的方式或精神的方式來治療,所以必須靠手術來達到內外一致的情況,根據國外的統計,有性別不安的人有著40%極高的自殺率,這點是值得去注意及觀察,因此不論是周遭親朋好友,甚至家庭內成員,都應好好正視性別不安者的想法和需求。       做變性手術前,醫師的診斷方面就需要相當的嚴謹,目前都是由精神科醫師來做評估與診斷,這期間至少長達兩年,必須確定患者適合以另外一個性別來生活,外科手術醫生才能做這項手術,而在台灣則是需要2張精神科醫師診斷的證照方可執行。整形外科沈秉輝醫師指出,以台灣的例子來說,根據精神科統計,約2,000人之間會有1個人想要變性,他本身一年平均做20多例的病患,其中男變女的比例較高。 沈秉輝醫師表示,男變女大概一次就可以完成手術,但是女變男需要3~4次階段性才能完成,除了要埋尿管外,須摘除子宮及卵巢,待尿管長好之後還須做陰莖重建的顯微手術,以及最後龜頭的雕刻手術,整個時程大約需要花半年的時間;相對來說男變女只要5個多小時來說,的確時間上是差異蠻大的,所以不論是要變成哪種性別,術前與精神科醫師的諮詢和討論都是必要的。 變性手術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所以必須經過很多人同意,如同上述所說,除了兩張精神科醫師的診斷書外,手術同意書和麻醉同意書也缺一不可,沈秉輝醫師特別要求患者的父母親能夠同意,真的有去了解過自己小孩的狀況,以及術後的經濟和生活上的支持,他才會動此類手術。 術後的照護也是相當必要,以男變女為例,術後照護例如如何清洗傷口、如何擴張陰道、多久時間要定時回診等,這些都相當重要。另外一點就是心理狀態,患者本身是不是能夠以新的性別回到家庭以及工作崗位上,會不會有良好適應,其實這些都要配合社工來幫助他們,不過沈秉輝醫師也坦言,目前這部分仍有不足之處,希望政府及醫療單位能協助社工方面的訓練,期望能讓患者有更好的術後環境。   諮詢醫師:沈秉輝 現職: 昕彤診所院長 學經歷: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 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桃園榮民醫院外科系總住院醫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整形外科美容中心主任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外科系臨床講師 國立國防醫學院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中華民國外科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整形外科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燒傷學會會員 亞太整形美容醫學會會員(Oriental Society of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 國際整形美容醫學會會員(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12.06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