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逆流共有7筆結果

  • 喝水、放空常嗆到?常常嗆咳要注意!一起學做吞嚥障礙復健動作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嗆到」這件事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不太在意,但是它其實比你想像中更嚴重!如果常常嗆到,可能是由疾病引起,切勿輕忽,這次美醫誌就要教你培養良好的進食習慣,遠離嗆咳風險,落實肌力訓練,一起來改善吞嚥障礙吧。     為什麼人會容易嗆到呢?   當我們在吃東西的時候,其實是在做精密的進食動作!復健科醫師王薏茜指出,吞嚥時,食物與空氣會同時進入口腔,而在吞嚥瞬間聲道會關閉,會厭軟骨如同控制閥產生自動反射作用,幫助食物經由食道進入胃中,空氣由氣管進入肺部。所以當我們一邊吃東西又一邊講話時,容易造成空氣誤入胃部,形成打嗝,或食物進到氣管內導致嗆咳,因此吃東西時最好還是要專心。此外王薏茜醫師也補充,當神經系統運作正常時,聲道會是通暢的,而食道也會是緊閉的,但如果神經受損造成神經訊號傳遞不良,那麼就會發生吞嚥障礙。         吞嚥障礙分為輕、中、重三等級,小心肺炎後遺症   1. 輕度吞嚥障礙 每次吞嚥時患者都會感到不適,產生喉嚨痛、喉嚨緊繃或喉嚨沙啞的情況。   2. 中度吞嚥障礙 中度吞嚥障礙的二大指標為「體重下降」及「進食時間延長」,所謂的進食時間延長,就是指專心吃飯不得超過30分鐘,因此建議民眾可以留意一下自己的用餐時間。而王薏茜醫師額外提醒,一直反覆咳嗽,造成喉嚨疼痛或聲音沙啞,也是一個警訊。據觀察,中度吞嚥障礙患者常伴隨社交障礙,影響生活品質。   3. 重度吞嚥障礙 當少量食物嗆入氣管時,肺部自清功能會咳出異物。如果發生大量食物嗆入氣管,肺部因食物囤積,造成細菌繁殖,就會引發肺炎。王薏茜醫師提醒,通常只要發生一次就是重度的嗆咳,應避免反覆發生肺炎的情形,以免造成日後走路太喘、肺纖維化、血氧下降、肺硬化或心臟功能受損…等情形。     認識4大嗆咳類型,掌握身體健康狀況   吃東西太快或太急,是常見的嗆咳原因。除了飲食習慣造成嗆咳之外,嗆咳也是疾病的徵兆之一。王薏茜醫師指出4種常見的吞嚥障礙類型:   1. 緊繃型吞嚥障礙 屬於最常見的嗆咳類型,患者吞嚥時會感到喉頭緊繃,按壓或捏脖子周圍肌肉會有痠痛感。   2. 老年型吞嚥障礙 當年紀漸長,喉頭肌肉無力,喉頭夾角變小、軟骨下掉,導致吞嚥困難,通常可經由觀察長者側面脖子狀況檢視病症。   3. 神經性疾病型吞嚥障礙 緊繃型及老年型吞嚥障礙與肌肉因素有關,除了肌肉原因之外,控制肌肉的神經性疾病也會造成吞嚥障礙,例如腦瘤、中風及退化性巴金森氏症…等。   4. 局部構造疾病型吞嚥障礙 當罹患口腔癌、舌癌、咽喉癌、下咽癌及聲道癌的病人,吞嚥時常會有異物感,導致食物吞入不易,造成吞嚥困難。     發現疑似吞嚥障礙徵兆,應向醫師諮詢   王薏茜醫師表示,雖然吞嚥障礙不會立即變成重症,但是在輕度或中度吞嚥障礙發生時,就應該盡速就醫檢查,即早治療。發現以下4種徵兆時,須盡快尋求醫師診斷:   認真安靜吃飯時是否會嗆到? 專心吃飯時是否超過30分鐘,才能完成正常成人的進食量? 在未刻意減肥的情況下,體重不正常下降? 注意肺炎症狀,肺炎常會併發發燒、多痰及易喘現象。     吞嚥障礙的徵兆可能顯現在各種不同的生理反應,建議依據以下症狀,選擇適合的科室門診就醫:   耳鼻喉科:觀察日常吞嚥是否有異物感或口腔食道是否有異物生長。 神經內科:腦部中樞神經異常引起的手腳障礙。 腸胃科:伴隨食道逆流症狀,灼傷食道及咽喉,造成疼痛型的吞嚥障礙。 復健科:如果經由上述科室檢查皆為正常,也許是肌肉控制異常導致的緊繃型吞嚥障礙。     培養飲食好習慣,避免嗆咳發生   專心吃飯可不只是父母叮嚀時的口號,王薏茜醫師指出,不要邊吃邊說話,慢慢進食,不著急。   年長者因吞嚥力及反應力不佳,不要混雜食物進食。 使用湯匙小口餵食長者,方便控制進食的量及位置,例如湯匙放在舌尖或舌下,幫助長者緩慢將食物送進食道。 長者以低頭姿勢進食,讓食物在口腔中充分咀嚼,準備吞嚥時再抬頭回到正位,減少吞嚥嗆到的機率。 餵食器具選擇淺口的氣皿。 裝假牙或沒有牙齒的長者使用吸管進食時,以低頭姿式淺含吸管,並將吸管位置放在靠近嘴唇內緣處,請勿將吸管含入口腔深處,增加嗆咳機率。     美醫小教室:肌力訓練,改善吞嚥障礙的復健運動   跟著王薏茜醫師動一動,改善肌肉緊繃或肌肉無力引發的吞嚥障礙。   ● 肌肉自我放鬆運動,改善緊繃型吞嚥障礙:     1.按摩耳後到胸口之間的胸鎖乳突肌。     2.用兩隻手指輕輕按壓耳後的胸鎖乳突肌根部,當感到微痠時持續按壓不放,再配合輕度轉頭,幫助肌肉放鬆打開食道。     ● 肌力訓練3步驟,改善無力型吞嚥障礙:     1.舌尖頂在門牙後面,用力往前頂,訓練舌面中間段肌肉,當產生痠感時停留5秒,增加肌肉收縮。     2.舌根頂向懸雍垂,用手指觸摸舌骨位置,向上用力頂,讓舌骨往上抬,停留5秒至10秒。如果是懸雍垂敏感的患者,當用力頂舌骨時,可能發生噁心或嘔吐反應,請勿繼續進行操作。     3.舌肌、舌頭下方肌肉及舌骨上肌訓練,用舌頭頂一側臉頰,讓臉頰看起來突突的,這時用一隻手指由突出的臉頰外側向內頂,形成內部舌頭與外部手指在臉頰上的互頂作用,停留5秒至10秒,讓舌頭或下巴區域產生痠感。如果因開刀無法正常使用舌頭的患者,可先將手洗淨,代替舌頭從口腔內側與臉頰外側手指進行互頂訓練。如果發現痠感位置作用在臉頰時,代表訓練動作錯誤,應放鬆後重新操作。       諮詢醫師:王薏茜醫師 學經歷: 台大醫學系畢業 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 台大醫院復健部住院醫師 台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暨專任講師 超越復健診所院長     延伸閱讀 文章|好屁壞屁聞得到?從「放屁」判斷腸胃道健康,還可聞出大腸癌警訊? 影片|喝水嗆到真會「嗆死」?會咳嗽不只是喝太急,這些危險徵兆要注意!吞嚥訓練完整教學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3.28

  • 雷射除鬍可以一勞永逸?醫師親授「刮鬍7步驟」防止毛囊炎!別再隨便對待你的刮鬍刀!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刮鬍子幾乎是男生每天都要進行的日常,將鬍子整理得乾乾淨淨,看起來才會有朝氣,但同樣的事每天周而復始的進行,難免會讓人心生倦意,拿起刮鬍刀隨便「嚕一嚕」了事,但你知道這樣可能會導致臉部毛囊炎反覆發作嗎?善用醫美雷射及脈衝光除毛,竟然也可以改善鬍子帶來的困擾?來看看今夏男性清爽守則吧!     不想每天一直刮!現代醫美除鬍技術有哪些?   許多男性可能都對鬍子長太快的煩惱深有同感,但所謂「除毛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刮完鬍子沒幾天後又要再刮,有沒有能一勞永逸的方法呢?皮膚科醫師林宏謙指出,民眾不妨可以與專業醫師討論後,利用醫美雷射或脈衝光去直接破壞毛囊,達到較為持久的除毛效果。一般常見的雷射除鬍儀器包括亞歷山大雷射、二極體雷射、釹雅各雷射等,而脈衝光不屬於雷射,是一個光的波段,雖然相對於雷射溫和許多,但在經過多次除鬍後,脈衝光仍然可達到與雷射除鬍相同的效果。     美醫小教室:永久除毛不是永遠無毛!   醫學上所稱的「永久除毛」是指一個毛髮的生長週期(平均約為2~3年)不生毛髮,並不是一般人認為的「永遠不長毛髮」。經過除毛後再次生長的毛髮會變細,也會長得較慢。     如何選擇適合的除鬍療程?原來是看膚色!   健康偏黑的膚色:適合使用釹雅各雷射。 毛髮細或膚色白:適合使用亞歷山大雷射、二極體雷射。 皮膚敏感或怕痛者:適合脈衝光除鬍。脈衝光較雷射溫和,雖然療程週期較長,依然能達到除毛效果。     白鬍子注意!醫美雷射或脈衝光無法適用於除白鬍?   是讓毛髮的黑色素去吸收雷射的能量,進而破壞毛髮的幹細胞,導致毛髮不再生長,所以白色的毛髮由於缺乏黑色素,因此也就不適合雷射除毛了,不過基本上除了白色的鬍子外,幾乎所有的膚質都適用雷射或脈衝光處理。     錯誤的刮鬍習慣恐生毛囊炎,醫師親授正確刮鬍步驟!   錯誤的刮鬍習慣是造成臉部毛囊炎的重要原因之一,林宏謙醫師表示,使用電動刮鬍刀能降低感染機率,如果藉由雷射或脈衝光除毛,更能減低因刮鬍子造成毛囊炎的機會。   林醫師也分享使用手動(或簡式)刮鬍刀刮鬍子的正確步驟,教導民眾如何避免毛囊炎:   在刮鬍前,先濕潤皮膚。 應使用刮鬍泡或刮鬍膠。 順著毛流的方向輕輕刮。 同樣的地方不要反覆、多次刮毛。 檢查刀片,如果刀片不夠鋒利,就需要更換刀片。 刮完鬍子後,以鬍後水、化妝水或乳液,舒緩鎮定皮膚。 刀片使用後,確實消毒清潔、保持乾燥,以免滋生細菌。         臉上毛流方向判斷小技巧,以順流方向刮鬍   平常我們在家應該怎麼判斷「毛流」的方向呢?林宏謙醫師指出,一般來說鬍子生長方向應為朝下或朝外側生長,可藉由指腹摸鬍觸感判斷毛流方向,當指腹往下方摸鬍子時,觸感順暢毛髮為順生長,如果指腹往回推,感受到鬍子的扎刺感,則毛髮就是逆生長。而刮鬍子的時候應該順著毛流方向刮除,一般人雖然會認為逆流能清除得較乾淨,但這樣卻容易造成毛囊炎。   使用簡易刮鬍刀刮鬍時,應以毛髮順生長的方向,向下輕輕地刮除,下巴部位的鬍子同樣朝下輕輕刮,不要逆著毛髮刮,也不要在同一個地方反覆刮除。     雷射除鬍改頭換面,道別滿臉絡腮鬍   雷射及脈衝光除毛可以改善男性在刮鬍時的困擾,達到醫學上永久除毛的效果,適合滿臉絡腮鬍、每天需花長時間刮除鬍子、或刮鬍後易導致毛囊炎的人,林宏謙醫師表示,一般來說除鬍的療程約需6~ 10次,但由於每個人的毛髮生長週期、毛髮粗細及濃密程度皆有不同,因此實際療程次數和費用也會有所不同,建議還是要交由專業醫師實際評估。   林宏謙醫師也提醒民眾,如果未來還有想要保留鬍子做造型的話,切記不要進行雷射除鬍療程,一旦施做後,鬍子就無法回到原有的濃密了,因此除鬍前一定要與醫師進行詳細溝通,事先了解療程的各種注意事項。     諮詢醫師:林宏謙醫師    學經歷: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內科醫師 成大醫院皮膚部總醫師 成大醫學系臨床指導教師 中華民國皮膚科專科醫師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會員 成大醫院皮膚部兼任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狐臭、多汗好難擺脫?往後夏天別再為異味苦惱! 影片|腋毛生長有極限?睫毛總是長不長?頭毛該怎麼保養?帶你認識「體毛」的奧秘!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9.13

  • 吃不胖真的是好事嗎?營養師曝隱憂!想要健康增肌增重,必須掌握飲食關鍵5原則!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穠纖合度的身材是許多人追求的理想,當大部份的人正小心翼翼計算吃進去的食物熱量,深怕多吃一口就會胖一公斤時,卻有人也總是因為過瘦的紙片人身形感到困擾,反而想找到增加體重的方法,但想要增重可不是一味猛吃,毫無節制,美醫誌這就教大家該如何「健康增重」!     瘦子總是令人羨慕?「吃不胖」體質真的好嗎?   每個人會「吃不胖」的原因眾多,包含荷爾蒙平衡不佳、心理壓力等,但最核心的是腸胃道健康的問題。營養師王若昱指出,吃不胖通常與腸胃道吸收不良有關,包括過度節食、暴飲暴食,或是把零食當正餐等不好的飲食習慣,都會影響胃的消化功能,吃東西容易脹氣、胃痛或胃食道逆流的人要特別注意。   腸道吸收不良,則與先天基因、後天飲食、壓力和環境因子有關,王若昱營養師表示,我們身體內的胰臟會分泌消化液,幫助食物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肪分解,才能被腸道中的絨毛順利吸收,所以當腸胃道消化不良,消化液分泌不足時,食物就會無法被妥善分解,當大分子的食物進到身體腸道裡,身體機能會自動產生防禦機制,造成腸道吸收問題,甚至未消化的食物被壞菌運用,長期下來養成菌相不平衡的體質、腸躁症等。所以如果擁有「吃不胖」體質可別高興得太早,先確定是否腸胃道健康狀況出了問題才是上策喔。     增加體重健康吃,營養師建議遵循5要素!   高熱量高蛋白飲食:適當增加熱量,每天增加300至500大卡。 足夠的優質蛋白質:豆、 魚、蛋、肉類及乳製品富含優質蛋白質,足量攝取優質蛋白質能幫助全身細胞運作,還有助於增加肌肉量。 適當的好油脂: ● Omega3是一種抗發炎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深海魚油、亞麻仁油、藻油、堅果類都富含Omega3。 ● Omega6是一種促進免疫反應發炎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從大豆油、葵花油、沙拉油、麻油等攝取, Omega3:Omega6攝取的比例建議1:3~5倍。 ● Omega9是烹調適用的好油脂,包含橄欖油、芥花油、菜籽油、酪梨油、苦茶油、菜籽油等,但由於價格較高,通常營業用油甚少使用,大部份的外食族Omega3吃了1倍,Omega6卻攝取高達20倍,攝取失衡。因此王若昱營養師建議,民眾在家時可選擇Omega9的烹調用油,除了油類產品,鮭魚、鮪魚、鯖魚、鰻魚、鱈魚及秋刀魚等深海魚也含有優質油脂,可適當加入飲食。 適量的好澱粉:澱粉需攝取巧妙,可食用白飯、但要減少精緻糖類,如甜食、飲料。若想吃得更健康,可選擇原型非加工的澱粉食物,包含地瓜、芋頭、山藥、馬鈴薯、南瓜、蓮藕及菱角,皆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維生素與礦物質能幫助身體工廠代謝運轉,對增重也有助益。 補充健康的點心:增重者不像減重者,點心選擇不用限定只能吃蔬菜類,反而增重者需要補充適當的熱量,攝取蛋白質、油脂,例如皮蛋豆腐、茶葉蛋、水煮蛋、毛豆或堅果、酪梨、牛奶或無糖優酪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良好的睡眠品質,才能幫助平衡自律神經   除了飲食控制外,「睡眠」也是增重相當重要的關鍵之一。王若昱營養師指出,人體的自律神經分為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掌管消化和睡眠狀態,可以促使人的心跳變慢、呼吸和緩,幫助食物消化和擁有良好的睡眠狀態。然而因為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副交感神經運作失衡,常讓人無法順利入眠,進而影響身形比例,變得不是健康瘦,而是「消瘦」了。     ● 改善睡眠品質3招!   無光環境:全黑的環境能幫助入眠,所以睡前不要滑手機,否則3C產品的藍光會減少褪黑激素分泌,容易影響睡眠品質。 適量日曬:不喜歡曬太陽的人生理節律容易受影響,一個人如果常常沒有見到陽光,身體會對白天或夜晚的時間反應遲頓,因此建議白天適當曬曬太陽,改善入眠狀態。 舒緩放鬆:睡前按摩、泡腳等放鬆活動,都可以幫助身心舒緩,讓身體轉化成休息模式。     如何規劃飲食份量?營養師客製化專屬的健康餐盤   在傳統迷思中,不論是增重或減重,對於食物份量都要斤斤計較,王若昱營養師表示,其實可以不用這麼麻煩,巧用隨手可得的工具,就可以輕鬆規劃飲食份量,包括我們的手指頭、手掌、拳頭都是方便順手的測量工具,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為了幫助民眾落實每日飲食指南,考量台灣在地食材和飲食習慣,設計了一份台灣版的「我的餐盤」,其參照比例便是我們「隨手可得」的掌心、拳頭、杯子和茶匙等物件,透過實用的配餐指引,幫助民眾達到均衡飲食的目的,也使得餐食規劃更加便利。           王若昱營養師提醒,不論是增重者或減重者,其實都不需要執著於精密計算每天攝取的熱量多寡,過度追求體重計上的數字,只會讓自己心力交瘁,反而對健康並無益處。腳踏實地的養好腸胃道,與自身壓力平衡減少發炎情形,方能有效吸收食物養份,同時調整好自己的睡眠習慣,改善生理機能,才是維持健康體魄的中庸之道。     諮詢營養師:王若昱營養師    學經歷: 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碩士 曾任亞東醫學中心 營養師 曾任營養品研發 顧問營養師 現職健康體重管理 營養師 現職居家長照與社區演講 營養師 現職台灣健康體重管理促進會 合作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增肌減脂好難!重訓累到很灰心?醫美儀器真的能「躺著」鍛鍊深層肌肉嗎? 影片|徐若瑄辣秀川字腹肌!「川姊」腹肌訓練有秘招~減脂增肌同時不費力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5.24

  • 吃火鍋又喝酒,又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了解原因後再治療,才能快快好!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吃太飽的時候,你會感到食道、咽喉逆酸(溢赤酸)或胸口灼熱(火燒心)嗎?這些都可能是因為「不良飲食習慣」引發的胃食道逆流!你是不是經常吃飯配汽水、愛吃炸雞甜點、宵夜派對、吃飽後就躺著睡呢?美醫誌教你正確吃、改變作息,從此改善胃食道逆流!     什麼是胃食道逆流?原來胃食道逆流還有分類?   胃食道逆流簡單來說胃裡的食物、胃酸或水「逆流而上」,進入食道甚至衝上咽喉時產生不適症狀,就可以稱為胃食道逆流。內科醫師吳文傑指出,胃食道逆流可以分為「生理性胃食道逆流」及「病態性胃食道逆流」,生理性胃食道逆流通常症狀輕微,但如果逆流次數每天超過80次、胃酸停留在食道的時間每天大於4%,顯示具有嚴重症狀,則屬於病態性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的症狀特性,可以分為典型及非典型症狀,其中非典型症狀因為與感冒相似,初期容易會延誤就醫,若忽視症狀不及時治療,也有可能會引發慢性咽喉炎。   ● 典型症狀 包含火燒心(胸口感到熱熱、悶悶的)、逆流(食物反芻到食道或喉嚨)。   ● 非典型症狀 喉嚨卡卡的,感覺緊繃不舒服、慢性咳嗽、胸口微微刺痛或全身緊繃,少數患者可能會有耳鳴情形。     胃食道逆流形成的原因 :門太鬆、壓力大、太敏感   胃食道逆流的治療,跟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有相當密切的因果關係,若只是緩解當下的不適,而沒有改變生活習慣的話,很有可能讓胃食道逆流再次復發,甚至使得症狀越來越嚴重。   關於胃食道逆流的成因,除了以往常見的賁門口鬆弛以外,其實與現代人不當的飲食習慣、食道神經敏感也有關聯,吳文傑醫師提出3種臨床較多的胃食道逆流原因:   ● 門太鬆 顧名思義就是食道與胃之間的「賁門口」鬆弛,因為人體的橫隔膜的外括約肌及內側的下食道括約肌,都具有夾緊的功能,所以如果二者之一呈現軟弱、無力或變形,就會造成賁門口太鬆,導致胃裡的食物往上逆流。   ● 壓力大 雖然賁門口處於正常的狀態,但胃裡的壓力過度膨脹,胃酸會因壓力的擠壓,反而向上衝到食道,造成胃食道逆流。年輕人常見的胃食逆流原因就是吃太多、暴飲暴食,或是經常穿著緊身的衣服,壓迫到胃部,也是導致胃食道逆流的因素之一。   ● 太敏感 常發生在生理性胃食道逆流的患者身上,發病時通常症狀輕微,然而食道的神經非常敏感,讓患者感到十分不舒服。這類型的患者頗多,即使透過胃鏡檢查也可能無法檢驗出原因,但是患者仍會有疼痛感,常會被誤認為是裝病。經醫學證實,臨床上有許多食道神經過於敏感的胃食道逆流患者的案例。     真假逆流分不清?就讓「胃食道逆流檢測」來查出真相!   很多人會誤以為只有照胃鏡才能檢測出是否有胃食道逆流,但絕大部份的胃食道逆流患者,是無法透過胃鏡檢查來檢測出胃食道逆流的,為了更進一步正確的了解胃食道逆流症狀產生的原因,對症下藥的去做治療,吳文傑醫師表示,常見的檢測方式可分為「24小時酸鹼道管檢測」及「無線酸鹼膠囊檢測」兩種:   ● 24小時酸鹼監測器 將一條直徑約0.2公分的細長管子放進鼻子裡、穿過食道,連接管接著檢測機器,需隨身配戴以監測24小時。檢測時可居家檢測,不影響日常生活,受測者能正常吃飯、睡覺。此檢測法享有健保給付,但全天候需背著帶管機器不僅影響美觀,工作及外出行動也會不方便。如果檢驗當日受測者的身體狀況並無異常,也有可能會影響檢查結果。   ● 無線酸鹼膠囊檢測 透過胃鏡將含有酸鹼監測儀的膠囊放進食道裡,背著像手機大小的機器隨身攜帶4天,檢測期間若有發生胃食道逆流的情形,將會被膠囊紀錄。本檢測法需自費,但檢測儀器設計有助於便利行動,並且採用連續監控的方式,測試結果更能反應實際病情。     調整飲食、運動、睡眠習慣,改善胃食道逆流!   近年來由於飲食精緻化、生活型態改變,讓胃食道逆流幾乎成了國民病,根據國健署統計,每4人就有1人有胃食道逆流,換句話說就是台灣胃食道逆流人口約佔總人口數1/4,但有些患者長年仰賴吃成藥來抑制症狀,卻反而讓胃食道逆流的狀況遲遲沒有改善,吳文傑醫師表示,其實還是要從根本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才能降低胃食道逆流的發生率,以下提供幾點提醒,讓長期飽受胃食道逆流困擾的人避開地雷,改善不良的壞習慣。           1.少吃甜食、油炸類等高油脂食物   高油脂的食物會減少下食道括約肌壓力,延緩胃的排空速度,讓食物消化變慢,增加胃食道逆流的風險。     2.飯、水分離   吃飯同時避免食用湯湯水水的食物或汽水,吃火鍋時少油、少湯水,以吃料為主,盡量不搭配甜食、汽水。     3.少量慢食,不求快、不求多   放慢速度飲食,大腦會自然反應飽食,當有飽足感時人就會自動停下飲食。     4.不吃宵夜,在用餐後3~4小時後再就寢   因為食物在胃裡尚未被充分消化,若剛吃飽就躺平,會讓胃內的壓力變大,如果又吃的很油膩,賁門更顯無力鬆弛,更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     5.不抽菸   長期抽菸對胃食道神經肌肉蠕動,甚至胃酸分泌都會有影響,因為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影響腸胃蠕動,降低胃食道交界處括約肌的鬆緊度,括約肌太鬆弛,就容易造成胃酸逆流。     6.改變睡姿   左側躺時,因為胃在下方,所以食物或胃酸較不易往上逆流,但如果向右側躺,胃在相對較高的位置,食物容易逆流至食道或咽喉。輕微逆流的患者,建議睡覺時以左側躺方式入睡,避免右側躺。嚴重逆流的患者,睡覺時可將枕頭墊高約2個枕頭高,可避免胃酸逆流。     7.維持良好體態,注意體重控制   肥胖會導致腹壓過大,造成胃食道逆流,須減肥才能改善症狀。     8.養成良好的運動及睡眠習慣   維持自律神經正常,就可以幫助腸道蠕動,減少食物在胃裡囤積,較不會成為太敏感的胃食道逆流患者,心情就會愉快!   如果是因生理結構改變造成的胃食道逆流,例如賁門鬆弛、胃變形或胃從腹腔上移至胸腔,這類型的患者無法單從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改善症狀,需藉由外科手術治療,或採用內視鏡微創手術修補才能改善。   當胃食道逆流發作時,可先小口喝水、讓身體充份休息以舒緩症狀,並盡快至醫療院所尋求醫師的協助。吳文傑醫師提醒,如果沒有控制好胃食道逆流,放任不管的話,可能會演變成逆流性食道炎、巴瑞特氏食道病變,甚至造成食道癌,因此胃食道逆流有時候並不是單純的吃成藥就能治癒,還是需要給專業醫師診斷、檢測,從生活習慣中找出病因,才能徹底根治這個惱人的病症喔!     諮詢醫師:吳文傑醫師    學經歷: 員榮醫院員生院區 胃食道逆流中心 主任 台北中山醫院 膠囊內視鏡中心 主任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前台北榮民總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專任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瘦身減肥沒找對方法?飲食、運動、醫美精華不藏私,推薦給你知! 影片|這樣吃火鍋,又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從用餐順序舒緩胃食道逆流,聚餐不再「火燒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5.10

  • 這樣吃火鍋,又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從用餐順序舒緩胃食道逆流,聚餐不再「火燒心」!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這樣吃火鍋,又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從用餐順序舒緩胃食道逆流,聚餐不再「火燒心」!   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步調,常常忽略正餐的重要性,家人朋友聚餐時,又容易大吃大喝,種種因素造成「胃食道逆流」成為不容忽視的文明病,隨著飲食、生活習慣、心情的改變,更可能使胃食道逆流加劇。本集邀請胃食道逆流專家吳文傑醫師,來分享逆流成因、症狀及改善方法!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14 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有哪些 01:25 胃食道逆流的成因 03:19 睡覺容易逆流怎麼辦 04:29 如何改善胃食道逆流 05:30 胃食道逆流的檢查 06:48 改善逆流的小撇步       諮詢醫師:吳文傑醫師    學經歷: 員榮醫院員生院區 胃食道逆流中心 主任 台北中山醫院 膠囊內視鏡中心 主任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前台北榮民總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專任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餐餐吃外送、沒冷氣會死、久坐懶得動?戒掉你的居家防疫壞習慣! 影片|年後減肥看過來!用錯168減肥法易增復胖危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2.14

  • 睡覺打呼常被打?呼吸中止症纏身還會引發憂鬱症和心血管疾病?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睡覺打呼常被打?呼吸中止症纏身還會引發憂鬱症和心血管疾病?   身邊的人有說過你會在睡覺時打呼嗎?明明好像睡了很久卻總是沒睡飽?小心睡夢中三高悄悄找上門!包羅萬象的併發症竟然都和這個病症有關!年紀越大越危險,呼吸中止症隱藏的危機,讓好久不見的松松一次帶你了解!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54 為什麼會打呼? 02:59 哪種人容易打呼? 05:09 是否需要就醫? 06:41 如何判斷打呼症狀? 07:59 有哪些併發症?       諮詢醫師:許漢忠醫師    學經歷: 成品牙醫診所 院長 臺灣睡眠醫學會會員 隱適美數位隱形矯正認證醫師 美國哈佛大學牙周病及人工植牙研究 瑞士伯恩大學人工植牙專科研究 中華民國口腔植體學會會員 高雄醫學大學 牙醫學士     延伸閱讀 文章|夜夜不成眠,失眠該怎麼辦?吃對食物讓你睡眠沒障礙 影片|疫情關在家焦慮值爆表!你我都可能是「怪胎」?心理治療強迫症原來是這樣!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1.10

  • 口臭只是因為火氣大?小心!你可能忽略了口腔問題,一次了解口臭原因,找回清新好口氣!

    文/羅立珊 圖/傅暄閔      摘要  你有口臭的困擾嗎?為什麼整天沒說話會有口臭呢?尤其在夏日容易口乾舌燥,更容易有口臭發生,甚至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口臭,讓周遭的人避之唯恐不及。而現在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大家長期戴著口罩,才驚覺原來自己的口氣如此難聞!究竟為什麼人會有口臭呢?想要維持好口氣,首先必須找出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口臭從何而來?   口臭是由於口腔內的「厭氧硫磺細菌」代謝後產物所發出來的味道,這種厭氧菌生活在味蕾與喉嚨裡,主要的功能是分解嘴裡殘留的食物、唾液等的蛋白質,當它在分解蛋白質時,會產生揮發性硫化物的氣味,就是臭氣的來源。           口乾舌燥時,常常伴隨著口臭   為什麼剛睡醒的時候,嘴巴總是特別臭?唾液本身具有殺菌功能,而在睡覺時,唾液的分泌量與流動量都會大減,乾燥的口腔環境更有利細菌的繁殖,這就是為什麼早晨起來的口氣特別難聞,而在夏日容易燥熱,增加身體水份蒸散速率,促使口腔唾液量減少,口臭就會找上門。     大部份口臭源自於口腔問題   耳鼻喉科醫師林晏君表示,口臭的主要成因來自於口腔疾病,像是牙結石、蛀牙、牙周病及扁桃腺結石患者,因為沒有好好刷牙,導致口腔內食物殘渣與細菌越積越多,就會產生口臭,另外還會有牙齦紅腫發炎等症狀發生,病症越嚴重,口腔環境越有利細菌生成,口臭也就越嚴重。   不良的假牙也會傷害口腔,導致口臭產生,因為不良假牙會讓牙齦發炎、流血,細菌、黴菌也容易附著在假牙表層,引發口臭問題。另外有一些不合適、密合度不佳的假牙容易在牙肉縫隙堆積食物、細菌,引起口臭。     舌苔堆積也是口臭的原因之一   一般人刷牙只會把牙齒刷乾淨,並不會注意到其實「舌頭」也是需要清潔的,我們舌頭上的舌苔其實也是口臭的元凶之一,因為舌苔容易卡一些口水中的蛋白質、食物殘渣,若沒有適當的清潔,會有口臭、蛀牙等現象,所以當你發現怎麽天天刷牙還是有口臭,你可能要看看是不是忘記刷舌苔喔!   許多人也經常使用錯誤的方式清理舌苔,最常見的錯誤就是用牙刷的刷毛直接刷舌頭,但這樣其實會讓舌苔越長越多,因為刷毛不夠柔軟加上刷太大力的話會過於刺激舌苔與味蕾,反而會促使舌苔增生、損害舌頭表面的舌乳頭,也就是舌頭上的小小凸起物,嚴重時可能會喪失味蕾,所以盡可能使用刮舌器,或是牙刷背面乳膠狀的凸起結構,輕柔將舌苔刮起。     口臭有時候也是身體健康問題的警訊   除了唾液減少、刷牙不確實容易有口臭產生之外,當你發現牙齒沒問題,拼命刷牙、漱口或喝很多水,口臭依然存在,那可能就是身體發出來的求救訊號,以下列出幾種由其他疾病引發口臭的原因:   1.腸胃不好容易有口臭發生       許多腸胃不好的人,嘴巴常會散發一股酸臭味,像是胃食道逆流的人,胃食道逆流是人體胃酸分泌過多向上逆流至食道,而食物混和胃酸的難聞氣味就是臭味的來源,另外,當胃酸湧上口腔時會侵蝕牙齒,對喉嚨及口腔結構所造成的傷害也會令細菌於口腔內滋生而發臭。 胃部的慢性發炎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也會產生不好的氣味,幽門螺旋桿菌會透過食物或其他帶有菌液的汙染物,經由口部進入人體,導致胃潰瘍、也可能引發慢性胃炎,連帶產生口臭。而且慢性胃炎或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胃部消化能力較差,食物進到胃後需要更長時間才會排掉,這時食物消化時的難聞氣味就可能湧上口腔,造成口臭。 慢性胃炎的其他症狀還有胃痛、噁心、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若長期口臭而且有上述症狀的人,可以考慮去腸胃科就診檢查,或許就能找到解決口臭的治本方法。     2.鼻竇炎會堆積鼻涕導致口臭   大部份的鼻竇炎都是細菌感染,當鼻竇受感染後,鼻竇黏膜會過度分泌,導致鼻竇、鼻腔與鼻咽間的流通受到阻礙,鼻涕就無法正常排出,鼻涕積久腐敗就會有異味,當鼻涕向下流到喉嚨後方,與呼出的空氣接觸,異味會轉移到口氣中,口臭就是這樣來的。鼻竇炎的症狀包含鼻塞、黃色濃鼻涕以及伴隨原因不明的面部腫脹、頭痛、口臭等,如果你有上述症狀發生,很有可能患有鼻竇炎,要盡快找醫生治療。     3.肝、腎功能不佳會讓代謝變差,合併造成口臭問題   進入體內腸胃道的各種外來物質,會在肝臟內經過解毒後轉變成無毒或毒性較輕的物質,再經由腎臟過濾並排出體外,當肝、腎功能不佳時,會導致毒素就會在我們的血液和體內積累下來,也會讓口腔產生異味。     林晏君醫師提醒民眾,若有口臭,光靠口香糖、口腔芳香劑等效果有限,應找出背後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找回清新好口氣!在平時也要記得多喝水讓口腔唾液量充足,能幫助清潔口腔並降低口臭發生的機率。       諮詢醫師:林晏君醫師    現職: iNose大倉美學診所院長 學經歷: 台灣鼻整形基金會董事長及創辦人 台灣顏面整形重建外科醫學會理事 台灣顏面整形重建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美國顏面整形重建外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耳鼻喉科醫學會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牙齒的黑斑不是蛀牙?竟然是色素沉澱?重拾自然牙色,食在可靠 影片|被遺忘的鼻之呼吸Mewing!常用嘴巴呼吸壞處這麼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1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