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長輩共有7筆結果

  • 長輩聊天=逼問折磨?親戚講話超冒犯怎麼辦?心理學教你這樣免尷尬!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長輩聊天=逼問折磨?親戚講話超冒犯怎麼辦?心理學教你這樣免尷尬!   農曆春節雖然放長假很開心,但是每到過年要和許久沒有聯絡的親戚見面,感覺就是漫長的折磨,聊天的內容總是不免提到薪水、成績、結婚、生子的話題,長輩還老是愛拿自己的價值觀評價他人。糟糕!表哥被問到怎麼還沒結婚,不爽到出門抽菸了;姪子考試成績不理想,被拿來和讀名校的姪女比較,已經在滑手機不理人了,有時候一些親戚總能有「開口即尷尬」,好像嫌場面不夠冷的特殊技能,到底該怎麼應對呢?這集Ariel聊心室讓我們從心理層面開始分析,一步步教你如何和長輩相處,讓你成為聊天達人,成為全場最受歡迎、紅包收穫也滿滿的晚輩!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48 過年親戚總問薪水婚姻? 01:23 過年如何和長輩相處? 02:49 戶外活動有助於培養感情? 03:19 不小心聊到冒犯的話題該怎麼補救? 04:23 給大家的貼心小建議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心理輔導諮詢委員 耕心療癒診所心理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師 國防部海軍艦隊及陸戰隊指揮部講師 國防部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講師 高雄市勞工局職涯發展講師 高雄市社會局培訓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陰莖還是老的大?塑化劑是造成陰莖「世代差異」的原兇嗎? 影片|【全台語】長輩愛聽地下電台廣播亂買藥?「這樣做」當心犯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2.05

  • 叫你阿嬤來囉!長輩愛聽地下電台買藥,小心觸法又傷身!

    文/紀璇 圖/翁嘉妤      摘要  在網路發達、資訊快速傳遞的時代,我們都可以在網路上很快地搜尋到想要的資訊,當身體出現狀況或是有想要了解的疾病,已經很習慣上網搜尋並多方比較從而判斷資訊的正確性;但在過去的年代,資訊較為封閉、訊息傳遞速度較慢,加上從前有較多的長輩不識字,透過廣播電台去吸收新知,是最快最有效率的方式,也不影響同步進行勞動工作,也因此廣播電台成為長輩們信任的消息來源管道之一,許多的商品,包含今天要談到地下電台販賣的藥品,都會把握這個管道進行行銷與銷售,在強力的宣傳下,許多長輩聽信電台的推薦,一通電話便花去兩三千元。但地下電台販售藥品是合法的嗎?藥品來源是否可靠?成份是否安全呢?美醫誌邀請具備好媳婦形象的怡安藥師為各位叔叔伯伯阿姨嬸嬸說分明,不論是喜歡購買地下電台藥品的長輩,或是有喜歡買藥長輩的家人們,都應該樓上揪樓下,一起看看這篇,才不致花錢又傷身!     濫用藥物是引發腎臟問題的其中一個原因。來路不明的藥品可能包含馬兜鈴酸、類固醇或是消炎止痛藥,這些成分可能對身體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嚴重者甚至需洗腎治療。有些長輩或許認為他們購買的是中藥或保健食品,認為相對較為溫和安全。然而,這些來路不明的產品是沒有保障的。陳怡安藥師建議,不論是藥品或食品,強烈不建議透過不明通路購買,唯有如此,方能避免金錢的虛耗,同時確保身體的健康。   另外,長輩們也常常會透過身邊同儕的推薦而購買藥品,陳怡安藥師表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適用的藥量也不盡相同。輕率使用藥物可能不僅無效,還可能對身體造成損害,甚至可能觸犯法律,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台灣藥品分三級,風險高低看標示   台灣的藥品分級制度,根據風險的不同,藥品被分為成藥、指示藥、處方藥。   1.成藥 是大多數人可以在藥局或藥妝店直接購得的,成份較為安全,副作用較低。然而,在使用前仍需詳細閱讀說明書,確保正確使用。   2.指示藥 成份相對較溫和,無需醫生處方,但在使用前仍需諮詢醫師或藥師的專業建議。大多數感冒藥或胃腸藥都屬於這一類。   3.處方藥 需要經由醫師診斷、開立處方籤,由藥師調劑,其風險相對較高,使用更需謹慎。例如糖尿病或高血壓的藥品,是絕對不能隨意使用的。     謹記「用藥5不」,以免觸法悔不當初   了解藥品的分級制度後,大家應該知道不能隨便將藥品提供給親友,如果不小心拿到管制藥品,甚至可能觸犯法律,因此切勿為了「好康兜相報」而冒險,可能會為自己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為了提醒民眾正確用藥,食藥署公佈遵從用藥的「5不原則」:   1.不聽:切勿輕信廣告中的誇大宣稱,遠離那些語言花巧、含糊其辭的廣告。   2.不信:絕對不能相信那些宣稱有神奇效果的藥品。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藥物是萬靈丹,當有身體不適時,應該要求助合法專業的醫療團隊。   3.不買:切勿輕率購買來路不明的藥品,應該選擇合法的途徑,確保藥品的品質、來源和安全性。   4.不吃:絕對不能隨意食用他人贈送的藥品,即便是善意的送禮,我們仍應謹慎對待。不知道藥品來源的情況下,我們可能成為不確定實驗的受試者。   5.不推薦:不要輕易向親朋好友推薦藥品,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同,一款藥對你有效,不代表對別人也適用。在這方面,應該交由專業的藥師和醫師來做判斷。   當我們在選擇藥品的時候,不僅需要識別廣告的真實性,還應拒絕親友的藥品推薦。陳怡安藥師提醒,長輩們一定要謹記這「5不原則」,以確保用藥的健康與安全。   即便在資訊發達的現代社會,仍有許多年長者因為聽信廣告而隨意購買藥品,進而花費大量金錢且對身體造成傷害,因此我們應該特別關心家中的年長者,陳怡安藥師呼籲,如有用藥問題,務必請教醫師或藥師,以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忘記吃藥能補吃嗎?吃藥配果汁正確嗎?用藥觀念懶人包,讓你不再「吃錯藥」! 影片|【全台語】長輩愛聽地下電台廣播亂買藥?「這樣做」當心犯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1.02

  • 【全台語】長輩愛聽地下電台廣播亂買藥?「這樣做」當心犯法!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全台語】長輩愛聽地下電台廣播亂買藥?「這樣做」當心犯法!   美醫誌瘋了!陳怡安藥師的全台語影片來啦!今年的重陽敬老節,麥德森事務所要帶領各位ME粉們關心家中長輩!根據國內衛生署調查,發現有許多民眾長期花費大量金額,向電台、電視台或非法藥商買藥,這些藥品吃了可能會影響身體健康,反倒傷身,不可不慎!其實不只老人家可能會受到聳動的廣告標語影響,去高價購買來路不明的藥品,很多民眾也可能不了解台灣的藥品分級制度,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觸犯法律而不自知喔!究竟成藥、指示藥、處方藥各有什麼差別呢?你聽過食藥署宣導的「用藥5不」原則嗎?趕快來聽陳怡安藥師可愛的台語解說,搭配中文字幕,無論老少都能懂!     各節重點: 00:00 怡安藥師誠懇的喊話 00:58 服用來路不明的藥品會有什麼風險? 01:33 隨便服用他人的藥品會有問題嗎? 01:58 台灣藥品分級制度介紹 03:03 在用藥上有什麼原則應留意?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藥品保存問題多,開封後能放多久?藥水可以放冰箱?過期藥品怎麼辦?藥師教你這樣做! 影片|確診輕症該備什麼藥?沒準備這6大類居家常備藥會後悔!美女藥師助你備好防疫包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10.23

  • 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該怎麼照護失智的家人?這些照顧訣竅要記牢!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身旁的長輩是不是會突然忘東忘西、不記得說過的話,或有經常走失的情形呢?根據衛福部2011年至2013年調查結果顯示,老人失智症盛行率為7.78%,推估2022年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超過30萬人, 加上65歲以下年輕型失智人口, 全台失智人口超過31萬人。如果家中有失智症患者,那可能會是一個漫長的照護過程,照顧失智症時該怎麼做,又有哪些社會資源能協助失智症家庭呢?一起來深入認識失智症照護,幫助全家人打造一個和諧的互助環境吧。     失智症不是失憶症,而且很難察覺!   失智症只是「記憶失調」問題嗎?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失智症不等於失憶症,而且近來失智症也不再是高齡者的專利了,根據台灣臨床統計,65歲以下的失智症患者超過1萬人。失智症是一種非正常老化現象的疾病,失智症症候群是結合認知功能障礙及精神行為障礙,導致多種生活功能逐漸退化,影響人際關係、工作能力及生活能力。認知障礙包含記憶障礙、方向感障礙、語言表達障礙、行為障礙及視覺空間障礙等;精神行為障礙包含妄想、幻覺等。   極輕度、輕度的失智症行為表現不明顯, 一般人很難察覺。湯麗玉秘書長指出,當所有人都能看出是失智患者時,通常就已經是重度失智症了,因此失智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平時多觀察長輩的行為變化,察覺長輩認知功能與過去有明顯不同,或是個性轉變,例如長期準時的長輩突然開始忘記約定、平時溫和的個性突然變得易怒等等,可以從日常生活軌跡發現疑似失智症的輕度症狀,記得早期就要積極尋求醫師診斷,及時的接受治療。   如果感到自己或親友常常忘東忘西,或是認知行為發生變化,可透過「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AD-8)」的篩檢表自行評估,如果行為描述符合(含)2項以上敍述時,即可安排就醫評估,前往醫療院所的精神科、神經內科、失智症特別門診或記憶門診。         協助長輩就醫有訣竅:尊重長輩自尊心、共同掛號評估   初期失智症症狀較不明顯,而且大部份疑似失智的長輩缺乏病識感,礙於面子較難主動提出就醫需求,湯麗玉秘書長分享鼓勵長輩就醫的訣竅,家屬需顧慮失智長輩的自尊心,透過長輩喜愛的關鍵人物溝通,循循善誘提醒失智症早期發現的重要性。就醫時,家屬可一同進行失智症評估,讓長輩知道並非只有自己需要被評估,降低抗拒與防衛心。平常也應該為長輩記錄行為異常狀況,作為醫師問診時的參考資料,減少在醫師面前談論長輩的症狀,避免長輩自尊心受挫,更能順利就醫。     打造失智症安全的居家照護,「看、問、留、撥」幫助走失者回家   1.提升失智者活動量:打麻將、散步或參與社區活動等,增加患者活動量及促進人際互動。   2.走失防護:選擇一種以上多元性的防走失方法,幫助走失親友回家。   大門設置門簾:為防止患者在無親友陪同的狀況下外出,可在門前加上門簾遮蔽大門,減少失智者看到門想外出的念頭。 建立鄰里互助網絡:請附近鄰居協助注意失智家人的行蹤,例如超商、早餐店、水果行等,在社區環境中打造友善生活圈。 向台灣失智症協會申請緊急連絡卡,掛在失智者出門常用的包包。 向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各縣市社會局申請愛心手鍊,讓他人協助找回走失者。 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每位長輩20個布標,家人可縫在衣服及佩件上。 準備衛星定位器或開啟手機定位,並妥善將裝置充電。     圖片來源: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     3.小心火源:失智者可能會發生忘記關火的情形,須注意火源,以免引發火災。   4.製作一目了然的物件標示:失智者會有物品分辨困難的情形,例如無法辨別沙拉油或沙拉脫,家屬可在易混淆的物品上貼上字大且清晰的標示牌。   5.家中尖銳家具增添防護墊:失智者容勿碰撞銳利桌腳,可在尖銳家具上加上防護墊。   6.注意門檻:失智者無法分辨門檻高低,造成跌倒。   7.採取地中海式飲食,多攝取蔬菜水果及五穀雜糧。   8.妥善治療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會影響認知功能,如果是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應按時服藥, 控制在正常範圍,以免加速退化狀況。     美醫小教室:多一點關心,幫他找到回家的路   如果發現疑似失智者在街上徬徨徘徊,請主動關心,採取「看、問、留、撥」4動作,幫助走失者回家。   看:觀察 問:了解他狀況、與他對話 留:陪在他身邊 撥:確認需求後, 撥打110     給照顧者的重要指引,照顧者應優先照顧自己   家中如有失智者就如一場長期抗戰,照顧者應優先照顧自己才有能力照顧他人。   給照顧者的重要指引:   1.家屬需理解失智症的病程及照顧方式,如果事前未能理解疾病,常會發生家庭吵假及衝突等兩敗俱傷的事情,造成家庭不睦,徒增照護困難。   2.期待需合乎現實,明白失智症並非治療後就一定會回到正常狀態,失智症是無法痊癒的。   3.鼓勵照顧者參加家屬團體及照顧訓練課程,提升對失智症的認識,從中獲得支持與鼓勵的力量。   4.善用社會資源,協助失智者參加失智據點或日間照顧中心,增加活動及互動機會。失智症患者白天體力得到適當地發洩,夜晚就能睡得好,改善症狀,減輕照顧者的照護壓力。   5.照顧者家屬需安排自己喘息及放鬆的時間,在照護的漫漫長路才能走得久遠。   6.如果有失智症相關問題,可電洽台灣失智症協會專線0800-474-580「失智時,我幫您」(週一~週五9:00~21:00),或有長照需求可洽衛福部長照專線1966,提供諮詢及協助。       諮詢專家:湯麗玉秘書長    學經歷: 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 秘書長 行政院長照推動小組委員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 世界失智症理事會理事 國際失智症協會 理事 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失智老人服務組副主任 財團法人健順養護中心失智照護顧問     延伸閱讀 文章|失智症、阿茲海默症不是年長者的專利!有這些症狀要注意 影片|失智症照護指南,照顧者帶長輩看醫生的技巧!哪些症狀是失智症惡化前兆?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1.31

  • 失智症照護指南,照顧者帶長輩看醫生的技巧!哪些症狀是失智症惡化前兆?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失智症照護指南,照顧者帶長輩看醫生的技巧!哪些症狀是失智症惡化前兆?   當記憶逐漸淡忘,日常瑣事也開始需要人幫忙……失智症剝奪了記憶,也讓家人逐漸變成恍若不同的人,而身為與他最親近的照護者,我們該怎麼與他相處?失智症早期都是難以發現的,到底哪些症狀需要多注意,有哪些社會資源能幫忙,又該如何打造友善社區避免長輩走失?今天美醫誌邀請台灣失智症協會湯麗玉秘書長來與大家聊聊,身為失智症照顧者的我們,有哪些能做到的事。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3 失智症是什麼 00:40 失智症會有什麼影響 00:56 失智症的迷思 02:02 失智症治療的關鍵 02:19 失智症的早期徵兆 03:16 失智症要看哪科 04:07 怎麼帶失智者就醫 05:30 就醫時的注意事項 06:14 失智長輩的居家照護 07:18 延緩退化的飲食 07:25 慢性病會影響失智症狀 07:35 怎麼預防失智長輩走丟 08:31 預防走失可以準備的物品 09:24 遇到走失長輩怎麼辦 10:04 給照顧者的建議 11:56 怎麼找適合的長照資源 12:12 湯秘書長的小建議       諮詢專家:湯麗玉秘書長    學經歷: 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 秘書長 行政院長照推動小組委員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 世界失智症理事會理事 國際失智症協會 理事 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失智老人服務組副主任 財團法人健順養護中心失智照護顧問     延伸閱讀 文章|失智症、阿茲海默症不是年長者的專利!有這些症狀要注意 影片|小心!失智症不是老年人才會有 認知六大因素防止金魚腦上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8.01

  • 準備解封啦~旅遊必備藥品看過來!不怕上吐下瀉,就怕沒準備!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準備解封啦~旅遊必備藥品看過來!不怕上吐下瀉,就怕沒準備!   降級了!離解封也不遠了!相信大家被悶了快三個月的時間,現在一定恨不得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中,想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修但幾勒~能出去旅遊很開心沒錯,但出門在外,總要預防意外的發生,所以也不要忘了攜帶被用藥品,以便不時之需,旅遊該帶哪些藥物呢?就讓陳怡安藥師告訴我們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49 旅遊必備的6種藥物 03:01 出國的旅行用藥 03:44 長輩的旅行用藥 04:49 小孩的旅行用藥 05:44 情侶的旅行用藥 06:39 準備藥包的注意事項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忘記吃藥能補吃嗎?吃藥配果汁正確嗎?用藥觀念懶人包,讓你不再「吃錯藥」! 影片|美白針迷思大破除!美白針打了會變白?背後隱藏的健康風險要知道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8.02

  • 肌少症也可能骨質疏鬆?年輕人別小看「肌肉流失」!5種肌少症檢測方式教給你!

    文/羅立珊 圖/傅暄閔      摘要  肌少症不只是肌肉量減少,還包含肌力減退和活動表現變差,是老年失能的兇手之一,並時常伴隨著骨質疏鬆、代謝異常、認知功能障礙等症狀,除了好發於年長者身上,近年來也發現肌少症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因為現代人時常久坐不動、飲食不均衡等不良習慣,導致肥胖、肌肉量過低、肌力不足。肌肉量不足不僅會造成行走緩慢,連帶增加骨折、糖尿病、憂鬱及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你也擔心自己患有肌少症嗎?讓醫師告訴你肌少症的檢測方式,還有如何透過運動、飲食預防及改善肌少症!     肌肉量變少就是患有肌少症?肌少症定義要知道   「肌少症」從字面上理解為肌肉量變少,但單純的肌肉量變少不等於罹患肌少症,復健科醫師程朝暐表示,肌少症的診斷標準包含肌肉質量減少、肌力減弱或行動能力變差。其中,肌少症又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以下分別說明:     一、原發性肌少症   原發性肌少症是指找不到特定原因,僅因年紀老化造成肌肉流失、肌力下降。一般人的肌肉量在三十歲之後會隨著年紀增加而逐年下降,且超過60歲以後肌肉的減少速度會劇增,成為肌少症的高風險族群。     二、次發性肌少症   是由特定因子所引起的,就稱為次發性肌少症,原因包含:   1.活動力下降:像是長期臥床、久坐或是失能者,因為活動量大幅減少,能量耗損較低,容易使肌肉流失。   2. 其他疾病:包括器官衰竭、發炎性疾病、癌症、內份泌系統疾病。慢性疾病會讓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的狀態,造成體內許多促發炎激素濃度上升,這些激素會活化身體分解蛋白質的反應,導致肌肉流失。   3.營養攝取不足:有挑食、腸胃吸收不良、厭食症的患者因為體內的營養供給不足,生成肌肉的效率也會跟著降低,提高肌少症的風險。     肌少症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   很多人以為「肌少症」只會出現在長者身上,確實根據研究統計,60歲以上的老人約有10%左右患有肌少症,但也發現肌少症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因為現代人長時間工作久坐、運動量不足的情況下,肌肉的使用量降低就容易流失,而且肌肉質量變少、力氣變小之後,可能走一點路就覺得累,讓人愈來愈不想動,加快肌肉流失的速度。     「肌少症」與「骨質疏鬆」息息相關,都源自於缺少運動   運動除了可以刺激骨骼肌分泌出一種「肌肉激素(myokine)」的訊息物質,幫助肌肉生成之外,也會讓骨骼為了抵抗外來的重量刺激,促使骨質生長因子變活躍,進而產生新的骨質,提升骨頭的密度。當身體的活動量下降,身體肌肉受的刺激太少,肌肉會漸漸萎縮,骨質也會變疏鬆。   另外,荷爾蒙也會影響肌肉質量與骨質的生長。隨著身體老化,體內分泌的生長激素、類胰島素生長因子濃度會下降,蛋白質合成的速度比不上被分解的速度,人體的造骨細胞效率也會變低,導致骨質增生的能力變差,就會增加肌少症與骨質疏鬆症的機率。     肥胖容易造成肌肉流失,也是肌少症的潛在危險群   一般人認為體形瘦弱的人比較容易產生肌肉量少的情形,其實不然,過胖和體重過重者也可能有「肌少性肥胖症」。程朝暐醫師特別強調,肌肉質量的多寡並非從體型上可以判斷出來,通常肥胖者可能看起來手臂粗,但裡面肌肉含量不高。若運動量不足或隨著年紀增長,都有可能發生肌肉量不足與肌力減弱的現象。另一方面,當腹部堆積過多的脂肪,會釋放許多發炎物質導致胰島素敏感度下降,使得身體更傾向分解蛋白質,增加肌少症發生的風險。     肌少症不只會有肌肉流失的問題,還會有骨折、糖尿病、吞嚥困難的症狀發生   肌少症患者因為下肢功能較差、平衡能力不佳而容易跌倒,若同時罹患骨質疏鬆症,更面臨骨折的高風險。另外,肌肉量下降後,體內胰島素的感受性會變低,便無法有效地降低血糖,進而引發體內代謝異常,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也會提高。也會影響口咽喉部的肌肉群,導致吞嚥障礙,在臨床上也有發現,肌少症患者還會有憂鬱與認知功能障礙等問題。     小腿圍可以測出是否患有肌少症?五種檢測方法告訴你   目前肌少症的篩檢方法有5種,這裡告訴你五種篩檢的方法分別是小腿測量法、SARC-F問卷、握力量測、體能表現與肌肉質量測量,除了肌肉質量測量需要借助醫院的儀器之外,其他的判斷方式民眾都可以在家進行,以下分別說明:   一、小腿檢測   1.手指測量法:將雙手的食指與姆指圈成一個圓,接著放在小腿最粗的地方,如果圈不起來,表示肌少症的風險較低;若圈起來還有空隙,就可能罹患肌少症。           2.皮尺測量法:將小腿部分的衣物除去,雙腳著地坐在椅子上,膝蓋彎曲使大腿與小腿呈90度,將皮尺環繞小腿最寬的部分,肌少症的標準為男生的小腿圍<34公分、女生的小腿圍<33公分。           二、SARC-F問卷   問卷如下,裡面總共有5個問題,若分數加總起來達4分以上表示可能患有肌少症。           若民眾做完上面兩項測驗(小腿檢測、SARC-F問卷)後,測驗結果不合格,則需進一步評估肌肉力量及體能表現,檢測方式如下:     三、握力量測   利用握力器測量手部握力以判別肌肉強度。肌少症的評斷標準為男生的握力<28Kg,女生的握力<18Kg。     四、體能表現   體能方面有三種測驗方式:   1.手不扶椅子的情況下,做五次起立、坐下,花費時間若≥12秒,即不合格。   2.起身行走到3公尺遠處,轉身步行回來的時間≥20秒,即不合格。   3.步行400公尺花費的時間大於6分鐘,或是無法完成者,即不合格。   上述兩種測驗方式(握力量測、體能表現)若有符合其中一種,建議從運動及飲食方面著手,改善肌肉的機能。若要做進一步的詳細檢測,可以至醫療院所檢查肌肉質量,檢測標準如下:     五、肌肉質量測量   肌肉質量檢測需要藉由醫院的精密儀器,可以透過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或生物電阻測量分析(BIA),評估身體的肌肉量多寡。   1.雙能量X光吸收儀檢測標準:男性<7.0 kg/m2、女性<5.4 kg/m2,即為肌肉質量不足。   2.生物電阻測量分析檢測標準:男性<7.0 kg/m2、女性<5.7 kg/m2,即為肌肉質量不足。     想要預防及對抗肌少症,抗阻力訓練搭配飲食才是根本之道   肌少症是一個有機會改善及預防的疾病,在平時可以透過抗阻力運動和營養補充做起。抗阻力運動可以改變荷爾蒙分泌,影響神經肌肉系統的活躍程度,也會促進體內蛋白質合成,讓肌肉的質量變多、肌力變大。   程朝暐醫師特別說明,抗阻力運動就是重量訓練,是利用阻力進行肌肉鍛鍊,增加肌肉收縮及延展的張力。但一般的跑步、騎腳踏車、游泳、健走與散步的外在阻力太低,屬於耐力訓練,所以雖然可以有效增加心肺耐力,但對於增生肌肉並沒有太大的幫助。想要刺激肌肉生成,除了可以到健身房做重量訓練之外,在家也可以藉由啞鈴,彈力帶或是自身的體重進行訓練,這邊提供兩種簡單的抗阻力運動,讓你在家也能輕鬆做運動:     一、坐姿抬腿   1.坐在地上腳伸直,挺胸,背打直,肩胛稍微後收。   2.雙手撐在地板上,握拳或手掌心打開朝下都可以。   3.一隻腳腳尖朝上,抬起腳,高過地版一個拳頭的高度,然後腳向側邊打開,再放下來,想像自己的腳寫一個「ㄇ」字型。接著再抬起,向內側收回,再放下到起始位置。過程中膝蓋都打直,背也打直。一組做十下,雙腳交換輪流做,做三組。   4.做的過程當中,會覺得大腿前側非常用力。可以有效訓練到我們的股四頭肌。       圖片來源:程朝暐醫師 提供 (動作示範:健身教練郭明信)     二、橋式   1.躺著,雙手置於身體兩側,掌心朝下。膝蓋彎曲腳踩地,雙腳腳跟約在膝蓋下方。腳尖稍微朝外一些些,膝蓋稍微朝外打開一點點。上半身維持好挺胸、脊柱中立的位置。   2. 吸氣,核心收緊,肚子夾緊。吐氣,屁股向上抬起,讓身體變成一直線。注意不要把下背往上推,只要做出夾臀、髖伸展的動作就好。停留三秒,再慢慢將臀部放下來。一組做十下,做三組。   3.如果覺得強度太低,我們可以改做單腳的橋式。將雙腳併攏,一隻腳先抬起在髖關節彎曲90度的位置,再做抬臀的動作。   4.做的過程中,會感受到屁股位置出力。可以有效訓練到我們的臀肌。       圖片來源:程朝暐醫師 提供 (動作示範:健身教練郭明信)       圖片來源:程朝暐醫師 提供 (動作示範:健身教練郭明信)     營養方面建議每天補充1.2g/Kg的蛋白質,以50Kg的人來說,就是每天補充60g的蛋白質,蛋白質可以從蛋、豆、魚、肉類中攝取,慢性腎臟病的患者,因為必須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量,建議與醫師討論。此外,維生素D也可以幫助肌肉的合成,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鮭魚、鯖魚、鮪魚、沙丁魚、黑木耳、乾香菇、乳製品等。還有記得攝取足夠的熱量,若身體能量不夠時,會自行分解肌肉來產生能量,使肌肉量下降。     要特別注意的是,若只補充營養卻沒有做抗阻力運動,肌肉生成的效果並不大,所以運動和飲食要雙管齊下才能留住肌肉喔!       諮詢醫師:程朝暐醫師    現職: 博勝復健科診所醫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台北醫學大學復健科住院醫師 博勝復健科診所醫師 泰元復健科診所醫師 義大醫院復健科兼任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滑鼠用久了也會有「媽媽手」?姿勢不正成慢性肌腱炎最大殺手 影片|你不胖,只是假胯寬!3分鐘改善久坐臃腫下半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23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