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類固醇副作用共有2筆結果

  • 短期服用類固醇,易增心血管風險?!皮膚科、耳鼻喉科最愛用!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從以前俗稱的「美國仙丹」,到後來的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症狀,類固醇已成為社會大眾耳熟能詳的一種藥物。先前的研究指出,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可能會產生嚴重副作用,所以臨床醫師在開立口服類固醇多會謹慎以對,非必要時盡量避免讓患者長期使用。那麼,如果只吃短期呢?當然,一般而言,類固醇藥物對於適合的適應症具有相當療效,因此,民眾也不需過度排斥使用類固醇藥物。     日前,國家衛生研究院發布了一則報告,報告中指出短期使用口服類固醇(連續使用天數小於或等於14天),會增加消化道出血、敗血症與心臟衰竭的風險。在2013年至2015年,針對2,623,327位介於20歲至64歲的成年民眾,探討曾使用一次短期口服類固醇者,其在用藥後一個月以及二到三個月(31天至90天)期間,是否會發生消化道出血、敗血症或心臟衰竭的情形。分析結果顯示,約25%民眾曾使用短期口服類固醇,其中的女性患者較多(55.3%),此外,84.5%的民眾並沒有慢性疾病史。     根據2017年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指出,患者使用短期口服類固醇(連續使用天數小於30天)時,會增加發生敗血症、靜脈血栓栓塞、骨折、骨質疏鬆的可能風險。這次在台灣進行的研究也顯示出,患者在使用口服類固醇後第一個月內,其發生消化道出血的機率將高出1.8倍、敗血症高出2倍、心臟衰竭高出2.4倍等,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沒有任何慢性疾病史的患者,短期使用14天以下的口服類固醇,也會出現同樣的疾病風險。     常見使用類固醇治療的症狀有哪些?   1.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鼻竇炎、扁桃腺炎、鼻咽炎、咽炎、喉炎。 2.皮膚相關疾病:濕疹、蕁麻疹、搔癢症、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嚴重型發炎青春痘、免疫性疾病紅斑性狼瘡。   常見相關專科別前五名依序為:皮膚科、耳鼻喉科、家醫科、內科以及小兒科。     皮膚科專科醫師廖苑利醫師表示出現變胖、月亮臉、青春痘、水牛肩等副作用都是在大劑量服用時會發生的現象,皮膚科一般使用的都是外用型類固醇藥膏。目前皮膚科已將類固醇藥膏使用在皮膚的血管收縮程度分成1~7級,由於皮膚有角質厚薄的不同,使用上會因為部位不一,所滲透的程度及藥效的程度也有落差,醫師都會根據患者實際的症狀去給予相對應級數的藥品。           若有皮膚變薄、血管擴張、長毛等症狀,大多會是因為在過薄的肌膚上使用劑量強的類固醇所出現的反應,普遍會兩種情形,一、民眾在不清楚類固醇的劑量強度時,自行去藥局買藥膏擦拭,二、當肌膚發炎症狀緩解後,沒有停用藥物持續使用,進而當作保養品擦拭。廖苑利醫師表示皮膚問題都有對應的藥物使用,只是要留意使用狀況,不論是甚麼藥品使用過度都會有副作用的產生,應諮詢醫生切勿自行診斷,並依照醫師指示確實用藥,千萬不可胡亂使用他人的處方。     國家衛生研究院提醒,有鑑於短期使用口服類固醇仍存在一定的疾病風險,建議臨床醫師如需開立短期口服類固醇時,也請留意患者在用藥後一個月內是否出現上述情形。民眾若正在服用口服類固醇或是外用類固醇藥膏,切勿自行停藥,如有疑慮應主動與主治醫師討論,以確保用藥安全,若要停止用藥,也須定期回診,經由醫師評估是否減量及停藥。     諮詢醫師:廖苑利醫師    現職: 願麗醫美集團創辦人暨董事長 學經歷: 全球首批高階注射技術培訓教授 歐美國際化妝品指定專家、亞洲媒體採訪指定醫美專家 長庚大學傑出校友暨部定講師 台灣皮膚科專科醫師 海峽兩岸皮膚科醫學會理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9.25

  • 美白霜會讓皮膚萎縮?類固醇真有那麼可怕?!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美白霜會讓皮膚萎縮?類固醇真有那麼可怕?! 市面上眾多美白霜,標榜可使皮膚去黑反白,找回亮白的肌膚,然而多數的產品成分,都含有類固醇在其中,究竟擦多了是否會傷皮膚,而美白霜真的有亮白皮膚的效果嗎?李美慧醫師表示,類固醇在使用上需要專業的鑑定,若不當使用會引起皮膚的症狀產生,因此美白霜也需留意成分的標示;產品標示不適合日曬的成分,若是塗抹到臉部、加上照射到陽光,可能使皮膚變得更黑!       諮詢醫師:李美慧醫師    現職: 創悅美學診所院長 學經歷: 中華民國皮膚專科醫師 中山醫學研究所畢業 成大醫學系畢業 澄清醫院皮膚科醫師 成大醫院醫師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皮膚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醫用雷射光電雷射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會會員及專科 中華民國顏面整形重建外科學會會員及專科 中華民國形體美醫學會創始會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2.21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