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骨架共有4筆結果

  • 從醫美消脂針到抽脂手術,雙下巴瘦臉的超詳實大全!減重筆、音波電波也能瘦下巴?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努力自拍喬角度,怎麼樣臉都顯得胖,原來都是雙下巴惹的禍?到底為什麼我們會有雙下巴呢?大部份的雙下巴來自於肥胖,所以減肥也能同時消除雙下巴嗎?美醫誌教你分辨雙下巴的類型,從醫美到手術,各種治療療程一次告訴你!輕鬆擺脫胖胖臉,呼喚漂亮的下顎曲線!     想改善先搞清楚原因!了解雙下巴的成因   雙下巴的贅肉不只是顯胖,還更顯老,到底該怎麼讓臉型看起來更精緻呢?先讓我們來搞清楚形成雙下巴的原因。蔡坤原醫師表示,「肥胖」是造成大部份雙下巴的主要因素,常見的的原因還包括皮膚、脂肪、肌肉因素及天生骨架的影響,概述如下:   1.皮膚因素   皮膚結締組織鬆散。 皮膚老化、膠原蛋白流失,造成皮膚纖薄、包覆力不佳,導致皮膚線條鬆弛。 長期低頭滑手機或不良姿勢使用3C用品,造成下顎的深層脂肪往外推移,破壞皮膚線條穩定性。     2.脂肪因素   生活飲食不正常及運動量不足,造成下巴脂肪堆積,形成雙下巴。     3.肌肉因素   先天擴頸肌的包覆力及支撐力不足,造成下巴深層脂肪向外膨出,形成視覺上的雙下巴。     4.天生骨架   東方人先天骨架小,也是影響雙下巴的成因之一。東方女性的下顎骨常有骨架較小或後縮的現象,骨架支撐力不足導致皮膚、脂肪及肌肉無法維持穩定的漂亮線條,導致下巴交角不明顯。     雙下巴也有分類?來看看你的下巴是哪種類型   雙下巴可不單純只有贅肉,蔡坤原醫師指出,雙下巴可以分為三大類,建議可以依照類型差異擬定療程計劃,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脂肪型雙下巴:與後天脂肪堆積相關,適用於減脂療程消除雙下巴。 老化型雙下巴:皮膚膠原蛋白流失及皮膚老化問題造成皮膚鬆弛,適用於緊緻拉提的醫美療程。 天生型雙下巴:先天面部骨架寬廣或下顎骨角度明顯,形成圓臉或短臉;適用於填充支撐式的醫美療程。     醫美消脂針、抽脂手術一次詳解!雙下巴的治療療程       一、「脂肪型」雙下巴的療程:減脂   1.減重筆:藉由降低食慾、減少熱量攝取,達到全身脂肪減少的效果。蔡坤原醫師建議可以採用減重筆來改善,只是這種療程適用於全身性減脂,但無法針對雙下巴進行局部重點改善。   2.消脂針:將去氧膽酸成份注射到脂肪細胞內,去破壞脂肪細胞,加強身體代謝,達到局部消脂的效果。消脂針適合改善雙下巴,通常1~1.5個月就能有改善效果。   3.冷凍減脂:獲得FDA認可,使用在雙下巴的減脂療程,因恢復期短,特別適合上班族群需要快速復原的人,冷凍減脂能達到穩定局部減脂的效果。     二、「脂肪型」及「老化型」複合式雙下巴的療程:消脂及皮膚緊緻   1.傳統抽脂:單純減脂效果。蔡坤原醫師表示,由於現代人對於美感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在抽脂手術中,可以再同時搭配電漿療程,於移除脂肪後,藉由電漿療程幫助皮膚達到緊緻效果。然而,傳統抽脂手搭配電漿療程的費用,會高於一般的傳統抽脂手術,術前也需要評估一下預算來決定。   2.天鵝頸手術:為傳統抽脂手術的進化版,在傳統抽脂手術的基礎下,針對擴頸肌進行合併評估的複合式手術。如果患者有合併擴頸肌的問題,可移除下巴深層脂肪同時進行擴頸肌縫合,強化擴頸肌支撐作用,促進深層脂肪的保護。天鵝頸手術也能作到深層脂肪的抽取,達到改善雙下巴、脂肪堆積、肌肉鬆弛及緊緻皮膚等綜合性的效果。   3.音波療程:音波加熱在皮膚表面能達到緊緻拉提的效果,蔡坤原醫師指出,如果音波療程的探頭深入作用至脂肪層,就能夠有效破壞脂肪細胞、促進脂肪代謝,是兼具減脂及皮膚緊緻的療程。   4.電波療程:利用不同層次的電波加熱作用於皮膚層,達到皮膚緊緻的效果。電波作用在脂肪層時,加強脂肪的能量刺激,達成溶脂。蔡坤原醫師表示,電波療程也可以同時兼具皮膚緊緻及溶脂的效果。     三、「天生型」雙下巴的療程:填充支撐   針對天生骨架後縮或骨架小的問題,適用玻尿酸或其他類型的填充劑或支撐材料,在下顎輪廓線或下巴中點進行支撐,打造出小V臉,改善雙下巴的問題。蔡坤原醫師進一步說明,如果先天骨架問題想獲得更長久的改善,建議搭配手術療程進行人工骨或Goretex的材料放置,幫助下顎骨架的維持度更久更長遠。       好想要小V臉!如何安排雙下巴療程計劃?   蔡坤原醫師提醒,當你覺得有雙下巴的問題,大部份與脂肪堆積有關,所以通常醫師會優先採用減脂療程改善雙下巴,如果患者不介意恢復期長短,抽脂療程是很好的選擇。如果可以接受1~2週的疼痛腫脹術後狀況,採用消脂針能快速立竿見影。倘若完全無法接受恢復期的人,建議選擇冷凍脂肪療程,需進行2~3次消除局部脂肪;同時搭配局部音波或全臉電波療程幫助皮膚緊緻。   不同類型的雙下巴適合的療程各不相同,建議在治療前與專業醫師進行充份溝通及評估,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療程。再者,因脂肪代謝約需1.5~2個月,皮膚的緊緻效果呈現約需1~1.5個月,請提前安排療程計劃,建議雙下巴療程需提早1.5~2個月進行治療,才能在最佳時機展現煥然一新的輪廓線。     美醫小教室:治療雙下巴後,是否仍需定期維護呢?   蔡坤原醫師說明,採用雙下巴減脂療程後,不論是選擇抽脂、消脂注射或冷凍減脂方式減少局部脂肪細胞,未來只要做好體重管理,避免大幅度的體重增加,發生復胖的機率較低。曾針對皮膚鬆弛進行音波或電波療程者,隨著時間年紀漸長,膠原蛋白仍會有流失的狀況,建議在1~2年內進行定期保養,維持皮膚緊緻。       諮詢醫師:蔡坤原醫師 學經歷: 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中華民國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 馬偕紀念醫院家醫科總醫師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會會員 台灣形體美容醫學會會員 AestheFill®艾麗斯認證 Ellanse洢蓮絲認證 Sculptra舒顏萃認證 雷射脈衝光認證     延伸閱讀 文章|頸部脂肪和雙下巴你都有嗎? 注意心血管疾病找上門 影片|年前瘦臉必看「雙下巴」醫美懶人包!全面分析雙下巴成因,打造精緻小V臉!!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7.11

  • 年前瘦臉必看「雙下巴」醫美懶人包!全面分析雙下巴成因,打造精緻小V臉!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年前瘦臉必看「雙下巴」醫美懶人包!全面分析雙下巴成因,打造精緻小V臉!   2023年春節連假即將到來,你是否已經開始準備「修修臉」,準備用最好的一面迎接新年呢?雖然我們可能經常忽略下巴的重要性,但是下巴可以說是影響臉型精緻感的一大關鍵,肉肉的雙下巴總給人臃腫、臉大的印象,但偏偏下巴又是很難瘦的部位,因此這時候就需要醫美整形來助攻啦!這次美醫誌邀請蔡坤原醫師,從雙下巴成因開始分析,網羅減重筆、消脂針、音波、電波、冷凍溶脂、天鵝頸、抽脂、手術、填充等超多種療程,一次滿足你求知的慾望,想要瘦成小V臉必看這一集!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2 為什麼我們會有雙下巴? 01:48 怎麼判斷雙下巴種類? 02:39 雙下巴療程適合族群 06:40 療程何時做比較好? 07:03 往後是否需要進廠維修? 07:52 醫師的貼心小建議       諮詢醫師:蔡坤原醫師 學經歷: 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中華民國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 馬偕紀念醫院家醫科總醫師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會會員 台灣形體美容醫學會會員 AestheFill®艾麗斯認證 Ellanse洢蓮絲認證 Sculptra舒顏萃認證 雷射脈衝光認證     延伸閱讀 文章|消脂針真能拯救雙下巴、嘴邊肉?想瘦小臉前先搞清楚! 影片|鳳凰電波「不上麻藥」竟不會痛?關鍵原因在減痛機制!讓鳳凰更有效率的撇步?打前必知「定錨式拉提」原理!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1.02

  • 屁股大就好生養?骨盆大小才是生產關鍵因素!「好孕臀形」原來長這樣!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傳統社會選媳婦,屁股很重要!婆婆們認為屁股大好生養,這是真的嗎?現代醫學告訴你骨盆大小才是自然產的重要關鍵!如何透過居家檢測,認識自己的骨盆結構?除了骨盆大小,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嬰兒順利生產呢?美醫誌為妳揭開女性骨盆與生產的奧秘,為待孕的媽咪們做足準備!     媳婦首選條件是要「屁股大」?屁股大真的好生養嗎?   傳統觀念裡認為女性「屁股大」有利於生產,對此婦產科醫師詹偉德表示,並非所有屁股大的女性都容易生產,其實屁股大與骨架及脂肪量有關,通常屁股大的女性,骨架和脂肪的比例可能會有3種:   1. 骨架大,臀部的脂肪量、肌肉量少   2. 骨架大,臀部的脂肪量、肌肉量大   3. 骨架小,臀部脂肪量大、肌肉量大   女性如果為骨架大、臀部脂肪量適中,較利於生產,如果為骨架小,脂肪量多且肌肉量多,形成產道狹窄,反而不利嬰兒順產。     生產可不是件易事!6大影響生產的因素   骨盆結構及臀部脂肪、肌肉量的組成,僅是影響嬰兒生產的因素之一,詹偉德醫師指出,生產時須具備以下5大要素,才能確保過程順利。   1. 生產力 媽媽生產時的體能狀態,以及生產時施力方法正確與否,都會影響生產狀況。   2. 子宮收縮能力 如果媽媽子宮收縮不良,容易造成生產力不足的狀況,加上媽媽分娩施力不當,更會加重生產的難度。   3. 骨盆腔大小 媽媽的骨架太小、臀部脂肪量多,造成產道狹窄,嬰兒生產不易。   4. 胎兒大小 懷孕期間母體體重增加太多,可能導致嬰兒體重過重,也會加大嬰兒經過產道的難度。嬰兒適當的體重應為2,500公克~4,000公克,嬰兒體重超過4,000公克,就不利於自然生產。   5. 胎位不正 胎兒的胎位不正,易造成難產,提升生產難度。     美醫小教室:別讓媽媽太緊張!   媽媽生產時的心理狀態也很重要,在備孕期間先做好生產準備,可以有助於放鬆心情。包含拉梅茲呼吸法,以及生產時施力方式訓練等,在生產過程中配合醫護人員的指導正確施力,都可以讓生產更加順利。     骨盆腔大不同,適合生產的骨盆有哪些呢?   女性骨盆為胎兒分娩時必經的骨性產道, 大小、形態及結構都會影響胎兒生產。詹偉德醫師表示,女性骨盆的類型可簡單劃分為4種:   ● 適合生產的骨盆類型   1.女性骨盆:最常見的骨盆類型,約占50%~60%,也是最適合生產的骨盆。骨盆為圓形或横圓形,嬰兒經過產道時,骨盆腔裡的坐骨棘横徑短小,恥骨弓寬、大於90度,產道出口大,利於嬰兒生產。   2.類人猿型骨盆:約占13%~18%,為次適合生產的骨盆類型。此類型的恥骨弓較窄,但大於男性骨盆,骨盆前後徑比橫徑長,產道寬,適合嬰兒分娩。     ● 適合生產的骨盆類型   3.扁平骨盆:約占25%,產道出口狹窄、骨盆前後徑短小,嬰兒不易進入骨盆腔,不利於自然生產。   4.男性骨盆:約占1%~3%,由於坐骨棘凸出,恥骨弓小於70度,恥骨弓角度愈小,產道出口愈窄,較不適合生產。     繪圖/林安崎     我是否擁有自然生產的骨盆?骨盆檢測判斷   醫師專業測量骨盆,通常是採用陰道內徑測量的方式,詹偉德醫師指出,可以透過食指及大拇指來測量女性陰道恥骨下至骶骨嵴距離,正常距離約為11.5公分~12公分,再扣掉1.5公分,前後徑應為11公分。而骨盆橫徑距離測量,會以內診方式在陰道內量測,檢查兩側坐骨嵴的距離,正常距離約為 10公分。經過骨盆檢測骨盆入口及出口的大小,判斷女性是否屬於狹窄性骨盆,或是適合自然生產的骨盆結構。     居家自我骨盆檢測,發現問題即早尋求專業醫學協助   詹偉德醫師表示,在家也可以透過居家骨盆檢測方式,初步測量骨盆結構。   1.骨盆入口—橫徑測量方法:   站起,雙腳張開與肩同寬,兩隻手叉腰時觸摸身體兩側凸起的骨頭(即為骼骨),可以使用骨盆測量器得知兩側骼骨之間的距離。一般距離約為23~28公分,即為骨盆入口的横徑。   2.骨盆入口—前後徑測量方法:   站起,雙腳張開與肩同寬,使用骨盆測量器測量恥骨至背部骶骨(即腰椎第五節)之間的距離。前後徑一般距離約為18~20公分。         3. 骨盆出口—橫徑測量方法:   坐著時,臀部頂到椅子的兩根骨頭稱為坐骨。當進行自我檢查時,採仰躺或側躺姿勢,將髖關節與膝關節彎曲,雙手環抱大腿呈抱合狀,請伴侶或家人以拳頭測量兩個坐骨之間的距離,一般坐骨距離約為8.5~9.5公分,即為骨盆出口的橫徑。         4. 恥骨弓測量方法:   採側躺姿勢,將髖關節與膝關節彎曲,雙手環抱大腿呈抱合狀,用大姆指比向恥骨位置(約在尿道口位置),隨著外陰部的恥骨弓測量角度,可初步判斷自己的恥骨弓是否符合自然生產(恥骨弓應大於90度)的角度。         懷孕行不行,夫妻應共同努力!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作息不正常,可能造成月經不穩定,影響授孕成功率,且女性壓力大或熬夜,可能導致分泌物過多造成發炎現象,嚴重者會堵塞輸卵管影響授孕,所以懷孕不單純只是媽媽的事,別強加不必要的責任在媽媽身上,讓媽媽壓力太大,才是正確的觀念!詹偉德醫師建議想要生育的夫妻,孕前進行女性可以進行輸卵管檢查,男性進行精蟲檢查,畢竟懷孕問題需由夫妻共同努力。在備孕、懷孕過程中如果有遇到問題,也記得要交由專業醫師處理,不要隨便嘗試偏方或篤信迷信,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       諮詢醫師:詹偉德醫師    學經歷: 國防醫學大學醫學系 台北榮總婦產科專科醫師 國軍屏東醫院婦產科主任 中華民國婦產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駐查德醫療團團長 高雄師範大學領導與管理碩士班 台灣婦產科專科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孕婦針灸會流產?古裝劇把脈真能驗出龍子?孕期迷思大破解來了! 影片|媳婦屁股大才比較會生?媽媽屁股竟會影響寶寶智商?超認真的順產衛教!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8.02

  • 重建破碎臉部骨架靠肋骨! 或許未來有這個可能

    文/林聖錡 圖/游捷安   隨著醫學技術不斷的進步,科技不僅僅運用在藥物的研發上,針對各項手術的精進和新原理的發現,都有助於整個醫療產業發展,並協助患者和家屬得到更妥善的治療。在這個科技時代,3D模型似乎就是引領風騷的一項技術,從工業的使用,到食品應用以及醫學,3D模型協助人們達成許多原本不太可能做到的創舉;近期在生物科技醫學上又有新的突破,至於是哪方面的創舉?跟著國際新知看下去! 這項研究是由Rice大學生物工程學團隊所研究出來,由Antonios Mikos博士所發起,測試對象在羊身上,首先他們打造一個模型骨安置在羊的下顎缺陷處,並且用3D模型列印下顎的模型出來,研究團隊稱之為生物反應裝置,期望之後可以相容羊體的骨頭或組織。接著將這模型嫁接在羊的肋骨骨膜處,經過9週的時間觀察,發現原有骨頭的幹細胞與血液會流向嫁接的模型之中,並且新生長的骨頭會依照模型的外觀漸漸填滿模型。研究人員覺得相當不可思議,這代表動物體內組織其他部位是可以與人工生物裝置結合的,這對於生物工程學和組織工程學來說是一項新的突破。 這項研究也為顱面受到損害的患者來來新的希望,根據報導,這項研究是美軍重建醫療部門長期關注的項目,因為在戰爭之中或是任務當中,不少士兵因外力或是當地環境受到顏面上的損壞,若有這項新技術的協助,將可以加速受傷患者的外在恢復與心理重建。 研究團隊也指出,之所以選擇肋骨,是因為肋骨是最容易接收到幹細胞以及來自血液的挹注,不過目前尚屬於只是動物性實驗的成功,還未進行到人體實驗的部份,雖然在動物體中能讓其他模型骨順利生長,但人體的部分就是另外一個層面的討論。 當然除了在前線作戰的士兵外,另外如因外力撞擊如車禍造成的顏面損傷,也有可能靠肋骨重建原本已經失去的臉形,不管如何,醫療技術的進步可以造福越來越多人,雖然目前尚未完全可以運用,但對醫療界及患者都是值得期待的。 資料來源: 1. https://www.newswise.com/articles/researchers-grow-bone-at-rib-to-restore-facial-bone 2. https://www.usnews.com/news/health-news/articles/2019-03-18/new-facial-bone-might-someday-be-grown-from-the-patients-rib 3. https://www.upi.com/Health_News/2019/03/19/New-facial-bone-may-someday-be-grown-from-patients-rib/9351553031788/ 4. https://www.todaysmedicaldevelopments.com/article/3d-implants-design-craniofacial-rice-university-032719/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9.05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