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體重共有14筆結果

  • 消脂針、消脂點滴、瘦瘦筆怎麼選?醫美減重真的是懶人福音?

    文/陳旻毓 圖/翁嘉妤      摘要  夏日減肥浪潮來襲,穿上泳衣後才發現自己自帶「游泳圈」?在現代人飲食、作息不正常的生活習慣影響下,體重壓力簡直比學測、升遷還更令人頭禿,同時過量脂肪也影響到健康,即便體重不超標,但內臟脂肪過量的「泡芙人」,其實也需要減脂,此時醫美減重療程能帶來多少的幫助呢?療程百百種,聽起來都差不多,對於不同療程的作用與效果,看得民眾是一頭霧水,「消脂針」和「消脂點滴」,兩者有什麼不一樣?討論度頗高,經常引起醫療報導的「瘦瘦筆」,又是什麼樣的筆?這些醫美療程互相搭配,雙管齊下有沒有危險?減重之前的停看聽,讓你先搞清楚治療原理,找到最適合你的減重方式。     肥胖始於人性?皮下脂肪、內臟脂肪分辨   脂肪囤積有害健康,也讓體態看起來粗壯顯老,但減肥往往知易行難,但要找到對的減重方式,首先要從判斷脂肪類別下手,鍾繼賢醫師指出,脂肪可以分成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所有長在皮膚下方,覆蓋著全身的脂肪稱為「皮下脂肪」,而「內臟脂肪」,就是指長在腸胃道外或是肝臟上的這些脂肪,可透過電腦斷層來檢查各自有多少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含量。   除了專業的檢查外,鍾繼賢醫師也分享一個簡單的Pinch Test自我檢測方式,可以利用手指或是夾子捏捏看肚子,若是只有薄薄一層,那代表本身是以內臟脂肪為主,但若捏得起厚厚一塊,像泡芙般一層一層,那就是皮下脂肪居多。     減脂療程百百種,各種混搭安全嗎?   關於醫美減脂療程可否互相搭配,鍾繼賢醫師表示,不同的療程所追求的目標都不太一樣,主要是看病患的需求來調整,但醫師也提醒,最好在搭配的時候先諮詢專業醫師,讓醫師來協助分析一下這樣做會不會有害健康。   進行醫美減重前,要先依脂肪位置來進行評估療程規劃,鍾繼賢醫師舉例,例如要消除手臂的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那這樣兩個部位適合的療程就不同,而透過減低進食、抑制食慾來減重,則又是另一種方法,此外,如果是針對更年期新陳代謝降低改善,也可以諮詢醫師,尋求荷爾蒙療法來治療。   鍾繼賢醫師列舉近期幾種較熱門的醫美減重療程,進一步說明:         ● 消脂針   消脂針主要是消除皮下脂肪,治療原理是破壞脂肪細胞的細胞膜,促使脂肪組織凋零,適合局部消脂,例如雙下巴、蝴蝶袖、腰際贅肉……等,治療效果不會立即顯現,大約需要3~6次療程,1~1.5個月做一次。     ● 消脂點滴   消脂點滴主要是消除內臟脂肪,治療原理是協助代謝脂肪酸,幫助體內燃脂效率上升,把中性脂肪包含膽固醇轉換成容易代謝的形式,藉此把脂肪排出體外,同時包含破壞脂肪組織,對於局部瘦身也會有效,但主要是用來對付全身脂肪,包含內臟脂肪、皮下脂肪,以及血管脂肪。其療程建議1個月進行6~8次治療,每次間隔4~5天,總共進行10~12次的療程。     ● 瘦瘦筆(又稱減重筆、小藍筆)   瘦瘦筆的治療原理是透過延緩胃部排空、延長飽足感,使得每日進食量減少。其成份也會作用到大腦中樞神經,降低飢餓感,也由於抑制了進食量,所以瘦瘦筆主要是控制一整天的卡路里攝取量,達到全身減重的效果。療程次數方面,瘦瘦筆需要每日施打,建議治療1個月以上,因為減脂需要時間,通常會以3支瘦瘦筆為一次完整療程。   此外,鍾繼賢醫師提醒,一般較不建議嘗試高風險的治療方式,例如麻黃素、甲狀腺素等,若真的有必要使用,務必諮詢減重專門的醫師來進行評估。     減肥是一輩子的課題,少吃多動才是真理   我們都希望在減重後,能永久性的維持我們的體態,甚至達到易瘦體質、飲食自由的境界,可以無憂無慮的吃所有自己喜歡吃的東西,不用害怕吃完這一餐就卡路里爆表。鍾繼賢醫師指出,其實保持良好體態的方式,無非是採健康的生活作息、適當運動、營養均衡這3大法則,若是養成這些好習慣,也可以使得療程更加順利,發揮更好的效果,並幫助我們在療程結束後不容易復胖。畢竟要常保苗條身材,還是需要自我毅力的堅持和鍛鍊才能持續維持,若遇到減肥停滯期,難有進展的時候,不妨適度搭配醫美減脂療程和專業醫師輔助,找到適合自己的瘦身方式,幫助早日達到理想的體態。       諮詢醫師:鍾繼賢醫師 學經歷: 台大醫院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 台灣肥胖醫學會會員醫師 亞太美容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美國生殖醫學會會員醫師 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會員醫師 台灣生殖醫學會會員醫師 鍾婦產科生殖不孕症、一般婦產科醫師 星孕國際生殖醫學中心院長 星幸福美學診所精準減重門診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消脂針真能拯救雙下巴、嘴邊肉?想瘦小臉前先搞清楚! 影片|醫美減肥大評比,消脂針、消脂點滴、瘦瘦筆比較,分辨脂肪「這樣掐」!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8.29

  • 把脂肪變獎金?公司舉辦減肥比賽,員工瘦身的方式讓人驚呆了!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把脂肪變獎金?公司舉辦減肥比賽,員工瘦身的方式讓人驚呆了!   減肥兩字說得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但有時候往往只是你抓不到訣竅,才會讓減肥路上處處受挫!這次美醫誌結合民間公司的減肥比賽,幫助你找到符合自身生活習慣的參賽者,不管你是「飲食控制派」、「健身體力派」還是「佛系隨緣派」,這次就由專業醫師來評估適合各族群的減肥方式,讓你面對減肥不再茫然無措,Follow us一起瘦!     各節重點: 00:00 特派員走訪受訪公司 00:33 減肥三大派系介紹 01:29 飲食控制派講評 01:45 健身體力派講評 01:55 佛系隨緣派講評 02:19 減肥到底在減什麼? 02:49 拼命運動就一定會瘦嗎? 03:12 抽脂手術可以幫助突破減肥停滯期嗎? 03:54 真的有「躺著瘦」的瘦身方式嗎? 04:31 只想快速減肥?醫師這樣說       諮詢醫師:謝承翰醫師    學經歷: 美麗人生整形醫美中心院長 新光醫院整形外科兼任主治醫師 微顏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 台灣外科醫學會外科專科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增肌減脂好難!重訓累到很灰心?醫美儀器真的能「躺著」鍛鍊深層肌肉嗎? 影片|抽脂術後72小時一定要穿塑身衣?OO類型的人做抽脂手術風險高!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4.17

  • 你聽過慢性過敏嗎?頭痛、失眠、拉肚子,身體不適可能都是過敏害的?

    文/陳旻毓 圖/翁嘉妤      摘要  你是一個過敏人嗎?常常打噴嚏、流鼻水,天氣一變化就長了一對兔眼睛;或是這裡癢、那裡癢,冬天糙,夏天也抓?我們以為的過敏,也許是食物、空氣等原因所發生的免疫反應,但其實過敏可以分成「急性」和「慢性」。其實長期讓你困擾又找不到原因的身體不舒服,頭痛焦慮、體重變化,搞不好就是慢性過敏惹的禍。     慢性過敏從久病不癒的蕁麻疹,經常性的腸胃不適,嚴重到引發氣喘都有可能,其他常見症狀包括偏頭痛、失眠、疲勞、焦慮、注意力不集中、喉嚨發炎、腸胃發炎、腸燥症、關節疼痛、泌尿道感染等,甚至是體重過重都可能與慢性過敏有關。   然而慢性過敏的觀察時間久,病人與醫師都需要花相對長的時間去觀察病程發展,如果只是像過去忍一時風平浪靜,那當然就不容易找到其過敏原,也很容易被誤診,這也是為什麼大家對這個名詞不甚熟悉,常以為過敏只是一時的症狀。     反覆失眠、頭痛焦慮、天氣一變就拉肚子、皮膚癢?也許你是過敏啦!   台灣天氣潮濕悶熱,飽受過敏之苦的民眾相當多,尤其天氣一變化,鼻子就開始作怪,皮膚就開始搔癢難耐,真的是非常擾人。常見的過敏症狀有過敏性鼻炎導致的鼻塞、流鼻水、鼻子癢;皮膚過敏會引發紅疹及搔癢;過敏性氣喘可能有咳嗽、痰多、呼吸喘等症狀;若過敏發生在胃腸道,則可能以腹瀉、腹脹等症狀來表現。   過敏是什麼?過敏是其中一種免疫反應,當人體遇到外來物質入侵,免疫系統會奮起反抗,移除外來物質。正常狀況下免疫系統會誘發沒有症狀而且是局部性的發炎反應,在身體組織受到進一步傷害前移除外來物質;但是在某些狀況下,免疫系統在移除外來物質的過程中造成身體組織受到傷害,這種不適當的免疫反應就稱為過敏。   但「慢性過敏」又是什麼呢?職業醫學科醫師鄭涵芸指出,慢性過敏可以說是過敏反應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臨床上並不會直接下一個慢性過敏的診斷,通常會針對症狀下診斷,例如有鼻子過敏的症狀診斷是過敏性鼻炎;皮膚過敏的症狀診斷是蕁麻疹,不過關於慢性蕁麻疹就有很明確的診斷標準,如果蕁麻疹反覆發生達六周,就可以診斷為慢性蕁麻疹。   有些人經常睡不好失眠卻找不到原因,最後發現自己是鼻子過敏晚上鼻塞,影響到睡眠,還以為是身心症,搞得自己又焦慮又憂愁,可見慢性過敏雖不像急性過敏症狀來得那麼猛烈,卻足以影響日常生活。     你的身體在燃燒!慢性過敏讓你體內火燒山,疾病一直來   鄭涵芸醫師指出,過敏是慢性發炎的其中一個原因,當人體對某種物質會產生過敏反應,這個物質就是過敏原,身體反覆接觸過敏原的結果就會持續釋放過敏反應的物質,例如:組織胺、白三烯素、細胞激素、前列腺素等發炎物質,如此一來,身體就會持續處於發炎的狀態。   慢性發炎對健康會造成什麼危害呢?一些大型的研究告訴我們,慢性發炎會使血管內皮受到損傷,造成血管硬化斑塊,如果斑塊脫落就可能會導致心肌梗塞、腦中風等腦心血管疾病;慢性發炎的結果如果破壞負責分泌胰島素的β細胞或是導致胰島素的阻抗增加,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甚至也有研究指出慢性發炎與大腦認知功能降低有相關。   不過慢性過敏只是其中一個慢性發炎的原因。很多慢性發炎導致的健康危害還是要回歸慢性發炎的原因,例如B型肝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感染導致慢性肝臟發炎,會增加罹患肝硬化、肝癌的機率;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導致胃部慢性發炎,會增加罹患胃潰瘍及胃癌的風險;細菌或膽結石導致膽囊慢性發炎會增加膽囊癌的風險。然而也不是所有慢性發炎都與癌症風險呈現正相關,例如過敏性的鼻炎,並不會增加癌症的風險;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也是一種慢性發炎,流行病學統計起來反而會降低某些特定癌症的風險。     過敏原檢測真的有用嗎?慢性過敏能預防嗎?   也許您每天的日常生活會暴露於很多未曾察覺的過敏原,具過敏體質的人可以依據症狀至皮膚科、風濕免疫科或是健檢中心進行過敏原的檢測,然而日常生活的觀察也很重要,如果吃了蝦、蟹皮膚會起疹子發癢或腹瀉,那就千萬別再貪吃;甚至有些人的過敏原是無法透過抽血檢驗得知的,例如對溫度特別敏感,溫度冷、熱、甚至曬太陽都可能會誘發過敏,這些都必須經由自己的觀察得知。   鄭涵芸醫師提醒大家,除了食物本身可能是過敏原,不新鮮的食物所釋放的毒素、細菌抑或是烹煮時額外加入的調味料皆可能是導致過敏的兇手,因此可能會出現您的檢測報告並沒有對某一項食物過敏,但你的生活經驗告訴你曾經對它產生過敏反應。目前我們無法說過敏原檢測結果是100%的準確,但再配合日常生活的觀察,過敏原的檢測可以成為一個參考的標的。     抵抗慢性過敏,吃健康的食物與良好的生活習慣最重要   抵抗慢性過敏很重要的其中一個環節是生活習慣的改變,讓自己有充足的睡眠,不熬夜,減輕生活壓力,培養規律運動習慣,吃原形且新鮮的食物,避免食入加工食品以及不新鮮食物所產生的毒素細菌。鄭涵芸醫師也提出了得舒飲食的概念,例如攝取好的油脂例如魚油、橄欖油取代不好的油,吃適量的堅果,多吃蔬菜,肉類攝取以白肉取代紅肉,這些都可降低過敏的發生。   在如此高壓、高效率的時代,人們常常犧牲很多時間在工作、社交或是學業上,但我們如果能在生活品質上回歸到簡單規律的標準,相信在健康上也會更有助益。       諮詢醫師:鄭涵芸醫師 學經歷: 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職業醫學科 住院醫師及總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職業環境醫學科 兼任主治醫師 衛生福利部立屏東醫院 職業醫學科 兼任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止痛藥種類有什麼差別?吃止痛藥有什麼副作用?止痛藥時間、用量一次告訴你 影片|過敏症狀不只有癢!「講不出原因」的慢性過敏?頭痛、焦慮、關節痛,全是過敏惹的禍?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4.11

  • 過敏症狀不只有癢!「講不出原因」的慢性過敏?頭痛、焦慮、關節痛,全是過敏惹的禍?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過敏症狀不只有癢!「講不出原因」的慢性過敏?頭痛、焦慮、關節痛,全是過敏惹的禍?   常見的過敏,可能是對於食物、空氣、過敏原等等引發的過敏反應,但你知道其實過敏可以分成「急性」和「慢性」嗎?慢性過敏從輕微的蕁麻疹,嚴重到氣喘發作都有可能,其他常見症狀包括偏頭痛、失眠、疲勞、喉嚨發炎、腸胃發炎、腸燥症、關節疼痛、泌尿道感染、焦慮、注意力不集中等,甚至是體重過重都可能與慢性過敏有關,很容易被誤診。所以這一次美醫誌要帶大家來認識什麼是慢性過敏,包括慢性過敏的病程是如何發展的、怎麼樣才會判斷為慢性過敏,以及慢性過敏對身體健康造成的危害。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6 所謂的慢性過敏是? 01:37 過敏與發炎反應關係? 01:44 長期發炎對健康的危害? 02:45 脂肪對慢性發炎影響? 03:09 慢性發炎會影響心理疾病? 03:29 慢性過敏能預防嗎? 03:56 過敏原檢測有用嗎? 04:51 醫師給慢性過敏者的建議       諮詢醫師:鄭涵芸醫師 學經歷: 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職業醫學科 住院醫師及總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職業環境醫學科 兼任主治醫師 衛生福利部立屏東醫院 職業醫學科 兼任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換季過敏不用怕,抗炎彩虹食物打造全身抗敏防護盾 影片|皮膚癢好想一直抓抓抓 擺脫你的過敏原兇這麼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2.06

  • 減重筆真的是懶人瘦身法嗎?想減肥除了運動,靠「筆」能做什麼?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過年期間大魚大肉,想要戒除滿滿的口腹之慾何其困難,雖然大家都知道少吃多動是減重的不二法則,但是減重畢竟是一條漫長辛苦的路,因此很多人會選擇其他產品或療程輔助。前陣子在網路爆紅的「減重筆」,號稱能抑制食慾,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這支筆真的有這麼神奇嗎?減重筆有沒有副作用?適合哪類族群?又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減重筆原理原來是這樣!從「別再吃了」讓你有飽足感   減重筆的外觀設計像一隻筆,因此有減重筆、瘦瘦筆之稱。減重筆的成分是GLP-1(類升糖素胜肽Glucagon-Like Peptide 1,簡稱GLP-1),具有產生飽足感、控制食慾的功能。陳怡安藥師指出,人體在正常狀態下,腸道會因為受到食物刺激,分泌GLP-1,其傳達飽足訊號至大腦,讓人體產生飽足感,進而停止進食,然而由於GLP-1的半衰期短,僅能維持2分鐘,所以減重筆可以延長GLP-1在腸道作用的時間,幫助增加飽足感,減少食物熱量攝取,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   GLP-1受到血糖濃度影響,如果在高血糖的狀況下使用,GLP-1會降到正常值;如果在血糖正常值或血糖較低的狀態使用,GLP-1的作用將會不明顯,身體會依據血液中葡萄糖多寡自然調整。陳怡安藥師提醒,雖然使用減重筆顯少發生低血糖的狀態,但是藥物皆有潛在風險,民眾仍應按正確劑量使用藥品,以確保用藥安全及身體健康,如果任意使用GLP-1,會造成胃腸道的副作用,例如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等問題,對身體健康反倒有影響。   減重筆使用方法:每天3毫克劑量,持續治療12週。如果患者體重未減少5%,顯示患者對藥品的反應效果不佳,應該停止療程,尋求其他的減重治療方式。     減重筆的適應症?原來這種人不能用!   GLP-1用於體重控制的時候,是作為低熱量飲食及增加體能活動之外的輔助療法,但並不代表為此就可以不運動,陳怡安藥師表示,以下這些情形適用以GLP-1輔助減重:   執行食量控制及低熱量飲食者,並且已加強運動量,仍無法達到良好的體重控制。 成人BMI值大於30或BMI值介於27~30之間,並且有一項與體重相關的共病,例如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或高血脂等。   要注意的是,有些族群並不適合減重筆GLP-1療程,陳怡安藥師列舉如下:   年齡大於75歲。 具有重度的肝腎功能不全者。 甲狀腺髓質癌病史者。 第二型多發性內分泌腫瘤綜合症。 對藥品成份過敏者。 懷孕、哺乳或備孕者。   由於減重筆為需由醫師開立的處方藥,因此使用前務必與醫師詳細溝通,請醫師評估是否適合使用,並在合法的醫療院所、藥局通路取得GLP-1藥品,勿自行於藥局或在來路不明的通路上購買,也不要逕自販售,以免觸法。     遵守減重筆使用原則,不要共用一支筆   有些人使用減重筆後覺得效果很好,懷著「食好鬥相報」的心理,以自用的減重筆分享給家人或朋友,陳怡安藥師呼籲這樣的行為是非常危險的,千萬不要使用其他人的減重筆,以免引發潛在的用藥風險。此外在使用減重筆期間,也要注意不要搭配其他減重產品,避免發生低血糖的情形。   陳怡安藥師提醒,在使用減重筆治療期間,也應該培養正確飲食習慣,當有飽足感時,就應該停止進食,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在心理健康方面,有些人使用減重筆後可能會產生情緒低落或憂鬱現象,如果有任何不適症狀,應尋求專業協助。   對於使用藥品有不適感或副作用疑慮者,應諮詢藥師或醫師,確保正確用藥,守護健康。如果持續進行減重仍未獲得改善,可向藥局諮詢非處方藥的減重療程建議,找到適合自己且安全的減重方式。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瘦身減肥沒找對方法?飲食、運動、醫美精華不藏私,推薦給你知! 影片|減重筆只要「插下去」就能瘦身?哪些人可能有危險?這樣「用筆減肥」可以嗎?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1.24

  • 壓力荷爾蒙猶如類固醇,想改頭換面瘦得健康,先學會擺脫情緒風暴

    文/陳旻毓 圖/翁嘉妤      摘要  當情緒的調節出現問題,你習慣用吃來排解嗎?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從心理因素來探討無非是想找出多一分減重成功的機率,讓長期失衡的患者走到對的減重道路上。因承接太多的心理壓力導致肥胖,並不代表你就是一個抗壓性低的人,只是每個人的宣洩辦法不同,你的身體也會因為荷爾蒙下的指令而囤積脂肪。 掌握身體的主控權,從認識自己,學習分析壓力來源,你會知道原來自己的不安,可以被轉換,進而成為減重的動力。     荷爾蒙讓人無所適從?情緒壓力被釋放,體重自然瘦   每當壓力爆棚,情緒得不到紓解,你是否很想吃鹽酥雞,抱著炸雞桶當消夜,這樣的情緒轉換最直接影響的,自然是我們的體重了。奇怪的是,大家都知曉晚上吃炸的會胖,也知道吃類固醇會變胖,卻不曾想壓力荷爾蒙其實就是類固醇,當你累積太多的壓力荷爾蒙,當然就變胖啦!   有些人心寬體胖,心情好才能吃更多,越有壓力越能吃,幸福肥就是他。有些人則是一旦面對壓力,注意力都在上面,身體受到壓力荷爾蒙的影響而越吃越多卻沒有感覺,因為注意力都集中在對抗壓力來源,沒發現飲食狀況已出現異常,回過神,才驚覺自己怎麼變成一個不認識的樣子。     掌握身體的主控權,擁抱壓力而非迫於壓力   談到情緒壓力影響體重,內科醫師馬文雅分享:「現實中總會有怎麼樣都瘦不下來的苦主,飽受溜溜球效應影響,減肥後又不斷復胖,苦苦掙扎卻總是陷入迴圈。」在這樣的情況層出不窮下,馬醫師開始改變作法,引導病患重新認識自己、審視需求,進而找回身體自主權,喚起改變的動機,這樣下來減重效果反而優於過往。     別用食物填補內心安全感,找對宣洩的方法才是減肥必勝秘笈   與其嚴格控制各項數值,不如想想壓力從何而來;肥胖大多是各種壓力造成的堆積,當壓力大軍壓境,食物成了安全感的替代品。   馬醫師認為:「我們對於減重的期盼值遠高過於正常可達成的範圍,許多病人要解決的先是他的外表焦慮,他的自我厭惡;在認同的議題上,我們帶著病人去分析肥胖的成因,當病人需要重新設立目標,至少我們能先告訴他改變自己對待身體的方式。」     外貌焦慮是現代社會通病,肥胖議題只是心靈破碎的遮羞布   透過對話與選擇,她希望能讓病患重新掌握自我認同,而不是長期處在自我厭惡的情境下,又因醫囑上的嚴格要求感到腹背受敵;有時這樣的情緒反而會讓患者產生強烈的排斥感,原本我們只是限制他的飲食,立意良善,在對方看來卻變成否定他的樣貌,這也是外貌焦慮的一個現象。   過去我們總認為是肥胖造成我們不自信、焦慮、憂鬱,進而引發多種生理疾病,但沒想到生理反應是在服務心理需求,是心靈的匱乏,才讓嘴巴不停想用吃來填補空洞。   馬醫師笑談,以前她會指著數據追著病人,每天的糖量攝取只能多少,鹽類攝取又超過多少,要運動、要喝水、數值有沒有超標;現在,她明白先解決病人在意的點,點破患者的過多期望,當患者丟棄誇張的目標設定後,反而能輕鬆面對減重,事半功倍 。     壓力來臨打或逃,不,你可以接受並重新轉化成推進力   野生動物的本能是遇到危險要麼打,要麼逃,他們沒有囤積食物的習慣,也不會把自己吃出一個肥肚子影響活動。(除了橘貓)   每一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不滿意的地方,壓力代表你對自己的期待在哪裡,但目標要求是否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就成為醫師與病人的共同議題。當你正視這個問題,不帶情緒的眼光去面對減重,別把身材與人生成敗掛勾,這條路也就沒那麼難了。     諮詢醫師:馬文雅醫師    學經歷: 新陳代謝內分泌科主任兼健康衛教諮詢中心主任、教育部部定講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醫師 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特約主治醫師 桃園榮民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內科醫學會會員 糖尿病學會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看不見的壓力荷爾蒙,自我厭惡合併飲食失衡,小心讓你一路肥到掛 影片|瘋狂運動健身就是鍛鍊不出川字腹肌?醫美儀器助你「躺著」增肌減脂!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1.22

  • 看不見的壓力荷爾蒙,自我厭惡合併飲食失衡,小心讓你一路肥到掛

    文/陳旻毓 圖/翁嘉妤      摘要  大家常說30歲後新陳代謝變慢,喝水就會腫,吸空氣都會胖?!但科學研究證實,新陳代謝直到60歲後才開始不可逆轉地下降。讓人變胖的主因,其實是來自於壓力引發的荷爾蒙反應;當你的內分泌失調、荷爾蒙失常,又怎麼能維持健康體態呢? 所以,減肥最忌諱走錯路,找出壓力荷爾蒙生成的正確原因,檢視你的壓力來源,才能在減重的路上,筆直向前,而不是來來回回。成為一個幸福瘦的人,心情愉快不復胖,一點也不難。     心靈創傷使人肥,原來情緒與肥胖大有關係   一個禮拜前才喊著說要減肥,現在手上卻捧著一顆甜甜圈,安姆安姆吃得正開心,轉過身卻發現鏡子裡的自己,已經把舊衣服撐得變形!這樣的場景還熟悉嗎?是不是在很多生命階段都曾出現?   身材胖瘦的癥結點從來不僅僅是飲食與運動而已,當人們發現心情是影響身材的主因,還會讓自己天天暴露在壓力反應爐下,緊緊依附零食帶來的短暫美好嗎?這個問題其實很有趣,過去人們認為肥胖問題影響生理機能,間接影響情緒;但臨床經驗卻顯現不一樣的結論,肥胖是一個結果,它的存在無非是因情緒的調節出現問題。     逆反心態讓人忽略肥胖成因,孩子也有身材焦慮   要談論到成人肥胖的問題前,先讓我們看看孩子的大腦是如何面對肥胖壓力;小朋友的想法單純,杏仁核反應直接,當他受到指責、嘲笑會出現兩種反應,一種是陽奉陰違:說著不會再吃了,但還是受不了誘惑繼續吃。   另一類的孩子則是表現出叛逆的情緒,否認外在給他的定義;內科醫師馬文雅說:「這樣的孩子會常顯現出『你越這麼說,我越是要這麼做』的行為反應;『你說我胖,我就越不節制,因為我不覺得自己胖,你這麼說我,代表你根本不愛我。』孩子從心裡去否定這件事,在情緒上先給雙方打了一個叉。」日後要再修復親子關係,也非常困難。   「未來,這樣的孩子即使過胖也可能認為自己不需要減肥,要說服他改變生活習慣也很困難,他認為自己這樣子很健康而不是胖,最嚴重的是沒有病識感,你要他承認自己胖是一件很難的事,羞恥與憤怒也會左右對方的行為意念。」     成年人減重議題,找到壓力來源,喚回身心健康,而非挑戰極限   「成人的大腦承擔壓力的方式相當複雜;有些人天生骨架大,從小就長得比較大隻,他的減重議題可能常困在「我想變成別人」的自我厭惡中,總是想尋求他人的認同感而不自知;他要面對的議題則是現實與期望目標的差異,改善自我厭棄;找到理想與現實間的落差,減重就能事半功倍。」馬文雅醫師這麼說。   另一類人則是青春期都還保持在正常體重,但出社會後工作幾年,整個橫向發展,連自己都沒有發覺,等到某天照鏡子才發現,奇怪自己怎麼變成一個認不出來的樣子。這是因為人們承擔了過重的環境壓力,專注力都在放在外面了,忽略自己正在發胖;但是人們的身體機能並沒有辦法承受這些突然增加的體重與脂肪,這些多出來的負擔會對身體更大的危害,生理機能遭到破壞,這樣的族群反而更容易生病。     人體的自然防衛機制,體重5%上下修正皆為安全範圍,超過則要當心   馬醫師也提到:「我們的身體很聰明,一般情況下,體重因外在影響上下調整5%是很正常的,但若是突然超過這個範圍,例如一個月突然胖10、20公斤,上下變動過猛,就要特別注意。」也許是荷爾蒙出現變化、新陳代謝改變,這樣的生理因素就要按照醫師的指示下進行體重管理,尋求專業的醫療建議。   當社會壓力蓄積越多,人們受到的情緒反彈也就越大,我們身處在相對壓抑的時空背景下,因著疫情的關係,許多人也悶出不少毛病來,唯有找到壓力的釋放點,找回身體的掌控力,才能在眾多挑戰中,常保隨遇而安的閒適自信。     諮詢醫師:馬文雅醫師    學經歷: 新陳代謝內分泌科主任兼健康衛教諮詢中心主任、教育部部定講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醫師 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特約主治醫師 桃園榮民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內科醫學會會員 糖尿病學會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小心甜蜜陷阱!皮膚老化、記憶力衰退、抑鬱上身,都是「糖」惹的禍 影片|心理諮商開箱!瓶頸期超焦慮也可以去諮詢?原來這些都是免費諮商資源!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1.15

  • 減重筆只要「插下去」就能瘦身?哪些人可能有危險?這樣「用筆減肥」可以嗎?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減重筆只要「插下去」就能瘦身?哪些人可能有危險?這樣「用筆減肥」可以嗎?   一直以來「減重」都是許多人竭力追求的目標,但想要順利瘦下來其實並不容易,到底該怎麼盡快擺脫厚重脂肪,達到理想中的身材呢?隨著近年來減重筆逐漸廣為人知,減肥的方式也變得更加多元,不過這個號稱能控制體重的小東西,真的有這麼神奇嗎?這次不用再唱「筆咧~」了,跟著陳怡安藥師一起來了解這支傳說中的筆到底是什麼來頭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4 怡安藥師帶妳認識筆中奧秘 00:55 減重筆是什麼? 01:36 降低血糖濃度和熱量攝取會很危險嗎? 02:11 減重筆的適應症有哪些? 03:03 減重筆對減重有什麼幫助? 03:39 減重筆可以自行到藥局購買嗎? 04:02 關於減重筆,怡安藥師有話要說 05:05 減重之路如此漫長,讓怡安藥師給你一些提點吧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抽脂手術前醫師沒告訴你的事!脂肪真的這麼討人厭?啤酒肚原來要這樣測? 影片|抽脂術後72小時一定要穿塑身衣?OO類型的人做抽脂手術風險高!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0.17

  • 抽脂手術前醫師沒告訴你的事!脂肪真的這麼討人厭?啤酒肚原來要這樣測?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瘦即是美」是許多人對於美的迷思,你還認為體態越瘦越好嗎?脂肪真的是這麼罪大惡極的東西嗎?你知道自己是屬於哪一種肥胖類型嗎?抽脂能不能幫助你瘦身呢?這集我們就要請醫師跟我們聊聊脂肪的重要性,以及抽脂時醫師沒告訴你的事!     肥胖不要單看體重! BMI決定你是否擁有健康的體態   在追求健康體態的社會風氣下,大部份的人都希望自己能擁有模特兒般的窈窕身材,然而只依體重評估胖瘦,其實並非正確的觀念。健康的體重是有科學根據的,依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國人健康標準中「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指標,男性腰圍應小於90公分,女性腰圍應小於80公分,如果超過標準者,代謝症候群罹患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的機率都會提升。另外,亦可由BMI值初步判斷肥胖指數,BMI(Body Mass Index)為身體質量指數,計算身高與體重的比例,18 歲(含)以上的成人健康BMI應介於18.5~24之間。         脂肪顯胖罪大惡極,應該要全數消滅?   很多人會認為脂肪是讓身體看起來顯胖、增重的原因,但其實你可能誤會脂肪了!整形外科謝承翰醫師解釋,脂肪有儲存能量的功能,遠古時代人類是以打獵採集為生存方式,人類需進食讓熱量轉變成脂肪,供人體使用。由於古時的生活條件困難,並非每餐皆能進食,因此儲存脂肪能夠讓人體在需要使用熱量的時候不致於匱乏。隨著時代演變,現今社會已是人人皆能飽食的時代,因物質條件變好,熱量攝取過多、運動量不足造成肥胖問題,反而希望能減少身體脂肪。   除了儲存能量外,脂肪還能夠當作身體的「緩衝墊」,因為脂肪的位置在皮下組織層與肌肉層之間,所以可以保護器官,抵抗外界壓力的碰撞,避免內臟出血如肝脾臟破裂。         謝承翰醫師提醒,適度保有脂肪對人體是重要的,脂肪會分泌女性賀爾蒙,如果體重過輕,或是長期進行激烈運動的運動員,容易因缺乏女性賀爾蒙,出現停經、經期不順或皮膚乾燥等情形,影響身體健康。所以可別以為身體要完全沒有脂肪才能有好看的體態,適度的脂肪量才是最好的。     啤酒肚可以抽脂嗎?肥胖的類型及抽脂方法   抽脂能幫助人體進行局部雕塑及幫助皮膚緊實,但無法藉由抽脂達到減重目的,謝承翰醫師將身體的肥胖型態分為4大類:   1. 第一類:稍微肥胖,特徵為均勻肥胖、皮膚彈性好、未有生產經驗,多屬於35歲以下的年輕族群。皮膚緊實彈性好,適合各種抽脂方式,包含傳統抽脂、動力抽脂、超音波抽脂(威塑VASER、Z波Ultra-Z)或水刀抽脂,皆能獲得良好的效果。     2. 第三類:在了解第二類前,謝承翰醫師建議先認識第三類,肚子較為肥胖、下垂的族群。這類型的人皮膚通常會出現嚴重的橘皮,常見於50歲以上的族群。由於皮膚橘皮組織及鬆弛,適合加熱效果的抽脂方式,例如超音波抽脂能幫助皮膚恢復緊實效果,或於抽脂後增加電漿程序,收緊筋膜組織也是不錯的選擇。     3. 第二類:介於第一類肥胖及第三類肥胖之間,屬於皮膚鬆弛者,這類型肥胖為主要的抽脂族群。抽脂方法應視患者肥胖狀態,搭配其他醫美療程合併治療。如果是產後肥胖導致的腹部脂肪下垂,需進行腹部拉皮或腹直肌縫合手術,幫助皮膚更加緊實。     4. 第四類:脾酒肚肥胖,當躺下時肚子呈現膨起狀態,代表內臟脂肪堆積大於外圍脂肪。此類民眾需先進行減重,待內臟脂肪消除後,再進行抽脂。     擔心傷口留疤?各種腹部及腰部抽脂的傷口位置   腹部抽脂 肚臍:傷口易於隱藏、完全遮住疤痕,但抽取範圍有限,只能抽取下腹脂肪。 腰部兩側:抽取上腹、下腹及後腰脂肪,缺點為傷口疤痕無法有效遮掩。 內褲下緣、毛髮上緣:為最常見的傷口位置,可抽取側腰及下腹脂肪。 乳房下緣:適合僅需要抽取上腹脂肪的族群,傷口疤痕能隱藏在乳房下緣的凹陷處,不易察覺。         腰部抽脂 屁股上緣:如果是側腰較肥胖者,需在屁股的上緣加二個傷口,抽脂的工作區域才能觸及後腰與側腰脂肪。 股溝中間:由股溝凹陷處抽脂,不易留下疤痕且傷口易於隱藏。 內衣下緣:適合內衣下緣較多脂肪的族群,可由內衣下緣摺痕進入抽脂。         安全的抽脂手術該注意什麼?你聽過特管法嗎?   抽脂手術雖然已經是技術相當成熟的醫美整形療程,但仍屬於侵入性的醫療行為,具有潛在風險,民眾手術前應慎選合法,且擁有專業醫師及麻醉科醫師的醫療院所。   根據衛福部「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法)」規定,削骨、中臉部與臉頸部拉皮、鼻整形、義乳植入之乳房整形、脂肪抽取量達1,500毫升或總抽出量(含脂肪、血水及組織液)達5,000毫升之抽脂、腹部整形、全身拉皮手術等8類風險性高之美容醫學手術,特管法中有明定施術醫師資格,抽脂醫師資格為整形外科、皮膚科、外科、婦產科專科醫師,並規範醫療機構施行前類手術時,若為全身麻醉或重度鎮靜之靜脈注射麻醉,應由麻醉專科醫師執行,特定手術中需有麻醉專科醫師在場,以保障手術安全。     抽脂術後照顧該注意什麼?你可能會漏掉的的潛在風險   抽脂手術後可不可以喝酒?謝承翰醫師表示是可以喝,但務必適量。此外若有以下3種日常習慣者,在進行抽脂手術前需特別注意,以免影響傷口復原能力。   1. 抽菸者:抽脂後會破壞皮下的血液循環,香菸中的尼古丁將導致微血管收縮,影響復原能力及疤痕修復狀態。如果有抽脂計劃,應即刻進行戒菸。     2. 過度服用健康食品者:健康食品多有活血功能,平日如果食用過多的人蔘、銀杏及中藥等補品,將造成術後的出血量多,瘀血褪去的時間耗時較長,影響術後復原品質。     3. 極端素食者:素食者飲食缺乏動物性蛋白質,如果因蛋白質攝取不足,將會影響傷口恢復期。   健康的體態著重於日常保養,應搭配健康飲食、運動習動,並保持愉快的心情。在年輕時進行體重控制,就能減少抽脂的機會,並且降低抽脂可能衍生的併發症。     諮詢醫師:謝承翰醫師    學經歷: 美麗人生整形醫美中心院長 新光醫院整形外科兼任主治醫師 微顏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 台灣外科醫學會外科專科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抽脂手術的副作用有哪些?了解抽脂可能有的風險,避免後遺症產生! 影片|啤酒肚測試原來要「躺著看」?4種肥胖類型,來看你是哪種胖!抽脂手術超詳細懶人包來了!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9.27

  • 吃不胖真的是好事嗎?營養師曝隱憂!想要健康增肌增重,必須掌握飲食關鍵5原則!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穠纖合度的身材是許多人追求的理想,當大部份的人正小心翼翼計算吃進去的食物熱量,深怕多吃一口就會胖一公斤時,卻有人也總是因為過瘦的紙片人身形感到困擾,反而想找到增加體重的方法,但想要增重可不是一味猛吃,毫無節制,美醫誌這就教大家該如何「健康增重」!     瘦子總是令人羨慕?「吃不胖」體質真的好嗎?   每個人會「吃不胖」的原因眾多,包含荷爾蒙平衡不佳、心理壓力等,但最核心的是腸胃道健康的問題。營養師王若昱指出,吃不胖通常與腸胃道吸收不良有關,包括過度節食、暴飲暴食,或是把零食當正餐等不好的飲食習慣,都會影響胃的消化功能,吃東西容易脹氣、胃痛或胃食道逆流的人要特別注意。   腸道吸收不良,則與先天基因、後天飲食、壓力和環境因子有關,王若昱營養師表示,我們身體內的胰臟會分泌消化液,幫助食物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肪分解,才能被腸道中的絨毛順利吸收,所以當腸胃道消化不良,消化液分泌不足時,食物就會無法被妥善分解,當大分子的食物進到身體腸道裡,身體機能會自動產生防禦機制,造成腸道吸收問題,甚至未消化的食物被壞菌運用,長期下來養成菌相不平衡的體質、腸躁症等。所以如果擁有「吃不胖」體質可別高興得太早,先確定是否腸胃道健康狀況出了問題才是上策喔。     增加體重健康吃,營養師建議遵循5要素!   高熱量高蛋白飲食:適當增加熱量,每天增加300至500大卡。 足夠的優質蛋白質:豆、 魚、蛋、肉類及乳製品富含優質蛋白質,足量攝取優質蛋白質能幫助全身細胞運作,還有助於增加肌肉量。 適當的好油脂: ● Omega3是一種抗發炎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深海魚油、亞麻仁油、藻油、堅果類都富含Omega3。 ● Omega6是一種促進免疫反應發炎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從大豆油、葵花油、沙拉油、麻油等攝取, Omega3:Omega6攝取的比例建議1:3~5倍。 ● Omega9是烹調適用的好油脂,包含橄欖油、芥花油、菜籽油、酪梨油、苦茶油、菜籽油等,但由於價格較高,通常營業用油甚少使用,大部份的外食族Omega3吃了1倍,Omega6卻攝取高達20倍,攝取失衡。因此王若昱營養師建議,民眾在家時可選擇Omega9的烹調用油,除了油類產品,鮭魚、鮪魚、鯖魚、鰻魚、鱈魚及秋刀魚等深海魚也含有優質油脂,可適當加入飲食。 適量的好澱粉:澱粉需攝取巧妙,可食用白飯、但要減少精緻糖類,如甜食、飲料。若想吃得更健康,可選擇原型非加工的澱粉食物,包含地瓜、芋頭、山藥、馬鈴薯、南瓜、蓮藕及菱角,皆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維生素與礦物質能幫助身體工廠代謝運轉,對增重也有助益。 補充健康的點心:增重者不像減重者,點心選擇不用限定只能吃蔬菜類,反而增重者需要補充適當的熱量,攝取蛋白質、油脂,例如皮蛋豆腐、茶葉蛋、水煮蛋、毛豆或堅果、酪梨、牛奶或無糖優酪乳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良好的睡眠品質,才能幫助平衡自律神經   除了飲食控制外,「睡眠」也是增重相當重要的關鍵之一。王若昱營養師指出,人體的自律神經分為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掌管消化和睡眠狀態,可以促使人的心跳變慢、呼吸和緩,幫助食物消化和擁有良好的睡眠狀態。然而因為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副交感神經運作失衡,常讓人無法順利入眠,進而影響身形比例,變得不是健康瘦,而是「消瘦」了。     ● 改善睡眠品質3招!   無光環境:全黑的環境能幫助入眠,所以睡前不要滑手機,否則3C產品的藍光會減少褪黑激素分泌,容易影響睡眠品質。 適量日曬:不喜歡曬太陽的人生理節律容易受影響,一個人如果常常沒有見到陽光,身體會對白天或夜晚的時間反應遲頓,因此建議白天適當曬曬太陽,改善入眠狀態。 舒緩放鬆:睡前按摩、泡腳等放鬆活動,都可以幫助身心舒緩,讓身體轉化成休息模式。     如何規劃飲食份量?營養師客製化專屬的健康餐盤   在傳統迷思中,不論是增重或減重,對於食物份量都要斤斤計較,王若昱營養師表示,其實可以不用這麼麻煩,巧用隨手可得的工具,就可以輕鬆規劃飲食份量,包括我們的手指頭、手掌、拳頭都是方便順手的測量工具,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為了幫助民眾落實每日飲食指南,考量台灣在地食材和飲食習慣,設計了一份台灣版的「我的餐盤」,其參照比例便是我們「隨手可得」的掌心、拳頭、杯子和茶匙等物件,透過實用的配餐指引,幫助民眾達到均衡飲食的目的,也使得餐食規劃更加便利。           王若昱營養師提醒,不論是增重者或減重者,其實都不需要執著於精密計算每天攝取的熱量多寡,過度追求體重計上的數字,只會讓自己心力交瘁,反而對健康並無益處。腳踏實地的養好腸胃道,與自身壓力平衡減少發炎情形,方能有效吸收食物養份,同時調整好自己的睡眠習慣,改善生理機能,才是維持健康體魄的中庸之道。     諮詢營養師:王若昱營養師    學經歷: 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碩士 曾任亞東醫學中心 營養師 曾任營養品研發 顧問營養師 現職健康體重管理 營養師 現職居家長照與社區演講 營養師 現職台灣健康體重管理促進會 合作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增肌減脂好難!重訓累到很灰心?醫美儀器真的能「躺著」鍛鍊深層肌肉嗎? 影片|徐若瑄辣秀川字腹肌!「川姊」腹肌訓練有秘招~減脂增肌同時不費力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5.24

  • 增肌減脂好難!重訓累到很灰心?醫美儀器真的能「躺著」鍛鍊深層肌肉嗎?

    圖、文/翁嘉妤      摘要  距離你上一次運動,已經是多久時候的事了?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飲食習慣精緻化,又經常大吃大喝,再加上上班長時間久坐,不知不覺間就累積不少脂肪,卻抽不出時間鍛鍊,只能讓贅肉持續「掛」著,默默地增加自己的健康隱患。即使好不容易自律的訓練一段時間,跟著網路教學進行增肌減脂,卻又遇到瓶頸期,怎麼樣都無法讓自己在意的「那一塊」變成理想中的苗條曲線,這時你是想要放棄,還是另尋他法呢?     增肌原來不等於減脂?「我全都要!」訴求下誕生的肌動減脂   近年來社會價值觀已慢慢轉變,現代人不再一味追求紙片人的審美觀,健美的身材曲線儼然已成為普羅大眾所追求的目標,也讓增肌減脂的風潮在國內逐漸盛行起來,但其中也有一些錯誤觀念須留意。   很多人都會將「增肌」和「減脂」劃上等號,在嘗試醫美減脂療程後,卻看不到理想中的川字腹肌,以為只要「減脂」了,就能夠將脂肪轉換成肌肉,但其實肌肉也是需要養成的,增加肌肉質量,才能創造緊實的線條,所以光是追求「減脂」是不夠的,想達到健美的身材不能只顧著減掉脂肪,增肌也同樣重要。   增肌簡單來說,就是要達到熱量的「正平衡」才可以增加肌肉量,意即攝取的熱量必須大於熱量的消耗,而減脂則剛好相反,必須達到熱量的「負平衡」才可以減少脂肪,也就是攝取的熱量須小於熱量的消耗。周業鈞醫師指出,增肌與減脂,兩者在學理上是不太可能同時進行的,因為在鍛鍊肌肉的增肌期間,由於身體的負重增加,攝取的熱量會比平常多,反之,身體必須將熱量降低才能減脂,不過也因為有這樣的市場需求,「肌動減脂」的技術才會隨之產生,在訓練肌肉的同時,也代謝掉脂肪細胞,讓民眾可以在被動的情況下運動肌肉,「增肌」同時又「減脂」。     科技輔助更事半功倍!醫療級健身教練,懶散、忙碌不再是瘦身藉口   目前市面上推出的第二代增肌減脂儀器CMSlim,是一種非侵入性的身體塑形療程,周業鈞醫師表示,CMSlim是使用高密度的聚焦電磁場的探頭,適用於腹部、臀部、腰部、腿部、肩膀等部位,探頭會產生動態高強度聚焦,觸發肌肉密集的連續收縮,在一次療程的30分鐘內,相當於做了2萬次的仰臥起坐或深蹲,這個是一般自主運動無法達到的頻率及速度,且因為過程中不會有肌肉強烈收縮造成的疼痛感,成為近來相當受歡迎的懶人療程,幫助許多沒有時間運動,或是想挑戰更高難度訓練的民眾,更快達到理想中的目標。           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鍛鍊體態已非難事,但由於每個人鍛鍊的目標、身體負荷的程度皆有所不同,因此量身規劃適合自己的訓練模式也很重要。周業鈞醫師指出,CMSlim儀器可以根據性別、運動模式做調整,共有53種模式可以選擇,包括深獲健身族群喜愛的「HIIT」(高強度間歇訓練,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也可以透過一系列的身體訓練選項,組成適合個人的HIIT專業運動模式。每次療程進行時,儀器會先做1分鐘的肌肉伸展後,便開始做5分鐘的肌肉暖身,接下來展開4個5分鐘不同組合的運動模式,最後4分鐘再搭配冷卻放鬆階段進行舒緩,避免激烈運動後因乳酸堆積,隔天會感受到明顯「鐵腿」的痠痛感。周業鈞醫師進一步解釋,CMSlim療程每次皆為30分鐘,建議一週至少進行2次,約4~8週便可見到明顯的線條改變。     不只泡芙人,高齡長輩們也需要肌肉?「勇健」體魄原來這麼重要!   如今健身的動機不再只是單純追求纖瘦的外表,許多民眾也開始為了健康而想追求苗條、健美的身材曲線,周業鈞醫師表示,CMSlim療程沒有性別、年齡上的限制,從產後婦女到年長者,皆可在專業醫師的評估下進行療程,概括適合族群如下:   ● 沒有運動習慣者 平時沒有運動習慣,好不容易抽出時間運動,辛苦努力卻不見其成果,陷入訓練瓶頸期的人。或是無法進行自主訓練的機能障礙者,也可以利用療程來達到局部肢體運動的目標。     ● 有運動習慣者 原先已有運動習慣者,可搭配療程幫助這類族群挑戰更高難度的訓練,或鍛鍊平時較難運動到的部位,使肌肉線條更具動態美感。     ● 肌肉量少、脂肪量超標者(泡芙人) 體重可能在正常標準值內,但身體肌肉量非常少、脂肪量非常高的人,也就是俗稱的「泡芙人」。這類族群相當適合採用增肌減脂的方式來幫助自己增加肌肉量、減少脂肪所佔的比例,讓身體恢復健康的狀態。     ● 肌少症高風險族群(年長者) 年長者是屬於「肌少症」的危險族群,由於我們身體骨骼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特別是在40歲過後,肌肉量就會以每10年減少8%的速度流失,70歲後更是以每10年減少15%的速度加速流失,所以隨著年紀越大,肌少症發生率也就越高。   肌少症容易造成年長者的活動意願降低,出門走幾步就覺得氣喘吁吁,甚至還可能因肌肉無力,有跌倒、扭傷的風險,因此年長者的肌肉量也是很重要的,搭配療程規劃,穩定身體的核心肌群,讓老年生活的品質更健康有活力。     ● 腹直肌分離的產後婦女 產後婦女想要重新找回苗條身材,首先會面臨的大敵可能就是「腹直肌分離」,腹直肌分離意即腹部筋膜鬆弛,造成中央凹陷,使得腹壁突出、腹部肌肉無力,如果左右兩側的腹直肌長期分離,也容易堆積脂肪,變成小腹贅肉。   經醫師評估後,若腹直肌分離的症狀輕微,也可以透過CMSlim療程來鍛煉核心肌群,改善腹直肌分離的情形。但周業鈞醫師也提醒,自然產至少需1個月、剖腹產至少需3個月以上,確認傷口已完全癒合後,再進行療程較為妥當。     ● 因尿失禁問題感到困擾者 除了產後常見的腹直肌分離以外,因產後或年紀增長而出現的尿失禁問題,也可以透過鍛鍊骨盆底肌來加強並重新教育肌肉,改善尿滲的情形。     美醫小教室:記得移除金屬物品! 周業鈞醫師指出,由於CMSlim儀器原理是採用高能量聚焦電磁場,去深入皮下7公分的肌肉組織,因此療程前須留意施作部位不能有金屬物品(如肚臍環、皮帶、心臟節律器、子宮避孕器、人工血管等),以免影響電磁場對肌肉的刺激收縮。至於服裝的部份則沒有限制,穿著輕便即可,探頭也可以貼合於輕薄的衣物上進行療程。     保持運動習慣和飲食控制,讓健美身材成為你重要的健康資產   以往健身訓練總是需要不斷鞭策自己,養成長期以來的習慣,但偶爾也是有忙到沒時間、生理期不適想休息,或者只是「懶癌」發作,想喘息一下的時刻。如今在醫美科技的幫助下,透過儀器來訓練肌肉,在鍛鍊的過程,其實也不用對自己這麼嚴苛。不過周業鈞醫師仍提醒民眾,肌動減脂療程是幫助雕塑體態,並不代表能夠「減重」,療程後還是必須要有適度的運動和健康的營養攝取,這樣才可以Hold住體態,不讓健美的身材只是曇花一現。   現在市面上增肌減脂儀器眾多,民眾在療程前需仔細留意,確認診所是否使用原廠通過台灣TFDA(食品藥物管理局,Taiwan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認證的儀器,也別忘了與醫師進行詳細溝通,主動告知個人病史及身體狀況,讓醫師來規劃適合個人的訓練模式,量力而為、循序漸進的達到理想身材。     諮詢醫師:周業鈞醫師    學經歷: 名瑿醫美診所院長 陽明大學醫學系 醫美集團音波拉提、水光注射指導醫師 醫療職系公職醫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專科醫師 中華針灸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會會員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瘦身減肥沒找對方法?飲食、運動、醫美精華不藏私,推薦給你知! 影片|去去雙下巴走!消脂針可以瘦哪裡?醫師提醒「這一點」一定要注意!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4.05

  • 體重減輕與癌症有關?年輕族群尤須當心!放射科偵探幫你揪出癌症徵兆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體重減輕與癌症有關?年輕族群尤須當心!放射科偵探幫你揪出癌症徵兆   癌症一直都是現代人聞之色變的病症,不僅罹病人數持續上升,年齡層也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本期MEnglish帶各位了解平時我們應如何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以及如何辨別哪些情形可能是癌症腫瘤需盡速就醫,快跟著MEnglish學英文保健康吧!   Cancer has always been a disease that people are afraid of. Not only the number of patients has been rising continuously, but the age group has also gradually become younger. So how to detect and prevent cancer is very important. This episode of MEnglish will let you know how to understand the messages of your body, and identify which conditions may be cancer, and need medical treat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Follow MEnglish to learn English and keep healthy!     各節重點: 00:00 Preview 精彩片段 00:20 Opening 開場 00:52 Conversation 會話 03:05 Topic 今日重點 05:48 Keywords 單字教學 06:18 Idiom 俗語教室       諮詢醫師:沈彥君醫師    學經歷: 臺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醫師 陽明大學醫學系 台北榮民總醫院 放射線部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聞「痣」色變?5大要點自我察覺皮膚癌徵兆 影片|私密處整形怎麼做?更年期服用荷爾蒙會致癌?專業破解錯誤迷思!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0.11

  • 人命關天,面子拋一邊!醫療行為謊報體重恐喪命

    文/翁嘉妤 圖/傅暄閔、翁嘉妤      摘要  本月台東溫泉區發生一起登山意外,一名男子下山時不慎摔傷,造成右下腿骨折,台東縣消防局獲報後立即趕往救援,但當搜救人員在電話中詢問男子的相關資料時,求援電話聲稱該名男子約70公斤,沒想到搜救小隊抵達現場後,才發現男子其實有120公斤,導致派員不足,救援時間大幅延長,幸好該名男子最後仍幸運獲救,不過為了面子而謊報體重,在醫療上可是會有相當大的風險,甚至可能會危及生命,可千萬別在人命關天時逞強,以免後悔莫及。     台東縣消防局關山大隊日前獲報栗松溫泉區的一起山難,一名男子在下山時右下腿骨折,友人趕緊撥打119求援,但報案電話中聲稱男子僅約70公斤,救援人員抵達溫泉入口處時,男子友人又改口稱「可能有90公斤」,沒想到實際到達救援現場後,才發現男子其實有120公斤,讓只有6人小組的救援隊苦惱不已。原定要以揹負的方式救男子下山,後來因為男子體重過重、救援人手不足,只能改以「拖拉」的方式移動,原本僅需1~1.5小時的路程,硬是延長到了4小時才終於完成救援,讓網友直呼男子實在是太愛面子,簡直是拿自己與搜救人員的生命安全開玩笑。     實報體重很重要 ,「從實招來」才能「早日康復」   其實不只有在山難救援時,會遇到要回報體重的情況,民眾日常就醫時,醫護人員也會詢問身高體重,這時候千萬不可礙於面子「謊報」,以免醫師估計錯誤的藥量,後果不堪設想。   在醫療考量下,體重不是一個代表你多胖的數字,而是醫師評估治療方式的一個重要依據,目前有很多藥物都要依照患者體重來調整劑量,例如心臟衰竭的患者每天都必須測量體重,如果體液增加0.9公斤,就需要多服用一劑利尿劑,治療過程中必須要觀察體重、精準控制藥量,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盡早康復。此外,在手術過程中,醫師也需要了解患者體重,以免發生抗凝血劑打不夠的情況,進而讓體外循環產生血栓,引發中風、心肌梗塞等併發症,大幅影響手術安全。     80公斤卻說成60公斤?絕急刀了別再「矜」!   針對這起救援案例,奇美醫學中心的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在個人社群上表示,謊報體重或體重估計錯誤的風險,有時真會讓人意想不到。他也舉例曾經遇過的絕急刀案例,患者主動脈剝離,是相當緊急的手術,生命以秒計算,但該名患者稱自己只有60公斤,實際估算卻超過80公斤以上,造成醫師在開刀過程中,必須隨時面臨著藥物劑量可能不足的風險,著實非常危險。   雖然大部份的醫護人員會現場測量患者身高、體重和血壓等身體狀況,以獲得精準的數據,但若遇到緊急情況時,醫護人員就只能口頭詢問患者的個人資料,這時請務必如實告知,醫師才能做出準確判斷,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風險。畢竟如果不滿意自己的體重,可以康復後再瘦身,比起逞一時的「面子」,還不如先保命來得要緊,面對醫師,誠實才是上上之策。     延伸閱讀 文章|術前準備知多少?手術要成功,病患的信任最重要! 影片|外科手術大直擊!詳細開刀房知識醫師講給你聽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4.27

  • 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結合視訊會議 來場「針與刀」的醫美技術交流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2020年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年會於12月5日、6日在國防醫學院舉辦,本次除了邀請整形外科醫師、皮膚科醫師之外,會議上更與多位知名的國外醫師一同盛會,因疫情影響,會議更採用現場跟視訊結合的連線會議來交流國內外技術。此外,當天也有多家廠商於現場展示醫材及醫美儀器,讓人看出台灣整型外科市場於未來的優勢所在。         整形外科所包含的範圍很廣泛,以往多是治療乳房重建、顯微重建、肢體重建、淋巴水腫重建等等,而如今,大多人對於整形外科的了解似乎都是圍繞在美麗這件事上,像是常見的抽脂、隆乳等身體雕塑。因此每年的整形外科醫學會不僅會著重在整形重建的課題去做探討,也會提供注射微整課程讓更多的國內外整形外科醫師將整形外科及醫美微整做結合。整形外科醫學會理事長陳錫根表示全世界害怕疼痛的人還是占大多數,相較於侵入式、需要動刀的整形手術來說,微整注射療程能夠被接受的比例普遍較高,因此希望透過每年一次的會員教育,能讓整形外科醫師不要只注重在手術面,若能同時兼顧注射微整療程,才能提供顧客全方位的服務。       圖說:整形外科年會理事長陳錫根     皮膚科醫師黃柏翰表示每項治療都會有侷限性,單一性的治療方法若無法達到顧客的期許,就需要聯合侵入式治療來改善,有別於整形外科醫師都從肌膚面積較大的部位著手,皮膚科醫師專長較接近雷射、注射微整,則會注重在肌膚細節處,藉由侵入式手術及微整療程的合併治療,就能為顧客達到想要的效果。       圖說:皮膚科醫師黃柏翰     另一方面,整形外科醫師賴雅薇則介紹了一項拉皮技術,許多生產後的女性、抽脂術後的患者,都會出現皮膚變鬆弛的情形,藉由Renuvion氦氣電漿技術去刺激輕度及中度鬆弛的肌膚收縮,讓肌膚達到緊實、恢復彈性,相信這項技術在未來能夠針對產後婦女及抽脂後鬆弛的皮膚帶來更良好的應用。       圖說:整形外科醫師賴雅薇     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年會已舉辦多年,藉由每年的會員課程及講座分享,讓國內外醫師都能提升自我的技術,跟上時代潮流,也希望藉由技術的提升,能夠為身體有功能喪失、外觀不全或是想要變美的人提供更豐富且優質的整形外科技術。   延伸閱讀 影片|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年會不畏肺炎疫情 線上串流打造國際交流盛會 文章|美容外科醫學年會「整合和互補治療」 讓美麗境界再升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12.10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