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經閒置10分鐘了,為您推薦其他文章!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
搜尋守時共有2筆結果
圖、文/翁嘉妤 摘要 你的朋友中是不是經常有人,明明約定10點集合,卻總是在10點5分才姍姍來遲,甚至到了10點半都還沒出現呢?又或者你才是那個經常讓朋友等待的人?這種習以為常的遲到不只會出現在日常生活中,還可能會表現在職場上,不僅耽誤了既定的行程,也會影響他人對你的信任感,對許多人而言是生活中相當困擾的問題。心理學家提出「時盲症」(Time Blindness)的概念,來描述這類難以掌握時間分際的現象。到底遲到的人為什麼明知「要守時」,卻還是會晚來呢?總是說著「下次不會了」卻還是依然故我,要怎麼改變習慣性遲到呢?就讓林佳瑾諮商心理師協助你妥善的掌握時間吧。 當遲到已經成為習慣?什麼是「習慣性遲到」? 習慣性遲到指的是經常無法準時出現,已經對生活、工作和人際關係造成了顯著的影響。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表示,雖然在目前的醫學診斷手冊DSM-5中,並沒有針對「習慣性遲到」給出明確的病理診斷標準,然而一些心理學家提出「時盲症」(Time Blindness)這一概念,可以幫助解釋無法準確感知時間流逝或判斷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解釋,這些人可能在感受時間的流逝上,與他人普遍的客觀認知較為不同,有時我們認為的「1分鐘」並非實際的「1分鐘」,每個人對時間的感知都略有不同,而這樣的差距放大到10分鐘、甚至1小時,往往會導致重大的誤差。 你的1分鐘不是我的1分鐘?造成「時盲症」的原因 「時盲症」並不僅限於輕微的時間感知偏差,而是當這種狀況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時,便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當遲到行為已經導致工作效率下降、人際關係緊張,甚至影響自我形象時,就不再只是單純的時間管理問題,可能是一種潛在的心理狀態。 ● 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者是很容易陷入習慣性遲到的族群,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表示,完美主義者對於出門前的準備總是追求無瑕疵的結果,無論是穿搭、物品整理、準備雨具等,他們都力求準確無誤。然而,這種過度的準備與不確定性應對,往往讓他們在最後一刻陷入「我還可以再做得更好」的心理循環中,導致原本預計的時間完全失控。例如完美主義者可能會在最後1分鐘想到要換鞋、換個更適合的包包、再上一下廁所、再確認東西是否都帶齊,結果造成10分鐘都無法出門。 ● 享受臨界壓力的快感 另一種造成習慣性遲到的心理特質,可能是喜歡享受「壓線」的心理。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指出,有些人習慣在最後關頭完成任務,他們享受這種臨界時間壓力下,帶來腎上腺素飆升的刺激感。在壓力的驅動下,這些人反而覺得自己能夠在短時間內達成目標,並且每當順利完成時,他們會產生一種「我成功了」的快感,這也助長了他們不斷在時間底線上挑戰的行為。 ● 挑戰權威的心理 有些人對於權威有一種內在的反抗情緒,這種反應可能源自於兒時對於規範的不滿。當他們被要求遵守時間時,內心會不自覺地產生對抗心理,導致他們故意遲到,以此來表達對於規則的不服從。這是一種被動攻擊行為的體現,表現出來的行為似乎只是無意的拖延,但背後卻隱藏著深層的心理反應。 ● 自以為能「多工處理」 有些人自認為能夠同時處理多項任務,認為可以幫助提高處理的效率。然而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提醒,多工處理其實是時間管理中的陷阱。研究表明,當大腦在同一時間試圖應對多項任務時,無法有效處理每一件事情,因為大腦只能全神貫注在單一任務上,因此多工處理反而會影響對於時間的感知,結果就是感覺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所有任務,但最終卻往往錯過預定時間,致使檔案遲交或是與他人的約定遲到。 ● ADHD與ASD的影響 在某些情況下,習慣性遲到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先天的心理或神經特質,例如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與自閉症類群障礙(ASD)的患者,這類族群對時間的掌控力較為薄弱,可能需要透過專業的心理或醫療介入,來協助患者改善他們的時間管理能力。 準時好難?被封「遲到王」反而更容易遲到? 林佳瑾諮商心理師建議,改善習慣性遲到的第一步,就是釐清遲到的根本原因。例如完美主義者需要學會降低對自我準備的要求,接受「足夠好」的標準,從而避免浪費過多時間在不必要的細節上。此外,事先制定詳細的時程表,也能夠幫助對時間掌控力較差的人了解每個步驟所需的時間,進而避免因時間感知錯誤而導致的拖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強調,這種「上帝視角」的規劃方式可以讓人跳脫當下的情境,用旁觀者的角度去評估自己每一個決定,從而更有效地管理時間。 而對於那些習慣遲到的朋友或家人,我們應該以關心的態度代替指責。標籤化反倒會強化遲到者的行為,讓他們認為「反正我就是會遲到」、「沒有人期待我準時出現」,陷入自我實現的預言中。與其不斷指責他們遲到,不如幫助他們找到遲到的原因,並且用鼓勵代替責罵,協助他們逐步達成守時的目標。 習慣性遲到並非單純的壞習慣,可能與深層的心理、行為特質甚至是神經系統的問題有關,理解這些潛在的因素並採取適當的應對方式,不僅能夠改善遲到,還能幫助提升整體的時間管理能力。你也經常遲到,或是身邊總有一兩位不守時的親朋好友嗎?不妨與專業的心理諮商師聊聊,更妥善地掌控自己的時間吧。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想躺平原來很合理?認識習得性無助心理,習慣挫折是什麼感覺? 影片|愛遲到的人常有「這特質」?什麼是時盲症?遲到心理學教你守時小訣竅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10.08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愛遲到的人常有「這特質」?什麼是時盲症?遲到心理學教你守時小訣竅 約好的時間到了,就是遲遲不見對方人影,這種情況相信大家都有可能遇過,一般我們對「不守時」的印象都是負面的,覺得經常不重視約定時間的人,一定都比較自私、懶散、沒禮貌,但是為什麼明知道遲到的影響這麼糟,卻還是會有無法遵守約定時間的情況發生呢?其實遲到可能沒有你想得那麼簡單,它不只與個人的時間觀念有關,還有可能是因為人格特質作祟!原來遲到並不只是睡過頭那麼單純,這集《Ariel聊心室》就帶你來認識「習慣性遲到」的心理,一起來找回你的時間管理能力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50 什麼程度符合「習慣性遲到」? 01:27 什麼原因造成了「習慣性遲到」? 03:05 如何改善習慣性遲到?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心理輔導諮詢委員 耕心療癒診所心理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師 國防部海軍艦隊及陸戰隊指揮部講師 國防部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講師 高雄市勞工局職涯發展講師 高雄市社會局培訓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逃避可恥但有用!解析拖延症心理,想解決拖延症該怎麼「治療」? 影片|不愛整理就是囤積症?情境測驗看你家亂到哪一級!斷捨離擺脫垃圾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