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變性者共有2筆結果

  • 變性手術不是說變就變?原來術前需要經過這麼多道手續!

    文/翁嘉妤 圖/游捷安   現今性別平權的意識抬頭,各大品牌找來變性名模行銷的做法也備受好評,也成功引發話題。今年8月,知名女性內衣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首次聘用了跨性別模特兒,造成了時尚界不少轟動。香奈兒(Chanel)近期也首次找來變性女模Teddy Quinlivan拍攝CHANEL BEAUTY彩妝廣告,其精緻臉龐在使用口紅時,更是展現了超越性別的自信與美麗。 過去在民風保守的年代,國內有變性需求的患者可以尋求的資源不多,手術方式也相對較少,然而近年來隨著多元性別包容的社會風氣發展,以及醫療技術的進步,患者已經可以透過許多管道尋求協助。本期美醫誌就帶大家了解變性手術前,到底需要經過多少評估及準備,才能開啟那道閉鎖已久的大門。   事情沒這麼單純!性與性別其實複雜得很 在進行手術前,建議患者本身及其家長都可以先有基本的性與性別認知,才能夠展開溝通與理解的第一步。整形外科醫師沈秉輝表示,很多人會將變性者跟同性戀混淆,其實兩者是不同的類型。在性別方面可以大略分成以下幾個向量討論,做初步的認識,但須注意的是這些界定方式都不應該以狹隘的規範與刻板印象,去限制每個人表現身份的形態。 生理性別:表示天生的解剖構造在生物學上屬於男性或女性。 陰陽人:大多情況是來自於荷爾蒙的關係,造成可能同時有雙性性徵。其中真性陰陽人為同時擁有睪丸及卵巢者,身上同時有XY與XX染色體,其他皆為假性陰陽人,多數假性陰陽人是因為荷爾蒙影響,使原本生殖器發育有缺陷,因此讓外生殖器看起來與常見樣貌不同。 心理性別:個體主觀上認為自己是男性或女性的心理認知。 性別傾向:指喜歡對象是同性、異性或雙性。 異性戀者:只會對與自己性別不同的人產生性慾或愛慕。 雙性戀者:不只對單一性別會產生性慾或愛慕。 無性戀者:認為他人缺乏性吸引力,或是毫無性慾者。 外顯性別:社會觀感的性別,例如娘娘腔、男人婆。 據統計指出,每6個男變女的患者,其選擇的伴侶卻是女性,可能會有傳統觀念認為「如此一來何必特地變性成女人,去喜歡女性?」,沈秉輝醫師解釋,由於這些身份都是獨立的,因此可能會有並非單純有跨性別需求的情形,例如患者生理性別為男性,心理性別卻是女性,性別傾向也是喜歡女性,所以進行變性手術的目的是為了變成女同志,這種情形也相當常見。 由此可見,我們並不用著重在分類每一種現象及傾向,去為每一個人的行為表現下定義,因為性與性別之間,有非常多元、寬廣的可能性。跨越狹隘的分界線,多一點體貼、尊重與包容,才是人際相處間最佳的潤滑劑。       精神診斷書不僅保障患者 也保障醫師 根據中華民國法律規定,變性手術者須年滿20歲才可進行手術,但法律規定僅為基本門檻,沈秉輝醫師表示,變性手術本身是不可逆的手術,因此術前需要經過非常嚴謹的考量。通常變性手術術前,需要有兩位精神科專科醫師為患者做長期評估,一般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實際評估期則是視患者的情況而定,評估的主軸為「認為該名患者是否適合用另外一種性別生活」。初期精神科醫師也會使用荷爾蒙治療,幫助患者先適應另一種性別的生活,確認後醫師才會開立診斷書,後續則由整形外科醫師進行進一步評估的動作。   雖然法律沒有規定一定要有精神科醫師的診斷書才能進行手術,但沈秉輝醫師指出,由於變性手術是不可逆的手術,若患者並非有充足的準備及完整的心理調適,貿然進行手術只會釀成一場悲劇。此外,沈秉輝醫師也建議,患者在術前最好取得家長的支持,因為變性手術後的生活可能並非如同想像中一帆風順,包括術後的復健相當漫長外,人際關係也有許多挑戰必須面對,因此家人的鼓勵及陪伴更顯重要。除了兩張精神科醫師的診斷書外,部份整形外科醫師也會需要家長同意書,才能開始規劃手術。 拋開舊有成見 韋伯字典提供你They的新定義 今年9月,美國權威字典《韋伯字典》(Webster's Dictionary)在推特上表示,過去大家所知道的代名詞「They」,現在將出現一個全新的用法,可以作為單數,用來指稱非二元的性別認同者。有些人可能覺得不太習慣把They當單數用,但其實早在美國華盛頓特區、紐約、加州等地,都有提供身分證件上的X性別註記。雖然《韋伯字典》只是認同這樣的用法,可是我們也不難看出隨著社會的變遷,語言也從中變得更溫柔,更廣義。希望未來有更多有變性需求的患者,跟著They這個單詞一起,勇敢邁向轉變的第一步。     諮詢醫師:沈秉輝 現職: 昕彤診所院長 學經歷: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 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桃園榮民醫院外科系總住院醫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整形外科美容中心主任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外科系臨床講師 國立國防醫學院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中華民國外科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整形外科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燒傷學會會員 亞太整形美容醫學會會員(Oriental Society of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 國際整形美容醫學會會員(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12.25

  • 性別認知的古今差異!什麼是性別多元化?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性別認知的古今差異!什麼是性別多元化? 性別多元化在今日的社會已經逐步成形,過去的性別認知便是較為二分法的分類,非男即女,而現在並非如此絕對,每個個體都可以因為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與後天的心理性別,與生長環境可能影響的性別傾向,造就出不同的性別認知,也就促使性別多元化的現象!     諮詢醫師:沈秉輝 現職: 昕彤診所院長 學經歷: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 臺北榮民總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桃園榮民醫院外科系總住院醫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臺北榮民總醫院整形外科美容中心主任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外科系臨床講師 國立國防醫學院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中華民國外科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整形外科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燒傷學會會員 亞太整形美容醫學會會員(Oriental Society of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 國際整形美容醫學會會員(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12.17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