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經閒置10分鐘了,為您推薦其他文章!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
搜尋媒體共有6筆結果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依據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肝癌為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第5位,發生人數為1萬982人,與108年相比,發生人數及發生率皆下降。另,110年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有1萬2,035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位居我國主要死因的第10位,死亡人數為4,065人,肝癌更高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死亡人數為7,970人。 肝癌的致病因子約有8成是病毒性B型或C型肝炎所引起,配合國家2025年消滅C肝目標,協助民眾及早發現是否感染B、C型肝炎病毒,國民健康署自109年9月28日起,針對年齡45至79歲民眾(原住民提早至40歲),補助終生一次的B、C型肝炎篩檢,民眾可多加利用,瞭解自身是否為肝炎病毒帶原者,如果有B型肝炎、C型肝炎,相關的治療藥物健保有給付,記得應遵從醫囑、定期追蹤、治療,避免演變為肝病、肝硬化,並預防肝癌的發生。 健康生活 消除脂肪肝 肝癌有8成為病毒性B、C型肝炎引起,另約有2成是脂肪肝所引起。正常情況下,肝臟過多的脂肪堆積會導致肝臟慢性發炎,造成肝臟細胞受損,最終演變成慢性肝病、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研究指出臺灣的脂肪肝盛行率約為33.3%,在亞洲,每1,000個脂肪肝的個案中,一年約有5.3名個案會死亡。 由於目前沒有直接治療脂肪肝的藥物,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並透過均衡飲食與規律運動,來控制體重及腰圍,以逆轉脂肪肝。適逢農曆年關將近,在此之前,民眾免不了參加公司的尾牙或朋友的聚餐,心情放鬆之餘,仍要注意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造成身體的負擔,或是蔬果攝取不足、運動量不夠等情形。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認識自己的BMI、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並定期量測腰圍;此外,年菜的準備,要有一定比例跟不同種類的蔬菜,並遵守三少一高(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的原則,有效降低身體脂肪的堆積,向脂肪肝說掰掰。 相關健康的訊息,可至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首頁/找教材/多媒體或手冊) 查詢及下載使用。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1.18
文/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提供 摘要 109年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有11,737人,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是全國主要死因的第10位,死亡人數有3,964人。肝癌佔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死亡人數有7,773人,約佔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15.5%。 脂肪肝是我國僅次於B、C型肝炎的肝病,根據107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有75.7%肝癌是由B、C型肝炎所引起的,有B、C肝炎者應照醫囑定期追蹤治療,可有效降低肝癌發生。然約有2成肝癌,並非罹患B、C肝炎,而是由其他原因如脂肪性肝炎所引起。研究指出亞洲地區脂肪肝的盛行率為29.62%,於脂肪肝患者中,每年發生肝癌中,每1000人年中約1.8名會變成肝癌。 均衡飲食 幫助改善脂肪肝 最常見造成脂肪肝的原因,包括肥胖、高血脂、過度飲酒、糖尿病控制不良,因為脂肪肝沒有症狀,讓人難以察覺。尤其近幾年來國人生活型態改變,如喜好手搖杯含糖飲料、高脂肪食物、油炸食物,以及久坐缺乏運動等,因此導致體重增加甚至產生脂肪肝等健康問題。 30歲的汪先生,身高172公分,體重80公斤,BMI指數27。在健康檢查的超音波檢查,發現有中度脂肪肝。經詢問,才知汪先生熱愛吃油炸、高熱量食物且愛喝手搖含糖飲料,所以,除了體重過重之外,脂肪肝的形成正是與飲食攝取過多熱量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罹患脂肪肝應遵醫囑定期回診,另外還可以藉由控制體重、均衡飲食、規律運動、養成健康生活型態來減輕脂肪肝;正確飲食概念可參考國民健康署「我的餐盤」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國民健康署提醒您,平常只要落實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控制健康體位,就有助改善脂肪肝。 規律運動 和脂肪肝說NO! 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減重有訣竅-「聰明吃、快樂動、天天量體重」,即均衡飲食及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規律運動,讓大家為健康身體動起來,向脂肪肝說NO! 更多資訊可至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首頁/找教材/多媒體或手冊)下載使用。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31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全國三級警戒持續延長,民眾應勤洗手、戴口罩,減少非必要外出,宅在家配合政府防疫措施及確保個人健康。 國際文獻及世界心臟聯盟(WHF)指出:心血管疾病是COVID-19患者常見的合併症,而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COVID-19後,易有重症、高死亡率;及民眾對疫情產生恐懼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常規就醫及急症就醫急遽減少而加重病情甚至危害生命。因此,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民眾對疫情勿過度恐懼,疫情期間更應預防心血管疾病,做好自主健康管理;三高及心血管疾病病人應維持正常作息,規律服藥,不可擅自停藥,做好個人疾病控制。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葉宏一名譽理事表示,若發現心血管疾病發作徵兆也不能輕忽,不要避諱就醫,把握黃金治療時間,才能增加復原機會。 落實防疫護心,照顧自己也保護家人 提供防疫護心小秘訣,您也可為自己和家人做好健康管理,共同對抗疫情: ● 落實防疫措施、做好自我防護:勤洗手、戴口罩、減少非必要外出,宅在家加強居家環境消毒。 ●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均衡飲食、多喝水、每週至少運動5次,每次達30分鐘、避免菸害。居家運動可參考本署健康九九網站的「我家也是健身房」多媒體影音,跟著動一動舒展身體,維持心情愉快。 ● 三高控制:定期量血壓及血糖。 ● 確保個人身心狀況:睡眠要充足,情緒要平穩,採取適用的放鬆技巧,如腹式呼吸、音樂、泡澡等,若感到個人身心有壓力或焦慮,尋求家人或朋友協助或您的醫療照護團隊諮詢。 ● 按時服藥:遵照醫師處方服藥,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領慢箋患者可優先至社區健保特約藥局領藥或應用醫院藥來速方法取得。 ● 做好個人防護定期回診:可優先選譯社區診所照護,或健保署因應COVID-19之調整作為,可撥打指定之視訊診療醫療機構視訊診療門診掛號專線,或上網至指定之視訊診療醫療機構網頁掛號,約定診療時間,慢性病複診病人,經醫師評估病情穩定可採電話問診或視訊看診或居家電話看診服務。針對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或自主健康管理者,可聯繫縣市衛生局轉介至指定視訊診療之醫療機構,安排看診。 提高警覺心血管疾病發作徵兆 心臟病史的民眾,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多留意自己或親友身體的變化,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徵時,不要避諱就醫,另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很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記住中風症狀FAST口訣:臉部(Face)表情不對稱、雙手(Arm)力氣不一樣、或講話(Speech)變得不清楚,有任一症狀,記下時間點(Time)做好個人防護並快快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 參考文獻: 1. COVID-19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2. world-heart-federation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18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9日澄清,有關媒體報導某臺北診所開放民眾連夜施打 COVID-19疫苗案,指揮中心重申,有關現階段COVID-19疫苗之撥配,係由各地方政府統籌分配予所轄合約醫療院所,針對於合約醫療院所提供接種服務,應符合目前公費接種對象優先順序,雙北地區以第一類至第三類未曾接種第一劑疫苗的醫事、防疫人員及高接觸風險者為優先接種對象;雙北以外之縣市,則以未曾接種疫苗的第一類醫事人員為接種對象,並將視疫苗接種進度,逐步開放至第二、三類及機構對象。另針對3月22日至4月11日已完成第一劑之公費對象,於間隔10至12週後,開放接種第二劑。 指揮中心說明,針對媒體所報導之情事,已請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進行瞭解及處理,另指揮中心聲明,合約醫療院所提供接種服務應符相關規範,並落實感染管制相關指引,同時應規劃維持社交距離避免群聚感染。如經查執行其接種作業有違指揮中心相關接種政策或實施對象者,可依傳染病防治法第29條處以30萬至200萬罰鍰;也再次強調中央與地方「標準一致、做法一致、腳步一致」防疫原則,各地方政府及醫療院所依據指揮中心所訂之 COVID-19疫苗接種順序,進行施打作業。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0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近期在網路上流傳張冠李戴、牛頭不對馬尾的不實訊息,訊息內多數強調因為接受某某名醫的整治後,讓原本想要達成的美貌卻變得更糟等等訊息,使得許多民眾開始懷疑台灣的整形外科醫療水準。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蔡豐州表示,隨著網路越趨發達,民眾使用網路的頻率越高,依賴度也越深,許多資訊來源都來自網路,當網路出現一些攻擊誹謗性的假新聞時,大多數民眾無法得知真假,往往一面倒地以為那就是事實,因而造成惶恐的氛圍出現,這種情況尤其在整形專科上最常見。 蔡豐州指出,長期以來,醫界受到不肖網路平台的霸凌,甚至勒索。因此醫界這次決定團結起來,結合包括: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台灣顏面整形重建外科醫學會、台灣眼整形美容重建手術醫學會、形體美容外科醫學會等單位,成立《跨醫學會聯合小組》,希望這種未經證實,未經審判的資訊,民眾和網友共同唾棄網路犯罪行為。 除了醫學會聯合起來對抗之外,立法委員張宏陸也站出來,共同譴責網路霸凌行為,與醫界一起打擊網路抹黑文化。 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曾忠仁和常務理事黃柏翰就沈重呼籲:「民眾不要隨著網路假新聞,假消息起舞。」 台灣顏面整形重建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藍敏瑛和常務理事凃智文則闡述:「聲明將會用在任何對醫療人員不公的報導和消息上。」受訪的許多醫界人士,普遍肯定,支持並希望,大家不要再受到這種不堪的言論折磨。 台灣整形外科理事長戴浩志則表示:「訴訟官司曠日廢時,即使最後遲來的司法還人公道,但是這些傷害已經造成永遠的傷害,無可復原。」 形體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楊弘旭和常務理事王朝輝說:「我們這波平台媒體清潔運動,就是希望檢調單位能夠盡快找到幕後黑手,遏止網路歪風,還給台灣一個乾淨的網路世界。」 台灣眼整形美容重建手術醫學會理事長廖述朗和理事劉淳熙認為:「寄生在Facebook 和 Youtube平台的網路平台和公司,用不實的論述,傷害了醫療人員來牟利,應該受到制裁。」 跨醫學會聯合小組召集人 蔡豐州 醫師重申:「即使不肖平台無法被司法下架,我們期待藉由長期推動,能讓民眾慎重分辨網路消息,減低不肖平台公信力和影響力,還醫療界一個公道。」 他也呼籲網友和民眾,看到網路平台消息、貼文、留言和報導,在真假事實未釐清前,請勿先下評論,並等待事實釐清;且需秉持客觀公正的態度,切勿淪為有心人士網路輿論審判操弄者,而變成助長謾罵威脅歪風之工具。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1.16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您知道家中的孩子在上網看影片、和朋友用臉書Facebook(FB)及Instagram (IG)分享生活點滴的同時,電子煙的各種訊息已悄悄入侵他們的生活中嗎?根據國民健康署委託世新大學對網路與新興菸品監測的研究結果顯示,網路上充斥各式電子煙訊息,包含283個臉書社團/粉絲專頁與地標、超過19萬則的IG貼圖,顯示業者正透過網路傳播積極提高電子煙能見度。 礙於目前管制電子煙法源不足,政府已進行菸害防制法修法以禁止電子煙製造、輸入、販賣、供應、使用、展示及廣告為方向,國民健康署呼籲家長於政府完成修法前,請關心家中孩子上網狀況,避免孩子被網路訊息迷惑進而使用電子煙,為協助家長學校老師認識電子煙及其危害,健康九九網站-菸害防制館定期更新電子煙專區資料,歡迎家長、師長可多運用。 業者於社群媒體行銷 美化電子煙的謊言 根據2020台灣網路報告,12-25歲上網率為98.4-100%,其中使用率最高的網路服務項目分別為社群論壇(95.6%)、即時通訊(90.2%)及影音/直播(87.4%),因此業者為吸引青少年使用電子煙,除設計酷炫多種口味,也透過這些平台大量散播電子煙資訊,刻意不提其對健康的危害,以酷炫外表、比紙菸危害較少等訊息吸引青少年掏錢購買。 依據國民健康署109年委託世新大學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以「電子煙」等關鍵字於FB搜尋,可發現283個社團/粉絲專頁含有電子煙訊息,進一步點閱內容,發現多數粉絲專頁為電子煙實體商店經營,用來推廣產品;社團則多為電子煙交流與買賣平台,網友可透過網路交易電子煙具與各式煙油。 而以圖、照片版面為主的IG亦是另一個電子煙品展示平台,根據調查發現,電子煙在IG已有198,000則貼圖,半年內增加了35,000則,多是圖樣精美的瓶裝煙油照片,或是網友吞雲吐霧製造出各式煙圈煙霧的圖文或影片。 電子煙業者善用不同社群媒體的特性,在IG置放大量圖片,並連結至自家官網、拍賣網站或FB粉絲專頁,甚至提供店家地點、Line與WhatsApp等聯絡方式,擴增商品可觸及的對象,亦會配合電商優惠的光棍節1111推出活動促銷,以新潮的手法拉近電子煙與青少年的距離、吸引青少年好奇接觸進而使用電子煙。 零用錢多寡與電子煙使用有正向關係 國民健康署108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結果,高中職學生電子煙使用率為5.6%,國中學生為2.5%,推估超過5.7萬名青少年正在使用電子煙;另分析青少年可支配之零用錢與電子煙使用的相關性,發現平均每月零用錢部分4,500元以上國中生電子煙使用率為10.8%、高中職生為15.2%;而沒有任何零用錢的國中生電子煙使用率為1.5%、高中職生為3.1%,顯見青少年每月可支配的零用錢與電子煙使用率有正向關係,國民健康署提醒家長關心給孩子零用錢的使用情形。 網站訊息藏陷阱 共同支持修法守護兒少健康 國民健康署大家長王英偉署長表示,電子煙多含有尼古丁、甲醛等有害物質,而多數用於調製電子煙油的添加物,並非合法的食品添加物,有些香料雖可合法添加於食品,但缺乏呼吸暴露毒理測試,直接吸入肺部,易導致肺損傷。完成修法前,國民健康署已會商網路購物平台業者,請平台業者協助加強商品管控機制,避免販售電子煙及煙油,但現階段僅有「含尼古丁煙油」依藥事法裁罰;電子霧化器等產品雖得以菸害防制法第14條處罰,除罰則過輕外(最高5萬元),業者改以果汁、精油等不同名稱販賣電子煙油,規避網路巡查機制或地方衛生局稽查,且透過社群網路買賣,使稽查難度更高,目前菸害防制法修法草案在行政院審查中,期望各界支持政府擴大防制菸害之決心,共同致力保護國民健康。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