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經閒置10分鐘了,為您推薦其他文章!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
搜尋青少年共有8筆結果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中醫兒科門診常有過敏體質兒童或青少年前來求診,其中一部分患有異位性皮膚炎,據統計,此病在全球的盛行率是7.88%,台灣特定族群約4.1~6.7%,且過去數十年來顯著增加。病人通常在接受治療後改善,但若一段時間未服藥或擦藥則容易復發,除局部搔癢外,可能還會有滲出液,嚴重時影響睡眠,甚至因外觀不好看而自信心受創、學習工作能力降低。 中醫科醫師陳欣瑜表示,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為異位性濕疹,屬於慢性發炎性疾病,在臨床表現上為反覆發作,疾病程度會隨時間而波動,兒童的病灶為急性濕疹樣紅色斑塊,通常長在臉頰、頸部及關節伸側,嚴重者會搔癢不適、有滲出液,初期會有水泡、結痂,日久則脫屑、龜裂、苔癬化,過去認為此病是兒童疾病,但依據遺傳學與生理學資料顯示為終身性疾病,實際上可在任何年齡發病,有四分之一的病人甚至在成年後才會發病,所以有些父母認為「長大後就會好」而不治療是錯誤觀念。西醫治療主要是修復皮膚,維持皮膚的保水力,有三步驟治療流程,分為口服及外用藥,依病人輕重程度選擇適當藥物。 陳欣瑜醫師說,根據文獻記載,異位性皮膚炎在中醫屬於「奶癬」、「胎歛瘡」、「浸淫瘡」、「四彎風」等範疇,病因有: 一、稟性不耐:具有異位性體質; 二、濕熱內蘊:父母在孕前或妊娠期間恣食魚蝦、烤炸辣等物; 三、飲食不節:兒童容易嗜食偏食,特別是西式飲食含有大量糖份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四、外邪侵襲:氣候變化、暴露寒熱或接觸致敏物質,導致肌膚腠理開合不調,在臨床表現上以濕、風、熱、瘀為主,臟腑則與心、肺、肝、脾相關。 常見有脾虛濕熱、血虛風燥、濕熱內蘊等證型,中醫師會根據四診合參歸納病人當下情況來決定用藥,除內服藥之外,針灸與外用藥(藥膏、外洗方)亦有相同治療效果,可依孩子的接受程度來選擇治療方式。 陳欣瑜醫師指出,近代研究發現,中藥對於紅斑、表皮損傷、搔癢、睡眠改善程度皆優於安慰劑,可有效減低西藥類固醇或免疫調節劑的使用量,由此可知,中醫在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有相當程度的療效,且可改善生活品質,提升學習與工作能力。除接受治療之外,須做到以下自我的日常保養,以維持療效: 一、皮膚適當保濕清潔; 二、環境中避免過敏原、控制室內濕度及溫度; 三、飲食方面:少吃加工、冰冷及油炸物,儘量吃新鮮原型食物,烹調方式清淡,記錄飲食以找出致敏物。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26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營養科徐裴莉營養師指出,研究發現,「良好的營養狀態」可以減輕此波因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起的COVID-19相關風險和發病率。 一、每日攝取3份蔬菜類、2份水果類,搭配全穀雜糧類 蔬果雜糧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抗氧化物,包括維生素A、C、D、E、B群、鋅、硒、膳食纖維及植化素,它們是免疫系統的重要調節劑,可利用多種途徑促進免疫細胞功能,進而優化免疫系統。 二、每日補充適量的豆魚蛋肉類與1~2杯的乳品 含有優質蛋白質,可建造修補上皮細胞及器官組織,為身體提供良好防禦屏障,降低病毒入侵機會,同時可以維持肌肉組成,避免衰弱肌少症狀。 三、每日攝取油脂及堅果種子類 不飽和脂肪酸具有良好的免疫調節作用。海鮮,海藻油,海魚和亞麻籽中存在的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支持免疫系統;橄欖油、葵花油、紅花籽油和堅果中的ω-9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則具有抗氧化、抗微生物和抗病毒的作用。 徐裴莉營養師表示,文獻顯示足夠的水分對於細胞穩定、腎臟功能維持、體溫控制、情緒調節、認知功能、胃腸道和心臟功能以及預防頭痛、脫水等至關重要。根據不同年齡層、活動量、生理和疾病狀態,每天建議兒童4~5杯,青少年7~11杯,成年人10~12杯的水份需求。此外,目前尚無文獻顯示營養補充品對於預防COVID-19的功效,因此最好是從天然食物中獲得營養素,無須從補充品中獲得。 徐裴莉營養師提醒大家,面對疫情,建議民眾每日以新鮮食物作為均衡飲食的基礎,注意水分補充,減少含糖飲料和加工品的攝取。營養補充品需根據醫師或營養師評估後建議補充,否則多食無益。除了平日的飲食保養,應以謹慎態度做好自我防護、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同時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才是杜絕疫情流行的根本之道! 參考文獻: Christianne F.C., Flavia C. C., Fabiane L. S., Carla M. P., Alessandro L., João F. M.(2020). Dietary recommendation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Nutr Rev, 1–14. doi: 10.1093/nutrit/nuaa067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08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網路成癮成因相當複雜,可視為個體及外在環境交互作用結果。在個體部分,孩子本身的人格特質,例如:衝動性高、決策及計畫事情能力弱、情緒調節能力弱、挫折忍受度低、傾向以逃避處理負面感受、以及長期缺乏自信等,會讓他們更傾向以能夠「快速紓解負面情緒」方式處理生活中的各式挫折,而網路快速、便捷、以及匿名性,便容易成為這群孩子逃避現實挫折,及排解負面情緒的最佳管道。 而外在環境因子,包括社交孤立、人際關係不佳、平時無除了網路外的其他興趣或專長、學業成就低、在學校歸屬感低、以及家庭衝突多等生活挫折,就像一股強大的推力般,將孩子推往虛擬世界中。 台灣學齡兒童青少年網路成癮現況 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106年網路沉迷研究調查」,我國12歲以上民眾,約有5.0%屬於網路沉迷風險族群,而其中82.5%最常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網路沉迷風險者玩遊戲(34.0%)、看影片(33.4%)或經營網路社群(28.7%)的比例也顯著較非網路沉迷風險者高。國家衛生研究院於2017年對全國高中以下學生進行調查顯示,國內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為3.1%。 網路成癮之自我檢測 精神科醫師李宛臻表示,若您懷疑孩子有網路成癮傾向,可先使用「網路使用習慣自我篩檢量表」快速檢測。此量表為台大心理系陳淑惠教授研究室所發展,亦可在衛生福利部網站查詢到: (請評估您最近6個月內之實際情形是否與下表中敘述一致) 此表可適用於10~25歲學生,每題若答極不符合計為1分,非常符合計為4分(如括號中數字),若分數達11分以上,則為高度沉迷傾向,建議進一步至門診接受完整評估。 網路成癮之評估與治療 李宛臻醫師指出,除了評估網路使用是否達成癮程度,是否合併有其他精神科疾病亦為評估重點。研究顯示,網路成癮者有高達14%合併注意力不足過動症、30%合併焦慮相關疾患、7%合併憂鬱症,而上述疾病時常會惡化孩子的網路成癮行為,因此需同時處理以增進療效。 治療方面,除了使用藥物治療上述常合併的精神科疾病外,針對網路成癮部分則須多管齊下,包含個別心理治療、家族治療、以及醫療和學校輔導系統合作,彈性調整孩子的教學規劃以減少其挫折感。在個別心理治療中,透過逐步建立孩子想改變的動機,強化其壓力處理能力、自我控制技巧、人際技巧,協助孩子探索興趣,強化自我認同並建立自信,進而增強其應付外在挫折的能力,為主要治療目標。在家庭治療中,透過強化父母親職功能,鼓勵家內訂定明確界線與規範,調整親子溝通模式並協助其減少衝突,亦能有效促進孩子的康復。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目前針對網路成癮之青少年有一醫療服務計劃,提供整合性治療及個案管理追蹤服務,期待能夠多一些資源,接住這些在成長途中暫時迷失自我的孩子們,並協助讓其重拾真實世界中的樂趣及成就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05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為因應全國實施新冠肺炎疫情第三級警戒,各級學校學生留在家中學習,以降低群聚感染風險。國民健康署提供國高中學生8式律動有氧,在熱身讓呼吸與心跳略為加快後,只要跟著影片節奏踩踏3分鐘就能訓練協調性、強化心肺功能。 每個動作可做10~15次,以8個動作為1個循環。可依據個人體能狀況做1~3個循環,讓學生在家透過輕快的律動有氧,提升健康防護力。 一、手臂向上張開深呼吸 做肩關節緩慢外展的動作,向上伸展時吸氣、下放內收時吐氣,將我們的肩關節活動度釋放,有效減緩肩頸緊繃,為接下來的動作做好暖身準備。 二、手臂上下旋轉身體搖擺 配合重心左右轉移做手臂交替上下旋轉的動作,挑戰手腳與身體的協調,有效活動我們的雙腿以及手臂的肌肉,為全身性的暖身動作。 三、手腳延伸動態伸展軀幹 雙腳交替做側跨步呈弓箭步的動作,手臂同時向對側身體前伸,有效伸展軀幹與活化上、下肢肌肉。 四、腳尖左點右點手抬高 雙腳尖交替向外點步,搭配雙手上下舉高,訓練手腳協調。 五、左右擴胸腳後踩 肩關節做水平外展的動作搭配腳向後踩點,可以有效打開胸廓,提升胸椎的活動度。 六、腹側核心活化操 保持不彎腰,交替側抬高膝蓋碰對側手肘,可以活化腹部核心的肌肉,健康的核心肌群能有效保護我們的脊椎。 七、左右踏步向上拍手 交替左右踏步雙手在頭頂做拍手的動作,調整呼吸喘息一下,為下一個動作做準備。 八、側跨三步向上歡呼 左右交替向側邊跨出三步,再雙手向上舉高歡呼,在保持平衡下可以跳起來歡呼,有效提升心跳增加心肺耐力。 運動結束後,重複做第一個手臂向上張開深呼吸的動作調整呼吸做收操,可以有效穩定心跳與呼吸。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防疫期間在家上體育課或是下課時跳跳律動有氧,可先熱好身再跟著節奏舞動,以減少運動傷害。並注意運動空間通風、出汗後保暖及適時補充水分。每日所累積的身體活動量,最好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之兒童及青少年應至少有6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的標準,以提升健康體能及健康防護力。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8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近期疫情嚴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宣布將全國升級為三級警戒,並要求外出時全程配戴口罩,然而走在路上仍能看到癮君子難忍菸癮,偷偷脫下口罩抽菸,甚至還有民眾在等待快篩時,看見吸菸者躲在旁邊抽菸,這種行為除了違反全程配戴口罩的規定,得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3千元至1萬5千元外,吸菸者也讓自己處於染疫風險中;吐出的二手菸霧,更容易讓周遭親友、民眾擔心是否有染疫風險。若吸菸者不幸確診,還會增加周遭親友、民眾或醫護人員受感染的風險。 國民健康署呼籲,疫情期間停止吸菸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重要,因脫下口罩吸菸,會增加自己及周遭親友的染疫風險,莫讓自己變成防疫破口,傷健康也傷荷包,請抓住機會,下定決心戒菸,即刻撥打免費且專業的戒菸專線諮詢服務0800-63-63-63。 吸菸增加重症及死亡風險,戒菸遠離新冠肺炎 國際研究顯示,吸菸是新冠肺炎重症危險因子,吸菸者罹患新冠肺炎引發重症風險高達2倍,住院治療後持續惡化風險增加14倍。13~24歲吸菸的年輕人,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為不吸菸者的5倍。世界衛生組織(WHO)更於其所列舉的「戒菸的百個理由」中,將「吸菸者若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後罹患重症及死亡的風險更大」列首位,呼籲全球吸菸者儘速戒菸,遠離新冠肺炎! 電子煙無助戒菸 有業者會在網路宣稱電子煙可以幫助戒菸,請千萬不要相信。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任何形式的電子煙與菸品都有害!吸菸沒有所謂的「安全暴露量」,電子煙仍含有尼古丁及有害致癌物,對使用者和暴露於二手煙者都有害,也沒有證據證明電子煙是安全且可以幫助戒菸。研究顯示嘗試以電子煙協助戒菸者中,約95%仍持續使用紙菸或電子煙,且更有50%~60%會成為紙菸與電子煙併用者;相關研究更指出使用電子煙的青少年族群未來有6倍的風險成為紙菸吸菸者,而具有更高的物質成癮風險。千萬不要為了戒菸或避免菸臭味而選擇電子煙! 遠離新冠肺炎,就是最好的戒菸理由,讓戒菸專線幫助您 戒菸的路上難免會遭遇到困難,疫情期間,建議多利用國民健康署提供之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將由專業醫事人員提供具便利性、隱密性之諮詢服務,協助您解決於戒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與挫折外,亦可使用Line通訊軟體的戒菸諮詢服務(ID:tsh0800636363),多元戒菸通路與您攜手對抗菸癮,遠離新冠肺炎,戒菸的過程不再孤單寂寞! 參考資料: 1. https://www.who.int/news/item/10-07-2020-who-and-partners-to-help-more-than-1-billion-people-quit-tobacco-to-reduce-risk-of-covid-19. 2. Vardavas CI, Nikitara K. COVID-19 and smok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vidence. Tob Induc Dis. 2020;18:20. Published 2020 Mar 20. doi:10.18332/tid/119324. 3. Gaiha, S. M., Cheng, J., & Halpern-Felsher, B. (2020). Association Between Youth Smoking, Electronic Cigarette Use, and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4. More than 100 reasons to quit tobacco. 5. Benmarhnia T, Pierce JP, Leas E, White MM, Strong DR, Noble ML, et al. Can E-Cigarettes and Pharmaceutical Aids Increase Smoking Cessation and Reduce Cigarette Consumption? Findings From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Cohort of American Smokers. Am J Epidemiol. 2018;187(11):2397-404. 6. Jessica L. Barrington-Trimis, Robert Urman, Kiros Berhane, Jennifer B. Unger, Tess Boley Cruz, Mary Ann Pentz,Jonathan M. Samet, Adam M. Leventhal, Rob McConnell (2016). E-Cigarettes and Future Cigarette Use. PEDIATRICS Volume 138, number 1.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01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目前國內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嚴峻,共同抵擋新冠肺炎的期間,戴口罩、勤洗手、保持適當社交距離等,是每個人都應自我防護及保護他人的互利行為。但如果吸菸者於疫情期間,還喜歡揪三五好友邊抽菸邊聊天或共用菸品,這些行為可能會讓防疫出現破口!國民健康署呼籲,疫情期間不僅要減少吸菸,更要戒菸,戒菸請尋求專業醫事人員協助,不用出門至醫療院所,撥打免費戒菸專線,就有專業的醫事人員幫助你,遠離新冠肺炎的威脅! 別因吸菸讓COVID-19找上你 WHO呼籲,疫情期間停止吸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因有證據指出,吸菸者比不吸菸者更有可能發生新冠肺炎(COVID-19)重症,吸菸者若是感染新冠肺炎,比非吸菸者更有機會需要加護病房之照護,且更可能死亡。 另根據國外研究發現,13至24歲的青少年曾使用電子煙被診斷出感染新冠肺炎陽性的可能性是非吸菸者的5倍;曾吸菸又使用電子煙的雙重使用者,被診斷出感染新冠肺炎陽性的可能性是非吸菸者的7倍,顯示青少年使用電子煙及菸品不但影響呼吸系統和免疫系統,更是新冠肺炎的危險因子。 WHO也表示,因為吸菸者的手指及可能有受到污染的菸品在不斷與嘴唇接觸中,增加了病毒由手向口傳播的可能性,又吸菸者可能已經患有肺部疾病或肺活量降低的狀況,所以會大大增加罹患嚴重疾病(如COVID-19)的風險。許多人喜歡於社交時邊抽菸邊聊天,以致於沒有保持適當社交距離,亦可能有共用菸品的情形發生,以上這些行為,不論是使用傳統菸品、加熱菸或電子煙都會增加傳染的風險;拒絕菸品、加熱菸及電子煙,是提升免疫力、阻擋新冠肺炎的不二法門。 防疫也要防菸,醫院周圍不吸菸,保護你我不感染 現COVID-19疫情嚴峻,多家醫院設置戶外篩檢站及戶外門診區因應,國民健康署呼籲吸菸者勿在醫院周圍吸菸,倘若吸菸者不幸確診,恐增加吸菸時周遭民眾或醫護人員受感染的風險。 在家防疫也能戒菸,戒菸專線幫助您 防疫期間,民眾待在家中時間增加,吸菸者可能因菸癮難耐而在家中吸菸,讓家人受到二手菸與三手菸的危害,因此,為了自己及全家人的健康,現在正是戒菸的好時機。但請千萬、千萬不要誤信業者或網路傳播電子煙等產品能幫助戒菸的謠言,想要戒菸提升免疫力的朋友,防疫期間,要避免到醫療院所增加感染風險,請多利用免付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專業諮詢人員將提供便利、隱密的戒菸諮詢並與您共同討論及規劃專屬的戒菸計畫及如何克服生理戒斷症狀,幫助您挺過戒菸過程中的不適,戰勝菸癮,迎向健康新生活。 戒菸資源 ◎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 ◎全國近4,000家戒菸服務合約醫事機構(查詢電話:02-2351-0120) ◎洽地方政府衛生局(所)接受戒菸諮詢或服務,可免費索取戒菸教戰手冊 資料來源: 1. https://www.who.int/news-room/detail/10-07-2020-who-and-partners-to-help-more-than-1-billion-people-quit-tobacco-to-reduce-risk-of-covid-19 2.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083240/ 3. Gaiha, S. M., Cheng, J., & Halpern-Felsher, B. (2020). Association Between Youth Smoking, Electronic Cigarette Use, and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延伸閱讀: 1. Scientific Brief. (2020) Smoking and COVID-19. WHO/2019-nCoV/Sci_Brief/Smoking/2020.2. 2. WHO.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advice for the public.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advice for the public. 22 January 2021. 3. Vardavas CI, Nikitara K. COVID-19 and smok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vidence. Tobacco induced diseases. 2020. 18(March):20.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5.23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您知道家中的孩子在上網看影片、和朋友用臉書Facebook(FB)及Instagram (IG)分享生活點滴的同時,電子煙的各種訊息已悄悄入侵他們的生活中嗎?根據國民健康署委託世新大學對網路與新興菸品監測的研究結果顯示,網路上充斥各式電子煙訊息,包含283個臉書社團/粉絲專頁與地標、超過19萬則的IG貼圖,顯示業者正透過網路傳播積極提高電子煙能見度。 礙於目前管制電子煙法源不足,政府已進行菸害防制法修法以禁止電子煙製造、輸入、販賣、供應、使用、展示及廣告為方向,國民健康署呼籲家長於政府完成修法前,請關心家中孩子上網狀況,避免孩子被網路訊息迷惑進而使用電子煙,為協助家長學校老師認識電子煙及其危害,健康九九網站-菸害防制館定期更新電子煙專區資料,歡迎家長、師長可多運用。 業者於社群媒體行銷 美化電子煙的謊言 根據2020台灣網路報告,12-25歲上網率為98.4-100%,其中使用率最高的網路服務項目分別為社群論壇(95.6%)、即時通訊(90.2%)及影音/直播(87.4%),因此業者為吸引青少年使用電子煙,除設計酷炫多種口味,也透過這些平台大量散播電子煙資訊,刻意不提其對健康的危害,以酷炫外表、比紙菸危害較少等訊息吸引青少年掏錢購買。 依據國民健康署109年委託世新大學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以「電子煙」等關鍵字於FB搜尋,可發現283個社團/粉絲專頁含有電子煙訊息,進一步點閱內容,發現多數粉絲專頁為電子煙實體商店經營,用來推廣產品;社團則多為電子煙交流與買賣平台,網友可透過網路交易電子煙具與各式煙油。 而以圖、照片版面為主的IG亦是另一個電子煙品展示平台,根據調查發現,電子煙在IG已有198,000則貼圖,半年內增加了35,000則,多是圖樣精美的瓶裝煙油照片,或是網友吞雲吐霧製造出各式煙圈煙霧的圖文或影片。 電子煙業者善用不同社群媒體的特性,在IG置放大量圖片,並連結至自家官網、拍賣網站或FB粉絲專頁,甚至提供店家地點、Line與WhatsApp等聯絡方式,擴增商品可觸及的對象,亦會配合電商優惠的光棍節1111推出活動促銷,以新潮的手法拉近電子煙與青少年的距離、吸引青少年好奇接觸進而使用電子煙。 零用錢多寡與電子煙使用有正向關係 國民健康署108年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結果,高中職學生電子煙使用率為5.6%,國中學生為2.5%,推估超過5.7萬名青少年正在使用電子煙;另分析青少年可支配之零用錢與電子煙使用的相關性,發現平均每月零用錢部分4,500元以上國中生電子煙使用率為10.8%、高中職生為15.2%;而沒有任何零用錢的國中生電子煙使用率為1.5%、高中職生為3.1%,顯見青少年每月可支配的零用錢與電子煙使用率有正向關係,國民健康署提醒家長關心給孩子零用錢的使用情形。 網站訊息藏陷阱 共同支持修法守護兒少健康 國民健康署大家長王英偉署長表示,電子煙多含有尼古丁、甲醛等有害物質,而多數用於調製電子煙油的添加物,並非合法的食品添加物,有些香料雖可合法添加於食品,但缺乏呼吸暴露毒理測試,直接吸入肺部,易導致肺損傷。完成修法前,國民健康署已會商網路購物平台業者,請平台業者協助加強商品管控機制,避免販售電子煙及煙油,但現階段僅有「含尼古丁煙油」依藥事法裁罰;電子霧化器等產品雖得以菸害防制法第14條處罰,除罰則過輕外(最高5萬元),業者改以果汁、精油等不同名稱販賣電子煙油,規避網路巡查機制或地方衛生局稽查,且透過社群網路買賣,使稽查難度更高,目前菸害防制法修法草案在行政院審查中,期望各界支持政府擴大防制菸害之決心,共同致力保護國民健康。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1.16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隨著天氣漸入秋冬,流行性感冒的高峰期也即將到來,藥師表示,如何預防與治療流行性感冒,守護自身健康為首要目標。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藥師翟晉德說,患者治療方法仍以症狀緩解為主,或給予抗病毒藥劑治療。抗病毒藥劑應儘可能於發病後48小時內投與效果最好。 症狀緩解常用藥物注意事項:退燒止痛藥、止咳劑、化痰劑、流鼻水藥…等 1. 退燒止痛藥:例如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Brufen)、普拿疼(acetaminophen)等,可退燒及減輕頭痛、肌肉痛等病徵。但使用阿斯匹靈及布洛芬退燒易使胃部不適,宜於飯後服用,阿斯匹靈亦可能增加兒童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發生機率應避免使用。 2. 止咳劑:如有濃痰狀況不建議使用。 3. 流鼻水藥:用來緩解鼻塞、流鼻水的抗組織胺藥(Antihistamines)此類藥物易引起睡意、口乾、頭昏、視力模糊等副作用,使用後應避免駕駛器具。 翟晉德指出,目前健保給付抗病毒藥劑有下列四種: 1. Zanamivir (Relenza®,瑞樂沙旋達碟) Zanamivir乾粉吸入劑,使用需要技巧,優點是局部作用,較無藥物全身性作用。成人治療劑量每天兩次,每次吸入兩劑(2X5 mg),療程5天,不需因肝腎功能調整使用劑量。五歲以上兒童使用劑量與療程與成年人相同。懷孕期間不可使用,除非經醫師診治人為使用效益大於風險。常見的不良反應為頭痛、喉嚨痛、咳嗽與呼吸道刺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的患者應避免使用,因為乾粉吸入劑可能會刺激氣管,增加氣管收縮的機會,使用後若出現支氣管收縮或呼吸功能下降的症狀應停藥並就醫。 2. Oseltamivir (Tamiflu®,克流感,Eraflu®,易剋冒) 成人及13歲以上青少年治療劑量每天兩次,每次75 mg,療程五天;兒童須依照體重調整治療劑量,1歲以下兒童則不可使用Oseltamivir預防流行性感冒。Oseltamivir是懷孕與授乳婦女流行性感冒的首選藥物,使用劑量、療程無須調整與成年人相同。常見不良反應為噁心嘔吐、頭痛,一般患者皆可耐受。 3. Peramivir (Rapiacta®,瑞貝塔) Peramivir為注射針劑,正常成年人治療劑量為300 mg單次點滴靜脈注射15分鐘以上。腎功能不全及接受血液透析患者須慎重使用。懷孕婦女經醫師診治確認使用效益大於風險才可以投與;哺乳婦女在藥物治療期間建議避免哺餵母乳。常見不良反應為腹瀉、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狀一般停藥後不需治療即可以改善。 4. Favipiravir (Avigan®) 使用於符合新型A型流行性感冒通報定義經使用Zanamivir、Oseltamivir治療無效且經醫師評估及病患/家屬同意以專案進口方式使用。口服1600 mg一日兩次,接續四日口服600 mg一日兩次,療程共五日。Favipiravir有致畸胎風險,兒童及已知/準備懷孕者皆不可使用,用藥前須先確認無懷孕,用藥後七日需避孕,藥品會分泌至乳汁中,服藥期間授乳婦女須停止授乳。 希望能藉由上述內容,提升民眾對藥物的認知,協助民眾正確使用藥品並避免副作用的發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