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腳踏車共有2筆結果

  • 您是不是「肺阻塞」高危險者 1分鐘登階測試便知曉!

    文/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提供      摘要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之一,一年造成逾6,000人死亡,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簡稱:肺阻塞)為國人常見的慢性病之一,肺阻塞是一種因為慢性呼吸道長期發炎,導致無法恢復的呼吸道阻塞疾病,引發的原因主要是呼吸道長期受到髒空氣的刺激,例如:吸菸、空氣汙染、在工作環境中吸入粉塵、煙霧或化學物質等,造成呼吸道長時間受刺激,產生發炎反應讓呼吸道分泌過多黏液,進而造成支氣管阻塞,使氣體無法順暢進出肺部,嚴重會導致呼吸困難等問題。     1分鐘登階測試,幫助自我檢測   根據本署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NHIS)顯示,肺阻塞患者有6成認為疾病影響日常生活活動不便,但由於肺阻塞早期易與感冒、氣喘或其他呼吸道疾病混淆,患者易因輕忽症狀或缺乏病識感而延遲就醫,病患確診時病情多已達中重度,而造成延誤治療的黃金時間,特別是長期吸菸的民眾或自覺有慢性咳嗽(長達3週)、濃痰、喘鳴、運動易喘,建議多利用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發展的「1分鐘358」登階測試(爬樓梯),進行自我檢測肺功能的狀況,如有異常應就醫接受專業診斷,避免延誤早期治療時機。 ● 0~30階:如果1分鐘內,登階未達30階,屬於高風險族群,需檢視自身有沒有吸菸史或喘咳痰症狀,盡速就醫檢查。 ● 30~50階:如果1分鐘內,能登階30-50階,屬於中重度風險族群,需多留意自身肺功能。 ● 50~80+階:如果1分鐘內,能登階 50 階以上,表示肺功能相當不錯,屬於低風險族群。     控制您的肺阻塞,請您跟著這樣做 一、戒菸與遠離二手菸   「菸害」是造成肺阻塞最主要的危險因子,研究指出吸菸者罹患肺阻塞的風險較非吸菸者高出6.3倍,另根據本署相關調查,曾吸菸的肺阻塞患者仍有44.1%未戒菸,呼籲患者為改善自身呼吸道症狀及保護親人,都應儘早戒菸。可利用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或洽醫療院所及地方政府衛生所的戒菸門診,尋求專業的戒菸協助。   二、規律正確用藥、定期回診追蹤   支氣管擴張劑是治療肺阻塞的主要藥物之一,應遵醫囑規律且正確使用藥物及吸藥技巧,並按時回診追蹤監測,可有效控制疾病避免惡化。   三、肺部復原運動   患者配合醫囑指示,並依照身體狀況進行肺部呼吸及運動訓練,來增強肺功能,相關運動安排建議:散步、騎腳踏車、噘嘴式呼吸或腹式呼吸。   參考資料: 1. Lokke, A., Lange, P., Scharling, H., Fabricius, P. and Vestbo, J. (2006). Developing COPD: a 25 year follow up study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orax, 61(11), pp.935-939.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04

  • 異地、遠距辦公之「新生活運動」

    文/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提供      摘要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警戒升級,許多職場及工作處所為確保營運不中斷,除遵守企業持續營運指引之防疫規定之外,也已升級為異地、分區、分流或遠距辦公。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落實辦公防疫措施外,營造運動健康氛圍,才能使上班族累積足夠的健康資本,產生最大的生產力,提升健康防護力。     穩固的核心肌群(軀幹和骨盆)可維持良好的體態和脊椎健康,擁有靈活有力的上、下肢活動有助於預防下背痛和肩頸痠痛問題。國民健康署提供三式訓練核心肌群的運動,除了不定時動一動關節外,多利用職場環境隨手找張桌子、椅子和牆壁,以便隨時隨地動起來。           一、推牆抬腿跑 雙手緊貼辦公室牆壁,保持軀幹穩定快速交替抬腿跑步,約10-15秒,可訓練蹬地能力、抬腿能力,以及雙腿協調轉換能力。   二、桌邊伏地挺身 利用辦公室穩固的桌子,雙手與肩同寬伸直扶住桌子,向後退一步,背部挺直身體前傾下壓45度,再慢慢推回站立狀態,每次做10-15下,1次做1-3組,可訓練上肢肌力及核心肌群。   三、椅上風火輪 坐在不會移動的椅子前端,雙手抓緊椅邊,上背微貼椅背,用腹部力量彎曲膝蓋並往胸部方向靠近,就像踩腳踏車一樣的動作,每次做10-15下,1次做1-3組,可強化腹部肌群。   國民健康署呼籲,防疫期間異地辦公仍需維持適度的運動,並依個人健康狀況逐步增加運動的強度或次數。注意運動空間通風、出汗後保暖及適時補充水分並維持健康的體重,以更好的健康狀態共同抗擊疫情。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02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