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獎金、過年紅包還剩多少?為什麼意外之財總是留不住?先來認識你的「心理帳戶」!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農曆春節結束了,年終、紅包是否已經花光光了呢?根據美國研究機構的統計數字顯示,70%的樂透得主在5年之內會破產,所以回想一下你的財務管理,究竟獎金被花到哪裡去了呢?其實,人類的消費行為與「心理帳戶」密不可分,每個人對於金錢來源帶來的價值觀差異,將會影響財務分配的結果,究竟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跟著諮商心理師林佳瑾一起來了解如何謹慎理財吧!
我們在心裡總是會把錢默默分類?什麼是「心理帳戶」?
「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又稱為心理會計學,是由美國行為經濟學家理察塞勒(Richard H. Thaler)提出的概念,人們會經由錢財的來源分門別類,設定項目進行各式各樣的消費。諮商心理師林佳瑾指出,心理帳戶也能解釋人類「不理性」的消費行為,簡單來說,一般人會認為「薪資」是辛勤工作獲得,應該要小心花費、用於儲蓄,但如果有不是透過勞動力取得的紅包或中獎奬金,這種「意外的額外收入」通常會被用於犒賞性質的消費行為,例如統一發票中獎獎金200元,可能會用於購買平時想吃又不敢買的點心,或是高價的冰淇淋等非常態的消費。
心理帳戶與消費行為的關係,你也常巧立名目嗎?
每個人對於商品的價值感不同,願意付出的金額也不同,有些人只要啃一塊雞排就能感到開心,而有些人需要一桌滿漢全席才能獲得滿足。諮商心理師林佳瑾表示,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心理帳戶」,依據個人的需求及喜好程度等價值觀來開立各種帳戶名稱,例如娛樂費、消遣費、治裝費、伙食費或快樂費等。當人處在不理性的狀態時,心理帳戶將顯現相同的金額,卻用於不同的消費方式,例如平時花200元買便當,這時就會以200元買個精緻的蛋糕。倘若巧立各種名目,未加以控制消費,那金錢便會在無形之中耗竭,錢就會存不下來。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意外之財須納入平常的儲蓄,這些收入將會快速地被花光,獲得金錢的愉悅感也會加速消失,還可能會引起焦慮和恐慌。
錢不知不覺就花光了!月光族是心理帳戶失控的表現?
消費行為受到成長背景及工作經驗的影響,如果非因家庭因素造成的月光族,常與工作辛勞、自我憐憫度低下有關。諮商心理師林佳瑾指出,自我憐憫度高的人,會體恤自己的辛勞與付出,避免對自我做出過於苛刻的批判,因此倘若我們能意識到自己工作努力的辛苦,並且感恩自己的辛勤付出,就能撫慰內在的需求,相反的如果無法從內在關懷自己,就會向外尋求慰藉,經常表現在外在的消費行為,以獲得滿足感,像是開立各種名目的心理帳戶,那花費自然就會越來越多。
定位花費、定額使用,消除不理性的心理帳戶!
想存下意外之財其實不難,諮商心理師林佳瑾建議,可以改變自己對於金錢來源的概念,做到定位花費、定額使用,去理性的規劃心理帳戶,如此一來,聰明消費不僅會增加儲蓄,還能讓快樂維持更長更久。
- 轉換金錢來源:將意外獲得或是犒賞之財放進信任的存款帳戶裡,用於生活開銷,內心產生認知這是屬於生活費及未來積蓄,就會做出理性的消費行為。
- 定位花費:依個人的經濟能力將花費設定項目。
- 定額使用:每個項目設定固定金額, 一旦項目金額用罄,就停止消費。
諮商心理師林佳瑾提醒,當我們內在的幸福感無法與自我照顧連結,就會造成心理帳戶失控,所以在感到疲憊時,不妨感恩、體恤一下自己,好好擁抱自我,才能為過度消費設立停損點,不讓自己的消費慾望支配了金錢的流向喔!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