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便秘共有5筆結果

  • 小腹凸出怎麼救?產後「腹直肌分離」竟是腰痠背痛元凶?

    文/陳旻毓 圖/翁嘉妤      摘要  腹直肌分離是許多女性在生產後面臨的常見問題,尤其產婦在第三孕期的過程中,由於子宮和腹腔壓力增加,導致腹部肌肉結構變弱,進而引發兩側腹直肌分離。這種情況不僅影響外觀,還可能導致功能性問題,如腰痛、核心肌力下降等。腹直肌分離雖然不會立即引發疼痛,但長期忽視可能帶來潛在風險。這次就讓我們從腹直肌的結構、判斷方法,到各種治療方式做詳細介紹吧!     為什麼產後這麼容易胖?認識「腹直肌」   腹直肌是人體核心肌肉群的一塊肌肉,位於人體前腹部的兩條肌肉群,左右對稱,從胸骨底部延伸到恥骨,中間有一條肌腱「腹白線」將兩側的腹直肌連在一起。婦產科醫師鍾繼賢表示,腹直肌是維持腹部穩定性的重要肌肉,支撐著身體進行許多日常動作,包括站立、彎腰、抬舉重物等。   然而,當產婦在第三孕期時,因腹腔的壓力很大,把肚子整個往外推出去,導致腹白線支撐能力逐漸變弱,沒有辦法維持結構,兩側的腹直肌往兩邊分開凸出,進而就會形成腹直肌分離。這一現象雖然常見於產後婦女,但部份肥胖者也可能會有類似情況,由於體重迅速增加,肚子也會因為壓力往外凸,也可能會有腹腔變大的效果產生,進而引發腹直肌分離。           雖然說大部份產婦都是在第三孕期發生腹直肌分離,但是往往都會在產後才發現這樣的狀況,鍾繼賢醫師指出,這是因為在第三孕期的時候,孕婦的肚子很大,外觀上看不太出來肌肉呈現,較無法明顯看出差異,一直到小孩出生,腹直肌分離才會較為明顯。     跟著做「這動作」,簡易判斷腹直肌分離!   腹直肌分離本身並不會痛,但是如果要使用核心肌群時,卻會感覺使不上力,影響核心肌力和日常活動。鍾繼賢醫師表示,腹直肌分離的判斷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自我檢測來進行,民眾需要先躺下來,將雙膝彎曲,腳平放在地面上,然後用手輕輕按壓肚臍上方的位置,進行仰臥起坐動作。在這過程中,如果發現肚臍上方有兩側肌肉分開的現象,並且能用手指觸摸到分離的區域,就可能是腹直肌分離的徵兆。           鍾繼賢醫師進一步指出,當分離區域的寬度大於2公分時,可以確定為腹直肌分離。這不僅影響外觀,還可能導致脂肪堆積在肌肉間的空隙中,增加身體的負擔,像是明顯的小腹,無法提重物、無法輕鬆走路,或是性交疼痛、骨盆腔疼痛、臀部疼痛,姿勢不良導致的不適,或是便秘等情形。姿勢不良也是腹直肌分離的一個常見影響,由於腹部無法有效支撐身體,患者容易出現腰痛和姿勢不正的情況,進而影響其他身體部位的健康狀況。   產後兩側的腹直肌是否能自行復位,主要取決於中間的腹白線是否還具有相當的韌性,鍾繼賢醫師解釋,腹白線是一個非常有彈性的結構,基本上還是可以將兩側的腹直肌重新黏在一起,然而對於腹白線肌腱已經被拉扯到完全鬆弛的患者,這時候就不容易自行復原,就需要做額外的治療。     腹直肌分離的治療方式,運動不一定有幫助?   鍾繼賢醫師表示,目前有三種主要的腹直肌分離治療方式,分別是運動、非侵入式治療和手術:   ● 運動 通過深層肌肉訓練,如腹內斜肌的運動,可以幫助兩側腹直肌逐漸靠攏。鍾繼賢醫師提醒,患者應避免進行會加重分離的運動,如仰臥起坐,因為這些動作反而會使腹直肌分離更加嚴重。     ● 非侵入式治療 透過醫療儀器來刺激深層肌肉,這種治療方式的優點是對患者的運動能力要求不高,治療過程相對輕鬆,而且不需要擔心動作不正確會影響效果。鍾繼賢醫師舉例,例如Zfield肌力塑便是利用電磁場脈衝直接刺激腹部的深層肌肉神經,幫助肌肉收縮而不會誘發腹直肌往兩側推出,但治療後也需要特別注意,不要讓腹直肌過度收縮,建議等癒合好了再來鍛鍊。     ● 腹直肌手術 由於手術需要將腹腔打開,重新縫合肌肉組織,恢復期較長,因此是比較少人選擇的治療方式,主要針對無法透過其他方式改善的嚴重腹直肌分離者。   對於部份腹直肌分離者來說,可能會認為這種情況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不大,變得一再忍耐種種不便,但其實改善腹直肌分離的方式並不困難,及時處理可以幫助提升生活品質。鍾繼賢醫師也呼籲民眾不要隨便使用網路偏方,或以不熟悉的方式鍛鍊腹直肌,治療前應先找專業醫師進行評估,確定腹直肌分離程度後,再規劃適合療程,避免過度訓練或不當治療,導致更嚴重的問題。       諮詢醫師:鍾繼賢醫師 學經歷: 台大醫院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 台灣肥胖醫學會會員醫師 亞太美容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美國生殖醫學會會員醫師 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會員醫師 台灣生殖醫學會會員醫師 鍾婦產科生殖不孕症、一般婦產科醫師 星孕國際生殖醫學中心院長 星幸福美學診所精準減重門診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肌少症症狀盤點!3招阻力訓練預防肌少症,寶特瓶、樓梯隨時練 影片|腹直肌分離害我變胖?瘦小腹好難!增肌減脂真的能「躺著瘦」嗎?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10.01

  • 腹直肌分離害我變胖?瘦小腹好難!增肌減脂真的能「躺著瘦」嗎?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腹直肌分離害我變胖?瘦小腹好難!增肌減脂真的能「躺著瘦」嗎?   隨著天氣熱到發瘋,從去年開始一直紅到今年的腹肌熱潮,今年也在許多穿搭場合上顯現,利用短版上衣露出小蠻腰,不只涼快散熱,也呈現出「胸下都是腿」的健康美型趨勢。在羨慕Jennie、張員瑛姣好身材的同時,你是不是也很煩惱自己明顯的小腹,讓體態看起來不是那麼美觀呢?其實在醫美技術發達的時代,「躺著瘦」可能真的不是夢想囉!這次美醫誌要談的就是「腹直肌分離」,讓我們從變胖的原因之一開始認識起,一步步改善小腹問題!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32 什麼是腹直肌? 01:44 如何判斷腹直肌分離? 02:41 腹直肌分離有什麼風險? 03:07 肌肉可以自行復原嗎? 03:39 腹直肌分離的治療方式 05:09 醫師小提醒       諮詢醫師:鍾繼賢醫師 學經歷: 台大醫院婦產部兼任主治醫師 台灣肥胖醫學會會員醫師 亞太美容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美國生殖醫學會會員醫師 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會員醫師 台灣生殖醫學會會員醫師 鍾婦產科生殖不孕症、一般婦產科醫師 星孕國際生殖醫學中心院長 星幸福美學診所精準減重門診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中醫減肥有效嗎?年後發胖怎麼救?該選埋線還中藥? 影片|把脂肪變獎金?公司舉辦減肥比賽,員工瘦身的方式讓人驚呆了!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7.29

  • 便秘藥有副作用?擺脫藥物依賴,「3要點」讓你排便更順暢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每個人可能都有和便秘奮戰的經驗,苦苦坐在馬桶上,就是無法順利排便,不僅腸道及屁屁不舒服,也會影響好心情,想要緩解這種痛苦,許多人普遍優先考量的,就是使用便秘藥物,但是你知道嗎?長期使用治療便秘的藥物,可能會對產生藥物依賴!久而久之腸道就「罷工」了?看陳怡安藥師介紹各種便秘藥劑的特性與使用方法,幫助你擁有正確的用藥觀念,助你無「糞」一身輕,天天順暢無比!     你便秘了嗎?3徵兆辨排便   現代人作息不規率,生活壓力大,飲食不均衡,很多人都有便秘的困擾。有些人需要長期依賴軟便劑或瀉藥才能排順利排便,可能導致身體產生藥物依賴性,甚至讓腸道失去原有的正常機能。如何判斷自己是否便秘了呢?陳怡安藥師提醒,如果發生以下3種症狀,就要當心可能有便秘的狀況。   ① 排便困難 ② 糞便質地堅硬 ③ 3天以上未排便   發生便秘時,應著手調整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陳怡安藥師指出,如果使用非藥物的方法仍無法順利排便,在醫師或藥師的指示下使用藥物輔助,能有效改善便秘情形。     常見的治療便秘藥物   常見的治療便秘藥物為軟便劑、膨脹型瀉劑、刺激型瀉劑、鹽類滲透壓瀉劑及甘油球灌腸。陳怡安藥師提醒,由於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使用藥劑前務必諮詢醫師或藥師,以確保用藥安全。   1.軟便劑   軟便劑是一種介面活性劑,在腸道內促進水份與脂肪混合,幫助糞便軟化順利排出。軟便劑屬於溫和型的治療方式,大約1~3天會產生效果,通常與刺激性的瀉劑一起使用。服藥時應多喝水,請勿與礦物油類的瀉劑一起使用。     2.膨脹型瀉劑   膨脹型瀉劑屬於溫和型藥物,幫助糞便的體積膨漲,進而達到刺激腸道蠕動產生便意。患者應補充充足的水份,利於藥效發揮作用。特別提醒,藥劑作用時間長,約12~72小時,不適合用於急性的便秘治療。     3.刺激型瀉劑   刺激型瀉劑分為口服劑及肛門栓劑,直接刺激腸道神經、促進蠕動,有效緩解嚴重型便秘。口服藥物作用時間約8~12小時,建議於睡前服用。栓劑的作用時間約15~30分鐘,使用時可能會伴隨腸絞痛或噁心、嘔吐的副作用。陳怡安藥師提醒,長期使用刺激型瀉劑應注意藥物依賴性及電解質不平衡,造成體內鉀離子流失,嚴重者可能引發低血鉀症,不適用於急性發炎或嚴重脫水的患者。   栓劑的使用步驟:①洗淨雙手→②由上方撥開栓劑的外包裝硬殼→③取出子彈型栓劑→④將栓劑的尖頭部位朝肛門內推入1至2個指節深。     4.鹽類滲透壓瀉劑   鹽類滲透壓瀉劑會在腸內形成高滲透壓的環境,將水份導入腸道以軟化糞便,同時刺激腸道蠕動產生排便感,大約1至3小時發生作用,適用於急性便秘患者。如果是腎功能不佳及充血性心衰竭的患者,應注意電解質不平衡的問題,使用藥物前務必諮詢醫師或藥師。     5.甘油球灌腸   甘油球屬於高滲壓的緩瀉劑,使用方式是將甘油球的頂部靠在直腸壁上利於吸收,藥劑會刺激腸道蠕動以軟化糞便,大約15分鐘就會發生作用。如果長期使用甘油球,容易造成腸道蠕動紊亂,並且不利於好菌生長,反而增加腸道壞菌,應特別留意。     長期仰賴便秘藥物,小心產生藥物依賴   許多便秘患者會對藥物產生心理依賴,例如長期使用瀉藥的患者,如果一天沒有排便,容易感到緊張、焦慮,因此習慣性地使用藥物幫助排便,反而造成惡性循環。如果長期依賴外力或藥物來代替正常的腸道運作,腸道可能發生蠕動怠惰或停滯的現象,進而影響瀉劑及灌腸劑的效果。陳怡安藥師提醒,長期需要使用藥物才能順利排便的患者,可詳述個人生活習慣、病史及排便狀況向專業的醫療人員諮詢,透過漸進式的醫療計劃,幫助患者脫離藥物依賴。     調整飲食及生活習慣,改善便秘困擾   便秘困擾令人身心疲憊,陳怡安藥師表示,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排便的頻率及速度,隨著年紀增長,生活習慣與飲食習慣與以往不同,不需要因為自身排便頻率改變而感到焦慮。想要改善便秘,應從日常生活飲食及作息著手,建立腸道健康機制,排便就能自然又順暢。   ● 飲食調整是改善便秘最重要的一環,多吃蔬菜水果、攝取充足水分,促進腸道蠕動。 ● 建立良好的運動習慣,時常活動筋骨,促進腸道蠕動,維持消化功能。 ● 有便意就去上廁所,不要過度忍耐。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口乾舌燥不一定是火氣大,手腳冰冷也不一定是身體涼!養生食補前,先搞懂自己的體質! 影片|便秘藥會成癮?軟便劑、瀉藥、灌腸藥差在哪?排便問題這樣解!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4.09

  • 便秘藥會成癮?軟便劑、瀉藥、灌腸藥差在哪?排便問題這樣解!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便秘藥會成癮?軟便劑、瀉藥、灌腸藥差在哪?排便問題這樣解!   便秘問題難以啟齒,說是大問題倒也不至於,但這老毛病纏身總是很困擾,因此不少人都選擇自行買藥解決,但是長期光靠軟便劑、瀉藥,就能解決排便問題嗎?本集麥德森事務所帶你來了解排便的奧秘,藥物不是萬靈丹?不要再被便秘影響生活品質啦!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1:09 什麼是軟便劑? 01:37 什麼是膨脹型瀉藥? 02:00 什麼是刺激型瀉劑? 02:46 栓劑的使用方式 03:05 什麼是鹽類滲透壓瀉劑? 03:36 什麼是甘油球灌腸? 04:06 長期仰賴藥物排便可能會有依賴性? 05:12 改善排便狀況,戒除對藥物的依賴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消脂針、消脂點滴、瘦瘦筆怎麼選?醫美減重真的是懶人福音? 影片|中醫減肥有用嗎?為何我減得這麼慢?該選中藥還埋線?年後減重必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2.12

  • 口乾舌燥不一定是火氣大,手腳冰冷也不一定是身體涼!養生食補前,先搞懂自己的體質!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每個人的體質大不相同,在中醫理論中,體質會影響診斷及治療方針,體質不同的患者即使身體出現相似的病兆,治療方法也會不同。我們都知道人體可以概略分為「寒性體質」及「熱性體質」,但你真的知道自己是屬於何種類型嗎?夏天火氣大,所以需要猛喝青草茶?精神不濟時,喝人參飲可以助養神?中醫可沒這麼簡單!這次美醫誌可能會顛覆你以往所認知的養生食補觀念,帶你深入認識中醫的養生訣竅!     如何判別寒性、熱性體質?醫師提醒「不能忽視氣血循環」   中醫講究陰陽平衡,從體質脈絡探尋症狀來源,對症使用中藥治療,或搭配食補養生,以獲得健康平和的體魄。中醫師張哲銘指出,中醫可以將人體體質大致分為二種,分別為「寒性體質」及「熱性體質」。一般所指「寒性體質」大多屬於虛寒體質,由於身體功能低落,導致代謝及產熱功能下降。「熱性體質」可能因散熱功能不良,身體熱量無法順利排出,長期積累在體內,或是因身體的發炎現象,出現燥熱。   中醫師在判斷體質時,除了寒性或熱性的分類外,氣血循環順暢與否也是重要因素。張哲銘醫師表示,當氣血堵塞時,身體會因為循環不良,導致廢物堆積,氣血無法順利輸送,堵塞部位氣血積滯在一個區域,身體出現燥熱的狀態,便會出現俗稱的熱性體質,但是氣血無法順利送達身體的其他器官或組織,這些缺乏氣血滋養的部位,就會氣血不足、功能虛弱,造成寒性體質,所以很多時候的熱性和寒性體質是交錯存在的。     寒性體質也會口乾舌燥?嘴破不一定是因為火氣大?   一般民眾對於體質的觀念,通常都是依靠身體的一些徵兆來判定,但臨床上需要通盤考量,光靠少數幾個症狀評估是不準的,例如常聽到的「火氣大」或身體「虛寒」等說法,然而這些觀念並非全然正確,張哲銘醫師便以常見的熱性及寒性體質症狀,說明影響體質判別的因素。     ● 常見的熱性體質迷思   1. 口乾舌燥:我們普遍認為身體發炎時,身體偏燥熱,需要較多的水份代謝,身體自然會想要攝取較多的水份,所以會認為口乾舌燥屬於「火氣大」,但其實虛冷體質也可能出現口乾舌燥的症狀。張哲銘醫師指出,這種類型的患者由於身體缺乏能量,喝進體內的水無法正常運行,不能運送到身體需要的部位,而是直接從小便排掉,就變成怎麼喝都止不了渴,所以燥熱、虛寒、甚至氣血循環不良都可能口乾舌燥。   2. 嘴破:一般傳統觀念都認為嘴破是屬於火氣大,火氣大時代表體內發炎,所以嘴破時會有紅腫及疼痛的症狀。但是如果身體虛寒時,因為代謝較差、身體修復能力較弱,也會有嘴破的情形,這類嘴破的疼痛程度相對較低,但需要較久的時間才會癒合。   3. 便秘:便秘是火氣大常見的症狀,但身體虛冷時,因為腸胃蠕動速度太慢,導致糞便在腸道待的時間太久,水分被抽乾了.也會造成便秘。     ● 常見的寒性體質迷思   1. 手腳冰冷:氣血不足輸送至四肢的能量太少,容易造成手腳冰冷,讓身體感到寒冷。然而氣血瘀阻也會造成手腳冰冷,瘀阻有可能是因受傷,也可能因為過度燥熱產生(熱瘀),如果僅靠手腳冰冷症狀,是無法正確判斷體質的。   2. 腹瀉:寒性體質會造成腸胃吸收水份功能下降,蠕動功能也異常,因而產生腹瀉的情形。臨床上也有熱性腹瀉的情況,常見於吃完麻辣火鍋後,所謂的「像被燒過」一樣的腹瀉現象。     熱性體質怎麼顧?除了肝火竟還有虛火?   張哲銘醫師表示,日常飲食和生活作息,都會影響我們身體的修復能力,中醫師會根據每個人的體質差異,採取不同的食補方式。     ● 熱性體質:注意肝火、虛火及發炎   肝火:肝臟是排毒的器官,身體在過勞的時後,如果無法獲得足夠的休養,又攝取過多油炸的食物,會加重肝臟代謝工作,造成肝過勞現象、毒素排除功能降低,進而產生肝火。平時需注意飲食習慣,不吃油炸食物、不喝酒,配合多休息,也不要染髮,避免染劑影響健康,一般的養肝茶大多就是退肝火的藥,能減少肝的過勞及發炎,但對於代謝狀況改善有限,建議不要用太多,不然可能有副作用。   虛火:分為氣虛及血虛。當氣虛時,可能會影響毛孔正常開合功能,無法排出多餘的熱量,形成身體燥熱的情況;還有一種類似功率不足,但為達效果過度消耗,也會出現躁熱。張哲銘醫師形容,當血虛(或陰虛)時,可以把人體想像成一個水壺,在身體能量不變下,身體的水量變少(陰血缺乏),相對的水溫會突然升高,身體就會出現燥熱。   發炎:發炎可簡單分為病菌感染及無病菌感染。病菌感染是因為受傷或生病時細菌入體引起,身體會產生免疫反應,產生紅腫或發燒等,比較屬於實熱症,中醫師通常會使用黃芩、黃蓮等中藥材進行治療。如果是無菌性發炎,則與慢性發炎及疼痛有關,當身體長期有傷病未癒,或氣血循環不良時,會造成身體部份細胞缺血、缺氧,進而造成細胞壞死,並因此產生發炎反應,身體就會呈現燥熱的狀況,這個屬於瘀和虛的混合狀態。     ● 寒性體質:注意實寒及虛寒   實寒:身體受寒或食用過於寒冷的食物而使身體受傷,治療不完全或是問題拖久了,則可能會轉成虛寒狀態,建議即時尋求專業醫師診斷治療。   虛寒:身體虛弱,導致產熱功能降低,造成身體虛冷。張哲銘醫師指出,中醫診療會針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選擇相對應的藥物治療,但是補的時候也要注意氣血流通好不好,以及使用的藥物所補的區域不同,例如人參、黃耆是有益於補心、補肺功能的治療藥物,而杜仲和枸杞有益於補腰、腎功能,如果為陰虛或血虛的患者,則會以當歸、何首烏治療。     送禮補品知多少?人參原來還有分?   年節送禮時,超商、藥局或量販店琳琅滿目的養生食品,讓人看了目不暇給,不知該如何選擇?張哲銘醫師建議,事先了解收禮者的身體狀況,選擇適合的補品,才能夠送得健康又實際。         雞精:偏中性,屬於平性食物,常用於補充蛋白質、胺基酸及維生素等營養。雞精與雞肉的的差別在於吸收方式,長輩的牙口比較不好,咀嚼及吞嚥功能不佳,食用雞精不僅比較方便,還能輕鬆攝取營養素。   靈芝:偏涼性,適合退肝火。對於原本免疫功能不穩定者或是已在服用退肝火藥物的患者,食用靈芝可能反而造成免疫功能的混亂,須特別注意。   人參飲:偏溫性,益於補心、補肺功能,適合氣虛和氣陰兩虛者。人參又分為紅參(韓國參)及白參,紅參因為是以藥物泡製過,所以外觀呈現紅色,偏熱性,利於強心,但紅參為急救用藥,不建議民眾自行購買,使用前請向醫師或藥師諮詢。而市面常見的人參飲,多採用白參製作,利於補氣滋陰,適用於講話口乾的滋潤補氣。     諮詢醫師:張哲銘醫師    學經歷: 仲人中醫診所 主治醫師 緻和中醫診所 主治醫師 東門中醫診所 主治醫師 世宏中醫診所 主治醫師 童綜合醫院 中醫科主任 頤禾中醫診所 院長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中西醫雙主修)學士     延伸閱讀 文章|吃不胖真的是好事嗎?營養師曝隱憂!想要健康增肌增重,必須掌握飲食關鍵5原則! 影片|嘴破=火氣大?退火就要喝青草茶?你可能一直以來都搞錯了!中醫食補觀念大解析!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8.09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