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修圖共有4筆結果

  • 我家小孩有容貌焦慮?小學生開美妝直播?認識絲芙蘭孩童現象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在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下,人們對於外貌的追求已是一種日常現象,但你是否發現這些美妝社群分享者的年齡已經越來越年輕呢?近年國外新興的名詞「絲芙蘭孩童」,意指小學生在下課後會到美妝保養品連鎖店Sephora購買高額的化妝品、保養品,也學著拍攝社群影片分享,成為同齡人中的自媒體傳播者。為什麼孩子這麼小就開始在意外貌,不惜花費大量金錢、時間呢?這樣的狀態是否代表容貌焦慮的年齡層正在逐漸降低?身為家長又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這個現象吧。     未成年化妝太早熟?你身邊也有「絲芙蘭孩童」嗎?   當自媒體盛行,社群平台變成每個人經營自我形象的最低門檻,「絲芙蘭孩童」就出現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絲芙蘭」音譯於國外美妝保養品連鎖店Sephora,指的是孩童在下課後會到絲芙蘭購買化妝品、保養品,勇於展現自我的孩子更會拍攝影片,將自己的美妝保養技巧分享給觀眾。   這些熱衷於美妝保養的「絲芙蘭孩童」往往需要大量的彩妝用品或是高貴的保養品,這些龐大的消費金額並非孩童能負擔,只能尋求父母支援或是把零用錢拿來偷偷購買,但為什麼這些孩童會這麼追求外在容貌的形象呢?這是一種容貌焦慮的表現嗎?   針對「絲芙蘭孩童」的表現,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認為,這其中存在著心理與社會因素的綜合因素,青少年使用社群媒體的普及性變高,許多短影片很多都是分享自身的化妝保養技巧,有時候這樣的流行文化,可能是這些孩童追尋潮流的一個展現,也可能是他們內在對於自我探索的需求。這些年輕的「絲芙蘭孩童」會想要透過模仿家裡的成員、手足或者是他們的偶像,並用自己的好奇心去創作的彩妝藝術,呈現自我價值的認同,與藝術創作有點類似,不見得全然是容貌焦慮。   在未成年階段,孩童們的內在會有「歸屬感」的需求,歸屬感通常會從同儕認同而來,若是完全跟不上話題,往往就會被孤立在群體之中。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指出,這些孩童的自我認同與歸屬感,是建立心中安全感很重要的一個方向,家長可以不用過度往負面方向解讀。     社群媒體加速了「絲芙蘭孩童」的誕生   絲芙蘭孩童增加的原因,與社群及修圖軟體盛行有著不可分割的原因,現今有各種不同的App和方便的社交平台可以使用,我們在網路上看見大部份都是精修後的圖像,但孩童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形象還沒有內定的時候,容易產生恐慌與焦慮,而精修過的圖像容易使人陷入完美容貌的誤區中,好像所有人皮膚都很好、容貌長相特別完美,過著精緻閃耀的生活,但其實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們不應該過度依賴網路,從而產生了非理性的執著。   社會結構的改變,化妝已經是普遍的日常習慣,這些唾手可得的保養美妝產品、隨處可見的藥妝店、網路上大量的彩妝保養影片,都會不斷帶給人們強烈的刺激。     對自己的外貌缺乏自信?難道我有「容貌焦慮」嗎?   當我們出門的時候,會過度的擔心自己的一些小缺陷,害怕別人注意到那一點點的不完美,於是花了很多時間在整理儀容,甚至對自己的形象抱持負面評價。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指出,其實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容貌焦慮,但當這樣的焦慮已經影響我們的生活、工作時,如果你已經過度的擔心容貌,並且為此感到害怕,從而讓自己受到強烈的影響,這便有可能是「身體臆形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縮寫:BDD)的表現。   林佳瑾諮商心理師進一步表示,身體臆形症代表已經不只對自己的容貌感到自卑,而是過度在意容貌到影響到正常生活的程度,例如已經吹毛求疵到覺得臉部不對稱,或認為他人總是在批評自己的外貌等,但其實從現實情況來看,臉部自然是無法完全對稱的,也沒有人會比你更在意自己的容貌。身體臆形症的患者便會像例子中一樣,會對自己的外貌產生較多的臆想,臆想之嚴重到最後完全出不了門,並因此感到情緒低落、食慾不振,有些人甚至會出現自殘傾向,並產生自殺的念頭,建議立刻到精神科就診,搭配藥物、認知行為、心理諮商等方式治療。除此之外我們可以也可以透過身體臆形症測驗,去了解自己是否有容貌焦慮的傾向,盡早進行治療。   身體臆形症測驗:https://bddfoundation.org/information/do-i-have-bdd-test/     你家也有絲芙蘭孩童嗎?   當發現家裡孩子對於外在容貌過於執著,儼然成為「絲芙蘭孩童」時,家長若是在這個時候去指責孩子,可能會使得親子關係陷入僵局,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提供以下幾個步驟,來幫助家長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   1.詢問開放式的問題,理解動機   引導孩子主動表達自身想法,了解其想接觸保養品與化妝品的原因,例如是因為同儕認同、自我追求、藝術創作,還是對於外在容貌的恐懼。家長不應預設立場,認為這種情況一定是負面的,否定孩子想這麼做的理由。   2.指導正確的保養護膚步驟   引導孩子認識彩妝保養品的優缺點和使用方式,了解過度刺激皮膚可能會造成的傷害,建立正確的衛教知識。   3.理解並尊重   若是已經提供正確的保養知識,並妥善建立孩子對於容貌追求的健康觀念,孩子依然希望能追求自己的理想,建議不妨也抱持開放的心態,對孩子的選擇表示理解並尊重,引導他建立自信,學習接納自己所有的一切。     緩解容貌焦慮的方法   容貌焦慮是現今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指出,想要擺脫容貌焦慮,要先減少對於外表、容貌類社群媒體的依賴,並逐步改變自身的生活習慣,例如減少化妝的頻率,測試不化妝是否真的會對生活造成強烈的影響,慢慢扭轉自己對於完美容貌的執著,試著挖掘出自身除了容貌外的獨特性,逐步地接納自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你被洗腦了嗎?認識心理操縱手法,原來「這種課程」不合理! 影片|青少年過度在意外表,原來不一定是容貌焦慮?你做過身體臆形症測驗嗎?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5.03.11

  • 青少年過度在意外表,原來不一定是容貌焦慮?你做過身體臆形症測驗嗎?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青少年過度在意外表,原來不一定是容貌焦慮?你做過身體臆形症測驗嗎?   經歷聖誕節後,跨年活動也將隨之而來,社群媒體上充滿許多年輕族群參加各種活動,精心打扮的照片或影像,但是有些裝扮或修圖後的模樣,竟然已經讓家長認不出這原來是自家小孩了?為什麼青少年們會這麼追求想中的外貌呢?先等等,你聽過「絲芙蘭孩童」嗎?這個詞來自於國外的小學生,在下課後會到絲芙蘭購買所費不貲的化妝品、保養品,甚至拍攝影片分享自己的美妝保養秘訣。為什麼小孩會這麼小就開始在意外貌?還花費大量時間、金錢鑽研呢?這真的是「容貌焦慮」嗎?家長又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呢?先別一味責怪、否定孩子的想法,不妨好好坐下來看看今天的《Ariel聊心室》吧!   身體臆形症測驗: https://bddfoundation.org/information/do-i-have-bdd-test/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41 什麼是「絲芙蘭孩童」? 01:01 絲芙蘭孩童是容貌焦慮的表現? 01:57 絲芙蘭孩童逐年變多的原因 02:55 容貌焦慮與身體臆形症 04:14 給絲芙蘭孩童及其家長建議 05:05 練習緩解自我容貌焦慮的方法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心理輔導諮詢委員 耕心療癒診所心理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師 國防部海軍艦隊及陸戰隊指揮部講師 國防部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講師 高雄市勞工局職涯發展講師 高雄市社會局培訓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害怕變老?初老心理學帶你回顧個人的「人生任務」階級表! 影片|我就爛!不想努力是因為「習得性無助」心理?原來躺平很合理?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12.30

  • AI技術導入醫美?肌膚鬆弛不再靠修圖,認識時空E電波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臉上的細紋總是在不經意間透露出年齡,因此許多民眾會尋求醫美療程的幫助,讓皮膚維持Q彈緊實。隨著醫美療程推陳出新,「時空E電波」結合特殊的微針探頭,使能量能夠深入皮膚,搭配AI智能自動調整能量脈衝,達到改善皺紋的目的。原來AI的運用已經進展到醫美領域,那又有那些族群適合呢?術後又有什麼要留意的細節?懶人包完整告訴你。     肉毒也改善不了該怎麼辦?為什麼皺紋這麼難消除?   皺紋是皮膚老化過程中的一大標誌,無論是動態紋還是靜態紋,隨著年齡增長,膠原蛋白流失、脂肪萎縮、骨骼變薄等問題逐漸浮現,令皮膚失去彈性,皺紋也就更加明顯。臉部皺紋可以概略分成「動態紋」和「靜態紋」兩種,其特性如下:   ● 動態紋 通常因肌肉運動而產生,當肌肉放鬆時,這些皺紋便會消失,也就是所謂的「表情紋」,代表做表情時會出現的紋路。   ● 靜態紋 是指皮膚彈性纖維失去彈性、膠原蛋白流失、皮下組織萎縮而形成的一種固定不變的紋路,也是除皺的主要目標之一。   整形外科醫師楊菘宇表示,以往談到除皺,通常會使用肉毒桿菌來減少肌肉的收縮運動,達到放鬆臉部皺紋的目的,但肉毒桿菌雖能暫時緩解動態紋,可是在面對靜態紋,或是由深層結構引起皺紋狀況時,改善的幅度可能也有所限制,因此針對這類問題,必須結合多種療程,採用能夠深入真皮層甚至更深層的技術,才能從根本對抗皺紋。     新一代的電波拉提?時空E電波與傳統電波的差異   傳統電波技術早已在美容界佔有一席之地,其原理是透過電波加熱皮膚,刺激膠原蛋白的增生。然而傳統方式的熱能傳遞較不穩定,可能會影響到表皮,造成皮膚表層的燙傷或不適感。楊菘宇醫師指出,傳統電波的熱能傳遞路徑是由外而內,代表熱能會先經過表皮,再到達真皮層,過程中就有可能讓表層皮膚受到傷害,而時空E電波則是使用特製的微針,可以直接刺入真皮層甚至更深處,將熱能精確地傳遞到目標區域,這種精準的加熱方式不僅更為安全,也更能幫助刺激纖維母細胞,促進膠原蛋白的生成,達到緊緻肌膚、減少皺紋的目的。           時空E電波的特色在於導入了智能AI控制技術,幫助療程更加精準安全,楊菘宇醫師說明,智能AI控制能夠在治療過程中即時偵測皮膚的電阻變化,並根據電阻調整脈衝時間和電波功率,確保熱能的傳遞更為均勻,避免熱點或冷點的形成,代表每一次的治療都能根據個人皮膚的實際狀況進行精細調整,加強療程整體的精準度和效率。楊菘宇醫師更進一步指出,時空E電波特製的微針,可以深入皮膚4毫米,而其電波延伸技術則可以使熱能延伸至更深的8毫米,這樣的深度能夠刺激更深層的纖維母細胞及筋膜,進而促使膠原蛋白生成,幫助肌膚恢復彈性緊實。     複合式治療,打完電波打肉毒?多管齊下事半功倍   楊菘宇醫師表示,時空E電波適用範圍廣泛,幾乎適合所有想要改善皺紋的族群,也可以視為持續改善皮膚狀況的長期方案,在專業醫師的評估下,還可以規劃複合式療程,例如與肉毒桿菌、玻尿酸或其他醫美填充物互相搭配,針對不同層次的皮膚問題進行綜合治療。   以動態紋而言,楊菘宇醫師進一步說明,可以在時空E電波治療前後,進行肉毒桿菌的注射,以抑制過度活躍的肌肉,進一步減少皺紋的產生;而針對皮下脂肪萎縮,或骨骼流失導致的凹陷,則可以考慮搭配玻尿酸或晶亮瓷填充劑,改善臉部的立體感和飽滿度。   若是年紀較長、老化鬆弛較明顯者,也可以藉由多次治療幫助軟組織重塑,楊菘宇醫師指出,這樣的多層次治療策略,不僅能夠改善表層皺紋,更能從根本上提升整體皮膚的質感,但綜合治療需要專業醫師的評估與操作,患者應選擇經驗豐富的醫師,術前也應進行詳細的規劃,以確保安全。     這些人要注意!不適合時空E電波的族群   雖然時空E電波適用範圍廣泛,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楊菘宇醫師提醒,以下4大族群應避免進行療程,並於術前主動向醫師告知個人的病史、生活習慣及健康狀況,幫助醫師做療程規劃上的評估,確保療程的安全性。   1.裝有心率調節器或去顫器者:電波技術的使用,可能干擾心臟裝置的正常運作,因此這類族群通常不適合進行電波療程。 2.懷孕或哺乳期的婦女:這個時期的女性,建議應避免可能對胎兒或嬰兒造成潛在風險的療程。 3.皮膚有發炎狀態者:例如患有嚴重痤瘡或其他皮膚病變的患者,治療可能會影響發炎狀況,建議康復後再請醫師判斷是否適合。 4.患有自體免疫性疾病者:尤其是與皮膚相關的自體免疫性疾病特別不適合,這些疾病可能會因治療而惡化。     定期保養、初次嘗試者,都應與醫師詳細討論   關於時空E電波的療程次數,楊菘宇醫師指出,一般建議的治療次數為3~6次,具體的次數和間隔需根據個人皮膚狀況來決定,而初次接受治療者,通常建議間隔4~6週進行一次療程,以確保膠原蛋白的穩定增生和皮膚狀況的逐步改善。楊菘宇醫師說明,時空E電波療程是漸進式的,因此患者可根據治療後的狀況和醫師的建議,進一步調整後續的療程次數,確保最終能夠達到理想的狀態。     美醫小教室:術後注意事項   在進行時空E電波治療後,皮膚可能會出現短暫的泛紅現象,楊菘宇醫師表示,一般在1~2天內會自行消退。此外,因為時空E電波利用熱能進行治療,皮膚需要充份保濕,治療後的一週內應避免使用任何酸類產品或進行去角質處理,以防止皮膚受到進一步的刺激。       諮詢醫師:楊菘宇醫師 學經歷: 楊菘宇整形外科診所 院長 美國整形外科專科醫學會國際會員 台灣整形外科專科醫師 台灣整型外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外科專科醫師 Sinclair原廠認證ELLANSÉ洢蓮絲 培訓講師 中華民國高壓曁海底醫學會醫師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除肝斑怕反黑?矽谷電波深層養膚,修復肝斑治療關鍵的「那個洞」 影片|抗皺新助力!AI智能也來幫我做醫美?原來微針電波可以插得這麼深!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9.03

  • 整形真的能緩解容貌焦慮嗎?用修圖軟體竟是整形成癮前兆!?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整形真的能緩解容貌焦慮嗎?用修圖軟體竟是整形成癮前兆!?   近年來總能在新聞媒體上看見關於整形上癮的案例,像是全身要整成和芭比娃娃一樣,或者是整了一次還不夠,又再整二、三次,只為追求成為最美。然而從旁人眼中看來這似乎是一種病態的症狀。今天美醫誌不聊關於醫療手術的內容,要帶你來一探究竟關於「整形成癮」這件事,一整再整求美真的無上限嗎?     各節重點: 00:00 精采預告 00:21 「整形成癮」是什麼? 01:51 是否和先天、後天有關係? 02:37 出現上癮的原因有哪些? 03:32 強迫症的症狀有哪些? 05:58 嚴重上癮情形是否可以藉用藥物來減緩呢? 06:44 出現成癮的行為時,可以如何去控制?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諮詢醫師:陳柏豪醫師    現職: 耕心療癒診所 醫師 學經歷: 台灣精神專科醫師 高雄長庚精神科總醫師 高雄長庚精神科住院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延伸閱讀 文章|變性手術不是說變就變?原來術前需要經過這麼多道手續! 影片|醫師心理大解密!分享醫師執刀前的身心調適!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3.04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