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經閒置10分鐘了,為您推薦其他文章!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
搜尋心理學共有8筆結果
圖、文/翁嘉妤 摘要 你的朋友中是不是經常有人,明明約定10點集合,卻總是在10點5分才姍姍來遲,甚至到了10點半都還沒出現呢?又或者你才是那個經常讓朋友等待的人?這種習以為常的遲到不只會出現在日常生活中,還可能會表現在職場上,不僅耽誤了既定的行程,也會影響他人對你的信任感,對許多人而言是生活中相當困擾的問題。心理學家提出「時盲症」(Time Blindness)的概念,來描述這類難以掌握時間分際的現象。到底遲到的人為什麼明知「要守時」,卻還是會晚來呢?總是說著「下次不會了」卻還是依然故我,要怎麼改變習慣性遲到呢?就讓林佳瑾諮商心理師協助你妥善的掌握時間吧。 當遲到已經成為習慣?什麼是「習慣性遲到」? 習慣性遲到指的是經常無法準時出現,已經對生活、工作和人際關係造成了顯著的影響。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表示,雖然在目前的醫學診斷手冊DSM-5中,並沒有針對「習慣性遲到」給出明確的病理診斷標準,然而一些心理學家提出「時盲症」(Time Blindness)這一概念,可以幫助解釋無法準確感知時間流逝或判斷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解釋,這些人可能在感受時間的流逝上,與他人普遍的客觀認知較為不同,有時我們認為的「1分鐘」並非實際的「1分鐘」,每個人對時間的感知都略有不同,而這樣的差距放大到10分鐘、甚至1小時,往往會導致重大的誤差。 你的1分鐘不是我的1分鐘?造成「時盲症」的原因 「時盲症」並不僅限於輕微的時間感知偏差,而是當這種狀況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時,便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當遲到行為已經導致工作效率下降、人際關係緊張,甚至影響自我形象時,就不再只是單純的時間管理問題,可能是一種潛在的心理狀態。 ● 完美主義 完美主義者是很容易陷入習慣性遲到的族群,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表示,完美主義者對於出門前的準備總是追求無瑕疵的結果,無論是穿搭、物品整理、準備雨具等,他們都力求準確無誤。然而,這種過度的準備與不確定性應對,往往讓他們在最後一刻陷入「我還可以再做得更好」的心理循環中,導致原本預計的時間完全失控。例如完美主義者可能會在最後1分鐘想到要換鞋、換個更適合的包包、再上一下廁所、再確認東西是否都帶齊,結果造成10分鐘都無法出門。 ● 享受臨界壓力的快感 另一種造成習慣性遲到的心理特質,可能是喜歡享受「壓線」的心理。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指出,有些人習慣在最後關頭完成任務,他們享受這種臨界時間壓力下,帶來腎上腺素飆升的刺激感。在壓力的驅動下,這些人反而覺得自己能夠在短時間內達成目標,並且每當順利完成時,他們會產生一種「我成功了」的快感,這也助長了他們不斷在時間底線上挑戰的行為。 ● 挑戰權威的心理 有些人對於權威有一種內在的反抗情緒,這種反應可能源自於兒時對於規範的不滿。當他們被要求遵守時間時,內心會不自覺地產生對抗心理,導致他們故意遲到,以此來表達對於規則的不服從。這是一種被動攻擊行為的體現,表現出來的行為似乎只是無意的拖延,但背後卻隱藏著深層的心理反應。 ● 自以為能「多工處理」 有些人自認為能夠同時處理多項任務,認為可以幫助提高處理的效率。然而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提醒,多工處理其實是時間管理中的陷阱。研究表明,當大腦在同一時間試圖應對多項任務時,無法有效處理每一件事情,因為大腦只能全神貫注在單一任務上,因此多工處理反而會影響對於時間的感知,結果就是感覺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完成所有任務,但最終卻往往錯過預定時間,致使檔案遲交或是與他人的約定遲到。 ● ADHD與ASD的影響 在某些情況下,習慣性遲到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先天的心理或神經特質,例如注意力缺陷多動症(ADHD)與自閉症類群障礙(ASD)的患者,這類族群對時間的掌控力較為薄弱,可能需要透過專業的心理或醫療介入,來協助患者改善他們的時間管理能力。 準時好難?被封「遲到王」反而更容易遲到? 林佳瑾諮商心理師建議,改善習慣性遲到的第一步,就是釐清遲到的根本原因。例如完美主義者需要學會降低對自我準備的要求,接受「足夠好」的標準,從而避免浪費過多時間在不必要的細節上。此外,事先制定詳細的時程表,也能夠幫助對時間掌控力較差的人了解每個步驟所需的時間,進而避免因時間感知錯誤而導致的拖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強調,這種「上帝視角」的規劃方式可以讓人跳脫當下的情境,用旁觀者的角度去評估自己每一個決定,從而更有效地管理時間。 而對於那些習慣遲到的朋友或家人,我們應該以關心的態度代替指責。標籤化反倒會強化遲到者的行為,讓他們認為「反正我就是會遲到」、「沒有人期待我準時出現」,陷入自我實現的預言中。與其不斷指責他們遲到,不如幫助他們找到遲到的原因,並且用鼓勵代替責罵,協助他們逐步達成守時的目標。 習慣性遲到並非單純的壞習慣,可能與深層的心理、行為特質甚至是神經系統的問題有關,理解這些潛在的因素並採取適當的應對方式,不僅能夠改善遲到,還能幫助提升整體的時間管理能力。你也經常遲到,或是身邊總有一兩位不守時的親朋好友嗎?不妨與專業的心理諮商師聊聊,更妥善地掌控自己的時間吧。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想躺平原來很合理?認識習得性無助心理,習慣挫折是什麼感覺? 影片|愛遲到的人常有「這特質」?什麼是時盲症?遲到心理學教你守時小訣竅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10.08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愛遲到的人常有「這特質」?什麼是時盲症?遲到心理學教你守時小訣竅 約好的時間到了,就是遲遲不見對方人影,這種情況相信大家都有可能遇過,一般我們對「不守時」的印象都是負面的,覺得經常不重視約定時間的人,一定都比較自私、懶散、沒禮貌,但是為什麼明知道遲到的影響這麼糟,卻還是會有無法遵守約定時間的情況發生呢?其實遲到可能沒有你想得那麼簡單,它不只與個人的時間觀念有關,還有可能是因為人格特質作祟!原來遲到並不只是睡過頭那麼單純,這集《Ariel聊心室》就帶你來認識「習慣性遲到」的心理,一起來找回你的時間管理能力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50 什麼程度符合「習慣性遲到」? 01:27 什麼原因造成了「習慣性遲到」? 03:05 如何改善習慣性遲到?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心理輔導諮詢委員 耕心療癒診所心理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師 國防部海軍艦隊及陸戰隊指揮部講師 國防部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講師 高雄市勞工局職涯發展講師 高雄市社會局培訓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逃避可恥但有用!解析拖延症心理,想解決拖延症該怎麼「治療」? 影片|不愛整理就是囤積症?情境測驗看你家亂到哪一級!斷捨離擺脫垃圾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8.05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長輩聊天=逼問折磨?親戚講話超冒犯怎麼辦?心理學教你這樣免尷尬! 農曆春節雖然放長假很開心,但是每到過年要和許久沒有聯絡的親戚見面,感覺就是漫長的折磨,聊天的內容總是不免提到薪水、成績、結婚、生子的話題,長輩還老是愛拿自己的價值觀評價他人。糟糕!表哥被問到怎麼還沒結婚,不爽到出門抽菸了;姪子考試成績不理想,被拿來和讀名校的姪女比較,已經在滑手機不理人了,有時候一些親戚總能有「開口即尷尬」,好像嫌場面不夠冷的特殊技能,到底該怎麼應對呢?這集Ariel聊心室讓我們從心理層面開始分析,一步步教你如何和長輩相處,讓你成為聊天達人,成為全場最受歡迎、紅包收穫也滿滿的晚輩!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48 過年親戚總問薪水婚姻? 01:23 過年如何和長輩相處? 02:49 戶外活動有助於培養感情? 03:19 不小心聊到冒犯的話題該怎麼補救? 04:23 給大家的貼心小建議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心理輔導諮詢委員 耕心療癒診所心理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師 國防部海軍艦隊及陸戰隊指揮部講師 國防部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講師 高雄市勞工局職涯發展講師 高雄市社會局培訓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陰莖還是老的大?塑化劑是造成陰莖「世代差異」的原兇嗎? 影片|【全台語】長輩愛聽地下電台廣播亂買藥?「這樣做」當心犯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2.05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心理測驗、MBTI哪個準?為什麼我們總喜歡看星座血型?先別管國師唐綺陽了,你聽過「巴南效應」嗎? 年末網路上往往都會開始流行各種心理測驗,包括透過MBTI、星座、血型、生命靈數、塔羅等各種五花八門的方式,來歸納出今年你的表現或心境,甚至預測明年的運勢,但這些測驗結果真的準確嗎?還是只是反映你內心想要的結果呢?真正專業的心理測驗又是什麼?這集我們邀請了陳柏豪醫師一起跟我們解密,話不多說,先來做個心理測驗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42 實測網路心理測驗:選擇結伴同行的動物 01:34 實測網路心理測驗:我、兔子、橋、鑰匙 02:47 大家為何喜歡做心理測驗? 03:31 心理、人格、性向測驗的不同? 05:09 MBTI準確嗎? 05:52 心理測驗多久做一次? 06:27 權威的心理測驗要去哪做? 07:01 覺得星座血型準是因為巴南效應? 07:50 關於心理測驗的小建議 諮詢醫師:陳柏豪醫師 學經歷: 中華民國精神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 高雄長庚精神科住院醫師 高雄長庚兒童心智科研究醫師 希望心靈診所兼任醫師 春暉診所專任醫師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心理輔導諮詢委員 耕心療癒診所心理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師 國防部海軍艦隊及陸戰隊指揮部講師 國防部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講師 高雄市勞工局職涯發展講師 高雄市社會局培訓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年終獎金、過年紅包還剩多少?為什麼意外之財總是留不住?先來認識你的「心理帳戶」! 影片|逢看必輸,看球帶賽!是誰詛咒我總輸球?超衰的「失分」迷信心理學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2.26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逢看必輸,看球帶賽!是誰詛咒我總輸球?超衰的「失分」迷信心理學 2022年世界盃足球賽開踢啦!在你看轉播的時候是不是常發生這種情況,比賽時你緊盯著支持的球隊,但總是一直失分,恰巧你沒盯著的時候,他們卻又贏回了一點優勢,不禁讓人覺得自己是不是「帶賽」,甚至賽到連視線都帶有詛咒嗎? 其實我們都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可能影響到比賽輸贏,但又會忍不住的質疑自己,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就讓Ariel從行為主義大師史金納(B. F. Skinner)的著名實驗「迷信的鴿子」,帶你認識什麼是控制錯覺理論,究竟我們跟迷信的鴿子有何相似之處,又該怎麼將這種錯覺運用得宜,讓自己的生活因為「錯覺」過得更好呢?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9 看支持的球隊比賽就會輸? 01:18 所謂鴿子實驗是什麼? 02:16 什麼是控制錯覺理論? 02:38 控制錯覺何時會發生? 03:28 如何利用控制錯覺讓生活更好?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心理輔導諮詢委員 耕心療癒診所心理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師 國防部海軍艦隊及陸戰隊指揮部講師 國防部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講師 高雄市勞工局職涯發展講師 高雄市社會局培訓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常喝可樂會殺精?手機電磁波會影響「造精」?精液迷思大破解! 影片|塑化劑影響GG發育?老一輩都是驚人巨根?台灣男性陰莖平均長度大公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1.21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你真的懂拖延症嗎?拖延≠懶惰!善用數字「3」幫大腦戒掉拖延症,不再擺爛暑假作業和逃避工作! 你也常常在暑假最後趕作業,或總是壓著死線趕報告嗎?為什麼我們明明知道這些事遲早都要做,但還是不想面對?到底該怎麼改善這種死到臨頭才在臨時抱佛腳的狀況呢?如果身邊有親朋好友是「拖延症患者」,又要怎麼幫助他們擺脫這種無限的拖延輪迴?不管你是學生還是社會人士,都不能錯過這期的《Ariel聊心室》,因為我們要來帶你認識何謂拖延症,並提供你許多改善拖延症的小技巧!還不快收藏起來並分享出去,不要再拖啦!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9 從學生時期社會到職場都可見的拖延症 01:28 拖延症等於懶惰嗎? 01:44 為什麼我們會想要拖延? 02:46 要如何擺脫拖延症? 07:35 如何幫助拖延症患者? 08:29 如何調解自身情緒?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年終獎金、過年紅包還剩多少?為什麼意外之財總是留不住?先來認識你的「心理帳戶」! 影片|有好事不會來找我!諮商心理師該怎麼排解負面情緒?特殊技能像「廟公」能一眼看穿人心思?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8.29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尾牙抽獎、過年紅包總是留不住?一招破解害你亂花錢的「心理帳戶」,聰明消費! 年節已至,年終獎金、尾牙抽到的大獎,還有過年領的紅包壓歲錢,無不讓人期待萬分。但每每過完年沒多久,這些「意外之財」一不小心就花光了,到底為什麼總逃不開散財的魔咒呢?今天美醫誌邀請到諮商心理師林佳瑾,帶我們了解亂花錢的原因及破解方法。今年的紅包、年終,你們跑不掉啦,都給我乖乖留在帳戶裡面!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32 為何紅包、獎金總是留不住? 01:03 什麼是「心理帳戶」? 02:10 心理帳戶如何影響消費行為? 03:07 花費失控可能的原因為何? 04:25 如何破解心理帳戶?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其實我沒有那麼好!」成敗論英雄,恐會掉入冒牌者症候群的空虛人生! 影片|只要暗戀者回應愛意,就會對他失去興趣?一起來了解「性單戀者」內心的矛盾拉扯!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2.07
文/楊雅雲 圖/傅暄閔 摘要 愛美是人的天性,不分男女透過微整或整形手術改善外觀美貌,已是一件普遍的事。然而,有人願意砸大錢,一整再整,國際上就曾發生過度整形或重複整形,導致毀容或死亡的案例。中國年僅十六歲的網紅自十三歲起經歷整形手術上百次,即使整形手術會有風險,卻欲罷不能、停不下來!成癮與心理因素息息相關,美醫誌帶你認識難以抗拒的癮,別讓成癮整形誤了美麗,也傷害了身心健康。 「美」該由誰來定義? 由大陸女星趙薇所監製的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首集《魔鏡》內容即講述現代女性患有「容貌焦慮症」的故事,在這個看重顏值的年代,容貌美醜已然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標準,當被他人認定你長得美,你的自信心就會上升,反之,若被判定你長得醜,他人的言語會讓你變得痛苦、自卑,因而對容貌產生焦慮感。但並非人人都有著能夠與美麗自信劃上等號的姣好容貌,因此為了讓容貌看起來更符合時代的審美觀,就會採用化妝手法或是選擇醫美整形手術去做調整。 圖片來源:微博@騰訊視頻聽見她說 但使用化妝或是醫美整形就可以減輕容貌為你帶來的焦慮症嗎?在韓劇《我的ID是江南美人》中女主角就是因年幼肥胖遭到霸凌,做了整形手術,成為人人稱羨的校園女神,卻也因為整形讓她擁有人工美女、整形怪物的稱號,變美的同時,其內心更需要去承受外界的言語霸凌,究竟愛美有沒有錯呢? 整形成癮多與「身體臆形症」有關,屬強迫症,合併憂鬱症或焦慮症 愛美不是錯,適度的愛美都能達到心滿意足的效果。因為沒有完美無暇外貌,所以美顏相機、濾鏡功能大放異彩,基本上已成為大家手機裡的標配。透過微整或整形手術,也能有效改善自己身體不滿意的地方,有些多次整形者,一次又一次的歷經整形手術,還是無法達到自我滿意,只能無限循環的進行整形。精神科醫師陳柏豪表示,期待自己變得完美,而採用整形手術的人,有些人是為了解決現實事物,但透過多次整形仍無法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也可能是受到心理層面的影響,例如焦慮症、社交恐懼…等。 整形成癮多與「身體臆形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簡稱BDD)有關,患者過於放大或執著於自我察覺身體某些特定缺陷,出現強迫性的重複行為,而造成日常功能障礙。「身體臆形症」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DSM)》是屬於強迫症的類別,通常會合併憂鬱症或焦慮症,高達九成的人患有憂鬱症,七成的人患有焦慮症,也會造成強迫的行為。現在精神醫學並未將它劃分成先天或是後天原因,需從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共同評估。有些患者可能是先天基因造成容易焦慮的狀況,而影響社會適應能力,加上後天抗壓力較低,先天生物脆弱性強烈,就容易導致類似症狀出現。 心理壓力及心理受創,易造成情緒焦慮,誘發成癮行為 在心理影響層面,有各種不同的狀況,有些事物容易成為上癮的原由,例如酒精成癮、購物成癮、性成癮或整形成癮…等,大多是心理壓力或是心理受傷而產生的情緒事件,投射在某種物品或行為上,以減緩心理上的痛苦,減少情緒焦慮。成癮的患者會透過某種行為來緩解當下焦慮,利用重複的行為降低內在的焦慮感受。甚至有些人會在重複某種行為後而忘卻原始原因,而成為儀式化的行為。 從心理學上,一個人喜歡整形的上癮程度並沒有程度之分,雖然網路上有分成單純想美容變漂亮類型、外貌缺陷型、敏感多疑型、或是要求過高型…等,但精神醫學手冊(DSM)未對上癮行為的程度進行分類。一般可透過自我檢示方式察覺是否有上癮狀況—檢測接受整形行為後生活或情緒上是否有受到主觀性的改善,例如,在整形之後,主觀上是否覺得生活變得美滿又幸福?若整形手術後,自我愉悅感在短期內即消失,且焦慮感愈來愈高,急切的需要再進行整形手術,還會伴隨胸悶等生理反應,就可能是整形成癮了。 並非人人都有強迫症,緊張時也易產生類似的重複動作 每個人在緊張狀況下,可能會出現特定的反覆動作或行為,但並不構成強迫症。強迫症定義需包含持續足夠的時間,及造成重大功能的損失。嚴重者會影響生活作習,例如無法正常就學、正常上班。日本就曾出現案例,患者認為自己身上有某種難聞的味道,導致患者離群索居,閉不出戶。 強迫症主要由「意念」及「行為」構成,有某種意念時就會產生相對應的行為來緩解焦慮。臨床上強迫症表現出來的類型眾多,例如:勤洗手、反覆確認門鎖是否關好、瓦斯是否關好…等,性行為後的不潔感,需重複洗好幾次澡,而造成皮膚受傷,都是強迫症的行為表現。 雙管齊下—心理及藥物治療強迫症 強迫症患者可透過心理治療進行探索,但若症狀嚴重影響個人角色或是生活功能,也能搭配藥物進行緩解。成癮者或是符合身體臆形症診斷的患者,常合併憂鬱症及焦慮症,使用抗憂鬱症藥,能有效減緩症狀。若患者造成人際關係困難或社會功能受損時,需提早就醫治療。 繁忙的生活步調,容易讓現代人產生情緒壓力,心理學家林佳瑾建議深層探尋內在的需求及議題,若僅用外在行為緩解焦慮只會擴大症狀。學習覺察自我情緒,提供自己一個安全的時間及空間與情緒共處,調整自己的生活模式,能夠有效緩解外在的壓力。成癮行為是為緩解自我焦慮的一部分,出現成癮行為的患者較難察覺自我狀態,身為家人及朋友請保持溫柔的態度,並陪伴患者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專業協助,遠離成癮糾纏。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諮詢醫師:陳柏豪醫師 現職: 耕心療癒診所 醫師 學經歷: 台灣精神專科醫師 高雄長庚精神科總醫師 高雄長庚精神科住院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延伸閱讀 影片|整形真的能緩解容貌焦慮嗎?用修圖軟體竟是整形成癮前兆!? 影片|半夜睡不著覺?當心安眠藥讓你夢遊大吃!醫師告訴你這樣才叫失眠!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