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經閒置10分鐘了,為您推薦其他文章!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
搜尋牙膏狀共有1筆結果
文/楊雅雲 圖/傅暄閔 摘要 臉上凸起了一塊小腫包,是痘痘?是粉刺?還是粉瘤?網路上流傳了一部部擠痘痘、擠粉刺的影片,當看到影片中從皮膚裡擠出的白色物體,另類的療癒感在鏡頭前流動,瞬間興起民眾居家仿效。但是,不論怎麼擠,過一段時間同一個部位腫包又會冒出頭來,小心!這可能是粉瘤! 粉瘤是常見的皮膚腫瘤,每個人都會有 最常見的皮膚良性腫瘤為粉瘤與脂肪瘤,粉瘤又稱為表皮囊腫,位於皮膚表層較淺的位置,大小約0.5公分以上,外貌會有凸起狀。腫瘤由一層薄囊膜包覆,在皮膚表層上呈現顏色,一般為白色或黑色;發炎時表面會有紅腫反應。部份粉瘤表面會有開口,其開口與皮膚表層連結,觸感較硬,觸摸時也不會有滑動感。脂肪瘤則位於深層的脂肪組織,在外表上很難看出它的顏色,表面平緩凸起,顯少有發炎現象,大部份的脂肪瘤的生成體積較大、觸感柔軟且具滑動感。 粉瘤生成原因不分年齡、性別,與飲食習慣、皮膚清潔、體質及家庭遺傳病史息息相關。粉瘤為皮脂腺分泌過於旺盛或好發於油性肌膚,皮膚在製造過成時,皮脂腺、角質若受到阻塞,則無法順利代謝,就有可能在皮膚層裡累積生成腫塊。粉瘤不限於生長在臉部肌膚,也會生長在身體其他的皮膚部位,尤其在皮脂腺分泌較多的地方最容易生成粉瘤。臉部肌膚以頭皮、T字部位、下顎線附近較易生長,身體部位常見於前胸、後背肌膚,每個人身上或許都有一、二顆粉瘤。 粉瘤不要隨便擠,恐造成發炎現象 粉瘤,多為良性腫瘤,顯少為惡性腫瘤;良性粉瘤因生長過大,易會有流湯、流水、流膿等發炎反應現象;惡性粉瘤的生長速度較快、易出血,傷口修復期長於一個月就需多加注意。皮膚科專科劉達儒醫師表示,皮膚若發現腫塊,但身體並無不適症狀,可先觀察其生長變化,較嚴重者,建議諮詢專業醫生診斷。 清除粉瘤的方式常見於一般擠壓法及醫療手術,採取擠壓方式清除粉瘤時,需注意粉瘤表面是否有開口,若在未有開口的粉瘤上過度用力擠壓,擠壓時類似牙膏狀的囊袋內容物破裂接觸到其他皮膚組織,易造成皮膚發炎,且透過擠壓方式雖能清除內容物,但無法清除包覆的囊,在一段時間後粉瘤仍會在原位置生長成型,建議民眾不要自行擠壓粉瘤,以免造成無法有效清除粉瘤,反而引起皮膚發炎現象。 手術是唯一根除粉瘤的治療方式 粉瘤摘除手術,屬於局部麻醉手術,會連同作為粉瘤與皮膚表面的連接管道及包覆粉瘤的完整囊袋一併摘除,是唯一根除粉瘤的治療方式。粉瘤術後復原狀況視臉部及身體手術部位會有些許差異,臉部術後恢復期約一週,身體術後恢復期約二週,包含術後傷口及拆線護理,恢復期間避免傷口碰水,以防細菌感染。 民眾最關心的傷口疤痕問題,劉達儒醫師指出,若腫瘤術前未產生發炎現象,粉瘤臉部肌膚手術後,透過現代縫線技術、美容線器材及術後護理,手術疤痕約三至六個月將淡化,幾乎不留痕跡。而位於身體部位的術後疤痕,僅會留有一條淡淡的白色痕跡。然而,若粉瘤術前已有發炎反應,會依發炎狀況影響疤痕組織變形程度。 粉瘤摘除手術已是成熟且普遍的專科手術,配合醫師術後護理,可有效根治粉瘤生長,重拾健康的肌膚。 飲食少油、肌膚照護 在生活中如何避免粉瘤的生成呢?劉達儒醫師建議,影響粉瘤生成的其中因素之一與攝取過多的油脂及高糖飲食有關,油性及高糖食物易造成皮脂腺阻塞,並刺激角質生成,請避免吃太油及高熱量的食物,注意均衡飲食。同時注意皮膚清潔,作好基礎清潔護理,能有效減少粉瘤的生長機會。時時關注身體變化,若發現肌膚不正常的腫塊,請向專業醫師諮詢及診斷。 諮詢醫師:劉達儒醫師 現職: 麗式診所總院長 學經歷: 雅樸麗德醫美集團首席醫師 高雄長庚醫院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台灣皮膚科醫學學會脈衝光暨雷射治療訓練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會高階微整型注射訓練專科醫師 延伸閱讀 影片|身體凸一塊好大包?當心巨型粉瘤找上你! 影片|汗管瘤該怎麼去除?用汗管瘤雷射治療根治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