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經閒置10分鐘了,為您推薦其他文章!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
搜尋維生素C共有9筆結果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隨著全球逐漸進入新冠肺炎的後疫情時代,家庭必備的醫藥箱中也必須保留防疫用品以便不時之需,哪些藥品是你日常就應該要準備好的呢?如果不幸染疫,有發燒、咳嗽、流鼻水或腹瀉等症狀時,該如何服藥緩解不適症狀呢?多一份準備,多一份心安,陳怡安藥師簡單介紹6大類疫情常備藥品,來看看你家裡醫藥箱是不是都備齊了! 備妥家庭防疫6大類藥品,做好居家照護工作 現在國內對於新冠肺炎疫情的應對,已經不再像當初一樣恐慌不安,但即使如此,面對疫情我們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如果有發燒、流鼻水、咳嗽等輕微症狀時,有什麼藥品可以幫助我們呢?陳怡安藥師建議民眾可提前備妥6大類家庭防疫藥品,以緩解確診時身體的不適症狀,包括: 1. 解熱止痛藥(乙醯胺酚):緩解發燒、喉嚨痛症狀。 2. 止鼻水藥(抗組織胺):緩解鼻塞、流鼻水症狀。 3. 止咳化痰藥:緩解咳嗽、痰液症狀。 4. 腸胃藥及電解質補充劑:舒緩腹瀉症狀。 5. 維生素B和維生素C:提升免疫力。 6. 額溫槍、體溫計或血氧機:監測生理數值。 雖然說常備藥品都是用以應付不時之需,但陳怡安藥師提醒,每種藥品應準備3~5天份量即可,不宜過多囤積,以免超過保存期限。此外如果藥品的成份、效果都相同的話,也不需要重複購買不同廠牌的藥品。家裡如果有小朋友的話,也要記得備好兒童專用的劑型或劑量,這些都是在準備常備醫藥箱時要注意的。 發燒就吃普拿疼?解熱止痛藥用量每天都有上限! 發燒的測量方式會影響發燒定義,耳溫、額溫的測量方式皆有不同,陳怡安藥師指出,發燒的定義通常是指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 38℃,但其實也有「低度發燒」的情況,所以即使體溫介於37.5~38°C 之間也不能輕忽,還是要參考前後測量的體溫,以及其他身體症狀來判斷是否有發燒。 發燒時通常會服用解熱止痛藥來緩解,常見的種類為乙醯胺酚,如果對乙醯胺酚過敏的人,在服用前務必向醫師或藥師諮詢。陳怡安藥師指出,以500毫克(1顆)的乙醯胺酚為例,成人1天最高用量為8顆,每次間隔4~6小時服用。不同的劑型或劑量的藥品會影響使用頻率,使用時需特別注意。 吃完止鼻水藥會想睡覺?老人家服用要當心! 止鼻水藥為抗組織胺藥物,用於緩解鼻塞、流鼻水症狀。陳怡安藥師建議,每次服用1~2顆,於早、中、晚的頻率使用,如果選擇長效型的藥品,每日服用1顆即可,但實際服用劑量還是要視藥盒上的說明為主,如果使用藥物後症狀仍未緩解,請就醫看診,不應繼續服用過量藥物。 需要注意的是,抗組織胺藥物可能造成嗜睡,如果長輩使用需特別留意,以免發生跌倒的危險,陳怡安藥師更提醒,如果同時飲用酒精及抗組織胺藥物,將增加中樞神經抑制的副作用發生機率,造成鎮靜、嗜睡及暈眩等情形,所以使用藥品期間禁止飲酒。如果必要飲酒時,需於停藥 24小時後待藥品完全代謝後才能飲用。 什麼都治、一顆就搞定?服用綜合感冒藥的注意事項 止咳化痰藥能夠緩解咳嗽或痰液症狀,陳怡安藥師表示,市面上也有許多綜合感冒藥會將解熱止痛藥、止鼻水藥、止咳化痰藥結合成複方型藥物,如果有符合上述症狀的時候,可以服用複方型藥品,但當服用超過一種藥品時,應先諮詢醫師或藥師,以免發生重複用藥的問題。 腹瀉應補充水份及電解質,維持能量代謝 如果有腹瀉情形,除了服用止瀉藥之外,還需要注意補充水份及電解質。陳怡安藥師指出,電解質為身體需要的離子及維生素,如果是腎功能不佳的患者,在補充電解質前應請醫師或藥師多做評估。 保健品吃了強身健體?注意用量和補充水份 許多人在身體不適的情況下,都會想要吃保健品來補充營養,但保健品畢竟並非藥品,服用時可能較容易忘記每日的用量。陳怡安藥師以維生素為例,成人維生素C每日攝取量為100亳克,上限為2,000亳克,服用前記得確認產品建議用量。而維生素B群及維生素C都是屬於水溶性維生素,除了在服用前也需要確認用量外,使用後還需要留意多補充水份。 時時監測身體狀況,染疫不驚慌 新冠肺炎確診者應早晚量體溫、監測血氧狀況。如果家中沒有血氧機,請留意自身是否有呼吸困難及胸悶的症狀,並檢查指甲、嘴唇是否有發青或發紫的現象。指揮中心提醒如果有出現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等症狀,請直接撥打119或自行開車、騎車、步行、家人親友載送就醫,以免延誤病情。雖然我們正慢慢學習與新冠病毒相處,不讓疫情影響日常生活,但仍不能掉以輕心,出門在外做好防疫,戴好口罩勤洗手,落實防疫政策,降低傳播風險,守護你我的健康。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忘記吃藥能補吃嗎?吃藥配果汁正確嗎?用藥觀念懶人包,讓你不再「吃錯藥」! 影片|藥品保存超重要!你還敢把藥水放冰箱?5分鐘教你怎麼處理過期的藥!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1.08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確診輕症該備什麼藥?沒準備這6大類居家常備藥會後悔!美女藥師助你備好防疫包 本土感染病例數增加,若不幸確診隔離,我們該如何做才能緩解症狀,減緩隔離期間的不適少感呢?本集就請陳怡安藥師跟大家聊聊,疫情期間我們可以多準備哪些常備藥品在居家醫藥箱裡,各種藥品服用前又該注意什麼,疫情期間必看的6大類常備藥,來看看你家有沒有漏掉!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41 疫情期間要常備哪些藥? 01:29 每種藥品要準備多少份量? 01:52 發燒、喉嚨痛該怎麼辦? 02:30 有流鼻水症狀該如何應對? 03:19 有咳嗽症狀該怎麼辦? 03:51 有拉肚子症狀該如何應對? 04:13 如何提升免疫力? 04:36 染疫不害怕,時時監測身體狀況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藥品保存問題多,開封後能放多久?藥水可以放冰箱?過期藥品怎麼辦?藥師教你這樣做! 影片|兒童吐藥該補吃嗎?用藥習慣太隨便=白吃全沒效?!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6.27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除疤治療跟疤痕類型息息相關!人工皮該怎麼貼?皮膚科醫師曝「淡化傷疤」的重要關鍵! 夏天即將來臨,大家也都紛紛換上短袖短褲,然而對於身上有疤的人來說,這無非就是一場酷刑!市面上有許多的除疤產品、療程可以選擇,但要如何選擇才能有效消除疤痕呢?而在成長過程中,免不了嗑嗑碰碰,但有些傷口癒合了會留疤,有些卻不會,這是為什麼呢?今天美醫誌邀請了皮膚科醫師來為我們做解答!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34 為什麼皮膚會留下疤痕? 01:08 容易留疤的部位及原因 01:44 如何預防傷口留疤? 02:35 使用除疤產品的時機? 03:02 如何選擇除疤產品? 03:32 人工皮的功用 04:10 疤痕種類及除疤方式 06:01 什麼是放射線治療? 06:40 雷射除疤後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 07:14 請醫師給有疤痕困擾,想要除疤的觀眾一些小建議 諮詢醫師:劉承翰醫師 學經歷: 現任高雄勻禾妍美學健康診所院長 現任台南安安婦幼診所附設美學中心主任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士 中華民國皮膚科專科醫師 國立成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國立成大醫院醫學美容部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醫用雷射光電醫學會會員 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皮膚美白方法真有效?4招推薦,2022年美白全攻略懶人包在這裡! 影片|磨皮雷射怎麼治療痘疤?術後有白疤怎麼辦? 認識抗痘的關鍵療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5.30
文/郭佳語 圖/翁嘉妤 摘要 隨著臭氧層破洞導致的大量紫外線侵入,憂心溫室效應的同時,一部份的人開始過起「全面防護」的日子,擔心自己的防曬是不是做得不夠足,開始研究各種美白方式,從吃的、用的到擦的,療程保養……等,全都圍繞著一個字:「白!白!還要再更白!」但盲目追求快速卻來路不明的美白方式,不僅可能沒效果,還會讓自己的肌膚受傷。想要健健康康的美白,到底該怎麼做?這篇美白大補帖看起來!吃什麼?用什麼?怎麼防曬?我們上課囉! 為什麼皮膚會變黑? 人,為什麼會變黑呢? 這個大哉問,可能是自古以來追求美白肌膚的人最椎心刺骨的一個提問。其實會變黑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常見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外來刺激,例如日曬、壓力、空氣汙染。這些刺激會使我們的黑色素工廠開始產生大量的黑色素,最主要就是酪胺酸酶這個酵素,啟動產生黑色素的化學反應,而黑色素經過表皮層跟真皮層的擴散,就讓皮膚看起來灰灰黑黑的了! 也因為刺激-生成黑色素-黑色素擴散……等各個過程,協力合作,讓皮膚逐漸變黑,因此所有的美白產品跟服務,其實就會根據這些「產生黑色素導致變黑」的過程中不同的機轉來做設計,例如干擾黑色素生成,或是加速代謝,從不同方面著手,來使皮膚變白。 雖然黑色素是導致皮膚變黑的罪魁禍首之一,但其實保持適當的黑色素也很重要,畢竟這些小傢伙能吸收紫外線,也會幫助清除攻擊膠原蛋白跟彈力蛋白的自由基,如果你身上的黑色素消失了,這些蛋白質就會老化,皮膚也會變得很敏感,過猶不及都是不可以的啊~所以其實健康均勻的膚色,就是最好的顏色了! 不過點進這篇的你,應該都有個希望變得比以前白、再白一點的小小願望吧? ……那好吧!我們整理了幾個方法,分成飲食、美白產品、醫美跟防曬幾個面向,內容比較淺一點,主要是讓大家有個簡單的方向,有興趣的話可以再搜搜關鍵字,看看我們以往做過的幾則採訪報導哦! 那麼我們開始囉! 一、吃也有竅門,透過吃找回白皙的肌膚! 吃什麼像什麼,好像也是很常見的說法?例如多喝牛奶、豆漿好像貌似可能就會比較白,常吃醬油會不會變黑?常喝黑咖啡會讓膚色越來越深? 但其實,現階段並沒有科學證據證明深色食物會造成黑色素沉澱。 不過是可以避免吃一些光敏感食物,例如檸檬、芒果、九層塔,海鮮例如蝦蟹等,不過通常這些光敏感食物,在料理過後已經不會對皮膚產生太大影響,要吃到足夠的量也滿困難的,其實也不需要太擔心~頂多就是曬太陽前不要特別吃、不要天天吃,都是很好可以降低曬黑的可能喔! 而講完要避免的食物,也可以多攝取維生素比較多的食物。 例如奇異果、草莓、柳橙、綠花椰菜……等對美白也有幫助。像番茄的茄紅素,能夠降低酪胺酸酶,減少黑色素生成,綠花椰菜可以幫助加速代謝黑色素。 二、慎選美白產品!美白產品怎麼挑選才對? 美白產品滿山滿谷,為什麼有人用有效,有人用沒效,到底要怎麼挑、怎麼選,怎麼使用,才能讓自己離理想的膚色更近一點點點呢? 在挑選產品前,你要先知道這些產品的「原理」是什麼,畢竟這樣才能對症下藥啊! ● 美白產品這麼多,差異在哪裡? 而現在坊間美白產品這麼多,吃的、擦的或是打針注入的,其實都是類似的原理,使黑色素細胞不要產生那麼多黑色素。 外擦的美白產品又分成「黑色素形成階段」、「黑色素形成中」、「黑色素形成後」的使用。 (1)黑色素形成階段 Tretinoin維A酸 (2)黑色素形成中 Hydroquinone對苯二酚 Arbutin熊果素 Aloesin蘆薈素 Azelaic acid杜鵑花酸 Kojic acid麴酸 Ascorbic acid維生素C Ascorbic acid Palmitate維生素棕櫚鹽 (3)黑色素形成後 Linoleic acid亞麻仁油酸 Saybean/milk extracts豆漿牛奶萃取成分 Niacinamide維生素B3 Glycolic acid果酸 Lacticacid乳酸 Retinoic acid A酸 ● 哪種美白成分最有效? 在問這個問題前,你需要先摸摸自己的心,你真的了解自己嗎? 因為,造成每個人皮膚顏色變深的原因都不同! 舉例來說,若這個人本身只是角質比較厚,因此顯得皮顏色較深,卻只是一味地擦美白的維他命C,效果就容易差強人意,因此了解為什麼皮膚會黑的原因,對症下藥,才能真正改善皮膚顏色深的問題喔! 而成分上來說,有些美白成分確實有效但也有刺激性,因此確認是因為發炎後的色素沉澱,角質肥厚或是長斑、日曬等,真正確認了問題,才能知道自己該使用哪種產品,也因此同樣是想要美白,每個人適合擦的產品可能是不同的。(畫重點) 例如在使用含有A酸成分,用以抑制黑色素形成的產品,由於A酸與類A酸有刺激性,但對於抑制黑色素是有效果的,因此適用上就要判斷使用者的膚質是不是比較敏感,是否需要選擇其他的產品做替代。 黑色素在形成中時,常見的美白成分有麴酸、熊果素、杜鵑花酸等等,儘管能干擾黑色素的生成,但使用時也需要注意濃度是否適當,才能發揮最好的效果,像杜鵑花酸若使用不當的話,可能會造成色素不均的情況,要特別小心。 若是已經形成的黑色素,可以選擇使用角質代謝劑,例如果酸類等等,也都是常見的成分。 ● 美白產品使用上要注意什麼? 抹了美白乳液,塗抹後皮膚產生皺摺,還冒出大量痘痘,結果原來是類固醇惹的禍。 除了藥品本身的成分外,也要注意塗抹的範圍,大範圍使用的話,藥品吸收的量自然也會增加,需要特別注意。 類固醇也不全然是不好的,以皮膚科常使用的三合一的外用藥為例,裡頭成分通常會含有維他命、A酸、類固醇跟對苯二酚,可以用來淡化斑點使用,但因為A酸和對苯二酚都有刺激性,所以需要添加類固醇,來緩解一些皮膚的反應。 但類固醇使用的劑量需要評估,因此若不慎使用過量,就很容易導致皮膚萎縮、長痘痘,甚至因為改變了皮膚的免疫力,導致一些菌落等感染問題,因此使用含有類固醇的藥膏,務必要尋求醫師的專業建議。 此外在挑選美白產品上,要注意一些需要避光的成分,例如果酸或A酸、對苯二酚、熊果素、果酸等,儘管擦了都會美白,但不適合接受日曬,第二天清潔若沒有洗掉,就會因為日曬變得更黑。 ➦ 延伸閱讀: 美白霜會讓皮膚萎縮?類固醇真有那麼可怕?! 三、 我想要靠醫美美白,有哪些療程可以選擇? 說到美白,大家就會想到雷射對吧? 但雷射是什麼原理,可以把原本深色的肌膚變得比較白皙呢?做療程前我們要先來了解一下雷射到底是怎麼運作的,可不是閉上眼睛,啪啪啪,就一瞬間變白了啊。 雷射的原理,簡單來說就是使用光熱,在短時間內針對黑色素組織進行破壞,因為黑色素會吸收比較多的能量,就會被雷射擊碎,接著就會被免疫細胞吞噬吸收,代謝出去囉! 一般來說可以選擇的雷射如: 紅寶石雷射 淨膚雷射(釹雅克雷射) 脈衝光 皮秒雷射 亞歷山大雷射(紫翠玉雷射) 二極體雷射(粉餅雷射) 對於膚色不均或是斑點都有不錯的治療成效,不過畢竟療程還是會有一定的風險,術後的保養可是很重要的!這裡就不詳細介紹每種雷射了,你可以看看我們以前寫的文章。 ➦ 更多雷射介紹在這裡: 雷射大作戰,除斑、美白、除疤、除毛、除痘一次掌握 美白雷射術後可能會有泛紅、乾燥、敏感,容易長痘痘的幾個症狀,術後防曬沒作好也可能造成術後的反黑,如果做太頻繁或能量調整太高,則可能反白,也就是黑色素全部死光光。而這個反白可別太高興,反白可是比反黑難復原的啊! 此外,一般膚色越深的人若防曬沒有做好,反黑機率越高,所以與白種人比起來,東方人做完雷射後是比較容易反黑的,所以乖乖術後保養跟防曬很重要,知道嗎? ➦ 延伸閱讀: 雷射療程「只要人到」就好嗎?雷射術前保養知多少! 另一種很常見的療程是美白針,主要是透過點滴注射,將抑制黑色素的成分注入人體,不過美白針通常包含許多成分,每個診所配方也不同,最好還是先了解可能的風險與副作用,會比較安全喔!想更了解美白針,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 更多雷射介紹在這裡: 美白針迷思大破除!美白針打了會變白?背後隱藏的健康風險要知道 四、預防勝於治療,防曬做足,美白效果事半功倍 像前面說的,好不容易白回來了,不想要再繼續黑下去,防曬也是很重要的,畢竟我們都知道要預防勝於治療! 防曬又可以分成幾個部分,簡單的例如物理性遮蔽,像是出外時盡量走在遮陰處,可以帶帽子、撐傘、穿長袖衣服等等,盡量減少陽光的曝曬就是防曬的第一步啦! 而擦的防曬,又可以分成物理性防曬以及化學性防曬。 物理性防曬就是利用防曬劑的顆粒,在皮膚上形成防護膜,藉此反射、散射或折射紫外線。物理性防曬的成分大部分是氧化鋅和二氧化鈦,抹上肌膚後會讓皮膚顯得比較白,也因為比較不容易滲入肌膚,穩定性也高,相對不刺激,適合皮膚較敏感或是小朋友使用。 而化學性防曬則是透過將紫外線吸收,再將熱能散發的方式,幫助皮膚對抗紫外線的傷害!相較於不容易吸收的物理性防曬,抹上去比較不會有不舒服的黏膩感,但也因為會滲透肌膚,「比較」有可能導致皮膚敏感,所以建議若是肌膚比較敏感易受刺激的人,最好要讓醫師評估是否適合使用哦。 ➦ 延伸閱讀: 化學性防曬還是物理性防曬?不同防曬乳有不一樣的使用方式! 想要美白,建議這樣做! 看到這裡,應該多少對於美白有一點點的概念了,從為什麼人會變黑,怎麼吃,到美白產品的選用、醫美療程的選擇,可以發現美白的方法不只一種,每種方式也各有優缺。 雖然能理解想追求白皙美肌的心情,不過也不要為了追求快速或超強力的美白效果,反而使皮膚狀況變差,那就得不償失了,今天上課的重點都在這裡,我們一起來複習一下吧! ● 飲食控制 可以多多攝取維生素C比較多的食物,例如奇異果、草莓、柳橙,預防更多的黑色素沉澱。或是吃一些可以降低酪胺酸酶的食物,減少黑色素生成,直接防堵起來! ● 做好防曬 每天擦好防曬就有固定的保護力,也能減少色素沉澱。而防曬又分成物理與化學防曬,物理性防曬是透過產品反射陽光的特性,會比較黏但對膚況敏感的人來說相對穩定,化學性防曬則是將紫外線吸收再散發出去,通常比較輕透,但因為會滲透所以可能對敏感性肌膚的人比較不適合,總之若不確定自己是什麼膚質適合怎麼使用,記得找你的醫師聊聊,選擇自己的心儀產品啊。 ● 慎選美白產品 美白產品又分成黑色素生成前、生成中、生成後,每種的目的都不一樣。會讓皮膚看起來黑黑的原因有很多,像是皮膚粗糙、角質層過厚或是黑色素過多,都會讓皮膚顏色看起來比較深,選擇正確的產品,才不會越擦越辛酸。 ● 照顧好皮膚,避免發炎 敏感性肌膚除了防曬外,也要注意保濕度以及避免發炎。發炎為什麼跟美白有關?因為發炎後若沒有處理好,很有可能會色素沉澱,這也是讓皮膚色素不均勻或暗沉的其中一個原因。 呼!好的我們整理完囉! 其實美白的要點都藏在日常生活的細節裡,好好注意它,知道自己的深膚色是因為什麼導致,選擇正確的保養方式,希望這篇在美白的路上也能給大家一個方向,可以用正確且健康的方式保養,擁有自己喜歡的膚色哦! 延伸閱讀 文章|美白雷射除斑:淨膚雷射、紅寶石、亞歷山大、二極體推薦用在這 影片|美白霜會讓皮膚萎縮?類固醇真有那麼可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2.03
文/翁嘉妤 圖/傅暄閔 摘要 根據美國2021年1月《心理學觀點》期刊研究指出,營養不良可能會造成疫苗保護力下降,因此均衡飲食可說是「後疫情時代」的全民課題。在居家防疫期間,我們可能已經養成一些挑食、重口味的不當飲食習慣,不妨透過接種疫苗這個契機,來幫助調理體質,讓身體獲得必須的營養素,不僅幫助緩解副作用的不適感,也有助於強化體內的免疫系統。 國內疫苗接種對象開放範圍擴大,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21日公佈統計數據,目前已有567萬4千多人次接種新冠疫苗,疫苗覆蓋率達到23.5%,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第三輪的預約,也有約121萬2千人完成手續。不過隨著接種人數增加,打完後應如何緩解副作用帶來的不適感、維持疫苗保護力,也是許多民眾好奇的議題。 打完新冠疫苗要注意這些!營養師飲食重點提醒 疫苗雖然可以幫助加強對病毒的防禦力,但是若生活習慣不佳、飲食不均衡,也是會拖累身體的保護機制,尤其防疫期間許多人都會選擇美食外送,卻往往忽略了營養均衡的概念,為此王若昱營養師提出以下5個飲食要點,並提醒民眾盡量選擇原型天然食物,不要常吃高油、高糖、高鹽份和加工食品(如火腿、培根、零食等),才能幫助身體恢復元氣,與體內的疫苗一同提升抗疫保護力。 一、適當喝水來補足缺失水份 接種疫苗後一到兩日內,可能會有一些發燒、反覆畏寒又大流汗等副作用,因此需要注意補充水份。由於人體在退燒的過程中,會透過排汗來散熱,所以排汗越多,缺失的水份就越多,必須靠飲水量來補足。王若昱營養師指出,每日應補充的水份可以用「體重 × 30~40㏄」來換算,例如體重50公斤者,50 × 30 = 1,500,因此每日水份攝取標準就是1,500㏄ 。(腎衰竭或心衰竭不適用此標準,請諮詢醫療人員) 此外,接種後若有大流汗或水瀉等情況,都會造成電解質流失,王若昱營養師表示,這時可以適量補充一些含有電解質的運動飲料,來保持體內水份、電解質與酸鹼平衡。 二、補充優質蛋白質 蛋白質是製造免疫細胞的原料,優質蛋白質食物包含豆魚蛋肉奶類,可以幫助免疫細胞保持良好運作,其中「豆」指的是黃豆製品,如豆腐、豆乾、豆漿、毛豆、黃豆、黑豆等。王若昱營養師建議,剛打完疫苗若發生食慾不振,可補充雞蛋、魚類、豆腐等較易入口、好消化的蛋白質。 三、選擇好油脂 施打疫苗後要避免吃太多容易促發炎的食物,如炸物、精緻甜點、含糖飲料、洋芋片、零食、烘焙製品等。王若昱營養師指出,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發炎效果,Omega-6脂肪酸有促發炎的效果,留意均衡攝取人體必需脂肪酸Omega-6和Omega-3的比例,建議比例3~5:1,可以讓身體調控發炎處在平衡狀態,一般外食族群Omega-6和Omega-3的攝取比例為20:1,容易導致身體長期處在慢性發炎狀態,進而對免疫力有不良影響。 Omega-6 脂肪酸富含於大豆沙拉油、葵花油、玉米油等,Omega-3脂肪酸的來源則主要是深海魚類,如鯖魚、鮪魚、鮭魚、秋刀魚等,還有堅果類、海藻、亞麻仁油等,烹調用油選用不影響發炎平衡的Omega-9油脂來源,如橄欖油、芥花油、苦茶油、酪梨油。所以接種後不僅要留意補充抗發炎的Omega-3食物,選用Omega-9的烹調用油,也要盡量少吃富含Omega-6的炸物。 四、若食慾不振可選擇好消化澱粉 近期通訊軟體上曾誤傳澱粉會影響疫苗效力,接種後3天應避免攝取所有的澱粉類食物,但其實傳言實屬錯誤。澱粉是人體一日所需,好的澱粉幫助身體補充能量,應避免的是容易造成發炎的精製糖、蛋糕甜食、洋芋片和炸物。王若昱營養師建議,接種疫苗後若發生食慾不振的副作用,可選好消化的粥類或清湯麵類,幫助在身體不舒服的狀態下補充基本能量。 五、補充支持免疫的營養素 由於人體在接種新冠疫苗後,會開始產生相關免疫作用,所以會有一些注射部位或全身的發炎反應,這時會快速消耗體內與免疫功能相關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王若昱營養師指出,這段期間可以補充富含以下營養素的天然食物來源,幫助調節與支持免疫力。 1. 維生素C 適量補充維生素C對人體好處多多,在免疫方面是保持免疫細胞活性的關鍵營養素,能協助巨噬細胞和T 細胞更有效地發揮作戰能力,增加人體對抗外來病菌的能力。 蔬菜水果是維生素C的最佳來源,例如奇異果、柑橘類、芭樂、釋迦、蕃茄、草莓、鳳梨,還有甜椒、青椒、球芽甘藍、苦瓜、青花椰菜等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C容易受熱破壞,所以每天攝取適量2~3拳頭份量的水果還是很重要的。除了食物來源外,不少人也會選擇服用保健食品來補充維生素C,建議與了解自身身體狀況的營養師或醫療人員討論建議攝取劑量。 2. 維生素D 維生素D是脂溶性維生素,可以減少人體的發炎反應,也可以調節免疫功能,人體可以透過接觸陽光來自行合成,也可以藉由食物或營養品來攝取。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包括富含油脂的魚類、魚肝油、肝臟、蛋黃、強化維生素D的乳製品、曬過太陽的香菇、木耳等蕈菇類等。 王若昱營養師建議民眾,防疫期間可以走到陽台、打開窗戶曬曬太陽,補充一下維生素D,也讓心情可以放鬆一下,享受陽光帶來的療癒。 3. 鋅 鋅是一種微量礦物質,能夠幫助免疫系統功能完善,也是活化人體中抗氧化酵素的重要元素之一。天然食物中的蛤蜊、蚵仔、瘦肉、堅果類、全穀類都是富含鋅來源的食物。 防疫的前提,在於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疫苗只是輔助增加對病毒防禦力的角色而已,因此若只是在短時間內攝取單一營養素,是無法完全發揮身體的保護機制的,長期保持營養均衡的飲食習慣,才是健康之道。王若昱營養師提醒,除了要留意飲食均衡外,也要記得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少熬夜、不抽菸,飲酒不過量,放鬆心情,這樣才能支持免疫系統順利運作,全力對抗新冠病毒。 諮詢營養師:王若昱營養師 學經歷: 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碩士 曾任亞東醫學中心 營養師 曾任營養品研發 顧問營養師 現職健康體重管理 營養師 現職居家長照與社區演講 營養師 現職台灣健康體重管理促進會 合作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餐餐吃外送、沒冷氣會死、久坐懶得動?戒掉你的居家防疫壞習慣! 文章|夏天吃芒果會誘發皮膚過敏?真實原因就在這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8.20
文/林聖錡 圖/傅暄閔 摘要 台灣是水果王國,一年四季都有水果盛產,在炎炎夏日民眾除了吃西瓜消暑之外,最常吃的就屬芒果了,由芒果做成的各式甜品和冰品也隨處可見,不過坊間有傳聞吃芒果會造成皮膚過敏、芒果吃多了會產生蕁麻疹、芒果有毒等謠言,究竟這種說法有沒有根據,吃芒果真的會過敏嗎?跟著美醫誌一起來破除謠言,讓你安心享受好吃的芒果! 你最喜歡吃什麼水果?相信每個人都心有所選,不過在夏天最夯的那就非芒果莫屬了,光是想像吃上一口芒果冰就讓人垂涎欲滴,但是在吃芒果之前,坊間似乎有些傳聞吃芒果可能造成過敏、吃芒果會得蕁麻疹、甚至傳出芒果有毒的消息,面對這些消息來源,其實民眾不用緊張,讓醫師來告訴你真正的原因。 芒果過敏原從何而來?少數人出現的過敏交叉反應 皮膚科鄭百珊醫師指出,芒果造成身體過敏有兩種,一是接觸性皮膚炎、二是遲發性全身過敏。接觸性皮膚炎是因為果樹的外表,或是芒果外皮一層油油黏黏的東西,那種汁液叫做漆酚,比較不溶於水,皮膚接觸後十分鐘內就會被吸收,所以在切芒果或吃芒果時會碰到果皮有可能造成手或嘴巴周圍癢的症狀,只要把果皮清洗乾淨就可減少這樣的問題。 遲發性過敏與體質有關,但一般對果肉敏感的人非常少見,這類民眾吃完一兩小時後身體開始發作,其症狀可能以蕁麻疹的樣子出現,比較嚴重可能有血管性水腫,包括眼皮嘴唇都會有影響。談到過敏,某些人會有乳膠水果過敏症候群,就是身體內部有過敏源的交叉反應,就是說如果某種食物會引起你過敏反應,某些相類似的食物,可能也會造成你過敏反應;例如,如果你對蝦子過敏,通常你不只對蝦子過敏,可能你對螃蟹、龍蝦、甲殼類海鮮都會過敏,這叫做交叉反應(Cross-reactivity),主要是他們有相類似的過敏原致敏蛋白,只要吃進去某些食物,體內的系統就會誤認成為相似的,出現相似的反應,像是奇異果、香蕉、芒果、鳳梨、哈密瓜、番茄、百香果、酪梨等等,吃進去喉嚨會發癢腫脹或蕁麻疹反應,甚至有過敏性休克,但是這侷限於少數,並不是大部分的人都有。 鄭百珊醫師表示,有些家長會聽別人說某些食物會過敏,然後就禁止小孩吃,她建議家長要先讓小孩以少量嘗試,不是別人會過敏的食物自己就會,其實很少人會對多種食物過敏。人體最大過敏源是來自空氣,因為有塵蟎和其他物質,不能把所有過敏怪罪到吃的食物。 吃芒果有蕁麻疹且有毒,真實原因包含多種 吃芒果會得蕁麻疹,是不是芒果有毒,這是民眾最常傳出的謠言;蕁麻疹分成急性跟慢性,急性可能與食物有關,像是蝦蟹甲殼類、海鮮或是不新鮮的食物,另外感染也是會引起蕁麻疹,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壓力也可能會誘發蕁麻疹。慢性蕁麻疹定義是6週以上,像是溫度的冷或熱、自體免疫疾病、甲狀腺疾病、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或不明原因等等都有可能會引起慢性蕁麻疹。鄭百珊醫師表示,吃芒果發生的機率非常非常低,應該排除這種芒果有毒錯誤的觀念,若本身有蕁麻疹還是要給醫師評估原因是哪一個。 水果適量攝取好處多 打成果汁非最佳選擇 芒果是台灣盛產水果,有豐富維生素A,可以改善乾眼症和促進皮黏膜健康;另外也有維生素C、番茄素以及ß胡蘿蔔素,富含纖維可以增加腸胃蠕動,不過因為含糖量高,一顆大芒果就有50~60克的糖分,糖尿病患者不建議過度食用,另外一般人吃太多會因為ß胡蘿蔔素過量而有皮膚泛黃的問題,因此水果固然對人體有多種好處,但是一旦過度攝取卻可能帶來壞處。鄭百珊醫師表示,水果攝取對人體健康很重要,衛福部建議國人每日三份蔬菜兩份水果,水果有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身體健康和幫助腸道吸收,但若是打成果汁比較不建議,因為糖份過高,血糖上升容易變胖、熱量變高,所以吃水果也記得要適量即可、盡量攝取水果原型而非榨成汁飲用。 諮詢醫師:鄭百珊醫師 現職: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 皮膚科主治醫師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 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紫外線過敏4成因你也有嗎?原來檸檬、香菜都會讓皮膚發炎變色! 影片|皮膚癢好想一直抓抓抓 擺脫你的過敏原兇這麼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09
文/羅立珊 圖/傅暄閔 摘要 隨著台灣疫情逐漸擴散,除了做好防疫措施之外,日常的肺部保養也非常重要,因為感染到新冠病毒的人,除了會出現感冒症狀外,也可能造成肺功能受損,若我們能夠從飲食方面強化肺的保護力,就能降低新冠病毒入侵的機會,但食物百百種,該怎麼吃、吃什麼,也是一大學問,還有研究指出喝綠茶可以抑制新冠病毒,但你知道要喝多少綠茶,才能達到抑制病毒的效果嗎?就讓營養師為我們解答,告訴我們如何在疫情下吃得健康同時提升自我防護力! 想要保護肺部,第一道防線要做好 陳怡錞營養師表示,增強肺部保護力的第一要點是先顧好肺的黏膜組織,黏膜組織就像是肺的屏障,是抵擋病毒的第一道防線,與黏膜組織有關的營養素包含維生素A和維生素D,這兩個關鍵營養素究竟有什麼功用?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一、維生素A──黏膜生長必需品,能維持肺部屏障完整 維生素A是黏膜生長必需的營養素,可以維持黏膜組織的完整及健康,一般來說,常見的維生素A食物來源可分為兩大類: 1.動物性食物來源 研究發現動物的「肝臟」內有豐富的維生素A,所以想要補充維生素A,可以藉由吃豬肝、魚肝、牛肝等補充其營養素。 2.植物性食物來源 植物中雖然沒有維生素A,但有維生素A的前驅物——β-胡蘿蔔素,β-胡蘿蔔素可以在人體中轉化成維生素A,進而發揮功用。在植物中β-胡蘿蔔素含量較多的是深綠色蔬菜,像是羽衣甘藍、芥蘭菜、地瓜葉等,再來含量也不少的是橘黃色的蔬果,例如:紅蘿蔔、木瓜、芒果等,所以素食者也可以透過這些食物補充到維生素A喔! 二、維生素D──讓黏膜組織穩定,強化肺部屏障 維生素D除了幫助人體鈣質的吸收之外,能讓上皮黏膜細胞緊密相連,幫助穩定黏膜組織,強化肺部的屏障,病毒就更不容易進入肺部。 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透過日照合成,若日照不足也可以在食物方面多攝取脂肪含量比較高的魚類(鯖魚、秋刀魚、鮭魚)、蛋黃、曬過太陽的乾香菇等。陳怡錞營養師補充說明,蕈菇類本來就含有維生素D,但有研究發現,把香菇拿去曬太陽後,會再增加維生素D的含量,若民眾不確定買回來的乾香菇、黑木耳是否曬過太陽,把它們再拿去曬太陽一樣會增加維生素D。 多攝取維生素C、Omega-3,讓免疫保護力更全面 除了穩固黏膜組織外,對抗病毒的另一個重點是增加身體抗氧化、抗發炎的能力,陳怡錞營養師說道,當身體處在慢性發炎的狀態時,免疫細胞必須一直處理發炎反應,就沒有多餘的能力去對抗病毒,容易削弱免疫系統的能力,導致免疫功能降低,所以可以多攝取維生素C、Omega-3這類營養素避免身體產生慢性發炎。 維生素C是天然的抗氧化劑,可以調節免疫防禦系統、抵抗身體的慢性發炎。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像是芭樂、柑橘類、奇異果和甜椒等,多攝取這些食物可以提升自身免疫力,減低細胞和器官組織的傷害。 另一個抗發炎的好物是Omega-3,存在於植物與魚類的不飽和脂肪酸,像是油脂豐富的魚類(鯖魚、秋刀魚、鮭魚)、魚油、亞麻仁油、印加果油等都有豐富的Omega-3。Omega-3當中對維持健康最重要的成分為EPA及DHA,EPA是血管清道夫,適量補充可以降血脂、抑制發炎反應、改善免疫系統;DHA則是促進腦部與神經發育,有助改善認知功能、提升記憶及專注力等。 辛香料和具有彩虹顏色蔬果富含植化素,也是抗發炎小尖兵 許多辛香料(大蒜、蔥、薑黃、八角等)和具有彩虹顏色的蔬果可以對抗發炎,這是因為裡面富含植化素。植化素在體內扮演許多角色,像是抗氧化、保護細胞完整性、調節免疫等,讓人體增強保護力。在烹調時加一些辛香料,也能增添風味,營養與美味兩者兼顧。 喝綠茶能抑制體內的新冠病毒?其實不容易辦到 有研究發現,綠茶中的「單寧酸」可以削弱病毒活性、減緩病毒複製的速度,進而降低病毒的傳染力,除此之外,茶葉中的「兒茶素」有抗發炎、抗氧化的作用,但陳怡錞營養師提醒,雖然綠茶有抑制病毒的功效,可是若想透過喝綠茶消除體內的病毒,是需要喝非常大量才有可能達成,所以沒辦法光靠喝綠茶來達到治療的效果,若感染新冠病毒還是建議要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 總結上述的飲食建議,陳怡錞營養師提醒大家,平時也要多攝取各種豐富顏色的食物來補足營養,並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維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建構好免疫系統的防護網,才能阻擋新冠病毒的侵擾! 諮詢營養師:陳怡錞營養師 現職: 錞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執行長 現職/學歷: 錞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執行長 知名保健營養講師 安民家庭醫學科診所 兼任營養師 長庚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 兼任講師 輔仁大學營養科學系碩士 延伸閱讀 文章|小心甜蜜陷阱!皮膚老化、記憶力衰退、抑鬱上身,都是「糖」惹的禍 影片|年後減肥看過來!用錯168減肥法易增復胖危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7
文、圖/林子涓 俗話常常說,一白遮三醜,不少女孩嚮往當個「白雪公主」,為了追求白皙肌膚,撐陽傘、擦防曬乳、一年四季穿長袖長褲,每到夏季為了躲避艷陽照射,防護工作總做得滴水不漏,除了做好防曬外,如何正確挑選臉部美白產品也相當重要,也因此美白霜也成為美妝店熱門商品之一,有個案自行購買網路美白產品,擦拭後竟然有類似類固醇的使用不當的副作用,除了引起皮膚不適之外,更是為美白帶來反效果!究竟市面上所販售的美白霜是不是真的那麼神奇?就讓美醫誌的專業醫師帶您一探究竟! 類固醇用途廣泛 醫師喊話要當心 皮膚科專科醫師李美慧表示,類固醇依據強弱分為七個等級,其用途也非常廣泛,時常為急性濕疹、發炎、紅斑性狼瘡或是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依據嚴重程度與皮膚厚薄度適用的類固醇不同之外,使用不當更是容易造成毛囊炎、皮膚疾病、類固醇痘痘系統性經期紊亂甚至是荷爾蒙干擾,必須經由專業醫師的評估與判斷給予患者適合的用藥。 至於市售美白產品,是不應該有類固醇的,對於來路不明的產品,應多一份警覺度。 突破美白迷思 先搞清楚黑的原因 市面上美白產品眾多,舉凡塗抹的、食用的或是注射式,其原理可以分作弱化酪胺酸脢Tyrosinase之活性,抑制黑色素的形成,或是已經形成的黑色素,儘快加以還原,也有些是加速代謝的。在選擇美白產品之前也得先對自己膚況做功課,搞清楚自己是因為角質肥厚看起來黑、發炎後黑色素沉澱,或是日曬、長斑其對應美白方式都有所不同,像角質肥厚可以透過果酸來改善,而常見的美白成分如:麴酸 Kojic Acid、熊果素 Arbutin、或是具有刺激性的A酸衍生物 Tretinoin,可請醫師需依照需求及膚況做挑選建議,才能將皮膚美白發揮至最大功效。 對抗已成形斑點 用「它」就對了 臉上形成的曬斑好討厭!其實對付已形成的曬斑有很多種方式,大多數是需要光療雷射的,對於像果酸類角質代謝劑,使黑色素細胞轉移,另外像對苯二酚 Hydroquinone、熊果素 Arbutin都是擦了也能達到美白的功效,可以淡化,但是較難消除。對苯二酚 Hydroquinone和熊果素 Arbutin不適合接受日曬,所以將防曬工作做好做滿是非常重要的。 紫外線會對肌膚造成何種傷害?醫師這樣說 現代人對美白意識的抬頭,美白方式也令人眼花撩亂,防曬是最經濟有效的美白。防曬又可分為物理性防曬與化學性防曬,物理性防曬,主要成分為二氧化鈦與氧化鋅,可塗抹於雷射後肌膚或是小孩用,較不具有刺激性,而衣物遮蔽本身也是一種物理性防曬的方式.防曬依據波段分為抗紫外線UVA和UVB,UVA易使肌膚變黑、產生皺紋,而UVB會讓肌膚曬傷、曬紅。 想當個白皙美人 預防勝於治療 李美慧醫師提醒,皮膚美白,最基本的是做好防曬,防曬做好能減少黑色素之形成,另外較敏感性膚質也要多注意保濕避免發炎,發炎後也易引起色素沉澱,除了造成膚色不均外也易產生曬斑,而日常飲食中也可以多攝取含有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例如:奇異果草莓或是柳橙類…等,另外對付已形成的斑點,也可以透過傳統雷射、脈衝光、淨膚雷射…等方式治療,都是對斑點及黑色素能達成不錯的療效。 諮詢醫師:李美慧醫師 現職: 創悅美學診所院長 學經歷: 中華民國皮膚專科醫師 中山醫學研究所畢業 成大醫學系畢業 澄清醫院皮膚科醫師 成大醫院醫師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皮膚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醫用雷射光電雷射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會會員及專科 中華民國顏面整形重建外科學會會員及專科 中華民國形體美醫學會創始會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3.25
文/美醫誌編輯部 圖/翁嘉妤 聰明飲食 膠原蛋白補充維他命C養出女神氣! 許多人平日注重養生保健,也擔心隨著年齡漸增,肌膚失去水分及彈性、老化鬆弛,現代人為求快速方便,選擇市面上被喻為養顏美容聖品的維他命及膠原蛋白保健食品,隨時補充身體流失的養份,但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就有許多比吃保健食品更有效也更健康的膠原蛋白及維生素的食材嗎? 膠原蛋白是什麼?功效有哪些? 黃美月醫師表示,膠原蛋白是人體細胞外間質的主要成分,存在於骨骼、韌帶、肌腱和皮膚部位,是連結細胞與細胞的結締組織。膠原蛋白是蛋白質的一種,具有很好的伸張力,主要功效是維持皮膚彈性及水潤,平時多攝取蛋白質的話,人體可以自行將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再合成需要的膠原蛋白。 想要製造膠原蛋白,必須要有維生素C的輔助,如果攝取了足夠的蛋白質或膠原蛋白,卻缺乏維生素C,那吃再多也沒有辦法合成膠原蛋白。維生素C是人體重要的水溶性維生素,對於抗老化、抗發炎、抗菌很有幫助,還可以消滅導致皮膚老化的兇手──自由基,維生素C還能幫助肌膚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達到美白效果、提高光澤,適量攝取維生素C能抵抗紫外線,預防曬黑。 維生素也很重要! 維生素的作用是幫助人體吸收養分,黃美月醫師表示,除了維生素C能預防肌膚老化,維生素B群也是人體不可或缺的水溶性維生素,對於肌膚有重要作用,維生素B群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肌膚代謝力、使肌膚油脂分泌減少、降低肌膚過敏或發炎的機率,適量攝取維生素B群也可以讓肌膚更健康更有光澤喔! 什麼食物富含膠原蛋白? 許多食物吃起來有黏稠感,都含有大量膠質,在食物裡可能分成植物膠、植物黏液、果膠等型態,都是膠原蛋白,那哪些食物可以補充膠原蛋白呢? 魚:魚身上的膠原蛋白與人體最相似,很容易被身體吸收。 豆類:含有植物性蛋白質,比動物性蛋白質不易發胖。 白木耳:含有豐富的植物性膠質和粗纖維,適合吃素的人食用,能使肌膚亮白有光澤,不過烹調時記得別加太多糖。 蘑菇:含有豐富蛋白質,並含有多種人體必須的胺基酸和豐富維生素C,而且熱量低。 要攝取哪種維生素好? 那可以幫助膠原蛋白合成的維生素C食物又有哪些呢? 柑橘類:對肌膚有良好效用,可美白、淡化黑斑、縮小毛孔等,使肌膚光澤細緻,但是屬於感光性食物,使用後必須做好防曬防止曬黑。 梅果類:含鞣花酸,保護肌膚免於紫外線傷害,含維生素C和花青素,是肌膚的抗氧化劑,還有消炎功用。 小黃瓜:水分含量豐富,可以滋潤乾燥肌膚並補充水分,還能幫助消除眼袋浮腫和黑眼圈,對緩和曬傷有效果。 紅蘿蔔:不只能顧眼睛,含有維生素A、B、C,可以幫助肌膚鎖水及維持彈性。 隨著人體老化,膠原蛋白會逐漸流失,造成皮膚粗糙、鬆弛或出現皺紋,骨頭也會因為膠原蛋白流失變得脆弱容易骨折,失去膠原蛋白也會造成肌腱、韌帶失去彈性,因此運動員都需要攝取高蛋白,增加肌肉彈性。黃美月醫師也進一步提醒,想要防止膠原蛋白流失可以從生活做起,90%的皮膚老化都跟紫外線有關,做好防曬是重要的功課,可以避免肌膚失去光澤彈力。另外,飲食均衡能攝取身體必須的所有元素,雖然上述只列舉幾項補充膠原蛋白和維生素的食物,事實上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天然食物都含有豐富營養,不挑食才能維持身體需要的營養及提升身體機能喔! 諮詢醫師:黃美月 現職: 麥茵茲美形診所院長 學經歷: 麥茵茲醫學美容事業集團醫事總監 留德皮膚科博士/曾任榮總皮膚科醫師/陽明醫院皮膚科主任 開創全台第一個青春痘門診 率先開啟國內醫學結合美容的風氣成立第一間醫學美容診所 目前已成立敦北/台北/竹北/台中/高雄/澳門分所 深耕台灣30年醫美集團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