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經閒置10分鐘了,為您推薦其他文章!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
搜尋蔡逸姍共有3筆結果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現代人對於醫美的接受度越來越高,注射物填補也已經是相當常見的療程項目,但是打了這麼久玻尿酸,你真的了解它嗎?日前有一名女性在接受玻尿酸填補後,因為對效果不滿意,竟自行從網路平台購買了「玻尿酸降解酶」,想把玻尿酸消除,後果當然是下巴紅腫化膿,產生蜂窩性組織炎就醫。究竟玻尿酸到底有沒有可能「反悔」溶掉?降解酶又是什麼?會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呢?跟著專業醫師一起來認識玻尿酸吧! 到底什麼是「玻尿酸」?認識玻尿酸 玻尿酸(Hyaluronic Acid)在皮膚保養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玻尿酸原本就存在於皮膚的真皮層,然而隨著歲月遞增,玻尿酸會逐漸流失,所以想持續保持皮膚豐潤有彈性,不少人會選擇由外注射玻尿酸來填充。皮膚科醫師蔡逸姍說明,玻尿酸注射劑擁有身體自行代謝吸收的優點,不會殘留於體內,但自然流失也是一項缺點,所以想長期保持豐潤感,就必須定期補充。 玻尿酸注射劑已盛行多年,早期多取自於動物來源,比如公雞雞冠,但萃取過程具有潛在傳染疾病的風險,價格也不便宜,因此現在大部份的玻尿酸注射劑多由細菌發酵而來,經由無菌處理及科技技術改良,確保玻尿酸製程的安全性。目前台灣玻尿酸的種類多達20多種,消費者使用玻尿酸注射劑時,別忘了選擇通過合格檢驗的廠商。 玻尿酸還有分大小?不同分子的差異性 玻尿酸因各個品牌的製程不同,包含生產時加入的交聯劑、黏性、彈性或內聚力等因素,都會影響玻尿酸的分子量大小及特性,通常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個人狀況,選擇適合的分子量大小。以下蔡逸姍醫師就針對大中小分子做概略說明: ● 大分子玻尿酸:玻尿酸的分子量較大,專門負責填充、增加體積及塑形,約可維持12~18個月。 ● 中分子玻尿酸:玻尿酸的分子量介於大分子與小分子之間。 ● 小分子玻尿酸:玻尿酸的分子量較小,適合細微的修飾表淺皮膚,增加皮膚含水量,改善膚質狀況,約可維持6個月。 玻尿酸的橡皮擦?認識玻尿酸降解酶 玻尿酸降解酶(Hyaluronidase)是一種會分解玻尿酸的的酵素,幫助快速修飾玻尿酸注射後的不平均,或微調施打玻尿酸後的腫脹感,改善注射後不理想的情形。蔡逸姍醫師舉例,降解酶就像一把剪刀,能立即使玻尿酸化為碎塊,使身體更快的代謝掉玻尿酸,在施打玻尿酸的過程中,倘若不幸發生血管併發症,玻尿酸降解酶也能幫助救援緊急狀況。 施打玻尿酸後有硬物感怎麼辦?先別急著打降解酶 施打玻尿酸後發現臉上變硬,感覺好不自然,是否應立即注射玻尿酸降解酶呢?蔡逸姍醫師表示,如果臉部注射硬性或大分子的玻尿酸,術後在觸摸臉部時,可能會明顯感受到硬物感,這是因為大分子玻尿酸具有較大的支撐力,通常從外在形象觀察並不明顯,不一定代表需要再行施打玻尿酸降解酶,若有疑慮建議應向醫師反映,經由專業評估後再決定處理方式。 玻尿酸降解酶並非萬靈丹,可能引起過敏反應? 使用玻尿酸降解酶需特別留意安全性,蔡逸姍醫師說明,由於市面上大部份的玻尿酸降解酶都取自動物組織,可能藏有潛在風險,少數使用者會引起過敏反應,因此在使用降解酶前,可藉由皮膚檢測來避免過敏風險。通常皮膚檢測就是會在手臂前內側皮膚皮內注射少量降解酶,來觀察皮膚是否會有紅疹反應,一旦皮膚有紅疹、腫脹或其他異常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止使用降解酶,以免危害身體健康。 慎選經驗成熟的醫師及合格檢驗的產品 雖然有降解酶可以補救,但不代表就可以忽略施打玻尿酸前的功課,蔡逸姍醫師提醒,施打玻尿酸需要有專業知識及豐富的施作經驗,因此消費者應慎選經驗豐富的專業醫師,這樣才能確保以下3點成功的關鍵: 熟知施打位置和劑量。 熟練緊急措施。 精準判斷玻尿酸降解酶的施打可行性,應在皮膚狀況有需要時才進行施打。 蔡逸姍醫師呼籲,消費者勿自行上網購買玻尿酸及降解酶,來路不明的產品不僅缺乏保障,也沒有專業人員評估施打,可能帶來細菌感染、蜂窩性組織炎、皮膚潰爛、過敏或成效不理想……等風險,小心愛美不成,反而危害身體健康。 諮詢醫師:蔡逸姍醫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馬偕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皮膚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雷射光電醫學會會員 國際美容醫學研討會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自體脂肪移植,抽水桶腰填補蘋果肌?如何提升脂肪存活率? 影片|玻尿酸打完硬硬的,可以消除嗎?認識玻尿酸橡皮擦「降解酶」!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2.13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玻尿酸打完硬硬的,可以消除嗎?認識玻尿酸橡皮擦「降解酶」! 現代人對於醫美的接受度越來越高,注射玻尿酸也已經是相當常見的療程項目,但有時難免會遇到對效果不滿意,或是有想要先積極處理的狀況,這時候其實可以使用「降解酶」來消溶,不過,這個傳說中的降解酶到底是什麼呢?先讓我們來看看這則新聞,一名女性在接受玻尿酸填補後,因為對效果不滿意,竟自行從網路平台購買了降解酶,想把玻尿酸消除掉,後果當然是下巴紅腫化膿,產生蜂窩性組織炎就醫。咦,所以到底該在哪裡施打降解酶呢?降解酶安全嗎?不管你有沒有注射過玻尿酸,都該了解降解酶這條「後路」的原理和眉角是什麼!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32 什麼是玻尿酸? 01:19 玻尿酸大中小分子差別 02:17 玻尿酸會不會殘留在身體? 02:30 什麼是降解酶? 03:24 施打降解酶對身體有害嗎? 04:09 打完玻尿酸後,臉會變硬? 04:39 可以自己上網買降解酶? 諮詢醫師:蔡逸姍醫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馬偕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皮膚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雷射光電醫學會會員 國際美容醫學研討會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下巴微整形懶人包,小V臉比例怎麼算?玻尿酸、微晶瓷怎麼選? 影片|宋慧喬、金泰梨、朴寶英童顏特徵詳解!老化後可能大崩壞?娃娃臉真的「大未必佳」嗎?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12.18
文/羅立珊 圖/傅暄閔 摘要 你知道皮膚出現「紅疹」有可能是新冠肺炎引起的嗎?隨著疫情持續升溫,有越來越多特殊的症狀被發現,現在有研究指出,新冠病毒除了造成肺部受損、味覺、嗅覺的喪失之外,甚至有可能引起皮膚疹,像是紅疹、凍瘡樣病灶、小水泡以及蕁麻疹等,但並非有紅疹就一定是感染到新冠病毒,而是可以作為大家自主觀察、提高警覺的小方法,多一分了解,才能少一分恐慌。 皮膚科醫師蔡逸姍表示,根據《英國皮膚病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指出,英國有17%的患者感染到新冠肺炎後,出現的第一個症狀是皮膚有紅疹,而有21%的患者除了紅疹之外,沒有其他症狀產生,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在近期也針對新冠紅疹提出說明,表示目前台灣新冠紅疹的統計比較不明朗,但整體看起來紅疹的發生率比較低一點。雖然台灣的患者出現相關皮膚症狀的案例並不多,但我們還是有必要好好了解新冠病毒可能會引發哪些皮膚疹,並多加留意身旁的人與自己的皮膚狀況。 新冠紅疹症狀多樣, 特殊皮膚表現要注意 「新冠紅疹」有很多不同的樣子,嚴重性也不同,以下有6種新冠肺炎症狀常見的皮膚表現: 一、凍瘡樣的病灶(chilblain-like lesions) 凍瘡樣病灶的患者,趕快居家隔離,不要去擠快篩站 圖片引用自美國皮膚醫學會網頁(AAD) 蔡逸姍醫師指出,凍瘡樣病灶會出現在手指或腳趾(比較常在腳趾),又稱為「新冠腳趾」(COVID Toes),症狀區會呈現紅色或紫色的狀態,伴隨疼痛與腫脹,凍瘡樣病灶有一點很特別的是,大部份發生在免疫力較好的年輕人或小孩子身上,研究發現,這些患者因為免疫防禦系統抵抗病毒的能力較好,最後只留下凍瘡樣病灶的症狀,也因為體內病毒量少,所以進行快篩時幾乎都是陰性,所以有凍瘡樣病灶的患者不要去擠快篩站,因為較難透過快篩或抽血檢驗出是否患有新冠肺炎。 凍瘡樣病灶屬於較晚期會發生的症狀,可能在潛伏期14天過了才會發生,但病毒在潛伏期時就有一定的傳染力,若發現有此症狀的民眾要趕快居家隔離,並聯絡14~21天內接觸過的人,請他們注意是否有乾咳、發燒等症狀,而凍瘡樣病灶患者本身因為免疫力較好,若沒有其他併發症,先好好待在家靜養,因為這種病灶自行康復的機率較大。 二、麻疹樣紅疹(morbilliforme) 沒有特異性的紅疹,同時有新冠肺炎接觸史須留意 圖片引用自英國covidskinsign網頁 麻疹樣的紅疹形態細碎大片,大部份分佈在軀幹,平常人若發燒或是被不同種病毒感染時,也可能有類似的麻疹樣紅疹,因此無法單看紅疹判斷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如果民眾有新冠病毒接觸史,同時身體出現麻疹樣紅疹時,才有可能是新冠病毒所引起的,此時要提高警覺,趕快就醫確認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 三、小水泡狀紅疹(vesicular) 小水泡偏單一形態,不同於水痘具有多種時期的樣子 圖片引用自Pediatric dermatology期刊 有些民眾感染到新冠病毒後,會有形態細小的水泡產生,水泡沒有特定分佈的位置,蔡逸姍醫師說道,水痘病毒也會長出水泡,不一樣的是,水痘病毒引起的小水泡在肌膚上可能會有好幾個時期的樣子,像是剛長出來的、結痂的、乾掉的、破掉的,如果是新冠病毒誘發的水泡,研究發現水泡偏單一形態,看起來在同一時期,這是民眾可以稍微注意的特徵之一,只是沒辦法透過水泡判定是否感染到新冠病毒,醫師還是需要搭配其他資訊才能給予正確的治療。 四、網狀青斑(retiform purpura) 網狀青斑伴有凝血功能異常或血管病變,病情較嚴重 圖片引用自ABC News網站 患有「網狀青斑」的患者在新冠紅疹佔的比例不多,大約5%~6%左右,通常是晚期會出現的症狀,也就是病人已經有發燒、咳嗽、肌肉痠痛等症狀發生後,網狀青斑才會漸漸浮現出來,形態上呈現暗紅色或青紫色網狀樣,並發生在四肢。這類患者通常「病情比較嚴重」,大部份會在老人或患有重症的患者身上看見,因為他們的免疫防禦機制較弱,沒辦法有效趕走病毒,反而破壞了自身的血管壁, 造成栓塞、發炎等,合併有一些凝血功能異常或血液方面的問題,所以患有網狀青斑的患者,預後是比較不好的,蔡逸姍醫師補充,有些人肌膚接觸到冷空氣時,皮膚會呈現生理性的大理石紅斑,這個是體質關係引起,並不是所謂的網狀青斑症狀。 五、蕁麻疹(urticaria) 過去不曾有蕁麻疹,最近有新冠肺炎接觸史並長出蕁麻疹,感染新冠肺炎機率較高 圖片引用自英國covidskinsign網頁 蔡逸姍醫師表示,蕁麻疹的症狀表現和一般常見的蕁麻疹幾乎一樣,因此很難辨別,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是,如果民眾過去不曾發生蕁麻疹,可是最近有新冠病毒接觸史,同時又長出蕁麻疹,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會高一些。相反的,以前常常長蕁麻疹,現在剛好又蕁麻疹發作的民眾,第一步先確認自己有無接觸史,有疑似接觸史時,先居家隔離觀察狀況,無接觸史的話,可以到皮膚科尋求醫師協助。 六、小出血點(petechiae) 呈深紅色細碎一片,用力壓出血點不會消退 圖片引用自英國covidskinsign網頁 呈現小小紅紫色的點點,用力壓出血點也不會退掉,通常發生在四肢。 疑似出現新冠紅疹,先確認有無其他症狀、接觸史 如果發現自己身上出現「不明紅疹」,同時有發燒、腹瀉、乾咳等症狀;或是只有「不明紅疹」,但有新冠肺炎接觸史,都建議前往急診並主動告知可能為高風險患者,除了上述的情況,皮膚有紅疹的民眾,先不必擔心是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觀察後續有無其他症狀,再做進一步的處理。 台灣疫情仍在延燒,目前政府也呼籲大家,無接觸史、無症狀者先不要去篩檢站,以免增加篩檢醫療負擔,還會讓自己暴露在感染風險之中,最重要的是把口罩戴好、勤洗手並保持社交距離,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喔! 諮詢醫師:蔡逸姍醫師 現職: 京硯皮膚科診所 皮膚專科醫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馬偕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皮膚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雷射光電醫學會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皮蛇是什麼?治療三原則斬斷帶狀皰疹復發魔咒 影片|濕疹可能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醫師教你如何正確對抗濕疹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