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化痰共有2筆結果

  • 血壓忽高忽低容易導致腎病變 中醫輔助治療延緩腎衰竭

    文/聯合醫院提供    編輯/高芷瑩      摘要  中年男子平時無任何不適,只是常常在天氣冷熱交替時,早上起床常感一陣眩暈,直到偶然的健康檢查發現血壓竟然高達收縮壓在175-180mmHg之間、舒張壓在130-135mmHg,原來自己有高血壓的情況,但到了下午,血壓又回復穩定約收縮壓在130-135mmHg之間或舒張壓在85-90mmHg之間,長期下來血壓高低起伏不定,持續數年患者不以為意,直到公司例行健康檢查才發現事情大條了,腎絲球過濾率(GFR)只剩下53mL/min、尿素氮(BUN) 30mg/d、 Creatinine Cr高達2mg/dl,屬於中度慢性腎衰竭。     西醫腎臟科醫師隨即給予高血壓藥物治療,過了兩個月追蹤,指數不見起色,血壓依舊高高低低,小便的泡沫也越來越多,建議患者有洗腎的心理準備,患者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來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門診求診,接受中醫輔助治療,針灸以及飲食調控,蛋白尿血顯著下降變成1個+,Creatinine Cr回復到1.7mg/dl,腎絲球過濾率(GFR)顯著回升到68mL/min,已經經過兩年腎臟功能無惡化跡象,血壓穩定,目前仍在積極治療中。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秋冬氣溫變化大,血壓高低起伏不定成了腎臟的隱形殺手,人體的腎絲球是非常敏感的構造,忽高忽底的血壓所造成的壓力差往往容易讓腎絲球質接受到機械性的損害,引起的血管硬化,也會讓腎臟過濾淨化人體血液的功能變差,殘餘的腎元將會增加本身的血流量來補償已經損失的腎功能,殘餘腎元的血流量必須增加,這會對腎元造成惡性循環的損害,所以要補保護腎臟,首重就是要控制自己的血壓。   周宗翰醫師建議,最好可以把血壓穩定控制在130/80mmHg左右,忽高忽低的血壓導致的壓力差,反而比長期高血壓對比腎臟的損害更為明顯,當腎功能愈差,血壓就愈不易控制,因此治療上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血壓愈低,對腎臟愈有保護作用,愈能減緩腎功能惡化。   中醫針對高血壓腎病變的治療方式十分多元,用藥方面中醫的治療根據虛損臟器的不同而養肝、健脾、補腎,而降低血壓方面根據病情變化常使用瀉火、潛陽、燥濕、化痰、瀉濁、活血、化瘀等方法辨證使用。另外會加上改善腎臟血流、修復腎絲球功能的中藥材如大黃、丹參、黃耆、車前子,外治法中醫常使用耳尖刺血,具有祛風清熱、清腦明目、鎮痛降壓、減輕高血壓病對腎臟的損害,但是必須要合格的中醫師才可以施作,一般民眾不可自行操作,以免發生感染以及暈針事件,但是往往這類型的患者已經服用過多西藥,且西藥通常沒有辦法停止使用,這時中藥的使用不見得有必要,所以中醫的頭皮針,耳針,體針對人體機能的調節對於這類型的患者輔助治療更為重要,搭配中醫外治法可以有效減緩腎臟的負擔,改善腎臟對於血液的通透性。     周宗翰醫師表示,對於患有腎臟疾病還未洗腎的患者,飲食調控更是關鍵   喝水要少量頻飲,原則上當日水份攝取=前一日尿量排出+500~700毫升,避免喝酒以及突然大量灌水,腎衰竭者尤需注意每日體重勿增減太多,儘量少吃醃製及加工製品,味精最好不要用,以免容易口渴喝入過多的水分。   控制鈉鉀磷在身體的穩定,過量的鹽份會造成腎衰竭患者高血壓或水腫,一天建議攝取的鹽量約為3~5公克。烹調時可採用醋、檸檬汁、鳳梨或加香辛料如蔥、薑、蒜、花椒、胡椒、香菜等方式來減少食鹽鈉的攝取。平時多補充高鈣食物來穩定身體的磷,乳品及其製品:深綠色蔬菜、堅果種子、黑芝麻、杏仁片、開心果等可適量食用。 降低身體中血鉀,腎衰竭會減少排泄鉀離子的能力,但只要腎臟病人排尿至少1000毫升以上通常較不會產生高鉀血症,但是如果病人有高血鉀症及嚴重腎衰竭時,就須限制飲食中的鉀離子,切忌禁喝各種湯品,包含食補藥膳拉麵的湯頭,鉀離子易溶於水,蔬菜食用時切小片以熱水燙過撈起,再以油炒或油拌可以減少鉀的攝取量。食物經煮熟後運動飲料含有額外 的電解質與鹽分,有腎病的人需小心這類飲料。 降低身體中血鉀,腎衰竭會減少排泄鉀離子的能力,但只要腎臟病人排尿至少1000毫升以上通常較不會產生高鉀血症,但是如果病人有高血鉀症及嚴重腎衰竭時,就須限制飲食中的鉀離子,切忌禁喝各種湯品,包含食補藥膳拉麵的湯頭,鉀離子易溶於水,蔬菜食用時切小片以熱水燙過撈起,再以油炒或油拌可以減少鉀的攝取量。食物經煮熟後運動飲料含有額外 的電解質與鹽分,有腎病的人需小心這類飲料。   最重要的就是蛋白質攝取,早期腎功能不全時,控制飲食中的蛋白質,可以減少尿毒的產生,進而延緩腎功能的衰退,但是往往患者會因為過度限制蛋白質導致自己營養不良,必須配合足夠的熱量,才可維持良好的營養狀況,這時可以諮詢營養師的建議。原則上攝取優質蛋白50~75%來自動物性蛋白質,如魚、猪、牛、羊等肉類、蛋、牛奶混和食用,其餘的蛋白質由米、麵粉及其製品、蔬菜、水果供給。   此外許多市售的止痛藥、感冒藥和自己抓的中草藥可能含有腎臟毒性,不可自行服用。建議最好每半年做一次尿液和血液肌酸酐和尿素氮檢查,以了解目前身體的狀況。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12.05

  • 流行性感冒季節來襲 用藥安全小叮嚀

    文/聯合醫院提供    編輯/高芷瑩      摘要  隨著天氣漸入秋冬,流行性感冒的高峰期也即將到來,藥師表示,如何預防與治療流行性感冒,守護自身健康為首要目標。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藥師翟晉德說,患者治療方法仍以症狀緩解為主,或給予抗病毒藥劑治療。抗病毒藥劑應儘可能於發病後48小時內投與效果最好。     症狀緩解常用藥物注意事項:退燒止痛藥、止咳劑、化痰劑、流鼻水藥…等   1. 退燒止痛藥:例如阿斯匹靈(aspirin)、布洛芬(Brufen)、普拿疼(acetaminophen)等,可退燒及減輕頭痛、肌肉痛等病徵。但使用阿斯匹靈及布洛芬退燒易使胃部不適,宜於飯後服用,阿斯匹靈亦可能增加兒童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發生機率應避免使用。   2. 止咳劑:如有濃痰狀況不建議使用。   3. 流鼻水藥:用來緩解鼻塞、流鼻水的抗組織胺藥(Antihistamines)此類藥物易引起睡意、口乾、頭昏、視力模糊等副作用,使用後應避免駕駛器具。     翟晉德指出,目前健保給付抗病毒藥劑有下列四種:   1. Zanamivir (Relenza®,瑞樂沙旋達碟) Zanamivir乾粉吸入劑,使用需要技巧,優點是局部作用,較無藥物全身性作用。成人治療劑量每天兩次,每次吸入兩劑(2X5 mg),療程5天,不需因肝腎功能調整使用劑量。五歲以上兒童使用劑量與療程與成年人相同。懷孕期間不可使用,除非經醫師診治人為使用效益大於風險。常見的不良反應為頭痛、喉嚨痛、咳嗽與呼吸道刺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病史的患者應避免使用,因為乾粉吸入劑可能會刺激氣管,增加氣管收縮的機會,使用後若出現支氣管收縮或呼吸功能下降的症狀應停藥並就醫。   2. Oseltamivir (Tamiflu®,克流感,Eraflu®,易剋冒) 成人及13歲以上青少年治療劑量每天兩次,每次75 mg,療程五天;兒童須依照體重調整治療劑量,1歲以下兒童則不可使用Oseltamivir預防流行性感冒。Oseltamivir是懷孕與授乳婦女流行性感冒的首選藥物,使用劑量、療程無須調整與成年人相同。常見不良反應為噁心嘔吐、頭痛,一般患者皆可耐受。   3. Peramivir (Rapiacta®,瑞貝塔) Peramivir為注射針劑,正常成年人治療劑量為300 mg單次點滴靜脈注射15分鐘以上。腎功能不全及接受血液透析患者須慎重使用。懷孕婦女經醫師診治確認使用效益大於風險才可以投與;哺乳婦女在藥物治療期間建議避免哺餵母乳。常見不良反應為腹瀉、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狀一般停藥後不需治療即可以改善。   4. Favipiravir (Avigan®) 使用於符合新型A型流行性感冒通報定義經使用Zanamivir、Oseltamivir治療無效且經醫師評估及病患/家屬同意以專案進口方式使用。口服1600 mg一日兩次,接續四日口服600 mg一日兩次,療程共五日。Favipiravir有致畸胎風險,兒童及已知/準備懷孕者皆不可使用,用藥前須先確認無懷孕,用藥後七日需避孕,藥品會分泌至乳汁中,服藥期間授乳婦女須停止授乳。     希望能藉由上述內容,提升民眾對藥物的認知,協助民眾正確使用藥品並避免副作用的發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11.14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