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搭飛機、打麻將久坐不動引血栓?預防機艙症候群有3招

2025-01-23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搭飛機、打麻將久坐不動引血栓?預防機艙症候群有3招
 
 摘要 
隨著農曆新年的長假到來,許多民眾紛紛規劃出國旅遊,但長時間搭乘飛機可能引發健康隱患——機艙症候群。這種因長時間不動導致的深層靜脈血栓不容小覷,不只搭機時容易發生,長時間久坐、久躺也可能產生,特別是在高危險族群中,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這次美醫誌就帶各位ME粉深入了解機艙症候群的成因、症狀、風險族群與預防方法,可別忽略生活中潛藏的危險因子。
 

 

什麼是機艙症候群?不只搭飛機才會有?

 

機艙症候群又稱經濟艙症候群、旅行症候群,其正式學名為深層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指下肢靜脈因血流停滯而產生血栓的現象。
 
根據研究顯示,當腿部血流長時間停滯,血液黏滯度會上升17%,尤其飛行時間超過5小時,就會顯著增加血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袁于婷提醒,除了搭乘飛機外,長途旅行搭車,或長時間看電視、打麻將等,久坐後若突然起身,也可能會造成深層靜脈血栓。血栓形成後有機會阻塞靜脈血流,導致血液無法順利回流至心臟,更嚴重的情況下,血栓若隨血液循環移動至肺部,便會引發肺動脈栓塞,造成呼吸困難,甚至致命。
 

 

深層靜脈血栓
 

 

機艙症候群有哪些症狀?腿部熱痛要注意

 

初期機艙症候群的症狀主要集中在下肢,常見表現如下:
 
1.腫脹與疼痛:血液滯留於下肢,可能造成單側腿部腫脹,並伴隨紅腫熱痛。

 

2.急性水腫:血栓嚴重阻塞時,患肢可能出現急性水腫,甚至皮膚潰爛。

 

3.顏色改變:嚴重者腿部會發紫,甚至面臨截肢風險。
 
機艙症候群的危險性不容忽視,袁于婷醫師指出,若血栓進一步導致肺動脈栓塞,患者可能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及休克等症狀,需立即就醫。
 

 

這些人要特別留意!機艙症候群的高危險族群

 

雖然機艙症候群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但特定族群需特別小心,袁于婷醫師列舉如下:
 
  • 年長者:50歲以上者因血管彈性降低,血液流動較慢。
  • 慢性疾病患者:如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
  • 凝血異常者:有血液凝固障礙或家族病史者。
  • 孕婦:因荷爾蒙變化和壓力,血栓風險增加。
  • 肥胖族群:BMI大於30者因血流受阻風險較高。
  • 術後患者:6週內動過手術者,因長時間臥床,血液循環較差。
 
機艙症候群並非小病症,其併發症可能危及生命。袁于婷醫師說明,當血栓流入肺動脈,會導致肺部血流阻塞,引發肺動脈栓塞,造成胸痛、呼吸困難,甚至休克和猝死,因此一旦出現疑似症狀,應立刻就醫檢查。
 

 

穿著寬鬆衣物、彈性襪,記得三不五時起身活動

 

隨著農曆新年假期即將到來,不少民眾已規劃好長途旅遊,或準備好徹夜打麻將、打電動狂歡,若要避免久坐形成深層靜脈血栓,袁于婷醫師建議,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預防:
 

1.適當穿著

選擇穿著寬鬆衣物,避免束縛下肢血流,也可以穿著醫療級彈性襪,分段施加壓力,幫助靜脈血液回流。
 

2.增加活動量

每隔1~2小時,記得站起來活動5~10分鐘,並進行簡單的伸展運動,幫助促進血液循環。
 

3.良好生活習慣

多喝水以避免脫水,並減少菸、酒及咖啡因的攝取。若是機艙症候群的高危險族群,可在搭機前請醫師評估是否需服用抗凝血劑,並遵照醫囑服用。
 

 

袁于婷醫師強調,雖然機艙症候群的風險因素多,但透過日常的預防措施,還是可以有效降低發生率,並記得維持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避免久坐,這些都是守護血管健康的重要步驟,幫助我們遠離機艙症候群的威脅,快快樂樂的過個好年。
 
 
學經歷:
禾馨民權婦幼診所 血管外科 專任醫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 心臟血管外科 住院醫師及總醫師
振興醫院 心臟血管外科 主治醫師
衛福部立桃園醫院 心臟血管外科 主任
桃園敏盛醫院經國院區 心臟血管外科 兼任醫師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 專科醫師
台灣外科醫學會 專科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