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同事共有5筆結果

  • 出國旅遊應注意 防範蟲媒傳染病威脅

    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      摘要  20多歲男性,因為雙腳腳踝及腳掌疼痛且覺得雙下肢無力三週就診,經醫師問診得知,個案在緬甸工作,前一日剛返臺,於三週前有發燒、全身痠痛且出疹,檢查後雙下肢骨頭並無異常,皮疹已消退,同事也有跟他一樣類似症狀,因此幫他通報及採檢登革熱及屈公病,最終確診屈公病。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感染科主治醫師黃馨慧指出,屈公病在台灣是第二類法定傳染病,當人被帶有屈公病毒的蚊子叮咬而感染,人不會直接傳染給人,可傳播屈公病毒的病媒蚊主要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疫情主要分布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亞洲及南美洲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但由於交通發達等因素,流行區已逐漸擴大。   屈公病發病初期症狀與登革熱、茲卡病毒感染症很相似。症狀主要包含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或皮疹。屈公病較少見致死案例,大部分患者可自行康復。部分感染者倦怠感和關節痛會持續數週至數月,此與登革熱表現不同。屈公病較少出現死亡,但新生兒於出生時感染、65歲以上年長者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者,當罹患屈公病有可能會病況嚴重。   黃馨慧說,屈公病為病媒蚊叮咬而感染的急性傳染病,蚊子對於叮咬對象無選擇性,一旦有屈公病毒進入社區,且生活周圍有病媒蚊孳生源的環境,就有屈公病流行的可能性,與登革熱一樣,平時做好病媒蚊孳生源的清除工作,不但能預防登革熱,同時能防止屈公病。   預防方法包括:   做好防蚊措施,包含:選擇裝有紗窗、紗門或空調設備的居住場所。 戶外活動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於身體裸露處或衣物上使用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的防蚊液,並依照標籤指示說明使用。如有防曬需求,建議先塗抹防曬乳,間隔15分鐘後再使用防蚊液。 清除孳生源,四大訣竅-徹底落實「巡、倒、清、刷」,讓病媒蚊不出現。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9.04

  • 給飲酒者在疫情中的溫馨提醒

    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      摘要  自5月新冠肺炎疫情升溫以來,公共場所關閉,公司企業啟動居家辦公模式,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到底疫情對於喝酒的人會有什麼影響呢?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張祜銘說,可以參考其他國家的經驗。雖然喝酒地點從餐廳轉移到家中,許多國家都發現大多數喝酒的人喝的量會比原本還要多,在美國、英國、德國也發現酒品銷售量反而增加。   此外,可能是因為在家中時間變長的關係,歐盟國家的家暴通報案件大幅增加,這也反映出面對疫情的恐慌,或是家人之間的相處問題在此時浮上檯面。有些人選擇喝酒面對疫情帶來的不安恐懼,在門診也觀察到有不少原本已經戒酒成功的病人,在疫情期間控制不住又開始喝酒了。   至於喝酒對於身體會有什麼影響呢?張祜銘表示,大量喝酒可能會抑制免疫系統對抗病毒的能力,研究也發現,大量喝酒會抑制打疫苗產生的免疫力。此外,喝酒可能會造成肝臟、腸胃及心血管等器官病變,造成在疫情期間不必要的外出就醫。OECD國際組織在2020年曾經提出呼籲,各國政府應該重視國民飲酒健康問題並制定政策,飲酒者也應該注意喝酒習慣在疫情期間的變化。   面對疫情可以怎麼做呢?張祜銘提供以下一些方法讓大家可以試著幫助自己度過疫情帶來的恐慌:   1.規律作息:固定的躺床及起床時間,避免睡眠紊亂而依賴酒精。   2.適量飲食:固定的吃飯時間,選擇健康飲食,避免空腹飲酒造成更大傷害。維持體能:定期安排在室內可以做的運動,例如瑜珈、快走、深蹲。   3.維持人際:主動關心久未見面的親友,也可以定期安排視訊聚會,避免因隔離的孤獨感而飲酒。   4.接納自己:接納疫情期間的壞情緒,不要藉酒澆愁反而愁更愁。   5.建立目標:多出來的時間空檔,很適合為自己訂下一個具體的目標並做出改變,回歸工作時同事也會驚訝於您這段期間的改變。   6.尋求協助:如果自己的情緒、睡眠或飲酒問題無法獨自處理,也可以電話聯繫專業人員尋求建議或主動就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具有完整的成癮醫療團隊,可在門診進行飲酒問題的評估與治療,此外也在衛福部協助下設置飲酒問題諮詢專線,民眾對於醫療資源相關疑問都可以撥打電話至(02)2728-5791諮詢酒癮個管師。希望在疫情尚未落幕之前,大家都可以調整好生活型態並維持健康,為回歸原本工作及生活做好準備。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8.05

  • 外送員天天曝日頭 小心中暑

    文/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提供      摘要  為防堵疫情擴散,全國持續維持疫情警戒第三級,民眾因減少外出,網購情形也相對增加,郵差、快遞、外送員等工作量暴增,不僅面臨送貨壓力更要長時間曝曬在太陽底下,如果沒有適時作好防護措施,就可能因大量流汗造成脫水,進而引發熱衰竭甚至中暑,若處理不當,更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其死亡率超過30%。     針對在戶外工作的外送人員,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預防熱傷害3要訣」,以提前預防熱傷害的發生。     要訣1:保持涼爽   1.裝備選擇   (1) 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可適度搭配透氣輕薄長袖防曬衣物,但勿包覆過多,造成悶熱。   (2) 選擇使用國家標準檢驗合格防曬或涼感產品,挑選商譽良好店家生產、中文標示清楚的產品。須長時間於陽光下活動時,應選擇防曬係數較高(如SPF 30或更高),同時具有 UVA (以★號或PA+號表示)防禦效果的防曬產品。   (3) 選購太陽眼鏡時,應挑選具有商品檢驗及完整標示的產品,避免購買來路不明、水貨及仿冒品;護眼防曬係數(E-SPF, Eye-Sun Protection Factor):係數分為5、10、25三類,數字越大效果越佳。另開車時請勿佩戴顏色過深的深色太陽眼鏡,避免天色昏暗時影響行車視線,才能確保行車安全。     2.身體降溫及散熱   (1) 避免長時間高溫曝曬,應適當安排時間至陰涼通風處或有空調地方,讓身體適度降溫及散熱,並卸下易致身體悶熱物品,例如:安全帽及長袖防曬衣物等,幫助身體儘速散熱。   (2) 可適時在身上噴灑冷水及搧風,加速身體降溫。     要訣2:補充水分   1.戶外工作者可每小時補充2-4 杯冷開水(1 杯為240c.c.),少量多次補充水分,大量流汗時可喝加少許鹽的冷水。   2.不可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份的飲料、避免喝太過冰冷的水。   3.如患有慢性病者(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等),因散熱機能較差而不易排汗,對於環境的調節及應變能力較差。依疾病需求,定期量測血壓、血糖等,諮詢醫師用藥及適當水分攝取,並定期回診追蹤。   4.可透過檢查尿液顏色來初估喝水量是否足夠,一般來說,大致可以將尿液顏色分成五種顏色,透明無色、透明黃色、黃色、烏龍茶色、濃茶色,分別代表不同情況: (1) 透明無色:表示體內水分可能過多,不需要補充水分。 (2) 透明黃色(淺黃色):表示體內水分充足,可正常補充水分。 (3) 黃色:表示可能有一段時間未補充水分或有持續出汗之情形,需要持續補充水分。 (4) 烏龍茶色:表示身體可能已出現缺水狀態,要立即補充水分。 (5) 濃茶色:表示可能已1~2天完全沒有水分攝取,此時喝水可能對於腸胃吸收速度已經太慢,建議尋求醫療單位協助,以吊點滴的方式補充水分。     要訣3:提高警覺   1. 隨時注意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儘量避免長時間待在高溫環境,並做好防護及適時降溫散熱。   2. 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如有不適切勿逞強,應先休息並儘快求助或送醫。   3. 雇主應加強宣導認識熱傷害的症狀及預防,以提升員工自我保護力。     國民健康署提醒您當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若體溫持續上升、嘔吐、或意識持續不清,請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12

  • 防疫避社交 戒斷有妙招

    文/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提供      摘要  日前衛生福利部發布的109年國人十大死因,除了事故傷害之外,包含癌症、心臟病、中風及慢性肺部疾病等皆與吸菸有直接或間接相關。而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於「戒菸的百個理由」中將「吸菸者若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後罹患重症及死亡的風險更大」列為首要戒菸理由。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目前全國處第三級警戒,請民眾在家防疫減少外出,若須外出,應全程配戴口罩,室外脫口罩吸菸不僅增加染疫風險也讓荷包失血,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3千元至1萬5千元。而室內吸菸則讓家人與鄰居困擾於二手、三手菸對健康的危害,還沒戒菸的民眾,請不要再猶豫了,現在正是戒菸成功最好的時機!     在家防疫免社交 現在戒菸好時機   根據107年國人吸菸行為調查顯示,28.8%的目前吸菸者在過去一年曾嘗試戒菸卻失敗,其中67.3%之受訪者表示無法克服菸癮,戒菸時間維持不到1個月。另依國民健康署108年戒菸專線服務個案一個月追蹤,調查戒菸者的點戒菸失敗原因大致可分為生理、心理及社會環境因素。根據777名受訪者表示,前三大戒菸失敗原因為心理因素之「習慣」(84.2%)、「無聊」(68.7%)和生理因素之「渴望吸菸」(約67.7%),另外,除了上述的生理及心理因素之外,有52.8%的人是因社會環境因素中的社交關係影響造成戒菸失敗,包括難以拒絕他人請菸或遞菸。防疫在家辦公或隔離時,不會有同事朋友請菸或遞菸的情況,應趁此時,下定決心戒菸,讓自己戒菸成功。     戒斷症狀出現別緊張 教戰手冊妙招幫你忙   吸菸者停止吸菸後,可能會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稱為「戒斷症狀」。戒斷症狀其實是身體正在適應體內尼古丁含量減少的反應,有些人會出現焦慮易怒、情緒低落不穩定、難以入眠,或因肺部正在清除焦油和黏液而有口乾及咳嗽的情形。國民健康署網站的「戒菸教戰手冊」提供您遇到戒斷症狀的應對妙招,包括:   1.塑造支持環境,如加入拒菸之友會來建立支持網絡,並請親友協助提醒「自己戒菸中」。   2.透過菸品替代物或方法、分散注意、自我提醒,如咬胡蘿蔔條、芹菜條、小黃瓜,嚼口香糖或含薄荷糖,來抑制想抽菸的衝動。也可刷牙並提醒自己正在戒菸。   3.改變生活習慣,如調整生活中與菸有關的行為與習慣,藉此轉移對菸有關的情緒連結。培養新的嗜好,如作畫或學習音樂。   4.洗溫水澡、散步或做肌肉收縮運動來轉移對菸癮的注意力,以緩解戒菸期間產生的不穩定情緒,也可於睡前做緩和運動來保持輕鬆心情。   5.多喝溫開水及湯,少吃動物性蛋白質或燥熱之油炸食物,以免使痰變稠,也不宜吃太多冰及生冷的食物,導致過於刺激而咳嗽。     戒菸專線幫助您 新冠肺炎不來靠   疫情期間,國民健康署鼓勵民眾多利用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將由專業人員提供具便利性及隱密性之諮詢服務,為您量身打造專屬的戒菸計劃並協助您克服生理戒斷症狀,亦可使用Line通訊軟體的戒菸諮詢服務(ID:tsh0800636363),為您解決戒菸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與挫折,並給予最大的支持與鼓勵,與您一起對抗菸癮,迎向健康!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27

  • 心好累!半澤直樹教我們的職場紓壓術

    文/臨床心理科吳孟璋主任    編輯/高芷瑩      摘要  工作壓力讓人喘不過氣來,除了體力負荷外,心靈也會過勞,日劇《半澤直樹》以「加倍奉還」一句經典台詞,在亞洲掀起熱潮,上班族可借鏡主角的職場生存術來紓壓。不想起床上班、工作效率變低、忘東忘西……你很可能過勞了!「過勞」是一種身心耗弱狀態,長期處在高度壓力下的反應,表現出來的跡象,在生理方面可能有容易疲倦、腸胃不適、頸肩背肌肉緊繃痠痛、常生病的狀況;心理上則容易有焦慮、生氣、情緒低落、過度敏感、缺乏耐心、失眠、暴飲暴食等等反應。     如何覺察自己是否過勞?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主任吳孟璋表示,最簡易的方法是檢視最近一週以來,自己有沒有好好的吃一頓飯(營養均衡、有充分時間)、睡眠是否充足安穩(至少睡6小時)、最近有無陪家人聊天等。或是可利用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的「壓力指數測量表」,評估自己的壓力狀況,如果超標,建議諮詢心理衛生專業人士,接受系統性的心理治療。     壓力指數測量表   題目 是 否 1.最近是否經常感到緊張,覺得工作總是做不完?     2.最近是否老是睡不好,常常失眠或睡眠品質不佳?     3.最近是否經常有情緒低落、焦慮、煩躁的情況?     4.最近是否經常忘東忘西、變得很健忘?     5.最近是否經常覺得胃口不好?或胃口特別好?     6.最近六個月內是否生病不只一次了?     7.最近是否經常覺得很累,假日都在睡覺?     8.最近是否經常覺得頭痛、腰痠背痛?     9.最近是否經常意見和別人不同?     10.最近是否注意力經常難以集中?     11.最近是否經常覺得未來充滿不確定感?恐懼感?     12.有人說你最近氣色不太好嗎?     壓力指數計算結果: 3個「是」:壓力指數還在能負荷的範圍。 4~5個「是」:壓力滿困擾你,雖能勉強應付,但必須認真學習壓力管理,同時多與良師益友聊一聊。 6~8個「是」:你的壓力很大,趕快去看心理衛生專業人員,接受系統性的心理治療。 9個以上「是」:你的壓力已很嚴重,應該看精神專科醫師,依醫師處方用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幫忙您的生活趕快恢復正常軌道。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 https://reurl.cc/WL1799     適度壓力能讓人成長,但過度的壓力長期累積,一旦爆發往往難以收拾,日常生活需有排解壓力的出口,讓身心不致緊繃,創下收視佳績的日劇《半澤直樹》,就讓不少觀眾直呼大快人心。吳孟璋主任分析,劇中主角半澤直樹面對職場上不合理現象所展現的智慧,可供上班族借鏡。     ●「堅靭性」性格: 半澤不輕易被打倒,面對困境勇往直前,並設法克服,不陷入悲觀情緒。這點可從小多培養成功經驗,碰到難關愈有自信克服。 ●有所堅持: 半澤嘗試找出問題的答案,幫助客戶及銀行度過難關,為社會做出貢獻。此種「利他」觀點,會增加行動力,而不是僅從賺錢去考量。 ●不害怕衝突: 半澤不像一般上班族當「悶燒鍋」,默默忍受上司不合理的指責或要求,而是清楚表達自己的態度與立場。除了能讓情緒有出口,也有助釐清與解決問題。 ●人際支持: 半澤有幾位好同事,不但在職場上提供情緒支持,也能給予實質的幫助。吳孟璋主任表示:「人際支持很重要,如果居家附近有聊得來的朋友,隨時想找人就可以找得到,雖然網路很方便,但見面的親近感還是大不相同。」 ●運動習慣: 運動會改變腦內運作狀態,讓情緒穩定,提升專注力,也會產生腦內啡,令人愉快、較為正向積極。像半澤的嗜好是劍道,運動又紓壓,民眾如果難以抽空運動,午休健走是最方便的方式。     另外,家人的支持也是關鍵,在日劇裡,半澤最大的慰藉就是回家吃上一頓熱騰騰的晚餐,與妻子聊天。吳孟璋主任近一步說明,現代家庭組成以小家庭居多,家人需協調好工作與家務,職場狀況也可相互分享,多支持、少說教,一起分攤壓力,也有助凝聚情感。     「放鬆練習」,迎接更多挑戰   壓力來襲時,可嘗試「放鬆練習」,例如正念呼吸、腹式呼吸,5至10分鐘即可,在吸氣、吐氣之間默念數字,同時嘗試感受暖流從頭到腳,放鬆末梢血管。吳孟璋主任建議各種職場都可能碰到不合理情況,上班族若能理解這點,較不會陷入「為什麼是我」的情境,而會嘗試去解決。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9.30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