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經閒置10分鐘了,為您推薦其他文章!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
搜尋寶寶共有4筆結果
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 摘要 32歲A小姐本身是長期服用西藥的紅斑性狼瘡患者,結婚三年都沒有受孕,至西醫婦產科檢查,卵巢功能竟然明顯退化,AMH(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MH值已經在1以下(小於1),代表「卵巢濾泡存量」偏低,懷孕機率大幅下降,由於月經長期不規則,加上常有臉部潮紅與皮膚乾燥的情況,從沒想過這麼早的年紀卵巢就開始早衰,於是前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看診。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認為,A小姐的卵巢早衰不是屬於典型的腎虛型老化導致的卵巢衰退,反而是免疫失調導致自身的免疫細胞攻擊自己的卵巢,造成卵巢機能衰退,而且紅斑性狼瘡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等等免疫系統的疾病不可隨便亂用溫補藥,應該以調節免疫的思維去治療,經過一年中藥與針灸的長期抗戰,今年已經34歲的A小姐在疫情嚴峻時候成功安穩生下小寶寶,紅斑性狼瘡症狀在中藥與西藥相互搭配的治療下,也有顯著好轉。 周宗醫師翰解釋,卵巢早衰一般是提早老化的徵兆,但是臨床上發現有越來越多案例是跟免疫調節失調有關係,自身的免疫細胞攻擊卵巢造成卵巢功能暫時衰退,這時AMH(抗穆勒氏管荷爾蒙)也會跟著偏低,可能伴隨出現月經延後,不孕、性慾下降、潮熱多汗、陰道乾澀、失眠煩躁等假性更年期症狀。 傳統中醫治療以補腎為主,但是面對免疫失調導致的卵巢早衰,胡亂溫補反而會讓免疫失調症狀更加惡化,也可能加重本身潛在性的免疫系統疾病的惡化,如關節腫痛越來越嚴重,皮膚癢疹越來越惡化,通常這類型的病友補藥酒是碰不得的。 周宗翰醫師表示,免疫系統失調導致卵巢早衰的患者要自然受孕有一定的難度,先決條件是月經週期一定要規律,免疫疾病的症狀一定要控制好,所以長期規律服用的西藥也不能隨便貿然停用,中醫利用針灸與中藥把身體的平衡抓回,讓身體回到它該有的平衡,免疫反應太過與不及都不好,當免疫細胞過度活化,接著伴隨而來的是細胞激素風暴,造成身體發炎,卵巢與內分泌系統也會受到明顯影響,所以風邪外感常用的桂枝、荊芥、紫蘇葉,或是調理腸胃的木香、白朮、茯苓等中藥,對於治療卵巢早衰至不孕也有正面幫助,而頭皮針與耳針刺激,刺激耳廓影響迷走神經,傳訊至大腦,進而影響身體免疫調節,可以讓不聽話的免疫系統變溫馴。 周宗翰醫師說明,要調節免疫改善卵巢早衰的不孕,良好睡眠品質是關鍵,睡眠是很重要的身體修復時間,身體所有細胞的亞健康或微發炎狀況,都是在睡眠時修復,再來就是情緒要穩定,日常生活應保持心情愉快,適時抒發壓力,中醫認為過度的情緒會傷害臟腑,例如怒會傷肝;肝是掌管自律神經的總司令,情緒影響肝,肝影響荷爾蒙,荷爾蒙又會影響子宮卵巢的作用,進而影響女性健康。 飲食方面,少吃加工食品絕對有必要,因為加工食品在製作過程中為了改變口感、外觀色澤、香味及延長保存期限,往往含有防腐劑、色素、人工香料等添加物,火鍋料、醃製類絞肉食品,泡麵、罐頭等,都屬於容易刺激免疫系統的地雷食物,應避免食用。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8.07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每個寶寶出生都充滿珍貴而喜悅,讓寶寶健康平安的長大是每個父母的心願。根據衛生福利部近5年(105~109年)統計資料顯示,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及嬰兒事故傷害始終列為嬰兒死因前十大之列,發生原因與寶寶的睡姿及睡眠環境安全息息相關。國民健康署呼籲家長遵守「五招安心睡」不趴睡、不用枕、不同床、不悶熱、不鬆軟,避免讓寶寶暴露於嬰兒猝死及窒息危機中。 注意睡姿,安心舒眠 今年2月發生,高雄媬姆餵完奶將男嬰放在房間床墊上趴睡,之後離開房間,過了約1個半小時回房間查看,嬰兒已無呼吸,經地檢署相驗確定男嬰是吐奶再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有些家長認為,寶寶喝完奶後仰睡容易嗆奶或溢奶,然根據研究顯示,趴睡是導致嬰兒猝死症的重要危險因素,由於寶寶仰睡時,食道在氣管的下方,吐奶逆流的液體因重力往下方透過吞咽進入食道,不會引起嗆到或窒息的問題,反而是趴睡或側睡,恐因逆流的液體進入氣管機會增加,造成嗆傷或窒息風險大增。因此,家長應特別注意嬰兒睡姿及睡眠環境的安全,才能幫助孩子擁有香甜的睡眠品質,降低意外發生。 安全睡眠環境,五招讓家長安心 為提供寶寶安全舒適的睡眠環境,國民健康署提出簡單好記的「五招安心睡」原則,協助父母為寶寶睡眠安全把關。 第一招 「不趴睡」 正確姿勢是「仰睡」,側睡因容易翻身成趴睡亦不建議,另,父母或照顧者不要躺著在身上哄寶寶睡,避免大人小孩睡著發生翻身窒息或跌落等意外。 第二招 「不用枕」 1歲以下嬰兒不需使用任何枕頭即能舒適入睡,坊間流傳的塑頭形枕頭及增高墊,都可能提高窒息風險。 第三招 「不同床」 遵守「同室不同床」原則,為了避免睡著後同睡者之身體或被蓋覆蓋嬰兒口鼻造成窒息,嬰兒不可與主要照顧者或兄弟姊妹同床睡。 第四招 「不悶熱」 保持通風,保暖可使用睡袋型睡衣,或以包巾包裹孩子,並切記將手臂露出,避免蓋住臉部。 第五招「不鬆軟」 睡眠區域不宜有任何鬆軟物,如枕頭、棉被、毯子、填充玩偶,床墊應平滑堅實,不建議使用防撞護墊及記憶海綿床墊。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指出,小寶寶的睡眠環境很重要,遵守寶寶「五招安心睡」原則,可大幅下降嬰兒猝死風險,另外,保持空氣清新,尤其禁止二手菸,避免寶寶吸入造成氣管收縮,增加猝死症風險。家長可參考兒童健康手冊中新生兒照顧錦囊,其中有「嬰兒猝死防治措施」及「安全睡眠環境」等資訊,針對寶寶的睡眠環境逐一進行檢視。相關衛教資料已放在國民健康署網站(網址:https://reurl.cc/O0R2E7)可自行下載使用,一起為寶寶睡眠安全把關。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24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母乳具有多種抗體及免疫球蛋白等免疫物質,可以增強嬰兒免疫力,保護嬰兒避免感染。世界衛生組織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建議各國政府單位應持續鼓勵那些懷疑或確診的母親開始或繼續母乳哺育,並勸告母乳哺育的好處遠大於傳染病傳播的潛在風險。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於西元2021年4月8日指出,迄今為止,尚未檢測到透過母乳和母乳哺育而傳播的活性COVID-19病毒(可引起感染的病毒),並建議所有母親繼續哺餵母乳。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遵循該基金會提供之「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保持寶寶健康與安全的哺乳技巧」,以確保母嬰的安全: 一、保持衛生良好下繼續母乳哺育 餵養寶寶須保持良好衛生習慣,把握3W的重要技巧(Wear餵養寶寶時戴口罩、Wash觸摸寶寶前後用肥皂洗手、Wipe定期清潔和消毒接觸過的表面)。 二、如果染病,要採取特別衛生措施並繼續母乳哺育 如果在分娩前或母乳哺育時感染新冠狀病毒的母親,其乳汁中會有抗體,可以保護嬰兒並增強嬰兒自身的免疫反應。如果母親有發燒、咳嗽或呼吸困難,要立即尋求醫療照護,並遵照醫護人員的指示,若身體狀況還可以哺餵母乳,都要遵守上述3W技巧,才可以繼續哺乳。 三、當染病嚴重而無法哺餵母乳時,可以擠出母乳餵養嬰兒 當母親病情嚴重而無法哺餵母乳時,應立即就醫,並可以將母奶擠出來,請家庭中未受感染的成員遵守上述3W技巧,協助餵養嬰兒。 四、如餵食配方奶時要格外注意 母乳哺育是提供嬰兒健康成長和發育最佳食物。但在某些情況下,母親無法或決定不進行母乳哺育,而以配方奶餵養嬰兒,應按照包裝說明,並特別注意徹底清洗奶瓶、奶嘴和其他使用的設備,同時也要遵守上述3W技巧。 參考資料: 1.WHO (2020). Breastfeeding and COVID-19. Scientific Brief. 2. Breastfeeding safely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How to nourish your child following the current expert guidance. 3. Breastfeeding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Tips on keeping your baby healthy and safe.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22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依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國人108年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12歲、生育第1胎平均年齡為31歲,其中35歲以上者占30.94%。而108年出生通報統計年報資料也顯示生母年齡為35歲至39歲之早產比例達12.54%,較25歲至29歲之早產比例高(8.31%)。隨著孕媽咪年齡升高,懷孕早產風險也隨之提升。另,正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期間,孕媽咪對於是否到醫院進行產檢充滿擔心及焦慮,國民健康署呼籲高齡孕婦應「重視產前檢查」、「注重葉酸、鐵攝取」、「注重體重管理」、「避免危害物質」、「認識早產預兆」、「瞭解產兆來臨」及「自我健康管理」等原則,幫助寶寶健康長大。 好孕助攻原則,確保孕期健康 為讓高齡懷孕媽咪降低妊娠相關併發症風險,國民健康署建議高齡孕婦應掌握下列原則: 重視產前檢查 孕婦定期產前檢查,可追蹤胎兒發育及母體生理變化,發現任何異常,就能及早治療。自今年7月起,國民健康署補助每位準媽媽14次產前檢查、3次超音波檢查及妊娠糖尿病、貧血、乙型鏈球菌等檢查,請孕媽咪務必按照妊娠期程接受產檢。 注重葉酸、鐵攝取 葉酸與胎兒神經系統發育有關,建議每日應攝取3~4份深綠葉蔬菜、豆類及切塊水果約2~3碗,以達到每日葉酸建議攝取量;鐵是製造母體及胎兒血紅素的重要元素,建議食用鐵質豐富的食物,如紅肉、深綠色蔬菜(如莧菜、甜碗豆、紅鳳菜等)及豆類,可於用餐中或餐後一起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當季水果,可促進鐵吸收。 注重體重管理 懷孕期間,孕婦體重應依懷孕前體重做適量調整,以增加10~14公斤為宜。若懷孕期間低於建議體重,會增加胎兒成長發育不良、早產風險;高於建議體重,會有胎兒過大,增加生產風險。如果增重異常者,或有特殊情況者如懷多胞胎,建議諮詢醫師或營養師。 避免危害物質 菸(含二手菸)、咖啡因、酒都會對準媽媽及胎兒造成危害,包含影響胎兒智力發展及發育,或造成早產或流產的風險。孕媽咪若有戒菸、戒酒的困擾,可主動向您的產檢醫療院所人員提出,讓專業人員提供您相關支持與協助。 認識早產徵兆 如出現產兆,或是子宮規則性收縮、腹部悶痛、腹痛、下墜感或便意感、胎動較平常明顯減少等早產徵兆,應儘速就醫,以降低早產風險。 了解產兆來臨 若出現輕鬆感(食慾較好,呼吸較順暢)、落紅、陣痛或腰痠(不規則疼痛轉變為規則陣痛,且無論按摩或走動都無法減輕)、破水(由陰道流出多量液體)等生產徵兆,應儘速至醫院待產。 自我健康管理 建議孕婦依照孕期時程進行產檢。平日非必要請勿出門,避免接觸人群而增加感染風險,並加強自我健康管理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如有不明原因的發燒或其他症狀應主動告訴醫師,讓專業的醫護人員協助順利渡過孕產期。 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防疫諮詢管道一把罩 民眾如有任何孕前、孕期及產後健康管理相關問題,歡迎撥打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國語諧音:抱緊您,抱緊您),將由專業人員解答及主動致電回復,或至「孕產婦關懷網站」(https://mammy.hpa.gov.tw/)查詢孕期照護資訊;相關防疫措施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