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癌症治療共有2筆結果

  • 思覺失調症的癌症風險不容忽視,宜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      摘要  根據過去的文獻,思覺失調症患者的預期壽命明顯低於一般人群,平均壽命較一般人群少10~15年。在這些患者中,較低的預期壽命可以歸因於更高的身體疾病發生率。為了減少上述預期壽命差距,需要加強思覺失調症患者的身體疾病診斷和治療。其中,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癌症診斷率、癌症篩檢及治療為先前研究的重要議題。     一項由臺北巿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跨院合作進行的研究發現,顯示思覺失調症的癌症風險不容忽視,宜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這一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發表,提供實證資料與國際學術界對話。   研究團隊採用全國健保研究資料庫,總共納入107,489位於2000年至2019年之間被診斷出患有思覺失調症的患者。進一步,透過台灣癌症登記檔及全國死亡檔之大數據資料,追蹤觀察了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的資料。研究團隊共識別出了3,881例初發癌症病例和2,288例癌症死亡病例。研究結果顯示,在患有思覺失調症的族群中,與一般人口群相比,整體癌症發生率稍微較低,然而癌症死亡率卻較高。此外,研究團隊還計算了癌症死亡率和癌症發生率之比值,此一算法可以讓我們知道在相同的癌症診斷數量下,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癌症死亡數量卻比較高,且在各種癌症種類均有類似發現。   第一作者鄭楚玄住院總醫師指出,這一發現顯示了患有思覺失調症的人群在診斷癌症之後,死亡率卻比一般人群高。可能原因為思覺失調症患者較晚被診斷出癌症,導致癌症診斷時已相對晚期,抑或是在診斷之後未能接受適當之癌症治療,而導致死亡率較一般人群高。本研究另外針對台灣四癌篩檢中的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進行分析,顯示此四種癌症在思覺失調症及一般人群中診斷後死亡率的差距大,推測可能顯示思覺失調症患者接受癌症篩檢率較低。未來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以深入探討思覺失調症患者診斷後死亡率較高的潛在原因,以及可能存在的癌症篩檢資源使用不均之現象。   通訊作者郭千哲醫師表示,這項研究顯示了全國大數據資料在健康研究中的重要性,為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癌症預防與治療提供了寶貴的參考。研究結果也突顯精神病患在健康醫療體系存在相關潛在的問題,需要社會各領域持續關注和改進,例如強化精神病患之癌症篩檢。   ※跨院研究團隊合作:包括聯醫松德鄭楚玄醫師,郭千哲教授,陳文瑩主任,張祜銘主任,潘俊宏主任等,北醫團隊蔡尚穎教授,及馬偕醫院陳喬琪教授等。   ※研究經費來源: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以及台北巿政府衛生局統籌款研究計劃,謹此誌謝。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10.05

  • 癌症病人及家屬 宅家防疫這樣做!

    文/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提供      摘要  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影響,全國警戒已升至第三級,民眾應勤洗手、戴口罩,減少非必要外出,宅在家配合政府防疫措施,避免疫情擴大及確保個人健康。特別是癌友及家屬(照顧者)擔心癌症治療期間及治療後病人的免疫系統較一般人為弱,更恐懼被感染及後續嚴重的危險。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供癌友及家屬能安心在家健康照護的方法,以降低相關感染的風險。     注意感染症狀   密切注意病人、家屬及照顧者是否有以下感染症狀,如發燒(額溫37.5度,耳溫38度)、乾咳、肌肉痠痛或四肢乏力、咳嗽有痰、頭痛、咳血或腹瀉,如有前述症狀請與固定就醫的相關人員或1922防疫專線聯繫,並戴口罩正確就醫,避免家庭群聚感染。     癌症病人居家照護注意事項   1.勤洗手 養成用餐及喝水前、擤鼻涕及如廁後,落實正確洗手,如廁蓋上馬桶再沖水,化療期間建議要沖兩次。洗手要用乾淨流動的水且使用肥皂,每次至少洗20秒。如果暫時無法用清水洗手,可先用含酒精的乾洗手液替代,但還是以肥皂洗手的效果最佳。正確洗手的教學影片可參考:https://reurl.cc/vD39xy。   2.勿觸眼口鼻 在未洗手狀況下,請嚴格避免觸摸眼、口、鼻,以減少感染與傳播疾病的機會;即便在有防護或洗手的條件下,也要養成儘量減少觸摸眼、口、鼻等之習慣。   3.宅在家拒訪客 待在家中盡量安排專屬個人的單獨房間;謝絕訪客,特別是剛從國外返國、接觸過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感染、發燒及生病者等具高傳染風險者。   4.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可以降低吸入他人飛沫或阻擋自我產生的飛沫,並降低呼吸道傳染病的感染與傳播,達到保護自己和保護他人,防範疫情散播的功效。如果因病情關係無法正常戴口罩者,可與醫師商討如何採用替代方式,其親密家人或照護者也宜有相對應之防護方式。避開人群及人多擁擠地方,與他人保持室外至少1公尺,室內至少1.5公尺的社交距離。並嚴格遵守疫情指揮中心所宣布之防疫級別所規範的人數限制。   5.咳嗽禮節 想要咳嗽或打噴嚏時,未戴口罩也來不及使用手帕或衛生紙時,請用衣袖遮住嘴巴及鼻子,建議採「壓肘頂嚏」掩口鼻的標準姿勢           6.勿共用勿共食 盡量避免共享用食物、餐具、毛巾及牙刷等,用餐時應使用公筷母匙,只要是口、鼻會直接接觸的東西都避免共用。疫情升到三級(含)以上時,避免與家人同桌共食,最好在自己獨立的房間用餐。   7.降低共享空間 癌症病人做化療或放療等治療時,宜注意白血球降低期間的自我保護,盡量減少在共享空間(例如廚房、客廳或廁所),與非照顧者及非親密家人的共處時間,並注意居家環境保持通風。   8.預先準備 就醫時可與醫師討論藥物準備的足夠性,及是否可延後開始治療,或延後治療將可能造成病情與生活品質影響,均需與醫師充分討論後再做決定。有問題請聯絡您的個管師,或請洽詢離家最近的癌症資源中心協助,網站連結:https://reurl.cc/vD39xyhttps://www.crm.org.tw/。   9.緊急需要就醫 若有呼吸困難、頑固性頭疼、活動障礙或喪失活動能力、腹脹、腹痛等,可能是腫瘤或治療導致的緊急狀況,這些情況可能嚴重會危及生命,請與醫院相關人員連繫,安排就醫。   10.打疫苗 接受口服或注射治療中的癌症病人,或罹癌後已完成治療的康復者,提醒您接種疫苗保護自己,如流感、新冠肺炎等疫苗,降低發生重症或造成住院的情形。接種前建議與主治醫師討論,經由醫師評估是否適合接種疫苗及適當接種的時間。     家屬、照護者居家照護注意事項   1.勤洗手 養成照顧病人前後、處理任何病人的分泌物及排泄物後、用餐及喝水前、擤鼻涕及如廁後,落實正確洗手,協助病人如廁後蓋上馬桶再沖水,化療期間建議要沖兩次。洗手要用乾淨流動的水且使用肥皂,每次至少洗20秒。如果暫時無法用清水洗手,可先用含酒精的乾洗手液替代,但還是以肥皂洗手的效果最佳。在未洗手狀況下,請避免觸摸眼、口、鼻,以減少感染與傳播疾病的機會;即便在有防護或洗手的條件下,也要養成儘量減少觸摸眼、口、鼻等之習慣。   2.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可以降低吸入他人飛沫或阻擋自我產生的飛沫,並降低呼吸道傳染病的感染與傳播,達到保護自己和保護他人,防範疫情散播的功效。避開人群及人多擁擠地方,與他人保持室外至少1公尺,室內至少1.5公尺的社交距離。並嚴格遵守疫情指揮中心所宣布之防疫級別所規範的人數限制。   3.咳嗽禮節 想要咳嗽或打噴嚏時,未戴口罩也來不及使用手帕或衛生紙,請用衣袖遮住嘴巴及鼻子,建議採「壓肘頂嚏」掩口鼻的標準姿勢。   4.清潔消毒 每天清潔及消毒家中經常觸摸的物件表面,如桌子、電燈開關、電話、門把手、水龍頭等物,環境若有染污要立即清潔消毒。   5.替代人選 癌症病人的免疫系統較一般人為弱,特別是做化學治療與放射治療期間,若家屬、照護者生病,應立即安排其他照護者來照顧癌症病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04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