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眼睛共有14筆結果

  • 單側鼻塞,是過敏還是腫瘤?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一名42歲的陳先生,左側鼻孔鼻塞及黃鼻涕半年,於診所就醫多次,症狀仍未緩解,前往北市聯醫中興院區耳鼻喉科做內視鏡檢查後,發現為左側鼻腔巨大息肉。據了解,陳先生平時有抽菸習慣,無其他慢性疾病,接受了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簡稱FESS)之後,鼻子功能恢復正常,重新體驗順暢呼吸的美好,而病理檢查結果為良性息肉,也讓陳先生安心不少,藉此機會戒菸,一舉數得。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郭乃文指出,單側鼻竇疾病很多跟牙齒相關,病患如果有單側黃鼻涕、單側鼻塞、頭痛等,要小心齒源性鼻竇炎,最好同時請牙醫師協助診療。單側鼻竇炎可能的診斷還有黴菌感染、良性及惡性腫瘤等,必要時須接受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清除病灶,得到確切的病理診斷,以治療疾病,緩解症狀。   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是一種透過內視鏡技術治療鼻竇疾病的微創手術,用於治療鼻竇炎、鼻息肉、鼻腫瘤等等。手術目的主要是清除鼻腔及鼻竇內的病灶,改善鼻竇的通氣功能、減輕鼻塞及發炎症狀。內視鏡手術相對傳統手術傷口較微創,透過不同角度的內視鏡更增進手術視野,手術中可搭配不同角度的微創旋轉刀頭及鼻科手術器械,以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降低復發及併發症機率,也讓病患康復時間縮短,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鼻竇炎及鼻過敏是民眾常常分不清楚的診斷,郭乃文說明,鼻竇炎指的是有黃鼻涕、可能併發息肉,症狀有鼻塞、黃鼻涕、鼻涕倒流、咳嗽、眼睛周圍脹痛、嗅覺減退等等,嚴重者則有顱內及眼睛症狀,例如:頭痛、複視;鼻過敏則是鼻甲或鼻黏膜肥厚,常見症狀有鼻塞、流鼻水、鼻子癢、眼睛癢。鼻過敏的人常常會說兩隻鼻子輪流鼻塞,分不清楚有沒有鼻竇炎,這時候可以就醫接受鼻咽喉內視鏡檢查,直接看鼻腔裡的狀況來判斷。   郭乃文建議,有鼻塞、鼻涕症狀應儘早就醫,確定診斷,才能用適當的藥物或手術治療疾病,以避免產生相關併發症。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4.30

  • 年假吃喝又玩樂,中醫保健同慶賀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過年期間聚餐不斷,餐餐好料大吃大喝、暴飲暴食,常會導致腹脹、腹痛、消化不良、排便不暢等胃腸道問題,而過年時節醫院和診所又大多休息,這時中醫保健就派上用場了。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徐敬閔表示,若是出現不嚴重的消化道問題,可以試試穴位按摩或一些中藥茶飲來舒緩。   1.內關 位於手掌側,手腕橫紋中點往上約3橫指距離處,適用胃脹氣、胃痛、噁心等。     照片來源:徐敬閔醫師提供     2.中脘 位於肚臍正上方,約1個手掌的距離處,吃太多導致的腹脹、胃痛等可按摩此處。     照片來源:徐敬閔醫師提供     3.足三里 位於腿前側,外膝眼下約4橫指距離處,可改善腸胃問題、幫助消化。     照片來源:徐敬閔醫師提供     4.陷谷 位於足背第二趾和第三趾骨頭交接之凹陷處,可舒緩腹痛脹滿、腸鳴泄瀉的不適。     照片來源:徐敬閔醫師提供     至於幫助消化之中藥茶飲的部份,可使用以下: 1.陳皮:理氣健脾燥濕。 2.山楂、烏梅:消食化積,助肉類消化。 3.麥芽:助澱粉消化。 4.決明子:助潤腸通便。 5.茯苓:利水消腫健脾。     另外,在年假期間除了吃喝,就是玩樂,長時間使用電腦和手機追劇、打電玩或是久坐玩牌、打麻將,不論是眼睛保健或是長期維持一個不動的姿勢,也都是大家必須小心注意的。   徐敬閔說,眼睛保健方法不外乎用眼環境光線充足,眼睛與物體距離的適當,養成每用眼30分鐘,應休息10分鐘的習慣等,而在中醫保健方面,可以對以下幾個穴位進行按摩,但在進行按摩前,一定要注意指甲剪短、雙手洗淨,以指腹輕緩按摩,力道適度不需要過大,有感到微微痠脹即可,記住千萬不可以直接按壓眼球,避免造成傷害。     照片來源:徐敬閔醫師提供     1.攢竹:位於眉頭前凹陷處。 2.絲竹空:位於眉尾後凹陷處。 3.睛明:位於內眼角凹陷處。 4.瞳子髎:位於外眼角凹陷處。 5.承泣:瞳孔直下,與下眼眶的交點處。 5.四白:承泣直下,眶下孔的凹陷處。   此外,為求身體肌肉受力均勻,避免痠痛反覆發生,建議大家坐姿要端正,頸部直立不聳肩,腰桿挺直不駝背,膝蓋朝前不內縮及不外擴,「腳踏實地」好好坐,過年長假才能好好過。而椅子選擇也很重要,最好選擇有椅背,適當高度及軟硬度的椅子,若發現椅腳太高時,也可將小板凳墊於雙腳之下,以解決雙腳騰空受力不均問題。   年前勞動未舒緩,年假久坐不循環,如此一來疲憊的身軀一旦吃不消,便會壞了過年的大好興致。因此提醒過年長假勿久坐,每30分鐘起來動一動,休息走動搭配伸展肌肉,眺望遠方配合眼周按摩,可達到同步放鬆身體肌肉與舒緩眼睛疲勞的效果。年假期間吃好睡飽,年後開工順順利利,新的一年各個方面都成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2.15

  • 秋天出遊,當注意蚊蟲叮咬與虎頭蜂蜂螫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秋高氣爽,秋天天氣晴朗且穩定,除早晚稍有涼意,整天都是適合出遊到郊區健行散步的絕佳好天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急診科主治醫師鍾稟彥說,除了要補充水份與注意保暖外,在山區或郊外行走須留意可能的蚊蟲叮咬,或虎頭蜂的蜂螫,做好個人保護措施,讓出遊可以盡興踏足大自然多樣的景觀,亦可放心且確保旅遊安全。     首先,蚊蟲是秋天旅行中的常見困擾之一。目前台灣郊區雖少有登革熱的案例,但仍須小心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出沒,主要症狀:突發性的高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與出疹及搔癢,及警示出血與重症徵兆。恙蟲病的病媒為恙蟎(Mite),恙螨會停留於郊外草叢,伺機攀附到經過的動物或人身上,若遭具傳染性的恙蟎或其幼蟲叮咬,經由其唾液感染恙蟲病,不會直接由人傳染給人。臨床症狀主要有持續性高燒、頭痛、背痛、惡寒、盜汗、淋巴結腫大、恙蟎叮咬處出現無痛性的焦痂。(Eschar)   預防蚊蟲可以採取以下預防措施:   1.穿著長袖衣褲、手套、長筒襪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並將褲管紮入襪內。   2.使用蚊帳:在戶外露營或住宿,使用蚊帳是保護自己免受蚊子叮咬的有效方法。   3.於衣物及皮膚裸露部位使用防蚊液體:塗抹含有DEET或picaridin等防蚊成分的防蚊液體,以確保額外的保護。   4.減少暴露草叢環境,離開草叢環境後應儘速沐浴並更換全部衣物,避免恙蟎的附著和叮咬,以降低感染風險。   夏秋兩季往往是蜂螫通報高峰期,郊外旅遊須小心蜜蜂和胡蜂(俗稱虎頭蜂)出沒與螫傷,虎頭蜂相較蜜蜂有較強的蜂毒性與攻擊性。在戶外活動時,建議避免穿著鮮豔衣物或塗抹香水。因蜂群有領域性,若遇虎頭蜂在附近盤旋,不要試圖驅趕,應迅速且安靜離開,以免驚擾蜂隻,更不要揮動手臂或跑開,導致引來蜂群攻擊。   鍾稟彥提醒,無論蜜蜂或虎頭蜂的蜂螫,都建議儘速就醫,避免蜂螫引起的過敏現象,若過去曾經遭蜂螫,就要特別小心發生蕁麻疹、眼睛腫、呼吸不順等急性過敏反應,若再被蜂螫,一定要儘速就醫,並遵從醫囑治療,切勿因當下沒有不適就輕忽潛在的過敏性休克與全身性毒性反應。蜂螫若及時治療,大多不會留下後遺症,但若不幸因蜂毒性造成全身溶血,橫紋肌溶解併腎臟損傷,或造成慢性腎衰竭,恐需要終生洗腎。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11.01

  • 眼用藥品的選擇很重要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3C產品人手一支,加上疫情影響線上會議開不停,有時會感到眼睛乾澀、看不清楚(眼睛疲勞),甚至兔子眼(紅眼睛)。目前已有許多眼用藥品可以改善、緩解眼睛的不適,但你選對了嗎?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賴妘薇表示,氯化鈉、玻尿酸或聚合物潤滑劑,具有保濕效果以減緩眼睛乾澀。若產品中含有維生素B12、B6成分,則可以舒緩睫狀肌、恢復眼部調節能力,有效減緩眼睛疲勞。   至於naphazoline、tetrahydrozoline等成份屬於血管收縮劑,可使眼球血管收縮,改善眼睛充血的症狀。上述多為市面上眼用藥品所內含的成份,民眾可以針對自己的症狀,在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並注意使用說明。   眼用藥品在包裝上有分瓶裝或單支裝,針對有配戴隱形眼鏡習慣的民眾,盡量選用單支包裝或選擇使用改良型防腐劑的瓶裝產品,以免防腐劑沉積在隱形眼鏡上造成角膜受損。   賴妘薇提醒大家,使用眼藥水前,請洗淨雙手,點藥水時,藥瓶瓶口不可接觸眼睫毛、眼球和手指。藥水開瓶超過28天,或藥液混濁、變色甚至出現異物時,勿繼續使用。平日也請保有正確的護眼習慣,讓眼睛適度休息,以恢復眼睛的調節力,才能常保一雙明亮健康的雙眼。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4.18

  • 找到頭暈原因 才能有效治療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神經科門診常見主訴頭暈的病人,各個年齡層皆有,尤其是在長輩族群。每個人形容自己感受是各式各樣,昏昏的、脹脹的、頭重腳輕、天旋地轉,或是走路不穩、地震般晃動、噁心嘔吐等現象。     神經內科醫師周友芳表示,頭暈最常見的是眩暈,常是陣發性的,患者感受有如天旋地轉,或是突然感覺如地震般晃了一下,嚴重時可能伴隨冷汗、嘔吐,或走路困難等現象。有時感覺視力模糊,其實是因為眼睛出現規則的跳動,也就是神經學所謂的眼震,表示內耳、腦幹及或小腦病變。常見原因是內耳的耳石掉到半規管所引起的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症,如果伴隨有耳鳴及聽力減退現象,通常為梅尼爾氏症,有時因病毒感染引起前庭神經炎所致。   如果走路不穩更勝於暈的感覺,則可能是腦幹及小腦的病變或是後腦循環不良而引起腦幹或小腦的灌流不足。如果伴隨講話不清楚、複視、臉及肢體麻木無力、意識不清或吞嚥困難,則可能是腦幹及小腦中風。   沒有天旋地轉的頭暈,常常讓人覺得頭部悶悶脹脹、重重不清爽的感覺,比較少是因為掌管平衡的神經病變引起的。這種頭暈,最常見的原因包括焦慮、神經衰弱症、失眠、貧血、病毒或細菌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若是突然站起來會頭昏眼花,眼前一片黑,甚至昏過去,通常幾秒鐘就恢復正常,這種情形最常是因為姿勢性低血壓。這種頭暈是因為自律神經的失調或是降血壓的藥物,使得下肢的血管收縮不足,血液回流減少,引起腦血流不足造成頭暈。另外還有迷走神經性暈厥,也就是患者在受到外在強烈刺激下,產生暈厥情況,但少數心血管疾病,例如心律不整、嚴重心瓣膜疾病、中風等也會出現這樣情況,因此還是建議患者就醫檢查。   周友芳說,頭暈的治療,除了針對頭暈原因使用適當的藥物治療,慢性頭暈也可以藉由前庭平衡復健(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exercise)來改善,增進生活品質,預防跌倒。有研究指出,同時並用前庭復健與藥物治療比單獨服用前庭神經抑制藥物效果較好。雖然,對中樞前庭神經病變不是主要治療方式,卻仍有相當程度的療效。   前庭復健有許多方式,一些新的科技如虛擬實境、任天堂wii系統,也有設計前庭平衡的復健,但是簡單的自我訓練也可以達到相當效果。例如,坐著或躺的時候,伸出一隻手臂食指比一,眼睛注視食指,頭往左往右往上往下轉動,頭轉動的時候,眼睛保持注視食指,如此反覆做20次。其他還有彎腰撿球、閉眼站立、坐姿轉圈、雜耍拋球、旋轉雨傘……等。   周友芳提醒,頭暈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因為跌倒外傷,引起生命危險。找到頭暈的原因,予以適當治療,並配合前庭復健運動,改善因為頭暈引起的步伐不穩,除了減少跌倒,期能重拾信心走向戶外,享受生活。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4.06

  • 眼球中央視力霧煞煞?當心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找上門!

    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      摘要  一位65歲男性病患到診間向醫師反映:「醫師~為什麼我看人的臉都看不清楚,我看您的臉也不清楚,好像有個東西擋住似的?」,一經檢查才知道是自己得了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眼科主治醫師楊上嫺表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一種隨著年紀增長,視網膜黃斑部逐漸退化的眼睛疾病,可引起不等程度的視覺障礙,患者就診反映的症狀五花八門,從「中央視力模糊」、「看東西扭曲變形」、「像隔了一層紗在看東西」、「影像變得灰暗」或「一塊黑影擋住視線中間」……等等皆有可能。   楊上嫺醫師說明,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有分濕性與乾性兩種類型,差別在於有無脈絡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可靠黃斑部的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影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螢光眼底血管攝影(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AG)及循血綠眼底血管攝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檢查檢測出來。   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沒有脈絡膜新生血管形成,對視力影響較小,但將來仍有發展成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可能,因此需定期追蹤。而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則伴隨有脈絡膜新生血管形成,可造成黃斑部的積水或出血,視力因而減退,需要治療。   目前針對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以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Anti-VEGF)藥物為主流的治療方式。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Anti-VEGF)藥物用於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治療,在臨床上使用成效顯著,過去因不同藥劑不同價錢,一劑需自費數千元或數萬元不等,再加上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治療常需要多次施打,往往對患者造成經濟上的負擔。但近年來健保給付逐漸放寬,目前只要病患條件符合健保審查的標準,便可經健保給付施打,替病患省下不少開銷,實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的一大福音。   楊上嫺醫師進一步提醒,許多患者常常因一眼正常,但另一眼有黃斑部問題而不知曉,因為還可以靠正常眼看東西,自動忽略了有問題的那隻眼,往往等到兩眼都有問題才發現前來就診,因而延誤治療。建議不妨輪流遮眼,用「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檢測自己是否有黃斑部問題,以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8.06

  • 黑髮變金髮 脫色脫染的魔法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東方人的髮色屬於黑髮,想要變換髮色呈冷灰、粉紅、乾燥玫瑰等顏色,就必須要藉由脫色、脫染劑(俗稱漂髮)先淡化頭髮中的黑色素,再輔以染髮劑來顯現出色彩。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署)提醒您,頭皮是毛囊最多、最密集的部位,使用脫色、脫染劑要小心留意,不當使用則可能出現如紅斑、搔癢等症狀。     食藥署表示,脫色、脫染劑一般多有兩劑,第一劑為鹼劑,有些產品會添加過硫酸銨(Ammonium persulfate)、過硫酸鉀(Potassium persulfate)、過硫酸鈉(Sodium persulfate)等成份,利用氧化還原的反應熱強化效果;第二劑則為含過氧化氫的水溶液,使用時將兩劑混和,可淡化毛髮中的黑色素氧化分解使毛髮顏色變淡。而使用脫色、脫染劑時記得要戴手套。塗抹時要避免脫色脫染劑接觸臉部或頸部,若不慎接觸時,應立即沖洗;也要避免塗抹及沖洗時接觸眼睛,若不慎接觸時,應立即以大量清水沖洗,並迅速就醫。使用後若皮膚有任何異常現象,應迅速就醫。   脫色、脫染劑屬於特定用途化粧品管理,購買及使用前可以先上食藥署建置的西藥、醫療器材及化粧品許可證系統(網址:http://info.fda.gov.tw/MLMS/H0001.aspx)查詢是否經過衛生福利部核准,使用脫色、脫染劑前應請詳閱說明書,並依據使用方法正確使用;也不要將脫色、脫染劑使用於頭髮以外的毛髮,如眉毛、睫毛等;此外,剛修臉或剃臉後,也應避免使用,如屬於敏感性皮膚者,建議使用前諮詢皮膚科醫師;於脫色、脫染後一星期前後,不建議進行燙髮。   食藥署提醒您只要過去曾因為使用脫色、脫染劑,引發過敏反應或身體不適等症狀;或頭皮、頸、臉部有腫脹、受傷、過敏、發炎狀態、皮膚疾病或身體有特殊情況(如患病、病後恢復、生理期及懷孕期間等);腎臟疾患或血液疾病之患者,都應避免使用脫色、脫染劑。而脫色、脫染劑未使用時,要存放時應放置於孩童無法接觸的地方,也要避免存放於高溫及日光直射的場所。   最後,消費者若發現有不良品或使用時發生不良反應,可通報食藥署建置的「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網址:http://qms.fda.gov.tw/tcbw/,通報專線:(02)2521-5027。為增加消費者對化粧品安全使用的認知,食藥署特別成立「TFDA化粧品安全使用」粉絲團,更多化粧品安全選用資訊請上http://www.facebook.com/tfdacos查詢。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8.04

  • 長者居家來運動 抵家增肌顧健康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為因應新冠肺炎疫情避免戶外空間成為防疫的破口,許多公園綠地已暫停使用,以減少社區群聚的風險。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落實社區防疫外,長者的肌力對維持日常生活機能及維持生活品質至為重要。建議長者在家仍可穿合腳的平底鞋或赤腳,慢慢訓練自己下肢的肌力及腳趾對地面抓地力或是身體移動所需的平衡力,以減少身體活動時發生跌倒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65歲以上長者每週應累計至少150分鐘中等費力運動,另外建議每週進行3次促進平衡及防跌之運動。國民健康署提供5招以坐站為基礎訓練長者肌力、平衡感的運動,讓長者於日常生活可隨時運用。運動前除先留意身體狀況外,可在身後放一張穩固的椅子並站在有扶手的位置旁,讓自己隨時可抓握,以策安全。     每次動作維持3~5秒,重複做10~12次,每個動作可以做3組,過程當中如果感到疲憊,可以隨時坐下休息,千萬不要勉強自己!           一、原地踏步不馬虎   雙腳左右輪流踏步,以踩踏作為運動暖身,可維持基礎的肌耐力及心肺耐力。     二、深蹲如廁自己來   雙腳打開與肩同寬,背部維持打直,屁股角度不要過度前移,蹲下時眼睛直視前方,背部不要前傾,可訓練雙腳肌力、肌耐力和身體平衡。     三、爬梯雙腿要提高   先抬起同一側上下肢,而另一側手腳站穩扶好,兩側輪流進行,可訓練雙腳肌力、肌耐力和身體平衡。     四、踮腳站立練平衡   雙手扶好椅背,踮起腳尖練習站立,略微抬高腳跟,重心放在腳趾,背部維持打直,可訓練小腿肌力以及身體平衡。     五、弓箭跨步練腿力   右腳向前跨步,重心放在右前腿,背部維持打直,雙腳屈膝呈90度彎曲,再換邊進行動作,可訓練雙腳肌力、肌耐力和身體平衡。     國民健康署呼籲,防疫期間長者在家運動前可依自己的健康狀況逐步增加運動的次數及每次維持的時間。注意運動空間通風、出汗後保暖及適時補充水分,如常維持健康的體能增加防護力,一起守護健康安然度過疫情的警戒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7

  • 認識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與一般感冒鼻炎有什麼不同?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一位9歲孩童,在過去半年內,常在晚上睡前或早上起床後,開始鼻塞、連打多個噴嚏、流清澈鼻涕,有時還會伴隨鼻子癢、眼睛癢、喉嚨癢,且這症狀常在忽冷忽熱的天氣變化、空氣汙染或雨天時特別嚴重,仔細詢問家族病史,孩童的爸爸也長年飽受鼻子不適的症狀困擾。     一位9歲孩童,在過去半年內,常在晚上睡前或早上起床後,開始鼻塞、連打多個噴嚏、流清澈鼻涕,有時還會伴隨鼻子癢、眼睛癢、喉嚨癢,且這症狀常在忽冷忽熱的天氣變化、空氣汙染或雨天時特別嚴重,仔細詢問家族病史,孩童的爸爸也長年飽受鼻子不適的症狀困擾。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施養真表示,過敏性鼻炎是孩童最常見的慢性疾病,小兒過敏性鼻炎於全球發生率約占10~30%,臺灣孩童更高達四到五成飽受此疾病所苦。   過敏性鼻炎與一般感冒鼻炎的表現有所不同。一般感冒鼻炎通常發生的時間會是一整天,會伴隨其他症狀,例如發燒、咳嗽、喉嚨痛、全身倦怠等;而過敏性鼻炎則較常發生在夜晚、清晨、或接觸到過敏原後立即發作,通常主要以鼻子症狀為主,有時還會伴隨眼睛癢或喉嚨癢等的症狀。過敏性鼻炎的孩童有時會有一些典型的臨床表現,像是下眼瞼黑眼圈、朝天鼻、經常搓揉鼻子、鼻樑上常可見到橫摺等,此外,過敏性鼻炎的孩童可能也會同時有氣喘或異位性皮膚炎的病史,且家族史也有家人飽受過敏疾病所苦。   施養真醫師指出,過敏性鼻炎根據接觸過敏原的時間可分為季節型與常年型兩種,前者患者易受花粉誘發;後者易受塵蟎、黴菌誘發。且會依據鼻炎症狀的發生頻率,分為「間歇型」和「持續型」兩類,並根據病情其嚴重度、症狀及對生活品質的影響,進一步分為「輕度」和「中/重度」。臨床醫師大多仰賴病人的臨床表現與理學檢查即可診斷過敏性鼻炎,有時也會仰賴立即型過敏反應的皮膚試驗,或抽血清過敏原特異性IgE抗體測定來輔助診斷過敏性鼻炎。   施養真醫師建議,過敏性鼻炎的治療需要改善環境,例如:使用防蟎寢具包裹隔離、使用HEPA空氣清淨機等減少過敏原與惡化因素的暴露。藥物方面,主要靠第二代口服H1抗組織胺緩解鼻炎症狀,此類藥物較不會有嗜睡的副作用。但當病患過敏性鼻炎已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鼻內類固醇噴劑為最有效的治療選擇。鼻內類固醇可緩解過敏性鼻炎的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眼睛癢等症狀,效果約使用後一週左右出現,長期使用對孩童的成長發育並無太大影響。若病患依據臨床病史與塵蟎過敏試驗診斷其過敏性鼻炎主要由「塵蟎」所誘發,目前衛福部已許可此類病患年滿12~65歲可使用塵蟎過敏原的舌下減敏錠。   最後,施養真醫師提醒,好好認識過敏性鼻炎的臨床表現與何時該尋求過敏科醫師進行專業評估與治療,可有效減緩臨床症狀,以期改善生活品質。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5

  • 居家防疫狂用眼 Eye眼動起來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防疫期間,民眾居家辦公或學生利用電子螢幕線上學習、閱讀,導致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機會增加,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供以下居家護眼妙招保護靈魂之窗,還可以增進親子感情。     一、用眼時間要控制:孩子近距離用眼如閱讀寫字、使用3C產品時,每三十分鐘應起身活動活動,讓眼睛休息十分鐘。   二、使用螢幕產品要規範:兒童水晶體清澈、透光率高,更容易受藍光傷害,建議2歲以下避免看螢幕產品,2歲以上每日不要超過1小時。   三、閱讀環境要注意:注意家裡看書的光線要充足,用眼環境照度至少要350米燭光以上,書桌光線不直接照射眼睛,檯燈擺放位置應在慣用手的對側。   四、正確姿勢要保持:閱讀時避免趴著或躺著、選擇合適高度的書桌椅,臀部坐滿椅面,雙腳要踩到地、看書或寫字保持30~45公分的距離。   五、均衡飲食要做到:日常飲食種類可以多樣化,天天五蔬果,尤其是維生素A、B群、C豐富的食物,還有深黃色、深綠色蔬果等都可多多攝取,有益眼睛健康。   六、身體活動一起來:疫情期間無法到戶外,本署「eye眼動起來 兒童律動MV」唱跳版,可以與孩子一起動一動,增加親子互動的樂趣,也能讓孩子在唱跳過程將歌詞內容逐漸內化,進而培養正確用眼觀念以維護視力健康。   國民健康署呼籲居家防疫期間,別忘了要視力保健,與寶貝一起護眼大作戰。「eye眼動起來兒童律動MV」可於本署網站下載:https://reurl.cc/OX2jQr。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06

  • 亮眼輪廓一次搞定 洽詢眼整專業醫師有保障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現代人較喜愛立體的五官及深邃的輪廓,因此整形無論在春夏秋冬都是熱門話題,而眼睛又被稱為靈魂之窗,雙眼皮手術在整形手術中的地位更是居高不下。不過普遍來說,民眾總是會先從雙眼皮貼、雙眼皮膠水著手,長期沾黏、拉扯下,貼不好是小事,若造成眼皮鬆弛下垂,更是得不償失。整形外科醫師陳彥瑋表示:「使用暫時性的美妝工具,雖然可以免去手術恢復期的時間,但是無法永久改善眼皮問題;現在科技進步,有各種類型的雙眼皮手術,愛美民眾可以衡量自身狀況來選擇。」     各項重點一次解答   坊間常聽到雙眼皮手術共有兩個方式,切割與縫合,兩者的差異主要是切口的大小;縫雙眼皮的手術方式,其實就是採用多點縫合的技術,但是此方式可能會因為年紀增長、肌膚的膠原蛋白流失,造成眼皮下垂,失去雙眼皮的效果;反之如果使用切割方式的話,比起使用縫合手術更能維持較長久的效果。而術後消腫的時間因人而異,在後續護理上也要注意是否產生了相關併發症;包含皮下出血、傷口感染等,只要好好照護、冰敷幾天後,通常都不會造成大礙,不過如果有感染問題,一定要立刻回診,及早接受醫師治療。     專業眼整謹慎諮詢   雙眼皮手術因應技術、方式不同,後續的處理與照顧也不盡相同。不過愛美民眾仍要仔細判斷、謹慎諮詢專業醫師,整形外科陳彥瑋醫師說明:「臨床上曾經遇過部分民眾諮詢,例如糖尿病、凝血功能異常等,確實這些症狀影響會較為劇烈。也有人會詢問蟹足腫體質是否適合施作雙眼皮手術,只能說雙眼皮手術,以切割舉例,是會有永久性的效果的,有任何相關疾病都要尋求專業醫師的諮詢與確認才去進行手術。」而前往施作手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身的眼睛、五官,是不是真的適合加上雙眼皮,也要將自己的期待充分的與專業醫師溝通,才能擁有亮麗深邃的大眼。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4.24

  • 袪濕調氣養神 身心除舊布新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2021年歲末到新春,節氣正好也走到立春,是一年四季的新開始,因為疫情,拜訪旅遊等活動仍可能受到限制。連假前堆積如山的考試、工作、家務更會把人逼得喘不過氣,照顧外在人事物之外,別忘記適時地照顧自己。中醫內科醫師陳慈玉提供以下幾個袪濕、調氣、養神的小技巧,幫助身體、心靈的除舊布新。     經歷漫長隆冬,身體常處於寒濕陰冷中,總會全身懶洋洋,活動量也跟著銳減,此時容易導致體內鬱積痰濕內熱,可以用性質平和,由山藥、蓮子、芡實、茯苓組成的四神湯來補脾袪濕,加強脾胃機能之外也能祛除堆積體內的濕氣。平時容易手腳冰冷可以酌加當歸、川芎。體內熱氣鬱積較為明顯,甚至容易口乾舌燥,則可以加上薏苡仁加強清利濕熱的效果。四神湯除了燉成湯品之外,也可以將藥材加足量水煮到透爛之後打成四神漿方便飲用。有血糖問題的人則可以將藥材瀝開不吃,單純飲用湯汁。   常需久坐靜坐盯著電腦、文件、書籍的朋友,可以用菊花加枸杞子,泡成茶飲,能夠養肝明目,減少長時間盯著電腦、文件對眼睛造成的傷害。工作堆積如山、行程緊湊,苦於沒時間運動的朋友可以再加上玫瑰花或香附,加強疏肝解鬱,紓緩緊繃的身心,如果覺得口感太過澀口可以在茶飲微溫時加上些許蜂蜜,調整茶飲的風味之外也有甘緩、放鬆神經、促進排便的效果。   常失眠,白天有倦怠感,老是感到心神不寧,甚至容易發脾氣、情緒起伏較大的朋友,可以選擇甘草、浮小麥、紅棗製成茶飲,將紅棗敲破去核和浮小麥、甘草一起加水熬煮30分鐘後飲用,舒緩浮躁、補養心神。若是倦怠感比較嚴重,可以加入桂圓加強溫補氣血,兼收安神之效。   新春期間難免因美食當前一時放肆忘了忌口,過度油膩、過量的飲食難免有礙腸胃,造成消化不良、痞悶、脹氣等不適,這時候可以選擇山楂、陳皮,酌量加入一些何首烏,解除油膩、促進消化、消除腸胃積滯。   對於情緒緊繃、壓力大、失眠等問題,陳慈玉醫師建議,每天洗過溫水澡後到睡前,留下空白20分鐘,排除一切雜念、靜下心來替自己進行穴道按摩,用和緩、有規律節奏、輕柔力道,由前往後徒手梳理全頭頭皮,並且用指尖輕輕按壓百會穴、印堂穴、攢竹穴,可以疏散上擾頭部氣火,協助使腦中的思緒沉靜下來,肢體動作幅度可以加大,連肩膀、脖子都要跟著活動起來,讓平時處於僵硬緊繃狀態的肩頸也能連帶地跟著舒展開來。   接著用指腹揉按合谷穴、太衝穴,調暢全身氣機,讓全身上下都能夠舒暢、放鬆。最後按壓內關穴、神門穴,加強寧心安神助眠的效果。內經提到「胃不和則臥不安」的概念,如果有消化不良、脹氣、噯氣等問題,可以加強合谷穴、內關穴、足三里穴促進腸胃蠕動,和降胃氣,助入眠加強睡眠品質。   冬盡春來、新年伊始,運用以上袪濕、調氣、養神的方法,搭配充足的休息與運動,調節身體、心靈的平衡,協助準備好一年的能量,從容迎接嶄新的開端。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2.13

  • 年節『用心』飲食 體重輕鬆維持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每年年底到農曆新年期間,總有吃不完的聚餐、享不盡的美食,是否讓你擔心體重如何維持呢?除了一般所知的「少吃多動」,是否還有其他容易執行的小技巧,可以讓你吃得開心又不傷身體?     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張瀞方說,結合現在流行的「正念」技巧,只要注意以下重點,便能從心態及行為上輕鬆控制好飲食。所謂正念,簡單說便是「有意識的察覺當下的狀態」。太多時候我們都將吃東西變成一種機械式行為,邊吃邊滑手機、看電視,總讓我們回過神來時才發現已經吃下比預期更多的食物。如果能提醒自己時時『用心』飲食,便能避開多餘的熱量、也更能享受美食的滋味。張瀞方醫師提供以下重點提醒民眾:     第一點,就是專心的吃,不要一心多用!   如前言所述,在進食當下專注於眼前的食物,避開3C產品,放慢速度品嚐每一口食物。如果很難專心,可以播放喜愛的音樂搭配用餐,或是與家人朋友共同進食、談天。與人一起進食、談天可以自然的放慢進食速度,也更能享受這段時光。     第二點,開動前花一點時間感受當下的狀態   欣賞一下眼前的食物,用你的眼睛,而非相機欣賞,聞一下食物的香氣,可以幫助我們更充分享受當前美食。此外,感受自己目前的狀態:我有多餓呢?以我目前的情況,可能需要吃多少食物對我應該是剛好的份量?眼前的食物可以滿足我的胃口以外,也能滿足我的慾望嗎?如果可以的話,花個幾秒鐘幫你自己的飢餓程度打分數,可以協助你接下來的判斷。     第三點,續盤前,先等一等!   大腦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感受到血糖的上升以及胃部傳來的飽足感,而大多數人總是先續盤了才收到這份遲來的訊號。最好的做法是先緩一緩,起身走動一下、喝一些水,說不定你會發現自己其實已經飽了,根本不需要再續盤。這時,可以再幫自己的飽足感打個分數,這些經驗可以協助你判斷自己下次需要的食物量。     第四點,定額定量的零食,讓你滿足又不罪惡   正餐之間難免有時感到飢餓,又或者朋友相聚出遊總有誘人的零食出現。選擇小包裝、固定份量的零食,或準備小碗事先取好自己預期的份量,可以幫助你適時喊卡。請務必遠離大包裝、無分裝的食物!否則你的大腦還沒來得及煞車前,你就已經吃完一大包家庭號洋芋片了。     第五點,不後悔吃下的食物,放下對自己的批判,用正向的方法調適心情   「嚴以律己」是大家從小學到的格言,但過度的自我批判,責怪自己、批評自己,甚至出現懲罰自己的念頭,都是讓飲食開始失衡的關鍵。過度的自責往往引起極端行為,不論是激烈的節食或運動,最後總會導致自制力潰堤、惡性循環或自暴自棄的開始。放下嚴厲的批評,用適當的方法調整,如下一餐多選擇蔬果類食物、兩餐間多增加一些活動量等,才能很快找回平衡健康的飲食習慣。   如果上述的原則覺得實行起來有極大困難,又或者長期有飲食失衡問題,如總在短時間之內吃下非常大量食物,引起嚴重的罪惡感或噁心、反胃,則應該考慮就醫諮詢。很多時候,飲食失衡是來自於焦慮、憂鬱的情緒,或是壓力調適的困難,這時應該請專家評估並安排適當的心理或藥物治療,飲食的問題也會跟著改善。張瀞方提醒,『用心』飲食其實是回歸最原始的身體狀態,依據身體當下的需求進食。如此一來便能不再害怕吃到飽、一團接一團的聚餐,適量的享受當下美食,又能輕鬆維持體重。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2.07

  • 吃葉黃素護眼? 5個常見錯誤觀念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科技發達造成滿街低頭族,眼睛過度使用已是家常便飯,這樣的演變造就「葉黃素」在保健食品的詢問度名列前茅,但它真的這麼神奇嗎?對眼睛相關疾病都有幫助?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藥劑科藥師林威廷表示,葉黃素是一種脂溶性類胡蘿蔔素,本身是一種抗氧化物,它和玉米黃素都是眼睛內視網膜黃斑部的重要成分,可抑制自由基,過濾藍光以減少對眼睛感光細胞的傷害,也可抑制與細胞發炎反應相關的傳遞鏈,減少活性氧化物質的生成,藉此調節免疫系統與發炎反應。但人體無法自行製造葉黃素,必須由飲食中攝取。     富含葉黃素的食物   深綠色蔬菜:菠菜、甘藍菜、綠花椰菜、豌豆、青椒、芥藍菜等 黃色蔬菜:櫛瓜、玉米、小黃瓜、南瓜、胡蘿蔔等 水果:柳橙、奇異果、葡萄等 其他:蛋黃   當無法從食物獲取足夠葉黃素時,該如何補充?林威廷說,市面上含葉黃素保健食品分為兩種:游離型與酯化型,游離型分子量大約只有酯化型的1/2,一般也認為吸收率較佳。酯化型雖具有較好的生物利用率與安定性,但須透過腸道酵素輔助,將其分解後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且最好搭配油脂一起服用,若本身消化不好或腸胃不佳,較不建議食用此類型的葉黃素。   有研究認為,健康成人每日攝取6 mg(毫克)葉黃素,有助減緩黃斑部退化的風險,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則建議每日補充葉黃素不應超過30 mg。葉黃素多吃無益,若不小心攝取過多,還可能有皮膚變黃的問題。另外,建議不要與β胡蘿蔔素補充品一起使用,因為產生競爭吸收,使得葉黃素吸收率下降。       圖片來源:聯合醫院提供     葉黃素常見的錯誤觀念:   1.葉黃素對眼部任何疾患皆有幫助? 補充葉黃素在一般健康人眼睛保健方面,可增強黃斑部功能,使視力增進,視覺敏感度增強,長期補充葉黃素,可降低老年性黃斑罹患率。但對於其他黃斑部疾病,如高度近視性、糖尿病黃斑部水腫,尚未有明確定論。   2.葉黃素吃了馬上有效果? 葉黃素具有累積性,口服約2週後,血液中濃度明顯上升,但黃斑部中的濃度卻未顯著增加,必須至少連續補充2至4個月後,黃斑部葉黃素的濃度才會有意義的增加。簡單來說,葉黃素的保健效益不是立即性,必須連續服用2至4個月,才能顯著提升視網膜黃斑部中的葉黃素濃度,達到抵禦藍光效果。   3.葉黃素的含量愈高愈有效? 長期且持續服用才是最重要關鍵,短時間內服用高含量葉黃素,只是讓血中濃度快速上升,但若想讓黃斑部內的葉黃素濃度達到保護效果,天天服用比久久吃一顆有效。   4.除了葉黃素外,其他成份愈多愈好? 不一定。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所需營養素也不一樣,只要仔細評估個人缺乏的保健成份含量是否足夠即可,以免徒勞無功。   5.大家都稱讚的產品最好? 評價高、口耳相傳的保健食品,不一定最適合自己。選購產品時須將自身狀況、有無服用其他藥品及保健食品等因素一起考量,其他人的使用情形僅供參考,如此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產品。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葉黃素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該如何選擇、如何補充,一定要有正確觀念,以免失去原本的美意。若有任何相關疑問,可諮詢專業人員,為自己的身體健康好好把關。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1.23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