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眼鏡共有5筆結果
文章/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速攻藍莓是一款以高濃度藍莓萃取物的保健食品,標榜改善眼睛疲勞。許多追星族為了一睹偶像風采熬夜追星,會在看演唱會前吃保健食品,像是速攻藍莓等,企圖讓自己看偶像能看得更清楚,但粉絲也忽略了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可能造成角膜潰瘍,反而讓自己看得更不清楚。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主治醫師王映晴表示,隱形眼鏡戴超過建議時長或睡眠時配戴,會使角膜得不到足夠的氧氣供應,這會使角膜表面細胞受損,進而引發感染與發炎,最嚴重的情況下,可能造成角膜潰瘍,影響視力,甚至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王映晴說,常見的角膜潰瘍症狀包括眼睛紅腫、刺痛、異物感、視力模糊及流淚等。一旦發現上述徵兆,應立即就醫,及時處理可以避免進一步惡化。 三招避免角膜潰瘍 1.避免過度配戴:按照醫生建議的時間摘取隱形眼鏡,並避免過夜配戴。 2.定期更換:依照隱形眼鏡的使用期限更換新鏡片,勿超期使用。 3.定期檢查:例行眼科檢查,確保眼睛健康。 王映晴建議,若出現眼部不適,應立即停止使用隱形眼鏡並就醫檢查,避免延誤治療時機。對於隱形眼鏡使用者,養成正確的配戴習慣,才能確保眼睛的長期健康。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5.03.13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現代人生活離不開3C產品,長時間盯著螢幕,加上空汙、隱形眼鏡等因素,使得乾眼症成為普遍的文明病,不僅影響生活品質,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視力損害。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家琳指出,乾眼症在中醫多屬於「白澀症」範疇,多因陰虛火旺、津液不足、肝腎虧損所致。近年來,許多國內外醫學研究發現眼睛周圍的穴位針灸能用於治療乾眼症。傳統針灸治療乾眼症,是透過刺激眼周睛明、攢竹、風池、絲竹空、瞳子髎等穴位,促進眼部血液循環、調節淚液分泌,達到改善乾眼症狀的效果。 除了傳統針灸,近年來發展出顏面針灸與雷射針灸等技術應用於乾眼症。林家琳進一步說明,顏面針灸是更精細的針灸技術,使用比傳統針灸細十倍的針具,結合傳統穴位治療與現代醫學解剖學,以特殊手法刺激臉部穴位,精準調整眼部經絡氣血,促進淚液分泌,改善眼部循環。 顏面針灸大幅降低疼痛感,提升治療效果,適合害怕針灸疼痛的民眾。 除了顏面針灸,林家琳也提到,提供雷射針灸的選擇。雷射針灸是以低能量雷射取代針刺,以紅外光刺激穴位,利用雷射獨有的雷射生物效應活化粒線體治療病人,完全無侵入性,病人完全沒有痛感,對於害怕針灸的民眾是一大福音。雷射針灸的優點包括:無痛、無傷口、安全性高、治療時間短,尤其適合兒童、怕痛、或是有凝血功能異常的患者。 61歲的許先生是一位卡車司機,長期受乾眼症困擾,需頻繁使用人工淚液,近期症狀加劇,一天甚至需要使用8-10次,甚至曾因開車時眼睛突然不適、視線模糊,險些發生意外。經親友介紹前往仁愛院區就診,醫師發現許先生除了乾眼症,還有肝腎陰虛的問題,因此使用顏面針灸治療,搭配中藥經過數次療程後,許先生的乾眼症狀大幅改善,人工淚液的使用次數減少為2~3次,不再需要擔心因為眼睛不適而影響行車安全。 另一位45歲的劉小姐是位工程師,因工作需長時間使用電腦,近年飽受乾眼症之苦,眼睛乾澀刺痛、疲勞、時常有異物感,並容易反覆結膜發炎,嚴重影響工作效率。由於害怕疼痛,她選擇雷射針灸治療,並搭配中藥調理,經2-3個月治療後,劉小姐的乾眼症狀改善,不再容易反覆發炎,工作效率也提升了,讓她可以更專注於工作。 林家琳提醒,雷射針灸及顏面針灸雖安全性相對高,但若操作不當,仍可能產生副作用甚至造成傷害,眼睛周圍解剖構造複雜,血管和神經密佈,建議尋找經專科訓練的合格醫師確保就醫品質,才能得到最佳的療效,同時兼顧安全。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5.02.02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3C產品人手一支,加上疫情影響線上會議開不停,有時會感到眼睛乾澀、看不清楚(眼睛疲勞),甚至兔子眼(紅眼睛)。目前已有許多眼用藥品可以改善、緩解眼睛的不適,但你選對了嗎?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賴妘薇表示,氯化鈉、玻尿酸或聚合物潤滑劑,具有保濕效果以減緩眼睛乾澀。若產品中含有維生素B12、B6成分,則可以舒緩睫狀肌、恢復眼部調節能力,有效減緩眼睛疲勞。 至於naphazoline、tetrahydrozoline等成份屬於血管收縮劑,可使眼球血管收縮,改善眼睛充血的症狀。上述多為市面上眼用藥品所內含的成份,民眾可以針對自己的症狀,在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並注意使用說明。 眼用藥品在包裝上有分瓶裝或單支裝,針對有配戴隱形眼鏡習慣的民眾,盡量選用單支包裝或選擇使用改良型防腐劑的瓶裝產品,以免防腐劑沉積在隱形眼鏡上造成角膜受損。 賴妘薇提醒大家,使用眼藥水前,請洗淨雙手,點藥水時,藥瓶瓶口不可接觸眼睫毛、眼球和手指。藥水開瓶超過28天,或藥液混濁、變色甚至出現異物時,勿繼續使用。平日也請保有正確的護眼習慣,讓眼睛適度休息,以恢復眼睛的調節力,才能常保一雙明亮健康的雙眼。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4.18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台灣已進入夏季炎熱天氣型態,防疫期間,多數民眾在家防疫,但仍有部分民眾需在外辛勞工作,除了要預防中暑外,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徵時,不要避諱就醫,另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很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自身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做好個人防護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夏日須留「心」:保持涼爽、補充水份 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缺乏規律運動、不健康飲食所引起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過重或肥胖、吸菸及過量飲酒等問題,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雖然天氣冷對於心臟血管傷害較為明顯,但是高溫對人體的危害也不容小覷。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葉宏一理事長指出,因氣溫升高,體表血管擴張,心臟負荷增加,再加上夏天流汗,身體水份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恐會導致心肌梗塞,而脫水現象也會讓心跳加速,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英國心臟基金會呼籲長者、年幼小孩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人應特別注意熱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在中午11點至下午3點應避免到戶外活動,外出時盡量穿著輕便、通風、淺色衣物,穿戴帽子及太陽眼鏡並隨身攜帶水,疫情爆發期間保持涼爽和補充水份尤為重要,惟心血管疾病合併腎臟病病友,補充水份須與醫師討論評估。另進出冷氣房時,因冷熱溫差較大,亦會增加心臟血管負擔,也不能輕忽。 夏季護心 照顧自己也保護家人 炎炎夏日防疫期間該如何護心?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強調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王道,就是落實護心行動於日常生活中,保持涼爽、健康飲食,適量多次飲水、居家也要規律運動、向菸說不、控制三高:定期量血壓及血糖,遵照醫師處方服藥並定期回診追蹤(可善用健保署因應疫情指定院所開設之「視訊診療門診」或就近於社區診所就醫),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自己對健康多一分留「心」,就是預防疾病、落實防疫措施最重要關鍵! 參考文獻: 1. https://www.bhf.org.uk/informationsupport/support/practical-support/weather-and-your-heart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21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為防堵疫情擴散,全國持續維持疫情警戒第三級,民眾因減少外出,網購情形也相對增加,郵差、快遞、外送員等工作量暴增,不僅面臨送貨壓力更要長時間曝曬在太陽底下,如果沒有適時作好防護措施,就可能因大量流汗造成脫水,進而引發熱衰竭甚至中暑,若處理不當,更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其死亡率超過30%。 針對在戶外工作的外送人員,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預防熱傷害3要訣」,以提前預防熱傷害的發生。 要訣1:保持涼爽 1.裝備選擇 (1) 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可適度搭配透氣輕薄長袖防曬衣物,但勿包覆過多,造成悶熱。 (2) 選擇使用國家標準檢驗合格防曬或涼感產品,挑選商譽良好店家生產、中文標示清楚的產品。須長時間於陽光下活動時,應選擇防曬係數較高(如SPF 30或更高),同時具有 UVA (以★號或PA+號表示)防禦效果的防曬產品。 (3) 選購太陽眼鏡時,應挑選具有商品檢驗及完整標示的產品,避免購買來路不明、水貨及仿冒品;護眼防曬係數(E-SPF, Eye-Sun Protection Factor):係數分為5、10、25三類,數字越大效果越佳。另開車時請勿佩戴顏色過深的深色太陽眼鏡,避免天色昏暗時影響行車視線,才能確保行車安全。 2.身體降溫及散熱 (1) 避免長時間高溫曝曬,應適當安排時間至陰涼通風處或有空調地方,讓身體適度降溫及散熱,並卸下易致身體悶熱物品,例如:安全帽及長袖防曬衣物等,幫助身體儘速散熱。 (2) 可適時在身上噴灑冷水及搧風,加速身體降溫。 要訣2:補充水分 1.戶外工作者可每小時補充2-4 杯冷開水(1 杯為240c.c.),少量多次補充水分,大量流汗時可喝加少許鹽的冷水。 2.不可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份的飲料、避免喝太過冰冷的水。 3.如患有慢性病者(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或腎臟病等),因散熱機能較差而不易排汗,對於環境的調節及應變能力較差。依疾病需求,定期量測血壓、血糖等,諮詢醫師用藥及適當水分攝取,並定期回診追蹤。 4.可透過檢查尿液顏色來初估喝水量是否足夠,一般來說,大致可以將尿液顏色分成五種顏色,透明無色、透明黃色、黃色、烏龍茶色、濃茶色,分別代表不同情況: (1) 透明無色:表示體內水分可能過多,不需要補充水分。 (2) 透明黃色(淺黃色):表示體內水分充足,可正常補充水分。 (3) 黃色:表示可能有一段時間未補充水分或有持續出汗之情形,需要持續補充水分。 (4) 烏龍茶色:表示身體可能已出現缺水狀態,要立即補充水分。 (5) 濃茶色:表示可能已1~2天完全沒有水分攝取,此時喝水可能對於腸胃吸收速度已經太慢,建議尋求醫療單位協助,以吊點滴的方式補充水分。 要訣3:提高警覺 1. 隨時注意氣象局發布的天氣預報,儘量避免長時間待在高溫環境,並做好防護及適時降溫散熱。 2. 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如有不適切勿逞強,應先休息並儘快求助或送醫。 3. 雇主應加強宣導認識熱傷害的症狀及預防,以提升員工自我保護力。 國民健康署提醒您當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飲用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若體溫持續上升、嘔吐、或意識持續不清,請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