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脹氣共有4筆結果

  • 年假吃喝又玩樂,中醫保健同慶賀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過年期間聚餐不斷,餐餐好料大吃大喝、暴飲暴食,常會導致腹脹、腹痛、消化不良、排便不暢等胃腸道問題,而過年時節醫院和診所又大多休息,這時中醫保健就派上用場了。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徐敬閔表示,若是出現不嚴重的消化道問題,可以試試穴位按摩或一些中藥茶飲來舒緩。   1.內關 位於手掌側,手腕橫紋中點往上約3橫指距離處,適用胃脹氣、胃痛、噁心等。     照片來源:徐敬閔醫師提供     2.中脘 位於肚臍正上方,約1個手掌的距離處,吃太多導致的腹脹、胃痛等可按摩此處。     照片來源:徐敬閔醫師提供     3.足三里 位於腿前側,外膝眼下約4橫指距離處,可改善腸胃問題、幫助消化。     照片來源:徐敬閔醫師提供     4.陷谷 位於足背第二趾和第三趾骨頭交接之凹陷處,可舒緩腹痛脹滿、腸鳴泄瀉的不適。     照片來源:徐敬閔醫師提供     至於幫助消化之中藥茶飲的部份,可使用以下: 1.陳皮:理氣健脾燥濕。 2.山楂、烏梅:消食化積,助肉類消化。 3.麥芽:助澱粉消化。 4.決明子:助潤腸通便。 5.茯苓:利水消腫健脾。     另外,在年假期間除了吃喝,就是玩樂,長時間使用電腦和手機追劇、打電玩或是久坐玩牌、打麻將,不論是眼睛保健或是長期維持一個不動的姿勢,也都是大家必須小心注意的。   徐敬閔說,眼睛保健方法不外乎用眼環境光線充足,眼睛與物體距離的適當,養成每用眼30分鐘,應休息10分鐘的習慣等,而在中醫保健方面,可以對以下幾個穴位進行按摩,但在進行按摩前,一定要注意指甲剪短、雙手洗淨,以指腹輕緩按摩,力道適度不需要過大,有感到微微痠脹即可,記住千萬不可以直接按壓眼球,避免造成傷害。     照片來源:徐敬閔醫師提供     1.攢竹:位於眉頭前凹陷處。 2.絲竹空:位於眉尾後凹陷處。 3.睛明:位於內眼角凹陷處。 4.瞳子髎:位於外眼角凹陷處。 5.承泣:瞳孔直下,與下眼眶的交點處。 5.四白:承泣直下,眶下孔的凹陷處。   此外,為求身體肌肉受力均勻,避免痠痛反覆發生,建議大家坐姿要端正,頸部直立不聳肩,腰桿挺直不駝背,膝蓋朝前不內縮及不外擴,「腳踏實地」好好坐,過年長假才能好好過。而椅子選擇也很重要,最好選擇有椅背,適當高度及軟硬度的椅子,若發現椅腳太高時,也可將小板凳墊於雙腳之下,以解決雙腳騰空受力不均問題。   年前勞動未舒緩,年假久坐不循環,如此一來疲憊的身軀一旦吃不消,便會壞了過年的大好興致。因此提醒過年長假勿久坐,每30分鐘起來動一動,休息走動搭配伸展肌肉,眺望遠方配合眼周按摩,可達到同步放鬆身體肌肉與舒緩眼睛疲勞的效果。年假期間吃好睡飽,年後開工順順利利,新的一年各個方面都成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2.15

  • 健康過端午 吃粽無負擔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端午佳節即將來臨,除了觀賞划龍舟及正午立蛋之外,不免俗的也會享用粽子來應景慶祝。要如何聰明吃?營養師提供幾個原則讓大家參考。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科營養師何宜蓁表示,臺灣粽子種類繁多,南部粽的特色是直接把糯米及配料包起來,以水煮方式烹調;北部粽則是會將配料及糯米先炒過再包進粽葉中,然後蒸熟;客家粽也稱為粿粽,是用糯米粉或在來米粉製成,裡面多添加豬絞肉及菜脯,吃起來像粿一樣;鹼粽口感類似粿,一般都沒有包餡料,所以本身沒有味道,多是沾糖食用。   何宜蓁營養師教導大家,市售粽子該如何挑選呢?提供以下兩項原則:   原則1 看標示,如購買有營養標示的粽子,建議仔細閱讀,選擇份量較小或熱量較低者,避免攝取過多熱量。如無標示熱量,通常北部粽因加油拌炒,一顆熱量約600大卡,相較於南部粽一顆熱量約500大卡,其熱量較高;而客家粽體積較小,熱量約180大卡;鹼粽體積雖小,熱量也有120大卡,但不含砂糖熱量,一湯匙糖約60大卡,請酌量沾食。   原則2 挑食材,在食材方面,建議挑選添加全榖雜糧的粽子,如燕麥、紫米、薏仁、糙米等,不僅可減少糯米不易消化、容易脹氣問題,也可從中多補充膳食纖維。而餡料部分,挑選以瘦肉、雞肉或豆干、豆皮等豆製品取代高脂肉類,如豬五花肉,以減少飽和脂肪攝取;且可多選擇含有菇類、竹筍、木耳、洋蔥等食材,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   在享用粽子的過程中,何宜蓁營養師也提供三要點給大家參考:   1.適量攝取,糯米屬全榖雜糧類,一顆粽子約有8分滿的飯量,適合當正餐享用,且一餐應攝取一顆即可。如有需限制飲食時,亦可以和親朋好友分享,以免攝取過多熱量。   2.搭配蔬果,粽子主要食材為糯米及肉類,缺少蔬菜類。建議在品嚐粽子的時候,搭配一碗時令蔬菜及一份水果(約一個拳頭大),如:奇異果、柳丁或桃子等,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   3.沾醬減量,粽子本身已有調味,但許多民眾吃粽子時,習慣搭配甜辣醬、醬油膏、番茄醬等,容易攝取過多的鈉含量,造成身體負擔,而吃鹼粽時會沾砂糖或果糖,雖然可以增添風味,但容易吃進過多熱量,建議吃粽子時,盡量以原味為主,如欲沾食醬料或糖時亦請減量。   最後何宜蓁營養師提醒,在享受美味粽子之餘,建議大家在端午期間多出門走走,到戶外踏青或是出外觀賞划龍舟,維持適量體能活動,給自己一個健康愉快的端午佳節。   ※粽子熱量表   種類 北部粽 南部粽 客家粽 鹼粽 重量 200公克 200公克 80公克 80公克 熱量 500~600大卡 450~500大卡大卡 160~200大卡 120大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4

  • 「冷底」免疫力差 跟中醫學溫熱養生祕訣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中醫看「冷底」體質,與陽氣不足有關,通常會從脾腎著手來增強陽氣,除了使用藥材與針灸來改善,冬天應早睡晚醒,避免陽氣過度耗散。百病起於寒,日本學者研究發現,體溫下降1℃,免疫力就減少30%,中醫又是如何看待?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趙品諭指出,俗稱「冷底」的虛寒體質,與陽氣不足有關,體內暖流運行不順,對影響陽氣的事物特別敏感且不易調整,例如夏天開冷氣會不舒服、冬天穿再多還是手腳冰冷;或是吹到風就打噴嚏、吃冰冷食物就拉肚子等等。   陽氣不足可顯現在身體各部位,像是胸悶、脹氣腹瀉、頻尿夜尿、關節肌肉僵硬痠痛、憂鬱不好動、女性生理期不順等等。不過,趙品諭醫師說,「冷底」的嚴格定義是指罹重病、長年痼疾、手術多次、年老體衰等身體機能退化。如果只有冬天手腳冰冷,夏天和正常人一樣,算是亞健康狀態,不全然算是冷底。   中醫調理「冷底」的方式,分為兩大方向,所謂「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通常會從脾腎著手來增強陽氣。例如,以辛熱的乾薑補脾,可溫中散寒;具強心成分的附子,用來補腎可回陽救逆,而肉桂性熱,亦具溫補腎陽之效。然上述中藥材藥性強,須由中醫師調配為宜。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如果不是真冷底,只是容易手腳冰冷,最常用的方法是喝「薑茶」來改善。趙品諭另提供一道簡易茶飲,以土肉桂葉為主角,和肉桂同樣具有驅寒溫陽之效,但容易取得,劑量較為溫和,可搭配魚腥草或金銀花,降低辛辣度。白天飲用適量為佳,不宜晚上喝,以免太刺激導致失眠。   中醫也會以艾灸方式來溫熱穴位以增強陽氣,將艾絨放在肚臍附近的「氣海」及「關元」穴,每次灸20至30分鐘,2、3天灸一次,冷底的人可以每天灸。雖然坊間有販售艾灸相關產品,但不建議自行使用,因為有些人體質並不適合,甚至會過敏,應諮詢中醫師,由專業人員協助使用。此外,可在冬至後的3個9天敷貼「三九貼」,運用辛溫藥物刺激穴道,達到溫養經絡、保暖去寒之效。   從西醫角度,提升陽氣就是拉高基礎代謝率,可多補充蛋白質,像羊肉是辛溫大補的食材;而外形像大腦的核桃,具溫肺補腎效果。料理時不妨使用辛香料,如肉桂、孜然、辣椒、八角、茴香、薑等酌量入菜,可產生熱度。在日常作息方面,現代人常熬夜,會造成陽氣過度耗散,尤其是冬天應早睡晚醒,白天等日出後再外出活動比較不會受涼。運動習慣仍要維持,天冷時最好在室內做,不要到戶外吹風運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2.20

  • 袪濕調氣養神 身心除舊布新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2021年歲末到新春,節氣正好也走到立春,是一年四季的新開始,因為疫情,拜訪旅遊等活動仍可能受到限制。連假前堆積如山的考試、工作、家務更會把人逼得喘不過氣,照顧外在人事物之外,別忘記適時地照顧自己。中醫內科醫師陳慈玉提供以下幾個袪濕、調氣、養神的小技巧,幫助身體、心靈的除舊布新。     經歷漫長隆冬,身體常處於寒濕陰冷中,總會全身懶洋洋,活動量也跟著銳減,此時容易導致體內鬱積痰濕內熱,可以用性質平和,由山藥、蓮子、芡實、茯苓組成的四神湯來補脾袪濕,加強脾胃機能之外也能祛除堆積體內的濕氣。平時容易手腳冰冷可以酌加當歸、川芎。體內熱氣鬱積較為明顯,甚至容易口乾舌燥,則可以加上薏苡仁加強清利濕熱的效果。四神湯除了燉成湯品之外,也可以將藥材加足量水煮到透爛之後打成四神漿方便飲用。有血糖問題的人則可以將藥材瀝開不吃,單純飲用湯汁。   常需久坐靜坐盯著電腦、文件、書籍的朋友,可以用菊花加枸杞子,泡成茶飲,能夠養肝明目,減少長時間盯著電腦、文件對眼睛造成的傷害。工作堆積如山、行程緊湊,苦於沒時間運動的朋友可以再加上玫瑰花或香附,加強疏肝解鬱,紓緩緊繃的身心,如果覺得口感太過澀口可以在茶飲微溫時加上些許蜂蜜,調整茶飲的風味之外也有甘緩、放鬆神經、促進排便的效果。   常失眠,白天有倦怠感,老是感到心神不寧,甚至容易發脾氣、情緒起伏較大的朋友,可以選擇甘草、浮小麥、紅棗製成茶飲,將紅棗敲破去核和浮小麥、甘草一起加水熬煮30分鐘後飲用,舒緩浮躁、補養心神。若是倦怠感比較嚴重,可以加入桂圓加強溫補氣血,兼收安神之效。   新春期間難免因美食當前一時放肆忘了忌口,過度油膩、過量的飲食難免有礙腸胃,造成消化不良、痞悶、脹氣等不適,這時候可以選擇山楂、陳皮,酌量加入一些何首烏,解除油膩、促進消化、消除腸胃積滯。   對於情緒緊繃、壓力大、失眠等問題,陳慈玉醫師建議,每天洗過溫水澡後到睡前,留下空白20分鐘,排除一切雜念、靜下心來替自己進行穴道按摩,用和緩、有規律節奏、輕柔力道,由前往後徒手梳理全頭頭皮,並且用指尖輕輕按壓百會穴、印堂穴、攢竹穴,可以疏散上擾頭部氣火,協助使腦中的思緒沉靜下來,肢體動作幅度可以加大,連肩膀、脖子都要跟著活動起來,讓平時處於僵硬緊繃狀態的肩頸也能連帶地跟著舒展開來。   接著用指腹揉按合谷穴、太衝穴,調暢全身氣機,讓全身上下都能夠舒暢、放鬆。最後按壓內關穴、神門穴,加強寧心安神助眠的效果。內經提到「胃不和則臥不安」的概念,如果有消化不良、脹氣、噯氣等問題,可以加強合谷穴、內關穴、足三里穴促進腸胃蠕動,和降胃氣,助入眠加強睡眠品質。   冬盡春來、新年伊始,運用以上袪濕、調氣、養神的方法,搭配充足的休息與運動,調節身體、心靈的平衡,協助準備好一年的能量,從容迎接嶄新的開端。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2.13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