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世代差異共有6筆結果

  • 過年長輩問題多,超尷尬該怎麼回?心理師教你這樣聊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過年家族團圓的時候,明明應該是開心的,但面對長輩們強力的問題攻勢,總是讓你感到不勝其煩嗎?「現在賺多少」、「有沒有升遷」、「什麼時候結婚」、「要生小孩沒」……這些問題感覺回答也不是、不回答也不是,心裡盤算著到底什麼時候才會結束。這一次美醫誌帶你透過認識馬斯洛的帆船理論,深入理解長輩對基本需求的關注,並提供了建立共鳴的回應方式,除了專注於問題本身外,我們也需要主動溝通和表達自己的想法,讓不同的世代都可以更理解與尊重對方。     就沒別的好聊?先了解長輩為什麼這樣問   我們常常都會聽到「一代不如一代」,事實上,更精準的說法應該是「一代不同於一代」。每個世代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和文化背景,這會影響到各個世代對事物的看法和提出的問題。除此之外,從與長輩間的對話也可以發現,長輩經常問及我們生活中的基本需求,比如「吃飽了沒?」、「穿暖了嗎?」、「睡得好嗎?」等等,這是因為對他們而言,以上的問題都是屬於安全和生存的基本需求。由於對我們的關愛,因此在意我們是否過得好、基本需求是否有被滿足。   然而,當年輕一輩的世代想要深入聊天的話題,已經超出了這些基本需求,就可能出現溝通上的困難。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表示,我們可以利用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帆船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來理解彼此的溝通需求。想像自己身處於一艘船上,這艘船的船身由底層開始,分別為安全感、連結和自尊,只有當這三個層面都被滿足了,我們才能往船帆的方向,分別為探索、愛、目的等自我成長的層級前進。         由於大多數的長輩在其生活脈絡中,並未接觸到「自我成長」這個階段,導致談話內容多圍繞著船身的「基本需求」來聊天,而這些基本需求往往無法脫離家庭、工作、婚姻……等主題,而正是年輕族群不想在團聚的場合被問起的問題,於是兩代之間的矛盾一觸即發。     與長輩、晚輩聊天很難?心理師教你這樣回   在聊天溝通前,應該要先了解自己本次談話的目的為何,如果不是想要造成衝突或爭執,那麼我們不需要在價值觀上與長輩爭執,而是要先了解長輩在這段談話的內容,是隸屬於帆船理論中的哪一個層級。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說明,如果長輩的話題總是圍繞在吃飽、睡飽、穿暖這些內容上,那我們可以了解到長輩談話的層級是在基本需求的「安全感」這個主題,因此,我們可以回應自己在基本需求上是如何獲取安全感的、對此我們做了哪些事情,或者也可以反過來問問長輩最近是否都有吃飽、睡飽、穿暖?用關心的口吻,將球丟回給長輩,讓長輩可以繼續談論自己有興趣的話題。   另一種方式,就是轉換談話的環境。可以帶長輩到戶外,接觸長輩不排斥的陽光、空氣、水,將圍繞在自己身上的話題,轉移到大自然身上,在談論同時也可以欣賞風景,培養彼此的感情。   除了尊重和理解外,與長輩談話的過程中,也會需要我們主動溝通和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對長輩提出的某些問題感到不舒服或不適合,可以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設立自己的界限。這不僅可以避免尷尬和衝突,還可以提高彼此之間的信任和尊重。   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補充,在我們與長輩的談話過程中,建議用「我」作為談話的開頭,例如,用「我不太喜歡這個主題」、「我覺得不太舒服」來取代「你為什麼要問這種問題」、「你真的很煩」……等等的表達方式,更能夠讓長輩了解自己的想法,不要營造「指責性的互動場域」。   每個世代都有其獨特之處,我們應該理解這種不同,而不是互相比較。這種差異讓不同的世代能夠相互學習,擁有不同的觀點與見解。重要的是,即使理解了,不同世代也可以擁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場,因為理解並非意味著要完全認同,而是要能夠共處並尊重彼此,才是維繫家族感情的最佳解方。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害怕變老?初老心理學帶你回顧個人的「人生任務」階級表! 影片|長輩聊天=逼問折磨?親戚講話超冒犯怎麼辦?心理學教你這樣免尷尬!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5.01.28

  • 害怕變老?初老心理學帶你回顧個人的「人生任務」階級表!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你真的清楚長輩究竟在想什麼嗎?有時候他們對你的建議似乎不以為然,卻很容易聽信別人的話,或是經常抱持負面想法,認為自己是家中的累贅負擔,明明沒有人這樣說,為什麼還會這麼想呢?到底年輕族群和長輩之間出了什麼問題?這次讓我們從生命不同階段的任務目標,檢視影響成功老化的關鍵因素,找到改善老年生活品質的方法,幫助長者邁入幸福老化的歷程,也帶領大家發現長輩行為背後的心聲,陪伴家中長輩一起渡過晚年生活,也讓自己未來在老化的過程中,不再感到焦慮無助。     你成功「老化」了嗎?認識人生成長理論   很多人「聞老色變」,發現自己白髮蒼蒼、皺紋變多、記憶力衰退、體力大不如前了,就會感到恐懼不安。變老是生命必經的過程,老化不僅帶來身體外觀的改變,伴隨而來的健康問題、體力衰弱及活動力降低,都會影響日常的行動和生活。在職場退休或社會角色的變化可能會造成適應不良,導致心理壓力及焦躁不安。   先讓我們先從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 H. Erikson)「人生八階段成長理論」開始,了解人生每個階段不同的任務及目標,如果能順利達成,就能得到心理康輔感,你的人生任務解到哪個階段了呢?林佳瑾諮商心理師闡述每個階段的任務目標:           1.嬰兒期 嬰兒期是培養安全感的任務目標,如果發展不順利,容易焦慮不安。     2.幼兒期 幼兒期的關鍵是著重自信地學習,如果發展不順利,容易產生自我懷疑。     3.學前期 學前期是培養好奇心、進取心的重要養成期,如果發展不順利,可能會因為不能達到他人要求,而產生內疚退縮的心理。     4.少年期 少年期如果有展現勤奮,當獲得他人讚賞時,便會更加努力。但一旦發展不順,面對挫折就容易自卑,產生自我懷疑。     5.青年期 青年期是形塑自我認同及自信心養成的重要階段,也是影響成功老化的關鍵因素。在這個階段,我們會思考「我是誰?」、「我可以做好什麼事情?」、「如何發揮所長?」,如果在青年期的發展不健全,可能會造成自我迷失,盲目追隨意見領袖,或成為人云亦云的性格。     6.成年期 成年期是建立良好且安全的親密關係的養成期,進而懂得欣賞自我。如果階段任務發展失常,可能對人性的真誠度產生疑慮,造成人際關係的疏離。     7.中年期 中年期應發展成有明確的自我概念,傳承親密關係或職場領域的關愛與抱負,進而提升社會責任。如果此階段的任務發展不佳,容易表現出對一切漠不關心。     8.晚年期 晚年期是統合人生的職場、工作、家庭及人際關係的累積經歷,當整合成功時,會對晚年生活感到舒適及快樂,獲得滿意的人生成就感。然而,有些人在整合過往經驗後感到挫折,例如感嘆年輕時選擇了錯誤的工作,對婚姻感到不滿,或抱怨兒女不孝順…..等。自我整合失敗是缺乏自我認同感,認為人生幸福來自於家人、工作及婚姻等途徑,忽略了這些途徑在人生歷程變化中都可能會中斷,當晚年失去這些幸福來源,就會感到悲觀或絕望。     掌握三大關鍵,改善老年生活品質   亞洲傳統文化總認為年紀大了就要「頤養天年」、「子孫滿堂」,但在少子化、經濟壓力的影響下,這些觀念可能已經不再適用於現代社會。雖然錢很重要,但錢也不是全部,「心理需求」的滿足,才是無法衡量的。其實,老化也能過得獨立自主又快樂,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提出三大關鍵,幫助大家邁向幸福的老年生活:   1.生活獨立、行動獨立:擁有健康的身體、自在的空間以及經濟自由。   2.擁有控制感:在老化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生活上漸進式的失控問題,包含身體健康、心理及記憶力逐漸下降。因此不妨透過掌握日常微小的事物,拿回逐漸消失的控制感,例如自己決定要去哪裡、要穿什麼、要吃什麼等。   3.認識並且接受老化:林佳瑾諮商心理師將生命比喻成一顆水晶球,生命的歷程經過長年的滋養已孕育出許多美麗的結晶體,不能單看老化的外殼,應接受老化只是生命歷程的一部分,心理才會湧出力量繼續向前走。     多傾聽,運用資源,幫助長輩過得更好   現今社群媒體上不時有老少之間針對博愛座禮讓的衝突,其實與長輩之間的情感連結,是需要耐心和細心的,面對情緒捉摸不定的長輩,到底該怎麼相處呢?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提出以下4點建議:   1.做一個好的傾聽者:多聆聽,不要剝奪長輩的話語權,並且開新的話題幫助長輩表達想法,進一步明白他的心思。   2.協助長輩提升自主能力:提出多種選項供長輩選擇,幫助他取得控制感,做出自己想要的決定。   3.協助長輩建立交誼圈:製造長輩與他人交流的機會,增加人際互動,創造日常的關係網絡,產生交誼圈,幫助長輩提升生命活力,創造生命意義。   4.善用資源:運用可信賴的諮商資源,協助長輩改善心理憂鬱。如果有失智因擾,可以利用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的諮詢服務,關懷專線:0800-474-580。     圖片來源:公視、MyVideo     在《不夠善良的我們》中,女主角林依晨與嫂嫂蔡淑臻的一段對話引發許多網友共鳴。林依晨面對想將母親送進療養院的嫂嫂說「怎麼能把媽送進那種地方?」,而蔡淑臻只是簡短回了一句「還是把媽交給妳?」,就讓林依晨啞口無言。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提醒,「奉獻但不犠牲」是照護的宗旨,在協助長輩改善老年生活品質時,也需要時刻覺察自己的身心狀態,不能失去自我,在照顧他人的同時,也要照顧自己,建立緊密但保有自我喘息的空間,才能讓照護及陪伴之路走得更長遠。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該怎麼照護失智的家人?這些照顧訣竅要記牢! 影片|你害怕變老嗎?心理師教你長輩行為背後涵義,什麼是老年憂鬱症?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12.03

  • 你害怕變老嗎?心理師教你長輩行為背後涵義,什麼是老年憂鬱症?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你害怕變老嗎?心理師教你長輩行為背後涵義,什麼是老年憂鬱症?   你真的清楚長輩究竟在想什麼嗎?有時候他們對你的建議似乎不以為然,卻很容易聽信別人的話,或是經常抱持負面想法,認為自己是家中的累贅負擔,明明沒有人這樣說,為什麼還會這麼想呢?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中,飾演女主角的林依晨就在劇中因為照顧失能的婆婆而感到身心俱疲,到底年輕族群和長輩之間出了什麼問題?中秋佳節團圓之際,跟家中長輩間卻沒有話題聊,尷尬到不行?這集《Ariel聊心室》做為兩代之間溝通的橋樑,帶你一起弭平代溝,家庭和樂就靠這集啦!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50 對「老化」感到恐懼是正常的嗎? 03:39 如何改善老年生活品質? 04:37 晚輩與長輩溝通的建議 05:54 Ariel的貼心小建議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心理輔導諮詢委員 耕心療癒診所心理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師 國防部海軍艦隊及陸戰隊指揮部講師 國防部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講師 高雄市勞工局職涯發展講師 高雄市社會局培訓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進行心理諮商前一定要注意這些事!免費諮商資源怎麼找?24小時專線看這裡 影片|我就爛!不想努力是因為「習得性無助」心理?原來躺平很合理?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9.16

  • 長輩聊天=逼問折磨?親戚講話超冒犯怎麼辦?心理學教你這樣免尷尬!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長輩聊天=逼問折磨?親戚講話超冒犯怎麼辦?心理學教你這樣免尷尬!   農曆春節雖然放長假很開心,但是每到過年要和許久沒有聯絡的親戚見面,感覺就是漫長的折磨,聊天的內容總是不免提到薪水、成績、結婚、生子的話題,長輩還老是愛拿自己的價值觀評價他人。糟糕!表哥被問到怎麼還沒結婚,不爽到出門抽菸了;姪子考試成績不理想,被拿來和讀名校的姪女比較,已經在滑手機不理人了,有時候一些親戚總能有「開口即尷尬」,好像嫌場面不夠冷的特殊技能,到底該怎麼應對呢?這集Ariel聊心室讓我們從心理層面開始分析,一步步教你如何和長輩相處,讓你成為聊天達人,成為全場最受歡迎、紅包收穫也滿滿的晚輩!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48 過年親戚總問薪水婚姻? 01:23 過年如何和長輩相處? 02:49 戶外活動有助於培養感情? 03:19 不小心聊到冒犯的話題該怎麼補救? 04:23 給大家的貼心小建議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心理輔導諮詢委員 耕心療癒診所心理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師 國防部海軍艦隊及陸戰隊指揮部講師 國防部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講師 高雄市勞工局職涯發展講師 高雄市社會局培訓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陰莖還是老的大?塑化劑是造成陰莖「世代差異」的原兇嗎? 影片|【全台語】長輩愛聽地下電台廣播亂買藥?「這樣做」當心犯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2.05

  • 陰莖還是老的大?塑化劑是造成陰莖「世代差異」的原兇嗎?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提到男性雄風,我們經常會與鄉民們常說的「30公分」、「巨根」、「奈米屌」聯想,但你知道台灣多數的「巨根族群」其實是年長者嗎?難道陰莖大小也存在世代差異?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塑化劑,竟然是造成性功能障礙的原因之一?就讓美醫誌來為你一一剖析陰莖的大小事吧!     台灣「巨根王」,原來是年長族群!   依據統計資料,男性陰莖尺寸與種族有關,所以通常黑人的陰莖較大,白人的陰莖尺寸平均也大於黃種人。從論文或是各種調查數據顯示,全球男性陰莖長度約14公分,其中台灣男性陰莖的平均長度約11公分,但是台灣男性其實也有巨根存在,泌尿科專科醫師陳偉傑指出,臨床發現男性擁有巨根現象較常見於50歲~60歲以上的長者,年輕人的陰莖尺寸反而稍微謙虛,形成一種不成文的世代差異。     陰莖怎麼量?學會正確測量法,不冤枉你的寶貝!   以往我們常有傳統迷思認為,「高個子的陰莖通常會比較大」,這是錯誤的觀念,其實身高與陰莖大小並無絕對的相關性,那麼陰莖究竟該如何測量呢?   陰莖的尺寸由長度及粗(寬)度組成,泌尿科專科醫師羅詩修表示,在測量陰莖長度時,需在勃起狀況下以軟尺量測,才能得到正確的數據,由於每個人的膨脹係數不同,測量時從陰莖根部(恥骨的上方),延著勃起的陰莖幅度測量到龜頭,即為陰莖長度。   而陰莖的寬度,則可運用「陰莖測量尺」,量尺上有7個洞,分別為圓直徑10mm、14mm、18mm、22mm、26mm、30mm及34mm,測量方式是將未勃起的陰莖,套入洞中量測即可,陰莖可放進去的圓洞,即代表陰莖的直徑。(寬度)家中若是沒有陰莖測量尺,也可以使用軟性量尺,測量陰莖最粗部位計算圓周率,即能得知陰莖粗度。   臨床統計顯示:小朋友的陰莖尺寸約為14mm~18mm;成年人的陰莖尺寸約在22mm~30mm,26mm占49.5%,30mmm占32.3%,34mm占4.8%,如果男性的陰莖直徑落在34mm,就能稱自己是「巨根」了!       圖片來源:泌密會客室 - 陳偉傑醫師 x 羅詩修醫師提供     網傳萬惡「塑化劑」,可能會造成陰莖萎縮、性功能障礙?   塑化劑的學名為鄰苯二甲酸酯類,容易受到溫度、使用時間、pH值的影響而釋放到環境中,讓物質塑膠化,形成對人體有害的荷爾蒙,可能導致心臟病、過敏、不孕、癌症、男性女乳症、女性性早熟、精蟲減少等多種身體不適現象。現代人類生活已經難以與塑化劑劃清界線,環境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塑化劑含量物品,包含人手一杯的手搖飲料、塑膠袋、化妝品、精油及人造皮革等,無處不在,但陳偉傑醫師表示,科學證實部份類型的塑化劑對人體有害,已被政府禁止使用,倘若合法使用法定數量的塑化劑,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民眾不需過度恐慌。     陰莖尺寸不重要,性愛時完美的契合才是重點   受到網路鄉民的討論及媒體報導的渲染影響,我們經常會過度放大陰莖尺寸的問題,不少男性也會為自己的陰莖尺寸感到煩惱、自卑。羅詩修醫師建議,不要過度解讀陰莖尺寸,歡愉的性行為包含心靈交流、前戲後戲、氣氛營造及性交過程,每一個環節都很重要。其實每個人性敏感度不同,找到雙方性愛的契合節奏,不拘泥於陰莖長度或粗細,發掘雙方喜歡的性交持久度及力度,才是達到性高潮的正確之道。   陳偉傑醫師補充,從科學角度來看,男性陰莖約在5公分~6公分就能滿足女性陰道刺激,因此只要陰莖具有正常的功能性,都能讓雙方獲得性交快感。而且如果陰莖太長、太粗,或是加了太多入珠等「道具」,反而可能造成性交時的疼痛,帶給另一半更大的困擾,所以陰莖尺寸不求大,「剛剛好」就好囉!   如果男性對於陰莖長度、硬度、持久度有任何疑問,可千萬別隨便亂試網路偏方,請向泌尿科專科醫師諮詢及評估,畢竟「寶貝」只有一根,關注雄風之餘,也要照顧他的健康喔!       諮詢醫師:陳偉傑醫師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泌尿科醫師 學經歷: 長庚大學醫學士 宜蘭羅東博愛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總住院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住院醫師       諮詢醫師:羅詩修醫師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泌尿科醫師 學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總住院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住院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男女自慰不害羞,高潮自己來,健康性福非難事 影片|陰莖長度幾公分才夠用?找醫師小鳥變大鷹請先準備OX照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0.22

  • 塑化劑影響GG發育?老一輩都是驚人巨根?台灣男性陰莖平均長度大公開!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塑化劑影響GG發育?老一輩都是驚人巨根?台灣男性陰莖平均長度大公開!   幾年前,塑化劑影響人體的報導曾在台灣引發輿論,而塑化劑真的有這麼恐怖,甚至影響到男性的生育能力?今天邀請陳偉傑醫師和羅詩修醫師一同來探討,也幫各位觀眾解開迷思,譬如陰莖真的有「世代差異」?男性陰莖大小怎樣算正常…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4 台灣男性陰莖的大小有「世代差異」? 01:31 身高與陰莖成正比? 04:43 男性的陰莖平均長度是多少? 06:50 塑化劑能夠影響陰莖大小和生育能力? 08:48 陰莖越大越好?       諮詢醫師:陳偉傑醫師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泌尿科醫師 學經歷: 長庚大學醫學士 宜蘭羅東博愛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總住院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住院醫師       諮詢醫師:羅詩修醫師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泌尿科醫師 學經歷: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總住院醫師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住院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男女自慰不害羞,高潮自己來,健康性福非難事 影片|陰莖彎曲矯正術!自律的陰莖有多可怕?你給我挺直腰桿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9.13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