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過年長輩問題多,超尷尬該怎麼回?心理師教你這樣聊

2025-01-28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過年長輩問題多,超尷尬該怎麼回?心理師教你這樣聊
 
 摘要 
過年家族團圓的時候,明明應該是開心的,但面對長輩們強力的問題攻勢,總是讓你感到不勝其煩嗎?「現在賺多少」、「有沒有升遷」、「什麼時候結婚」、「要生小孩沒」……這些問題感覺回答也不是、不回答也不是,心裡盤算著到底什麼時候才會結束。這一次美醫誌帶你透過認識馬斯洛的帆船理論,深入理解長輩對基本需求的關注,並提供了建立共鳴的回應方式,除了專注於問題本身外,我們也需要主動溝通和表達自己的想法,讓不同的世代都可以更理解與尊重對方。
 

 

就沒別的好聊?先了解長輩為什麼這樣問

 

我們常常都會聽到「一代不如一代」,事實上,更精準的說法應該是「一代不同於一代」。每個世代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和文化背景,這會影響到各個世代對事物的看法和提出的問題。除此之外,從與長輩間的對話也可以發現,長輩經常問及我們生活中的基本需求,比如「吃飽了沒?」、「穿暖了嗎?」、「睡得好嗎?」等等,這是因為對他們而言,以上的問題都是屬於安全和生存的基本需求。由於對我們的關愛,因此在意我們是否過得好、基本需求是否有被滿足。
 
然而,當年輕一輩的世代想要深入聊天的話題,已經超出了這些基本需求,就可能出現溝通上的困難。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表示,我們可以利用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帆船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來理解彼此的溝通需求。想像自己身處於一艘船上,這艘船的船身由底層開始,分別為安全感、連結和自尊,只有當這三個層面都被滿足了,我們才能往船帆的方向,分別為探索、愛、目的等自我成長的層級前進。
 

 

馬斯洛帆船理論
 

 

由於大多數的長輩在其生活脈絡中,並未接觸到「自我成長」這個階段,導致談話內容多圍繞著船身的「基本需求」來聊天,而這些基本需求往往無法脫離家庭、工作、婚姻……等主題,而正是年輕族群不想在團聚的場合被問起的問題,於是兩代之間的矛盾一觸即發。
 

 

與長輩、晚輩聊天很難?心理師教你這樣回

 

在聊天溝通前,應該要先了解自己本次談話的目的為何,如果不是想要造成衝突或爭執,那麼我們不需要在價值觀上與長輩爭執,而是要先了解長輩在這段談話的內容,是隸屬於帆船理論中的哪一個層級。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說明,如果長輩的話題總是圍繞在吃飽、睡飽、穿暖這些內容上,那我們可以了解到長輩談話的層級是在基本需求的「安全感」這個主題,因此,我們可以回應自己在基本需求上是如何獲取安全感的、對此我們做了哪些事情,或者也可以反過來問問長輩最近是否都有吃飽、睡飽、穿暖?用關心的口吻,將球丟回給長輩,讓長輩可以繼續談論自己有興趣的話題。
 
另一種方式,就是轉換談話的環境。可以帶長輩到戶外,接觸長輩不排斥的陽光、空氣、水,將圍繞在自己身上的話題,轉移到大自然身上,在談論同時也可以欣賞風景,培養彼此的感情。
 
除了尊重和理解外,與長輩談話的過程中,也會需要我們主動溝通和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對長輩提出的某些問題感到不舒服或不適合,可以委婉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設立自己的界限。這不僅可以避免尷尬和衝突,還可以提高彼此之間的信任和尊重。
 
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補充,在我們與長輩的談話過程中,建議用「我」作為談話的開頭,例如,用「我不太喜歡這個主題」、「我覺得不太舒服」來取代「你為什麼要問這種問題」、「你真的很煩」……等等的表達方式,更能夠讓長輩了解自己的想法,不要營造「指責性的互動場域」。
 
每個世代都有其獨特之處,我們應該理解這種不同,而不是互相比較。這種差異讓不同的世代能夠相互學習,擁有不同的觀點與見解。重要的是,即使理解了,不同世代也可以擁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場,因為理解並非意味著要完全認同,而是要能夠共處並尊重彼此,才是維繫家族感情的最佳解方。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