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否定共有2筆結果

  • 我永遠無法變成更好的人!容貌焦慮、冒牌者症候群、性單戀,你身邊也有這樣的朋友嗎?

    文/郭佳語 圖/翁嘉妤      摘要  對自我不認同,因而不斷進行相對應的行為,且持續感到痛苦……例如病態地進行無謂的整形療程、不管做得再好都覺得光鮮亮麗的成就不屬於你、或是只要一旦被人喜愛就會感到噁心,這種感到不足的痛苦該怎麼調適,又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     「想成為更好的自己」顯然不是件壞事。   但如果持續相信現在的自己不夠好,並進一步認為不值得被善待,或不該被珍愛,就容易在自我苛責與質疑下飽受痛苦,也會為人際關係或身體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你也時常在腦中浮現「我不值得」嗎?美醫誌本次整理了三個常見的焦慮,下次當這些聲音再度浮現時,不妨停下來想想,你是否也身陷以下三種狀況。讓我們嘗試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吧!     整形成癮:我好醜,根本沒資格被喜愛   有這麼一種人,為了達到更理想的外表,不斷在臉上或身上動刀整型,卻持續覺得身體的某些部位不夠完美,甚至認為這就是造成人際跟工作辛苦的原因,當這份焦慮感嚴重影響到生活,從做這件事感到快樂,到做這件事只是為了不那麼痛苦,那就離「成癮」不遠了。   整形成癮可能與「身體臆形症」有關,通常高機率合併憂鬱症以及焦慮症,身體臆形症大致上會有以下的現象:   (1)認為自己外表醜陋,害怕被人嘲笑、羞辱或厭惡   (2)常拿自己與他人比較,並尋求他人對自己外貌的認可   (3)反覆求診於皮膚科或整形外科   當對身體持續感到不滿,且需重複透過進行療程的方式緩解,這種反覆的行為若持續足夠長的時間,且嚴重影響生活作息,就有可能是強迫症。強迫症可以透過心理治療,也能搭配藥物進行緩解。     延伸閱讀: 影片|整形真的能緩解容貌焦慮嗎?用修圖軟體竟是整形成癮前兆!? 文章|停不下來的整形癮!淺談整形成癮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冒牌者症候群:我其實根本沒那麼好   冒牌者症候群是當一個人即使達到良好的客觀成就或表現,卻無法認同自己如外在評價說的那麼優秀,甚至產生如「我並沒有那麼好,他們都不了解」的強烈自我質疑。   這種情況常發生在完美主義者、有過失敗嚴重創傷者、或低自尊者身上,他們認為結果才能定奪優秀與否,卻在達到成果後反過來自我質疑,並忽視過程中的努力,將之視為理所當然。舉例來說,你可能完成了一項非常艱辛的任務,在眾人給予正面評價後,卻質疑「我真的值得這些稱讚嗎?」或是忍不住地認為「我好像沒有想像中這麼好」。   外在的讚美沒辦法進到冒牌者症候群的心裡,原因或許自於冒牌者對自我的否定:   ‧ 內在自我否定:沒有打從心底認為自己是很棒的人   ‧ 吝嗇給自己稱讚:不願意稱讚自己在過程中有多不容易   ‧ 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並將所有努力當作應該的     延伸閱讀: 影片|「我沒那麼好」不值得被稱讚?帶你揮別冒牌者症候群,找回自信心! 文章|「其實我沒有那麼好!」成敗論英雄,恐會掉入冒牌者症候群的空虛人生!     性單戀:被愛好可怕,你能不能不要也喜歡我   性單戀者在投入感情時往往會選擇退縮,原因可能來自於自我認同的困惑,童年受到忽視,或以往不好的戀愛經驗等,因而在面對感情時無法給出承諾,儘管分明對對方有好感,卻在想要進一步確認戀愛關係時開始逃避,甚至對對方產生厭惡的情緒。   其實「性單戀」並非心理學中會使用的名詞,通常我們會用「逃避型依附」來做解釋。逃避型依附的人在幼年時期,常常因為需求無法被滿足、無法及時得到他人的安慰,而長久處於恐懼之下,認為他人無法依靠,在情感過程中也難以給出承諾。   若有性單戀者對自己長期處於這樣的狀態感到厭惡,首要之務就是找回自己,去認知到害怕受傷是人之常情,但或許我們該學會的是如何在受傷後再次站起來,而非在面對一樣的問題時選擇逃開,才能進續向前邁進。     延伸閱讀: 影片|只要暗戀者回應愛意,就會對他失去興趣?一起來了解「性單戀者」內心的矛盾拉扯! 文章|「只准我愛你,不准你愛我!」性單戀者為什麼不想被愛?     心理諮商為什麼沒有用?   儘管在面對難以消化解決的問題時,尋求專業建議協助很重要,但要令心理諮商發揮應有的效果,仍舊有許多限制與考量。例如與諮商心理師的信任關係至關重要,甚至可以影響治療成效的八成。此外,諮商心理師與自己的價值觀是否有共鳴的經驗,也是一項重要指標。   「感覺對了就對了」這話可不算是胡謅,療程開始後,諮商心理師與個案須相處好一段時間,這段奇蹟的感受也是相當主觀,因此如果在諮商初談時感覺不自在,或沒辦法敞開心胸談,就可以再評估,重新做出較適合自己的選擇。     有哪些心理諮商資源?   心理諮商費用有從每小時1,000~6,000皆有,除此之外,也可以向地方衛生局或衛生所洽詢的諮商心理服務,一些24小時免費專線例如生命線1955或張老師專線1980,也是選擇之一。   但儘管現在無論是面對面諮商、電話諮商或網路諮商,雖然諮商對談能接觸的門檻降低了,但仍需要注意單位裡是否有合格的心理師,才能在尋求幫助的同時,也讓自己受到專業的保障。     延伸閱讀: 影片|有好事不會來找我!諮商心理師該怎麼排解負面情緒?特殊技能像「廟公」能一眼看穿人心思? 文章|進行心理諮商前一定要注意這些事!免費諮商資源怎麼找?24小時專線看這裡     重視自己的感受,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一樣重要   「病由心生」這個詞並不少見,許多疾病被認為與情緒和壓力息息相關,隨著現代人講求快速與效率,更容易將注意力放在外部環境,疏於照顧自己的感受,但人畢竟身為群體動物,會在意他人的眼光以及希望找到自己的歸屬並不奇怪。   然而,當這份心理需求已影響到生活品質,就該是時候重新審視內心,尋找適合自己的步調了!讓我們重新找回生活的自主權,找出喜歡的生活模式,做自己最大也最有力的支持者吧!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1.03

  • 壓力荷爾蒙猶如類固醇,想改頭換面瘦得健康,先學會擺脫情緒風暴

    文/陳旻毓 圖/翁嘉妤      摘要  當情緒的調節出現問題,你習慣用吃來排解嗎?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從心理因素來探討無非是想找出多一分減重成功的機率,讓長期失衡的患者走到對的減重道路上。因承接太多的心理壓力導致肥胖,並不代表你就是一個抗壓性低的人,只是每個人的宣洩辦法不同,你的身體也會因為荷爾蒙下的指令而囤積脂肪。 掌握身體的主控權,從認識自己,學習分析壓力來源,你會知道原來自己的不安,可以被轉換,進而成為減重的動力。     荷爾蒙讓人無所適從?情緒壓力被釋放,體重自然瘦   每當壓力爆棚,情緒得不到紓解,你是否很想吃鹽酥雞,抱著炸雞桶當消夜,這樣的情緒轉換最直接影響的,自然是我們的體重了。奇怪的是,大家都知曉晚上吃炸的會胖,也知道吃類固醇會變胖,卻不曾想壓力荷爾蒙其實就是類固醇,當你累積太多的壓力荷爾蒙,當然就變胖啦!   有些人心寬體胖,心情好才能吃更多,越有壓力越能吃,幸福肥就是他。有些人則是一旦面對壓力,注意力都在上面,身體受到壓力荷爾蒙的影響而越吃越多卻沒有感覺,因為注意力都集中在對抗壓力來源,沒發現飲食狀況已出現異常,回過神,才驚覺自己怎麼變成一個不認識的樣子。     掌握身體的主控權,擁抱壓力而非迫於壓力   談到情緒壓力影響體重,內科醫師馬文雅分享:「現實中總會有怎麼樣都瘦不下來的苦主,飽受溜溜球效應影響,減肥後又不斷復胖,苦苦掙扎卻總是陷入迴圈。」在這樣的情況層出不窮下,馬醫師開始改變作法,引導病患重新認識自己、審視需求,進而找回身體自主權,喚起改變的動機,這樣下來減重效果反而優於過往。     別用食物填補內心安全感,找對宣洩的方法才是減肥必勝秘笈   與其嚴格控制各項數值,不如想想壓力從何而來;肥胖大多是各種壓力造成的堆積,當壓力大軍壓境,食物成了安全感的替代品。   馬醫師認為:「我們對於減重的期盼值遠高過於正常可達成的範圍,許多病人要解決的先是他的外表焦慮,他的自我厭惡;在認同的議題上,我們帶著病人去分析肥胖的成因,當病人需要重新設立目標,至少我們能先告訴他改變自己對待身體的方式。」     外貌焦慮是現代社會通病,肥胖議題只是心靈破碎的遮羞布   透過對話與選擇,她希望能讓病患重新掌握自我認同,而不是長期處在自我厭惡的情境下,又因醫囑上的嚴格要求感到腹背受敵;有時這樣的情緒反而會讓患者產生強烈的排斥感,原本我們只是限制他的飲食,立意良善,在對方看來卻變成否定他的樣貌,這也是外貌焦慮的一個現象。   過去我們總認為是肥胖造成我們不自信、焦慮、憂鬱,進而引發多種生理疾病,但沒想到生理反應是在服務心理需求,是心靈的匱乏,才讓嘴巴不停想用吃來填補空洞。   馬醫師笑談,以前她會指著數據追著病人,每天的糖量攝取只能多少,鹽類攝取又超過多少,要運動、要喝水、數值有沒有超標;現在,她明白先解決病人在意的點,點破患者的過多期望,當患者丟棄誇張的目標設定後,反而能輕鬆面對減重,事半功倍 。     壓力來臨打或逃,不,你可以接受並重新轉化成推進力   野生動物的本能是遇到危險要麼打,要麼逃,他們沒有囤積食物的習慣,也不會把自己吃出一個肥肚子影響活動。(除了橘貓)   每一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不滿意的地方,壓力代表你對自己的期待在哪裡,但目標要求是否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就成為醫師與病人的共同議題。當你正視這個問題,不帶情緒的眼光去面對減重,別把身材與人生成敗掛勾,這條路也就沒那麼難了。     諮詢醫師:馬文雅醫師    學經歷: 新陳代謝內分泌科主任兼健康衛教諮詢中心主任、教育部部定講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醫師 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特約主治醫師 桃園榮民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內科醫學會會員 糖尿病學會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看不見的壓力荷爾蒙,自我厭惡合併飲食失衡,小心讓你一路肥到掛 影片|瘋狂運動健身就是鍛鍊不出川字腹肌?醫美儀器助你「躺著」增肌減脂!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1.22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