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大腸癌共有4筆結果

  • 好屁壞屁聞得到?從「放屁」判斷腸胃道健康,還可聞出大腸癌警訊?

    文/陳旻毓 圖/翁嘉妤      摘要  響屁不臭,臭屁不響,是真的嗎?哪有人真的有香香屁,放屁的臭味其實跟我們吃的東西、身體狀況、心情好壞、還有日常作息有著超大的關係,可能會從放屁時聞到臭雞蛋味、臭水溝味、腐臭味、甚至是魚腥味,但你知道這些味道背後,還夾雜著健康隱憂嗎?尤其腸胃道問題更能從放屁的頻率、味道、噗噗噗的連環炮中察覺。跟著醫師來辨別什麼是健康屁,什麼是好臭屁,還有什麼是有健康危機的癌症警訊屁吧!看完這則文章,學習分辨屁屁臭味,將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相信以後你再也不會討厭自己放屁啦。     仙女放屁都是香的?放屁好尷尬,想忍住可以嗎?   知名女藝人、美容大王大S徐熙媛永遠在鏡頭前保持氣質優雅的完美形象,私底下也十分警惕,為此她曾在節目中親口說到自己從來不在任何人前面放屁,真的忍不住,她也會藉故到洗手間完成她的秘密儀式,堅持形象的背後,往往都是數不清的努力。女孩子在外人前放屁感到尷尬,但一直憋著好嗎?其實這對健康來說有相當大的隱憂。   許多人恥於將放屁拿出來討論,久而久之,即使已聞到可怕的腐臭味,都還不知道求助專科門診,進而錯失就診時機。中醫師周宗翰醫師表示,放屁是很正常也很健康的生理行為,我們吃進去的食物,經由消化吸收後所產生的氣體會在身體裡面囤積,它可以從兩個地方排出來,一個是嘴巴,另一個便是經由腸道排出;如果是從嘴巴出來,即是所謂的打嗝,那要是經由腸道從臀部排出,就是所謂的放屁了。   基於社交禮儀,常常有人會憋著不放,甚至搞得自己腹痛難受消化不良,也會造成便秘;周宗翰醫師指出,這些憋著的屁可能會重新被血液吸收,在呼吸間重新排放,造成口臭,或是引起腸內氣體累積,在腸壁上形成袋狀物,久而久之它就變成了所謂的憩室病,一不小心腸道穿孔、壞死,發生血液感染,或是很有可能引發敗血病。     濃烈腥臭的屁味恐是腸胃道疾病惡化,分辨屁味救自己   人每天放屁的次數大約15至20次,氣體排出量大約是500ml左右,多於或少於上述次數,會因為吃的東西與吃的內容有影響。放屁的氣味會與腸道菌叢有關,腸道健康與否則會影響到放屁的味道與頻率,就算是長年茹素的人也會吃下蛋白質,那當然就沒有人的屁會是香的,不過放屁倒是能幫助我們警覺消化道疾病,周宗翰醫師教我們從以下四種分類來辨別:         ● 臭雞蛋味   大部份的人放出的屁都是臭雞蛋味,主要是因為食物消化未完全,太多沒有被消化的食物進入結腸而被細菌分解,這時候就會產生臭雞蛋味;裡面的成份包含硫化氫跟氨,當我們吃比較多的肉類或蛋白質就容易產生這樣的味道,但大部份正常排放的屁都是屬於這類型的氣味。         ● 魚腥味   這個就是有健康警訊的特殊味道了,當你從放屁中聞到臭臭的,像是帶血的魚腥味,可能跟消化道出血或體內有惡性腫瘤有關。因為腸道裡面出血,排便時就會將血液一起帶出體外,因此會聞到血液被腸道細菌分解後產生的血腥臭味,這時候就需要留意,考慮到直腸內科或消化外科做進一步的檢查。         ● 腐肉味   比臭雞蛋味還要在更臭的腐肉味,很有可能是阿米巴痢疾、潰瘍式結腸炎、晚期腸癌等疾病所造成的難聞廢氣。周宗翰醫師提到:「在中醫來說只要是這類型的患者,大部份屬於濕熱體質,肉類吃得過多,蔬菜攝取太少;飲食攝取不均衡,烤辣炸吃得太多,就容易使得消化系統發炎。」         ● 臭水溝味   腸道細菌感染,還有食物本身進入腸道時被細菌破壞,過多未被消化的食物進入結腸,導致腸黏膜受到細菌破壞,雖然它聞起來與其他臭味比較難分別,但可以描述的是當你聞到的是「一股雖然臭,但是難形容的臭」,大部份就屬於臭水溝味。此時我們要注意的是體內可能壞菌比好菌要多(正常情況下,好菌與壞菌比例約為70:30),可能該適時補充益生菌了。     國人癌症死亡率前三的大腸癌,可從放屁頻率與味道來覺察嗎?   根據衛生福利部111年6月30日公佈的調查表示,國人110年死因統計結果以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與肺炎居主要死因前三位,而十大癌症死亡率當中,結腸(大腸癌)、直腸癌和肛門癌排名第三,這與國人長期飲食習慣大有關聯。   如何警覺大腸病變,周宗翰醫師提出幾個觀察重點:   排便習慣是否改變 體重是否減少許多 最近是否發生異常貧血 排便有血或是黏液   雖然排便帶血或黏液有可能只是痔瘡產生,但還是有10%~20%的機率是大腸癌在作祟,而放屁是否能幫助我們察覺大腸癌呢?其實非常的困難,原因在於氣味與頻率與每個人吃的食物或是壓力而有所改變,除非是當放屁頻率異常,開始連續不斷的放屁,可能就要擔心有腫瘤形成。   此外,周醫師還提到裏急後重(rectal tenesmus)這個病徵,它是形容患者感覺急需大便而無法順利排出,「想大又大不出來」的情況,大部份的人都以為這是便秘,但也有可能是腫瘤組塞到直腸,導致直腸孔徑變得比較小,沒有辦法順利排出糞便所致。     「響屁不臭,臭屁不響」是謠言嗎?放屁多臭該就醫?   放屁臭不臭與響不響,兩者之間並沒有太大的關聯,周宗翰醫師指出,響屁不臭是因為常常放屁,屁在腸道間停留的時間短,自然味道就比較清新;而屁停留在大腸與直腸過久,當然就會味道較重。如果說我們驚覺放屁的味道太重了,可能是蛋白質吃得太多,或是因為愛吃麻辣鍋、燒烤、咖哩,讓太多辛香料進入消化系統,自然在味道上就會比較濃烈。   放屁雖然是很正常的生理現象,但也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到底什麼樣情況下需要就醫呢?周宗翰醫師補充說明,當我們的屁又臭又濃的時候,我們要想最近是否攝取過多的油脂和肉類,必須攝取更多蔬菜水果,而當放屁時若感覺到固定部位的肚子痛,這時候就要特別注意,是不是腸胃發炎或是因為腫瘤造成,最好盡早就醫診斷。     「忍屁不放好功夫」?憋屁對身體有什麼不良影響?   即使不像大S徐熙媛要特地到洗手間放屁,在公眾場合放屁有時還是難掩尷尬,因此有些人會有「憋屁」的習慣,其實能不能憋住跟膀胱的括約肌有關係,有些人的括約肌特別有力,可以把屁憋住,但是這些應該被身體代謝掉的廢物,就這樣重新被血液吸收回體內,反而對健康更不好。   我們通常會認為,放屁一定都是腸胃的問題,但其實很多時候放屁其實是心情問題。周宗翰醫師進一步解釋,當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失調,會導致放屁的頻率有所差異;交感神經過度亢奮,副交感神經被過度壓抑的時候,腸胃蠕動就會出現障礙,導致內部產氣,放屁的頻率也就提高。當工作壓力大、情緒不穩定的時候,我們會吃比較多烤辣炸飲食和配甜食來舒緩心情,這樣也會讓放屁的量變多變臭。   所以,保持好心情,多攝取蔬菜水果,不僅可以維持腸胃道機能,也能幫助正常放屁,雖然我們不能成為自來香的仙女,但至少可以臭屁我們有健康的好身體。       諮詢醫師:周宗翰醫師 學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 台北醫學大學藥學士 翰鳴堂/睿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吃火鍋又喝酒,又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了解原因後再治療,才能快快好! 影片|放屁味道原來不只有臭?臭味可以辨別大腸癌警訊?響屁真的不臭嗎?從異味了解腸胃道健康!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2.21

  • 放屁味道原來不只有臭?臭味可以辨別大腸癌警訊?響屁真的不臭嗎?從異味了解腸胃道健康!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放屁味道原來不只有臭?臭味可以辨別大腸癌警訊?響屁真的不臭嗎?從異味了解腸胃道健康!   很多人都會對放屁這件事羞於啟齒,但是,放屁錯了嗎?放屁真的是這麼不好意思的事情嗎?其實放屁不只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還有可能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態!你知道原來屁味還有分不同種類嗎?你知道放屁的次數會反映你的心情嗎?不要忽視了自己的腸胃道健康,一起來了解屁味的奧秘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18 放屁臭味跟吃什麼有關嗎? 01:03 放屁的次數會受什麼影響? 01:10 不同的屁味有什麼區別嗎? 03:59 從味道跟頻率察覺大腸癌? 05:37 如何避免臭氣沖天的屁味? 06:55 什麼時候會建議就醫評估? 07:20 關於放屁的其他冷知識 07:47 醫師最後的小叮嚀       諮詢醫師:周宗翰醫師 學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 台北醫學大學藥學士 翰鳴堂/睿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口乾舌燥不一定是火氣大,手腳冰冷也不一定是身體涼!養生食補前,先搞懂自己的體質! 影片|這樣吃火鍋,又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從用餐順序舒緩胃食道逆流,聚餐不再「火燒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2.12

  • 小心癌症「早」上身?癌症並非高齡專利,年輕人不可掉以輕心!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突然體重變輕,沒有節食、沒有運動就瘦了,以為是幸運突然降臨?放射科醫師沈彥君提醒不要高興得太早,這也許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有可能是罹患疾病或是癌症的前兆!韓國演員金宇彬曾被診斷罹患鼻咽癌,說明癌症也可能發生在年輕人的身上,癌症年輕化已是無法忽略的事實,如何自我察覺健康狀況,提早發現癌症前兆呢?跟著本期專題報導一起看下去!     非減重帶來的體重減輕,可能是疾病的警訊   減重的過程需透過飲食控制及適量運動,幫助身體代謝,以達成瘦身的目的。若在沒有進行減重行為時,突然發現體重變輕,這可能是身體的警訊。沈彥君醫師指出,發現自己有食慾不振或消化不良的情形時,應該多注意食道、胃或胰臟可能引發的身體病症,也有可能是代謝性疾病,例如糖尿病(Diabetes)、甲狀腺功能亢進(Hyperthyroidism,又稱為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或甚至可能是惡性腫瘤。(Malignant tumors)如果有吞咽困難、慢性疼痛或胸部常有異物堵塞感,要小心可能是食道癌(Esophageal cancer)的症狀。     聞癌色變,切勿忽略身體任何一個微小的徵兆   衛福部公佈2020年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為惡性腫瘤(又稱癌症),當聽到自己或親友罹患癌症,人生仿若走入了無盡黑夜,深陷世界末日的痛苦之中。在疾病來臨前,身體會反應疼痛或不適等警訊,有些症狀非常細微,甚至很難讓人察覺,如果長期忽略造成太晚發現疾病、延遲治療,就可能變成難以治癒的晚期癌症,危害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調查報告,癌症的發病率正逐漸上升,沈彥君醫師提醒民眾,從日常生活中關心身體變化,檢視健康狀況,才能盡早發現身體異常。   1. 體重不正常減輕   如果在沒有進行運動、飲食等體重控制行為下,一個月內體重減輕超過5%,或是六個月內體重減輕10%以上,也可能是癌症的徵兆之一,例如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胰臟癌(Pancreatic Cancer)或轉移性腫瘤等,建議立即就醫評估。   2. 腫塊出現   體內有明顯的腫塊出現,是最容易發現的腫瘤徵兆。腫瘤可能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如果在乳房區域的腫塊可能是乳癌(Breast cancer)的徵兆。脖子部位發現硬塊,可能是甲狀腺癌(Thyroid Cancer)、淋巴癌(Lymphoma)或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ncer)的轉移性淋巴結病變,一旦發現身體有不正常的腫塊或硬塊,建議盡速就醫檢查診斷。     圖片來源:翻攝自金宇彬Instagram 韓國知名藝人金宇彬2017年證實罹患鼻咽癌,透過經紀公司宣布將專心住院治療,暫時中斷演藝事業,如今他在2020年抗癌成功,回歸演藝圈受訪時表示:「吃飯、睡覺、運動、跟朋友見面……」這些以前認為理所當然的日常,因為生病的關係都變得遙不可及,金宇彬更坦言「面對死亡,深刻體悟到失去健康的生命一切都沒有了意義」,呼籲大家重視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臨床上並非有上述相關的症狀就一定是確診癌症,沈彥君醫師表示,民眾可以不用過度恐慌,但平常仍應多注意身體變化,如果發現異常需趕緊就醫,接受專業的醫療檢查及診斷。     每年定期健康檢查,即早發現疾病與治療   若只依靠自我日常留意,會因個人感知差異或資訊不明、混淆,難以察覺癌症早期徵兆,所以預防性的定期健康檢查(Health screening)就顯得更重要了,健康檢查能夠透過先進的技術及專業的儀器設備,檢驗身體健康狀況,經由醫師評估診斷,幫助即早發現身體異常訊號。   若為維護中老年人健康,早期發現慢性病、早期介入及治療,國內衛福部提供40歲以上未滿65歲民眾每3年1次、55歲以上原住民、罹患小兒麻痺且年在35歲以上者、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成人健康檢查。然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青少年和年輕人癌症(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AYAs:15~39歲之間確診的癌症)統計顯示,年輕人的癌症發病率於1973年至2015年間增加了 20%,加上相關疾病的家族史,包含糖尿病和心臟病(Heart disease)等因素影響,罹患癌症和慢性病的族群有年輕化的趨勢。醫學專家建議,30歲以上的民眾,除了基礎的驗血檢驗項目、X光或超音波檢查,尤其建議有肺癌家族史的女性,可考慮安排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ow-Dose CT)。   健康檢查能在症狀出現時,及早發現疾病,提醒民眾切勿輕忽自我的健康管理,應提高警覺,定期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病徵,把握治療黃金期。         諮詢醫師:沈彥君醫師    學經歷: 臺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醫師 陽明大學醫學系 台北榮民總醫院 放射線部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聞「痣」色變?5大要點自我察覺皮膚癌徵兆 影片|私密處整形怎麼做?更年期服用荷爾蒙會致癌?專業破解錯誤迷思!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1.25

  • 體重減輕與癌症有關?年輕族群尤須當心!放射科偵探幫你揪出癌症徵兆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體重減輕與癌症有關?年輕族群尤須當心!放射科偵探幫你揪出癌症徵兆   癌症一直都是現代人聞之色變的病症,不僅罹病人數持續上升,年齡層也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本期MEnglish帶各位了解平時我們應如何注意身體發出的警訊,以及如何辨別哪些情形可能是癌症腫瘤需盡速就醫,快跟著MEnglish學英文保健康吧!   Cancer has always been a disease that people are afraid of. Not only the number of patients has been rising continuously, but the age group has also gradually become younger. So how to detect and prevent cancer is very important. This episode of MEnglish will let you know how to understand the messages of your body, and identify which conditions may be cancer, and need medical treat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Follow MEnglish to learn English and keep healthy!     各節重點: 00:00 Preview 精彩片段 00:20 Opening 開場 00:52 Conversation 會話 03:05 Topic 今日重點 05:48 Keywords 單字教學 06:18 Idiom 俗語教室       諮詢醫師:沈彥君醫師    學經歷: 臺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醫師 陽明大學醫學系 台北榮民總醫院 放射線部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聞「痣」色變?5大要點自我察覺皮膚癌徵兆 影片|私密處整形怎麼做?更年期服用荷爾蒙會致癌?專業破解錯誤迷思!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0.11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