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旅行共有8筆結果

  • 暈車藥、暈車貼片怎麼選?緩解動暈症4大招!

    文章/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出門旅遊最怕暈車影響行程,噁心、頭暈、嘔吐等症狀不僅令人不適,甚至可能讓整趟旅途的心情大打折扣。許多人會選擇服用暈車藥來緩解不適,但有時候即使服藥了,仍然無法完全避免暈車,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不管是暈車、暈船還是暈機,主要都與內耳前庭系統的訊號傳遞不一致,造成的「動暈症」有關,特定族群例如兒童、孕婦或偏頭痛患者更容易受影響。雖然動暈症無法根治,但透過藥物與預防措施,還是可以幫助降低產生暈眩的機率。一起來看看暈車藥的種類、使用方式與預防動暈症的注意事項,不要再讓暈眩感掃了旅途的遊興囉!     為什麼會暈車?內耳前庭系統與動暈症的關聯   我們的身體能夠保持平衡,主要是依靠「內耳前庭系統」,系統會接收身體移動的資訊,並將訊息傳遞給大腦,然而當前庭系統接收到的訊息與其他感官產生衝突時,大腦無法正確處理資訊,就容易引發暈眩、噁心等症狀,也就是所謂的「動暈症」。   陳怡安藥師舉例,當我們搭乘交通工具時,雖然身體因為前進而感受到晃動,但如果此時眼睛專注於車內的固定物品上(例如手機或書本),視覺訊號顯示身體「沒有移動」,這時候前庭系統與視覺系統的感知發生不一致,就有可能引發暈車症狀。     為什麼有人容易暈車?這些族群要特別注意   頭暈是一種症狀,不是一種疾病,而且你可能會發現並非每個人都容易暈車,例如經常搭乘交通工具者,久而久之大腦對這些刺激適應,便不易產生動暈症,這就是為什麼有經驗的飛行員或船員,發生暈眩的機率相對較低。   陳怡安藥師也指出,部份族群對於暈眩的耐受度較低,較容易受到動暈症的影響,包括:   6~12歲的兒童:前庭系統尚未完全發展,較容易對移動環境產生不適。 孕婦:因荷爾蒙變化影響平衡感,較易產生暈車反應。 偏頭痛患者:本身的神經傳導對於刺激較為敏感,容易誘發暈眩。 平衡功能較弱者:如內耳功能不穩定的族群,較容易受到環境變化影響。     暈車藥怎麼選?了解常見藥物種類與作用   目前市面上的暈車藥主要分為口服藥與貼片兩大類,作用原理是抑制前庭系統向大腦傳遞暈眩訊號,減少動暈症的發生,陳怡安藥師說明如下:           ● 第一代抗組織胺 主要成份為茶苯海明(Dimenhydrinate)、氯苯甲嗪(Meclizine),通常為口服藥,作用時間約72小時,為市面上常見的暈車藥,適合短程旅行。   ● 東莨菪鹼(Scopolamine) 為貼片劑型,作用時間約72小時,通常為長效型,適合長時間搭機或搭船。   ● 氯苯甲嗪(Meclizine) 長效型口服藥,作用時間約12小時,適合中長途旅行。   陳怡安藥師表示,短程旅遊可以選擇一般口服暈車藥,若為搭機或郵輪旅遊的長途旅程,則可考慮長效型口服藥或貼片,而貼片型藥物效果較持久,但可能會引起口乾、視力模糊等副作用,因此需要謹慎使用。建議若擔心旅途中會出現動暈症的狀況,出遊前不妨先找專業醫師或藥師諮詢,根據個人體質、旅遊天數及交通工具規劃適合藥品。     美醫小教室:覺得暈才吃藥就太晚了!   陳怡安藥師建議,最好在出發前30~60分鐘就服用暈車藥或使用暈車貼片,讓藥效在旅途開始時便能夠發揮作用,並注意勿超量服用,務必依照說明書使用,以免過量造成的副作用風險。此外,因為暈車藥可能會導致嗜睡與注意力下降,所以使用後應避免駕駛、操作重型機械。     避免藥物交互作用!這些組合要小心   暈車藥可能與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影響身體健康,因此出遊前或就醫時,記得務必主動告知醫師或藥師未來有旅遊規劃,可能會同時服用其他藥品,並請專業醫事人員評估。陳怡安藥師指出,以下情況應格外留意:   1.與感冒藥並用 許多感冒藥也含有抗組織胺成份,與暈車藥同時使用,可能加重嗜睡副作用。   2.與安眠藥、鎮靜劑併用 這兩項藥品可能會增強中樞神經抑制作用,可能影響判斷力與反應速度。   3.青光眼、攝護腺肥大患者慎用 暈車藥可能影響眼內壓或泌尿功能,使用前建議先諮詢醫師。     如何避免動暈症?藥物以外的預防措施   造成動暈症的原因,主要是及前庭系統與感官衝突有關,除了使用暈車藥和暈車貼片外,陳怡安藥師補充,搭乘交通工具時,也可以透過一些方式來減少環境刺激:   1.選擇合適座位   搭車時坐在前座,可以減少視覺與前庭系統感官的不一致,也因此通常駕駛會比較少暈車,原因在於前座者視覺、前庭都能夠即時得知路況,身體可以預先做好準備,例如知道「正在準備轉彎」、「等等可能需要煞車」,因此後座者才會較容易暈車。     2.減少視覺刺激   盡量看遠方的景物,將視線固定於遠處的某一個定點,減少視覺晃動的不適,避免在交通工具上滑手機或看書,也可以戴上墨鏡或閉眼休息,減少視覺與身體感受的不協調。     3.保持空氣流通   在安全前提下適時開窗,除了保持空氣流通,靠窗的座位也可以透過感官,感受風吹在身上的感覺,讓前庭知道「身體確實正在移動」,避開誘發動暈症的環境因素。     4.避免刺激性食物與酒精   出發前及旅途中都盡量不要飲用含酒精的飲料,由於酒精會降低平衡中樞處理訊息的速度,可能使動暈症更加惡化。此外建議也要減少含咖啡因飲料的攝取,避免過度緊張、焦慮。   暈車、暈船、暈機雖然都令人不適,但透過正確使用藥物與日常預防措施,都可以幫助減少不適感,記得遵照醫囑服用藥物,並搭配良好的旅遊習慣,確保旅程順利進行,為自己留下快樂的回憶。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用藥學問大!認識藥物交互作用,吃「這款藥」不能配這個? 影片|暈車藥應該「這時候吃」!緩解暈車、暈機、暈船有秘訣?先搞懂原因!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5.04.01

  • 暈車藥應該「這時候吃」!緩解暈車、暈機、暈船有秘訣?先搞懂原因!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暈車藥應該「這時候吃」!緩解暈車、暈機、暈船有秘訣?先搞懂原因!   開開心心出去長途旅遊,結果一路上都在暈車,不只掃了大家的遊興,還可能造成旅途中的不便,這種體質是身體出了什麼問題嗎?為什麼我一路上都想嘔吐,坐隔壁的人卻滑手機滑得好開心?其實不管是暈車、暈機還是暈船藥,都是有使用「時機」的,太早吃、太晚吃都可能影響藥效,與特定藥品混用還可能危害到健康,這其中的奧秘實在太多,但誰不想神清氣爽地出門旅遊呢?我們已經幫你整理好動暈症的完整解密,看完這支影片,讓你和旅伴有趟開心的旅程吧!     各節重點: 00:00 你也像安安一樣經常暈車、暈機、暈船嗎? 00:46 為什麼會暈車? 01:25 為什麼有人容易暈車? 01:50 暈車藥的介紹 02:11 常見暈車藥物 03:23 暈車藥的交互作用 03:47 如何避免動暈症? 04:59 暈車藥的注意事項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抗組織胺有副作用嗎?為什麼吃完感冒藥、過敏藥後會犯睏? 影片|你吃錯藥了嗎?止痛藥搭「這個」有出血風險?別讓交互作用影響藥效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5.01.27

  • 搭飛機、打麻將久坐不動引血栓?預防機艙症候群有3招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隨著農曆新年的長假到來,許多民眾紛紛規劃出國旅遊,但長時間搭乘飛機可能引發健康隱患——機艙症候群。這種因長時間不動導致的深層靜脈血栓不容小覷,不只搭機時容易發生,長時間久坐、久躺也可能產生,特別是在高危險族群中,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這次美醫誌就帶各位ME粉深入了解機艙症候群的成因、症狀、風險族群與預防方法,可別忽略生活中潛藏的危險因子。     什麼是機艙症候群?不只搭飛機才會有?   機艙症候群又稱經濟艙症候群、旅行症候群,其正式學名為深層靜脈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指下肢靜脈因血流停滯而產生血栓的現象。   根據研究顯示,當腿部血流長時間停滯,血液黏滯度會上升17%,尤其飛行時間超過5小時,就會顯著增加血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袁于婷提醒,除了搭乘飛機外,長途旅行搭車,或長時間看電視、打麻將等,久坐後若突然起身,也可能會造成深層靜脈血栓。血栓形成後有機會阻塞靜脈血流,導致血液無法順利回流至心臟,更嚴重的情況下,血栓若隨血液循環移動至肺部,便會引發肺動脈栓塞,造成呼吸困難,甚至致命。         機艙症候群有哪些症狀?腿部熱痛要注意   初期機艙症候群的症狀主要集中在下肢,常見表現如下:   1.腫脹與疼痛:血液滯留於下肢,可能造成單側腿部腫脹,並伴隨紅腫熱痛。   2.急性水腫:血栓嚴重阻塞時,患肢可能出現急性水腫,甚至皮膚潰爛。   3.顏色改變:嚴重者腿部會發紫,甚至面臨截肢風險。   機艙症候群的危險性不容忽視,袁于婷醫師指出,若血栓進一步導致肺動脈栓塞,患者可能出現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及休克等症狀,需立即就醫。     這些人要特別留意!機艙症候群的高危險族群   雖然機艙症候群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但特定族群需特別小心,袁于婷醫師列舉如下:   年長者:50歲以上者因血管彈性降低,血液流動較慢。 慢性疾病患者:如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 凝血異常者:有血液凝固障礙或家族病史者。 孕婦:因荷爾蒙變化和壓力,血栓風險增加。 肥胖族群:BMI大於30者因血流受阻風險較高。 術後患者:6週內動過手術者,因長時間臥床,血液循環較差。   機艙症候群並非小病症,其併發症可能危及生命。袁于婷醫師說明,當血栓流入肺動脈,會導致肺部血流阻塞,引發肺動脈栓塞,造成胸痛、呼吸困難,甚至休克和猝死,因此一旦出現疑似症狀,應立刻就醫檢查。     穿著寬鬆衣物、彈性襪,記得三不五時起身活動   隨著農曆新年假期即將到來,不少民眾已規劃好長途旅遊,或準備好徹夜打麻將、打電動狂歡,若要避免久坐形成深層靜脈血栓,袁于婷醫師建議,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預防:   1.適當穿著 選擇穿著寬鬆衣物,避免束縛下肢血流,也可以穿著醫療級彈性襪,分段施加壓力,幫助靜脈血液回流。   2.增加活動量 每隔1~2小時,記得站起來活動5~10分鐘,並進行簡單的伸展運動,幫助促進血液循環。   3.良好生活習慣 多喝水以避免脫水,並減少菸、酒及咖啡因的攝取。若是機艙症候群的高危險族群,可在搭機前請醫師評估是否需服用抗凝血劑,並遵照醫囑服用。     袁于婷醫師強調,雖然機艙症候群的風險因素多,但透過日常的預防措施,還是可以有效降低發生率,並記得維持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避免久坐,這些都是守護血管健康的重要步驟,幫助我們遠離機艙症候群的威脅,快快樂樂的過個好年。     諮詢醫師:袁于婷醫師 學經歷: 禾馨民權婦幼診所 血管外科 專任醫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 心臟血管外科 住院醫師及總醫師 振興醫院 心臟血管外科 主治醫師 衛福部立桃園醫院 心臟血管外科 主任 桃園敏盛醫院經國院區 心臟血管外科 兼任醫師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 專科醫師 台灣外科醫學會 專科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肌少症症狀盤點!3招阻力訓練預防肌少症,寶特瓶、樓梯隨時練 影片|久坐不動風險高!血栓嚴重到要截肢?沒坐飛機也可能有「機艙症候群」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5.01.23

  • 久坐不動風險高!血栓嚴重到要截肢?沒坐飛機也可能有「機艙症候群」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久坐不動風險高!血栓嚴重到要截肢?沒坐飛機也可能有「機艙症候群」   你聽過「機艙症候群」嗎?它正式的名稱為「深度靜脈血栓」,主要原因是由於長時間坐在狹窄的空間,身體缺乏活動造成血液回流不順暢,這時一旦站起來,就容易引起呼吸困難、胸痛,嚴重時會陷入虛脫,甚至猝死。但是機艙症候群不一定發生在飛行途中,長途旅遊坐車或日常久坐時,如果突然起身,也可能會出現深度靜脈血栓,所以過年打麻將、打牌時要小心了,腿部開始發熱腫脹,不是鴻運要來了,是你可能坐太久了啦!讓專業醫師教你3招簡單預防機艙症候群,幫助降低血栓風險,使心血管疾病不再成為生活中的隱形殺手!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44 什麼是機艙症候群? 01:24 機艙症候群的症狀 03:06 機艙症候群的高危險群 03:51 機艙症候群會危及生命嗎? 04:48 如何預防機艙症候群? 06:04 醫師小提醒       諮詢醫師:袁于婷醫師 學經歷: 禾馨民權婦幼診所 血管外科 專任醫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 心臟血管外科 總醫師 振興醫院 心臟血管外科 主治醫師 衛福部立桃園醫院 心臟血管外科 主任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 專科醫師 台灣外科醫學會 專科醫師 台灣心胸外醫學會 專科醫師 台灣外科醫學會 重症專科醫師 台灣血管外科醫學會 專科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肌少症也可能骨質疏鬆?年輕人別小看「肌肉流失」!5種肌少症檢測方式教給你! 影片|熬夜失眠壓力大,竟「顏面神經失調」?和中風差別?有這情況快治療!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5.01.20

  • 出國玩感冒烙賽怎麼辦?超簡單買藥英文,去藥局不再只會說I'm sick!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出國玩感冒烙賽怎麼辦?超簡單買藥英文,去藥局不再只會說I'm sick!   你出國前會準備藥品嗎?出國最糟的狀況就是當大家都在大吃美食,但你卻躺在床上喝白開水。今天我們要來聊聊,該如何在當地藥局買非處方藥應急(但記得真的不舒服還是要看醫生啊!),以及該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不適!來跟著MEnglish學英文保健康吧!   Do you pack medications when you travel abroad? The worst scenario is when everybody is having a good time ,while you are lying in bed, drinking water. Today we will talk about how to describe your discomforts correctly, and get the right medicine at the local pharmacy. Follow MEnglish to learn English! keep healthy!     各節重點: 00:00 Preview 精彩片段 00:11 Opening 開場 00:38 Introduce 內容介紹 01:59 Conversation 會話 02:59 Topic 今日重點 04:47 Keywords 單字教學 05:21 Idiom 俗語教室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疫情出遊必帶這包!旅行必備藥包怎麼裝?專業藥師教你安心選藥 影片|出國旅行有哪些防疫英文?疫苗證明、黃皮書怎麼說?疫情後旅遊你必做的功課!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2.27

  • 出國旅行有哪些防疫英文?疫苗證明、黃皮書怎麼說?疫情後旅遊你必做的功課!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出國旅行有哪些防疫英文?疫苗證明、黃皮書怎麼說?疫情後旅遊你必做的功課!   大家已經都做好要出國玩的準備了嗎?但在出國旅遊前,你有確認過最新的相關政策嗎?今天我們就要來聊聊這個,準備好你的筆記,來跟著MEnglish學英文保健康吧!   Are you ready to travel abroad?Hey! Before you go, wait a minute! Have you checked the latest COVID measures yet? Today we will talk about this. Listen carefully, and let’s get ready to have some fun! Follow MEnglish to learn English and keep healthy!     各節重點: 00:00 Preview 精彩片段 00:15 Opening 開場 00:46 Introduce 內容介紹 01:30 Conversation 會話 02:11 Topic 今日重點 04:06 Keywords 單字教學 05:01 Idiom 俗語教室       諮詢醫師:林哲弘醫師    學經歷: 馬偕紀念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 馬偕紀念醫院外傷科主治醫師 中山大學醫學系     延伸閱讀 文章|防疫常備藥有哪些?後疫情時代必備的6大類藥品!新冠肺炎輕症吃這些 影片|準備解封啦~旅遊必備藥品看過來!不怕上吐下瀉,就怕沒準備!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1.14

  • 疫情出遊必帶這包!旅行必備藥包怎麼裝?專業藥師教你安心選藥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出外遊玩如果遇到身體不適,不僅會感到掃興,也會影響出遊品質。倘若出國旅行是在語言不通的國家,或是到歐美等醫療費用昂貴的國家,當發生水土不服或是意外受傷時,更容易讓人惶恐驚怕。陳怡安藥師教大家如何準備旅行常備藥品,讓民眾在出遊時,遇到發燒、感冒、暈車或腹瀉等輕微不適症狀,都能在萬全準備下,藥到病除、健康上路!     六種旅遊常備藥品,旅途健康應援團   旅遊期間由於氣候、時差、交通、飲水或食物等狀況,身體可能會產生各種的不適症狀,陳怡安藥師提醒大家如何準備好旅行隨身藥包,讓小病小痛都能迎刃而解。   旅遊常見六大類藥品:   1. 解熱陣痛藥品:   適用於發燒、頭痛、喉嚨痛、牙齒痛、經痛及肌肉痠痛等症狀。     2. 感冒藥品:   適用於鼻塞、流鼻水、咳嗽、喉嚨痛等感冒症狀。因應不同的感冒症狀,選擇不同用藥;若有明顯感冒症狀者,可選擇複方型藥品,例如日夜錠、綜合感冒藥。     3. 過敏藥:   即為抗組織胺藥品,分為第一代及第二代藥品。通常作為治療鼻塞、流鼻水、眼鼻過敏、鼻塞過敏及皮膚過敏等。第一代的抗組織胺藥品容易產生嗜睡的副作用,如若需要從事包含駕車、烹飪、考試等高專注力行為時,請事前與醫師或藥師溝通,以第二代抗組織胺藥品替代,減少嗜睡現象。     4. 腸胃藥品:   旅行容易因水土不服或不潔飲食,引起胃痛、脹氣、腹瀉或便秘。患者發生腹瀉症狀時,需多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5. 睡眠藥品:   常見的暈車藥、暈船藥及暈機藥等,能有效緩解行動機具造成的不適症狀。有些人出遊時會因換舖影響睡眠品質,產生不易入睡、失眠或頻繁夜尿的情形,藉由輔助睡眠藥物能幫助入眠,確保旅行期間的精神良好。     6. 外用藥品:   貼布、藥膏、止癢、防蟲藥膏等,可依旅遊景點或是個人需求作選擇。     解熱鎮痛藥、感冒藥、過敏藥及腸胃藥,能避免嚴重不適引發的生命危險   出國旅遊時由於語言不通、交通不便,如果發生發燒、過敏、感冒或腹瀉等情形,較容易引起嚴重的身體不適症狀,甚至可能會導致生命危險。陳怡安藥師建議,民眾出遊要攜帶齊全四種藥品:解熱鎮痛藥品、感冒藥品、過敏藥品及腸胃藥,能緩解不舒服的症狀,減少嚴重副作用發生,可能會救你一命!陳怡安藥師更提醒,一旦在旅行中發生身體嚴重不舒服,或有發燒、上吐下瀉的症狀,甚至發生身體嚴重過敏現象,除了先行服用隨身攜帶的緊急藥品外,務必儘速到當地醫療院所就醫治療。     長輩旅行備藥,請先了解長輩日常服用藥品的習慣   家中長輩通常有日常服用藥物的習慣,屬於用藥複雜的情形,當準備家中長輩的旅行備用藥品時,請先了解目前長輩藥品的使用狀況,必要時向醫師或藥師諮詢。   年長者使用暈車、暈船類藥品時,較易發生嗜睡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建議可以選擇藥品以外的方式來避免暈車。家中長輩若有吞嚥困難,旅行備藥可選擇水劑或是以貼片代替止痛藥。使用水性貼片時,商品會附有固定的封膜,先將藥布貼在不舒服的地方,再將封膜貼上固定。     小朋友的藥品須認明「小兒用藥」標示,不能以成人藥品取代   小朋友的旅行藥品準備,陳怡安藥師指出,不能將小朋友當成縮小版的大人而服用成人藥品,必須認明「小兒用藥」標示,並且確實遵循小兒藥品包裝上註明的適用年齡、藥劑建議及服用方法。若是家中還有小孩之前就醫時未服用完的藥品,只能使用未開封且有清楚標示保存期限的藥品,已開封的藥水、藥粉及藥丸等,都不能再給小孩服用。           戶外旅遊備妥創傷護理藥品,應急傷口疼痛及避免感染   隨著疫情逐漸解封,國內旅遊聖地的預約也開始逐漸回升。陳怡安藥師表示,在戶外露營時,由於高溫或溼熱氣候,野餐或烤肉時,容易誤食不潔食物,尤其腸胃敏感的人,建議準備止瀉藥品應急腸胃不適及輕瀉情形。此外野外蚊蟲多,可準備蚊蟲叮咬藥膏,緩解癢、腫症狀。小朋友在戶外跑跳遊玩,容易跌倒、挫傷,準備外傷貼布、OK繃、紗布等護理藥品,可緊急處理意外受傷時的傷口護理,也能避免傷口發炎及感染。     了解個人的藥品過敏史,客製化的專屬藥包確保萬無一失   準備旅遊藥包前,需了解個人對藥品的過敏史,當要提供給同行親友藥品前,也需先了解親友的用藥習慣。若是不熟悉自己的隨身備藥,陳怡安藥師建議,民眾可以連同藥品的外包裝一併攜帶,才能確實遵循用藥指引。若是日常已有正在服用的藥品,請向醫師或藥師諮詢備藥建議,才能選擇適合自己且正確的藥品。女性出遊若遇到生理疼痛的問題,可選擇舒緩經痛的商品,例如溫熱貼布、舒緩經痛飲品等,能讓旅行過程更加舒適無慮。最後陳怡安藥師也提醒民眾,旅行藥品屬於短期用藥,在出門前先行檢查藥品的使用期限,才能安心出遊、健康回家。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餐餐吃外送、沒冷氣會死、久坐懶得動?戒掉你的居家防疫壞習慣! 影片|準備解封啦~旅遊必備藥品看過來!不怕上吐下瀉,就怕沒準備!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9.23

  • 準備解封啦~旅遊必備藥品看過來!不怕上吐下瀉,就怕沒準備!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準備解封啦~旅遊必備藥品看過來!不怕上吐下瀉,就怕沒準備!   降級了!離解封也不遠了!相信大家被悶了快三個月的時間,現在一定恨不得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中,想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修但幾勒~能出去旅遊很開心沒錯,但出門在外,總要預防意外的發生,所以也不要忘了攜帶被用藥品,以便不時之需,旅遊該帶哪些藥物呢?就讓陳怡安藥師告訴我們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49 旅遊必備的6種藥物 03:01 出國的旅行用藥 03:44 長輩的旅行用藥 04:49 小孩的旅行用藥 05:44 情侶的旅行用藥 06:39 準備藥包的注意事項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忘記吃藥能補吃嗎?吃藥配果汁正確嗎?用藥觀念懶人包,讓你不再「吃錯藥」! 影片|美白針迷思大破除!美白針打了會變白?背後隱藏的健康風險要知道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8.02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