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洗腦共有3筆結果

  • 你被洗腦了嗎?認識心理操縱手法,原來「這種課程」不合理!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摘要  你也有遇過這樣的狀況嗎?身邊的親友在參加可疑的團隊後,像是變了一個人,積極投入成長課程,強烈崇拜所謂的導師,甚至花錢如流水的購買商品或課程?連家人的勸告也聽不進去,團隊強大的「洗腦」功力令人驚嘆。明明希望自我提升,為什麼反而不受到他人認同,除了組織裡的成員,其他人都越走越遠?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心理操縱」的幾個關鍵,不僅幫助自己,也幫助身陷洗腦漩渦的親友,走出可怕的心靈控制。     前百萬YouTuber「眾量級CROWD」家寧在與Andy分手後,兩人各自發展開創新頻道,不過去年家寧在新頻道「秘月期POPOO」的首支影片中,拍片風格、動作和語氣與往常大相逕庭,引發網友熱議,擔心家寧是否捲入可疑團體或宗教,也讓大眾開始重視心靈團體的合法性。   看起來「怪怪的」團體,通常有什麼特徵?   生活很難,常常有很多我們做不到、做不好的事情,這時候我們也許會期待一些成長課程或團體,能夠改善生活,幫助提升自我,原本是如此積極的想法,沒想到卻被不懷好意的心靈操縱手法欺騙,反而越陷越深,甚至不想離開。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表示,並非所有心靈成長團體都是負面的,但在團體中也有一些我們應保持警惕,時時留意的警訊,以下列舉常見的心理操縱手法做參考:   1.剝奪成員的自信   通常大型團體的覺醒訓練會先剝奪成員的自信,否認過往的人生歷練,讓人誤以為這是自己現在過得悲慘的原因,導致人們陷入自卑的誤區。     2.樹立權威、建立制度   很多時候團體會建立權力制度,塑造領袖人物或學長姊等階級,讓人臣服、信賴,甚至無條件的信仰,讓人以為只要相信或盲從就可以重新找回自信和快樂。     3.同儕壓力與影響力   制定開發親友加入課程的目標,使其反而變成成員的壓力。例如「這麼好的東西怎麼可以只有我們知道,你也要讓親友一起變好」,結果原本是要讓自己變得輕鬆、安全、自在的團體,卻變成了另一種壓力的來源。     4.簽訂保密協定、條款   使人與外界保持距離,利用保密條約,使成員無法對外分享自身的經驗或心得,如此一來成員的交友圈便會越來越狹隘,漸漸地只有團體中的同伴能聊得來,或是必須拉攏親友進團體。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指出,通常在諮商時所簽屬的保密條款,應為「不能分享個案的隱私」,因為我們可能在團體裡聽見別人的辛苦故事,而保密條款的合理健康性是在於不去談論別人,不透露其他參與者的隱私,但是可以談論自己的感受、自主分享,並非濫用這樣的限制,讓你以為只有特定團體裡的人可以信任,或是必須強制邀請他人加入組織。     明知團體有問題,為何卻不想離開?   人在脆弱的時候都希望能尋求幫助,但當時可能沒有機會去分析這些方式是否安全與健康,以下林佳瑾諮商心理師列舉出幾項常見的無法抽身的原因:   1.產生情感依賴   已經獲得了其他成員的認可、擁有一定階級的權限等,使得脫離團體這件事變得越來越困難。     2.集體歸屬感   團體中的人都曾經在自己困難時拉了一把,使得歸屬感相當強烈,甚至認為離開團體是一種背叛。     3.沉沒成本(sunk cost)   已投入且不可收回的金錢、時間、情感,會讓離開與否變成一種拉扯,可能會認為離開團體後反而人財兩失,或是投入的過往都是浪費,而這樣的情感又會導致更難離開。   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表示,健康的團體應該會讓人感到輕鬆、自在、自由、安心,並非反倒造成成員無處宣洩的壓力,最後還因為沉沒成本而不敢離開。     如何分辨團體是否對自身有積極、健康、正向的幫助?   首先要知道團體或課程的內容、收費標準是否公開透明,合理的專業資訊是否公開,在其網站、文宣或是實體課程中能否進一步查明,讓人在尚未進行前就明確知道需要多少的費用,之後不會再有額外的支出。   林佳瑾諮商心理師進一步指出,專業的課程或團體,是無法被預期療效、在短期內痊癒的,當然多次參與可能會對心靈上有加乘的幫助,但不應誇大效果。此外在健康的團體中,會受到自主性的尊重,隨時想要離開都是沒有問題的,即便是「中途退出」也不會有壓力,不應出現情緒勒索的狀況,而是以自身選擇為主要的出發點,來達到彼此尊重。林佳瑾諮商心理師建議,可以參考以上的標準,來篩選公開、透明、合理的課程或團體,讓自己與家人可以更安心、放心。     如果我的親友深陷其中,該如何幫助他脫離?   有時身在圈外的人往往看得比較清楚,面對深陷其中的當事人時,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表示,由於人在脆弱的時候往往是什麼都好,因此團體才會成為當時他唯一的浮木,所以這時並非一味地指責、反對他加入的團體,而是要先設身處地的思考,就是因為當下沒有人能理解、幫助他,才導致現在的狀況。   林佳瑾諮商心理師建議,可以先去理解對方的難處,以「詢問」代替「給建議」,可以詢問對方是不是之前遇到什麼事,以前又是怎麼樣走過來的。若對方願意分享當然很好,但若是不願意的時候,先試著陪伴就好,之後再發展到對話。很多時候我們往往太急著給評價、給建議,忘記好好聆聽對方的感受,其實在過程中「耐心」是很重要的,當我們能被當事人依賴時,再慢慢引導他談論團體中的感受。   在這個歷程中,對方若是願意開始傾訴,請特別注意「理解並尊重」。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指出,我們應尊重曾經「救贖」過對方的團體,也許我們並不認同,但請不要評價他人的選擇,把目標放在「參與感」上,以詢問感受代替批評,例如了解他過程中是否受到委屈、是否產生壓力。若對方願意傾訴並開始詢問解決的方式,請陪同他去尋求合法、正當的心理諮商,來解決他的人生困境,塑造你們之間更緊密的情感連結,一步一步幫助他找到真正能安心的地方。     我為什麼會被騙?別陷入自責的漩渦   近期大眾對於心靈成長課程的熱議,也讓不少人開始審視自己加入的團體,是否真的能夠為自身帶來幫助。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表示,不管是曾經或正在參與可疑團體中的人,請千萬不要自我批評,覺得自己很笨很傻,因為這些團體可能都是當時救過你的浮木,所以不要自責。但我們必須了解,對自身有幫助的團體,是不會為成員帶來壓力與委屈的,當我們能分辨這些的時候,才能真正安心、放心地追求更好的自己。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仇富心理讓你無法滿足?「羨慕」和「嫉妒」到底差在哪? 影片|假心靈課程、真洗腦?揭秘4大心理操縱手法,原來這是動搖你的陷阱!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5.02.11

  • 假心靈課程、真洗腦?揭秘4大心理操縱手法,原來這是動搖你的陷阱!

    美醫誌編輯部報導       假心靈課程、真洗腦?揭秘4大心理操縱手法,原來這是動搖你的陷阱!   心靈課程、宗教信仰、直銷或理財等團體,有些或許可以幫助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但為什麼有些又會讓人徹底變了一個人,像是「洗腦」般的操縱成員呢?你身邊也有親友在參加團體後,對任務變得越來越熱衷,積極參加各種線下線上活動,還不惜投入可觀的金額?明明是希望自我提升、得到幸福,為什麼有人卻因此與周遭的人關係越來越疏遠,最後能說上話的只剩下團體裡的同儕呢?如果你擔心自己參與的團體好像也有類似的手法,或是親朋好友也身處這樣的情境,那就來看看這集的《Ariel聊心室》,讓我們深入了解洗腦課程的慣用方式,來看看有哪些應該要注意的警訊,分辨團體對自身是否有幫助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58 團體中應留意的警訊 02:26 為何無法從團體中抽身? 03:15 如何分辨團體對自身是否有幫助? 04:19 如何幫助身陷其中的親友?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心理輔導諮詢委員 耕心療癒診所心理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師 國防部海軍艦隊及陸戰隊指揮部講師 國防部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講師 高雄市勞工局職涯發展講師 高雄市社會局培訓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進行心理諮商前一定要注意這些事!免費諮商資源怎麼找?24小時專線看這裡 影片|比較心理讓你陷入EMO?打開社群大家都過很爽,為何只有我這麼慘?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11.18

  • 電影中的催眠片段符合現實嗎?人的前世今生還可能會因它而改變!?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電影中的催眠片段符合現實嗎?人的前世今生還可能會因它而改變!?   在近年來,催眠都是影視劇愛用的題材之一,也因此大眾對催眠的了解, 僅限於影視劇上所呈現的,但影視劇中所呈現的催眠就是全貌嗎?究竟影視劇有沒有誇大催眠的效果呢?今天美醫誌帶你來揭露催眠的神秘面紗!       各節重點: 00:00 精采預告 01:04 催眠原理是什麼? 04:57 什麼情況下會使用到催眠? 05:54 催眠是否可看見前世今生? 07:05 可以透過催眠讓一個人性情大變嗎? 08:42 可以透過催眠竄改他人的記憶嗎? 10:00 催眠的費用 10:52 催眠會有後遺症嗎?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諮詢醫師:孫柏鈞醫師    現職: 希望心靈診所 學經歷: 華人艾瑞克森催眠治療學會前理事長 亞洲催眠治療與輔導協會(香港)榮譽顧問 薩提爾模式國際Satori特別小組 高雄港務警察總隊心理輔導顧問     延伸閱讀 文章|我不是心理醫師!到底什麼是「臨床心理師」,一次搞懂差別,讓專業被好好看待 影片|產後憂鬱讓媽媽們好崩潰 及早治療才能找回自我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4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