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經閒置10分鐘了,為您推薦其他文章!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
搜尋私密音波共有1筆結果
文/高芷瑩 摘要 懷孕生產後婦女經常都會面臨到漏尿、親密關係疏離等狀況,真是讓人有苦說不出!其中最大的因素不外乎是因生產而導致陰道鬆弛,然而詢問了醫師才知道原來性行為過多,私密處也會變鬆弛!到底私密處變鬆的原因有哪些?私密處鬆弛又容易會出現什麼狀況呢?本篇就要來告訴你如何改善鬆弛,讓私密處恢復緊實樣貌! 私密處是有彈性的組織,當彈性的組織用久,彈性就會改變。但年齡、生產多寡及流產的次數才是讓私密處鬆弛最大的主因。 Q1:啪啪次數很多,覺得妹妹有變鬆,是真的嗎? A: 很多人都會問:性行為太多陰道是不是就會鬆弛?其實這是有關連的,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構造都不一樣,加上陰道使用的頻率及對象都會有所不同。 Q2:自然產會讓妹妹變很鬆,那就用剖腹產就好啦? A: 普遍女性都會經歷懷孕及生產的過程,在這甜蜜又辛苦的階段,隨著胎兒的生長,母親體重上升,腹內壓力及骨盆腔的肌肉負重都會跟著增加,使得私密處是在壓力很大的環境,此時的陰道就開始慢慢出現鬆弛的狀態了!加上生產時胎兒會經由陰道出來,陰道會因此被撐到約有五指甚至更大的情況。有些人會擔心自然產的鬆弛情況而選擇了剖腹產,但其實差別只在於胎兒出來的形式,懷孕過程中陰道的上半段都是會鬆開的。而自然產還會伴隨著會陰部裂傷又重新縫合的情況,這也會讓陰道變得跟原來不一樣。 Q3:年輕不懂得防護,做了流產手術,結果妹妹變得好鬆喔? A: 流產手術時的擴張及吸引對於子宮內膜及陰道都會造成一定的損傷,所以當女性即使沒有生產過,卻有多次的流產經驗,醫師在檢查私密處時,就會發現患者因為重複流產使得賀爾蒙混亂,加上手術次數過多,就會造成陰道鬆弛情況較快。 除了陰道鬆弛問題,當然還會有陰道過小而無法正常性行為,其實女性的陰道普遍都不會有陰道偏小的問題,很大的原因會是伴侶對她的陰道來說相較大一點,再者就是陰道水分過少,而導致性行為時會有乾澀、疼痛的感覺。還有一部分當陰道老化後較無彈力,雖然水分很多卻沒有彈力,也會有陰道過小而有不適感。 常見情形及改善方法如下: 當男伴尺寸較大時:建議使用陰道擴張器去擴張陰道,使其變寬鬆。 當陰道水分過少、缺少彈力時:可以針對賀爾蒙、陰道局部老化、黏膜老化的問題去改善。 另外還有較為特殊的案例,少部分女性屬於罕見的陰道痙攣問題,心理上可能是因為不愉快的性經驗或是童年時的性欺壓,並不是真實的陰道過小。治療前都會先判斷是心裡性還是生理性的,若是因為過於心理上的緊張,而讓她沒有辦法有正常的夫妻關係,這種情況除了給予心靈上的輔導之外,還會提供肌肉鬆弛劑或肉毒桿菌素來做治療改善痙攣的問題。 妹妹鬆弛如何解?以下方法告訴你 療程 特色 恢復期 非侵入式療程 療程名稱G緊雷射 特色是雷射光的治療,能穿透的深度有限,針對黏膜層效果好。 恢復期術後要讓受損、腫脹及出血組織暫時休息,3~7天不能進行性行為。 療程名稱電波 特色利用電波技術,熱能可以傳導至陰道黏膜層下層去達到緊緻效果。 恢復期術後要讓受損、腫脹及出血組織暫時休息,3~7天不能進行性行為。 療程名稱G動椅 特色主要針對骨盆底肌的肌肉,利用肌肉的緊實度去改善漏尿,對於陰道緊實,效果較不好。 恢復期術後要讓受損、腫脹及出血組織暫時休息,3~7天不能進行性行為。 作用私密音波 雷射療程目前只有韓國有做這些療程,台灣尚未引進。 恢復期術後要讓受損、腫脹及出血組織暫時休息,3~7天不能進行性行為。 侵入式微整療程 療程名稱玻尿酸、生長因子 特色填充在內陰部,敏感點不足、填補空洞、沒有彈性的組織使其彈潤。 恢復期約需7天左右的恢復期。 療程名稱埋線(韓式緊實手術) 特色利用線一圈一圈在陰道內壁繞緊,藉此把陰道收緊,效果較持久。 恢復期約需7天左右的恢復期。 療程名稱微創盆底肌手術 特色使用特殊的多層次技法將會陰淺橫肌、會陰深橫肌、會陰中橫肌,包括會陰體、球海綿體肌,將這些肌肉重新串連、縫合,不動刀、不流血,只會有小傷口,屬於微整形的作法,效果也很好。 恢復期約需7天左右的恢復期。 侵入式手術療程 療程名稱陰道緊實術 特色把多餘、鬆弛的陰道黏膜切除再縫合,就可以改善鬆弛。 恢復期約需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避免傷口裂開及感染問題。 美醫誌小教室 一般若想要自我改善鬆弛情形,最簡單的就是「凱格爾運動」,把骨盆底肌收緊,維持5秒鐘,再放鬆,類似像憋尿的動作,一次收緊再放鬆這樣是一組,一天建議練15~20次,一個月以上才會微微的改善。就臨床上觀察,長期有在做凱格爾運動的女性,到了5、60歲,骨盆底肌還是感覺很緊實。另外也可以訓練核心肌群,當腹腔的核心肌肉是支撐有力,身體的重量就不會整個壓向骨盆底肌,相對的私密處及陰道就不會鬆弛得那麼快。 諮詢醫師:楊維真醫師 現職: 御美診所院長 學經歷: 台北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 台北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婦產科專科醫師 國泰醫院住院醫師/總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