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經閒置10分鐘了,為您推薦其他文章!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
搜尋耳朵共有3筆結果
文/林聖錡 圖/傅暄閔 摘要 資訊發達的世代裡,整形的資訊從來也沒有少過,過度美化的圖片加上價值觀的扭曲,甚至有人崇尚一些奇怪的方式讓身體改變成異樣,這就是所謂「自殘式」的整形;而這項整形近來在網路上引發關注,在中國近期報導指出,在耳朵上打玻尿酸讓它撐起來,看起來耳朵就像是精靈一般,會有招財的作用, 這也帶動了一股整形歪風討論,身為專業整形媒體的美醫誌,帶您以正確的方式看待整形這件事。 眼睛要大且雙眼皮,鼻子山根要挺,腹部脂肪要抽,以上等等的整形內容,相信不少想整形的人曾有想過就是這幾個部位不滿意,因此轉而向整形外科醫師求助,當然每個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不盡相同,但卻可以透過整形手術達到自己的目標,但是過度在意自己的外在容貌是好事嗎?近期在中國發燒的整形議題就是「精靈耳」整形手術、「細腿」肌肉神經阻斷手術的成果,人們經由整形達到如漫畫小說般窈窕完美的姿態。 這些手術後的成果一一都被網紅或是博主放到網路平台上,只要輸入「精靈耳」就可以看到滿滿的資訊,引發一窩蜂的年輕人仿效,造成了這股想整形的風潮。根據統計,1995年後出生的年輕人近8成人表示有容貌焦慮,其中重度焦慮者佔了4.5%,他們對自己的外表非常不滿意,甚至有人不顧自己的健康就是想要去整形,滿足某種的審美偏好感。而部分醫美診所也搭上這股熱潮,呈現出一種畸形的現象。 圖說:中國網紅陳佳楠改變耳型顯小臉 圖片來源:https://weibo.com/u/3832169208 精靈耳的手術是怎麼做的?其實有兩種方式,第一種需把耳尖部份的軟骨去掉,使本來圓弧的形狀變成有角度,之後從耳廓中取出一些軟骨加在耳尖上塑形,手術恢復期約一個星期左右。另外一種就是打玻尿酸,玻尿酸的注射劑量由耳朵大小、塌陷程度決定,一般來說效期約三年,時間到了再繼續補打維持。 其實這些人並沒有身體上的缺陷,只是因為不滿意而做這些類似「自殘式」的整形,精靈耳其實是招風耳的一種,是先天耳軟骨發育不全,導致耳殼過於高聳突出;而這股精靈耳整形風竟然是由網紅做了手術加以宣傳而爆紅,令人匪夷所思。另外有人為了想變成「漫畫般的細腿」而進行小腿肌肉神經阻斷手術,而真正小腿肌肉萎縮的患者是需要修復神經,如此對比實在諷刺。 這樣的手術醫師不建議去做,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整形美容燒傷科副主任醫師李正勇表示,耳朵是一個比較脆弱的器官,若是把正常的耳朵角度變大,需要取耳甲腔的軟骨組織,把整個耳朵後面支撐起來,若不小心撞擊到軟骨變形就需要重做。此外原本有些人是有穿耳洞,可能會造成手術傷口感染或組織壞死。另外一點是個人習慣,例如睡覺習慣睡同一側去壓迫到耳朵,或是不自覺大力去拉扯耳朵等情形,這些原因都有可能讓患者需要重新再施作手術。 整形這件事跟個人的醫療常識判斷能力、理性程度有關,當然身為醫療機構必須提供正確的觀念和術前術後的須知讓想整形的民眾了解,尤其是醫美受眾越來越年輕化,容易受到網路上話題性的文章或是影片所影響;診所不應該把醫療效果誇大,並詳盡告知各種手術的副作用,其實健康跟美學是可以並重的。人們也應多多肯定自己,畢竟美麗的人生是由自己來定義的。 資料來源: 1. 微博搜索 (weibo.com) 2. 網紅鼓吹“精靈耳”等自殘式整容 容貌內卷何以至此 - 香港新浪 (sina.com.hk)/span> 3. 「精靈耳」就是美 陸瘋自殘式整容 | 兩岸焦點 | 兩岸 | 經濟日報 (udn.com) 4. 內地女生流行「精靈耳」整形 20萬人仔改耳型顯小臉 網民:病態|香港01|開罐 (hk01.com) 5. 切神经、填耳朵,自残式的医美项目是怎么拉客的?新浪科技_新浪网 (sina.com.cn) 延伸閱讀 文章|陸網紅曝13歲起動刀上百次,下場現形「記憶衰退、視力下降」 影片|整形真的能緩解容貌焦慮嗎?用修圖軟體竟是整形成癮前兆!?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22
文/林聖錡 圖/翁嘉妤 自體細胞的新突破 3D生物列印助孩童重建耳朵 關於先天性疾病,多數人都是束手無策甚至遍尋名醫仍不見起色,對於身體部分殘缺的病患來說也是如此;不過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部分疾病已經被科學家和醫師反覆實驗,能夠被改善甚至治癒,讓患者及其家屬來說可謂增添了康復的希望。本次國際新知帶您了解自體細胞的運用,讓部分先天小耳畸形孩童重建耳朵,在國際醫療案例上又是一個新的突破! 不透過整形也能夠重建身體的缺陷,這對許多醫界來說很不可思議,不過真的有人做到了!在中國有部分孩童飽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困擾,他們的耳朵沒辦法正常接收到外在的環境聲音;於是整形外科醫師和研究科學人員聯手,藉由孩童的耳朵軟骨細胞,並透過3D生物列印耳朵,經過2年半的研究,日前發表世界首例以人體自有細胞再造出耳朵的實際應用。 這些接受重建耳朵的孩童總共有5位,年齡約6~10歲左右,他們的共通點就是耳朵先天發育不全,也就是小耳畸形;原本若是要透過整形的方式塑造出合成的假耳,但會被原有耳朵組織所排斥,或是要雕塑出類似真耳的軟骨組織看起來也相當不自然,因此這項做法暫時不被採用,醫療團隊改採其他方式重建孩童耳朵。 科學家先用CT掃描孩童的另一邊正常的耳朵,透過3D列印打造複製耳,接著使用生物材質填充模型,而這些生物材質就是原本小耳畸形的耳朵,抽取其中的軟骨細胞做成的,填充後靜置在實驗室大約12周的時間,研究人員後來發現這些細胞竟然可以將整個模型填滿,長成類似真耳的樣子,因此與醫師討論後決定移植至真人身上,看看這些孩童會不會有排斥的現象。 在經過移植耳朵之後,研究團隊經過了2年半的觀察與追蹤,結果顯示這5名孩童沒有有任何異常,身體也不會有排斥的狀況,耳朵的軟骨細胞也越來越像真耳,這項研究成果也令團隊相當興奮,將這項世界首例發布在期刊EBioMedicine中,這對於未來在重建耳朵相關組織是有相當大的助益;對於孩童們的健康狀況,團隊也會持續觀察五年,關注他們成為青少年後的變化。 這項手術成就靈感來源就是所謂的「耳朵鼠」,這項再造手術是在1997年時由哈佛外科醫師 Joseph Vacanti和他的兄弟 Charles Vacanti,以及 MIT組織學工程師 Bob Langer主導的,團隊在實驗室中創造出將人體耳朵植入老鼠的背上,在當時蔚為轟動,甚至那隻老鼠被命名為The Vacanti Mouse。 這項研究對於國際醫療來說的確是突破性的里程碑,在不少國家仍然有許多人為身體疾病所苦,帶有缺陷的部位也會讓患者在生活及社交上有所困難,透過這項成功的新技術,未來很有可能擴展到身體其他部位;雖然目前只是初期發展階段,但隨著醫療與科學的進步,相信很快就會有最新的進展。 對於整形外科及醫學美容界來說,這個手術訊息是代表著自體細胞是可以再造的,世界上也有不少人因為身體缺陷的問題找上整形外科醫師;這個成功案例代表了以後整形外科可能藉由細胞自體再生以及3D列印,加上醫師的手術技巧,可以完美再現身體所需要改善的缺陷部位,造福更多民眾。 資料來源: 1. https://zeenews.india.com/health/breakthrough-five-children-receive-new-ears-grown-from-their-own-cells-2077903 2. https://www.newsweek.com/tissue-surgeon-ear-mouse-human-organs-transplant-cell-phones-666082 3. http://www.famouspictures.org/ear-mouse 4. https://www.artec3d.com/news/prosthetic-3d-printed-ear-implants 5. https://gizmodo.com/five-chinese-children-get-lab-made-ears-grown-from-thei-1822531529 6. https://nypost.com/2018/02/01/kids-receive-new-ears-3d-printed-using-their-own-cells 7. https://all3dp.com/researchers-3d-bioprint-first-ears-made-childens-cells 8. https://www.hindustantimes.com/world-news/five-chinese-kids-get-new-ears-grown-in-lab-with-their-own-cells/story-2DCRlw3DsYcT4Xg5j6exJI.html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3.15
文/郭佳語 圖/游捷安 分子手術是什麼? 研究分子手術的學術團隊近期在美國化學協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全國會議及博覽會上,提出最新的實驗成果。分子手術(molecular surgery)是透過通過電流的細針,以及3D打印模型快速地讓組織重塑形狀,不會有傳統手術的傷口、疤痕和恢復期。 傳統手術做組織(例如鼻子或耳朵)塑形,不外乎需要切開皮膚及軟骨,接著再將其縫合,無可避免地會產生疤痕組織,有時候還得透過後續的手術將之彌平。而這種機械在軟骨上造成的疤痕,研究團隊表示是可以透過分子手術避免的,歷時也只需要五分鐘。 將軟骨加熱就能輕易塑形了嗎? Brian Wong是研究團隊成員中另一個替代性技術的專家,該技術能透過紅外線加熱軟骨,讓其軟化到足以塑型。然而此種技術的問題在於費用較為昂貴,且難以在軟骨被加熱到一定程度時,不傷害到組織。因此Brian Wong的團隊開始透過將軟骨通電加熱。有趣的是,這確實讓軟骨更容易塑形了,但並不是因為熱度的關係。 電流該怎麼讓組織塑形? 究竟電流跟軟骨有什麼關係?這就要牽扯到軟骨的組成了。 軟骨本身是由許多微小堅硬的纖維軟骨、凝膠狀的骨膠原(fibers of collagen)構成,同時具有負電荷蛋白質,以及正電的鈉離子。軟骨中的電荷密度越高,軟骨就會比較堅硬。 為了找出電流對軟骨造成的影響,研究團隊邀請希爾(Hill)加入這個研究企劃,以查明這個新方法是如何運作,並希望能改進此技術以降低對組織的傷害。 接著他們發現,透過將軟骨通電,讓電解組織中的水分轉換成氧氣、氫原子和質子,質子的正電會與蛋白質的負電相互抵銷,藉此能夠減少電荷密度,讓軟骨變得更加容易塑形。 分子手術的實際運用 目前來說,研究團隊將這個方法在兔子耳朵上做測試,將直立的兔耳彎曲,接著在彎曲處插入微針電極,裝上固定用的模型後通電,簡單地讓彎曲處的軟骨以不受傷害的方式軟化,接著關掉電流,讓軟骨以新的形狀定型。 這個技術未來也可望施用於美容整形手術上,諸如鼻形的美觀度調整、矯正鼻中膈彎曲,或是現在仍未有較好的治療方式的病症,例如因中風或腦性癱瘓造成的關節攣縮。 目前來說,雖然此種技術仍有待觀察,且須再執行進一步的實驗,但對相關領域而言,仍是一個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在未來也可望成為非侵入式手術的一大助力之一。 資料來源: 1. 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9/04/190402081524.htm 2.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8/3735814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