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羨慕心理共有2筆結果

  • 為什麼別人過得總是比我好?比較心理讓你陷入羨慕泥沼?

    文/陳旻毓 圖/翁嘉妤      摘要  亞洲的教育方式讓我們從小免不了與身邊的同儕相比,小時候比課業成績、長大了比工作待遇、結婚了比家世婚姻關係、年長了比孩子發展,人生道路上「比較」心態如影隨形。現在的社群時代,我們隨時可見別人放閃炫富,今天出國明天買包,無論是感情狀態到工作晉升,讓人免不了嫉妒心發作。當我們落入過度競爭,陷入永遠比不完的迴圈中,該如何排解這樣的心態呢?比較過後,內在的空虛又該怎麼排解?讓我們擺脫比較心理帶來的憂鬱與沮喪,讓「比較」成為激勵,而不是傷人自傷的武器。     為什麼我們會想跟別人比較?   從小我們要跟同學比成績,長大了要跟同事比業績,到後來「人比人,氣死人」。這世界上永遠都會有人更厲害、更加順利、活得比所有人都好,到底我們怎麼離開比較心理的困境,讓比較成為生活的動力呢?   美國的社會心理學家里昂‧費斯廷格(Leon Festinger )曾提出「社會比較理論(Social Comparison Theory)」,理論中提到「當個體缺乏客觀資訊時,會想要透過其他人的情況來與自身狀況作比較。」。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指出,「比較」是建構社會與個人價值的相對位置,從而認知到自身的程度和階級,我們對於「比較」本身是無從避免的,其實社會比較理論的原意是當人們往上比較時,實際是想找到自己內在更多進步的動力,讓我們成為理想的典範,而當人們向下比較時,某個程度也只是希望看見自己為人生努力的歷程,這些歷程奠基成為內在的自我相信與自我價值,讓人變得更有自信。   比較的本質是好的,但當人們向上、向下比較得過多,都會致使自身失去很多內在平衡,讓人覺得自己永遠都不夠好,或是過度驕傲,好像自己很了不起,這兩個極端都會讓人停止進步,變成過度內耗的狀態。     社群媒體加速了比較心理的產生?   現代人身處網路普及、人手一機的時代,讓我們接觸外在的人、事、物變得更加便捷,除了能夠滿足好奇心,維持進步的動力以外,也有可能在接觸過多新事物的同時,沒有掌握訊息對自身的影響,照單全收加上未經主觀思考,很容易就覺得自己不夠好、陷入自我懷疑,甚至導致自信心越來越薄弱。   人們普遍傾向將悲傷的事情隱藏起來,分享炫耀快樂的一面,我們常常從這些媒體上忽略了更多真實性的訊息。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指出,「比較」是免不了的,但比較過後的行為註解其實是可以避免的,要知道這樣的註解對於人生毫無幫助,減少對自己下負面註解,爭取多思考能做些什麼樣的努力,才是更重要、更值得我們花心思去思考的。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才是常態,提升自我才最重要。林佳瑾諮商心理師建議,想要立刻減少比較心態也沒有很難,雖然說通常很難馬上戒除社群媒體,但是不妨從今天起減少社群使用時間,可以從每天減少使用30分鐘開始,當我們開始減少接觸網路時,大腦就不會出現這麼多緊急的非理性訊號,從而循序漸進地擺脫比較心理帶給自己的壓力。     從小深陷比較深淵,「為你好」成為家長爭一口氣的藉口   亞洲的家庭教育,多少也助長了比較心理的盛行。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總是耳提面命的說要更努力、不要鬆懈,更是常常主動拿兄弟姊妹,或是鄰居、同事家裡的小孩來比較。儘管已經長大了,父母仍然三不五時提醒還落後人家些什麼。   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表示,過於「焦慮」的父母容易把自己的需求放在孩子的需求前面,使孩子自身的需求反而往後退,這樣的錯置導致了所有的比較都是在滿足父母的不安全感;如果有這樣的狀態發生,請先檢視自己對孩子的期許是什麼?一段關係就只有一個目標,你對他的期許很有可能是健康平安,那當孩子健康平安時就已達標,所有的比較都是過度貪心。   另一種則是過度強調「為你好」的父母,林佳瑾諮商心理師直指,這類父母身上有一種特質,就是永遠希望孩子可以成為激勵自己的動力,甚至會因為怕孩子太頹廢、太懶散,用過度的比較來推動孩子的積極性。這樣的父母可能真的不知道這些催促與比較,會讓孩子的自信心越來越低落,因為他們的行為初衷是希望孩子有一天可以自己為自己負責,期望孩子越來越好,可是這樣的方式卻會讓他們受到傷害。   那父母該怎麼拿捏「比較」的尺度呢?林佳瑾諮商心理師建議,想知道孩子有沒有對自己負責,只要詢問孩子有沒有盡力,這裡指的盡力不是客觀指標,不是你認為他花多少時間讀書、賺錢,而是他主觀上是否盡力。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提醒,不要以客觀事實去衡量孩子的努力,這樣容易忽略到環境及個體狀態對他的影響,長期下來也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人比人氣死人?如何擺脫比較漩渦?   每個人的生命光景有好有壞,有高低潮也有平平凡凡的時節,不一定每天每個時刻都打了高光,因此別被社群媒體上每則光鮮亮麗、盡情享樂的動態影響了自己的心情。林佳瑾諮商心理師分享,不妨跟「昨天」的自己比較就好,當我們發現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進步了,往更想要的人生前進了,就更有動力往更好的目標邁進。跟過去的自己比,這才是客觀指標,激勵我們不斷進步。   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提醒,別忘了目標是一面大海,沒有正確性也沒有好與壞,不要拿別人的標準來當自己的人生指標,這就像穿著別人的鞋子,路都走不好,還可能讓雙腳鮮血淋漓,追求別人的快樂永遠不會真正快樂。如果在過程中做了不適合的事情,也不要自責,重新調整方向就好,找到與自己相處最合宜的方式,擺脫無窮無盡的比較深淵,才是真正的幸福。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生活沒有小確幸,只有小憂鬱?從冬季憂鬱認識「藝術治療」 影片|比較心理讓你陷入EMO?打開社群大家都過很爽,為何只有我這麼慘?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4.30

  • 比較心理讓你陷入EMO?打開社群大家都過很爽,為何只有我這麼慘?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比較心理讓你陷入EMO?打開社群大家都過很爽,為何只有我這麼慘?   生活在現代社會,即使你再怎麼不情願,也難免會需要接觸他人,在我們成長的路上,「比較」心態也就油然而生。從小時候和同學比較成績,到長大後和同事比較業績,或是和朋友比較薪資待遇,會在意他人雖然是人之常情,但當你陷入過度競爭,做什麼事都是為了贏過他人,開始「人比人氣死人」的死循環中時,又該怎麼辦呢?更慘的是,其實永遠有人做得比你好,如果一味的追求「最好」,只會不斷地感到憂鬱、沮喪而無法自拔。跟著這集Ariel聊心室帶你離開泥沼,讓「比較」成為你進步的動力。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53 為什麼我們會想要比較? 02:45 如何改善比較心理? 03:44 從小就開始陷入比較深淵? 05:37 讓比較成為進步的動力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心理輔導諮詢委員 耕心療癒診所心理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師 國防部海軍艦隊及陸戰隊指揮部講師 國防部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講師 高雄市勞工局職涯發展講師 高雄市社會局培訓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想到慣老闆就想吐? 你的心理健康可能出問題了!8項指標檢視工作壓力 影片|不愛整理就是囤積症?情境測驗看你家亂到哪一級!斷捨離擺脫垃圾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3.04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