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共有2筆結果

  • 克服吞嚥困難,重拾飲食樂趣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吞嚥困難是中風病患常見症狀,除此之外,如胃食道逆流、老化、失智症、帕金森氏症、頭頸部或消化道腫瘤及牙齒鬆動亦可能造成類似症狀。唯有詳細病史詢問、理學檢查及實驗室檢查才能正確診斷。   86歲女性失智症患者,日前因吸入性肺炎住院後持續使用鼻胃管灌食,前來評估吞嚥功能。吞嚥纖維內視鏡檢查 (flexible fiberoptic examination of swallowing, FEES)顯示吞嚥前洩漏及大量咽喉部殘餘食團。接受語言治療師三個月的吞嚥訓練後,再無吞嚥前洩漏狀況且咽喉部殘餘食團減少,顯示吞嚥功能改善,移除鼻胃管恢復由口進食指日可待。   68歲男性,主訴吞嚥經常嗆咳及聲音嚴重沙啞。理學檢查頸部觸診無明顯異常。鼻咽內視鏡顯示聲帶活動正常,但聲帶萎縮造成聲門間隙及聲門閉合不全。病患隨後接受聲帶玻尿酸注射,從此聲音品質明顯改善且進食不再有嗆咳情況。   53歲男性,主訴聲音日漸沙啞及吞嚥困難,咽喉經常有異物感。理學檢查頸部觸診無明顯異常,鼻咽內視鏡顯示右側下咽腫瘤合併右側聲帶麻痺,喉顯微直達鏡切片顯示為右側下咽癌。病患隨後接受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過程中曾短暫放置氣切管及鼻胃管,療程結束後皆順利移除,病患聲音品質及吞嚥功能皆有明顯改善。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余育霖指出,病史詢問可了解病患的飲食型態、用餐狀況、過去病史。理學檢查可初步了解是否有解剖構造上的異常如牙齒鬆動、咽喉部或頭頸部腫塊,或是神經學上的異常如聲帶麻痺、咳嗽反射減弱、口咽部無力。實驗室檢查包括電視螢光吞嚥錄影檢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 VFSS)可觀察各個吞嚥時期是否有延遲或食團殘餘;吞嚥纖維內視鏡檢查可觀察吞嚥前洩漏及吞嚥後是否有嗆入、吸入或是食團殘餘的現象;咽食道壓力計可評估食道括約肌弛緩不能;如懷疑神經學病灶可安排腦部影像學檢查,懷疑上消化道病灶可安排胃鏡檢查及切片,頭頸部腫塊可安排影像學檢查及切片。   余育霖表示,在台灣,長照機構中有94%的病患使用鼻胃管,位居全球之冠。鼻胃管確實有著餵食方便快速之優點,然而缺點如異物感、口臭、胃食道逆流及不甚美觀也嚴重影響著病患生活品質。   余育霖說,其實鼻胃管並不是治療吞嚥困難的唯一解。大部份神經學或退化性疾病則可藉由吞嚥復健改善,經由語言治療師指導吞嚥技巧多有進步空間,唯之所以叫「吞嚥復健」,代表療程並非一蹴可幾,訓練也不僅止於課程時間,回家也必須時時練習;另外也可以諮詢營養師做食物質地的調整。其他尚有儀器治療如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視覺回饋儀器幫助病人提升吞嚥生理之本體感覺。若有明顯解剖構造上的異常可藉由贋復或手術改善。   吞嚥是人體每天都會使用且很重要的反射行為,但吞嚥困難卻有很多不同的表現方式,注意生活中的微小徵象,即早發現,即早治療。吞嚥困難並非不治之症。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11.22

  • 防疫期間不脫罩!未戴口罩 傷健康傷荷包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近期疫情嚴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宣布將全國升級為三級警戒,並要求外出時全程配戴口罩,然而走在路上仍能看到癮君子難忍菸癮,偷偷脫下口罩抽菸,甚至還有民眾在等待快篩時,看見吸菸者躲在旁邊抽菸,這種行為除了違反全程配戴口罩的規定,得依《傳染病防治法》開罰3千元至1萬5千元外,吸菸者也讓自己處於染疫風險中;吐出的二手菸霧,更容易讓周遭親友、民眾擔心是否有染疫風險。若吸菸者不幸確診,還會增加周遭親友、民眾或醫護人員受感染的風險。     國民健康署呼籲,疫情期間停止吸菸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重要,因脫下口罩吸菸,會增加自己及周遭親友的染疫風險,莫讓自己變成防疫破口,傷健康也傷荷包,請抓住機會,下定決心戒菸,即刻撥打免費且專業的戒菸專線諮詢服務0800-63-63-63。     吸菸增加重症及死亡風險,戒菸遠離新冠肺炎   國際研究顯示,吸菸是新冠肺炎重症危險因子,吸菸者罹患新冠肺炎引發重症風險高達2倍,住院治療後持續惡化風險增加14倍。13~24歲吸菸的年輕人,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為不吸菸者的5倍。世界衛生組織(WHO)更於其所列舉的「戒菸的百個理由」中,將「吸菸者若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後罹患重症及死亡的風險更大」列首位,呼籲全球吸菸者儘速戒菸,遠離新冠肺炎!     電子煙無助戒菸   有業者會在網路宣稱電子煙可以幫助戒菸,請千萬不要相信。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任何形式的電子煙與菸品都有害!吸菸沒有所謂的「安全暴露量」,電子煙仍含有尼古丁及有害致癌物,對使用者和暴露於二手煙者都有害,也沒有證據證明電子煙是安全且可以幫助戒菸。研究顯示嘗試以電子煙協助戒菸者中,約95%仍持續使用紙菸或電子煙,且更有50%~60%會成為紙菸與電子煙併用者;相關研究更指出使用電子煙的青少年族群未來有6倍的風險成為紙菸吸菸者,而具有更高的物質成癮風險。千萬不要為了戒菸或避免菸臭味而選擇電子煙!     遠離新冠肺炎,就是最好的戒菸理由,讓戒菸專線幫助您   戒菸的路上難免會遭遇到困難,疫情期間,建議多利用國民健康署提供之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將由專業醫事人員提供具便利性、隱密性之諮詢服務,協助您解決於戒菸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與挫折外,亦可使用Line通訊軟體的戒菸諮詢服務(ID:tsh0800636363),多元戒菸通路與您攜手對抗菸癮,遠離新冠肺炎,戒菸的過程不再孤單寂寞!     參考資料: 1. https://www.who.int/news/item/10-07-2020-who-and-partners-to-help-more-than-1-billion-people-quit-tobacco-to-reduce-risk-of-covid-19. 2. Vardavas CI, Nikitara K. COVID-19 and smok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vidence. Tob Induc Dis. 2020;18:20. Published 2020 Mar 20. doi:10.18332/tid/119324. 3. Gaiha, S. M., Cheng, J., & Halpern-Felsher, B. (2020). Association Between Youth Smoking, Electronic Cigarette Use, and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4. More than 100 reasons to quit tobacco. 5. Benmarhnia T, Pierce JP, Leas E, White MM, Strong DR, Noble ML, et al. Can E-Cigarettes and Pharmaceutical Aids Increase Smoking Cessation and Reduce Cigarette Consumption? Findings From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Cohort of American Smokers. Am J Epidemiol. 2018;187(11):2397-404. 6. Jessica L. Barrington-Trimis, Robert Urman, Kiros Berhane, Jennifer B. Unger, Tess Boley Cruz, Mary Ann Pentz,Jonathan M. Samet, Adam M. Leventhal, Rob McConnell (2016). E-Cigarettes and Future Cigarette Use. PEDIATRICS Volume 138, number 1.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01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