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衛生共有77筆結果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酷熱夏天想要喝杯冰涼的飲料消暑,但牙齒卻一陣酸痛難耐,非常掃興。天氣漸漸轉涼,清晨刷牙漱口時,牙齒酸痛敏感,非常困擾。別懷疑,你可能有敏感性牙齒的問題。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口腔醫學科主治醫師林慧娟表示,敏感性牙齒是指牙齦萎縮造成牙根外露,或琺瑯質磨損造成牙本質暴露,一旦牙齒受到冷熱溫度的變化或特定食物的酸甜刺激,會引起牙齒的酸軟疼痛。造成敏感性牙齒的原因很多:不當的刷牙方式,會造成齒頸部琺瑯質磨損、牙齦萎縮,甚至牙根暴露,導致牙齒敏感。 口腔衛生不良、牙菌斑堆積會造成常見的牙齦炎、牙周炎,並且因牙根外露而對冷熱敏感。夜間磨牙或飲食習慣不良喜好嚼食硬物,也會造成琺瑯質的磨損,引起牙齒敏感。強酸的腐蝕,如酸性食物或長期胃食道逆流,也會是敏感性牙齒的元凶之一。另外,牙齒漂白和美白,也可能會對牙齒造成刺激,引起牙齒的敏感。 如果有敏感性牙齒的症狀,為了享受美食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就必須選擇溫和的飲食,並對症下藥,找到最適合的改善方法。選擇軟毛牙刷及學習正確適合的刷牙方法,避免用力過度。改善不良的飲食習慣,避免酸性飲料或過於堅硬的食物。 林慧娟提醒,最重要的是注意口腔清潔,定期洗牙檢查,經過牙醫師的專業診斷,早期發現問題,給予最適切的建議與治療,遠離敏感性牙齒的惱人困擾。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11.05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全球暖化加劇,氣候變遷對人類的生活環境造成威脅,減少溫室氣體是世界各國目前刻不容緩的重大課題,身為地球一份子的我們,可以透過「綠飲食」來支持保護環境,對地球永續盡一份心力。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吳玲怡說,綠飲食是一種既能維護地球,又對人體健康有益的飲食與生活方式: 1.以植物為主飲食 飲食應優先選擇原態的植物性食物,如新鮮蔬果、全榖、堅果與種子,這些食物不僅富含纖維及豐富的植化素,可增加身體抗氧化力、抗發炎與調解免疫,對預防與改善慢性疾病都相當有益。 另外,優質蛋白質來源:豆、魚、蛋、肉類,依照這個順序來優先選擇「豆」類,即大豆(黃豆、毛豆等)、黃豆製品(如:豆腐、豆干等)。以豆類為蛋白質來源可減少攝取過多脂肪,減少對心血管的負擔,而豆類富含的植化素-大豆異黃酮,亦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 吳玲怡表示,以植物為主的飲食型態,不僅有益健康也兼顧環保。植物性食物生長週期短,溫室氣體排放量遠低於動物性食物,對環境的威脅較小。 照片來源:吳玲怡營養師提供 資料來源:Our World in Data 2.多吃當季與在地食材 選擇當季在地的新鮮蔬果,能減少保存與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量。當季在地的原態食物也最能攝取到其完整的營養素。 3.選擇環境友善農作物與環保餐廳 友善環境耕作,致力於維護水土資源、生態與生物多樣性,促進環境資源永續利用。而環保餐廳提供環保、低碳之供餐及用餐環境,減少對環境的衝擊也顧及食安,民眾可到「淨零綠生活資訊平台」查詢認證餐廳。 4.減少浪費 惜食是綠飲食很重要的環節,依據聯合國「2024年食物浪費指數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浪費食物達10.5億噸,食物浪費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總年度8~10%,民眾若是能惜食,不僅能避免糧食浪費,也能減少無謂的溫室氣體排放。 5.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 過去因擔心共用餐具造成疾病傳染,推行公筷母匙和免洗餐具,讓「免洗餐具」成為衛生飲食的象徵。近幾十年來生活型態改變,國人外食頻率增加,為追求快速方便,一次性餐具使用量大增,巨量垃圾已造成環境負擔。隨身攜帶餐具除了響應環保之外,許多店家也提供自備容器相關折扣,亦有連鎖餐飲業者響應,提供民眾容器租借,大大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吳玲怡強調,「綠飲食」是一種個人健康的飲食及生活方式,也是一份對地球的責任,讓我們一起成為保護地球的食踐者。 美味綠食譜–涼拌紅藜毛豆(2人份) 照片來源:吳玲怡營養師提供 1.食材:紅藜30公克、毛豆100公克、鹽1.5克、香油(或橄欖油)5克 2.步驟 紅藜洗淨後加水以電鍋蒸熟。(紅藜與水比例1:1.2) 將毛豆放入滾水煮5分鐘撈起。 將煮熟之紅藜與毛豆混和,拌入鹽與香油即完成。(拌入些許黑胡椒更美味) 3.營養成份 熱量(大卡):256 蛋白質(公克):18 脂肪(公克):8 醣類(公克):8 膳食纖維(公克):10.6 鈉(毫克):608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10.09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許多夏季蔬果富含礦物質及維生素,能幫助身體代謝,豐富的纖維含量,對於維持腸道及血管健康也有助益。另外,不同顏色的水果含有不同的植化素,是身體抗發炎及預防疾病的好幫手。 每天該吃多少水果呢? 根據國健署的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天應攝取至少2份水果,而每份的份量,大約是一個女性的拳頭大小,若為切塊的水果,則以飯碗的7分滿為一份的量。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傅茵指出,平均而言,每份水果的熱量約60大卡、醣類15公克;許多人誤以為水果甜度和熱量呈現正相關,其實不然,甜度高的水果,熱量不一定比較高,也不代表醣類含量較多或容易導致血糖上升。 水果乾的份量要注意 水果乾是水果脫水而製成,雖然來自天然食材,看似安全、養生的小點心,仍然要留意攝取量,經過脫水後雖然縮小了體積與重量,但提供熱量的葡萄糖、果糖仍存在其中,也就是說,即使攝取較少份量的水果乾,也已經達到一份水果的熱量了。 例如:每100公克的芒果約55大卡,同樣重量的無糖芒果乾就含有328大卡,若添加糖去蜜漬的果乾,其熱量、糖份都會再增加,另外要注意,許多水果乾產品都會額外添加色素、香料或防腐劑,如:二氧化硫、偏亞硫酸氫鈉、亞硫酸鉀等,購買前記得多注意食品成份與標示。 市售果汁不可取代水果 傅茵營養師說,在現代忙碌的社會中,許多人會以喝果汁來取代吃水果,認為不但節省削水果、切水果的時間,也能攝取到水果裡的營養。但其實,大部份瓶裝果汁都是使用濃縮果汁還原而成,濃縮果汁在製作過程中,為確保品質,會經過高溫、高壓、殺菌的過程,容易導致維生素流失,也會添加糖,且製作過程中,大多會過濾掉膳食纖維。另外,現打果汁需要注意衛生安全,應確認使用的水果是否新鮮,果汁機和器具是否有正確清洗與消毒,作業環境是否整潔,以及人員在製作過程中是否佩戴手套,藉以確保製作的果汁安全無虞。 當季在地更營養 在水果的挑選上,建議民眾選購在地、當季的水果,除了減少因國際運輸而增加的碳排放量,在地時令蔬果,從產地到餐桌,所經過的時間越短,需要使用的農藥及防腐措施越少,也較能保留住營養素。 正確清洗,去除農藥 除了營養素,營養師也提醒大家,清洗水果以清水流動沖洗10~15分鐘為佳,網路上流傳以鹽水、小蘇打、醋等清洗方式,目前並沒有任何科學能證實清洗效果較佳,甚至有可能會影響農藥分解,所以建議民眾以簡單的清水沖洗即可。 慢性病患者應注意 傅茵營養師表示,雖然水果營養豐富,部份慢性病患食用上還是要特別注意,例如慢性腎臟病人代謝鉀子的能力異常,若有高血鉀的症狀,應避免高鉀水果,像是瓜類、小番茄、芭樂、奇異果等,並定期追蹤回診,由醫療專業人員個別指導;另外提醒有在服用降血壓、降血脂藥物(如:Amlodipine, Felodipine, Lacidipine, statin類藥物)的民眾,可諮詢藥師指導以及避免食用柚子、葡萄柚等水果,避免肝臟中酵素受到干擾,而無法順利代謝藥物。 食譜示範 一、沁涼鳳梨飲 照片來源:傅茵營養師提供 食材:鳳梨30g切丁、烏龍茶包1包、氣泡水300ml(無添加糖) 步驟: 1.以150ml熱水沖泡烏龍茶包後放涼 2.於烏龍茶中加入氣泡水 3.放入冰塊,最後再放入鳳梨即完成 營養成份:熱量16.4kcal、醣類4.1g、蛋白質0.2g、脂肪0g、膳食纖維0.3g 二、水果優格碗 照片來源:傅茵營養師提供 食材:奇異果20g、芒果30g、火龍果30g、無糖優格210g 步驟: 1.將水果洗淨、切丁 2.優格裝入碗中後,放上水果丁 營養成份:熱量178.9kcal、醣類16.1g、蛋白質11.9g、脂肪7.7g、膳食纖維0.3g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7.26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大多數人都知道酗酒會增加罹癌的風險,然而近期研究指出,酒精和癌症之間的關係可能比我們想得更危險。依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在著名國際期刊《柳葉刀腫瘤學Lancet Oncology》期刊發表的研究結果,分析全球癌症病例資料,發現酒精導致的癌症佔總病例4.1%,而這種比例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巨大差異,尤其在亞洲最為顯著,東亞地區的比例高達5.7%。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任張祜銘解釋說,飲酒是否導致癌症不僅與飲酒種類和方式有關,基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亞洲人中乙醛脫氫酶基因變異的比例較高,這種基因變異的人,其飲酒後致癌風險可高達數十至數百倍。有些人誤解喝酒後會臉紅表示代謝快,其實喝酒後臉紅,很可能就是乙醛致癌物在體內累積的表現。 張祜銘進一步指出,台灣是全世界乙醛去氫酶基因變異比例最高的國家,將近一半的人(45%)擁有這個基因變異,這也意味著在台灣有飲酒習慣的人應特別注意癌症預防。 以肝癌為例,過去台灣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是B型肝炎,但是由於政府公共衛生政策的成功,台灣B型肝炎得到了有效控制,現在對於酒精導致的肝硬化或肝癌應該更加注意。他建議,有喝酒習慣的人應該定期接受身體檢查。如果在停酒期間後出現手抖、心悸、睡眠障礙(包含入睡困難、睡眠中斷、淺眠多夢)等症狀,就需要到成癮防治科就醫,醫師除了進行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也會安排身體疾病的檢查。譬如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就和消化內科合作,可以安排非侵入性肝纖維化檢查,能夠取代穿刺,準確判斷肝纖維化的程度。 張祜銘提醒,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統計資料,酒精導致的癌症中有13.9%是由於適量飲酒(即每天小於20克酒精)引起的,遠非大多數人所認為的無害。因此,國民健康署、台灣酒害防治協會和台灣酒精不耐症衞教協會發起了5月9日的「台灣無酒日」活動,呼籲國人關注酒精對健康的危害。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5.09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2024年智慧醫院院長大會於今(22)日在高雄展覽館北館會議室舉行,由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以下簡稱醫策會)與HST台灣智慧醫療創新整合平台(以下簡稱HST)及台北市電腦公會主辦,並由衛生福利部指導、高雄市政府協辦。本屆大會邀請到高雄市陳其邁市長、國家發展委員會高仙桂副主委及衛生福利部王必勝次長蒞臨。今年度延續去年朝向淨零碳排的目標,以「醫療永續 數位綠色雙軸轉型」為主題,並在高雄智慧城市展期間,邀請全國醫院院長以及智慧醫療產業之代表,針對醫療體系發展方向和國家重要政策進行焦點對談,期望透過院長大會凝聚醫療照護體系成員對於未來發展之共識。 醫療作為臺灣亮點關鍵產業,環境友善、綠色醫院及永續發展已成為全球淨零趨勢下各醫療院所的努力目標。為此,要如何將綠色科技、環保材料或設備製程與醫療照護體系緊密結合、相輔相成尤為關鍵。本屆智慧醫院院長大會會議核心將圍繞「淨零碳排」、「數位醫療」及「永續發展」如何與政府醫療政策結合,以及公部門資源如何協助醫療院所達成淨零減碳等實際面進行探討與分享,並邀請醫療機構代表分享他們的實務經驗,促進各醫院彼此交流學習,並進一步落實到創新的醫療服務與能源管理等實務操作中。 2024年智慧醫院院長大會在高雄展覽館舉行,希冀透過辦理智慧醫院院長大會,為醫療體系與相關醫療照護產業帶來新的觀點與啟發 圖片來源:醫策會 在國家政策與執行面上,高雄市羅達生副市長於大會中分享市政府如何透過數位治理與數位轉型使高雄市落實健康照護智慧化,實踐邁向淨零城市之目標,成為全球城市的典範;衛生福利部劉越萍司長也將分享政府對於醫療淨零碳排、發展智慧醫療科技等政策方向與重點,提供醫界及產業界未來的發展方向;而經濟部商業發展署也就公部門可以提供醫院的資源進行剖析,希望透過本次的分享,讓業界能掌握公部門資源的有效運用,達成協助醫院推動節能減碳之目標。 除了公部門的分享外,本次大會也特別邀請到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吳美儀副院長與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大林慈濟醫院林名男副院長,分別就該院在數位淨零理念前提下,如何規劃布局並逐步落實醫療服務創新進行經驗分享。同時,醫策會方震中執行長也在會議中就如何實踐醫療永續與品質領航雙軸發展進行進一步的探討。 在ESG的浪潮下,環境友善與綠色永續成為醫療體系發展的重要課題,醫策會希冀透過辦理智慧醫院院長大會,為醫療體系與相關醫療照護產業帶來新的觀點與啟發。醫策會及HST也將持續依循政府ESG的政策方向,提供醫界導入數位醫療建議,並透過優質的標竿案例,創造機構相互交流分享之契機,共同朝向醫療永續發展邁進。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3.22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根據國民健康署公布的健康促進統計年報資料顯示,2017至2020年成人過重及肥胖率已高達50.3%,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20年全球肥胖年報中,台灣為東亞地區肥胖盛行率第一名。肥胖會引發各種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呼吸睡眠中止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退化性關節炎等等,甚至也會提高罹患癌症風險,所以肥胖是國人應該要重視的健康問題。 WHO已定義肥胖是慢性病,造成肥胖的原因有基因、生活習慣、環境、個性、身體健康等因素,但最重要的還是與飲食最相關。 隨著生物科技的發展,手術、藥物都有協助改善肥胖的方式,但這些體重控制管理方法背後的原理,都是強制肥胖病患少吃,來達到體重下降的效果。少吃意味著攝取的營養素減少,可是人體每天都需要基本六大營養素的補充,藥物或手術介入治療只是輔助,治標不治本。 利用減重手術快速瘦身的病患,普遍都有皮鬆肉垮及產生肥胖紋的問題,這是因為強制減少食物的攝取後,身體所需的營養素也變得不足,造成肌肉量減少,皮膚的膠原蛋白流失且失去彈性,也失去正常皮膚的保水功能所引發的問題。 2017年肥胖因素醫學期刊中的一篇隨機臨床研究報告,針對高蛋白飲食與標準蛋白飲食對代謝症候群體重下降的影響報告中發現,在進行高蛋白飲食的這組病患,半年後體重平均下降了7公斤,而進行標準蛋白飲食這組病患,半年後體重平均下降5.1公斤。這些大型臨床研究告訴我們,人體攝取足夠量的蛋白質,就會造成體重下降,提高蛋白質的攝取量會使體重下降更為明顯,但每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不同,如果要以提高蛋白質攝取量的減重方式,還是需要諮詢專業醫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郭智偉分享兩位病患經驗,一位來自桃園的李先生,四年多前因大腸癌末期進行手術切除腫瘤後,再接著九個月的化療,變得極為消瘦,在2023年10月與朋友慶祝癌症重生四週年紀念,大吃大喝21天,胖了約20公斤,高血脂及糖尿病等慢性病上身。回診時談到慢性病的危害有時比癌症更可怕,李先生接受建議以提高蛋白質攝取量的方式進行體重管理,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便減少了14公斤,減掉的幾乎都是脂肪,肌肉量沒有下降反而上升1公斤。 另一位也是來自桃園的黃小姐,因為做大腸鏡時發現有癌前病變的瘜肉,切除瘜肉後發生大腸穿孔的併發症,轉介至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進行緊急手術,術後心情低落,醫師建議她嘗試進行提高蛋白質攝取量的減重方式,也是不到3個月的時間,減掉11公斤體重,減掉的也都是純脂肪,肌肉量大約上升1公斤。 郭智偉指出正確的減重方式,需要耐心及時間,而非少吃多動,過度挨餓,既容易放棄,也會復胖,應養成良好的飲食觀念及習慣,才能瘦得健康又美麗,也能夠養成不易胖的體質。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3.08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以下簡稱醫策會)辦理的國家醫療品質獎(National Healthcare Quality Award , NHQA)自1999年起,24年來始終秉持著引領臺灣醫療品質的信念,透過競賽的方式協助醫界進行全面性的醫療品質落實與提升。 本屆NHQA特別增設「傑出醫療類」,在本類競賽中獲獎團隊展現其卓越的臨床照護、先進技術與服務,及「ESG特別獎」,激勵醫療機構朝向永續經營的方向邁進。醫策會26日於公務人力發展學院福華國際文教會館舉辦「第24屆NHQA國家醫療品質獎」頒獎典禮,得獎團隊在競賽中的卓越表現成為國內標竿。醫界在面對外在環境的挑戰下,仍堅守崗位,持續致力於醫療品質提升及發展,展現出健康體系的韌性,使臺灣醫療體系成為世界典範。 第24屆NHQA國家醫療品質獎頒獎典禮於公務公務人力發展學院福華國際文教會館登場 圖片來源:醫策會 提供醫療機構標竿學習平台,持續追求卓越品質 醫策會NHQA國家醫品質獎擁有多元的競賽種類,每年有逾100家機構、600組團隊報名,24年來累積參賽團隊約7300組,是國內最具權威且最專業的醫療品質領導品牌,提供醫療機構一個可相互分享與標竿學習的平台,透過競賽及評比營造品質提升之文化、優化臨床醫療照護實務、提升醫療工作效率及保障就醫環境安全等。本屆共有361個團隊在各類競賽組別中獲得國家級榮耀的肯定,「特優機構獎」為鼓勵醫療機構多元均衡發展各項品質改善活動,獲獎機構為本年度表現績優者,共分為醫學中心組、區域醫院組及地區醫院組,分別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及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獲得。 選拔優秀智慧創新產品,落地應用引領醫療照護新時代 隨著科技技術的發展與創新,近年發展出許多特色智慧醫療產品,醫策會因應國家發展數位轉型策略,透過NHQA競賽選拔出優秀、值得推廣的創新智慧醫療照護或整體解決方案,使照護流程整合有效落地應用,進而引領醫療照護進入全新的服務模式。本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臺中榮民總醫院及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委託臺北醫學大學興建經營)獲頒「智慧醫院全機構標章」,以品質管理為基礎,從臨床照護、行政管理或教學研究等各面向導入資訊科技,以提升整體醫療作業效率、降低潛在風險,如:電子病歷系統、影像判讀,應用人工智慧及大數據進行分析、發展遠距醫療等亮眼成果,因此脫穎而出。智慧醫療類產業應用組則由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榮獲「銀獎」、太暘科技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及倍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榮獲「銅獎」。 衛生福利部薛瑞元部長在典禮致詞提到:「這20幾年來臺灣的醫療品質提升了很多,疫情時醫界的表現也給予了國人許多信心,外界對於臺灣醫療界保持正面的態度,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第一線醫療人員帶給民眾許多的感動。」醫策會張上淳董事長在發言中感謝各醫療機構為了醫療品質與病人安全不斷地努力,除了第一線醫護同仁外,院內像是品管中心等各個單位也都為提升品質付出了許多的心力。同時也感謝所有為NHQA付出的評審委員,本屆也特別延續前一年度頒發「品質耆碩獎」予資深評審委員。 蔡英文總統於今(113)年元旦演說中提出繼續強化健康體系的韌性之目標,醫策會持續遵循國家政策方向,提升醫療品質、打造更具有韌性的醫療系統,NHQA國家醫療品質獎亦將與醫界典範攜手,再創臺灣醫療的巔峰榮耀。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2.27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臺北市近年在衛生局、聯合醫院及民間單位的共同努力下,自2018年起愛滋新增感染人數逐年下降,已連續5年平均降幅高達20%以上。在疾病管制署公布國際愛滋防治策略目標95-95-95方面,臺北市最新統計數據2022年度為90-97-95,其中第2個95已發現的感染者服藥率高出全國2個百分比!為能深耕愛滋防治觀念,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今年與劇團合作辦理愛滋防治校園巡迴舞台劇宣導活動,深入國中及高中校園辦理27場舞台劇演出,以活潑有趣的戲劇表演方式傳遞愛滋防治觀念,嘉惠約8,500名師生,滿意度評分高達9.18分(滿分10分),獲得學生熱烈迴響。 愛滋防治一直是臺北市關注且重視的議題,為遏止疾病蔓延,臺北市積極配合疾病管制署政策投入愛滋防治工作,訂定減少社會歧視、降低新增感染、完善個案照護的防治策略,持續有效的控制疫情。愛滋新增感染人數自2018年起逐年下降,已連續5年平均降幅高達20%以上,防治成效斐然。 臺北市目前持續依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訂定2030年「95-95-95」的目標執行愛滋防治策略。依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統計,全國2022年成效為「90-95-95」。「95-95-95」第1個指標即95%知道自己感染,臺北市藉由積極開發多元愛滋篩檢管道引導民眾接受篩檢,期望能讓未確診的感染者藉由篩檢獲知病況,及早進入醫療體系,目前已達到90%;第2個指標為95%感染者有服藥,由專業個案管理師協助愛滋感染者進入醫療體系,已達到97%,高出全國2個百分比;第3個指標則是95%服藥者病毒量受到控制,藉由提供一天一顆藥的簡易服藥模式,使感染者有效抑制體內病毒量,目前已達到95%。 為能提升第1個95指標,本市提供多元的愛滋篩檢管道,其中包含推廣愛滋快速自我篩檢試劑及各項匿名篩檢活動,鼓勵有性行為的朋友至少進行1次愛滋篩檢,利用本市提供具隱私性的篩檢管道得知自己的健康狀態,維護自身健康。 除此之外,為深耕愛滋防治觀念並響應12月1日世界愛滋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於2020年、2021年及今年皆配合世界愛滋日,邀請專業劇團,進入臺北市國中及高中(職)校園辦理愛滋防治巡迴舞台劇宣導活動,今年預計演出27場,嘉惠約8,500名師生,統計至11月10日已演出21場,愛滋防治知識部分演出前測驗平均分數為6.19分(滿分10分),演出後測驗平均分數為8.82分(滿分10分),分數成長率達42.49%,學生滿意度達9.18分(滿分10分),成效良好。 昆明防治中心王建淳副主任說, 除了學習愛滋防治知識,臺北市亦非常重視對於愛滋感染者之態度及預防感染行為等議題,我們在學生填答問卷中的態度部分「若發現周遭有朋友感染愛滋,我可以自然地與他相處」,行為部分「未來若發生性行為,我會使用或說服對方使用保險套」、「未來若得知親友對愛滋病防治觀念誤解,我願意主動分享今日所學知識」等皆可看見顯著提升,顯見正確傳遞疾病相關知識,影響學子對於疾病預防及關懷之態度。 昆明防治中心於12月1日世界愛滋日在臺北市政府1樓中庭辦理臺北市愛滋防治校園巡迴舞台劇成果發表記者會,由校園巡迴演出之斑馬人演劇團現場精華版演出,邀請熱情響應巡演活動學校出席頒發感謝狀,更邀請參與校園巡迴演出問卷填答及臺北市愛滋防治學生網路有獎徵答活動獲獎同學現場領獎,感謝學校重視愛滋防治議題,並給予參與愛滋防治活動同學鼓勵。 若您有任何性病、愛滋病相關疑問,或想諮詢愛滋在家快速自我篩檢試劑及各項匿名篩檢活動相關問題,歡迎您撥打臺北市性病愛滋諮詢專線02-23703738,或至Facebook「愛在昆明」粉絲專頁詢問。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12.01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一位63歲女士於今年7月間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除了有咳嗽、流鼻水症狀以外,同時還伴有雙眼難以張開。在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後,上呼吸道症狀有逐漸改善,但雙側眼瞼痙攣的情形卻愈來愈嚴重,她因看不到路,步態又不穩而時常跌倒受傷。後續幾個月,痙攣情形甚至影響到頭頸部的其它肌肉,造成臉部歪斜、不自主咬牙、斜頸及頭部顫抖。 至神經內科求診後,開立口服抗痙攣藥、肌肉鬆弛劑、抗癲癇藥、乙醯膽鹼拮抗劑,但症狀並未改善,且愈發嚴重,連講話都變得結巴不流暢,認知功能和反應也變得遲鈍。神經內科醫師臨床診斷為疑似和新冠病毒相關的肌張力不全症及神經退化。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只發現一些非特異性的白質小點,腦波為正常,腦脊髓液中只有蛋白含量稍高而無其他異常,免疫系統的檢查在血清中發現了一種罕見的GAD65抗體,惡性腫瘤和血管發炎的篩檢均為陰性。 醫師給予類固醇治療,並輔以數次肉毒桿菌的注射後,半年間,其眼瞼和面部痙攣、斜頸顫抖、講話、步態,和認知功能都慢慢進步,生活功能也逐漸恢復正常。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珮昀指出,肌張力不全症是一種動作障礙疾病,當肌肉持續或陣發的收縮,而造成姿勢扭轉疼痛甚至合併顫抖,碰觸痙攣處會使症狀減輕,時常會因為自主的動作而引發或加重,甚至伴隨著一連串相鄰肌肉的連帶影響。根據影響到的肌肉範圍,可分為局部型、節段型、全身型。依照發病年齡的不同、病程演變的狀態,以及是否伴隨有其他神經學異常的特徵,輔以血液、尿液、腦脊髓液、神經影像(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電氣生理檢查,和基因檢測,會有不同的鑑別診斷。 陳珮昀表示,肌張力不全症的病因分為原發性和次發性,原發性是和體質遺傳相關,例如某些神經退化疾病,有些則找不到原因,而次發性的病因有:腦傷、代謝性疾病、缺氧、發炎、感染、中風、毒物藥物、腫瘤、心因性的原因等。治療的部分若能找到次發性病因,通常治療根本病因有機會改善或痊癒,而原發性的肌張力不全症,會先以口服藥物治療來減輕症狀,常用的藥物有:多巴胺、肌肉鬆弛劑、抗痙攣藥、抗癲癇藥、乙醯膽鹼拮抗劑等,若效果不佳可考慮肉毒桿菌注射,甚至可評估使用深腦刺激術植入腦內晶片的手術方式來減輕症狀,以改善生活品質。 後疫情時代來臨,許多長新冠後遺症的患者也苦於症狀不知何時可改善,病毒變異十分快速,何時會有下一波疫情並無法預料,陳珮昀建議民眾平時就要做好個人衛生習慣,注重營養、運動、睡眠、增加個體免疫力,保持愉快的心情,才能過著健康的防疫新生活。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10.13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根據過去的文獻,思覺失調症患者的預期壽命明顯低於一般人群,平均壽命較一般人群少10~15年。在這些患者中,較低的預期壽命可以歸因於更高的身體疾病發生率。為了減少上述預期壽命差距,需要加強思覺失調症患者的身體疾病診斷和治療。其中,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癌症診斷率、癌症篩檢及治療為先前研究的重要議題。 一項由臺北巿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跨院合作進行的研究發現,顯示思覺失調症的癌症風險不容忽視,宜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這一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發表,提供實證資料與國際學術界對話。 研究團隊採用全國健保研究資料庫,總共納入107,489位於2000年至2019年之間被診斷出患有思覺失調症的患者。進一步,透過台灣癌症登記檔及全國死亡檔之大數據資料,追蹤觀察了癌症發生率和死亡率的資料。研究團隊共識別出了3,881例初發癌症病例和2,288例癌症死亡病例。研究結果顯示,在患有思覺失調症的族群中,與一般人口群相比,整體癌症發生率稍微較低,然而癌症死亡率卻較高。此外,研究團隊還計算了癌症死亡率和癌症發生率之比值,此一算法可以讓我們知道在相同的癌症診斷數量下,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癌症死亡數量卻比較高,且在各種癌症種類均有類似發現。 第一作者鄭楚玄住院總醫師指出,這一發現顯示了患有思覺失調症的人群在診斷癌症之後,死亡率卻比一般人群高。可能原因為思覺失調症患者較晚被診斷出癌症,導致癌症診斷時已相對晚期,抑或是在診斷之後未能接受適當之癌症治療,而導致死亡率較一般人群高。本研究另外針對台灣四癌篩檢中的大腸癌、口腔癌、子宮頸癌、乳癌進行分析,顯示此四種癌症在思覺失調症及一般人群中診斷後死亡率的差距大,推測可能顯示思覺失調症患者接受癌症篩檢率較低。未來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以深入探討思覺失調症患者診斷後死亡率較高的潛在原因,以及可能存在的癌症篩檢資源使用不均之現象。 通訊作者郭千哲醫師表示,這項研究顯示了全國大數據資料在健康研究中的重要性,為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癌症預防與治療提供了寶貴的參考。研究結果也突顯精神病患在健康醫療體系存在相關潛在的問題,需要社會各領域持續關注和改進,例如強化精神病患之癌症篩檢。 ※跨院研究團隊合作:包括聯醫松德鄭楚玄醫師,郭千哲教授,陳文瑩主任,張祜銘主任,潘俊宏主任等,北醫團隊蔡尚穎教授,及馬偕醫院陳喬琪教授等。 ※研究經費來源: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以及台北巿政府衛生局統籌款研究計劃,謹此誌謝。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10.05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您喝酒會臉紅嗎?還是您有看過周遭朋友酒後臉部漲紅?根據研究,酒精進入體內由先代謝成乙醛,再由分解成乙酸,最終變成水和二氧化碳排出體外。喝酒臉紅表示酒後體內短時間累積乙醛,而乙醛未能順利分解的表現。這個乙醛的快速累積也會帶來頭痛、心悸、噁心/嘔吐等症狀。 酒後容易乙醛堆積,一個常見的原因是天生的基因變異,令代謝乙醛的酵素(乙醛脫氫酶2)功能缺陷,導致飲酒後乙醛無法正常被分解,讓臉部漲紅。這些天生的基因變異中,有一個常被研究的基因位點,稱為rs671;rs671在國內外許多學者的研究中,證實和酒後臉紅有密切相關。這個rs671的基因變異,或稱酒精不耐症體質,常見於東南亞國家,臺灣比率居全球之冠,高於鄰近的日本和韓國。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和國家衛生研究院以及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合作研究中,檢測147名酒癮個案和114名健康受試者體內的rs671基因變異,並且分析血液中一個反應腦神經損傷的分子(NFL,中文譯為神經絲輕鏈)的濃度。研究發現,酒癮患者體內的NFL濃度高於健康受試者,而具有rs671基因變異者,也就具有酒精不耐症體質者,具有更高的NFL,肝功能異常也比較嚴重。所幸經過兩週的酒精解毒治療(或說戒斷治療),NFL在體內有逐漸下降,至於停酒多久才能回復正常,目前研究上無法得知。 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黃名琪說,這個研究結果揭示了酒精對大腦的傷害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為嚴重;而喝酒會臉紅的人,可能意味著他們的更容易受到酒精帶來的腦神經損害更為嚴重。所以,不要再陷入錯誤迷思,誤以為酒後臉紅是肝好心臟強了。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聯合國已經將乙醛列為一級致癌物(其他的一級致癌物如空氣中的PM2.5),也證實飲酒會增加癌症的風險。因此,國人若具有酒精不耐症體質,表示在酒後乙醛不容易代謝而累積在體內造成臉紅者,在飲下杯中物之前,應當慎思再三。 ※研究成果發表於歐洲精神醫學與臨床神經科學期刊, 2023年6月14,DOI: 10.1007/s00406-023-01635-5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9.14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由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以下簡稱醫策會)台灣智慧醫療創新整合平台(以下簡稱HST平台)所主辦的「智慧醫院院長大會」,至今已邁入第6年,本(112)年度大會於今(24)日舉行,共有逾百位醫院正副院長參與,並聚焦「醫療機構推動淨零排放政策」與「次世代醫療資訊系統升級」兩大議題的推展進行交流。 大會邀請到國家發展委員會高仙桂副主委與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王必勝次長致詞,高仙桂副主委表示:「台灣將透過四大策略及兩大基礎,來實現2050淨零排放目標,很高興醫界在衛福部的指導下開始推動綠色轉型,也期待能將臺灣的成功經驗與資通訊科技應用成果輸出國際。」衛福部王必勝次長也指出:「要接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建立永續發展的醫療照護將是臺灣各醫療院所未來的發展重點,在綠色轉型的過程中,數位醫療將是重要關鍵,未來亦將輔導醫院建構碳盤查及能源管理能力。」本屆大會邀請在智能科技應用與碳排減量推廣有成的高雄市立小港醫院洪志興副院長及長庚醫療體系程文俊主任委員分享推動綠色轉型的實務做法。 除了推動淨零排放政策外,衛福部也在大會中公布次世代數位醫療平台的發展願景,透過資料交換標準化的整合性方案,達到資訊互通與累積醫療大數據的目的,同時也將大幅推進智慧醫療發展,實現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服務完整性,具體回應去(111)年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Bio Taiwan Committee, BTC)提出「加速醫療資訊系統革新」的建言。 大會有超過百位醫院正副院長及逾50位創新科技產業與學協公會高層參與 圖片來源:醫策會 醫策會王拔群執行長指出,醫院永續發展的各項規劃中,以團隊資源管理與照護團隊的職場復原力(resilience)為首要,醫策會也將和衛福部協力推動以價值為基礎的整合照護。他表示:「透過醫策會各項品質認證(包含疾病照護、美容醫學與健康檢查品質認證),以及強化醫院環境安全與災害應變能力,建構數位轉型的照護模式,將引領臺灣醫療服務永續發展。」 醫策會林啓禎董事長也在致詞中提到,智慧醫院院長大會是邀請全國醫院院長共同參與的年度策略會議,聯合了醫、產、官、學、研各界高層進行對談,今年更結合了醫策會的醫療品質領航營活動,擴大邀請醫院高層,有超過百位醫院正副院長及逾50位創新科技產業、學協公會等高層參與,成為國內最大規模的醫產跨界高峰會議。他表示:「智慧醫院院長大會不僅僅是一日的活動,後續亦將透過醫策會HST平台,進行『政策面』和『實務面』資訊及資源的整合與傳遞,和衛福部共同推進醫療機構的綠色與數位轉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3.24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腸癌發生人數已連續15年位居第1位,依據國民健康署109年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7歲,相較108年延後了1歲。 根據癌症篩檢資料庫資料顯示,近期因疫情稍緩,111年大腸癌篩檢量較110年增加13.3萬人(增加12.4%),但仍未恢復疫情前(108年)的篩檢量;其中,111年男性篩檢人數49.2萬人,女性70.1萬人,男性篩檢人數相較女性少,而根據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男性大腸癌的發生率則比女性高出1.5倍。因此鼓勵男性應定期篩檢,並特別留意身體狀況,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癌症不會因為疫情的關係而減緩發生,為了「腸」保健康,民眾應積極接受癌症篩檢,只要兩步驟即可揪出潛「腸」危機,第一步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第二步當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現異常時,請儘速接受大腸鏡檢查,以便及早揪出潛藏在大腸的息肉及癌症。 第一步:定期糞便潛血檢查 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 有鑑於大腸癌的發生有近9成(88%)為50歲以上的族群,國民健康署提供年滿50歲至未滿75歲之民眾,補助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科學實證研究顯示,定期接受篩檢,可減少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及有效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糞便潛血檢查沒有侵入性,且檢查前不必限制飲食,只要照著8步驟,在家就可輕鬆定期篩檢! 持健保卡至健保特約醫療院所領取採便管。 在採便管外的標籤寫下姓名、採便日期與時間。 旋轉管蓋後,將採便棒向上拔開。裡面的水勿倒掉。 在坐式馬桶內斜鋪衛生紙,避免糞便掉入水中不易採集。 坐上馬桶解便。(也可在報紙上解便後取得檢驗樣本) 在整條糞便上以輕劃方式重複來回刮取適量的檢體。 將沾有檢體的採便管插回管內並用力蓋上。 送回醫療院所,回家等待檢驗報告。 第二步:篩檢結果異常 6個月內儘速做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篩檢為陽性的民眾,經由大腸鏡檢查後,發現平均每2人中1人有息肉、每20人中有1人罹患大腸癌!我國實證資料顯示,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若超過6個月不做大腸鏡檢查,罹癌風險會增加30%;而超過一年以上才做大腸鏡檢查,罹患晚期大腸癌的風險則增加2.8倍。國民健康署提醒,篩檢結果異常時,請儘速至醫療院所安排大腸鏡檢查,如檢查發現息肉,可同時進行切除,就可以儘早阻斷癌前病變的發展,避免惡化為大腸癌。 足量蔬果與規律運動 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大腸癌的風險因子包含肥胖、缺乏運動、抽菸以及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等。國際癌症研究總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的紅肉(豬肉、羊肉、牛肉),則會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另,世界衛生組織指出,21%~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新春連續假期期間,與親友聚餐多攝取蔬菜水果,減少紅肉及加工肉(煙燻、鹽漬或亞硝酸鹽加工),另外不妨安排一同出遊「走」春,每日一萬步,健康「腸」保固。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1.12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超高齡的浪潮即將到來,老化使身心功能衰退是一個重要課題,若到達失能階段,則更需要依賴家庭成員或主要照顧者的照顧,甚至造成家庭嚴重負擔。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數據指出,109年國人健康餘命與平均餘命差距約8年,即平均需仰賴家人或主要照顧者照顧8年。然而,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身心功能可以透過適當的介入策略而維持或回復,進而預防及延緩失能的發生,並明確點出「認知、行動、營養、視力、聽力及憂鬱(情緒)」是維持生活品質者不可或缺之六項能力。 為因應疫情並提高功能評估的可近性,國民健康署依據WHO指引,於今(111)年發展六項能力的線上評估工具,民眾可加入「國健署 長者量六力」LINE官方帳號好友(LINE ID搜尋「@hpaicope」),在家中即可評估長輩有無衰退徵兆,後續可採取LINE@中之健康資訊或搜尋社區據點課程或活動,及早獲得生活照顧上的改善。 長者整合式照護 22縣市共同守護 為能推動長者功能評估,國民健康署於全國推動「預防及延緩失能之長者功能評估知能提升試辦計畫」,運用各式宣導管道並與社區據點合作,教導民眾如何使用自評工具進行自我健康管理,並招募醫療院所加入試辦計畫,針對自我評估異常、多重慢性疾病或高齡75歲以上的衰弱高風險長輩,提供更深入之功能評估。亦透過整合社區內運動、營養等各類據點與資源,提供居民整合性的照護。 111年為因應疫情及提升功能評估的可近性及便利性,國民健康署建置「長者量六力」LINE官方帳號,目前好友人數計約7萬名,並透過約450個社區合作點推廣自評工具,總計近20萬人次完成自評,其中約9.4萬人次(佔47%)有1項以上功能異常,評估結果以行動及認知異常較多,分別占27%及20%;醫療院所提供之專業功能評估服務,已服務約8萬人,其中1.3萬人(佔16%)為至少1項功能異常者,評估結果以行動及認知異常較多,分別占總評估人數之8.9%及4.2%。 長輩定期自我評估 需要家屬與主要照顧者共同支持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至少每六個月,利用長者量六力線上工具進行自我檢測,早期發現異常,及早介入處理,是預防及延緩長輩失能的關鍵行動,若長輩有多重慢性疾病或高齡75歲以上,家屬可協助至專業功能評估單位,由醫事人員深入評估六大能力,並安排整合式的照護計畫。若家屬及主要照顧者能共同關心長輩健康,協助自評、陪伴就醫,並鼓勵參與社區活動,更能發揮預防及延緩失能的最大效益。 「國健署 長者量六力」LINE官方帳號:請透過LINE ID搜尋「@hpaicope」或掃描下方QR code,加入好友並註冊後,即可進行自我檢測。簡介及操作影片請至健康署健康九九+觀看,連結網址: 1.加入長者量六力 讓健康不退流行:https://health99.hpa.gov.tw/material/7518 2.長者量六力LINE@操作教學:https://health99.hpa.gov.tw/material/7519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2.27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與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以下簡稱醫策會)今(10)日舉辦「感染管制與抗生素管理卓越計畫成果發表暨頒獎典禮」,表揚並授證予執行成效優質且通過「感染管制與抗生素管理卓越中心(IPCAS CoE)」認證醫院。典禮邀請到疾病管制署周署長志浩、計畫主持人張副校長上淳與醫策會洪副執行長聖惠蒞臨並頒獎,也對於獲獎之醫療院所面對COVID-19疫情衝擊,仍持續精進院內感染管制與抗生素管理,以降低感染與抗生素抗藥性帶來的危機,提升病人照護品質,保障病人安全的成果表達肯定。 「感染管制與抗生素管理卓越計畫」由醫策會以多面向整合性策略與品管手法,並參考國際感染管制與抗生素管理相關文件,導入具實證基礎之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管制與抗生素管理措施,制定「領導、當責、行動、監測、改善及教育」6大核心要素,發展成為醫院內部優化之標準作業流程,並以認證標準檢視成果。首次由4家標竿機構領銜:包括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及高雄榮民總醫院,4家醫學中心自願擔任主責醫院,做為標竿帶領21家聯盟醫院及19家聯盟診所執行,為國內首度透過醫療群組院所合作模式運行。 在110年至111年期間,4家主責醫院積極通過「感染管制與抗生素管理卓越中心(IPCAS CoE)」認證,並展現其輔導及引領能力,透過指標監測、訓練課程、交流會議、輔導及訪視等方法,協助各層級醫院相互觀摩學習、經驗與資源共享,共同提升醫療院所之照護品質。 因應新興傳染病防疫與應變,持續優化感染管制品質(如: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等醫病安全措施等)、落實感染管制,可防範院內傳染病疫情發生。此外,因抗生素新藥進展有限,而全球抗藥菌日益增加,不僅增加病人死亡率、延長住院天數更增加醫療支出與民眾負擔。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指出,如果沒有採取行動控制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在2017至2050年期間,全球可能造成100萬億美元的產值損失;依據英國知名經濟學家Jim O'Neill推估,若抗藥性危機延續至2050年,全球每年將造成1,000萬人死亡。因此,感染管制與抗生素管理刻不容緩。 鑑於此,本次典禮現場亦邀請得獎醫院分享執行經驗及成果,期待透過成果發表暨頒獎典禮,鼓勵醫療院所持續優化感染管制與抗生素管理,將正確使用抗生素與落實感染管制措施觀念向基層醫療診所與民眾扎根,提供民眾更優質的醫療照護。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2.10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依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和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08年有2,833人罹患食道癌、110年有2,030人死於食道癌;其中9成以上罹癌患者為男性,好發於50~70歲,為男性中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第6位、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 揪出食道致癌因子 保持警覺有效防癌 目前已知食道癌致癌因子,包括:抽菸、飲酒、嚼檳榔、含亞硝胺食物(如醃漬、煙燻食物)、過熱的飲食溫度、食道曾受腐蝕傷害、吞嚥功能疾病、胃食道逆流、肥胖及口腔衛生不良等,建議民眾把握以下3要點,提早預防以遠離食道癌。 1.避免過燙的食物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當覺得食物燙口時,有可能達到傷害食道的溫度,請民眾將食物送進口中時,務必注意溫度是否過燙,或是儘量待食物稍微溫涼後再食用。 2.減少含亞硝胺食物,及時戒除菸、酒、檳榔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指出,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等食物,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減少食用此類含亞硝胺食物,有助「離」癌遠一點。 另外,抽菸、飲酒及嚼檳榔是多種癌症的共通危險因子,呼籲有接觸菸檳酒習慣的民眾儘速戒除,以避免癌症找上門。 3.有異狀速就醫 食道癌的症狀除了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外,也可能導致食物逆流、火燒心、聲音沙啞、胸後痛、體重減輕、上腹痛及久咳等情形,而食道癌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因此平時就需留意自身的不適感,切勿輕忽,如出現上述症狀時,務必提高警覺,及時就醫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期。 食道癌目前沒有實證有效之篩檢工具,因此落實健康生活並遠離致癌因子及規律運動,將是必要的防癌步驟,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戒除菸、酒及檳榔,減少食用加工、燒烤及避免過燙食物,避免對食道造成傷害或負擔才能降低罹癌風險;民眾平時需多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時,請務必提高警覺,及時就醫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0.17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東方人的髮色屬於黑髮,想要變換髮色呈冷灰、粉紅、乾燥玫瑰等顏色,就必須要藉由脫色、脫染劑(俗稱漂髮)先淡化頭髮中的黑色素,再輔以染髮劑來顯現出色彩。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署)提醒您,頭皮是毛囊最多、最密集的部位,使用脫色、脫染劑要小心留意,不當使用則可能出現如紅斑、搔癢等症狀。 食藥署表示,脫色、脫染劑一般多有兩劑,第一劑為鹼劑,有些產品會添加過硫酸銨(Ammonium persulfate)、過硫酸鉀(Potassium persulfate)、過硫酸鈉(Sodium persulfate)等成份,利用氧化還原的反應熱強化效果;第二劑則為含過氧化氫的水溶液,使用時將兩劑混和,可淡化毛髮中的黑色素氧化分解使毛髮顏色變淡。而使用脫色、脫染劑時記得要戴手套。塗抹時要避免脫色脫染劑接觸臉部或頸部,若不慎接觸時,應立即沖洗;也要避免塗抹及沖洗時接觸眼睛,若不慎接觸時,應立即以大量清水沖洗,並迅速就醫。使用後若皮膚有任何異常現象,應迅速就醫。 脫色、脫染劑屬於特定用途化粧品管理,購買及使用前可以先上食藥署建置的西藥、醫療器材及化粧品許可證系統(網址:http://info.fda.gov.tw/MLMS/H0001.aspx)查詢是否經過衛生福利部核准,使用脫色、脫染劑前應請詳閱說明書,並依據使用方法正確使用;也不要將脫色、脫染劑使用於頭髮以外的毛髮,如眉毛、睫毛等;此外,剛修臉或剃臉後,也應避免使用,如屬於敏感性皮膚者,建議使用前諮詢皮膚科醫師;於脫色、脫染後一星期前後,不建議進行燙髮。 食藥署提醒您只要過去曾因為使用脫色、脫染劑,引發過敏反應或身體不適等症狀;或頭皮、頸、臉部有腫脹、受傷、過敏、發炎狀態、皮膚疾病或身體有特殊情況(如患病、病後恢復、生理期及懷孕期間等);腎臟疾患或血液疾病之患者,都應避免使用脫色、脫染劑。而脫色、脫染劑未使用時,要存放時應放置於孩童無法接觸的地方,也要避免存放於高溫及日光直射的場所。 最後,消費者若發現有不良品或使用時發生不良反應,可通報食藥署建置的「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網址:http://qms.fda.gov.tw/tcbw/,通報專線:(02)2521-5027。為增加消費者對化粧品安全使用的認知,食藥署特別成立「TFDA化粧品安全使用」粉絲團,更多化粧品安全選用資訊請上http://www.facebook.com/tfdacos查詢。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8.04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為維護民眾佳節期間吃得安心,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啟動「110年中秋複合式專案」,聯合地方政府衛生局執行「月餅及其餡料製造業稽查」及「中秋應景食品抽驗」等兩項稽查專案,於源頭製造端及市場販售端加強查驗,全面把關秋節食品! 首先,針對中秋佳節國人常購買作為送禮或與家人共同享用之月餅,食藥署將聯合地方政府衛生局,針對月餅及其餡料製造業之作業環境、製造過程、人員衛生及產品標示等進行稽查,並抽驗其月餅或餡料,檢驗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下稱食安法)相關規定。另於量販店、賣場、超市、傳統市場等各類販售通路,加強抽驗蛋黃、生鮮蔬果、禽畜水產品、豆製品及醬料等中秋應景食品,檢驗各項衛生標準、食品添加物、農藥及動物用藥殘留等項目,保障民眾在佳節期間的食品衛生安全。 食藥署呼籲食品業者應落實自主管理,遵守食安法相關規定,並響應政府防疫政策,以兼顧防疫與民眾食用安全。此外,提醒民眾歡樂過節之餘,記得不要吃太多而造成身體負擔;購買之月餅及食材也要妥善保存,隨時注意新鮮度並於保存期限內儘早吃完,這樣才能開心享受佳節美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8.03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衛生福利部於30日舉辦「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及團體秋節產品聯合推廣活動」線上記者會,總統蔡英文、衛福部部長陳時中透過線上相挺,齊聲邀請社會各界共同響應這次「無接觸送禮兼作公益」的活動。熱血主播徐展元、輪椅舞國手黃薏蓉,與衛福部次長李麗芬,更一同用開球儀式為線上展售會揭開序幕,用最熱血的態度,齊力推薦最優質的商品,精彩內容通通都在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粉絲頁。 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及團體募款狀況不如往年,衛福部特別設計環保的電子書,並首度於官網推出「暖心送好禮活動」,透過「一指訂購」讓民眾「無接觸,送好禮,送到心坎裡」。總統蔡英文現聲表示,請大家上網搜尋815179,就能找到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及團體優質的中秋產品,每一樣都是送禮的好選擇,呼籲大家將愛心化為實質幫助,也將滿滿的祝福傳遞給親朋好友,過個最有意義的中秋佳節。 這麼多元優質的中秋好禮如何選擇呢?衛福部社家署貼心推出line@機器人客服,透過一對一的問答服務,讓民眾快速瞄準心儀的好禮,一指下單不手軟,將最用心的中秋祝福散播出去,讓後疫情時代的中秋節不僅圓滿,更充滿溫暖。 最多元的選擇,更便利的購買方式,就是要讓你「一指」買好買滿,相關活動資訊都將陸續公布於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sfaa.gov.tw),歡迎大家加入持續追蹤,或可上活動官網(www.815179.com.tw)了解更多,誠摯邀請您送禮兼做公益,用最實際的購買力給予身心障礙朋友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8.02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肺癌是全世界發生率最高的癌症,也是全球癌症死因第一位。在台灣,肺癌是107年發生率第二高的癌症,僅次於大腸癌。而肺癌標準化死亡率雖已連續9年下降,肺癌仍高居台灣癌症死因首位,109年共9,629人死於肺癌,占了所有癌症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19.2%)。 每年8月1日是「世界肺癌日」,在全球對抗新冠肺炎(COVID-19)之際,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民眾顧肺4招「戒菸、防護、篩檢、警訊」,呼籲共同降低肺癌發生及COVID-19隱形威脅。 第1招 戒菸 「吸菸」是造成肺癌最大的危險因子,佔70~80%,而二手菸暴露也會增加肺癌的發生風險,與吸菸者同住,得到肺癌的機會比一般民眾高出20%到30%,這也是許多不吸菸女性罹患肺癌的主因之一。另外,吸菸者若感染COVID-19,發展成重症的風險更大,也更容易死亡。因此,戒菸是刻不容緩的行動。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可以撥打免費戒菸服務專線0800-63-63-63尋求專業諮詢,或是參考戒菸教戰手冊(https://reurl.cc/MAz58p),全國也有近4000家戒菸服務合約機構(https://reurl.cc/ogY2rj),提供專業戒菸治療服務。 第2招 防護 根據國內數據顯示,罹患肺腺癌的女性有九成是不吸菸的。因此,除了避免吸菸與二手菸害外,同時要減少廚房油煙、遠離空氣污染或廢氣多的地方。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拒吸二手菸;烹煮時應開啟排油煙機,並多選擇水煮、清蒸方式烹煮食物;外出戴口罩,回家後,記得用肥皂洗手、清潔鼻腔,並適當關閉門窗,以減少細懸浮微粒(PM 2.5)的暴露;隨時注意空氣品質監測網訊息(https://airtw.epa.gov.tw),空品狀況不佳時,避免戶外活動,或改變運動型態、避開交通高峰時段及路段;生活作息規律,適當運動,維持身體健康狀態。 第3招 篩檢 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掃描(以下稱LDCT)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但目前國際實證證據僅有對「重度吸菸族群」(抽菸史超過30包年、戒菸小於15年),可以降低2成死亡;而衛生福利部補助台灣肺癌學會「以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台灣不吸菸肺癌高危險群之研究」初步研究結果,支持針對具肺癌家族史者進行LDCT肺癌篩檢。有關LDCT肺癌篩檢之建議族群及相關風險等資訊,可進一步參考本署「我該不該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手冊及影片(【手冊】https://reurl.cc/O0m3KD、【影片】https://reurl.cc/Ak3mZK)。 第4招 警訊 瞭解肺部的「警訊」有助提高自我警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肺癌和新冠肺炎雖然都有咳嗽、喘不過氣、衰弱疲倦等症狀,但新冠肺炎個案之上開症狀,通常是急性發作,且多伴隨著發燒、肌肉疼痛、味覺及嗅覺喪失;而肺癌通常是持續性或原因不明的咳嗽、喘不過氣;疲倦衰弱現象通常持續超過4週,且多伴隨著咳血(痰中帶血)、胸痛、體重減輕、食欲不振等現象。其他肺癌警訊尚包括:持續或反覆性的胸部感染、肩背疼痛、聲音沙啞或呼吸出現喘鳴聲等。以上症狀也有可能不是肺癌或新冠肺炎引起的,若有相關症狀,建議做好防護措施,儘早尋求醫師諮詢與評估,以免耽誤病情。 在COVID-19疫情下,確診為新冠肺炎的癌症患者有很高的死亡率約為25%,而肺癌患者相較其他癌症的死亡風險更高達1.6倍。建議民眾,尤其是肺癌等癌症患者,務必做好預防措施(正確勤洗手及配戴口罩、避免觸摸眼鼻口),保持社交距離,並經醫師評估後施打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降低新冠肺炎的威脅。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