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諮詢共有30筆結果

  • 531「世界無菸日」顧肺四招 守護您的肺

    文/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提供      摘要  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全球癌症死亡人數,肺癌排名第一;台灣也是如此,我國108年共9,701人死於肺癌,占了所有因癌症死亡人數的五分之一(19.3%)。5月31日為世界衛生組織(WHO)所發起的「世界無菸日」,2021年訂定為「承諾戒菸(Commit to quit)」年,呼籲全球吸菸者戒菸。吸菸者罹患肺癌的風險是不吸菸者的9倍,每天吸20根菸以上之男性,風險可達13.7倍,而女性之風險則可高達 24.1倍;雖然吸菸及二手菸是導致肺癌最主要的原因,但台灣研究發現,未吸菸者和女性肺腺癌持續增加,顯示吸菸以外的因素,如家族史等不容忽視。     為喚起社會對肺癌之重視,國民健康署提醒顧肺4招「戒菸益健康、自我須防護、篩檢慎思量、警訊早就醫」,共同對抗肺癌。     第一招 戒菸益健康   「吸菸」是影響肺癌最大的危險因子,佔70~80%,而二手菸暴露也會增加肺癌的死亡風險,與吸菸者同住,得到肺癌的機會比一般民眾高出20%到30%,這也是許多不吸菸女性罹患肺癌的主因之一。依國際經驗顯示,吸菸率下降20年後肺癌發生率及死亡率才會下降,從吸菸到發生肺癌期間,通常間隔20年以上。   呼應2021年世界無菸日的口號「承諾戒菸」,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可以撥打免費戒菸服務專線0800-63-63-63尋求專業諮詢,或是參考戒菸教戰手冊(網址:https://www.hpa.gov.tw/Pages/EBook.aspx?nodeid=1172),全國也有近4000家戒菸服務合約機構(網址:https://ttc.hpa.gov.tw/Web/Agency.aspx),提供專業戒菸治療服務。     第二招 自我須防護   根據國內數據顯示,雖然吸菸率有逐漸下降的趨勢,肺癌發生率仍逐年升高,尤其罹患肺腺癌的女性有九成是不吸菸的。因此,除了避免吸菸與二手菸害外,同時要減少廚房油煙、遠離空氣污染或廢氣多的地方。國民健康署提供民眾自我防護5要點:拒吸二手菸;烹煮時應開啟排油煙機,為減少油煙,多選擇水煮、清蒸方式烹煮食物。另外,為了降低空污對健康的危害,民眾可隨時注意空氣品質監測網訊息;外出戴口罩,由戶外進入室內時,記得洗手洗臉、清潔鼻腔,並適當關閉門窗,以減少細懸浮微粒(PM 2.5)的暴露;空品狀況不佳時,避免戶外活動時間,或改變運動型態避開交通高峰時段及路段;生活作息規律,多運用大眾運輸工具、自行車及步行,適當運動,維持身體健康狀態。     第三招 篩檢慎思量   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掃描(以下稱LDCT)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但目前國際實證證據僅有對「重度吸菸族群」(抽菸史超過30包年、戒菸小於15年),可以降低2成死亡;而衛生福利部補助台灣肺癌學會「以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台灣不吸菸肺癌高危險群之研究」初步研究結果,支持針對具肺癌家族史者進行LDCT肺癌篩檢。依據國民健康署與相關醫學學會以及民間團體共同訂定之《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手冊(醫療版),建議以下肺癌高風險族群可考量進行LDCT篩檢:   1.年齡介於50~80 歲,抽菸史超過30 包年之民眾。(含戒菸時間未超過15年的民眾) 2.具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罹患肺癌) 3.有肺部病史者。(如肺結核、慢性肺阻塞症) 4.暴露於氡氣環境,或特定職場環境工作者(如:金屬業、冶礦業、石油化學工業、石綿接觸者或長期暴露在有粉塵、油煙、棉絮、化學物質、放射環境下等)可諮詢醫師是否需要篩檢。   然而LDCT肺癌篩檢可能衍生以下風險,提醒民眾在決定做篩檢前應事前瞭解:   1.過度診斷的疑慮:使用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會診斷出惡化緩慢的肺癌,這些人就算不接受篩檢,終其一生亦可能不會出現症狀或提早死亡,因此會有少數的比例屬於過度診斷、多治療。 2.假警訊的壓力:美國大型試驗指出,重度吸菸者接受LDCT篩檢,每4人就有1人為陽性,但每100位陽性個案中只約有4人診斷為肺癌,假警訊恐造成民眾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3.輻射暴露的風險:LDCT肺癌篩檢平均一次的輻射線暴露約為1.5毫西弗,約為在臺灣1年的天然背景輻射量。   以上LDCT篩檢資訊,可進一步參考本署「我該不該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手冊及影片。(連結網址:【手冊】https://health99.hpa.gov.tw/material/6881、【影片】https://health99.hpa.gov.tw/material/6798)     第四招 警訊早就醫   早期肺癌並非完全沒有任何症狀,瞭解肺部的「警訊」有助提高自我警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常見的肺部7種警訊包括:   1.持續咳嗽,甚至有惡化的狀況 2.痰中帶有血絲或咳血,持續一段時間後症狀沒有緩解 3.呼吸急促、呼吸出現喘鳴聲 4.持續胸痛且有惡化情形 5.聲音沙啞 6.四肢關節疼痛 7.無預警的體重下降、食慾不振   以上這些症狀也有可能不是肺癌引起的。儘管如此,需要時建議尋求醫師諮詢與評估,找出原因及早診治,以免耽誤病情。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5.31

  • 各地方政府身心障礙證明諮詢電話

    文/衛生福利部 社會及家庭署提供       臺北市 (02)2511-2895   新北市 (02)295-97111   桃園市 (03)368-4368、03-3680711   臺中市 (04)222-89111轉38722   臺南市 (06)235-2978、06-2991111轉8063   高雄市 (07)337-3390   宜蘭縣 (03)9359-990轉3111、3116-3118   新竹縣 (03)550-0288轉2512   苗栗縣 (037)559-650、(037)559-649   彰化縣 (04)753-2367   南投縣 (049)224-3985   雲林縣 (05)552-2624   嘉義縣 (05)362-0900轉2207、2212   屏東縣 (08)732-0415分機5379   花蓮縣 (03)822-7171轉384、348   臺東縣 (089)340-720轉109、142   澎湖縣 (06)927-4400轉533   金門縣 (082)318-823轉67523   連江縣 (0836)250-22轉306   基隆市 (02)2426-2337、(02)2420-1122轉2235~2239   新竹市 (03)5351-560   嘉義市 (05)225-4321轉156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5.23

  • 防疫一條心 共同抗疫不吸菸 戒菸護肺保健康

    文/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提供      摘要  目前國內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嚴峻,共同抵擋新冠肺炎的期間,戴口罩、勤洗手、保持適當社交距離等,是每個人都應自我防護及保護他人的互利行為。但如果吸菸者於疫情期間,還喜歡揪三五好友邊抽菸邊聊天或共用菸品,這些行為可能會讓防疫出現破口!國民健康署呼籲,疫情期間不僅要減少吸菸,更要戒菸,戒菸請尋求專業醫事人員協助,不用出門至醫療院所,撥打免費戒菸專線,就有專業的醫事人員幫助你,遠離新冠肺炎的威脅!     別因吸菸讓COVID-19找上你   WHO呼籲,疫情期間停止吸菸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因有證據指出,吸菸者比不吸菸者更有可能發生新冠肺炎(COVID-19)重症,吸菸者若是感染新冠肺炎,比非吸菸者更有機會需要加護病房之照護,且更可能死亡。     另根據國外研究發現,13至24歲的青少年曾使用電子煙被診斷出感染新冠肺炎陽性的可能性是非吸菸者的5倍;曾吸菸又使用電子煙的雙重使用者,被診斷出感染新冠肺炎陽性的可能性是非吸菸者的7倍,顯示青少年使用電子煙及菸品不但影響呼吸系統和免疫系統,更是新冠肺炎的危險因子。     WHO也表示,因為吸菸者的手指及可能有受到污染的菸品在不斷與嘴唇接觸中,增加了病毒由手向口傳播的可能性,又吸菸者可能已經患有肺部疾病或肺活量降低的狀況,所以會大大增加罹患嚴重疾病(如COVID-19)的風險。許多人喜歡於社交時邊抽菸邊聊天,以致於沒有保持適當社交距離,亦可能有共用菸品的情形發生,以上這些行為,不論是使用傳統菸品、加熱菸或電子煙都會增加傳染的風險;拒絕菸品、加熱菸及電子煙,是提升免疫力、阻擋新冠肺炎的不二法門。     防疫也要防菸,醫院周圍不吸菸,保護你我不感染   現COVID-19疫情嚴峻,多家醫院設置戶外篩檢站及戶外門診區因應,國民健康署呼籲吸菸者勿在醫院周圍吸菸,倘若吸菸者不幸確診,恐增加吸菸時周遭民眾或醫護人員受感染的風險。     在家防疫也能戒菸,戒菸專線幫助您   防疫期間,民眾待在家中時間增加,吸菸者可能因菸癮難耐而在家中吸菸,讓家人受到二手菸與三手菸的危害,因此,為了自己及全家人的健康,現在正是戒菸的好時機。但請千萬、千萬不要誤信業者或網路傳播電子煙等產品能幫助戒菸的謠言,想要戒菸提升免疫力的朋友,防疫期間,要避免到醫療院所增加感染風險,請多利用免付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專業諮詢人員將提供便利、隱密的戒菸諮詢並與您共同討論及規劃專屬的戒菸計畫及如何克服生理戒斷症狀,幫助您挺過戒菸過程中的不適,戰勝菸癮,迎向健康新生活。     戒菸資源   ◎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 ◎全國近4,000家戒菸服務合約醫事機構(查詢電話:02-2351-0120) ◎洽地方政府衛生局(所)接受戒菸諮詢或服務,可免費索取戒菸教戰手冊     資料來源: 1. https://www.who.int/news-room/detail/10-07-2020-who-and-partners-to-help-more-than-1-billion-people-quit-tobacco-to-reduce-risk-of-covid-19 2.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7083240/ 3. Gaiha, S. M., Cheng, J., & Halpern-Felsher, B. (2020). Association Between Youth Smoking, Electronic Cigarette Use, and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延伸閱讀: 1. Scientific Brief. (2020) Smoking and COVID-19. WHO/2019-nCoV/Sci_Brief/Smoking/2020.2. 2. WHO.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advice for the public. Coronavirus disease (COVID-19) advice for the public. 22 January 2021. 3. Vardavas CI, Nikitara K. COVID-19 and smok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vidence. Tobacco induced diseases. 2020. 18(March):20.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5.23

  • 亮眼輪廓一次搞定 洽詢眼整專業醫師有保障

    文/光澤診所提供      摘要  現代人較喜愛立體的五官及深邃的輪廓,因此整形無論在春夏秋冬都是熱門話題,而眼睛又被稱為靈魂之窗,雙眼皮手術在整形手術中的地位更是居高不下。不過普遍來說,民眾總是會先從雙眼皮貼、雙眼皮膠水著手,長期沾黏、拉扯下,貼不好是小事,若造成眼皮鬆弛下垂,更是得不償失。整形外科醫師陳彥瑋表示:「使用暫時性的美妝工具,雖然可以免去手術恢復期的時間,但是無法永久改善眼皮問題;現在科技進步,有各種類型的雙眼皮手術,愛美民眾可以衡量自身狀況來選擇。」     各項重點一次解答   坊間常聽到雙眼皮手術共有兩個方式,切割與縫合,兩者的差異主要是切口的大小;縫雙眼皮的手術方式,其實就是採用多點縫合的技術,但是此方式可能會因為年紀增長、肌膚的膠原蛋白流失,造成眼皮下垂,失去雙眼皮的效果;反之如果使用切割方式的話,比起使用縫合手術更能維持較長久的效果。而術後消腫的時間因人而異,在後續護理上也要注意是否產生了相關併發症;包含皮下出血、傷口感染等,只要好好照護、冰敷幾天後,通常都不會造成大礙,不過如果有感染問題,一定要立刻回診,及早接受醫師治療。     專業眼整謹慎諮詢   雙眼皮手術因應技術、方式不同,後續的處理與照顧也不盡相同。不過愛美民眾仍要仔細判斷、謹慎諮詢專業醫師,整形外科陳彥瑋醫師說明:「臨床上曾經遇過部分民眾諮詢,例如糖尿病、凝血功能異常等,確實這些症狀影響會較為劇烈。也有人會詢問蟹足腫體質是否適合施作雙眼皮手術,只能說雙眼皮手術,以切割舉例,是會有永久性的效果的,有任何相關疾病都要尋求專業醫師的諮詢與確認才去進行手術。」而前往施作手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身的眼睛、五官,是不是真的適合加上雙眼皮,也要將自己的期待充分的與專業醫師溝通,才能擁有亮麗深邃的大眼。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4.24

  • 「冷底」免疫力差 跟中醫學溫熱養生祕訣

    文/聯合醫院提供    編輯/高芷瑩      摘要  中醫看「冷底」體質,與陽氣不足有關,通常會從脾腎著手來增強陽氣,除了使用藥材與針灸來改善,冬天應早睡晚醒,避免陽氣過度耗散。百病起於寒,日本學者研究發現,體溫下降1℃,免疫力就減少30%,中醫又是如何看待?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趙品諭指出,俗稱「冷底」的虛寒體質,與陽氣不足有關,體內暖流運行不順,對影響陽氣的事物特別敏感且不易調整,例如夏天開冷氣會不舒服、冬天穿再多還是手腳冰冷;或是吹到風就打噴嚏、吃冰冷食物就拉肚子等等。   陽氣不足可顯現在身體各部位,像是胸悶、脹氣腹瀉、頻尿夜尿、關節肌肉僵硬痠痛、憂鬱不好動、女性生理期不順等等。不過,趙品諭醫師說,「冷底」的嚴格定義是指罹重病、長年痼疾、手術多次、年老體衰等身體機能退化。如果只有冬天手腳冰冷,夏天和正常人一樣,算是亞健康狀態,不全然算是冷底。   中醫調理「冷底」的方式,分為兩大方向,所謂「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通常會從脾腎著手來增強陽氣。例如,以辛熱的乾薑補脾,可溫中散寒;具強心成分的附子,用來補腎可回陽救逆,而肉桂性熱,亦具溫補腎陽之效。然上述中藥材藥性強,須由中醫師調配為宜。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如果不是真冷底,只是容易手腳冰冷,最常用的方法是喝「薑茶」來改善。趙品諭另提供一道簡易茶飲,以土肉桂葉為主角,和肉桂同樣具有驅寒溫陽之效,但容易取得,劑量較為溫和,可搭配魚腥草或金銀花,降低辛辣度。白天飲用適量為佳,不宜晚上喝,以免太刺激導致失眠。   中醫也會以艾灸方式來溫熱穴位以增強陽氣,將艾絨放在肚臍附近的「氣海」及「關元」穴,每次灸20至30分鐘,2、3天灸一次,冷底的人可以每天灸。雖然坊間有販售艾灸相關產品,但不建議自行使用,因為有些人體質並不適合,甚至會過敏,應諮詢中醫師,由專業人員協助使用。此外,可在冬至後的3個9天敷貼「三九貼」,運用辛溫藥物刺激穴道,達到溫養經絡、保暖去寒之效。   從西醫角度,提升陽氣就是拉高基礎代謝率,可多補充蛋白質,像羊肉是辛溫大補的食材;而外形像大腦的核桃,具溫肺補腎效果。料理時不妨使用辛香料,如肉桂、孜然、辣椒、八角、茴香、薑等酌量入菜,可產生熱度。在日常作息方面,現代人常熬夜,會造成陽氣過度耗散,尤其是冬天應早睡晚醒,白天等日出後再外出活動比較不會受涼。運動習慣仍要維持,天冷時最好在室內做,不要到戶外吹風運動。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2.20

  • 年節『用心』飲食 體重輕鬆維持

    文/聯合醫院提供    編輯/高芷瑩      摘要  每年年底到農曆新年期間,總有吃不完的聚餐、享不盡的美食,是否讓你擔心體重如何維持呢?除了一般所知的「少吃多動」,是否還有其他容易執行的小技巧,可以讓你吃得開心又不傷身體?     心身醫學科主治醫師張瀞方說,結合現在流行的「正念」技巧,只要注意以下重點,便能從心態及行為上輕鬆控制好飲食。所謂正念,簡單說便是「有意識的察覺當下的狀態」。太多時候我們都將吃東西變成一種機械式行為,邊吃邊滑手機、看電視,總讓我們回過神來時才發現已經吃下比預期更多的食物。如果能提醒自己時時『用心』飲食,便能避開多餘的熱量、也更能享受美食的滋味。張瀞方醫師提供以下重點提醒民眾:     第一點,就是專心的吃,不要一心多用!   如前言所述,在進食當下專注於眼前的食物,避開3C產品,放慢速度品嚐每一口食物。如果很難專心,可以播放喜愛的音樂搭配用餐,或是與家人朋友共同進食、談天。與人一起進食、談天可以自然的放慢進食速度,也更能享受這段時光。     第二點,開動前花一點時間感受當下的狀態   欣賞一下眼前的食物,用你的眼睛,而非相機欣賞,聞一下食物的香氣,可以幫助我們更充分享受當前美食。此外,感受自己目前的狀態:我有多餓呢?以我目前的情況,可能需要吃多少食物對我應該是剛好的份量?眼前的食物可以滿足我的胃口以外,也能滿足我的慾望嗎?如果可以的話,花個幾秒鐘幫你自己的飢餓程度打分數,可以協助你接下來的判斷。     第三點,續盤前,先等一等!   大腦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感受到血糖的上升以及胃部傳來的飽足感,而大多數人總是先續盤了才收到這份遲來的訊號。最好的做法是先緩一緩,起身走動一下、喝一些水,說不定你會發現自己其實已經飽了,根本不需要再續盤。這時,可以再幫自己的飽足感打個分數,這些經驗可以協助你判斷自己下次需要的食物量。     第四點,定額定量的零食,讓你滿足又不罪惡   正餐之間難免有時感到飢餓,又或者朋友相聚出遊總有誘人的零食出現。選擇小包裝、固定份量的零食,或準備小碗事先取好自己預期的份量,可以幫助你適時喊卡。請務必遠離大包裝、無分裝的食物!否則你的大腦還沒來得及煞車前,你就已經吃完一大包家庭號洋芋片了。     第五點,不後悔吃下的食物,放下對自己的批判,用正向的方法調適心情   「嚴以律己」是大家從小學到的格言,但過度的自我批判,責怪自己、批評自己,甚至出現懲罰自己的念頭,都是讓飲食開始失衡的關鍵。過度的自責往往引起極端行為,不論是激烈的節食或運動,最後總會導致自制力潰堤、惡性循環或自暴自棄的開始。放下嚴厲的批評,用適當的方法調整,如下一餐多選擇蔬果類食物、兩餐間多增加一些活動量等,才能很快找回平衡健康的飲食習慣。   如果上述的原則覺得實行起來有極大困難,又或者長期有飲食失衡問題,如總在短時間之內吃下非常大量食物,引起嚴重的罪惡感或噁心、反胃,則應該考慮就醫諮詢。很多時候,飲食失衡是來自於焦慮、憂鬱的情緒,或是壓力調適的困難,這時應該請專家評估並安排適當的心理或藥物治療,飲食的問題也會跟著改善。張瀞方提醒,『用心』飲食其實是回歸最原始的身體狀態,依據身體當下的需求進食。如此一來便能不再害怕吃到飽、一團接一團的聚餐,適量的享受當下美食,又能輕鬆維持體重。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2.07

  • 吃葉黃素護眼? 5個常見錯誤觀念

    文/聯合醫院提供    編輯/高芷瑩      摘要  科技發達造成滿街低頭族,眼睛過度使用已是家常便飯,這樣的演變造就「葉黃素」在保健食品的詢問度名列前茅,但它真的這麼神奇嗎?對眼睛相關疾病都有幫助?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藥劑科藥師林威廷表示,葉黃素是一種脂溶性類胡蘿蔔素,本身是一種抗氧化物,它和玉米黃素都是眼睛內視網膜黃斑部的重要成分,可抑制自由基,過濾藍光以減少對眼睛感光細胞的傷害,也可抑制與細胞發炎反應相關的傳遞鏈,減少活性氧化物質的生成,藉此調節免疫系統與發炎反應。但人體無法自行製造葉黃素,必須由飲食中攝取。     富含葉黃素的食物   深綠色蔬菜:菠菜、甘藍菜、綠花椰菜、豌豆、青椒、芥藍菜等 黃色蔬菜:櫛瓜、玉米、小黃瓜、南瓜、胡蘿蔔等 水果:柳橙、奇異果、葡萄等 其他:蛋黃   當無法從食物獲取足夠葉黃素時,該如何補充?林威廷說,市面上含葉黃素保健食品分為兩種:游離型與酯化型,游離型分子量大約只有酯化型的1/2,一般也認為吸收率較佳。酯化型雖具有較好的生物利用率與安定性,但須透過腸道酵素輔助,將其分解後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且最好搭配油脂一起服用,若本身消化不好或腸胃不佳,較不建議食用此類型的葉黃素。   有研究認為,健康成人每日攝取6 mg(毫克)葉黃素,有助減緩黃斑部退化的風險,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則建議每日補充葉黃素不應超過30 mg。葉黃素多吃無益,若不小心攝取過多,還可能有皮膚變黃的問題。另外,建議不要與β胡蘿蔔素補充品一起使用,因為產生競爭吸收,使得葉黃素吸收率下降。       圖片來源:聯合醫院提供     葉黃素常見的錯誤觀念:   1.葉黃素對眼部任何疾患皆有幫助? 補充葉黃素在一般健康人眼睛保健方面,可增強黃斑部功能,使視力增進,視覺敏感度增強,長期補充葉黃素,可降低老年性黃斑罹患率。但對於其他黃斑部疾病,如高度近視性、糖尿病黃斑部水腫,尚未有明確定論。   2.葉黃素吃了馬上有效果? 葉黃素具有累積性,口服約2週後,血液中濃度明顯上升,但黃斑部中的濃度卻未顯著增加,必須至少連續補充2至4個月後,黃斑部葉黃素的濃度才會有意義的增加。簡單來說,葉黃素的保健效益不是立即性,必須連續服用2至4個月,才能顯著提升視網膜黃斑部中的葉黃素濃度,達到抵禦藍光效果。   3.葉黃素的含量愈高愈有效? 長期且持續服用才是最重要關鍵,短時間內服用高含量葉黃素,只是讓血中濃度快速上升,但若想讓黃斑部內的葉黃素濃度達到保護效果,天天服用比久久吃一顆有效。   4.除了葉黃素外,其他成份愈多愈好? 不一定。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所需營養素也不一樣,只要仔細評估個人缺乏的保健成份含量是否足夠即可,以免徒勞無功。   5.大家都稱讚的產品最好? 評價高、口耳相傳的保健食品,不一定最適合自己。選購產品時須將自身狀況、有無服用其他藥品及保健食品等因素一起考量,其他人的使用情形僅供參考,如此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產品。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葉黃素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該如何選擇、如何補充,一定要有正確觀念,以免失去原本的美意。若有任何相關疑問,可諮詢專業人員,為自己的身體健康好好把關。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1.23

  • 冬天富貴手痛又癢 中醫用喝的也能解決

    文/聯合醫院提供    編輯/高芷瑩      摘要  李小姐46歲,2年內因為工作關係手需長期接觸水及清潔液,導致雙手手掌皮膚開始紅腫、搔癢、脫皮又粗糙,左手的中指及食指皮膚龜裂,即使使用了類固醇還是控制不佳,冬天傷口更是裂到深可見出血,於是前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就診,發現右手掌心起紅疹,伴隨一顆顆的小水泡,給予「換膚方3.0」早晚服用兩次,並使用科學中藥當歸拈痛湯治療,加上外洗方一天一次,一周後搔癢感減少,不需外洗方,一個月後手掌手指已無龜裂情況,治療四個月後,只需擦護手霜即可。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謝旭東表示,富貴手屬於手部濕疹的一種,好發於手部需經常接觸清潔劑的人,舉凡美髮業者、家庭主婦、醫療人員、飲料業者、餐廳業者,手部因反覆受到刺激,使得皮膚開始脫皮、角質增厚的硬皮,紅腫搔癢的部位常有流湯流水,伴隨有水泡,反覆發作,嚴重的影響生活作息,除了西藥的類固醇外,中醫用喝的也能解決。   富貴手在中醫認為本病與手的外在環境確實相關,但有些人卻不會發病,所以還受本身的體質影響,中醫認為脾主四肢,代謝身體的濕氣,腎主水液,與先天遺傳相關,所以治療上需脾腎並調,補脾除濕能夠消腫抗炎、調腎補虛能夠養陰潤燥,從內在的體質調理,再配合外用藥效果加倍,才有根治的機會。   喝的換膚方3.0針對於富貴手的病因著手,富貴手龜裂得越厲害,表示內在發炎越嚴重,控制得了發炎,脫皮狀況才能減輕,蒼朮、茯苓除濕止癢,知母、石膏抗炎消腫,生地養陰潤燥調節免疫,增強肌膚的抵抗力,幫助富貴手走向痊癒又能降低復發的機率。     謝旭東醫師建議,生活注意要點如下:   1. 減少手接觸刺激物質及過敏原的機會,若有碰到需使用手套,這是縮短療程必備條件。 2. 手在脫皮、龜裂、腫痛、搔癢厲害時,先使用外用藥膏治療,等發炎搔癢降低後,才能使用護手霜,因搔癢厲害時擦護手霜會更癢。 3. 洗手時水溫宜溫不宜熱,因過熱的水溫會促使手部乾裂更厲害,在秋冬季節護手霜會比保濕乳液較好,因為乳霜保濕效果較佳。 4. 避免誘發手掌搔癢的食物,比如油炸燒烤、或是容易上火的麻油雞、羊肉爐等,會使手發炎更厲害,也不宜喝冰水冷飲,使得腸胃代謝水濕的功能下降,導致手部水腫更厲害。 5. 推薦茶飲:地膚子美手方 ● 材料:地膚子5錢、金銀花3錢、生甘草2錢。 ● 煮法:將1,000cc水加入藥材後煮至500cc即可飲用。 ● 使用方法:如果手搔癢厲害,可以連續喝三天,一天一杯,只屬於救急治標的止癢方法。   注意事項:藥性偏涼,如果體質偏冷,需諮詢醫師是否適合才能飲用。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12.12

  • 血壓忽高忽低容易導致腎病變 中醫輔助治療延緩腎衰竭

    文/聯合醫院提供    編輯/高芷瑩      摘要  中年男子平時無任何不適,只是常常在天氣冷熱交替時,早上起床常感一陣眩暈,直到偶然的健康檢查發現血壓竟然高達收縮壓在175-180mmHg之間、舒張壓在130-135mmHg,原來自己有高血壓的情況,但到了下午,血壓又回復穩定約收縮壓在130-135mmHg之間或舒張壓在85-90mmHg之間,長期下來血壓高低起伏不定,持續數年患者不以為意,直到公司例行健康檢查才發現事情大條了,腎絲球過濾率(GFR)只剩下53mL/min、尿素氮(BUN) 30mg/d、 Creatinine Cr高達2mg/dl,屬於中度慢性腎衰竭。     西醫腎臟科醫師隨即給予高血壓藥物治療,過了兩個月追蹤,指數不見起色,血壓依舊高高低低,小便的泡沫也越來越多,建議患者有洗腎的心理準備,患者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來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門診求診,接受中醫輔助治療,針灸以及飲食調控,蛋白尿血顯著下降變成1個+,Creatinine Cr回復到1.7mg/dl,腎絲球過濾率(GFR)顯著回升到68mL/min,已經經過兩年腎臟功能無惡化跡象,血壓穩定,目前仍在積極治療中。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秋冬氣溫變化大,血壓高低起伏不定成了腎臟的隱形殺手,人體的腎絲球是非常敏感的構造,忽高忽底的血壓所造成的壓力差往往容易讓腎絲球質接受到機械性的損害,引起的血管硬化,也會讓腎臟過濾淨化人體血液的功能變差,殘餘的腎元將會增加本身的血流量來補償已經損失的腎功能,殘餘腎元的血流量必須增加,這會對腎元造成惡性循環的損害,所以要補保護腎臟,首重就是要控制自己的血壓。   周宗翰醫師建議,最好可以把血壓穩定控制在130/80mmHg左右,忽高忽低的血壓導致的壓力差,反而比長期高血壓對比腎臟的損害更為明顯,當腎功能愈差,血壓就愈不易控制,因此治療上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血壓愈低,對腎臟愈有保護作用,愈能減緩腎功能惡化。   中醫針對高血壓腎病變的治療方式十分多元,用藥方面中醫的治療根據虛損臟器的不同而養肝、健脾、補腎,而降低血壓方面根據病情變化常使用瀉火、潛陽、燥濕、化痰、瀉濁、活血、化瘀等方法辨證使用。另外會加上改善腎臟血流、修復腎絲球功能的中藥材如大黃、丹參、黃耆、車前子,外治法中醫常使用耳尖刺血,具有祛風清熱、清腦明目、鎮痛降壓、減輕高血壓病對腎臟的損害,但是必須要合格的中醫師才可以施作,一般民眾不可自行操作,以免發生感染以及暈針事件,但是往往這類型的患者已經服用過多西藥,且西藥通常沒有辦法停止使用,這時中藥的使用不見得有必要,所以中醫的頭皮針,耳針,體針對人體機能的調節對於這類型的患者輔助治療更為重要,搭配中醫外治法可以有效減緩腎臟的負擔,改善腎臟對於血液的通透性。     周宗翰醫師表示,對於患有腎臟疾病還未洗腎的患者,飲食調控更是關鍵   喝水要少量頻飲,原則上當日水份攝取=前一日尿量排出+500~700毫升,避免喝酒以及突然大量灌水,腎衰竭者尤需注意每日體重勿增減太多,儘量少吃醃製及加工製品,味精最好不要用,以免容易口渴喝入過多的水分。   控制鈉鉀磷在身體的穩定,過量的鹽份會造成腎衰竭患者高血壓或水腫,一天建議攝取的鹽量約為3~5公克。烹調時可採用醋、檸檬汁、鳳梨或加香辛料如蔥、薑、蒜、花椒、胡椒、香菜等方式來減少食鹽鈉的攝取。平時多補充高鈣食物來穩定身體的磷,乳品及其製品:深綠色蔬菜、堅果種子、黑芝麻、杏仁片、開心果等可適量食用。 降低身體中血鉀,腎衰竭會減少排泄鉀離子的能力,但只要腎臟病人排尿至少1000毫升以上通常較不會產生高鉀血症,但是如果病人有高血鉀症及嚴重腎衰竭時,就須限制飲食中的鉀離子,切忌禁喝各種湯品,包含食補藥膳拉麵的湯頭,鉀離子易溶於水,蔬菜食用時切小片以熱水燙過撈起,再以油炒或油拌可以減少鉀的攝取量。食物經煮熟後運動飲料含有額外 的電解質與鹽分,有腎病的人需小心這類飲料。 降低身體中血鉀,腎衰竭會減少排泄鉀離子的能力,但只要腎臟病人排尿至少1000毫升以上通常較不會產生高鉀血症,但是如果病人有高血鉀症及嚴重腎衰竭時,就須限制飲食中的鉀離子,切忌禁喝各種湯品,包含食補藥膳拉麵的湯頭,鉀離子易溶於水,蔬菜食用時切小片以熱水燙過撈起,再以油炒或油拌可以減少鉀的攝取量。食物經煮熟後運動飲料含有額外 的電解質與鹽分,有腎病的人需小心這類飲料。   最重要的就是蛋白質攝取,早期腎功能不全時,控制飲食中的蛋白質,可以減少尿毒的產生,進而延緩腎功能的衰退,但是往往患者會因為過度限制蛋白質導致自己營養不良,必須配合足夠的熱量,才可維持良好的營養狀況,這時可以諮詢營養師的建議。原則上攝取優質蛋白50~75%來自動物性蛋白質,如魚、猪、牛、羊等肉類、蛋、牛奶混和食用,其餘的蛋白質由米、麵粉及其製品、蔬菜、水果供給。   此外許多市售的止痛藥、感冒藥和自己抓的中草藥可能含有腎臟毒性,不可自行服用。建議最好每半年做一次尿液和血液肌酸酐和尿素氮檢查,以了解目前身體的狀況。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12.05

  • 心好累!半澤直樹教我們的職場紓壓術

    文/臨床心理科吳孟璋主任    編輯/高芷瑩      摘要  工作壓力讓人喘不過氣來,除了體力負荷外,心靈也會過勞,日劇《半澤直樹》以「加倍奉還」一句經典台詞,在亞洲掀起熱潮,上班族可借鏡主角的職場生存術來紓壓。不想起床上班、工作效率變低、忘東忘西……你很可能過勞了!「過勞」是一種身心耗弱狀態,長期處在高度壓力下的反應,表現出來的跡象,在生理方面可能有容易疲倦、腸胃不適、頸肩背肌肉緊繃痠痛、常生病的狀況;心理上則容易有焦慮、生氣、情緒低落、過度敏感、缺乏耐心、失眠、暴飲暴食等等反應。     如何覺察自己是否過勞?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主任吳孟璋表示,最簡易的方法是檢視最近一週以來,自己有沒有好好的吃一頓飯(營養均衡、有充分時間)、睡眠是否充足安穩(至少睡6小時)、最近有無陪家人聊天等。或是可利用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的「壓力指數測量表」,評估自己的壓力狀況,如果超標,建議諮詢心理衛生專業人士,接受系統性的心理治療。     壓力指數測量表   題目 是 否 1.最近是否經常感到緊張,覺得工作總是做不完?     2.最近是否老是睡不好,常常失眠或睡眠品質不佳?     3.最近是否經常有情緒低落、焦慮、煩躁的情況?     4.最近是否經常忘東忘西、變得很健忘?     5.最近是否經常覺得胃口不好?或胃口特別好?     6.最近六個月內是否生病不只一次了?     7.最近是否經常覺得很累,假日都在睡覺?     8.最近是否經常覺得頭痛、腰痠背痛?     9.最近是否經常意見和別人不同?     10.最近是否注意力經常難以集中?     11.最近是否經常覺得未來充滿不確定感?恐懼感?     12.有人說你最近氣色不太好嗎?     壓力指數計算結果: 3個「是」:壓力指數還在能負荷的範圍。 4~5個「是」:壓力滿困擾你,雖能勉強應付,但必須認真學習壓力管理,同時多與良師益友聊一聊。 6~8個「是」:你的壓力很大,趕快去看心理衛生專業人員,接受系統性的心理治療。 9個以上「是」:你的壓力已很嚴重,應該看精神專科醫師,依醫師處方用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幫忙您的生活趕快恢復正常軌道。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 https://reurl.cc/WL1799     適度壓力能讓人成長,但過度的壓力長期累積,一旦爆發往往難以收拾,日常生活需有排解壓力的出口,讓身心不致緊繃,創下收視佳績的日劇《半澤直樹》,就讓不少觀眾直呼大快人心。吳孟璋主任分析,劇中主角半澤直樹面對職場上不合理現象所展現的智慧,可供上班族借鏡。     ●「堅靭性」性格: 半澤不輕易被打倒,面對困境勇往直前,並設法克服,不陷入悲觀情緒。這點可從小多培養成功經驗,碰到難關愈有自信克服。 ●有所堅持: 半澤嘗試找出問題的答案,幫助客戶及銀行度過難關,為社會做出貢獻。此種「利他」觀點,會增加行動力,而不是僅從賺錢去考量。 ●不害怕衝突: 半澤不像一般上班族當「悶燒鍋」,默默忍受上司不合理的指責或要求,而是清楚表達自己的態度與立場。除了能讓情緒有出口,也有助釐清與解決問題。 ●人際支持: 半澤有幾位好同事,不但在職場上提供情緒支持,也能給予實質的幫助。吳孟璋主任表示:「人際支持很重要,如果居家附近有聊得來的朋友,隨時想找人就可以找得到,雖然網路很方便,但見面的親近感還是大不相同。」 ●運動習慣: 運動會改變腦內運作狀態,讓情緒穩定,提升專注力,也會產生腦內啡,令人愉快、較為正向積極。像半澤的嗜好是劍道,運動又紓壓,民眾如果難以抽空運動,午休健走是最方便的方式。     另外,家人的支持也是關鍵,在日劇裡,半澤最大的慰藉就是回家吃上一頓熱騰騰的晚餐,與妻子聊天。吳孟璋主任近一步說明,現代家庭組成以小家庭居多,家人需協調好工作與家務,職場狀況也可相互分享,多支持、少說教,一起分攤壓力,也有助凝聚情感。     「放鬆練習」,迎接更多挑戰   壓力來襲時,可嘗試「放鬆練習」,例如正念呼吸、腹式呼吸,5至10分鐘即可,在吸氣、吐氣之間默念數字,同時嘗試感受暖流從頭到腳,放鬆末梢血管。吳孟璋主任建議各種職場都可能碰到不合理情況,上班族若能理解這點,較不會陷入「為什麼是我」的情境,而會嘗試去解決。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9.30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