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PA共有176筆結果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腸癌發生人數已連續15年位居第1位,依據國民健康署109年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7歲,相較108年延後了1歲。 根據癌症篩檢資料庫資料顯示,近期因疫情稍緩,111年大腸癌篩檢量較110年增加13.3萬人(增加12.4%),但仍未恢復疫情前(108年)的篩檢量;其中,111年男性篩檢人數49.2萬人,女性70.1萬人,男性篩檢人數相較女性少,而根據109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男性大腸癌的發生率則比女性高出1.5倍。因此鼓勵男性應定期篩檢,並特別留意身體狀況,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癌症不會因為疫情的關係而減緩發生,為了「腸」保健康,民眾應積極接受癌症篩檢,只要兩步驟即可揪出潛「腸」危機,第一步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第二步當糞便潛血檢查結果呈現異常時,請儘速接受大腸鏡檢查,以便及早揪出潛藏在大腸的息肉及癌症。 第一步:定期糞便潛血檢查 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 有鑑於大腸癌的發生有近9成(88%)為50歲以上的族群,國民健康署提供年滿50歲至未滿75歲之民眾,補助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科學實證研究顯示,定期接受篩檢,可減少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及有效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糞便潛血檢查沒有侵入性,且檢查前不必限制飲食,只要照著8步驟,在家就可輕鬆定期篩檢! 持健保卡至健保特約醫療院所領取採便管。 在採便管外的標籤寫下姓名、採便日期與時間。 旋轉管蓋後,將採便棒向上拔開。裡面的水勿倒掉。 在坐式馬桶內斜鋪衛生紙,避免糞便掉入水中不易採集。 坐上馬桶解便。(也可在報紙上解便後取得檢驗樣本) 在整條糞便上以輕劃方式重複來回刮取適量的檢體。 將沾有檢體的採便管插回管內並用力蓋上。 送回醫療院所,回家等待檢驗報告。 第二步:篩檢結果異常 6個月內儘速做大腸鏡檢查 大腸癌篩檢為陽性的民眾,經由大腸鏡檢查後,發現平均每2人中1人有息肉、每20人中有1人罹患大腸癌!我國實證資料顯示,糞便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者,若超過6個月不做大腸鏡檢查,罹癌風險會增加30%;而超過一年以上才做大腸鏡檢查,罹患晚期大腸癌的風險則增加2.8倍。國民健康署提醒,篩檢結果異常時,請儘速至醫療院所安排大腸鏡檢查,如檢查發現息肉,可同時進行切除,就可以儘早阻斷癌前病變的發展,避免惡化為大腸癌。 足量蔬果與規律運動 降低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大腸癌的風險因子包含肥胖、缺乏運動、抽菸以及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等。國際癌症研究總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的紅肉(豬肉、羊肉、牛肉),則會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另,世界衛生組織指出,21%~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新春連續假期期間,與親友聚餐多攝取蔬菜水果,減少紅肉及加工肉(煙燻、鹽漬或亞硝酸鹽加工),另外不妨安排一同出遊「走」春,每日一萬步,健康「腸」保固。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1.12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中央健康保險署繼「達文西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與「達文西機械手臂部份腎切除術」手術費得比照健保腹腔鏡手術項目申報之後,於111年12月22日「全民健康保險醫療服務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討論再通過「肝部份切除術」等17項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手術,手術費得比照健保胸(腹)腔鏡手術項目申報,民眾將僅需負擔達文西相關醫材費用,預計最快於112年3月1日公告實施。推估近千人,未來面對相關手術時有多一種術式的選擇。 健保署李伯璋署長表示,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在有限的預算下選擇較有價值的新醫療科技納入健保給付,為目前健保署面臨的重要課題,部份病人確實對達文西手術有臨床需求,醫師可藉由達文西機械手臂輔佐執行精準的切除、修復和縫合,降低手術風險,未來民眾選擇「肝部份切除術」等17項達文西手術,僅需負擔達文西相關醫材費用。 另健保署為維護達文西手術執行品質,為民眾把關,訂定執行醫師之專科別限制、要求醫師須經訓練並由特定學會認證後方可執行達文西手術。將規範醫療院所執行17項達文西手術,應於申報費用後2個月內上傳術後14天內是否發生不良事件、術中出血量等手術及療效資料,以利後續臨床實證追蹤評估。 達文西手術近年常用於泌尿科、消化外科、胸腔外科等科別臨床治療,惟健保署經醫療科技評估(HTA),達文西手術因其設備購置、耗材及維修費用等成本,相較傳統手術昂貴,不符本土經濟效益,且部份項目療效及安全性證據尚不充足,健保署分別於106年1月及109年12月起,先行同意具安全及療效實證、執行醫師學習曲線純熟的「達文西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及「達文西機械手臂部份腎切除術」手術費得比照健保腹腔鏡手術項目申報,達文西相關之醫材仍由民眾自費。至於其他達文西手術之手術費及相關醫材費用則由民眾自行負擔。 而自110年起,台灣胸腔外科醫學會、台灣胰臟醫學會等多個醫學會陸續向健保署建議,「肝部份切除術」等17項達文西手術,經HTA評估具安全及療效實證,且實證資料亦顯示有助於減少手術時間及出血量,建議可參考前例,手術費比照胸(腹)腔鏡手術項目,由健保給付,並在醫療服務共同擬訂會議一致通過。 健保署李伯璋署長進一步說明,未來健保署仍會持續配合醫療科技發展及實際臨床需要,將新醫療技術納入健保給付,以提供民眾與時俱進之醫療技術,減輕就醫負擔,同時讓醫療提供者得到合理給付、改善現有醫療環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2.28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超高齡的浪潮即將到來,老化使身心功能衰退是一個重要課題,若到達失能階段,則更需要依賴家庭成員或主要照顧者的照顧,甚至造成家庭嚴重負擔。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數據指出,109年國人健康餘命與平均餘命差距約8年,即平均需仰賴家人或主要照顧者照顧8年。然而,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身心功能可以透過適當的介入策略而維持或回復,進而預防及延緩失能的發生,並明確點出「認知、行動、營養、視力、聽力及憂鬱(情緒)」是維持生活品質者不可或缺之六項能力。 為因應疫情並提高功能評估的可近性,國民健康署依據WHO指引,於今(111)年發展六項能力的線上評估工具,民眾可加入「國健署 長者量六力」LINE官方帳號好友(LINE ID搜尋「@hpaicope」),在家中即可評估長輩有無衰退徵兆,後續可採取LINE@中之健康資訊或搜尋社區據點課程或活動,及早獲得生活照顧上的改善。 長者整合式照護 22縣市共同守護 為能推動長者功能評估,國民健康署於全國推動「預防及延緩失能之長者功能評估知能提升試辦計畫」,運用各式宣導管道並與社區據點合作,教導民眾如何使用自評工具進行自我健康管理,並招募醫療院所加入試辦計畫,針對自我評估異常、多重慢性疾病或高齡75歲以上的衰弱高風險長輩,提供更深入之功能評估。亦透過整合社區內運動、營養等各類據點與資源,提供居民整合性的照護。 111年為因應疫情及提升功能評估的可近性及便利性,國民健康署建置「長者量六力」LINE官方帳號,目前好友人數計約7萬名,並透過約450個社區合作點推廣自評工具,總計近20萬人次完成自評,其中約9.4萬人次(佔47%)有1項以上功能異常,評估結果以行動及認知異常較多,分別占27%及20%;醫療院所提供之專業功能評估服務,已服務約8萬人,其中1.3萬人(佔16%)為至少1項功能異常者,評估結果以行動及認知異常較多,分別占總評估人數之8.9%及4.2%。 長輩定期自我評估 需要家屬與主要照顧者共同支持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至少每六個月,利用長者量六力線上工具進行自我檢測,早期發現異常,及早介入處理,是預防及延緩長輩失能的關鍵行動,若長輩有多重慢性疾病或高齡75歲以上,家屬可協助至專業功能評估單位,由醫事人員深入評估六大能力,並安排整合式的照護計畫。若家屬及主要照顧者能共同關心長輩健康,協助自評、陪伴就醫,並鼓勵參與社區活動,更能發揮預防及延緩失能的最大效益。 「國健署 長者量六力」LINE官方帳號:請透過LINE ID搜尋「@hpaicope」或掃描下方QR code,加入好友並註冊後,即可進行自我檢測。簡介及操作影片請至健康署健康九九+觀看,連結網址: 1.加入長者量六力 讓健康不退流行:https://health99.hpa.gov.tw/material/7518 2.長者量六力LINE@操作教學:https://health99.hpa.gov.tw/material/7519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2.27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中央健康保險署北區業務組於今(111)年度舉辦「e級棒公所服務計畫」,結合時下熱門的「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及「健保署Line@」,透過APP申辦健保業務及知健保大小事,24小時不打烊,同時透過推廣e化行動化方式響應愛地球環保精神。 健保署北區業務組桃竹苗轄區計47家公所,分組競賽評比,共錄取13家績優公所,於今(16)日進行表揚。評選項目包括E化申辦加退停復保、推廣電子繳款單、加入健保署LINE好友及設攤宣導健保業務等四大主題,鼓勵民眾善加利用APP健保櫃檯的功能,不僅可以免親自至各健保臨櫃辦理,只要動動手指就可辦好健保事,還可減少紙張、交通,為環保愛地球盡一份心力。 北區業務組張温温組長於會中肯定桃竹苗公所的優異表現,其中推廣線上申辦加退停復保有17,287人較去年成長16%、電子繳款單有8,242人較去年成長97%、加入健保署Line@ 14,808人、公所設攤宣導健保業務272場及發佈跑馬燈、電視牆、官網、Facebook、Line等143則健保訊息,借力使力,落實健保在地化服務。每年蟬聯獲奬公所有桃園區、中壢區、平鎮區、大溪區等4家公所,今年異軍突起有竹北市、大園區、新埔鎮、通霄鎮及頭屋鄉等5家公所,對推廣健保業務不遺餘力,值得嘉許。 期許來年各公所持續秉持「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精神,提供更優質、更多元的服務,讓民眾感受全民健保的創新服務效率,守護地球守護健保,讓健保永續。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2.16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與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以下簡稱醫策會)今(10)日舉辦「感染管制與抗生素管理卓越計畫成果發表暨頒獎典禮」,表揚並授證予執行成效優質且通過「感染管制與抗生素管理卓越中心(IPCAS CoE)」認證醫院。典禮邀請到疾病管制署周署長志浩、計畫主持人張副校長上淳與醫策會洪副執行長聖惠蒞臨並頒獎,也對於獲獎之醫療院所面對COVID-19疫情衝擊,仍持續精進院內感染管制與抗生素管理,以降低感染與抗生素抗藥性帶來的危機,提升病人照護品質,保障病人安全的成果表達肯定。 「感染管制與抗生素管理卓越計畫」由醫策會以多面向整合性策略與品管手法,並參考國際感染管制與抗生素管理相關文件,導入具實證基礎之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管制與抗生素管理措施,制定「領導、當責、行動、監測、改善及教育」6大核心要素,發展成為醫院內部優化之標準作業流程,並以認證標準檢視成果。首次由4家標竿機構領銜:包括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及高雄榮民總醫院,4家醫學中心自願擔任主責醫院,做為標竿帶領21家聯盟醫院及19家聯盟診所執行,為國內首度透過醫療群組院所合作模式運行。 在110年至111年期間,4家主責醫院積極通過「感染管制與抗生素管理卓越中心(IPCAS CoE)」認證,並展現其輔導及引領能力,透過指標監測、訓練課程、交流會議、輔導及訪視等方法,協助各層級醫院相互觀摩學習、經驗與資源共享,共同提升醫療院所之照護品質。 因應新興傳染病防疫與應變,持續優化感染管制品質(如: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等醫病安全措施等)、落實感染管制,可防範院內傳染病疫情發生。此外,因抗生素新藥進展有限,而全球抗藥菌日益增加,不僅增加病人死亡率、延長住院天數更增加醫療支出與民眾負擔。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指出,如果沒有採取行動控制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在2017至2050年期間,全球可能造成100萬億美元的產值損失;依據英國知名經濟學家Jim O'Neill推估,若抗藥性危機延續至2050年,全球每年將造成1,000萬人死亡。因此,感染管制與抗生素管理刻不容緩。 鑑於此,本次典禮現場亦邀請得獎醫院分享執行經驗及成果,期待透過成果發表暨頒獎典禮,鼓勵醫療院所持續優化感染管制與抗生素管理,將正確使用抗生素與落實感染管制措施觀念向基層醫療診所與民眾扎根,提供民眾更優質的醫療照護。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2.10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根據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以下簡稱醫策會)2022年5月於醫療品質雜誌發表的調查報告,其盤點臺灣醫院智慧化發展情形顯示,高達8成6的醫院首長、資訊長、科技廠商主管認同推動智慧醫療發展是醫院的首要任務,但接近半數高階主管對於智慧醫療的發展方向感到徬徨。另全臺灣近3成醫院可自行開發大部分智慧醫療專案,但仍有7成醫院是與廠商合作開發為主,顯示醫產合作具有極大合作商機。 在今(2022)年的一份調查亦發現,有高達7成的醫院在近3年的資訊科技人力及預算上有顯著增加,且有逾9成的醫學中心明年度預算將投入醫療AI發展,顯示醫院對於發展智慧醫療的重視。但同時也認為現有技術與產品的成熟度、穩定性尚無法完全解決臨床面臨的問題,再加上技術與產品資訊零散,難以有效率地取得完整資訊,跟一般消費性產品有很大的差異。 醫策會作為國家級的醫院評鑑及品質促進機構,推動醫療品質改善策略及國家醫療品質獎智慧醫療競賽經驗,於2019年成立「HST(Health Smart Taiwan)台灣智慧醫療創新整合平台」促進醫療與科技的跨界合作,解析政策方向,以醫院管理者及臨床照護者的角度提供智慧科技導入建議。HST平台協助釐清醫產雙方需求,精準對接,並提供專案資源,推動智慧科技的場域試煉,近2年已成功促成28項臺灣品牌的智慧科技導入醫療機構應用。 2021年醫策會於台灣醫療科技展解析「醫療智慧化需求」及「智能化政策方向」引起熱烈迴響,今年醫策會也提升全國調研的廣度與深度,並將於12月1日至4日在2022台灣醫療科技展(南港展覽館1館4樓M3a攤位)展出,解析醫品、病安政策趨勢,並邀請多家醫院分享政策要求及臨床實務做法。現場將解析醫療服務的核心-病人安全目標與醫院的智慧化作為,包含運用「機械手臂輔助系統」及「智慧肺癌模擬手術」提升手術安全、結合「嬰兒遠端智慧監測」完善孕產兒安全、導入「智能疫苗計量分裝機研究」及「智能調劑系統」守護用藥安全等。更將發表首份全國性智慧醫院發展情形盤點結果,並率先提出「科技導入醫療場域的潛在病人安全風險」議題,值得各界關注。 王拔群執行長表示,醫策會具有「引領前瞻性健康照護價值」使命,臺灣的醫療與科技兩大產業皆具有傲視國際的實力,不過雙方有截然不同的思維與高度專業化的發展,整合並非一蹴可幾。醫策會積極推動智慧醫療的跨域合作,成立HST平台提供產業諮詢、人因工程輔導、場域試煉,協助科技產業與醫療對接,加速產品發展與落地應用,共同將臺灣醫療科技推向國際。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1.24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張小姐25歲,未婚,無慢性病史,亦無心血管家族史,不抽菸,平時有規則從事有氧運動、游泳的習慣,健康狀態良好。3個月前得到新冠肺炎時,僅有喉嚨痛及輕微咳嗽症狀,已完全緩解。然而,張小姐卻發現,運動表現大不如前,稍微動一下就心跳加速,伴隨些許呼吸喘促、胸悶,起初認為染疫後可能體力需要時間鍛鍊,才能回到原來水準。但早上剛起床的時候、甚至從事靜態活動時,也經常感覺到心跳異常快速,體力好像比染疫前還差,因此前往心臟內科門診就醫。 內科醫師李穎灝說,新冠肺炎染疫後,大約5人當中會有1人出現「長新冠(Long COVID)」症候群,其症狀可能包含:認知障礙、味嗅覺改變、呼吸喘促、心悸、胸悶、疲勞等。「長新冠」當中,有不少患者於染病後4週,仍然有心悸或心跳加速的症狀,甚可長達半年以上,許多患者於染疫前完全沒有慢性病史或不良健康嗜好,染疫後卻深受心悸所苦。 張小姐罹患的疾病是新冠後心搏過速症候群(post-COVID-19 tachycardia syndrome),該疾病包含兩種類型的心搏過速: 1.不正常竇性心搏過速(inappropriate sinus tachycardia, IST): 定義為休息時竇性心率達每分鐘可達100次以上,且於24小時心電圖監測中,平均心跳達每分鐘90次以上。患者可能發現,即便是在休息時,心跳也明顯比染疫前快上許多。 2. 姿勢性心搏過速症候群(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 POTS): 定義為傾斜床或直立測試時,每分鐘心跳增加達30次以上,且未出現血壓降低現象。患者平時心跳不一定很快,但稍有姿態變動,特別是早上起床時,會有顯著心跳加速的感覺出現。 李穎灝表示,新冠後心搏過速症候群當中,上述不正常竇性心搏過速及姿勢性心搏過速症候群兩種情況可能同時出現,患者可能主述平常心跳就快到感覺得到,稍微動一下更是快到不行,甚至伴隨胸悶、微喘、疲倦等。 目前致病機轉仍然不是十分明確,但研究多顯示和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失衡有關。在預防上,部分研究顯示,疫苗注射或抗病毒藥物的使用,可能減少長新冠發生,但根據現有證據強度,尚無法下定論。 治療方面,目前大多依照傳統的不正常竇性心搏過速及姿勢性心搏過速症候群來處理,但尚不清楚這類治療在新冠後心搏過速症候群上是否同樣有效。藥物部分,醫師可能會開立調節自律神經的藥物,如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非藥物治療方面,包含循序漸進的運動訓練幫助修復失衡的自律神經、避免咖啡因或酒精、避免快速姿態改變、彈性襪的使用、在飲食中加入額外的鹽、多喝水,有可能改善症狀。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新冠後心搏過速症候群並不是新冠肺炎造成心悸或心跳加速的唯一原因,病人亦可能因為焦慮、低血氧、輕度發燒、心肌炎、心衰竭而引起相關症狀,是否適合上述治療方式,建議由醫生問診檢查評估後再施行。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1.21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依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和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08年有2,833人罹患食道癌、110年有2,030人死於食道癌;其中9成以上罹癌患者為男性,好發於50~70歲,為男性中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第6位、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 揪出食道致癌因子 保持警覺有效防癌 目前已知食道癌致癌因子,包括:抽菸、飲酒、嚼檳榔、含亞硝胺食物(如醃漬、煙燻食物)、過熱的飲食溫度、食道曾受腐蝕傷害、吞嚥功能疾病、胃食道逆流、肥胖及口腔衛生不良等,建議民眾把握以下3要點,提早預防以遠離食道癌。 1.避免過燙的食物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當覺得食物燙口時,有可能達到傷害食道的溫度,請民眾將食物送進口中時,務必注意溫度是否過燙,或是儘量待食物稍微溫涼後再食用。 2.減少含亞硝胺食物,及時戒除菸、酒、檳榔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指出,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品等食物,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減少食用此類含亞硝胺食物,有助「離」癌遠一點。 另外,抽菸、飲酒及嚼檳榔是多種癌症的共通危險因子,呼籲有接觸菸檳酒習慣的民眾儘速戒除,以避免癌症找上門。 3.有異狀速就醫 食道癌的症狀除了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外,也可能導致食物逆流、火燒心、聲音沙啞、胸後痛、體重減輕、上腹痛及久咳等情形,而食道癌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因此平時就需留意自身的不適感,切勿輕忽,如出現上述症狀時,務必提高警覺,及時就醫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期。 食道癌目前沒有實證有效之篩檢工具,因此落實健康生活並遠離致癌因子及規律運動,將是必要的防癌步驟,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戒除菸、酒及檳榔,減少食用加工、燒烤及避免過燙食物,避免對食道造成傷害或負擔才能降低罹癌風險;民眾平時需多留意自身健康狀況,如出現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或痛感時,請務必提高警覺,及時就醫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0.17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一名50多歲的婦人,最近半年被發現明顯變胖,坐著看電視甚至躺著睡覺都呼吸困難,於是前往醫院就診。經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是40公分乘以20公分的巨大卵巢囊腫,壓迫組織,必須進行手術治療,礙於腫瘤指數升高,擔心有惡性腫瘤情形,選擇剖腹手術,術後恢復健康狀態,取出卵巢囊腫甚至超過7公斤。病理組織報告指出,婦人的卵巢囊腫是黏液性囊腫,當囊腫愈大,手術風險愈高。一般卵巢囊腫剛開始長大症狀不明顯,不太容易被發現,但若超過10公分的巨大囊腫,極可能壓迫周圍器官,出現腹脹、腹痛、最嚴重恐致死。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婦產科主任鄭志堅指出,卵巢腫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見的腫瘤,因卵巢位於骨盆腔深部,腫瘤不容易及早發現,而卵巢腫瘤以型態則可分為: 一、非贅生性之卵巢囊腫 如功能性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瘤等等。 二、贅生性卵巢囊腫 如畸胎瘤、漿液性卵巢囊腫、黏液性卵巢囊腫等。 三、惡性卵巢腫瘤 圖片來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 卵巢良性腫瘤通常在早期較小也多無症狀,因此往往在婦科例行性檢查時才偶然發現到。等到腫瘤慢慢增至中等大小(約4~8公分以上時)才開始感腹脹或腹痛甚至腹部腫塊,若腫瘤長大到骨盆腔及腹腔時即可能產生壓迫症狀,如頻尿、便祕等等。 卵巢腫瘤危險因子為:肥胖者、初經年齡較早者、不孕症患者、有家族史者等。超音波是檢查婦女生殖器腫瘤最常用、最方便,且是快速及高準確性的工具。若再配合血液腫瘤標記的檢查,可提供參考區分是良性腫瘤或是惡性腫瘤。此外,電腦斷層及磁振造影檢查也是很好的診斷工具。 鄭志堅說,良性卵巢瘤的併發症不常見,可能需要緊急手術的併發症有: 一、扭轉 為常見的婦科急症,需要需要緊急手術,不到10%的卵巢腫瘤會併發扭轉。 二、破裂 可分為外傷性及自發性兩種,卵巢腫瘤破裂可能造成內出血的急症。 三、感染 另外,卵巢腫瘤依大小可分為三種: ● 一般大小:約5~10公分。 ● 大卵巢瘤:10~20公分。 ● 巨大卵巢:腫瘤大於20公分以上者,巨大卵巢瘤一般而言非常少見,尤其是大於20公分以上者。 患者會有如此巨大的腫瘤原因可能是症狀不太明顯、患者警覺性不夠。而本案例是黏液性囊腺瘤,是卵巢瘤中最容易形成巨大腫瘤者。黏液性囊腺瘤好發於30~50歲的女性患者,大多為單側性,只有5~10%為雙側性,一般較大,容易發生壓迫徵狀。另外,黏液性囊腺瘤通常為圓形或橢圓形、切面常為多房有分隔,腫瘤表面大多灰色有光澤、囊壁較厚、有彈性。囊內容物為黏液性、不透明、黏稠液看似膠凍。黏液性囊腺瘤絕大多為良性(超過80%),但有10%為邊緣性惡性,不到10%為惡性。 鄭志堅表示,卵巢瘤在治療上還是以手術為主,手術種類主要為囊腫切除術及卵巢全切除術兩大類。至於該執行何種手術,基本上依患者年齡以及是否要保留生育功能為主要考量。若是要保留生育力,則以囊腫切除術為主。而手術途徑分傳統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及機器手臂輔助下的腹腔鏡手術,因為極少數卵巢囊腫為惡性,當血液腫瘤標記的檢查升高或是高度懷疑有惡性可能,建議用開腹手術。不過,透過腹腔鏡或是機器手臂輔助,傷口小,較不影響美觀。關於術後恢復時間,傳統開腹手術因肚子肌肉被拉扯,比微創手術多一些時間才能夠恢復。針對大多數卵巢良性腫瘤病人使用腹腔鏡手術即可,若有巨大卵巢囊腫或是懷疑為惡性腫瘤者,還是建議剖腹手術,安全性較高。 若想避免卵巢囊腫復發,要建議女性朋友,培養規律的生活作息,避免攝取過多富含荷爾蒙的食物例如油炸類和皮下脂肪多的食物種類,可降低卵巢病變風險。至於少數病理性卵巢囊腫與遺傳基因有關,加上症狀不明顯,建議女性安排健康檢查,當做完子宮頸抹片檢查後,再加做婦科超音波檢查,可及早發現和治療。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6.16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3C產品人手一支,加上疫情影響線上會議開不停,有時會感到眼睛乾澀、看不清楚(眼睛疲勞),甚至兔子眼(紅眼睛)。目前已有許多眼用藥品可以改善、緩解眼睛的不適,但你選對了嗎?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藥劑科藥師賴妘薇表示,氯化鈉、玻尿酸或聚合物潤滑劑,具有保濕效果以減緩眼睛乾澀。若產品中含有維生素B12、B6成分,則可以舒緩睫狀肌、恢復眼部調節能力,有效減緩眼睛疲勞。 至於naphazoline、tetrahydrozoline等成份屬於血管收縮劑,可使眼球血管收縮,改善眼睛充血的症狀。上述多為市面上眼用藥品所內含的成份,民眾可以針對自己的症狀,在醫師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並注意使用說明。 眼用藥品在包裝上有分瓶裝或單支裝,針對有配戴隱形眼鏡習慣的民眾,盡量選用單支包裝或選擇使用改良型防腐劑的瓶裝產品,以免防腐劑沉積在隱形眼鏡上造成角膜受損。 賴妘薇提醒大家,使用眼藥水前,請洗淨雙手,點藥水時,藥瓶瓶口不可接觸眼睫毛、眼球和手指。藥水開瓶超過28天,或藥液混濁、變色甚至出現異物時,勿繼續使用。平日也請保有正確的護眼習慣,讓眼睛適度休息,以恢復眼睛的調節力,才能常保一雙明亮健康的雙眼。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4.18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神經科門診常見主訴頭暈的病人,各個年齡層皆有,尤其是在長輩族群。每個人形容自己感受是各式各樣,昏昏的、脹脹的、頭重腳輕、天旋地轉,或是走路不穩、地震般晃動、噁心嘔吐等現象。 神經內科醫師周友芳表示,頭暈最常見的是眩暈,常是陣發性的,患者感受有如天旋地轉,或是突然感覺如地震般晃了一下,嚴重時可能伴隨冷汗、嘔吐,或走路困難等現象。有時感覺視力模糊,其實是因為眼睛出現規則的跳動,也就是神經學所謂的眼震,表示內耳、腦幹及或小腦病變。常見原因是內耳的耳石掉到半規管所引起的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症,如果伴隨有耳鳴及聽力減退現象,通常為梅尼爾氏症,有時因病毒感染引起前庭神經炎所致。 如果走路不穩更勝於暈的感覺,則可能是腦幹及小腦的病變或是後腦循環不良而引起腦幹或小腦的灌流不足。如果伴隨講話不清楚、複視、臉及肢體麻木無力、意識不清或吞嚥困難,則可能是腦幹及小腦中風。 沒有天旋地轉的頭暈,常常讓人覺得頭部悶悶脹脹、重重不清爽的感覺,比較少是因為掌管平衡的神經病變引起的。這種頭暈,最常見的原因包括焦慮、神經衰弱症、失眠、貧血、病毒或細菌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若是突然站起來會頭昏眼花,眼前一片黑,甚至昏過去,通常幾秒鐘就恢復正常,這種情形最常是因為姿勢性低血壓。這種頭暈是因為自律神經的失調或是降血壓的藥物,使得下肢的血管收縮不足,血液回流減少,引起腦血流不足造成頭暈。另外還有迷走神經性暈厥,也就是患者在受到外在強烈刺激下,產生暈厥情況,但少數心血管疾病,例如心律不整、嚴重心瓣膜疾病、中風等也會出現這樣情況,因此還是建議患者就醫檢查。 周友芳說,頭暈的治療,除了針對頭暈原因使用適當的藥物治療,慢性頭暈也可以藉由前庭平衡復健(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exercise)來改善,增進生活品質,預防跌倒。有研究指出,同時並用前庭復健與藥物治療比單獨服用前庭神經抑制藥物效果較好。雖然,對中樞前庭神經病變不是主要治療方式,卻仍有相當程度的療效。 前庭復健有許多方式,一些新的科技如虛擬實境、任天堂wii系統,也有設計前庭平衡的復健,但是簡單的自我訓練也可以達到相當效果。例如,坐著或躺的時候,伸出一隻手臂食指比一,眼睛注視食指,頭往左往右往上往下轉動,頭轉動的時候,眼睛保持注視食指,如此反覆做20次。其他還有彎腰撿球、閉眼站立、坐姿轉圈、雜耍拋球、旋轉雨傘……等。 周友芳提醒,頭暈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因為跌倒外傷,引起生命危險。找到頭暈的原因,予以適當治療,並配合前庭復健運動,改善因為頭暈引起的步伐不穩,除了減少跌倒,期能重拾信心走向戶外,享受生活。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4.06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時序入春,根據中央氣象局氣象預報資料顯示,2月14日鋒面通過、東北季風增強或大陸冷氣團南下,各地天氣明顯轉涼;北部、東半部地區及中南部山區仍有短暫雨。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低溫與早晚溫差大均會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進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呼籲民眾面對氣溫下降而導致的溫差大,一定要加強身體的保暖,並維持室內的空氣流通,避免門窗完全緊閉,適當補充水分及身體的活動等。 從「心」認識自己,避免造成遺憾 近期有名人因心血管疾病,而導致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甚至造成無法挽回生命的現象,相當令人惋惜,常見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腹部肥胖、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膽固醇偏高等,但其實這些是可以被提早預防的。首先,先了解是否有家族病史的疾病,並善用政府提供之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以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確認是否有三高或其他疾病等問題),透過健檢的結果,早期發現是否有慢性病、早期介入及治療,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國民健康署再次呼籲,由內到外保命的5個重點: 1.控制三高 有三高(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民眾要維持量血壓-量測7天、每天2次、每次2遍原則、定期測血糖習慣,更應遵照醫師指示用藥及定期回診追蹤,切勿任意停藥或增減用藥劑量,積極做好三高的管理與控制。 2.健康飲食、體重及腰圍的控制 採低油、低糖、低鹽、高纖(3低1高)原則,避免加工食品的攝取,並建議身體質量指數(BMI)控制於18.5-24之間;另外,腰圍部分,成年男性控制小於90公分,女性小於80公分。 3.規律運動、減輕壓力 避免早、晚低溫時段外出運動,運動前先充分暖身,或天冷時改採室內運動;尋找適合自己的放鬆方式,盡可能減緩或降低緊張情緒。泡湯時溫度勿超過攝氏40度,避免冷熱溫差過大,且不宜單獨泡湯。 4.戒除喝酒取暖、戒菸、遠離二手菸 不管是直接吸菸或被動吸入二手菸,都會增加血管傷害以及心臟病的風險,所以戒菸、遠離二手菸危害;另,以茶(水)代酒,避免喝酒造成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下降更危險,茶(水)溫度以攝氏65度以下入口,避免食道灼傷。 5.注意保暖 留意天氣,採多層式穿搭法,適時增減衣物,外出穿戴帽子、口罩、圍巾、手套、襪子、暖暖包(須注意溫度與放置的位置)等。 心血管疾病猝發不能等,撥打119速送醫 春季氣溫變化大,有時氣溫驟降或乍暖還寒的天氣型態,要多留心身體徵兆,如果出現心臟病徵兆: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更年期女性則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若有以上的現象發生,應隨時留意自身的狀況且同時告知身旁的人,由於可能立即危及生命,應儘速撥打119送醫治療。對於本身有心臟病史的民眾,務必要隨身攜帶健保卡與緊急時的救命藥物以備不時之需。若有中風的徵兆,記住FAST口訣:臉部(Face)表情不對稱、雙手(Arm)力氣不一樣、或講話(Speech)變得不清楚,有任一症狀,記下時間點(Time),切勿因症狀緩解而輕忽嚴重性,一定要撥打119儘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2.21
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0日表示,Omicron變異株於全球迅速擴散,近期境外移入確診數大增,為降低COVID-19威脅國內社區防疫安全,自今(2022)年1月11日零時起(航班表定抵臺時間),調整入境旅客檢疫措施如下,請旅客務必配合。 搭乘歐美、中東及紐澳等航線長程航班旅客,於抵臺時進行落地公費採檢及快速核酸檢驗,檢驗結果陰性者接續入境通關程序,且應搭乘防疫車輛前往防疫旅宿/集中檢疫所完成檢疫;檢驗結果陽性者,指派專人完成證照查驗後,由空側搭乘救護車後送專責醫院。 指揮中心再次強調,適逢春節前返鄉人潮,請旅客返臺必須事先瞭解,並主動配合我國現行入境檢疫規定,並依指揮中心規定的交通方式前往檢疫地點,同時遵守檢疫期間各項檢疫、防疫措施,共同維護國內社區安全。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1.11
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 摘要 偏頭痛是一個常見疾病,影響全球約12~15%的人口,也是一個已知有顯著性別差異的神經科疾病,女男比約3:1,尤其好發於20到50歲女性,有週期性。誘發因素包含情緒、壓力、飲食、情緒及睡眠品質等,甚至在疫情期間也使偏頭痛平均天數延長,嚴重影響生活品質與工作能力。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莊凱如指出,在台灣,有高達兩百萬人口受偏頭痛困擾,但根據台灣頭痛學會於今年7月份的問卷調查(共2,300多位民眾填寫),有將近七成民眾以為頭痛只是一種「症狀」,但其實偏頭痛是一種疾病,除了反覆頭痛之外,可能還伴隨噁心嘔吐,怕光怕吵等特色。且超過半數的民眾不知道偏頭痛有預防性治療,且過度使用頭痛藥,反而造成頭痛更嚴重,就是所謂的『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 (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 莊凱如說,為提升民眾對於偏頭痛的認知並把握適當就醫時機,台灣頭痛學會也推出「偏頭痛超前部署123懶人包」:每週頭痛超過1次要看神經內科;每週服用止痛藥超過2天以上可能使頭痛惡化;預防偏頭痛有3招:運動、紓壓、預防性藥物,希望加深民眾印象。 以下是偏頭痛的疾病定義與治療: ● 偏頭痛 單側(但也可雙側),中重度,搏動性,日常活動會加劇頭痛,持續4到72小時,伴隨噁心嘔吐怕光怕吵等症狀。 ● 慢性偏頭痛 頭痛持續3個月以上,且每月超過15天,符合偏頭痛的天數超過8天。 急性治療 一般止痛藥物,有痛才吃。 預防用藥 定期使用。(是否需使用偏頭痛預防藥物,須經由醫師評估) ‧ 口服預防用藥:鈣離子阻斷劑、抗癲癇藥、抗憂鬱藥等 ‧ 肉毒桿菌的針劑治療 ‧ CGRP單株抗體製劑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2.15
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 摘要 32歲A小姐本身是長期服用西藥的紅斑性狼瘡患者,結婚三年都沒有受孕,至西醫婦產科檢查,卵巢功能竟然明顯退化,AMH(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MH值已經在1以下(小於1),代表「卵巢濾泡存量」偏低,懷孕機率大幅下降,由於月經長期不規則,加上常有臉部潮紅與皮膚乾燥的情況,從沒想過這麼早的年紀卵巢就開始早衰,於是前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看診。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認為,A小姐的卵巢早衰不是屬於典型的腎虛型老化導致的卵巢衰退,反而是免疫失調導致自身的免疫細胞攻擊自己的卵巢,造成卵巢機能衰退,而且紅斑性狼瘡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等等免疫系統的疾病不可隨便亂用溫補藥,應該以調節免疫的思維去治療,經過一年中藥與針灸的長期抗戰,今年已經34歲的A小姐在疫情嚴峻時候成功安穩生下小寶寶,紅斑性狼瘡症狀在中藥與西藥相互搭配的治療下,也有顯著好轉。 周宗醫師翰解釋,卵巢早衰一般是提早老化的徵兆,但是臨床上發現有越來越多案例是跟免疫調節失調有關係,自身的免疫細胞攻擊卵巢造成卵巢功能暫時衰退,這時AMH(抗穆勒氏管荷爾蒙)也會跟著偏低,可能伴隨出現月經延後,不孕、性慾下降、潮熱多汗、陰道乾澀、失眠煩躁等假性更年期症狀。 傳統中醫治療以補腎為主,但是面對免疫失調導致的卵巢早衰,胡亂溫補反而會讓免疫失調症狀更加惡化,也可能加重本身潛在性的免疫系統疾病的惡化,如關節腫痛越來越嚴重,皮膚癢疹越來越惡化,通常這類型的病友補藥酒是碰不得的。 周宗翰醫師表示,免疫系統失調導致卵巢早衰的患者要自然受孕有一定的難度,先決條件是月經週期一定要規律,免疫疾病的症狀一定要控制好,所以長期規律服用的西藥也不能隨便貿然停用,中醫利用針灸與中藥把身體的平衡抓回,讓身體回到它該有的平衡,免疫反應太過與不及都不好,當免疫細胞過度活化,接著伴隨而來的是細胞激素風暴,造成身體發炎,卵巢與內分泌系統也會受到明顯影響,所以風邪外感常用的桂枝、荊芥、紫蘇葉,或是調理腸胃的木香、白朮、茯苓等中藥,對於治療卵巢早衰至不孕也有正面幫助,而頭皮針與耳針刺激,刺激耳廓影響迷走神經,傳訊至大腦,進而影響身體免疫調節,可以讓不聽話的免疫系統變溫馴。 周宗翰醫師說明,要調節免疫改善卵巢早衰的不孕,良好睡眠品質是關鍵,睡眠是很重要的身體修復時間,身體所有細胞的亞健康或微發炎狀況,都是在睡眠時修復,再來就是情緒要穩定,日常生活應保持心情愉快,適時抒發壓力,中醫認為過度的情緒會傷害臟腑,例如怒會傷肝;肝是掌管自律神經的總司令,情緒影響肝,肝影響荷爾蒙,荷爾蒙又會影響子宮卵巢的作用,進而影響女性健康。 飲食方面,少吃加工食品絕對有必要,因為加工食品在製作過程中為了改變口感、外觀色澤、香味及延長保存期限,往往含有防腐劑、色素、人工香料等添加物,火鍋料、醃製類絞肉食品,泡麵、罐頭等,都屬於容易刺激免疫系統的地雷食物,應避免食用。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8.07
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提供 摘要 一位65歲男性病患到診間向醫師反映:「醫師~為什麼我看人的臉都看不清楚,我看您的臉也不清楚,好像有個東西擋住似的?」,一經檢查才知道是自己得了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眼科主治醫師楊上嫺表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一種隨著年紀增長,視網膜黃斑部逐漸退化的眼睛疾病,可引起不等程度的視覺障礙,患者就診反映的症狀五花八門,從「中央視力模糊」、「看東西扭曲變形」、「像隔了一層紗在看東西」、「影像變得灰暗」或「一塊黑影擋住視線中間」……等等皆有可能。 楊上嫺醫師說明,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有分濕性與乾性兩種類型,差別在於有無脈絡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可靠黃斑部的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影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螢光眼底血管攝影(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AG)及循血綠眼底血管攝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檢查檢測出來。 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沒有脈絡膜新生血管形成,對視力影響較小,但將來仍有發展成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可能,因此需定期追蹤。而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則伴隨有脈絡膜新生血管形成,可造成黃斑部的積水或出血,視力因而減退,需要治療。 目前針對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以眼內注射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Anti-VEGF)藥物為主流的治療方式。抗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Anti-VEGF)藥物用於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治療,在臨床上使用成效顯著,過去因不同藥劑不同價錢,一劑需自費數千元或數萬元不等,再加上濕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治療常需要多次施打,往往對患者造成經濟上的負擔。但近年來健保給付逐漸放寬,目前只要病患條件符合健保審查的標準,便可經健保給付施打,替病患省下不少開銷,實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的一大福音。 楊上嫺醫師進一步提醒,許多患者常常因一眼正常,但另一眼有黃斑部問題而不知曉,因為還可以靠正常眼看東西,自動忽略了有問題的那隻眼,往往等到兩眼都有問題才發現前來就診,因而延誤治療。建議不妨輪流遮眼,用「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檢測自己是否有黃斑部問題,以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8.06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自5月新冠肺炎疫情升溫以來,公共場所關閉,公司企業啟動居家辦公模式,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到底疫情對於喝酒的人會有什麼影響呢?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張祜銘說,可以參考其他國家的經驗。雖然喝酒地點從餐廳轉移到家中,許多國家都發現大多數喝酒的人喝的量會比原本還要多,在美國、英國、德國也發現酒品銷售量反而增加。 此外,可能是因為在家中時間變長的關係,歐盟國家的家暴通報案件大幅增加,這也反映出面對疫情的恐慌,或是家人之間的相處問題在此時浮上檯面。有些人選擇喝酒面對疫情帶來的不安恐懼,在門診也觀察到有不少原本已經戒酒成功的病人,在疫情期間控制不住又開始喝酒了。 至於喝酒對於身體會有什麼影響呢?張祜銘表示,大量喝酒可能會抑制免疫系統對抗病毒的能力,研究也發現,大量喝酒會抑制打疫苗產生的免疫力。此外,喝酒可能會造成肝臟、腸胃及心血管等器官病變,造成在疫情期間不必要的外出就醫。OECD國際組織在2020年曾經提出呼籲,各國政府應該重視國民飲酒健康問題並制定政策,飲酒者也應該注意喝酒習慣在疫情期間的變化。 面對疫情可以怎麼做呢?張祜銘提供以下一些方法讓大家可以試著幫助自己度過疫情帶來的恐慌: 1.規律作息:固定的躺床及起床時間,避免睡眠紊亂而依賴酒精。 2.適量飲食:固定的吃飯時間,選擇健康飲食,避免空腹飲酒造成更大傷害。維持體能:定期安排在室內可以做的運動,例如瑜珈、快走、深蹲。 3.維持人際:主動關心久未見面的親友,也可以定期安排視訊聚會,避免因隔離的孤獨感而飲酒。 4.接納自己:接納疫情期間的壞情緒,不要藉酒澆愁反而愁更愁。 5.建立目標:多出來的時間空檔,很適合為自己訂下一個具體的目標並做出改變,回歸工作時同事也會驚訝於您這段期間的改變。 6.尋求協助:如果自己的情緒、睡眠或飲酒問題無法獨自處理,也可以電話聯繫專業人員尋求建議或主動就醫。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具有完整的成癮醫療團隊,可在門診進行飲酒問題的評估與治療,此外也在衛福部協助下設置飲酒問題諮詢專線,民眾對於醫療資源相關疑問都可以撥打電話至(02)2728-5791諮詢酒癮個管師。希望在疫情尚未落幕之前,大家都可以調整好生活型態並維持健康,為回歸原本工作及生活做好準備。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8.05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東方人的髮色屬於黑髮,想要變換髮色呈冷灰、粉紅、乾燥玫瑰等顏色,就必須要藉由脫色、脫染劑(俗稱漂髮)先淡化頭髮中的黑色素,再輔以染髮劑來顯現出色彩。食品藥物管理署(食藥署)提醒您,頭皮是毛囊最多、最密集的部位,使用脫色、脫染劑要小心留意,不當使用則可能出現如紅斑、搔癢等症狀。 食藥署表示,脫色、脫染劑一般多有兩劑,第一劑為鹼劑,有些產品會添加過硫酸銨(Ammonium persulfate)、過硫酸鉀(Potassium persulfate)、過硫酸鈉(Sodium persulfate)等成份,利用氧化還原的反應熱強化效果;第二劑則為含過氧化氫的水溶液,使用時將兩劑混和,可淡化毛髮中的黑色素氧化分解使毛髮顏色變淡。而使用脫色、脫染劑時記得要戴手套。塗抹時要避免脫色脫染劑接觸臉部或頸部,若不慎接觸時,應立即沖洗;也要避免塗抹及沖洗時接觸眼睛,若不慎接觸時,應立即以大量清水沖洗,並迅速就醫。使用後若皮膚有任何異常現象,應迅速就醫。 脫色、脫染劑屬於特定用途化粧品管理,購買及使用前可以先上食藥署建置的西藥、醫療器材及化粧品許可證系統(網址:http://info.fda.gov.tw/MLMS/H0001.aspx)查詢是否經過衛生福利部核准,使用脫色、脫染劑前應請詳閱說明書,並依據使用方法正確使用;也不要將脫色、脫染劑使用於頭髮以外的毛髮,如眉毛、睫毛等;此外,剛修臉或剃臉後,也應避免使用,如屬於敏感性皮膚者,建議使用前諮詢皮膚科醫師;於脫色、脫染後一星期前後,不建議進行燙髮。 食藥署提醒您只要過去曾因為使用脫色、脫染劑,引發過敏反應或身體不適等症狀;或頭皮、頸、臉部有腫脹、受傷、過敏、發炎狀態、皮膚疾病或身體有特殊情況(如患病、病後恢復、生理期及懷孕期間等);腎臟疾患或血液疾病之患者,都應避免使用脫色、脫染劑。而脫色、脫染劑未使用時,要存放時應放置於孩童無法接觸的地方,也要避免存放於高溫及日光直射的場所。 最後,消費者若發現有不良品或使用時發生不良反應,可通報食藥署建置的「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網址:http://qms.fda.gov.tw/tcbw/,通報專線:(02)2521-5027。為增加消費者對化粧品安全使用的認知,食藥署特別成立「TFDA化粧品安全使用」粉絲團,更多化粧品安全選用資訊請上http://www.facebook.com/tfdacos查詢。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8.04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為維護民眾佳節期間吃得安心,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啟動「110年中秋複合式專案」,聯合地方政府衛生局執行「月餅及其餡料製造業稽查」及「中秋應景食品抽驗」等兩項稽查專案,於源頭製造端及市場販售端加強查驗,全面把關秋節食品! 首先,針對中秋佳節國人常購買作為送禮或與家人共同享用之月餅,食藥署將聯合地方政府衛生局,針對月餅及其餡料製造業之作業環境、製造過程、人員衛生及產品標示等進行稽查,並抽驗其月餅或餡料,檢驗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下稱食安法)相關規定。另於量販店、賣場、超市、傳統市場等各類販售通路,加強抽驗蛋黃、生鮮蔬果、禽畜水產品、豆製品及醬料等中秋應景食品,檢驗各項衛生標準、食品添加物、農藥及動物用藥殘留等項目,保障民眾在佳節期間的食品衛生安全。 食藥署呼籲食品業者應落實自主管理,遵守食安法相關規定,並響應政府防疫政策,以兼顧防疫與民眾食用安全。此外,提醒民眾歡樂過節之餘,記得不要吃太多而造成身體負擔;購買之月餅及食材也要妥善保存,隨時注意新鮮度並於保存期限內儘早吃完,這樣才能開心享受佳節美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8.03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衛生福利部於30日舉辦「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及團體秋節產品聯合推廣活動」線上記者會,總統蔡英文、衛福部部長陳時中透過線上相挺,齊聲邀請社會各界共同響應這次「無接觸送禮兼作公益」的活動。熱血主播徐展元、輪椅舞國手黃薏蓉,與衛福部次長李麗芬,更一同用開球儀式為線上展售會揭開序幕,用最熱血的態度,齊力推薦最優質的商品,精彩內容通通都在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粉絲頁。 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及團體募款狀況不如往年,衛福部特別設計環保的電子書,並首度於官網推出「暖心送好禮活動」,透過「一指訂購」讓民眾「無接觸,送好禮,送到心坎裡」。總統蔡英文現聲表示,請大家上網搜尋815179,就能找到身心障礙福利機構及團體優質的中秋產品,每一樣都是送禮的好選擇,呼籲大家將愛心化為實質幫助,也將滿滿的祝福傳遞給親朋好友,過個最有意義的中秋佳節。 這麼多元優質的中秋好禮如何選擇呢?衛福部社家署貼心推出line@機器人客服,透過一對一的問答服務,讓民眾快速瞄準心儀的好禮,一指下單不手軟,將最用心的中秋祝福散播出去,讓後疫情時代的中秋節不僅圓滿,更充滿溫暖。 最多元的選擇,更便利的購買方式,就是要讓你「一指」買好買滿,相關活動資訊都將陸續公布於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sfaa.gov.tw),歡迎大家加入持續追蹤,或可上活動官網(www.815179.com.tw)了解更多,誠摯邀請您送禮兼做公益,用最實際的購買力給予身心障礙朋友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