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內分泌共有4筆結果

  • 看不見的壓力荷爾蒙,自我厭惡合併飲食失衡,小心讓你一路肥到掛

    文/陳旻毓 圖/翁嘉妤      摘要  大家常說30歲後新陳代謝變慢,喝水就會腫,吸空氣都會胖?!但科學研究證實,新陳代謝直到60歲後才開始不可逆轉地下降。讓人變胖的主因,其實是來自於壓力引發的荷爾蒙反應;當你的內分泌失調、荷爾蒙失常,又怎麼能維持健康體態呢? 所以,減肥最忌諱走錯路,找出壓力荷爾蒙生成的正確原因,檢視你的壓力來源,才能在減重的路上,筆直向前,而不是來來回回。成為一個幸福瘦的人,心情愉快不復胖,一點也不難。     心靈創傷使人肥,原來情緒與肥胖大有關係   一個禮拜前才喊著說要減肥,現在手上卻捧著一顆甜甜圈,安姆安姆吃得正開心,轉過身卻發現鏡子裡的自己,已經把舊衣服撐得變形!這樣的場景還熟悉嗎?是不是在很多生命階段都曾出現?   身材胖瘦的癥結點從來不僅僅是飲食與運動而已,當人們發現心情是影響身材的主因,還會讓自己天天暴露在壓力反應爐下,緊緊依附零食帶來的短暫美好嗎?這個問題其實很有趣,過去人們認為肥胖問題影響生理機能,間接影響情緒;但臨床經驗卻顯現不一樣的結論,肥胖是一個結果,它的存在無非是因情緒的調節出現問題。     逆反心態讓人忽略肥胖成因,孩子也有身材焦慮   要談論到成人肥胖的問題前,先讓我們看看孩子的大腦是如何面對肥胖壓力;小朋友的想法單純,杏仁核反應直接,當他受到指責、嘲笑會出現兩種反應,一種是陽奉陰違:說著不會再吃了,但還是受不了誘惑繼續吃。   另一類的孩子則是表現出叛逆的情緒,否認外在給他的定義;內科醫師馬文雅說:「這樣的孩子會常顯現出『你越這麼說,我越是要這麼做』的行為反應;『你說我胖,我就越不節制,因為我不覺得自己胖,你這麼說我,代表你根本不愛我。』孩子從心裡去否定這件事,在情緒上先給雙方打了一個叉。」日後要再修復親子關係,也非常困難。   「未來,這樣的孩子即使過胖也可能認為自己不需要減肥,要說服他改變生活習慣也很困難,他認為自己這樣子很健康而不是胖,最嚴重的是沒有病識感,你要他承認自己胖是一件很難的事,羞恥與憤怒也會左右對方的行為意念。」     成年人減重議題,找到壓力來源,喚回身心健康,而非挑戰極限   「成人的大腦承擔壓力的方式相當複雜;有些人天生骨架大,從小就長得比較大隻,他的減重議題可能常困在「我想變成別人」的自我厭惡中,總是想尋求他人的認同感而不自知;他要面對的議題則是現實與期望目標的差異,改善自我厭棄;找到理想與現實間的落差,減重就能事半功倍。」馬文雅醫師這麼說。   另一類人則是青春期都還保持在正常體重,但出社會後工作幾年,整個橫向發展,連自己都沒有發覺,等到某天照鏡子才發現,奇怪自己怎麼變成一個認不出來的樣子。這是因為人們承擔了過重的環境壓力,專注力都在放在外面了,忽略自己正在發胖;但是人們的身體機能並沒有辦法承受這些突然增加的體重與脂肪,這些多出來的負擔會對身體更大的危害,生理機能遭到破壞,這樣的族群反而更容易生病。     人體的自然防衛機制,體重5%上下修正皆為安全範圍,超過則要當心   馬醫師也提到:「我們的身體很聰明,一般情況下,體重因外在影響上下調整5%是很正常的,但若是突然超過這個範圍,例如一個月突然胖10、20公斤,上下變動過猛,就要特別注意。」也許是荷爾蒙出現變化、新陳代謝改變,這樣的生理因素就要按照醫師的指示下進行體重管理,尋求專業的醫療建議。   當社會壓力蓄積越多,人們受到的情緒反彈也就越大,我們身處在相對壓抑的時空背景下,因著疫情的關係,許多人也悶出不少毛病來,唯有找到壓力的釋放點,找回身體的掌控力,才能在眾多挑戰中,常保隨遇而安的閒適自信。     諮詢醫師:馬文雅醫師    學經歷: 新陳代謝內分泌科主任兼健康衛教諮詢中心主任、教育部部定講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醫師 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特約主治醫師 桃園榮民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內科醫學會會員 糖尿病學會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小心甜蜜陷阱!皮膚老化、記憶力衰退、抑鬱上身,都是「糖」惹的禍 影片|心理諮商開箱!瓶頸期超焦慮也可以去諮詢?原來這些都是免費諮商資源!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1.15

  • 一直掉頭髮也是新冠肺炎後遺症?放置不管當心「落髮禿頭」!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一直掉頭髮也是新冠肺炎後遺症?放置不管當心「落髮禿頭」!   掉髮是許多現代人的困擾,研究顯示高達30%~50%的COVID-19患者,在確診後3至6個月內出現休止期落髮,即便是無症狀者也有高達10%的人歷經同樣的情況。究竟掉髮是後遺症,抑或是疫情之下過大壓力造成的?而新冠肺炎又是否會直接導致掉髮呢?本集邀請到朱冠州醫師來為我們一一解答!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1 新冠肺炎導致掉髮? 01:00 為什麼會休止期掉髮 02:01 掉髮該怎麼解決 03:08 雄性禿與休止期落髮 04:39 性別會影響掉髮嗎 05:10 掉髮會自行痊癒嗎 06:25 掉髮要吃藥治療嗎 07:36 掉髮何時該就醫 08:30 醫師給觀眾的建議       諮詢醫師:朱冠州醫師    現職: DCDC生髮診所 醫師 學經歷: DCDC生髮診所院長 台灣植髮學會理事長 台大醫學系畢 馬偕醫院皮膚科住院醫師 台北市立仁愛醫院皮膚科總醫師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植髮手術存失敗風險?!生髮不成頭皮反長蟲! 影片|植皮術後不只色差還長陰毛!異體移植手術來源是OO?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8.09

  • 【跨性別特別企劃】是他還是她?靈魂不自由的心情誰能懂?看跨性別者如何擁抱全新的人生!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還記得數年前看過的一部知名動畫片《你的名字》,劇中描述兩位男女一覺醒來彼此靈魂互換的故事,雖然已是老生常談的男女靈魂交換的故事,但當真正發生在你的身上,又會是何種感受?在我們的社會中也有少部分人深受生理及心理性別不一致的困擾,對她們來說就宛如被枷鎖綁住,無法得到應該擁有的自由。     在過去,我們對於跨性別者的認知,還是來自報章媒體上的所謂「變裝」、「偽娘」等稱謂,也因此我們對於跨性別者存有一種「擁有特殊癖好的一群人」的刻板印象。然而在近期製作LGBT的系列報導中,採訪了即將做手術的跨性別朋友以及已做過手術的跨性別朋友之後,讓我對於跨性別這塊領域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原來並非要經過變性手術才是跨性別,當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不同時會出現多大的困擾及痛苦並非一般人能體會。     厭惡「那個東西」,下定決心變成女生   軒姐是一位剛從大學畢業的跨性別者,有別於一般新鮮人急於投入職場,此時的她有一件非常想做的事-「接受變性手術改變性別」。從小就知道自己與他人有些許不同,對於身上擁有的男性器官充滿著厭惡感,明明是個男孩子卻嚮往穿上漂亮的洋裝,希望可以用女生的樣子見人,因此在國中了解自己的生心理性別不一致後即向媽媽表態,並於高中半工半讀賺取日後去做女性化手術的費用,在升上大學後,少了髮禁制度,開始留起長髮、穿女裝,訂下她的7年計畫,藉由漸進式的改變,讓旁人可以慢慢接受她的全新身分。今(2020)年本要去泰國做性別重置手術,卻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計畫延期,聽著她用帶著遺憾的語氣這樣訴說,但下一秒卻又帶著充滿期待的眼神說:「雖然無法把厭惡的東西拿掉,但下個月就要去做隆乳手術,外觀上就會更像女生了。」也為她能夠漸漸朝著成為女生的夢想更進一步感到開心。         在與軒姐的訪談中,可以發現她的言行舉止就和女孩一樣秀氣,說話時還會帶著些許的嬌羞感。也令人好奇當時和家人提出她想要變女生時,家人難道都沒有大吵大鬧嗎?軒姐說:「我算是幸運的。」回憶起當時跟家人說出她想要去做性別重置手術時,軒母一開始雖有嚇到,但可能是從小的行為舉止就較女性化,再加上7年計畫去慢慢改變,軒母並沒有出現無法接受的反應,反倒是對於要去做性別重置手術這件事,不免擔心手術會影響孩子的健康。軒姐也表示世俗刻板印象都認為做了變性手術會傷身,但事實上跨性別者的內心已長期深受性別不一致的困擾,手術對她們來說反而會是種釋放,常見新聞媒體提及的變性手術傷身大多是未依照醫囑用藥,出現內分泌失調造成情緒不穩等,經由一番的解釋之後,軒母也漸漸了解跨性別者的痛苦,對性別重置手術的疑慮也減少了許多。而軒姐也說到其實大多的家庭得知孩子性別認同不一致、要去做性別重置手術,多半還是抱持不贊同的態度。   軒姐也表示其實大多數跨性別者都是非常沒有自信的,當性別認同不一致時,行為及穿著改變或多或少都會讓外界投以異樣眼光,再加上家人的不諒解等等,因此建議跨性別者們放膽去做,對自己有自信一點。倘若家人無法諒解,也可以和她一樣訂立短中長期的目標,給旁人一點點心理準備去接受妳的變化,想要真正做自己就不會那麼難了。     經歷荊棘道路,才能擁有勝利人生   而另一位跨性別者張可芙,在尚未見到她之前,彼此可以說是以網友身分認識的,單單從文字訊息中就可以感覺到她是一位很隨和的人,因此當提出採訪的要求,她也很大方的接受了。實際見面後,她的個性就如同屏幕裡那般親切,但沒想到的是本人非常高挑,容貌、曲線簡直比女人還要女人,令人自嘆不如。張可芙目前是一位美甲師,同時也是醫美診所的諮詢師,另外還有一個身分就是泰國保養品的品牌大使,身分非常多重且看似人生勝利組的她,在成為真正的女人之前,也是有經歷一段煎熬的日子。         就和多數跨性別者一樣,可芙自小就有發現自己的行為、喜好都和一般的男生不一樣,了解自我的性向認同後,下定決心去做性別重置手術改變生理性別。她也提到:「在認知自己的性向不同時,向家人表態後,家人也並未出現任何打罵、不理解的現象,反而像是多了一位女兒一樣,對她的愛並未因此減少。」更加體會到家人的理解真的是很重要,若是自己的家人都不能了解,少了家人的支持,在跨性別的道路上就像是佈滿荊棘一樣難走。然而,看似一切都很順遂的她,在尚未完完全全變身之前,也曾經歷旁人的歧視眼光及誤解,像是就醫被醫護人員確認身分證時,當時雖已身穿女裝,但身分證上性別仍然是「男性」,因此被大聲呼喊先生,讓她尷尬萬分。經過了這些之後,當她去泰國做完性別重置手術,改了身分證上的性別,她才真正的感受到:「我是真的女生了!」成為女生後,她也真實感受到身為女生的麻煩之處,像是上廁所時要蹲著上,以及需要注意私密處的衛生清潔等等,這些都已不再像男生如廁時的輕鬆及方便,聽起來雖然像是在抱怨,不過從她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她很喜歡且享受身為女生的人生!」   在那之後她也當起了美甲師、成為醫美診所的活招牌,更是泰國品牌的品牌大使,這次的採訪僅僅兩個小時,從中卻可以感受到她好相處的個性以及正面的心態,也難怪她可以成為跨性別者的學習對象,都想像她一樣活出樂觀、做自己的人生。     找到自己,擁有精彩人生   在我的生活中很少有機會可以和跨性別者進行這樣的談論,以往大多只能從電影、電視劇中去了解到跨性別者,但這次的議題卻讓我能夠和她們有所接觸,訪談中也更加理解到她們的內心其實有著千瘡百孔,變裝、偽娘甚至是性別重置手術都是釋放自己的一個出口。一般人都會有自卑、不自信的時候,然而從軒姐及張可芙的身上卻讓我看到了「一個人應該勇敢做自己,不需去理會旁人眼光」,我們應該要去學習她們正面的心境,如同一本書名《這世界很煩,但你要很可愛》,不論是誰都要帶著正能量走向未來,想做什麼就去做吧~勇敢跨出那一步!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的身分都需要被尊重與包容*

    2020.11.11

  • 抽脂可以消除橘皮嗎?術後會不會更明顯?!

    文/林聖錡 圖/游捷安   想要有完美的身材,每一個細節都不能放過,在醫美產業發達的現今,多數方式都能達到患者本身的需求,舉凡雷射除疤、玻尿酸微整和抽脂雕塑身材等方式,都是讓自己邁向自我肯定和自信的關鍵;不過在眾多的病症中,有一種被稱作「橘皮」的惱人情況,橘皮在外觀上看起來就是凹凸不平的皮膚,想要去除卻不知該如何是好,究竟什麼是橘皮組織?可不可以用手術方式來解決?是不是做完手術就一勞永逸了?相信不少人想要知道答案,跟著美醫誌一起深入了解吧!   為什麼會有橘皮組織?它從哪裡生成的? 橘皮組織(Cellulite)這個名詞相當特別,光從字面上就可以聯想到跟橘子的外皮有關,的確如此,這個名詞源自歐洲沙龍,指的是皮下脂肪處有部分突出物突出到真皮,造成身體局部的脂肪厚度和彈性不一,進而導致皮膚表面摸起來會有凹凸不平的狀況,就像橘子表皮般粗糙不平。     整形外科醫師蘇皇銓指出,產生橘皮組織的因素有三:第一個是脂肪局部堆積,第二是內部纖維不平整的情況,第三是真皮跟表皮鬆弛。這些橘皮組織會在身體哪些部位見到呢?通常就是很難運動到的地方,例如大腿、臀部、腰和腹部。情況若不嚴重,倒是不會造成患者困擾,若是遇到夏天需要展現身材的時候,這些部位很有可能就會暴露出來,隨之外露的橘皮也會影響自信。   女性患橘皮組織機率高?原因又是為何? 相較於男性來說,女性得到橘皮組織的機率是更高的,有幾點原因如下:女性荷爾蒙影響、年紀老化造成真皮層膠原蛋白流失,以及女性本身皮膚組織結構鬆散,脂肪分布不均導致凹凸不平……等,不過相對西方女性,東方女性得到橘皮組織的機率又稍微低了一點。整體來說,女性過了青春期,有85%的女性都會受到橘皮的困擾。 另外一個令人困惱的就是肥胖紋,蘇皇銓醫師說,肥胖紋的產生,可能是在懷孕或是在青春期生長的時,真皮層遭到撐裂和受傷,這部分比橘皮組織還難處理,因此想要避免肥胖紋,追根究柢就是要控制身材,,或是透過運動的方式來降低肥胖紋產生的可能。   如何擊退惱人的橘皮組織?瘦下來就不會有橘皮組織? 萬一真的產生橘皮組織,也不用太過驚慌或擔心,只需要至相關診間向醫師諮詢,確實了解自己的橘皮能不能用手術或是其他方式來解決,也可以透過以下方式緩解: 1. 維持標準體重的身材:橘皮組織產生與脂肪堆積相關,所以不能過度肥胖,體重要盡量維持在標準的BMI值(18.5≦BMI<24)內,透過飲食的控制,才不會讓脂肪堆積造成更多橘皮。 2. 適度做下肢運動:很多人的工作都是坐辦公室,下肢幾乎都沒有運動到,因此下班後或假日最好可選擇跑步、騎腳踏車、游泳等可以訓練下肢活動的方式,避免大腿和臀部堆積太多脂肪,對於女性來說相對重要。 3. 按摩和LPG:這項方式是屬於物理性的方式,不過較難明顯感受到其效果。 除了運動和飲食,女性更是需要注意不要用錯誤觀念來看待橘皮。很多人因為怕自己變胖,所以減少身體吸收脂肪和蛋白質,但蛋白質是讓身體肌肉質量提升的重要元素,有好的肌肉就會讓肌膚有彈性,橘皮就不會找上門;而脂肪也有分好壞,好的脂肪可以提升吸收營養,肌膚也會緊緻而光滑。 另外一個迷思就是「瘦下來」或「減肥成功」就不會有橘皮了?!但其實這也不是完全正確,肥胖固然是造成橘皮產生的原因之一,但是身體內的基因如荷爾蒙,加上雌性激素等內分泌失調,也會是橘皮發生的因素。所以即使減肥成功,也未必能完全消除橘皮。   橘皮可完全根治嗎?手術能做到什麼地步 有些人會用定期去角質來改善肌膚表面的粗糙細胞及老廢角質,但是別忘了,橘皮生成的原因是由皮膚下的脂肪產生,所以去角質對改善橘皮的幫助微乎其微。部分民眾會尋求醫美療程來對抗橘皮組織,例如雷射減脂來破壞脂肪細胞,或是傳統抽脂、脈衝光、拉皮等方法,再來就是威塑抽脂,蘇皇銓醫師表示,威塑除了對抗深層脂肪外,對於淺層脂肪也是很有一套,它可以利用音波共振達到乳糜脂化效果,過程中產生熱能可讓真皮層收縮,再來就可以讓淺層脂肪解離重製,有效打擊橘皮。 至於手術的效果如何,就必須依個人體質和適合做哪一種方式而定,任何手術都有風險,抽脂可能會有出血或是休克的情況,在選擇療程前一定要跟醫師仔細溝通和選擇有保障的院所,才會讓療程效果有所保障。對抗橘皮術後也需要穿塑身衣一至二個月,搭配按摩就可以盡快讓橘皮漸漸退去。 看來橘皮真是個頑固的對手,女性們若想要有更緊緻的皮膚,可以從根本的運動和飲食控制做起,避免自己陷入肥胖及脂肪過多的困境,萬一有橘皮產生也不要太擔心,威塑抽脂及其他手術方式可以幫助女性們順利打擊橘皮,重現美麗的身形。       諮詢醫師:蘇皇銓 現職: 皇妍時尚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學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業 林口長庚醫院內科住院醫師訓練一年 台北馬偕整形外科住院醫師六年訓練 台北馬偕醫院整形外科總醫師 台北馬偕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1.27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