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出血共有13筆結果

  • 飛蚊症年輕化!飛蚊症還有分類型?3種飛蚊症治療方式

    圖、文/翁嘉妤      摘要  飛蚊症是一種常見的症狀,患者會在視線中看到像是黑點、線條或網狀的漂浮物,隨著眼球轉動而移動。這種現象多與眼睛的玻璃體退化或混濁有關,因此在醫學上又稱為「玻璃體退化」或「玻璃體混濁」,較常出現在年長、高度近視者中,但現在不少年輕族群也因為長時間使用3C產品,導致眼睛提早老化,面臨飛蚊症提早來報到的困擾。這次我們就要來了解飛蚊症的成因及類型,並認識病理性飛蚊症的治療方式,不要再為飛蚊症感到過度憂鬱、焦慮,對病症有疑慮,就要盡早就醫診治喔!     飛蚊症是什麼?為什麼我會有飛蚊症?   飛蚊症顧名思義,指的是患者眼前出現如蚊蟲飛舞般的黑影,會隨著眼球的轉動而移動。這些「飛蚊」可能是點狀、線狀、環狀或是網狀,出現的時機不一,有時候數量還會突然增加,甚至伴隨閃光。眼科醫師徐郁芳指出,飛蚊症是由於眼球內的玻璃體產生變化所致,這些變化通常無害,但在部份情況下可能表示眼底的病變,特別是當飛蚊突然增多或伴隨視力變化時,應立即就醫。   飛蚊症的成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見的是與年齡相關的玻璃體退化。徐郁芳醫師進一步解釋,玻璃體位於眼球內,介於水晶體和視網膜之間,通常是一種無色透明的膠狀體,但隨著年齡增長,膠狀物可能發生液化或凝縮,導致其中出現細胞碎片或黏結物,這些物質影響視覺,就形成了飛蚊。     飛蚊症也有分類型?病理性飛蚊症需要密切注意!   飛蚊症可以大致分為三類,徐郁芳醫師針對不同類型,說明需要注意的要點:   (1)生理性飛蚊症   多發生於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通常是眼睛內自然產生的雜質所致,大部份的生理性飛蚊症是無需治療的。     (2)退化性飛蚊症   退化性飛蚊症是最常見的類型,約佔飛蚊症病例中的75%,主要發生於40歲以上的族群。徐郁芳醫師說明,退化性飛蚊症的成因主要是由於年齡增長,玻璃體開始退化,與視網膜分開後形成混濁物,也就是飛蚊症中的「飛蚊」現象了。除了年長者外,高度近視、曾接受過眼科手術、有眼部外傷史者,也比較容易會出現退化性飛蚊症。     (3)病理性飛蚊症   病理性飛蚊症是較少見,但也相當危險的類型,通常與視網膜裂孔、視網膜剝離,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嚴重眼底疾病有關。徐郁芳醫師強調,這類飛蚊症可能會伴隨視力的迅速惡化,需盡早進行治療。         要怎麼改善飛蚊症?病理性飛蚊症的治療方式   病理性飛蚊症通常需要積極的治療措施,尤其是當伴隨眼底病變時,更應該盡快處理。徐郁芳醫師指出,這些病變可能包括視網膜裂孔、視網膜剝離、玻璃體出血或眼球內發炎等,而治療方式包括藥物、雷射或手術,需要由專業醫師進行詳細、精密的檢查後,再評估適合的處理方法。   (1)藥物治療   玻璃體出血的患者可以先服用止血藥物,並在3個月內觀察血液吸收的情況。如果沒有改善,則可能需要進一步接受雷射治療或手術。     (2)飛蚊症雷射   適合因大塊玻璃體混濁物造成視力困擾,甚至嚴重影響到生活者。醫師會先評估混濁物的位置,確認其不在視網膜或水晶體後囊周圍的危險區域後,再使用雅鉻雷射將大塊的混濁物打碎或汽化。徐郁芳醫師表示,飛蚊症雷射相較於玻璃體切除術安全,但風險在於如果瞄準時若有誤差,可能會損害水晶體、視網膜或黃斑部,導致視力永久損傷,因此術前需要經過嚴密的檢查,並確認是否有進行雷射的必要性。每次療程約需10~15分鐘,可能需要進行3~4次的治療,費用則在7千~1萬元左右。     (3)玻璃體切除術   玻璃體切除術是屬於侵入性的手術,醫師會將眼內的玻璃體及漂浮物去除,並用鹽水溶液替代。徐郁芳醫師提醒,手術的風險較高,可能會導致其他併發症,如玻璃體出血、視網膜剝離、白內障或眼內炎等,因此若非必要,會避免進行手術,較適合飛蚊症已經嚴重影響視力,或其他治療方式無效的患者,手術費用約為3~7萬元不等。     不受歡迎的「蚊子」!如何預防飛蚊症?   預防飛蚊症首先就是要保持良好的用眼習慣,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適當休息,不要過度使用3C產品。徐郁芳醫師指出,攝取含葉黃素的保健食品雖然可以幫助維持眼睛健康,但並不能治療飛蚊症,所以想要避免飛蚊症來報到,紮紮實實的做好眼睛保健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用眼習慣可以幫助降低眼睛老化速度,減少產生飛蚊症的機率。     飛蚊出現「這情況」要就醫!觀察飛蚊症惡化徵兆   雖然大部份飛蚊症都是屬於良性的,但飛蚊症若開始出現某些徵兆,則可能代表病情惡化,應及時就醫,徐郁芳醫師提醒,若發現以下症狀,應特別留意:   飛蚊數量突然增加,眼前出現大量黑點或細絲。 伴隨閃光感,即使閉上眼睛或在暗處也能看到閃光。 視野某個區塊好像被布幕或水波遮蓋住。 視力模糊。   上述徵兆可能表示眼部有視網膜裂孔、視網膜剝離或其他眼底疾病,應儘快接受眼科檢查。飛蚊症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無需治療,但患者仍應定期追蹤視網膜健康,尤其是病理性飛蚊症患者,每半年至一年要進行一次檢查。     有飛蚊症怎麼辦?定期追蹤檢查,掌握病況不焦慮   如今隨著3C產品的黏著度提升,現代人用眼時間大幅增加,造成以往40歲以後才開始逐漸出現的玻璃體退化,現在許多人的眼睛其實早已提早邁向老化。很多年輕族群會對飛蚊症感到困擾,或擔心飛蚊症可能造成眼部病變,徐郁芳醫師提醒,若發現有飛蚊症的症狀時,無須過度憂鬱或焦慮,先找專業醫師進行詳細檢查,確認飛蚊症的類型和成因,並定期觀察,避免延誤治療時機,學會與「飛蚊」和平共處,更加愛惜保護眼睛。       諮詢醫師:徐郁芳醫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畢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部住院醫師總醫師 中華民國眼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蝦紅素裡沒有蝦?素食者也能吃?護眼保健品大戰,該選蝦紅素或葉黃素? 影片|飛蚊症有「這症狀」要注意!葉黃素可以治療飛蚊症嗎?飛蚊症有雷射?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10.29

  • 飛蚊症有「這症狀」要注意!葉黃素可以治療飛蚊症嗎?飛蚊症有雷射?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飛蚊症有「這症狀」要注意!葉黃素可以治療飛蚊症嗎?飛蚊症有雷射?   你眼前是不是常有黑點出來擾亂視線,還會隨著視野飄移呢?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飛蚊症」嗎?以往40歲以後才開始會出現的飛蚊症,現在不少年輕人也因為長時間使用3C產品,導致眼睛提早老化。很多年輕族群會擔心飛蚊症影響日常生活,為此感到憂鬱、焦慮,難道飛蚊症真的沒有辦法改善嗎?占星專家唐綺陽曾在社交媒體上透露自己同時罹患多種眼疾,在謹慎考量下選擇了飛蚊症雷射治療,咦?原來不只近視有雷射,飛蚊症也有雷射的嗎?這次《名醫問診室》就帶你了解飛蚊症的成因、風險和治療方式,如果這些抓不住的「小黑蚊」讓你感到困擾,就一定要看這一集喔!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28 飛蚊症是什麼? 01:17 飛蚊症的成因 02:17 病理性飛蚊症治療 03:18 飛蚊症雷射治療 04:00 玻璃體切除術 04:26 如何預防飛蚊症? 04:51 飛蚊症惡化的徵兆? 05:25 醫師小提醒       諮詢醫師:徐郁芳醫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學士後醫學系畢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部住院醫師總醫師 中華民國眼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眼睛疲勞就狂點眼藥水?放冰箱「人工」製造清涼感?眼睛乾澀應該這樣做! 影片|眼睛一癢就點眼藥水?眼睛紅有血絲,可能是「眼中風」?帶你了解用眼過度後遺症!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9.23

  • 你吃錯藥了嗎?止痛藥搭「這個」有出血風險?別讓交互作用影響藥效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你吃錯藥了嗎?止痛藥搭「這個」有出血風險?別讓交互作用影響藥效   你知道看完病後「吃藥」不一定就能痊癒嗎?如果搭配上不適合的其他藥品、飲料、食物或保健食品,都容易導致非預期的效果,例如降低藥效、代謝不易等,甚至可能使藥效過於強烈影響性命安危,所以「吃藥」還是好好配開水就好,不要亂吃啊!這次的《麥德森事務所》就要來告訴大家常見的藥物交互作用,由怡安藥師來教你認識幾個服藥地雷,記得牢記起來喔!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57 什麼是藥物交互作用? 01:47 藥物交互作用會對人體產生的影響? 02:20 藥物與食物產生的交互作用 03:02 藥物與藥物產生的交互作用 03:40 藥物與保健食品產生的交互作用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藥品保存問題多,開封後能放多久?藥水可以放冰箱?過期藥品怎麼辦?藥師教你這樣做! 影片|兒童吐藥該補吃嗎?用藥習慣太隨便=白吃全沒效?!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7.22

  • 月經來就煩躁?經期情緒可看帥哥平復?亂經怎麼算、經痛怎麼辦?生理期特輯助妳和大姨媽好好相處!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女性朋友們每個月都必須迎接「大姨媽」的來臨,但如果經痛不幸也跟著來,不僅影響日常生活作息,更會對身體及心理健康造成困擾,妳也曾有這種「來了很困擾,不來更困擾」的心情嗎?經常隨著大姨媽來報到的「經痛」是正常的嗎?別被經期左右了妳的情緒,認識月經大小事,把月經當成妳的好閨蜜,跟我們一起來聊聊女人月事吧!     為什麼只有女性才有月經?造成月經的成因是?   月經的成因,是來自於女性的卵泡在成熟的時候,雌激素會刺激子宮內膜增厚,以準備讓受精卵在子宮內膜上著床,婦產科醫師蘇俊源指出,如果卵子沒有和精子結合著床,那在一段時間後,子宮內膜就會自動剝落,與一些分泌物、血液等一起排出,而這樣週期性的出血大約28~32天會有一次,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月經」了。而如果是懷孕的婦女,由於卵巢會持續分泌黃體素,所以子宮內膜也就不會剝落,所以孕婦是不會有月經的。     亂經為月經週期不準確、月經天數過長或過短   月經沒有準時來?有些婦女會稱自己的生理週期是「季經」、「半年經」,但在醫學上其實並無這樣的名詞。亂經通常是因為子宮內膜在增生之後,因為缺乏足夠的黃體素去促使內膜剝落,導致不正常的月經形態,週期可能會超過35天,或長達半年,這些狀態都屬於亂經。   蘇俊源醫師表示,如果有以下症狀都視為「亂經」,女性朋友應多加留意週期變化,並盡早就醫。         月經應有正常的週期規則,平均為25~32天。月經週期少於25天,週期太短;月經週期超過35天,週期過長,週期過短或過長,都屬於不正常現象。 月經天數應為3~5天,在第5天之後的經血量會大幅減少。而月經天數少於3天則太少,但總天數不應超過7天。 月經中有血塊殘留。     美醫小教室:排卵性出血與亂經的差異性   ● 亂經:沒有在排卵期或月經期的出血,即指不該出血的時間出血。 ● 排卵性出血:為黃體素分泌的速度太慢,造成子宮內膜不穩定,發生不正常出血現象。排卵性出血需符合二個條件,(1)發生在月經的中間(即月經開始的第14天前後)及(2)分泌透明且夾帶粉色的分泌物。     月經出現「來太少」、「來太多」、「來太久」三種狀態,應小心警惕   1. 來太少   月經量太少需注意是否有懷孕或更年期的情形。懷孕期間卵巢持續分泌黃體素,子宮內膜不會脫落,這個目的是為了保護胎兒,避免流產,所以孕婦不會有月經,但可能發生些微出血,是懷孕時正常的出血現象。而月經量太少也是更年期初期的症狀之一,更年期因缺乏足夠的黃體素及雌激素,子宮內膜無法增生剝落,導致月經量少。     2. 來太多   月經量太多將影響女性正常生活,造成體力下降,例如在炎炎烈日下,婦女走路會很喘,甚至可能會有暈倒的情形。此外,子宮內部肌瘤或子宮瘜肉造成子宮收縮不良,也會導致月經量太多。     3. 來太久   月經來的時間過久,應注意子宮是否有子宮內膜瘜肉,或子宮增生導致的出血現象,造成月經天數無法在7天內做結束。   蘇俊源醫師提醒,月經量太少、太多或來太久,都是在反映女性的健康狀況,如果有相關症狀或疑慮,請洽詢婦產科醫師,進一步檢查是否因懷孕、月經失調、更年期、子宮肌瘤、子宮腺瘤、子宮內膜增生或癌症等問題影響,不要放任不管或相信偏方迷信,可能反而會錯過治療的黃金關鍵期。     為何月經來時,通常都會伴隨著生理痛呢?   為什麼有的女性朋友朋友月經來時不會經痛,有的人卻痛到呼天喊地,無法正常作息?蘇俊源醫師指出,經痛可以分為「原發性經痛」及「次發性經痛」兩大類,原發性經痛是因為子宮內膜剝落,形成月經的時候,子宮會分泌前列腺素,幫助子宮收縮,這就是所謂的「原發性經痛」,通常痛感較輕微,屬於生理期正常的疼痛症狀,女性不需太擔心。   而次發性經痛則是屬於不正常的經痛,通常痛感較為嚴重。蘇俊源醫師表示,次發性經痛可能會因為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巧克力囊腫或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如果生理期有不正常的疼痛症狀,請盡快就醫檢查,不要吃完止痛藥後就不予理會喔。     緩解經痛的方法原來有這些!作息正常與否也會影響經痛?   經痛症狀包含小腹疼痛、嘔吐、腹瀉、腰酸、脖子肌肉緊繃及頭痛等,可服用止痛藥緩解,如果是子宮肌瘤或子宮肌腺症患者,需由醫師診斷並開立止痛藥,以免造成服藥過多的情形。蘇俊源醫師指出,若是小腹疼痛的話,可以使用熱敷法,讓溫熱作用去局部麻痺子宮神經,緩解疼痛感,在經期時將暖暖包放在肚子的地方溫暖子宮,也可以幫助改善疼痛症狀。   女性朋友如果睡眠不正常、壓力大,都會影響卵巢定期分泌黃體素的功能,當黃體素分泌不足時,經痛就會更加強烈。當有經痛症狀時,請與婦產科醫師討論,如果是屬於荷爾蒙失調的患者,需補充黃體素,改善月經期間的焦躁及疼痛感。     看搞笑影片可以舒緩經痛? 網路迷思這次竟然有道理了?   女性在經期的時候除了會身體不適外,其荷爾蒙也會影響自身情緒,蘇俊源醫師指出,由於生理期間是體內黃體素最低的時候,當黃體素不足時,就容易感到煩悶及焦躁,因此網路上才會有傳言指出「觀看三浦敏和等搞笑影片,可以舒緩經痛」,蘇醫師進一步表示,接觸賞心悅目的人事物也可以有助於心情放鬆及愉悅,能適度緩解情緒上的不舒服。   飲食方面,很多民眾會有「月經來時不能吃冰」的觀念,蘇俊源醫師解釋,從醫學角度上來說,在生理期間吃冰冷的食物,並不會造成不良影響,與經血量也無直接關係,但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各有不同,建議吃冰還是要節制,並留意冰品不宜過度甜膩。   無論妳緩解生理期不適的方法是在家耍廢、看帥哥或是出門血拼,在不傷害身體的前提下,各種方法其實都沒有限制,但如果仍無法有效改善經痛,請讓婦產科醫師協助妳進行檢查,別錯過經期帶給妳的警訊。和平的與月經相處,讓「大姨媽」成為妳的好閨蜜,月月都有好心情吧!       諮詢醫師:蘇俊源醫師    學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士 台北馬偕醫院婦產部住院醫師 台北馬偕醫院婦產部總醫師 台北馬偕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曼陀女王波在台灣上市了!隆乳手術前必做的新課題!女王波手術價格?光滑面隆乳還要按摩嗎? 影片|強尼戴普眼窩凹陷很深邃,為何我就很憔悴?揭密眼窩凹陷原因,醫揭「這類人」更容易出現!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9.06

  • 知名提胸膠帶遭網友控訴!乳房破皮紅腫還留疤,使用者自嘲「它在謀殺我的側乳」

    圖、文/翁嘉妤      摘要  你聽過提胸膠帶嗎?這可是在女藝人和模特兒間流傳的好物,提胸膠帶可以將胸部由下往上拉提,塑造出性感的乳溝和迷人的胸型,還能夠幫助防止露點走光,市面上也有許多提胸膠帶的品牌及款式,但在選購時也要留意,近期澳洲的提胸膠帶品牌「Booby Tape」,便傳出使用者胸部破皮、起水泡,造成永久性疤痕的意外,究竟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提胸膠帶讓乳房歸位、罩杯升級?多名使用者的血淚控訴   「Booby Tape」是一對澳洲姊妹Bianca和Bridgett創辦的品牌,從2018年推出提胸膠帶至今,產品從乳房保養到各式胸墊皆有,其品牌成功的推廣了「盒裝豐胸(breast lift in a box)」的概念,除了有適合眾多胸型的尺寸外,其產品出色的拉提效果和持久度,讓Booby Tape飛快的成長為跨國的大型企業,兩姊妹已名利雙收。       Booby Tape創辦人Bianca和Bridgett參加了在義大利舉辦的 2022 Cosmoprof Worldwide Bologna美容貿易展覽會(轉載自Newcom Facebook)     但Booby Tape品牌卻在近期遭到網友爆料,一名使用者於Tik Tok上說她在用完提胸膠帶以後,胸部破皮、起水泡,留下了怵目驚心的疤痕,其貼文引發500多則留言迴響,不少使用者表示自己也有相同的慘痛經歷,接連爆出許多包括皮疹、水泡、化學灼傷、出血、結痂等眾多投訴和照片,更有使用者指出「它撕掉了我一部份的皮膚」。        TikTok使用者的爆料照片(翻攝自dailymail)     一位使用者@Tinnaatimee 在 TikTok 上發文表示,當她向Booby Tape公司客訴時,對方並沒有讓人感受到有誠意想要解決問題,客服人員在回覆標準的罐頭訊息後請她提供訂單編號,但在她寄信過去後就了無音訊。她在 TikTok 上拍攝影片公開她乳房上的傷疤,並開玩笑說使用Booby Tape的膠帶是在「謀殺我的側乳」。   面對使用者的指控,Booby Tape回應表示,皮膚敏感者應該小心使用並自行評估,撕下時則必須遵照官方指示的步驟進行,可以搭配椰子油或潤膚霜,並靜待15分鐘後才能撕除。   這樣的回應當然無法平息網友的怒火,然而在Booby Tape遭受負評攻擊,不斷有使用者出來爆料時,身為Booby Tape公司創辦人的兩姊妹卻被拍到身著名牌時裝在義大利米蘭購物,並參與當地的美容大展,似乎毫不在意公司的公關危機。       Booby Tape創辦人Bianca和Bridgett4/26在義大利米蘭當地購物(轉載自hawtcelebs)     產後胸部下垂鬆弛?整形外科提乳手術助改善   隨著時間流逝,人體的肌膚與組織都難逃老化的命運,更別說沒有支撐的胸部脂肪,提胸膠帶雖然可以幫助女性短暫的達到美胸效果,但也無法長久改善乳房下垂問題,乳房下垂其實是很多人都會有的困擾,再加上亞洲女性的身材多偏纖細瘦小,乳房過大、下垂的困擾也就更為常見。   除了天生胸部發育過於豐滿者,或是因為快速減重,讓胸部肌膚彈力鬆弛崩塌而造成的輕度乳房下垂以外,部份女性也可能有由於病態性乳房增生而有乳房下垂的困擾,不過大多數的乳房下垂情況還是因為後天生產哺乳所致。這是因為女性在懷孕哺乳時,會有大量的雌激素作用造成乳腺管增生,脂肪含量增加,乳房也會變得較為豐滿,皮膚也因此被撐鬆,但在哺乳完退奶後,乳腺組織和脂肪組織都可能會流失,乳房在急遽擴張又縮減的情形下,不僅難以回復產生的原貌,還可能導致下垂變形,造成上緣變得相較於生產前平坦,甚至凹陷萎縮的情況。   乳房下垂萎縮,不只會影響外觀和自信,也容易產生下意識駝背、脊椎側彎等問題,因此除了提胸膠帶外,許多女性也會選擇透過乳房整形來長期改善這種狀況,改善乳房下垂的手術也相當多元,只是不同手術方式術前都需要經由醫師判斷乳房下垂的原因以及其嚴重程度,再來規劃進一步的手術方式。乳房下垂的評估方式通常都是以乳房底線做為標準,乳頭越低下垂程度越嚴重,嚴重下垂者除了隆乳之外,可能還需要搭配提乳手術。     年輕網紅也難逃乳房下垂命運?蕾拉隆乳引熱議   去年台灣「反骨男孩」成員之一的網紅蕾拉,在參與YouTuber界的盛事「走鐘獎」典禮時,向現場觀眾表示自己覺得胸部實在太垂了,猶豫到底要不要去隆乳,今年初蕾拉也在個人頻道上公佈了隆乳影片的心得及經過,她坦言,自從生完小孩、經歷肥胖到暴瘦後,便發現胸型開始下垂萎縮,全身最沒有自信的部位就是胸部,不僅無法穿好看的晚禮服,內衣也要穿超厚襯墊來加強美胸效果,甚至連穿比基尼都還要加墊Nu Bra才會安心。考慮隆乳近3年的蕾拉,在老公湯宇的支持下,最後終於決定進行隆乳手術,術後也發文力挺產後媽媽,「真心想讓所有產後媽媽們都能了解,也都知道自己並不是孤單的,你們都是勇者!」,希望有相同困擾的人都能盡早擺脫胸型不自信的陰霾,更愛自己。     蕾拉在個人YouTube上大方分享自己的隆乳心得(翻攝自我是蕾菈I'm Lyla YouTube頻道)     乳房下垂是女性間很常見的問題,但手術方式要評估的要點也很多,包括皮膚是否鬆弛、下垂的程度、是否能接受疤痕等,術前最好要先找專業的整形專科醫師諮詢,與醫師詳細溝通討論,才能歸納出理想中的改善途徑。此外也建議女性朋友們在嘗試美容產品前謹慎選擇,畢竟網購風險大,若是用難以復原的紅腫和疤痕換來短暫的美麗,那就太得不償失了。     資料來源: 1.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0803701/Booby-Tape-Shocking-claims-torn-skin-injuries-product-Roccisano-sisters.html 2. https://www.thesun.co.uk/fabulous/18615935/best-boob-tape-ditched-bra/ 3. https://boobytape.com/ 4. https://www.thesun.co.uk/fabulous/18593820/women-warning-breast-lift-box-booby-tape-tears-scarred/     延伸閱讀 文章|【隆乳手術入門說明書】魔滴柔滴差在哪?曼陀還有美人魚?懶人包一次收錄! 影片|光滑面、霧面、圓型、水滴型該選哪個好?曼陀水滴隆乳新選擇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5.31

  • 月經來時煩躁有理?看三浦敏和、五條悟能緩解經痛?醫師坦言經期時「別讓女性不開心」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月經來時煩躁有理?看三浦敏和、五條悟能緩解經痛?醫師坦言經期時「別讓女性不開心」   女孩們每個月的經期,總讓人心驚膽戰,希望它不要來、真的沒來又覺得煩。而月經向來就是一個十分神奇的存在,到底為什麼有些女孩每每到了經期期間都痛得死去活來,有些女孩卻輕鬆無負擔的像天堂,而有的人吃冰是一種解脫,有的人吃冰像吃了毒藥般,在月經來的時候,痛到教妳做人呢?今天美醫誌就邀請到了蘇俊源醫師來為我們一一解答。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13 美醫誌小調查-女孩們與月經的不解之謎 02:19 月經是什麼? 03:38 為什麼有些人會有經痛的症狀? 05:02 哪些方式可以緩解經痛? 05:47 為何有些人痛經特別嚴重? 06:13 生理期吃冰會有影響嗎? 06:52 造成有亂經的原因 07:45 排卵期出血以及亂經造成的異常出血的差異 08:26 月經來時,若出現什麼症狀需要特別注意? 10:14 日本都市傳說相傳看了搞笑藝人「三浦敏和」的照片會緩解經痛?       諮詢醫師:蘇俊源醫師    學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士 台北馬偕醫院婦產部住院醫師 台北馬偕醫院婦產部總醫師 台北馬偕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徐若瑄「子宮肌腺瘤」大出血險昏倒?熟齡族必知子宮肌腺症關鍵3大症狀! 影片|月經不來超方便?小心更年期症狀找上你!四大情緒、身體困擾你中鏢了嗎?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05.09

  • 徐若瑄「子宮肌腺瘤」大出血險昏倒?熟齡族必知子宮肌腺症關鍵3大症狀!

    圖、文/翁嘉妤      摘要  藝人徐若瑄(Vivian)17日在個人社群上指出,因為子宮裡的腺瘤長大,導致非經期期間連續幾日大量出血不止,甚至有昏倒危險,需要緊急入院處理,所幸手術後目前一切穩定,徐若瑄也感謝粉絲們的關心,但究竟是什麼疾病,能夠讓「鋼鐵V」緊急入院動刀呢?     近日藝人徐若瑄突然在個人社群連發幾張憔悴的手術照片,發文表示:「只是想紀錄我勇敢的一天,謝謝我溫柔的醫生」,讓粉絲們相當擔心,所幸徐若瑄當天下午立即再次發文澄清,自己是因子宮裡的肌腺瘤導致嚴重貧血,醫師對此採取緊急入院處理,「大家不要擔心我,鋼鐵V來報平安了喔」,讓粉絲放下心中大石。     圖片來源:徐若瑄Facebook     「子宮肌腺症」與「子宮肌瘤」差在哪?可別傻傻分不清楚!   許多人會將「子宮肌腺症」與「子宮肌瘤」搞混,但其實兩者是截然不同的病症。「子宮肌瘤」(Uterine Myoma)是在子宮的局部位置,外層有一膜網包覆著,婦產科醫師李偉浩在個人臉書上形容,子宮肌瘤就像是一顆貢丸,由於有邊界跟周邊供應血流的外莢膜,所以可以完整切除。而「子宮肌腺症」(Adenomyosis,又稱子宮肌腺瘤)則是四散子宮各個角落,呈現點狀的肌內層變化,特別是在子宮後壁的肌肉層內最常見。李偉浩醫師指出,子宮肌腺症屬於一種子宮內膜異位症,也就是指子宮內膜已經異位到子宮肌肉層裡面,隨著每次月經到來,造成肌肉層內部出血、積血,進而影響子宮體積增大、出血量增加、經痛加劇等症狀。     用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切除的肌腺症的子宮,但因為只有小孔的傷口,所以要將檢體用手術刀削成一條取出 圖片來源:李偉浩醫師Facebook     子宮肌腺症的治療方式?長期控制是關鍵   由於子宮肌腺瘤沒有明顯邊界,所以無法單獨完整切除,因此很難透過手術治療根治,李偉浩醫師表示,臨床上超過九成的患者,都是透過藥物控制來治療子宮肌腺症,藥物治療的目標就是「停止月經」,因為沒有月經,肌腺症就會逐漸縮小改善,以免症狀加劇,主要代表藥物有停經針、口服黃體素、子宮內投藥系統等,但藥物需要長期使用,才能維持治療效果,且服用前須由專業醫師進行詳細評估,才能確保安全性。   若藥物控制效果不盡理想,可能就需要透過手術來治療子宮肌腺症,李偉浩醫師指出,子宮肌腺症的治療可分為以下幾種方式:   1.子宮鏡手術   可以將內膜燒灼,減少肌腺症的出血,但對於體積增大的壓迫症狀跟疼痛無法改善。   2.海扶刀   利用聚焦超音波將肌腺症位置加熱,使細胞死亡,但需要保留生殖能力的患者則不能燒得太接近子宮內膜層。消融後需等待時間讓體積慢慢縮小,要有一點耐心!肌腺症消融後仍有機會復發。   3.肌腺症切除減積手術   用開腹/微創方式,將肌腺症盡量切除,一樣可能傷害到子宮內膜,也一樣有可能復發。但手術後,子宮體積可直接恢復正常大小。如果不考慮生育,李偉浩醫師建議可同時進行子宮動脈截斷手術,降低子宮血流、減少復發機會。   4.子宮切除手術   用開腹/微創方式切除子宮,如果是單純肌腺症患者(沒有合併巧克力囊腫或是骨盆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切除可以根治此疾病。有部份不考慮生育的患者又不想要用藥,便可以考慮這樣處理。     留意子宮肌腺症3大症狀,及時就醫勿拖延   子宮肌腺症好發於35~50歲的女性,有巧克力囊腫病史、生理期不規則以及嚴重經痛的婦女更應特別留意,其實無論是何種婦科疾病,都不應忽視身體發出的不適徵兆。李偉浩醫師指出,子宮肌腺症會隨著月經來潮而越來越嚴重,不可忽視症狀而長期不治療,相反的如果長期控制追蹤,情況穩定,便不至於需要緊急處理。   提醒民眾要留意每次經期到來時,疼痛感是否會過於強烈、經血量是否大量增加、生理期是否超過7天,關心自己的身體狀況,才能盡早發現子宮肌腺瘤徵兆,讓醫師在黃金治療期間盡速治療。     諮詢醫師:李偉浩醫師    學經歷: 振興醫院婦產部專任主治醫師 雙和醫院外科部住院醫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住院醫師、總醫師 台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婦產科專任主治醫師 敏盛醫院經國院區婦產科兼任主治醫師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     延伸閱讀 文章|還在用「臭鮑魚」形容女性私密處?別再汙名化陰部分泌物! 影片|月經不來超方便?小心更年期症狀找上你!四大情緒、身體困擾你中鏢了嗎?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2.03

  • 皮膚出現大片紅疹、腳趾有凍瘡?!小心是新冠病毒找上你!

    文/羅立珊 圖/傅暄閔      摘要  你知道皮膚出現「紅疹」有可能是新冠肺炎引起的嗎?隨著疫情持續升溫,有越來越多特殊的症狀被發現,現在有研究指出,新冠病毒除了造成肺部受損、味覺、嗅覺的喪失之外,甚至有可能引起皮膚疹,像是紅疹、凍瘡樣病灶、小水泡以及蕁麻疹等,但並非有紅疹就一定是感染到新冠病毒,而是可以作為大家自主觀察、提高警覺的小方法,多一分了解,才能少一分恐慌。     皮膚科醫師蔡逸姍表示,根據《英國皮膚病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指出,英國有17%的患者感染到新冠肺炎後,出現的第一個症狀是皮膚有紅疹,而有21%的患者除了紅疹之外,沒有其他症狀產生,台灣皮膚科醫學會在近期也針對新冠紅疹提出說明,表示目前台灣新冠紅疹的統計比較不明朗,但整體看起來紅疹的發生率比較低一點。雖然台灣的患者出現相關皮膚症狀的案例並不多,但我們還是有必要好好了解新冠病毒可能會引發哪些皮膚疹,並多加留意身旁的人與自己的皮膚狀況。     新冠紅疹症狀多樣, 特殊皮膚表現要注意   「新冠紅疹」有很多不同的樣子,嚴重性也不同,以下有6種新冠肺炎症狀常見的皮膚表現:   一、凍瘡樣的病灶(chilblain-like lesions) 凍瘡樣病灶的患者,趕快居家隔離,不要去擠快篩站       圖片引用自美國皮膚醫學會網頁(AAD)     蔡逸姍醫師指出,凍瘡樣病灶會出現在手指或腳趾(比較常在腳趾),又稱為「新冠腳趾」(COVID Toes),症狀區會呈現紅色或紫色的狀態,伴隨疼痛與腫脹,凍瘡樣病灶有一點很特別的是,大部份發生在免疫力較好的年輕人或小孩子身上,研究發現,這些患者因為免疫防禦系統抵抗病毒的能力較好,最後只留下凍瘡樣病灶的症狀,也因為體內病毒量少,所以進行快篩時幾乎都是陰性,所以有凍瘡樣病灶的患者不要去擠快篩站,因為較難透過快篩或抽血檢驗出是否患有新冠肺炎。   凍瘡樣病灶屬於較晚期會發生的症狀,可能在潛伏期14天過了才會發生,但病毒在潛伏期時就有一定的傳染力,若發現有此症狀的民眾要趕快居家隔離,並聯絡14~21天內接觸過的人,請他們注意是否有乾咳、發燒等症狀,而凍瘡樣病灶患者本身因為免疫力較好,若沒有其他併發症,先好好待在家靜養,因為這種病灶自行康復的機率較大。     二、麻疹樣紅疹(morbilliforme) 沒有特異性的紅疹,同時有新冠肺炎接觸史須留意       圖片引用自英國covidskinsign網頁     麻疹樣的紅疹形態細碎大片,大部份分佈在軀幹,平常人若發燒或是被不同種病毒感染時,也可能有類似的麻疹樣紅疹,因此無法單看紅疹判斷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如果民眾有新冠病毒接觸史,同時身體出現麻疹樣紅疹時,才有可能是新冠病毒所引起的,此時要提高警覺,趕快就醫確認是否被新冠病毒感染。     三、小水泡狀紅疹(vesicular) 小水泡偏單一形態,不同於水痘具有多種時期的樣子       圖片引用自Pediatric dermatology期刊     有些民眾感染到新冠病毒後,會有形態細小的水泡產生,水泡沒有特定分佈的位置,蔡逸姍醫師說道,水痘病毒也會長出水泡,不一樣的是,水痘病毒引起的小水泡在肌膚上可能會有好幾個時期的樣子,像是剛長出來的、結痂的、乾掉的、破掉的,如果是新冠病毒誘發的水泡,研究發現水泡偏單一形態,看起來在同一時期,這是民眾可以稍微注意的特徵之一,只是沒辦法透過水泡判定是否感染到新冠病毒,醫師還是需要搭配其他資訊才能給予正確的治療。     四、網狀青斑(retiform purpura) 網狀青斑伴有凝血功能異常或血管病變,病情較嚴重       圖片引用自ABC News網站     患有「網狀青斑」的患者在新冠紅疹佔的比例不多,大約5%~6%左右,通常是晚期會出現的症狀,也就是病人已經有發燒、咳嗽、肌肉痠痛等症狀發生後,網狀青斑才會漸漸浮現出來,形態上呈現暗紅色或青紫色網狀樣,並發生在四肢。這類患者通常「病情比較嚴重」,大部份會在老人或患有重症的患者身上看見,因為他們的免疫防禦機制較弱,沒辦法有效趕走病毒,反而破壞了自身的血管壁, 造成栓塞、發炎等,合併有一些凝血功能異常或血液方面的問題,所以患有網狀青斑的患者,預後是比較不好的,蔡逸姍醫師補充,有些人肌膚接觸到冷空氣時,皮膚會呈現生理性的大理石紅斑,這個是體質關係引起,並不是所謂的網狀青斑症狀。     五、蕁麻疹(urticaria) 過去不曾有蕁麻疹,最近有新冠肺炎接觸史並長出蕁麻疹,感染新冠肺炎機率較高       圖片引用自英國covidskinsign網頁     蔡逸姍醫師表示,蕁麻疹的症狀表現和一般常見的蕁麻疹幾乎一樣,因此很難辨別,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是,如果民眾過去不曾發生蕁麻疹,可是最近有新冠病毒接觸史,同時又長出蕁麻疹,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性會高一些。相反的,以前常常長蕁麻疹,現在剛好又蕁麻疹發作的民眾,第一步先確認自己有無接觸史,有疑似接觸史時,先居家隔離觀察狀況,無接觸史的話,可以到皮膚科尋求醫師協助。     六、小出血點(petechiae) 呈深紅色細碎一片,用力壓出血點不會消退       圖片引用自英國covidskinsign網頁     呈現小小紅紫色的點點,用力壓出血點也不會退掉,通常發生在四肢。     疑似出現新冠紅疹,先確認有無其他症狀、接觸史   如果發現自己身上出現「不明紅疹」,同時有發燒、腹瀉、乾咳等症狀;或是只有「不明紅疹」,但有新冠肺炎接觸史,都建議前往急診並主動告知可能為高風險患者,除了上述的情況,皮膚有紅疹的民眾,先不必擔心是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觀察後續有無其他症狀,再做進一步的處理。   台灣疫情仍在延燒,目前政府也呼籲大家,無接觸史、無症狀者先不要去篩檢站,以免增加篩檢醫療負擔,還會讓自己暴露在感染風險之中,最重要的是把口罩戴好、勤洗手並保持社交距離,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喔!         諮詢醫師:蔡逸姍醫師    現職: 京硯皮膚科診所 皮膚專科醫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馬偕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皮膚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雷射光電醫學會會員     延伸閱讀 文章|皮蛇是什麼?治療三原則斬斷帶狀皰疹復發魔咒 影片|濕疹可能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醫師教你如何正確對抗濕疹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03

  • 短期服用類固醇,易增心血管風險?!皮膚科、耳鼻喉科最愛用!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從以前俗稱的「美國仙丹」,到後來的月亮臉、水牛肩等副作用症狀,類固醇已成為社會大眾耳熟能詳的一種藥物。先前的研究指出,長期使用口服類固醇可能會產生嚴重副作用,所以臨床醫師在開立口服類固醇多會謹慎以對,非必要時盡量避免讓患者長期使用。那麼,如果只吃短期呢?當然,一般而言,類固醇藥物對於適合的適應症具有相當療效,因此,民眾也不需過度排斥使用類固醇藥物。     日前,國家衛生研究院發布了一則報告,報告中指出短期使用口服類固醇(連續使用天數小於或等於14天),會增加消化道出血、敗血症與心臟衰竭的風險。在2013年至2015年,針對2,623,327位介於20歲至64歲的成年民眾,探討曾使用一次短期口服類固醇者,其在用藥後一個月以及二到三個月(31天至90天)期間,是否會發生消化道出血、敗血症或心臟衰竭的情形。分析結果顯示,約25%民眾曾使用短期口服類固醇,其中的女性患者較多(55.3%),此外,84.5%的民眾並沒有慢性疾病史。     根據2017年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指出,患者使用短期口服類固醇(連續使用天數小於30天)時,會增加發生敗血症、靜脈血栓栓塞、骨折、骨質疏鬆的可能風險。這次在台灣進行的研究也顯示出,患者在使用口服類固醇後第一個月內,其發生消化道出血的機率將高出1.8倍、敗血症高出2倍、心臟衰竭高出2.4倍等,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沒有任何慢性疾病史的患者,短期使用14天以下的口服類固醇,也會出現同樣的疾病風險。     常見使用類固醇治療的症狀有哪些?   1.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鼻竇炎、扁桃腺炎、鼻咽炎、咽炎、喉炎。 2.皮膚相關疾病:濕疹、蕁麻疹、搔癢症、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嚴重型發炎青春痘、免疫性疾病紅斑性狼瘡。   常見相關專科別前五名依序為:皮膚科、耳鼻喉科、家醫科、內科以及小兒科。     皮膚科專科醫師廖苑利醫師表示出現變胖、月亮臉、青春痘、水牛肩等副作用都是在大劑量服用時會發生的現象,皮膚科一般使用的都是外用型類固醇藥膏。目前皮膚科已將類固醇藥膏使用在皮膚的血管收縮程度分成1~7級,由於皮膚有角質厚薄的不同,使用上會因為部位不一,所滲透的程度及藥效的程度也有落差,醫師都會根據患者實際的症狀去給予相對應級數的藥品。           若有皮膚變薄、血管擴張、長毛等症狀,大多會是因為在過薄的肌膚上使用劑量強的類固醇所出現的反應,普遍會兩種情形,一、民眾在不清楚類固醇的劑量強度時,自行去藥局買藥膏擦拭,二、當肌膚發炎症狀緩解後,沒有停用藥物持續使用,進而當作保養品擦拭。廖苑利醫師表示皮膚問題都有對應的藥物使用,只是要留意使用狀況,不論是甚麼藥品使用過度都會有副作用的產生,應諮詢醫生切勿自行診斷,並依照醫師指示確實用藥,千萬不可胡亂使用他人的處方。     國家衛生研究院提醒,有鑑於短期使用口服類固醇仍存在一定的疾病風險,建議臨床醫師如需開立短期口服類固醇時,也請留意患者在用藥後一個月內是否出現上述情形。民眾若正在服用口服類固醇或是外用類固醇藥膏,切勿自行停藥,如有疑慮應主動與主治醫師討論,以確保用藥安全,若要停止用藥,也須定期回診,經由醫師評估是否減量及停藥。     諮詢醫師:廖苑利醫師    現職: 願麗醫美集團創辦人暨董事長 學經歷: 全球首批高階注射技術培訓教授 歐美國際化妝品指定專家、亞洲媒體採訪指定醫美專家 長庚大學傑出校友暨部定講師 台灣皮膚科專科醫師 海峽兩岸皮膚科醫學會理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9.25

  • 破解處女膜迷思!誰說女生第一次親密接觸下體會出血?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普遍男性都會有處女情節,若女性第一次性行為時沒有落紅,就可能會被言語霸凌,不僅對性行為有了不好的印象,也會影響彼此的感情。然而,隨著社會風氣越來越開放,除了私密處保養備受關注之外,其實也有許多人開始做起處女膜重建手術。不管是何種原因讓你在未發生性行為前就失去了它,而留下遺憾,現在都可以彌補,讓你重拾信心,不再擔心被受歧視。   長知識了!原來處女膜長這樣 一個正常女性的陰道口都會有一層薄薄、軟軟的組織,就是所謂的處女膜,厚度大概1-2mm,最常見的是呈現環型的,中間會有約1cm的小洞,可以讓經血流出;少數人會有初經遲遲沒來,直到照了超音波才看到子宮裡有經血囤積,也就是處女膜封閉的情況,這時會需要做處女膜切開手術,讓經血可以順利流出。還有一部分人則會因為處女膜洞口較小,使得性行為時普遍都會感到疼痛。   處女膜形狀大致可分為環型、月亮型、直線型、環型中間帶有中膈的、環型中間有很多小洞的以及完全封閉型。   第一次性行為之後還下體出血?醫:別緊張,是正常的喔! 當女性初次性行為時,處女膜會因異物進入而裂開,裂開的形狀不等,會依據男性施力的位置,出現像是8點鐘、4點鐘的方向或是呈多點狀或放射狀。有些人會說初夜之後的性行為,為什麼還是會出血?這是因為處女膜的傷口尚未癒合,短期內又進行性行為,就可能會有出血的狀況。一般來說裂開的傷口組織都會重新生長、癒合,反覆的動作之下,傷口恢復、組織彈性也足夠之後,就不會再有出血情形了。   重建處女膜療程 療程方式 適用對象 處女膜黏合術 使用像生理性可用的快乾膠材質,將裂開處的組織黏合,療程後1~2周殘膠會自行脫落 使用可吸收的線將殘餘的組織縫合,縫到約1cm的小洞,能讓經血流出即可。再次性行為時,就會有落紅的狀況 處女膜修補術 對於初次裂傷、只發生過少數性行為,傷口還呈現很新,還有處女膜殘餘的部份 適用於很久的傷口且無處女膜殘餘的部份   彌補遺憾 找回幸福時刻 處女膜破裂不單單只有性行為才會,幼時受傷、騎腳踏車、騎馬、衛生棉條使用不慎等情況都可能會發生。因此處女膜修補是不限年齡層的,常見是因宗教需求、伴侶需求、或是對於第一次性經驗有留下遺憾的情況,都可以做重新修補。 進行修補手術時大多會使用局部麻醉或舒眠麻醉來減輕患者的不適感,療程大約30分鐘就會結束。在術後,由於傷口不大、也不太會有痛感,若是較為敏感的患者,會給予口服藥止痛,約1~2天就會恢復。但要注意的是,必須暫停性行為約2周~1個月,若真的要進行性行為,可以回診讓醫師確認傷口的恢復狀況,再進行為佳。另外,有些患者做處女膜修補時,會詢問是否可以一起改善陰道鬆弛的問題?當然可以!先做陰道緊實的部分,再做處女膜縫合,其他私密處療程也是一樣,順序都是由陰道內再到陰道外。   美醫小教室 有些女性會擔心做婦科內診時處女膜被破壞,其實在看診前醫師都會詢問是否有過性行為,若無性經驗就不會做內診的動作。另外像是子宮內膜異常等症狀,會進入陰道診療的情況時,是有可能讓處女膜受傷的,因此醫師在術前都會先行告知未有性行為之患者,治療好子宮狀況後,會幫患者做處女膜重建手術,來回復到原本的狀態,患者都不需要太過於擔心。   諮詢醫師:郭安妮醫師    現職: 美人魚時尚婦產科診所院長 中山醫療社團法人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學經歷: 台北榮民總醫院住院醫師/總醫師/研究員 中華民國婦產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周產期醫學會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5.27

  • 性行為一戳就出血?別再讓處女膜判別女性貞潔 打破你的初夜迷思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性行為一戳就出血?別再讓處女膜判別女性貞潔 打破你的初夜迷思 有些人第一次性行為會流血,有些人卻不會;有些人第一次性行為流過血,之後也還會出血,其實這都跟處女膜的形狀大有關係。處女膜是什麼形狀?就連女生自己都不會知道。每個月是否可以順利排出經血,都是因為處女膜長這樣!想知道處女膜究竟是什麼?本集就要破除你的初夜迷思,帶你了解女性最神奇的生理構造!     諮詢醫師:郭安妮醫師    現職: 美人魚時尚婦產科診所院長 中山醫療社團法人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學經歷: 台北榮民總醫院住院醫師/總醫師/研究員 中華民國婦產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周產期醫學會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5.25

  • 抽脂手術可能的後遺症?醫師完整告訴你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抽脂手術可能的後遺症?醫師完整告訴你! 任何手術都會有後遺症的可能,抽脂手術也不例外,最常見的就是凹凸不平,這是抽過頭或抽太淺都有可能會發生,另外併發症如抽肚子時抽到腹腔內,或是抽到血管造成大失血,因此做手術前一定要慎選經驗豐富有保障的診所來降低手術的風險。     諮詢醫師:謝承翰 現職: 美麗人生整形醫美中心院長 學經歷: 新光醫院整形外科兼任主治醫師 微顏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 台灣外科醫學會外科專科醫師 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整形外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醫用雷射光電學會會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12.01

  • 不再害怕手術及副作用 醫師告訴你如何評估療程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不再害怕手術及副作用 醫師告訴你如何評估療程 手術前一定要先全面性手術療程評估、手術風險評估以及身體狀況評估,確認治療部位近期沒有受到任何感染,排除可能產生手術副作用的問題,例如病患有可能有出血問題,或是手術前吃通血路的藥物,醫師都會希望能夠盡早停藥,另外像針對年齡的部分,18歲以下必須要監護人才可進行手術治療。     諮詢醫師:賴釗毅 現職: 台北亞緻整形外科診所院長 學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 台北長庚醫院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 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一般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燒燙傷中心主治醫師 長庚醫院慢性傷口糖尿病照護團隊主治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10.12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