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已經閒置10分鐘了,為您推薦其他文章!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
搜尋篩檢共有7筆結果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身旁的長輩是不是會突然忘東忘西、不記得說過的話,或有經常走失的情形呢?根據衛福部2011年至2013年調查結果顯示,老人失智症盛行率為7.78%,推估2022年65歲以上失智症人口超過30萬人, 加上65歲以下年輕型失智人口, 全台失智人口超過31萬人。如果家中有失智症患者,那可能會是一個漫長的照護過程,照顧失智症時該怎麼做,又有哪些社會資源能協助失智症家庭呢?一起來深入認識失智症照護,幫助全家人打造一個和諧的互助環境吧。 失智症不是失憶症,而且很難察覺! 失智症只是「記憶失調」問題嗎?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失智症不等於失憶症,而且近來失智症也不再是高齡者的專利了,根據台灣臨床統計,65歲以下的失智症患者超過1萬人。失智症是一種非正常老化現象的疾病,失智症症候群是結合認知功能障礙及精神行為障礙,導致多種生活功能逐漸退化,影響人際關係、工作能力及生活能力。認知障礙包含記憶障礙、方向感障礙、語言表達障礙、行為障礙及視覺空間障礙等;精神行為障礙包含妄想、幻覺等。 極輕度、輕度的失智症行為表現不明顯, 一般人很難察覺。湯麗玉秘書長指出,當所有人都能看出是失智患者時,通常就已經是重度失智症了,因此失智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非常重要的。平時多觀察長輩的行為變化,察覺長輩認知功能與過去有明顯不同,或是個性轉變,例如長期準時的長輩突然開始忘記約定、平時溫和的個性突然變得易怒等等,可以從日常生活軌跡發現疑似失智症的輕度症狀,記得早期就要積極尋求醫師診斷,及時的接受治療。 如果感到自己或親友常常忘東忘西,或是認知行為發生變化,可透過「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AD-8)」的篩檢表自行評估,如果行為描述符合(含)2項以上敍述時,即可安排就醫評估,前往醫療院所的精神科、神經內科、失智症特別門診或記憶門診。 協助長輩就醫有訣竅:尊重長輩自尊心、共同掛號評估 初期失智症症狀較不明顯,而且大部份疑似失智的長輩缺乏病識感,礙於面子較難主動提出就醫需求,湯麗玉秘書長分享鼓勵長輩就醫的訣竅,家屬需顧慮失智長輩的自尊心,透過長輩喜愛的關鍵人物溝通,循循善誘提醒失智症早期發現的重要性。就醫時,家屬可一同進行失智症評估,讓長輩知道並非只有自己需要被評估,降低抗拒與防衛心。平常也應該為長輩記錄行為異常狀況,作為醫師問診時的參考資料,減少在醫師面前談論長輩的症狀,避免長輩自尊心受挫,更能順利就醫。 打造失智症安全的居家照護,「看、問、留、撥」幫助走失者回家 1.提升失智者活動量:打麻將、散步或參與社區活動等,增加患者活動量及促進人際互動。 2.走失防護:選擇一種以上多元性的防走失方法,幫助走失親友回家。 大門設置門簾:為防止患者在無親友陪同的狀況下外出,可在門前加上門簾遮蔽大門,減少失智者看到門想外出的念頭。 建立鄰里互助網絡:請附近鄰居協助注意失智家人的行蹤,例如超商、早餐店、水果行等,在社區環境中打造友善生活圈。 向台灣失智症協會申請緊急連絡卡,掛在失智者出門常用的包包。 向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各縣市社會局申請愛心手鍊,讓他人協助找回走失者。 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每位長輩20個布標,家人可縫在衣服及佩件上。 準備衛星定位器或開啟手機定位,並妥善將裝置充電。 圖片來源:台灣失智症協會提供 3.小心火源:失智者可能會發生忘記關火的情形,須注意火源,以免引發火災。 4.製作一目了然的物件標示:失智者會有物品分辨困難的情形,例如無法辨別沙拉油或沙拉脫,家屬可在易混淆的物品上貼上字大且清晰的標示牌。 5.家中尖銳家具增添防護墊:失智者容勿碰撞銳利桌腳,可在尖銳家具上加上防護墊。 6.注意門檻:失智者無法分辨門檻高低,造成跌倒。 7.採取地中海式飲食,多攝取蔬菜水果及五穀雜糧。 8.妥善治療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會影響認知功能,如果是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應按時服藥, 控制在正常範圍,以免加速退化狀況。 美醫小教室:多一點關心,幫他找到回家的路 如果發現疑似失智者在街上徬徨徘徊,請主動關心,採取「看、問、留、撥」4動作,幫助走失者回家。 看:觀察 問:了解他狀況、與他對話 留:陪在他身邊 撥:確認需求後, 撥打110 給照顧者的重要指引,照顧者應優先照顧自己 家中如有失智者就如一場長期抗戰,照顧者應優先照顧自己才有能力照顧他人。 給照顧者的重要指引: 1.家屬需理解失智症的病程及照顧方式,如果事前未能理解疾病,常會發生家庭吵假及衝突等兩敗俱傷的事情,造成家庭不睦,徒增照護困難。 2.期待需合乎現實,明白失智症並非治療後就一定會回到正常狀態,失智症是無法痊癒的。 3.鼓勵照顧者參加家屬團體及照顧訓練課程,提升對失智症的認識,從中獲得支持與鼓勵的力量。 4.善用社會資源,協助失智者參加失智據點或日間照顧中心,增加活動及互動機會。失智症患者白天體力得到適當地發洩,夜晚就能睡得好,改善症狀,減輕照顧者的照護壓力。 5.照顧者家屬需安排自己喘息及放鬆的時間,在照護的漫漫長路才能走得久遠。 6.如果有失智症相關問題,可電洽台灣失智症協會專線0800-474-580「失智時,我幫您」(週一~週五9:00~21:00),或有長照需求可洽衛福部長照專線1966,提供諮詢及協助。 諮詢專家:湯麗玉秘書長 學經歷: 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 秘書長 行政院長照推動小組委員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 世界失智症理事會理事 國際失智症協會 理事 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失智老人服務組副主任 財團法人健順養護中心失智照護顧問 延伸閱讀 文章|失智症、阿茲海默症不是年長者的專利!有這些症狀要注意 影片|失智症照護指南,照顧者帶長輩看醫生的技巧!哪些症狀是失智症惡化前兆?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1.31
圖、文/翁嘉妤 圖片來源:衛福部疾管署YouTube 摘要 國內連續34天本土案例「加零」破功!9日傍晚傳出一名中央研究院南港P3實驗室人員,疑似因進行新冠肺炎實驗而不慎染疫確診。對此指揮官陳時中證實,確實有實驗人員PCR檢驗陽性,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更表示,這應該是國內首起P3實驗室發生工作人員感染的個案。 中央研究院P3實驗室昨(9)日,傳出一名女性員工確診感染新冠肺炎,讓國內連續35天加零確定破功,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該名個案為20多歲女性,居住地位在新北市,在中研院前基因體研究中心P3實驗室員工作,過去有咳嗽症狀達一週,直到12月8日出現嗅味覺異常症狀,主動就醫採檢後確診。指揮官陳時中、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9日深夜已趕往集中檢疫所視察。 圖片來源:王必勝個人Facebook 針對院內傳出確診案例,中研院發佈新聞稿指出,在接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通知後,便立即組成應變小組,進行相關處置措施。自9日晚間開始針對基因體研究中心大樓全面清潔消毒,除配合檢疫對象外,全棟同仁居家辦公。後續院方將配合指揮中心各項作業,持續掌握發展情況,提供同仁諮詢與協助,並且會於10天內完成調查報告,全力配合防疫。 中研院確診足跡公佈!常坐捷運、逛百貨趴趴走 該名研究人員本土確診足跡遍及雙北,活動史含有古亭屈臣氏、京站時尚廣場、汐止康是美、大三元酒樓、汐止孫東寶、汐止遠雄陶板屋、台北月見ル君想フ餐廳等,且因主要搭乘捷運通勤,因此也曾造訪捷運南港站、古亭站、東門站、台北車站等地。包括環球購物中心及京站時尚廣場等商場也於9日公告指出,已收到北市衛生局確診者到店通知,將在全館閉店後進行清潔消毒作業。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10日出席防疫記者會,公佈該名研究人員相關足跡。 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 台北市長柯文哲今(10)日在疫情記者會中指出,台北市目前已匡列94位居家隔離者,80位PCR報告陰性,其餘尚在檢驗中,但目前有症狀者2人。柯文哲表示,該案足跡遍布雙北,若民眾有疑似出現新冠肺炎症狀,不要輕忽,可至7大醫療院所做篩檢,以往7大院所僅開放上午篩檢,今天起將恢復全天篩檢,讓篩檢量再度擴大,並呼籲民眾盡快完成疫苗接種。 台北市7家公費PCR檢測醫院: 1.聯合醫院中興院區 2.聯合醫院和平院區 3.聯合醫院仁愛院區 4.聯合醫院陽明院區 5.聯合醫院忠孝院區 6.萬芳醫院 7.關渡醫院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衛生局 Alpha老鼠一咬竟得Delta?「老鼠門」猜測四起 堅守已久的本土「嘉玲」破功,不僅讓民眾人心惶惶,網路上也開始有許多謠言發酵,甚至傳出該名女研究員是被實驗室的Alpha老鼠咬到才會感染,卻初步判定是感染Delta,各方懷疑、猜測盡出。對此柯文哲強調,根據醫學知識,不太可能是動物傳人,目前全世界數據也沒有動物傳人的案例,該案更有可能是實驗室在處理病毒時的外洩事件,除了調查人員以外,還需要調查整起案件。指揮官陳時中也在9日緊急記者會時表示,「實驗室有相關的病源在,病原和染疫的基因序列到底是如何要進一步判斷,所以我們要求內部要有檢討、調查報告,外部也會有專家進去做相關的檢查」。 圖片來源:PAKUTASO 新北市歡樂耶誕城辦不辦?侯友宜:暫不受影響 新北市長侯友宜也在今(10)日召開記者會表示,針對這名個案已匡列66名接觸者,居家隔離44人,PCR結果顯示43陰性,1個結果未顯示。其中女研究員與男性友人同居,但該男性友人PCR已顯示為陰性,僅剩1人PCR結果未出爐,侯友宜表示今日下午會對外說明,請民眾勿過度恐慌,市府會全力防堵,嚴正以待面對疫情。 對於新北市年末的壓軸活動「新北市歡樂耶誕城」,侯友宜指出,目前活動暫不受影響,希望民眾參與活動配合防疫規定,全程配戴口罩,遵守實聯制,會場設有飲食專區可供民眾飲食,新北市會隨時掌握疫情最新狀況,萬一疫情有擴大情形,必要時仍會限縮活動規模,一切以疫情變化及安全為主要考量。 時值2021年末,聖誕、跨年、春節等大型活動也將陸續展開,王必勝表示,希望每個人的防疫基本功「戴口罩、勤洗手、打疫苗」能確實做好、持續保持,盼台灣也能安然度過這次危機。 延伸閱讀 文章|破解疫苗謠言!打疫苗前要停用這些藥?打完疫苗後「不能揉」否則會血栓? 文章|拉肚子代表得新冠肺炎?急性腸胃炎、新冠肺炎不再分不清,腹瀉就別瞎操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2.10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突然體重變輕,沒有節食、沒有運動就瘦了,以為是幸運突然降臨?放射科醫師沈彥君提醒不要高興得太早,這也許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有可能是罹患疾病或是癌症的前兆!韓國演員金宇彬曾被診斷罹患鼻咽癌,說明癌症也可能發生在年輕人的身上,癌症年輕化已是無法忽略的事實,如何自我察覺健康狀況,提早發現癌症前兆呢?跟著本期專題報導一起看下去! 非減重帶來的體重減輕,可能是疾病的警訊 減重的過程需透過飲食控制及適量運動,幫助身體代謝,以達成瘦身的目的。若在沒有進行減重行為時,突然發現體重變輕,這可能是身體的警訊。沈彥君醫師指出,發現自己有食慾不振或消化不良的情形時,應該多注意食道、胃或胰臟可能引發的身體病症,也有可能是代謝性疾病,例如糖尿病(Diabetes)、甲狀腺功能亢進(Hyperthyroidism,又稱為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或甚至可能是惡性腫瘤。(Malignant tumors)如果有吞咽困難、慢性疼痛或胸部常有異物堵塞感,要小心可能是食道癌(Esophageal cancer)的症狀。 聞癌色變,切勿忽略身體任何一個微小的徵兆 衛福部公佈2020年國人十大死因之首為惡性腫瘤(又稱癌症),當聽到自己或親友罹患癌症,人生仿若走入了無盡黑夜,深陷世界末日的痛苦之中。在疾病來臨前,身體會反應疼痛或不適等警訊,有些症狀非常細微,甚至很難讓人察覺,如果長期忽略造成太晚發現疾病、延遲治療,就可能變成難以治癒的晚期癌症,危害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ACS)調查報告,癌症的發病率正逐漸上升,沈彥君醫師提醒民眾,從日常生活中關心身體變化,檢視健康狀況,才能盡早發現身體異常。 1. 體重不正常減輕 如果在沒有進行運動、飲食等體重控制行為下,一個月內體重減輕超過5%,或是六個月內體重減輕10%以上,也可能是癌症的徵兆之一,例如大腸癌(Colorectal Cancer)、胰臟癌(Pancreatic Cancer)或轉移性腫瘤等,建議立即就醫評估。 2. 腫塊出現 體內有明顯的腫塊出現,是最容易發現的腫瘤徵兆。腫瘤可能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如果在乳房區域的腫塊可能是乳癌(Breast cancer)的徵兆。脖子部位發現硬塊,可能是甲狀腺癌(Thyroid Cancer)、淋巴癌(Lymphoma)或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ncer)的轉移性淋巴結病變,一旦發現身體有不正常的腫塊或硬塊,建議盡速就醫檢查診斷。 圖片來源:翻攝自金宇彬Instagram 韓國知名藝人金宇彬2017年證實罹患鼻咽癌,透過經紀公司宣布將專心住院治療,暫時中斷演藝事業,如今他在2020年抗癌成功,回歸演藝圈受訪時表示:「吃飯、睡覺、運動、跟朋友見面……」這些以前認為理所當然的日常,因為生病的關係都變得遙不可及,金宇彬更坦言「面對死亡,深刻體悟到失去健康的生命一切都沒有了意義」,呼籲大家重視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臨床上並非有上述相關的症狀就一定是確診癌症,沈彥君醫師表示,民眾可以不用過度恐慌,但平常仍應多注意身體變化,如果發現異常需趕緊就醫,接受專業的醫療檢查及診斷。 每年定期健康檢查,即早發現疾病與治療 若只依靠自我日常留意,會因個人感知差異或資訊不明、混淆,難以察覺癌症早期徵兆,所以預防性的定期健康檢查(Health screening)就顯得更重要了,健康檢查能夠透過先進的技術及專業的儀器設備,檢驗身體健康狀況,經由醫師評估診斷,幫助即早發現身體異常訊號。 若為維護中老年人健康,早期發現慢性病、早期介入及治療,國內衛福部提供40歲以上未滿65歲民眾每3年1次、55歲以上原住民、罹患小兒麻痺且年在35歲以上者、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成人健康檢查。然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青少年和年輕人癌症(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AYAs:15~39歲之間確診的癌症)統計顯示,年輕人的癌症發病率於1973年至2015年間增加了 20%,加上相關疾病的家族史,包含糖尿病和心臟病(Heart disease)等因素影響,罹患癌症和慢性病的族群有年輕化的趨勢。醫學專家建議,30歲以上的民眾,除了基礎的驗血檢驗項目、X光或超音波檢查,尤其建議有肺癌家族史的女性,可考慮安排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ow-Dose CT)。 健康檢查能在症狀出現時,及早發現疾病,提醒民眾切勿輕忽自我的健康管理,應提高警覺,定期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病徵,把握治療黃金期。 諮詢醫師:沈彥君醫師 學經歷: 臺北市北投健康管理醫院 影像醫學部放射科主任醫師 陽明大學醫學系 台北榮民總醫院 放射線部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聞「痣」色變?5大要點自我察覺皮膚癌徵兆 影片|私密處整形怎麼做?更年期服用荷爾蒙會致癌?專業破解錯誤迷思!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11.25
文/林聖錡、翁嘉妤 圖/翁嘉妤 摘要 台北農產公司爆發新冠肺炎事件,目前已累積多人感染,針對北農內部狀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等人都親自至現場視察,並啟動防疫和篩檢措施。而這波事件不免讓需要上街買菜的民眾擔心,蔬果是不是會成為病毒傳染的媒介,買回家的蔬果又該如何處理?醫師表示,病毒雖然會附著在蔬果食材,但是透過清潔及煮食,就不用太過擔心。 全面防堵北農群聚!「市場專案」目標社區清零 北農爆發新冠肺炎群聚感染,引起全台關注,確診人數已累積達54人,農委會及北市府決定以疫苗圍堵疫情,要求24日起,若無陰性檢驗證明則不得進入,並針對雙北批發市場人員全面進行篩檢作業,但因北農影響許多承銷人員生計,因此22日一早快篩站便湧入大量人潮,場面一度混亂。 對此陳時中在今日記者會中指出,昨晚指揮中心有召開會議,與北市府、農委會、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共同研議,認為需在鄰近地區設置篩檢站,避免範圍太廣,導致篩檢時間拉長,降低受檢者意願,目前規劃透過大規模的、快速的全面篩檢,避免傳播住家及社區,盡速控制疫情擴散。專案結束後,會延長篩檢站設置時間,方便周邊攤商、社區民眾就近篩檢,以達到社區清零。 針對北農群聚案,指揮中心協助地方政府及廠商進行防疫,研商「市場專案」強化相關防疫作為,避免感染擴大,相關措施如下: 1.啟動「市場專案」快速全面篩檢,確保雙北批發市場從業人員防疫安全,避免傳播至家戶及社區之風險,並以社區儘速清零為目標。 2.自6月24日零時起,雙北批發市場所有從業人員未持有6月20日以後檢驗陰性證明者不得進場,且規定須於完成篩檢後方得接種COVIID-19疫苗。 3.為提升雙北批發市場各從業人員篩檢意願,篩檢站設置應鄰近市場並配合其作業時間;專案結束後,仍延長篩檢站設置時間,以利周邊攤商及社區民眾就近篩檢,以社區清零。 4.為加快篩檢速度且減少偽陰性及偽陽性情形,建議僅進行PCR採檢,提升篩檢作業效率;如檢驗陽性者,請地方政府衛生局落實後續疫調及接觸者匡列工作,並請提供疾管署彙整轉送居住地縣市,以進行後續疫調及匡列作業。 5.考量雙北批發市場貨車司機及隨車捆工停留於市場時間較短暫,該類人員之篩檢、疫調及接種作業,將請臺北農產運銷公司提供人員名冊,由指揮中心轉居住地縣市政府辦理。 6.推動北北基桃批發市場從業人員逐步施打疫苗,以雙北批發市場優先實施,所需疫苗均由指揮中心提供。 資料來源:衛福部疾管署網站 蔬果沾病毒會感染人體? 正確清潔免驚慌!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少人可能還是需要透過採買來準備家中的食材,而傳統市場和超市就會成為人潮聚集的地方,對於民眾來說,在外採買不免會與人接觸,除了要做好防護外,又得多擔心購買的蔬果食材是否會受到病毒的附著,帶回家中成為傳染的媒介,若是不小心碰到眼口鼻該怎麼辦? 內科醫師崔可忠表示,病毒通常經由手及飛沫直接傳播到食材上,所以的確蔬果是病毒傳染的媒介,病毒通常透過鼻黏膜、口腔黏膜、大腸黏膜來引起感染,如果民眾沒有先清潔手部而直接摸眼、口、鼻等器官的確有更大的機率感染。不過在飲食上,病毒的影響就是有限的,透過一般的清洗蔬果過程,病毒存活性就會降低,若再經過高溫烹調,就可以殺死病毒,民眾不用太過憂心。 至於食材的包裝袋如塑膠袋等等,是否也是病毒很常附著的地方,進而造成感染?崔醫師補充,從實驗室看到的現象,環境中的病毒通常最久存活3~4天,病毒在親水性材質存活比在疏水性材質久,只要包裝材料比較乾燥,病毒存活率就會變低;塑膠袋算是疏水性,當然病毒還是有可能存活,若是不鏽鋼材質機率就更低。但是一般民眾不用太過刻意去挑選材質,因為這是實驗看到的現象,與現實環境上相比仍會有些差距。 為什麼病毒會在蔬果上存活一段時間,這與濕度有關聯,一般室溫民眾會感受到潮濕,若蔬果拿回來直接放冰箱不洗,病毒也會存活,冷和濕的環境讓病毒有活性,最好的方式還是回家應該要把包裝袋丟掉,接著洗手然後洗菜,把病毒量降低,洗菜完後再洗一次手,飲食的部分吃熟食,這樣感染機率會降低。 現在人們防疫意識抬頭,部分人會攜帶酒精來消毒,在市場當場買的蔬果是否也可以用酒精消毒?崔醫師表示,大部分民眾拿回家都會做洗滌的動作,其實噴酒精的實質意義不大,除非民眾是生食,但是蔬菜都是煮食為多,所以不太有必要性。酒精可以噴在手上即可,當然挑選摸蔬果後手不要碰到眼、口、鼻才是重點,那才是病毒會進入人體的地方。 一般感染到肺炎的途徑是透過接觸和飛沫,尤其是在密閉且多人的空間,去任何地方最重要還是戴好口罩,可以保護到鼻子及嘴巴,現在疫情嚴峻可以再加個眼罩,做好屏蔽保障,當然還是要勤洗手,就算外在物質有病毒附著,洗手後病毒附著機率就會降到最低,全民應持續做好基本措施,等待疫情解封的到來。 諮詢醫師:崔可忠醫師 現職: 國泰綜合醫院感染科 主治醫師 學經歷: 國泰綜合醫院臨床病理科主任 國泰綜合醫院醫學研究部研究管理組主任 教育部部定助理教授 輔仁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 延伸閱讀 文章|賈永婕速捐數百台HFNC 帶你一次看懂「救命神器」優缺點!新冠肺炎疫情見真情 文章|AZ疫苗猝死頻傳,郭台銘爭取BNT!AZ+BNT效果佳?一圖了解各疫苗差異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23
文/林聖錡 圖/翁嘉妤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5日宣布新增135例確定病例,其中132例為本土個案,另有3例境外移入個案,死亡8例。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雙北疫情雖逐步趨緩,但是雙北以外的部分縣市,仍要密切注意疫情發展,針對弱勢族群及獨居老人更應提高注意,以防疫情反彈或出現新一波流行。有關地方政府提出到宅接種疫苗,指揮中心提醒地方政府要注意疫苗的保存條件,必須保存在2~8℃、開瓶後要在6小時內施打,應避免晃動。另要預先安排10人次施打讓效率增加。 中央補助50台PCR檢驗儀器,減少接觸者染疫可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5日宣布,將補助各地方社區篩檢站50台PCR檢驗儀器,未來如果居家自採或是企業快篩出現陽性的民眾,可就近至社區進行PCR的檢驗,檢驗結果若症狀嚴重就前往醫院就醫,輕症者則到加強版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避免在家中隔離,減少接觸者染疫的可能性。總統蔡英文15日發表談話表示,近日有許多民眾朋友發揮人溺己溺的精神,尤其是醫療資源的供應,她要特別感謝民間支持共同提高醫療動能,政府也會全力動員調度設備來降低重症率與死亡率。 圖片來源:資料照片,總統府提供 首批莫德納開放,針對第一類醫事及非醫事人員尚未接種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首批莫德納(Moderna)疫苗15萬劑中,7.5萬劑已配送至全國COVID-19專責醫療院所,目前開放第一類尚未接種疫苗的第一線照顧病患醫事及非醫事人員接種,包含醫院、診所及其他醫事機構執業醫事登記人員,非醫事工作人員,以及集中檢疫所非醫事人員。 75歲以上長者疫苗接種,不限戶籍地或居住地 隨著第一類施打疫苗人員逐步完成,對於國內較高感染風險的75歲以上長者也開放疫苗接種,針對近來的假訊息流傳在長輩的訊息群組中,總統蔡英文發表談話時特別澄清,接種疫苗真的對長輩很重要,不要輕易相信不實訊息,請長輩一定要注射疫苗,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衛福部次長薛瑞元表示,75歲以上老人不需要造冊,僅用健保卡讀取就能知道是否符合資格,施打也不限戶籍地或是居住地,但各縣市預約施打的相關措施都不相同,請各位長者要多加注意時間及流程。 孩童防疫補貼正式申辦,符合條件者可領一萬元 國內疫情持續延燒,行政院針對家中有國小孩童及國中有身心障礙之學生進行紓困,開放請領「孩童家庭防疫補貼」,請領方式可選擇線上或是ATM領取,父母或監護人只需準備孩童的健保卡號,以及父母或監護人本人的身份證字號及金融卡即可,若家中孩童未滿兩歲,衛福部將會直接撥款至帳戶。父母或監護人要注意15日是線上申辦開始,18日才開放指定銀行ATM領取。總統蔡英文於發表談話時也提到,其餘紓困方案會陸續推出,請有符合資格的民眾或企業趕快去申請,來度過疫情難關。 行政院孩童家庭防疫補貼網連結如下: :: 行政院孩童家庭防疫補貼 :: (10000.gov.tw) 延伸閱讀 文章|皮膚出現大片紅疹、腳趾有凍瘡?!小心是新冠病毒找上你! 文章|拉肚子代表得新冠肺炎?急性腸胃炎、新冠肺炎不再分不清,腹瀉就別瞎操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6
文/林聖錡 圖/翁嘉妤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1日宣布新增287例確定病例,其中286例為本土個案,另有1例境外移入個案,死亡24例。12日新增251例確定病例,其中250例為本土個案,另有1例境外移入,死亡26例。13日新增175例確定病例,其中174例為本土個案,另有1例境外移入,死亡26例。14日新增185例確定病例,全數為本土病例,其中死亡15 例。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波疫情從5月11日到6月12日,共累計公布了1萬1547位確診個案,其中已有5802人解除隔離,解隔離的人數已破5成,整體醫療量能壓力下降。此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採購引入單株抗體藥物1000人份,用於感染新冠病毒輕度至中度的患者,降低個案轉為重症的風險,藥物於將於6月中旬到貨,優先分配集中檢疫場所主責之醫院,經醫師評估後條件符合者始得注射。 6月15日起AZ疫苗公費開始施打,一到六類對象為優先 由日本贈送的124萬劑AZ疫苗,15日起即將提供民眾公費接種,接種對象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頒布的最新一到六類的對象,一到六類的總人數達267萬人,目前現有的疫苗數是無法滿足全部,副指揮官陳宗彥提醒地方一定要審慎做規劃處理,施打會依據健保資料將列名冊提供給各縣市,會依照居住場所、避免人員移動就近來施打。 一到六類施打對象如下: 一、醫事人員 1.具有執業登記之醫事人員 2.醫療院所之非醫事人員(含集中檢疫所之非醫事人員) 二、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含機場CIQS人員) 1.維持防疫體系運作之中央及地方政府重要官員 2.衛生單位第一線防疫人員 3.港埠執行邊境管制之海關檢查、證照查驗、人員檢疫及動植物檢疫、安全檢查及航空保安等第一線工作人員 4.執行居家檢疫與居家隔離者關懷服務工作可能接觸前開對象之第一線人員(含警察、提送餐等服務之村里長或村里幹事、垃圾清運之環保人員、心理諮商及特殊狀況親訪等人員) 5.實際執行救災、救護人員(指消防隊及民間救護車執行緊急救護技術之第一線人員) 6.第一線海巡、岸巡人員 7.實施空中救護勤務人員 三、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 1.國籍航空機組員、國際商船船員(含國籍船舶船員及權宜國籍船員) 2.防疫車隊駕駛 3.港埠CIQS以外之第一線作業人員: (1)於港埠入境旅客活動區域需接觸旅客之第一線工作人員 (2)執行港口各類船舶之碼頭裝卸倉儲、港埠設施及職安、環保管理巡查,引水等各項作業,須與 外籍船員接觸等第一線工作人員 4.防疫旅宿實際執行居家檢疫工作之第一線人員 5.因應疫情防治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認定有接種亟需之對象 四、因特殊情形必要出國者 1.因外交或公務奉派出國人員、以互惠原則提供我國外交人員接種之該國駐臺員眷等 2.代表國家出國之運動員或選手 五、機構及社福照顧系統之人員及其受照顧者與洗腎患者 1.住宿型長照機構住民及其照顧者 2.居家式和社區式長照機構及身障照顧服務員及服務對象 3.矯正機關工作人員(戒護人員等) 4.洗腎患者 六、75歲以上長者 社區四大廣篩策略,盼有效阻擋新冠肺炎病毒擴散 10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社區廣篩四大策略,希望能盡快找出社區中的潛藏病例。其四大策略如下: 第一、廣設社區篩檢站 之前國內一開始多採被動篩檢方式,因此無法有效的主動找出無症狀的病患,透過廣設篩檢站,希望能進一步切斷病毒傳播鏈,截至目前已經有111站,有需要的民眾可盡速前往。 第二、協助企業自主快篩 另外近日多個企業已爆發員工確診的消息,為避免公司群聚感染,指揮中心呼籲企業盡快幫員工篩檢,避免疫情擴大。 第三、導入診所自費快篩 至於診所自費快篩部分,惟動線規劃與相關通風設備尚未齊全,目前正在討論中。 第四、鼓勵廠商引進在家快篩 現在已有兩家廠商提出申請,中央目前正盡速審核中。 18家民間救護車業者加入後送,消化救災量能 國內疫情然然嚴峻,醫護人員已經忙得焦頭爛額,當然對於運送確診患者及一般病人的救護車來說,似乎量能不足,而相關人員勤務壓力非常繁重。副指揮官陳宗彥說明最新防疫方針,有18家民間單位至少108部民間救護車上路,相關人員已經完成教育訓練,可以減輕原本119救災救護的龐大量能,舒緩相關人員的壓力。 172家旅宿推優惠,體諒醫事人員辛勞 醫護人員工作後,返家有可能把病毒帶回家,造成同住家人感染,但是想住外面的旅館又怕被拒絕,交通部長王國材11日宣布13縣市、172家旅宿業者共同推出醫護優惠方案,以分層分流的方式讓醫護人員入住,確保特定區域只有醫護人員住宿,在台灣旅宿網防疫專區可以查詢訂房,未來將持續擴增配合業者,體諒醫護人員的辛勞。 台灣旅宿網防疫醫護人員專區連結如下: :: 醫護人員入住優惠方案 :: (taiwanstay.net.tw) 延伸閱讀 文章|AZ還是莫德納?新冠肺炎疫苗等於免死金牌?疫苗差異、副作用一圖秒懂 影片|疫情關在家焦慮值爆表!你我都可能是「怪胎」?心理治療強迫症原來是這樣!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5
文/林聖錡 圖/傅暄閔 摘要 想知道自己有沒有染上新冠肺炎,或許不用靠快篩的核酸檢測(PCR),人類身邊的好朋友就可助你一臂之力,根據國外研究指出,狗狗在經過訓練之後可以嗅出病毒,無論陽性或是陰性偵測準確率都幾乎可達90%。可以運用在邊境檢查、機場,火車站和音樂會等場所進行大規模檢測,藉此可以防止傳播帶原者擴散出去的風險,搭配核酸檢測可正確地檢測出感染者,聽起來是相當令人振奮,究竟研究是如何?跟著國際新知來一探究竟! 說狗狗是人類的好朋友的確不為過,除了可以緩解個人情緒之外,許多重要的任務如查緝走私、導盲或是機場安全等都需要狗狗來協助,而近期狗狗又被賦予了一項工作,那就是偵測人類是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根據倫敦與熱帶醫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 Tropical Medicine)最新研究,經過訓練的醫療偵測犬,可以在30分鐘內檢測300名搭機乘客是否感染新冠病毒,而這樣的實驗方式約有88%的準確率,但是誤差也大約會在12~16%之間。 狗狗的嗅覺是比人類高出一萬倍之多,試驗者將染上肺炎病患的衣物、襪子和口罩當作實驗給狗狗當作訓練,再搭配實驗室的核酸檢測後,整體的準確率可以達到91%,有狗狗的協助檢測速率會快上許多。另外法國國家獸醫學院( France’s national veterinary school)無獨有偶也是做了相關的實驗,研究人員找來335位有做過核酸檢測的志願者,年齡介於6~76歲之間,並採集腋下的汗水範本作為檢測之用, 狗狗全部檢測後結果新冠肺炎陽性偵測準確率達97%,對陰性的準確率也有91%,可說是正面的好消息。 當然也有許多國家是開始使用狗狗開始實驗,例如澳洲、德國、芬蘭紛紛都有投入狗狗檢測的實驗,在這波肺炎尚未停歇之際,研究人員也馬不停蹄的找尋更有效率的方式對對抗病毒,狗狗雖然無法取代正規的檢測方式,但仍可以加速快篩的作業流程,期望這項實驗能夠再多經驗證,期盼有一天狗狗能正式上場一起和我們共同打擊病毒。 資料來源: 1. Covid: Sniffer dogs could bolster screening at airports - BBC News 2. Dogs can better detect Covid in humans than lateral flow tests, finds study | Dogs | The Guardian 3. 泰國推「狗狗篩檢」!拉拉出馬嗅病毒 成功率高達95%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ltn.com.tw) 延伸閱讀 文章|新冠肺炎後遺症只要呼吸就會痛!英國聲樂家教你重新學習「如何深呼吸」 影片|法鬥、巴哥整形原因大公開!貓咪私密處也需要改造? *國際新知報導為國外資訊分享,並非國內產品或技術,詳細內容請見資料來源,網路資訊僅供參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