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H1共有2筆結果

  • 抗組織胺有副作用嗎?為什麼吃完感冒藥、過敏藥後會犯睏?

    文/楊雅雲 圖/翁嘉妤      摘要  抗組織胺藥物為常見的家庭用藥,包含過敏藥、感冒藥、暈機藥或蚊蟲叮咬藥的成份皆含有抗組織胺。我們對這類藥物的印象,往往是吃完以後「容易想睡覺」,這是為什麼呢?網路謠傳長期服用抗組織胺,可能影響記憶力及專注力,危害程度不輸巴比妥,這是真的嗎?一起來認識抗組織胺的作用原理及副作用,不要聽信網路謠言錯誤用藥喔!     感冒藥、過敏藥都有它!什麼是抗組織胺?   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經常使用於改善過敏、蕁麻疹、流鼻水等不適症狀,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藥物成份。陳怡安藥師表示,在了解抗組織胺的原理前,可以先從組織胺認識起,組織胺(Histamine)是人體會自行合成的物質,廣泛存在於身體各個組織,組織胺的角色就像是身體的保鏢,當受到外來的侵害時,譬如過敏源、感染、或蚊蟲叮咬等外在刺激時,體內的肥大細胞將釋放組織胺,促進血管擴張,使白血球可以對抗細菌、修復組織,同時也會引起各種的過敏反應。   而組織胺的作用需與組織胺的受器結合,以過敏反應而言,就是與組織胺結合的H1受器(H1-Receptor)有關。H1受器廣泛分布於身體的各個部位,當H1受器受到組織胺的刺激,就會引起各種生理反應。例如當作用在鼻黏膜,便會引起鼻塞、流鼻水的症狀;作用在腸道平滑肌,會引發腹痛、腹,因此抗組織胺的目的,便是阻止組織胺與H1受器結合,用以緩解身體的各種過敏反應。     抗組織胺還有分?三代抗組織胺的差異   抗組織胺可以分為一代、二代、三代,適應症和副作用皆有略微差異,醫師和藥師會評估患者身體狀況來選擇適合的藥品,三代抗組織胺沒有絕對的優劣之分,以下陳怡安藥師分別說明不同代抗組織胺的特性及差異:   ● 第一代抗組織胺   脂溶性高,容易進入中樞神經,因此可能引起嗜睡或疲倦的問題,在改善過敏症狀時,也會刺激副交感神經,引起視力模糊、口乾或排尿不順……等副作用,會依個人的體質而異。     ● 第二代抗組織胺   水溶性高,不易進入中樞神經,改善了第一代抗組織胺造成的嗜睡、疲倦等問題,適用於需要集中注意力、高專注力的工作者,例如長途司機或需要操作大型機具者。如果是青光眼、攝護腺肥大、或者尿道阻塞的患者,也比較適合使用第二代的抗組織胺。     ● 第三代抗組織胺   具有不易嗜睡、藥效長的優點,每日僅需服用1~2次,大幅提升了服藥便利性。   陳怡安藥師提醒,如果是懷孕、哺乳中的婦女,抗組織胺可能在吸收或代謝的過程中分泌到乳汁裡,所以需要特別注意,此外若是青光眼、高血壓、排尿困難、攝護腺肥大或心肝腎功能不佳的族群,請務必事先告知醫師及藥師自身的健康狀況,幫助專業人員妥善評估選擇適合的藥物,確保生活品質及用藥安全。     外用型的抗組織胺,副作用相對於口服劑型輕微   常見的蚊蟲叮咬、過敏、濕疹或蕁麻疹……等症狀的外用止癢藥,其實大部份都含有抗組織胺。陳怡安藥師指出,如果過敏症狀輕微或局部範圍較小,通常會建議使用外用藥膏,減少全身性的藥物吸收,避免產生副作用。以第一代抗組織胺為例,雖然口服藥的嗜睡副作用高,但若採外用藥,則可以大幅降低嗜睡的情形。     抗組織胺為指示藥,可經由醫師或藥師指示於藥局購買   陳怡安藥師說明,「指示藥」通常成份溫和,不需醫師處方箋,經由醫師或藥師諮詢後,遵循指示用藥即可,大部份的感冒藥、胃腸藥都是指示藥,而抗組織胺也屬於指示藥,常見的抗組織胺藥物例如鼻炎藥,可經由藥師指示後在藥局購買,但仍有一部份的抗組織胺為處方藥,必須有醫師開立的處方箋才能購買。     抗組織胺不能和「這個」一起吃?飲食禁忌要知道   服用含有抗組織胺藥物的期間,不能搭配酒類、葡萄柚汁或果汁一起使用,避免影響抗組織胺的藥效及副作用,如果吃到上述類型的食物,需間隔1~2個小時再行服藥。此外,抗組織胺可能會與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藥物,務必事先告知醫師及藥師,評估及調整藥物。   陳怡安藥師提醒,抗組織胺藥物雖然具有輕微的副作用,但是專業醫師在開立藥品時,都會評估病患的健康狀況,且藥物在服用後也會被身體代謝,所以不用過度擔心。抗組織胺不會造成身體危害,也不會有網路上謠傳記憶力衰退的問題,服藥時記得要遵照醫囑,以確保用藥安全,不要因為網路謠言就擅自停藥,或服用來路不明的偏方,以免症狀不僅變得更嚴重,還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諮詢藥師:陳怡安藥師    學經歷: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學士 台南市立醫院實習藥師 三軍總醫院執業藥師 衛教諮詢藥師     延伸閱讀 文章|止痛藥有副作用、怕成癮不敢吃?止痛藥這樣吃才有效?別只是傻傻光吃普拿疼! 影片|感冒過敏藥吃了會嗜睡?抗組織胺原來不能跟「這個」一起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5.21

  • 新冠疫苗面臨緩打潮?打疫苗後真的易猝死?你也「縮」了嗎?

    文、圖/翁嘉妤      摘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2日公佈,7月1日起開放到第八類65歲以上年長者施打疫苗,民眾可自選疫苗廠牌接種,但目前傳出許多年長者接種疫苗後疑似猝死的案例,讓不少民眾對疫苗還是抱持觀望態度。蔡英文總統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對此表示,指揮中心跟專家正在調查死因,「每一個國人都是我們的家人,任何人離去,我們都會感到非常不捨」,相較於感染對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蔡總統指出,接種疫苗還是利大於弊,呼籲民眾不要因為這樣而不去打疫苗,並提醒接種前要向醫護人員確認身體狀況,了解自己是否適合施打。     打疫苗會猝死?疫苗接種「緩打潮」!慢性病患者要注意   台灣雖然目前已逐步開放各類人員施打疫苗,但卻不斷傳出疑似接種後猝死的案例,造成疫苗緩打潮,對此陳時中20日於記者會中強調,尚無證據證明死亡個案與疫苗直接相關,因此雖然能夠理解民眾擔憂,但國內疫苗施打率還是不足,大方向仍希望讓施打率提高。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經查證後發現,接種後死亡的年長者多有慢性疾病,目前也有9例透過司法相驗解剖,死亡原因釐清是與心血管、慢性病相關,與疫苗無關,並有1例解剖後確診新冠肺炎,莊人祥提醒,高齡長者接種前,需要特別注意身體健康,若自身慢性病狀況不穩定,應等症狀穩定後再安排接種。   根據2020年度台灣人口統計資料,即使在未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情況下,預期平均每日都會有200多名75歲以上長者死亡,因此民眾不必過度恐慌。兒科醫師謝宗學也在個人Facebook粉絲專頁以2009年H1N1新流感疫情舉例,當年許多民眾在施打新流感疫苗後,雖然快速控制了疫情,但卻也出現許多時間序列相關事件,包括猝死、流產、癌症、感染等,所有「不好的事件」都容易被懷疑與疫苗相關,使得新流感疫苗也迎來了緩打潮,間接造成隔年再次爆發新流感疫情,但最後經證實,大部份時間序列相關事件,都與疫苗無關。       圖片來源:翻攝自翻攝自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     到底要不要打疫苗?仔細了解疫苗優缺點,為自己的判斷負責   新冠肺炎疫苗副作用讓民眾人心惶惶,但其實安排年長者優先施打疫苗的立意,是為了提供對抗病毒的保護能力,幫助年長者免於新冠肺炎重症的威脅。不過雖然數據顯示如此,但情感上難免會無法接受,在防疫情況下,還是端看個人是否能面對做出這項「決定」的後果。   謝宗學醫師強調「沒有完全無風險的決定,只有利大於弊的考量」,如果極度擔心疫苗可能帶來的風險,謝醫師表示可以不要勉強接種,只是要承擔染病重症死亡的風險,「每一個決定都有風險,選擇相信的方向,並承擔風險,這樣就可以了」。   是否施打疫苗,最後還是要視個人意願而定,謝宗學醫師建議,在提供家中長輩客觀資料後,最重要的還是尊重長輩個人的想法,若長輩失能無法決定,子女可以詢問長輩慢性病醫師的意見,再決定該如何處理。         諮詢醫師:謝宗學醫師    現職: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 主任 學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急診科 主任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急診科 主治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 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AZ疫苗猝死頻傳,郭台銘爭取BNT!AZ+BNT效果佳?一圖了解各疫苗差異 文章|AZ還是莫德納?新冠肺炎疫苗等於免死金牌?疫苗差異、副作用一圖秒懂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23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