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警訊共有6筆結果

  • 好屁壞屁聞得到?從「放屁」判斷腸胃道健康,還可聞出大腸癌警訊?

    文/陳旻毓 圖/翁嘉妤      摘要  響屁不臭,臭屁不響,是真的嗎?哪有人真的有香香屁,放屁的臭味其實跟我們吃的東西、身體狀況、心情好壞、還有日常作息有著超大的關係,可能會從放屁時聞到臭雞蛋味、臭水溝味、腐臭味、甚至是魚腥味,但你知道這些味道背後,還夾雜著健康隱憂嗎?尤其腸胃道問題更能從放屁的頻率、味道、噗噗噗的連環炮中察覺。跟著醫師來辨別什麼是健康屁,什麼是好臭屁,還有什麼是有健康危機的癌症警訊屁吧!看完這則文章,學習分辨屁屁臭味,將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相信以後你再也不會討厭自己放屁啦。     仙女放屁都是香的?放屁好尷尬,想忍住可以嗎?   知名女藝人、美容大王大S徐熙媛永遠在鏡頭前保持氣質優雅的完美形象,私底下也十分警惕,為此她曾在節目中親口說到自己從來不在任何人前面放屁,真的忍不住,她也會藉故到洗手間完成她的秘密儀式,堅持形象的背後,往往都是數不清的努力。女孩子在外人前放屁感到尷尬,但一直憋著好嗎?其實這對健康來說有相當大的隱憂。   許多人恥於將放屁拿出來討論,久而久之,即使已聞到可怕的腐臭味,都還不知道求助專科門診,進而錯失就診時機。中醫師周宗翰醫師表示,放屁是很正常也很健康的生理行為,我們吃進去的食物,經由消化吸收後所產生的氣體會在身體裡面囤積,它可以從兩個地方排出來,一個是嘴巴,另一個便是經由腸道排出;如果是從嘴巴出來,即是所謂的打嗝,那要是經由腸道從臀部排出,就是所謂的放屁了。   基於社交禮儀,常常有人會憋著不放,甚至搞得自己腹痛難受消化不良,也會造成便秘;周宗翰醫師指出,這些憋著的屁可能會重新被血液吸收,在呼吸間重新排放,造成口臭,或是引起腸內氣體累積,在腸壁上形成袋狀物,久而久之它就變成了所謂的憩室病,一不小心腸道穿孔、壞死,發生血液感染,或是很有可能引發敗血病。     濃烈腥臭的屁味恐是腸胃道疾病惡化,分辨屁味救自己   人每天放屁的次數大約15至20次,氣體排出量大約是500ml左右,多於或少於上述次數,會因為吃的東西與吃的內容有影響。放屁的氣味會與腸道菌叢有關,腸道健康與否則會影響到放屁的味道與頻率,就算是長年茹素的人也會吃下蛋白質,那當然就沒有人的屁會是香的,不過放屁倒是能幫助我們警覺消化道疾病,周宗翰醫師教我們從以下四種分類來辨別:         ● 臭雞蛋味   大部份的人放出的屁都是臭雞蛋味,主要是因為食物消化未完全,太多沒有被消化的食物進入結腸而被細菌分解,這時候就會產生臭雞蛋味;裡面的成份包含硫化氫跟氨,當我們吃比較多的肉類或蛋白質就容易產生這樣的味道,但大部份正常排放的屁都是屬於這類型的氣味。         ● 魚腥味   這個就是有健康警訊的特殊味道了,當你從放屁中聞到臭臭的,像是帶血的魚腥味,可能跟消化道出血或體內有惡性腫瘤有關。因為腸道裡面出血,排便時就會將血液一起帶出體外,因此會聞到血液被腸道細菌分解後產生的血腥臭味,這時候就需要留意,考慮到直腸內科或消化外科做進一步的檢查。         ● 腐肉味   比臭雞蛋味還要在更臭的腐肉味,很有可能是阿米巴痢疾、潰瘍式結腸炎、晚期腸癌等疾病所造成的難聞廢氣。周宗翰醫師提到:「在中醫來說只要是這類型的患者,大部份屬於濕熱體質,肉類吃得過多,蔬菜攝取太少;飲食攝取不均衡,烤辣炸吃得太多,就容易使得消化系統發炎。」         ● 臭水溝味   腸道細菌感染,還有食物本身進入腸道時被細菌破壞,過多未被消化的食物進入結腸,導致腸黏膜受到細菌破壞,雖然它聞起來與其他臭味比較難分別,但可以描述的是當你聞到的是「一股雖然臭,但是難形容的臭」,大部份就屬於臭水溝味。此時我們要注意的是體內可能壞菌比好菌要多(正常情況下,好菌與壞菌比例約為70:30),可能該適時補充益生菌了。     國人癌症死亡率前三的大腸癌,可從放屁頻率與味道來覺察嗎?   根據衛生福利部111年6月30日公佈的調查表示,國人110年死因統計結果以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與肺炎居主要死因前三位,而十大癌症死亡率當中,結腸(大腸癌)、直腸癌和肛門癌排名第三,這與國人長期飲食習慣大有關聯。   如何警覺大腸病變,周宗翰醫師提出幾個觀察重點:   排便習慣是否改變 體重是否減少許多 最近是否發生異常貧血 排便有血或是黏液   雖然排便帶血或黏液有可能只是痔瘡產生,但還是有10%~20%的機率是大腸癌在作祟,而放屁是否能幫助我們察覺大腸癌呢?其實非常的困難,原因在於氣味與頻率與每個人吃的食物或是壓力而有所改變,除非是當放屁頻率異常,開始連續不斷的放屁,可能就要擔心有腫瘤形成。   此外,周醫師還提到裏急後重(rectal tenesmus)這個病徵,它是形容患者感覺急需大便而無法順利排出,「想大又大不出來」的情況,大部份的人都以為這是便秘,但也有可能是腫瘤組塞到直腸,導致直腸孔徑變得比較小,沒有辦法順利排出糞便所致。     「響屁不臭,臭屁不響」是謠言嗎?放屁多臭該就醫?   放屁臭不臭與響不響,兩者之間並沒有太大的關聯,周宗翰醫師指出,響屁不臭是因為常常放屁,屁在腸道間停留的時間短,自然味道就比較清新;而屁停留在大腸與直腸過久,當然就會味道較重。如果說我們驚覺放屁的味道太重了,可能是蛋白質吃得太多,或是因為愛吃麻辣鍋、燒烤、咖哩,讓太多辛香料進入消化系統,自然在味道上就會比較濃烈。   放屁雖然是很正常的生理現象,但也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到底什麼樣情況下需要就醫呢?周宗翰醫師補充說明,當我們的屁又臭又濃的時候,我們要想最近是否攝取過多的油脂和肉類,必須攝取更多蔬菜水果,而當放屁時若感覺到固定部位的肚子痛,這時候就要特別注意,是不是腸胃發炎或是因為腫瘤造成,最好盡早就醫診斷。     「忍屁不放好功夫」?憋屁對身體有什麼不良影響?   即使不像大S徐熙媛要特地到洗手間放屁,在公眾場合放屁有時還是難掩尷尬,因此有些人會有「憋屁」的習慣,其實能不能憋住跟膀胱的括約肌有關係,有些人的括約肌特別有力,可以把屁憋住,但是這些應該被身體代謝掉的廢物,就這樣重新被血液吸收回體內,反而對健康更不好。   我們通常會認為,放屁一定都是腸胃的問題,但其實很多時候放屁其實是心情問題。周宗翰醫師進一步解釋,當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失調,會導致放屁的頻率有所差異;交感神經過度亢奮,副交感神經被過度壓抑的時候,腸胃蠕動就會出現障礙,導致內部產氣,放屁的頻率也就提高。當工作壓力大、情緒不穩定的時候,我們會吃比較多烤辣炸飲食和配甜食來舒緩心情,這樣也會讓放屁的量變多變臭。   所以,保持好心情,多攝取蔬菜水果,不僅可以維持腸胃道機能,也能幫助正常放屁,雖然我們不能成為自來香的仙女,但至少可以臭屁我們有健康的好身體。       諮詢醫師:周宗翰醫師 學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 台北醫學大學藥學士 翰鳴堂/睿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吃火鍋又喝酒,又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了解原因後再治療,才能快快好! 影片|放屁味道原來不只有臭?臭味可以辨別大腸癌警訊?響屁真的不臭嗎?從異味了解腸胃道健康!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3.02.21

  • 放屁味道原來不只有臭?臭味可以辨別大腸癌警訊?響屁真的不臭嗎?從異味了解腸胃道健康!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放屁味道原來不只有臭?臭味可以辨別大腸癌警訊?響屁真的不臭嗎?從異味了解腸胃道健康!   很多人都會對放屁這件事羞於啟齒,但是,放屁錯了嗎?放屁真的是這麼不好意思的事情嗎?其實放屁不只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還有可能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態!你知道原來屁味還有分不同種類嗎?你知道放屁的次數會反映你的心情嗎?不要忽視了自己的腸胃道健康,一起來了解屁味的奧秘吧!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18 放屁臭味跟吃什麼有關嗎? 01:03 放屁的次數會受什麼影響? 01:10 不同的屁味有什麼區別嗎? 03:59 從味道跟頻率察覺大腸癌? 05:37 如何避免臭氣沖天的屁味? 06:55 什麼時候會建議就醫評估? 07:20 關於放屁的其他冷知識 07:47 醫師最後的小叮嚀       諮詢醫師:周宗翰醫師 學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 台北醫學大學藥學士 翰鳴堂/睿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文章|口乾舌燥不一定是火氣大,手腳冰冷也不一定是身體涼!養生食補前,先搞懂自己的體質! 影片|這樣吃火鍋,又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從用餐順序舒緩胃食道逆流,聚餐不再「火燒心」!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2.12

  • 梨泰院推擠意外,怎變成創傷性窒息大型死亡現場,與死神搶人關鍵6分鐘

    文/陳旻毓 圖/翁嘉妤      摘要  不曾想南韓首爾這個已經是相當進步的國家,會發生在人潮中,站著活活被擠死的憾事,但這樣的荒謬慘案卻發生在一個萬聖節晚上的狂歡,一條位於梨泰院三米二巷弄,造成156人死亡,我們到底從這場意外學到了什麼?     人潮中站著推著走,擠到缺氧吐血昏迷,創傷性窒息搶救艱難   10月29日是許多人心裡抹不去的痛,事發至今死亡人數已攀登至156人,傷者151人,據外媒報導,參與急救的韓國醫師李範錫(音譯)這麼描述:「傷者當中許多人流著鼻血,我嘗試進行心肺復甦術時,看到血液從他們嘴裡湧出。」,「大部分的人根本不是踩踏至死,而是被推擠著活活窒息而死。」這場悲劇來得太突然,是意外還是人禍,沒有人能定論。   「什麼是創傷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在急診服務的兒科醫師吳昌騰指出:「人類的肺部是個彈性容器,一般來說相當堅固,除非尖銳的穿刺傷和鈍器強力重擊,否則很難把胸廓構造破壞掉;但在人擠人、人壓人甚至是人堆人的情況下,來自人群四面八方的壓力使人們難以呼吸。醫學研究顯示,一般成年人胸腹部受到40kg至50kg,較強壯者受到80kg至100kg的壓力時,就有可能導致死亡,何況我們從現場照片看,是有多人疊在一起!」   吳昌騰醫師說明:「我們的肺部是需要空間來擴張,當受害者的胸腔受到強力壓迫時,由於這時肺不能舒張,也就無法吸入空氣。當受害者無法呼吸,他們會迅速呼吸困難、窒息,進而引起心跳驟停。」而進入心跳驟停後這6分鐘是我們跟死神搶人的最後倒數計時,也是為什麼這麼多人喪命的主要原因。   這次的慘劇也可認為是壓迫性窒息(Compressive asphyxia)。壓迫性窒息主要原因是胸部遭重力壓迫,導致無法呼吸,縱使周遭有氧氣也法進行氣體交換。     照片來源:翻攝自推特/@ha_hello__     「人群推擠」的潛在危險性,被擠壓超過30秒可能失去意識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引述英國薩福克大學教授史提爾(G. Keith Still)曾在2021年美國休士頓Astroworld音樂節發生10死的推擠事件後指出,「人群推擠事故相當於一大群人一起跌倒,若是空間不足,人們就無法起身。推擠力量大到能彎曲鋼鐵,受困民眾極難喘息;更可怕的是,在人群推擠事故中即使沒有倒地,光是站著就可能被活活悶死,肺部沒有足夠的擴張空間,大約30秒就可能失去知覺。」   史提爾對此也提到,「在上方和下方都是人的情況下,肺部沒有足夠的擴張空間,人們將難以呼吸,約6分鐘後就陷入壓迫性窒息,形成人群推擠事故中的死因。在人群推擠導致跌倒時,人們試圖站起身,在推擠中手腳扭曲糾纏在一起流往腦部的血液愈來愈少,人們不是因為恐慌而死,而是因為瀕死而恐慌。」   「當整個人群都倒在一起,如果又是在一個狹窄的空間裡,倒下的人們就有可能站不起來了,這時,這群人們幾乎沒有逃跑的空間。」這樣的情境下,因窒息導致的心臟驟停,雖然高品質CPR心肺復甦術是第一時間要做的。但是,如果心臟驟停10分鐘以上,搶救成功率幾乎為零。這也是為什麼梨泰院這次死傷這多人的原因。     照片來源:路透社     人潮密度太高致意外發生,南韓政府尚未發表道歉聲明,令人扼腕   研究數據顯示在人群達到一定密度時,即使不移動也可能造成意外事故。當人群密度大於每平方公尺4到5人時,人群之間的壓力,就可能會導致像多米諾骨牌效應般的倒塌。而當人群密度接近每平方公尺9人時,人群之間的壓力,本身就可能造成壓迫性窒息。   一旦在人潮中開始感受到壓力,感覺兩邊肩膀或身體的好幾個地方都受到碰觸,這已是趕緊逃命的警訊。然而,如果已是動彈不得的處境就要站穩腳步,努力不要跌倒,而且別把背包放在地上,造成任何可能導致自己或他人跌倒的障礙。     韓國梨泰院事件的遺物有258件衣物 照片來源:路透社、美聯社   韓國梨泰院事件的遺物有256雙鞋 照片來源:路透社、美聯社     截至目前為止,韓國政府與理應維護公共安全的南韓官方高層,包含親自去到事故現場的南韓總統尹錫悅,至今卻沒有任何道歉,彷彿發生憾事與政府無關。相關善後措施也被批評濫用稅金,不傾聽民情,受到選舉左右等負面評論。即使梨泰院的萬聖節活動是當地自發性舉辦的慶典,沒有任何主辦單位,目前也未見有任何單位可能出來負責,對商家來說更是嚴重的打擊;然而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當傷害已經發生,我們只能祈禱傷者早日康復,願家屬得著安慰,願此地得著安寧。     資料來源: 1.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investigations/interactive/2021/what-happened-astroworld-travis-scott/ 2.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2022/10/29/seoul-halloween-crowd-crush-surge/ 3.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PerDoctor/     延伸閱讀 文章|梨泰院推擠致死事件,「替代性創傷」蔓延,全國陷入集體創傷 影片|有好事不會來找我!諮商心理師該怎麼排解負面情緒?特殊技能像「廟公」能一眼看穿人心思?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2.11.02

  • 【父親節特輯】老人味恐與糖尿病、內臟健康有關!別輕忽身體異味的警訊

    文/高芷瑩 圖/傅暄閔    摘要  你可知道每個男人都會有股男人味嗎?但隨著年紀的增長,賀爾蒙的改變,男人味會變成老人味,此時所散發出的氣味可是會讓人退避三舍、敬而遠之的。根據日本的研究調查,老人味主要會發生在四十歲以上的男性,使用任何香氛都無法抑制它,這也就表示老人味是無法解決的嗎?別擔心,先讓專業醫師告訴你什麼是「老人味」,提早預防才能避免老了之後,難聞氣味找上你喔! 隨著年紀的增長,人體新陳代謝變慢、活動力差,導致排汗功能減弱,汗量一變少,清潔的次數也就隨之遞減,肌膚角質及代謝物的融合,衣物未更換封閉皮膚毛孔造成肌膚悶熱的環境下所形成的氣味,就是所謂的老人味,普遍都會發生在六十歲以上。另外,由於年齡增加,體味加重也出現了「加齡臭」的說法。   Q1:老人味男女都會有嗎? 普遍男性比女性多,由於女性較注重清潔,所以大部分男性的比例都會偏高。另外,許多老人家都會有慢性病的問題,例如:糖尿病、肝腎不全等問題,吃了藥物之後,也會分泌出一些味道。   Q2:老人味會分布在哪些部位? 通常都在一些密閉的位置居多,像是:腋下、胯下、頭皮。由於老人家頭皮分泌的油脂較多,清潔沒做好就會產生像是油垢那樣的味道。     Q3:老人味與狐臭的差異是? 狐臭和遺傳、賀爾蒙較有關,是從大汗腺(頂漿腺)所分泌出來的味道,普遍會在腋下、乳房、會陰部、頭皮分泌出來,味道較刺激、不好聞。不同之處在於,狐臭是年輕時就會有的味道,加齡臭則是年紀大才會產生的味道。   Q4:老人味可以消除嗎? 老人味主要和個人的清潔、代謝、保養較有關,使用肉毒桿菌、雷射等療程皆無法達到很好的效果,建議民眾飲食吃得清淡些、多喝水,適時為肌膚去角質,讓皮膚達到乾淨的程度,可以減輕加齡臭,有些人甚至可以獲得一定的改善,也不會再有難聞異味。   Q5:用香水、除臭劑抑止可以嗎? 由於老人味本身是因為細菌分解、代謝所產生出的味道,若再使用其它的味道去掩蓋,多重味道融合之下反而會產生更複雜的氣味,建議還是做好清潔最重要喔。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年紀大了,作息、飲食、清潔的影響都會使人體產生一些氣味,旁人也不要用言語及動作去排斥讓老人感到尷尬,可以從旁協助清潔,吃清淡飲食,多喝水都可以讓老人味有適當的改善喔!     諮詢醫師:趙昭明醫師    現職: 趙昭明皮膚科診所 院長 學經歷: 中華美容暨健髮教育學會理事長 妍諾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化妝品工廠)總經理 前三軍總醫院皮膚科部主任 三軍總醫院醫學美容中心副主任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0.07.17

  • 夏天熱到大爆汗!別輕忽異常出汗警訊

    文/林聖錡 圖/郭佳語   炎熱的夏天,無論男女老少都難抵擋陽光熱情的照射,容易出汗體質的人更是會感到不自在,紛紛拿起手帕毛巾來阻擋汗水。其實出汗是一種生理現象,無論是氣溫升高、或是緊張或是刺激的時候,手心、腳等部位都會出汗,根據個人體質的不同,出汗的部位也不盡相同,容易流汗的人不僅全身常常黏踢踢,還會散發惱人的汗臭味,究竟為什麼總是有人流汗像瀑布一樣的多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異常出汗 可能是疾病發生的徵兆 正常的出汗可以調節體溫,排除體內廢物,也可以讓新陳代謝變好,但是不自覺的大量出汗,民眾可就要小心謹慎了,整形外科李兆翔醫師表示,異常出汗的狀況包括疾病和夜間出汗等,身體的部位則可能都會產生。總結來說異常出汗有幾個方面 時間: 1.白天出汗 通常這是因為過度勞累、或是天候悶熱產生。這類民眾身體機能通常較差、臉色蒼白,總是覺得疲倦提不起勁,或說話有氣無力,而且稍一活動就氣喘如牛、滿身是汗。 2.夜間盜汗 這類症狀像是睡著後出汗,只要醒來後汗就停止,中醫稱之為「盜汗」。整形外科醫師李兆翔指出,多數夜間盜汗是因為交感神經活躍,進而產生惡夢,或是緊張壓力下產生的流汗。而夜間出汗也有可能代表某些疾病,包括肺結核或是血液腫瘤等狀況,民眾不得不慎,需盡快找相關醫師做病情的解釋。 部位: 1.額頭 2.手部、腳部 3.胸口、腋下 腋下汗腺分布密集,因此容易出汗屬正常現象,但如果出汗過度旺盛,而且汗臭味很重,可能和飲食口味過重或汗腺過大有關。   異常出汗還有一些其他甚麼徵兆? 其實異常出汗就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像是有些人對外在的溫度無法做適當的調節,然後就會產生中暑。另外糖尿病病人若是沒有控制好血糖,也會有異常出汗的現象產生。     如何改善異常出汗等狀況 皮膚科專科醫師陳怡如也指出,正常排汗是有助於身體健康,提高身體免疫力,若是產生異常出汗的狀況,民眾除了諮詢醫生外,最重要的是從本身做起,例如生活作息和飲食清淡,也可透過適當的運動緩解壓力,調節心身,症狀就會逐漸緩解。另外她也建議,夏季氣溫高,長時間待在戶外,一定要適量補充水分,否則會造成肝腎負擔,甚至有可能發生中暑、休克等危險。   手術改善異常出汗 比較積極的治療方式就是透過手術,整形外科醫師李兆翔談到施打肉毒桿菌素,可以有效控制手掌及腋下的多汗情形,另外還有經由內視鏡來去除交感神經,也能抑制病患的多汗困擾。   諮詢醫師:李兆翔 現職: 佳醫美人診所(仁愛)院長 學經歷: 台大醫學系畢業 台大醫院整形外科兼任主治醫師 台大醫院整形外科總醫師 前雙和醫院整形外科主任 教育部部定講師 台北醫學大學講師 中華民國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自體脂肪移植醫學會理事     諮詢醫師:陳怡如 現職: 佳醫美人診所(仁愛、大直)主治醫師 學經歷: 台大醫學系畢業 台大醫院皮膚科兼任主治醫師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台大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 台灣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博士班 媒體品牌指定御用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9.08

  • 有病才會大爆汗?別輕忽異常出汗帶來的警訊!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有病才會大爆汗?別輕忽異常出汗帶來的警訊! 談到出汗的症狀,異常出汗也是身體汗腺出狀況的一環,整型外科李兆翔醫師說一般人在額頭、腋下、手掌、腳底的汗腺數目較多,個人體質影響出汗變多的情形,這些都可以提醒我們身體是否有問題,甚至有可能是生活習慣上的間接影響,因此不可輕忽出汗帶來的警訊。   諮詢醫師:李兆翔 現職: 佳醫美人診所(仁愛)院長 學經歷: 台大醫學系畢業 台大醫院整形外科兼任主治醫師 台大醫院整形外科總醫師 前雙和醫院整形外科主任 教育部部定講師 台北醫學大學講師 中華民國美容外科醫學會會員 台灣自體脂肪移植醫學會理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19.03.27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