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協會共有3筆結果

  • 不喝一杯不過癮?為什麼有飲酒習慣的台灣人,更要注意癌症風險?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大多數人都知道酗酒會增加罹癌的風險,然而近期研究指出,酒精和癌症之間的關係可能比我們想得更危險。依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在著名國際期刊《柳葉刀腫瘤學Lancet Oncology》期刊發表的研究結果,分析全球癌症病例資料,發現酒精導致的癌症佔總病例4.1%,而這種比例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巨大差異,尤其在亞洲最為顯著,東亞地區的比例高達5.7%。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任張祜銘解釋說,飲酒是否導致癌症不僅與飲酒種類和方式有關,基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亞洲人中乙醛脫氫酶基因變異的比例較高,這種基因變異的人,其飲酒後致癌風險可高達數十至數百倍。有些人誤解喝酒後會臉紅表示代謝快,其實喝酒後臉紅,很可能就是乙醛致癌物在體內累積的表現。   張祜銘進一步指出,台灣是全世界乙醛去氫酶基因變異比例最高的國家,將近一半的人(45%)擁有這個基因變異,這也意味著在台灣有飲酒習慣的人應特別注意癌症預防。   以肝癌為例,過去台灣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是B型肝炎,但是由於政府公共衛生政策的成功,台灣B型肝炎得到了有效控制,現在對於酒精導致的肝硬化或肝癌應該更加注意。他建議,有喝酒習慣的人應該定期接受身體檢查。如果在停酒期間後出現手抖、心悸、睡眠障礙(包含入睡困難、睡眠中斷、淺眠多夢)等症狀,就需要到成癮防治科就醫,醫師除了進行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也會安排身體疾病的檢查。譬如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就和消化內科合作,可以安排非侵入性肝纖維化檢查,能夠取代穿刺,準確判斷肝纖維化的程度。   張祜銘提醒,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的統計資料,酒精導致的癌症中有13.9%是由於適量飲酒(即每天小於20克酒精)引起的,遠非大多數人所認為的無害。因此,國民健康署、台灣酒害防治協會和台灣酒精不耐症衞教協會發起了5月9日的「台灣無酒日」活動,呼籲國人關注酒精對健康的危害。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5.09

  • 衛福部部長陳時中 今與美舉行雙邊視訊會議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圖片來源:資料照片,總統府提供  摘要  美國新任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部長貝西拉(Xavier Becerra)於台灣時間5月21日上午7時30分(美東時間5月20日晚間7時30分)與我國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透過視訊舉行雙邊會議,雙方討論如何在去年簽署之合作瞭解備忘錄下持續深化台美醫衛、科學創新合作。貝西拉部長表示美國珍視與台灣之友誼,也肯定台美年來共同抗疫的夥伴關係,並強調美國將支持我國取得COVID-19疫苗。   貝西拉部長於會中讚揚台灣自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對全球之貢獻,以及強調台美合作維持印太地區全球衛生安全之重要性,並特別感謝我國對美國之協助,重申美國將持續全力支持台灣擴大參與WHO與全球衛生事務。陳部長對貝西拉部長將我國列為其與外國政府雙邊會談之優先國家,以及美國堅定支持台灣參與WHO表達誠摯感謝,希望美方能持續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世界衛生大會(WHA),讓台灣能與國際社會分享、貢獻其衛生專業。       圖片來源:https://twitter.com/mohw_taiwan/status/1395568341373243396?s=21     此次陳部長與貝西拉部長會談時間約30分鐘,在座有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AIT/T)處長酈英傑(Brent Christensen)、外交部徐儷文主任秘書、北美司徐佑典司長、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周志浩署長、國際合作組劉麗玲技監。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5.21

  • 照護精障朋友 打造優質精神長照服務

    文/美醫誌綜合報導      摘要  慢性精神病患者,如思覺失調症或躁鬱症,通常容易反覆發病且易功能退化。目前健保是以精神科復健體系來協助有復健潛能的個案,提供良好醫療品質及減少失能;但無復健潛能的個案,因失能所造成的功能下降(如無法獨立生活:自行處理家務、交通或金錢管理等),現行醫療體系往往不足以提供完整的後期照護,造成家庭負擔與社會損失。由於國人平均餘命持續增加及精神醫療進步,慢性精神疾病患者面臨老化所需之長期照顧需求就更迫切。       現行「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服務對象已涵括49歲以下失能之身心障礙者,「精神病人」亦在服務對象範圍,因此慢性精神疾病患者若有失能亦得申請補助長照相關服務項目。然而,目前精神病人接受長照服務及補助機構提供精神病人失能服務量能仍不多,主要是目前的補助標準及服務項目多依肢體障礙患者來設計,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屬的需求較易被忽略。     衛生福利部有鑑於此,109年於7個縣市試辦「精神病人長期照顧示範計畫」。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合作,在松德院區成立臺北區「精神病人長期照顧服務中心」,目標係解決現有長照服務體系提供慢性精神病患服務所面臨之問題,以增加現有長照服務體系對於此類個案服務之接受度及服務意願。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科醫師陳文瑩解釋,此計畫內容包含:提供慢性精神病患之個案管理、訓練長照服務員精神長照之相關識能、協助精神長照服務的專業評估規劃及轉介、輔導精神病人長期照顧據點辦理延緩失能之活動並發展多元化且社區型家屬照護課程與支持性團體。     臺北市精神長照中心自109年8月開辦迄今,中心收案個案管理超過70位、辦理醫療人員及長照服務員和精神長照相關課程、精神長照相關公共識能及家屬支持團體。中心也於109年輔導一精神病人長期照顧據點,提供認知促進、延緩失能、生活功能重建課程及安全看視,共計服務超過300人次,在照顧者部分亦辦理家屬照顧課程及家屬支持團體。     110年臺北市「精神病人長期照顧服務中心」在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輔導下,將擴大結合臺北市大安區古莊社區發展協會及內湖區湖光基督教會兩據點,持續結合更多元化社區資源,並增加與照護專員、現行長照機構、社福機構合作,期待與現有精神照護網絡連結,發展慢性精神病患之整合資源地圖。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4.30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