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YouTube共有4筆結果

  • 居家體控不要胖 慢性疾病不上門

    文/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提供      摘要  世界衛生組織今年6月公布,2016年全球肥胖人數已是1975 年的近3倍,2016年18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中,過重者超過19億,其中肥胖者超過 6.5 億人,顯然已成為全球的健康問題及挑戰,而臺灣18歲以上成人之過重及肥胖比率達47.9%,也是不容小覷的問題。     肥胖與慢性病及十大死因   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病包括第二型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退化性關節炎、癌症、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症、非酒精性脂肪肝、不孕症、胃食道逆流等。而109年臺灣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八項與肥胖相關,包括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肥胖除了造成多種慢性疾病,也會增加罹患新冠肺炎風險並增加3倍住院風險,根據美國調查因新冠肺炎住院的患者中,有48.8%需要入住加護病房,而肥胖住院者較健康體位住院者多2倍死亡率。世界衛生組織於1997年已將肥胖視為一種慢性疾病,歐盟委員會也在2021年將肥胖歸類為慢性疾病。肥胖是可以預防的,因此,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民眾,從天天量體重、調整生活習慣著手,也可適時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協助。     從調整生活習慣開始   過重及肥胖之因素可能是攝取的卡路里大於消耗的卡路里,包括飲食攝取過多熱量、久坐不動缺乏身體活動等所造成,民眾可運用以下方法,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天天量體重   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為體重除以身高(公尺)平方,如果大於或等於24公斤/公尺2就是過重,超過27公斤/公尺2就是肥胖。每天找一個固定的時間點,在相同狀況下測量,並且記錄比較。     二、飲食三多三少   多喝白開水、多吃蔬果、多全穀雜糧、少油、少鹽、少糖。例如以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選擇外食或自煮餐食,多選蒸、煮、燉及涼拌食物;選擇瘦肉並去皮;蔬菜多一些並注意油量及沙拉醬的量;以糙米或五穀米取代白米等,或可參考我的餐盤做外食選擇讓你營養又均衡(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VO2-GYg2lw)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引起胃部持續的慢性發炎,進而造成慢性萎縮性胃炎或黏膜腸上皮化生的癌前病變出現,最後導致胃癌,因此餐前落實正確洗手、使用公筷母匙,防疫又防癌。     三、規律運動   依據「2020世界衛生組織身體活動與靜態行為指引」,運動可以改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血壓、糖尿病、心理健康和睡眠等,建議成人每週至少運動150-30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6。防疫期間也可在家運動,不須任何工具就可在家「超慢跑」或利用椅子做伸展、抬腿等運動等(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phfoaW09-w)。   造成肥胖的因素很多,體重管理除了調整生活習慣外,也可適時尋求專業醫療人員的幫助,找尋真正的成因及正確的減重方式,不再讓體重失控。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26

  • 居家有氧身體好 3分課程十分效

    文/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提供      摘要  為因應全國實施新冠肺炎疫情第三級警戒,各級學校學生留在家中學習,以降低群聚感染風險。國民健康署提供國高中學生8式律動有氧,在熱身讓呼吸與心跳略為加快後,只要跟著影片節奏踩踏3分鐘就能訓練協調性、強化心肺功能。     每個動作可做10~15次,以8個動作為1個循環。可依據個人體能狀況做1~3個循環,讓學生在家透過輕快的律動有氧,提升健康防護力。         一、手臂向上張開深呼吸   做肩關節緩慢外展的動作,向上伸展時吸氣、下放內收時吐氣,將我們的肩關節活動度釋放,有效減緩肩頸緊繃,為接下來的動作做好暖身準備。     二、手臂上下旋轉身體搖擺   配合重心左右轉移做手臂交替上下旋轉的動作,挑戰手腳與身體的協調,有效活動我們的雙腿以及手臂的肌肉,為全身性的暖身動作。     三、手腳延伸動態伸展軀幹   雙腳交替做側跨步呈弓箭步的動作,手臂同時向對側身體前伸,有效伸展軀幹與活化上、下肢肌肉。     四、腳尖左點右點手抬高   雙腳尖交替向外點步,搭配雙手上下舉高,訓練手腳協調。     五、左右擴胸腳後踩   肩關節做水平外展的動作搭配腳向後踩點,可以有效打開胸廓,提升胸椎的活動度。     六、腹側核心活化操   保持不彎腰,交替側抬高膝蓋碰對側手肘,可以活化腹部核心的肌肉,健康的核心肌群能有效保護我們的脊椎。     七、左右踏步向上拍手   交替左右踏步雙手在頭頂做拍手的動作,調整呼吸喘息一下,為下一個動作做準備。     八、側跨三步向上歡呼   左右交替向側邊跨出三步,再雙手向上舉高歡呼,在保持平衡下可以跳起來歡呼,有效提升心跳增加心肺耐力。     運動結束後,重複做第一個手臂向上張開深呼吸的動作調整呼吸做收操,可以有效穩定心跳與呼吸。           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呼籲,防疫期間在家上體育課或是下課時跳跳律動有氧,可先熱好身再跟著節奏舞動,以減少運動傷害。並注意運動空間通風、出汗後保暖及適時補充水分。每日所累積的身體活動量,最好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之兒童及青少年應至少有60分鐘以上中度身體活動的標準,以提升健康體能及健康防護力。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18

  • 防疫零接觸 創業也可在家成立健保投保單位

    文/衛生福利部 中央健康保險署提供      摘要  疫情打亂了創業的步調,而創業的前置作業又是如此繁忙,時間分秒都珍貴。使用「網路申請成立勞健保投保單位」服務平臺申請成立勞健保投保單位,將為您在繁忙創業過程中,做好防疫工作又節省寶貴的時間。     健保署南區業務組林純美組長表示,該組每年受理新成立健保投保單位約1萬餘家,其中有9成以上都是未滿5人的小單位,通常無專人處理健保事宜,進而延宕申請相關作業。林組長建議創業老闆們善用網路申請,只要拿著負責人已註冊之健保卡、自然人憑證或單位工商憑證,就可以在健保署網路平臺成立健保投保單位及為員工加保;使用單位工商憑證更可同時成立勞、健保投保單位,不受時間限制,全天候都可以申請,既省時又可在家防疫,減少不必要的接觸。             為幫助各位老闆快速上手,可先至YouTube平台搜尋並觀賞健保署錄製的「網路申請成立勞健保投保單位」影音教學,再至「健保署官網首頁(https://goo.gl/a6qVFP)/網路櫃檯/承保網路櫃檯/投保單位/網路申請成立勞健保投保單位」,辦理註冊及申報等相關業務。如有相關問題,可撥打南區業務組服務電話︰06-2245678轉分機1601洽詢。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6.04

  • 網路平台霸凌毀謗恐嚇,醫學會聯合聲明抗議

    文/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提供    編輯/高芷瑩      摘要  近期在網路上流傳張冠李戴、牛頭不對馬尾的不實訊息,訊息內多數強調因為接受某某名醫的整治後,讓原本想要達成的美貌卻變得更糟等等訊息,使得許多民眾開始懷疑台灣的整形外科醫療水準。     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蔡豐州表示,隨著網路越趨發達,民眾使用網路的頻率越高,依賴度也越深,許多資訊來源都來自網路,當網路出現一些攻擊誹謗性的假新聞時,大多數民眾無法得知真假,往往一面倒地以為那就是事實,因而造成惶恐的氛圍出現,這種情況尤其在整形專科上最常見。   蔡豐州指出,長期以來,醫界受到不肖網路平台的霸凌,甚至勒索。因此醫界這次決定團結起來,結合包括: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台灣整形外科醫學會、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台灣顏面整形重建外科醫學會、台灣眼整形美容重建手術醫學會、形體美容外科醫學會等單位,成立《跨醫學會聯合小組》,希望這種未經證實,未經審判的資訊,民眾和網友共同唾棄網路犯罪行為。   除了醫學會聯合起來對抗之外,立法委員張宏陸也站出來,共同譴責網路霸凌行為,與醫界一起打擊網路抹黑文化。           台灣皮膚暨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曾忠仁和常務理事黃柏翰就沈重呼籲:「民眾不要隨著網路假新聞,假消息起舞。」   台灣顏面整形重建外科醫學會理事長藍敏瑛和常務理事凃智文則闡述:「聲明將會用在任何對醫療人員不公的報導和消息上。」受訪的許多醫界人士,普遍肯定,支持並希望,大家不要再受到這種不堪的言論折磨。   台灣整形外科理事長戴浩志則表示:「訴訟官司曠日廢時,即使最後遲來的司法還人公道,但是這些傷害已經造成永遠的傷害,無可復原。」   形體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楊弘旭和常務理事王朝輝說:「我們這波平台媒體清潔運動,就是希望檢調單位能夠盡快找到幕後黑手,遏止網路歪風,還給台灣一個乾淨的網路世界。」   台灣眼整形美容重建手術醫學會理事長廖述朗和理事劉淳熙認為:「寄生在Facebook 和 Youtube平台的網路平台和公司,用不實的論述,傷害了醫療人員來牟利,應該受到制裁。」   跨醫學會聯合小組召集人 蔡豐州 醫師重申:「即使不肖平台無法被司法下架,我們期待藉由長期推動,能讓民眾慎重分辨網路消息,減低不肖平台公信力和影響力,還醫療界一個公道。」   他也呼籲網友和民眾,看到網路平台消息、貼文、留言和報導,在真假事實未釐清前,請勿先下評論,並等待事實釐清;且需秉持客觀公正的態度,切勿淪為有心人士網路輿論審判操弄者,而變成助長謾罵威脅歪風之工具。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1.01.16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