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整形

美醫誌 ME Media:亞洲醫美整形新媒體|豐富資訊輕鬆查醫病溝通零距離

搜尋囤物症共有2筆結果

  • 怎樣才算囤積症?收藏和儲物有什麼不同?囤積症能治療嗎?

    文/陳旻毓 圖/翁嘉妤      摘要  隨著農曆新年過去,你是否有每年大掃除,東西都有一年比一年多的感覺呢?總是告訴自己要斷捨離,卻老是失敗,東西源源不絕地跑出來,到處都是怎麼都收不完,到底是方法有問題,還是心態出了錯?其實回憶不等於留雜物,丟東西也不代表不惜福,讓我們重新認識囤積症,找出捨不得丟東西的原因,改變囤積人生,用乾淨與舒適的生活迎接幸福。     愛惜東西錯了嗎?到底什麼是囤積症?   一年一年家裡東西越來越多,越堆越高,不小心碰到還掉滿地懶得收,可是卻還是不停地買買買,連包裝都會忘了拆,等到了大掃除的時候,卻又選擇困難捨不得丟,乾脆眼不見為淨,直接丟到櫃子裡鎖起來?如果有這樣的狀況讓你煩惱多年,也許「囤積症」這個名詞你已經不陌生。   囤積症又名儲物症,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說明,通常囤積症有以下幾點症狀:   1.丟棄困難 不管那些東西的價值多少、多貴,或是像使用過的空瓶子、旅遊時的紀念幣這些物品,都很難丟掉,只能越留越多。   2.對物品有執念 覺得這些東西哪天就會用得上,偏執的認為它有用處,事實上根本沒有這一天。   3.居住空間混亂 住的地方非常混亂,連下腳的地都不知道在哪,穿過的衣服外出的包包隨手丟床上,睡覺時就跟著一起擠。   關於混亂程度,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指出,可以參考「CIRS囤積症測試量表」測試看看,這個量表是提供心理諮商相關的臨床工作者來核對患者當下的凌亂程度為何。以1~9分的程度,來確認患者的客廳、廚房、臥室的凌亂程度,只要高達4分以上就會定義為符合囤積症的症狀。   4.第三者干預介入整理 好像擺得很乾淨,但其實是家人幫忙收的,甚至是因為所有人都看不下去,而被迫買了個抽屜把東西收納起來,卻不是把東西清掉。   5.身體無障礙 以上4種情況,都建立在造成囤積狀況的當事人並非身體有疾病所造成,只是不想整理。   林佳瑾諮商心理師也提醒,並非「看起來沒那麼亂」就代表不是囤積症,患者可能只是收得比較乾淨,但物品仍然很多,也是符合囤積症。囤積症的形成原因相當複雜,可能與心理因素、社會價值、環境與基因等有關,從心理學上來分析,囤積症的患者很有可能是對於物品有一種「完美主義依戀」。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表示,「完美主義心態」就是指對方把別人送給他的東西通通留下,認為不可以丟掉,否則自己的人生就不完美,他的自我價值是建立在這些禮物上,如果讓他把禮物丟掉,他會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好像自己不復存在。   除此之外,我們可能還會遇到集體價值觀的潛意識影響,例如從小就被教育「節儉是個美德」,這使得人們在丟東西時,大腦會浮現警告,好像在說自己很浪費不珍惜物品,可是將物品囤積不用,並不是節儉,而是消耗物品的使用價值,更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指出,完美主義的心態在形成囤積症有一個很大的關鍵,就是你很「害怕失去」,所以你讓自己不用選擇,所有的東西都留在家,因為不想選擇,所以也不想丟東西。   再來便是「依戀心態」,因為「依賴」而投射到物品上,去尋求安全感。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表示,那樣物品可能是能緩解你的焦慮不安情緒,例如永遠丟不掉的那條破舊小棉被,可能就是你的心靈慰藉,但如果你有10條小棉被,那就很有問題了,我們可以依戀物品,但是不要過度。     囤積症跟收藏家差在哪?關鍵在這裡   有些人可能覺得,我這不叫「囤積」,而是一種「收藏」,的差異到底在哪?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指出,囤積與收藏的差別,主要跟物品帶給人的舒適感、幸福感有關,如果勤奮打掃卻不能改變喜歡儲物的習慣,感覺有在整理,卻只是把物品從甲地搬到乙地,收藏物品已經影響到你的生活舒適度,休息都不能好好休息的話,此時你需要的已經不是整理的訣竅,而是要從心理學的角度,找出解決方法。   真正的收藏家在休息時,可以輕鬆地欣賞自己的收藏,不只會將藏品放在櫥櫃裡一一擺好,還會定期拿清潔用品一個個擦拭整理,這些東西跟囤積症患者家裡長滿灰塵、胡亂堆放的狀態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林佳瑾諮商心理師指出,臨床上遇過的患者,大多數都不是當事人主動來就醫,而是被他們重要的關係人拖來就醫,因為囤積症的患者容易沒有病識感。一開始患者會覺得自己節儉錯了嗎?甚至會感到憤怒,此時進行心理治療,除了搭配門診藥物,也會另外從心理諮商角度去分析這些物品對患者的意義,從中找出患者內心真正害怕失去的是什麼。     擺脫囤積症,幫助患者重拾信心   囤積症治療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林佳瑾諮商心理師表示,其中「協助患者有病識感」是首要之重,讓患者知道這樣的行為已經影響到他的生活功能,鼓勵他開始改變;第二步是要「建立與患者的信任」,去理解他對物品的依戀成因為何,但是不需要去評價他,因為那些物品一定對他有非常重要的關鍵原因,也要注意不應隨便丟掉囤積症患者的物品。如果囤積行為已經影響到他人,建議尋求專業人士協助,責罵是最無效的溝通,只會讓患者更加痛苦。林佳瑾諮商心理師建議,可以先從邀請他試著丟棄最不影響的物品開始,從那些他感覺「丟了還可以接受,似乎沒有也不會怎麼樣」的物品開始,一步一步慢慢地前進。   林佳瑾諮商心理師建議,像是很多跟「回憶」有關的物品,要丟棄一定都很不容易,但現在網路雲端空間相當發達,將這些物品拍照上傳,偶爾拿出來回味一下,效果其實是一樣的,因為大腦其實分不清現實與照片,每一次看到照片都好像重新回憶起那樣的記憶,於是在拍完照後,就可以將物品回收處理,讓生活空間變得越來越舒適。我們要相信自己可以用囤積以外的方式,去轉化對這些回憶的收錄方式,而非影響生活舒適度。   內心的舒適度與物理的舒適度是有正相關的,在斷捨離的過程中,會真正找到自己與自我的連結,那不是浪費東西,而是找回內心真實的自我。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離岸風電產業外聘HRD顧問 讓狂人飛教育教育科技產品RD 主導開發AI人才分析各項度與生成學習計畫系統 光學儀器產業HRD 耕心療癒心理診所心理講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聽到「這些聲音」就覺得煩躁!恐音症原自大腦功能喪失? 影片|不愛整理就是囤積症?情境測驗看你家亂到哪一級!斷捨離擺脫垃圾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2.27

  • 不愛整理就是囤積症?情境測驗看你家亂到哪一級!斷捨離擺脫垃圾屋!

    文/美醫誌編輯部 報導       不愛整理就是囤積症?情境測驗看你家亂到哪一級!斷捨離擺脫垃圾屋!   年末整理大難題!在整理東西的時候,你是否會有「這個之後應該用得到吧」、「這是回憶耶,回憶怎麼能丟」等等各種原因不想動,或者是你的親朋好友也有這樣的狀況,讓你每次去他家都像闖進垃圾屋一樣?到底斷捨離怎麼會這麼難?怎麼樣的程度才叫囤積症呢?囤積和收藏的差別又在哪裡?讓Ariel帶你從心理層面認識囤積症,2024年的第一個新希望,就是要把家裡打掃乾淨啦!     各節重點: 00:00 精彩片段 00:51 儲物症是什麼? 01:19 儲物症測試量表 02:11 形成儲物症的原因? 03:33 儲物症跟收藏家差異 04:00 在臨床遇過的儲物症患者 04:46 儲物症治療及改善的方式 05:38 給儲物症患者及陪伴者建議       諮詢專家:林佳瑾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高雄醫學大學諮商心理研究所碩士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心理輔導諮詢委員 耕心療癒診所心理師 希望心靈診所心理師 國防部海軍艦隊及陸戰隊指揮部講師 國防部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講師 高雄市勞工局職涯發展講師 高雄市社會局培訓講師     延伸閱讀 文章|逃避可恥但有用!解析拖延症心理,想解決拖延症該怎麼「治療」? 影片|夏天也有季節性憂鬱?判斷關鍵「看這點」!藝術治療超紓壓,隨意創作也能治心傷?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

    2024.01.01

美醫誌粉絲團

顧問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任何手術或療 程均有其風險,實際仍須由醫師當面與您進行評估而定